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我读:在城市里,读书店的光

好书推荐2018-09-10 01:19快读网秩名

  最近翻了一本书,名叫《岛上书店》。几天前,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的晓风书屋采访,书店掌门人姜爱军推荐了它。

  《岛上书店》是美国作家加布瑞埃拉·泽文的长篇作品,中文版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推出。

  中年店主A.J.费克里,在一座孤绝的小岛上经营一家书店。爱妻去世,书店危机,店内唯一值钱的珍品书被窃。生活在岛屿上的A.J.费克里,人生也陷入了孤岛。此时,一个自杀的年轻母亲将2岁的婴孩留在A.J.费克里的书店……A.J.费克里收养了女婴玛雅,而玛雅拯救了A.J.费克里,他开始接纳,接纳不喜欢的书以及不喜欢的人群,投入到对生活另外可能的寻找。

  书店掌门人推荐的有关书店掌门人的书,自然有他的意味。

  读完这本书,很自然地会想:书店,对于每一个与它有关的人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岛上书店》中有句话——

  有些孩子被留在鞋店,有些被留在玩具店,还有些被留在三明治店。你的整个人生都取决于你被留在什么店里。

  显然,书店改变的是一个未知前路的婴孩的命运,也改变了这个孩子周边所有人的命运。而这,也让我明白,书店其实是一个空间,它用阅读来勾连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浙江,这样的一种关系,有八千多家书店在参与构建。

  3月16日,一场浙江民营书店工作座谈会让我知道了一组数字,浙江的8700多家书店中,有7700多家是民营。那一天,三十多家特色民营书店的掌门人在杭州分享了他们经营一家书店的欣喜与困惑。

  在钱江晚报、浙江省新华书店主办的2016“博库·全民阅读周刊春风图书势力榜”以及春风悦读盛典的行进过程,我们借这个契机走近浙江省的民营书店人。我读,I DO——他们对此又是如何解读和践行?

  在绝大多数民营书店掌门人的分享里,开书店不是赚钱的营生,但是他们之所以坚持,是因为书店带给他们关于生活方式的无限可能。往往,在这样的一家街角小店里,人们遇见书,遇见不同的人——而那时那刻心存的迷茫与探知欲,因为阅读可以释然或者往更深远而去。

  书店的重要,就是用慢的、不起眼的方式去影响走进来的人。这次,我们采访的几位民营书店的掌门人,多是实体书业起伏的亲历者,即使旁落,他们也未曾逃遁,只是循着时代的变化来寻求书店之变。

  如此一来,书店已经不是传统的书店,而店主也不是传统的店主。空间与人,共同构建了文化在民间的传播系统。

  2016年,是“倡导全民阅读”第三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大大小小的书店成为自主的全民阅读推广者。在这样的阅读推广中,浙江不可越过——从坐落全省的新华书店、博库书城,到引领全国的晓风书屋,以及散落在全省各地的大大小小的书店。

  其实,很多人在书店开设之初,并未想及宏大的意义,只是自己爱书,如同英国作家佩内洛普·菲兹杰拉德在《书店:我就是想开一家书店》(新星出版社)写的那样——书中开店的女人仅仅认为小镇应该拥有一家书店,就像是生活该有面包和牛奶一样。

  正是这种对于自我生活方式的践行, 慢慢营造起整体的社会氛围。人们自觉地走进一家书店,坐下来阅读,或者选一本书带回家,又或者与同好谈论一下诗和远方。阅读是独自一人的事儿,而阅读之后的生发、碰撞、交流,又注定了它不是孤单的。

  正因如此,这些年,写书店的书会很盛行,比如刘易斯·布兹比的《书店的灯光》(上海三联书店),又比如西尔薇娅·毕奇的《莎士比亚书店:巴黎左岸,一个女人和她的传奇书店》(光明日报出版社 ),还有钟芳玲的《书店风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甚至,一个摄影师相机之中关于书店的光影也成为一本《独立书店之番外》。

  书店的掌门人不断在寻求独有的商业模式,无论如何,与书有关的商业始终不同于其他——阅读者在书店里读一整天,丝毫不会有不消费带来的尴尬。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书店总是人群中一个温暖的去处。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