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五十步笑百步论据

时事论据2018-09-19 13:50书业网

篇一:五十步不可笑百步辩论资料

一辩: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孟子·梁惠王上》给我们讲了这么个故事,有两个打了败仗的士兵,退了五十步远的讥笑退了一百步的。这个故事引申出了一个成语——五十步笑百步,以比喻现在的某些人嘲笑他人的不足或过失,却没有反思到自己也有这样的不足或过失,只是程度要比别人轻一些罢了。“五十步笑百步”是一种没有自知之明的表现。《孟子 梁惠王上》中的“五十步笑百步”是要告诫人们,在同样缺点或错误的情况下,莫因自己的程度略轻就讥笑别人。

首先,不论是五十步还是一百步他们的本质相同的,双方都没有资格去嘲笑。实际上五十步和一百步它们的”质”是相同的,都是逃跑,只不过一个反应快,一个反应慢而已!如果说一个退一步,一个退上千步抑或上万步,难道他们都不同属逃跑?又或者说小偷偷了100块,强盗抢了1000块,他们都是触犯法律,都会给社会带来不安定,拿我们最常见的来说,你迟到一分钟也是迟到,他迟到十分钟也是迟到,既然都是迟到,相互之间又有何资格耻笑他人?难道你自己就没犯错吗?再比如说一个小偷偷了5块钱比起一个偷了500块的小偷来说,他就不是个小偷了么,撬了一节课的人就有资格嘲笑撬两节课的同学不是好学生吗 ?学习上的懒汉就可以去嘲笑生活中的懒汉么;抄袭作业的就可以嘲笑不做作业的么;说粗话的就可以去嘲笑骂人的么,语言不文明的就可以去嘲笑行为不文明的么,工作不积极的就可以去嘲笑工作不认真的么?既然犯了错,不论是大是小,都是在这个错误上踏入了泥潭,何必在泥潭中互相嘲笑彼此?何必以羞辱别人为乐?何必仅局限于一个死角维持自己仅存的不属于自己的胜利感?何必如此没有自知之明呢?

其次,从道德上讲嘲笑本来就是不尊重别人的,不道德的,也是不应该的。黑格尔说:人应尊敬他人和自己,并因此才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 对于别人的问题,你可以指导他,教育他,但是不应该去笑他。人是有自尊的,没有谁愿意遭到耻笑。嘲笑别人是一种道德问题,对于和自己一样有问题或者错误,问题比自己严重的人,不去安慰反而去嘲笑,对被嘲笑的人不是雪上加霜吗,放大来说,会引起社会道德沦丧,更何况五十步和一百步存在同样的问题,有什么理由取笑别人呢?难道难道难道一个被判了十年的犯人可以去笑一个二十年的犯人说我比你更高尚吗?这样会不会太可笑了。

再者,现在人们同样都有问题,不去自我反省,却去嘲笑他人的不是。不向好的方向进取,就会对自我发展不利。若以五十步可以笑百步这种想法去看待社会产生的不好东西,倘若持续下去他们会不思进取,专和比自己差的人比较,没有点向上意识,久而久之这种病态意识在整个社会中会产生一种“向下看”的趋势。只要有人比自己犯得错误重就去嘲笑他们获得心理安慰。试问对方辩友,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对青少年的成长,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好处吗?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五十步不能笑百步。

1.本质都是逃。

2.对战征的影响一样,即产生的效果一致。

3.嘲笑本身就是不被道德允许的,谁也不该笑谁。

4.会引起社会道德沦丧。

5.质疑对方史料的可信性。

6.问题的表象与本质,五十步与百步本质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外在表现形式不一样,透过这些表象认清问题的本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都是谬误,都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最后结果要么是灭亡,要么是经过调整,变成真理。还有五十步是一百步的基础,一百步是五十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没有五十步就没有一百步等等。刘备也曾说过:“勿以恶小而为之”。

1.隋炀帝年轻时可谓年少有为,对治国用兵之道更谙熟于胸。当政前期,政治清明,国泰民安,于虽对纣乇无道,秦皇残暴,大加嘲讽〔但后来却屡屡民资出游,大兴土木,用兵朝鲜,惹得民怨四起,最终导致灭亡。这不是一个“以五十步笑百步”的典型事例吗?如果隋炀帝不拿自己同商纣、始皇相比,而是以唐太宗、汉武帝作为自己的榜样,用心于国事,施仁于百姓,那么中国历史上又将会多出一位明君。

2.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3.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4.“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小小的蚁穴尚且可毁千里大堤,“五十步”者如果一昧笑“百步”者,那么用不了多久,他就会犯下不可弥补的大错误。

5.“以五十步笑百步"难以服人。正如美国近几年在以“人权”、“毒 品”等问题挥动制裁大棒时,反而常常因本国的人权与毒品问题,屡屡下不了台。俗话说:欲正人,先正己”。美国之所以下不了台,是因 为他在指责别人错误时,自己却在犯同样的错误。“正人而未先正 己”是难以服人的,所以,要想服人,先要正已。

6.“以五十步笑百步”尽管终究只是一个荒唐的故事,却颇值得今 人借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人都知道,那么同为凡人的你 我,何不往高处走呢?(来自:WWw.cssyq.Com 书业网:五十步笑百步论据)

7. “五十步笑百步”是愚人之笑。为什么明明知道自己也犯下了同样性质的错误还要嘲笑别人?斥责别人?备份别人?

人如果没有勇气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就会做出“五十步笑百步”的蠢事。类似掩耳盗铃的鸵鸟战术同样可笑愚蠢!

问题:1 汶川地震中,难道捐一块钱和捐一百块钱有本质区别么,那逃跑五十步的人和一百的人又有何不同,他们都被冠上了一个逃跑者的头衔,不对么

2 贪污五十万的人,贪污一百万的人,若是少的那个去嘲笑那个多的,去揭发他,其表示没有自知之明,岂不是自寻死路?

篇二:《五十步笑百步》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附翻译)

五十步笑百步【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如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注释】1. 凶:荒年2. 亦然:也是这样3. 加:更

4. 填然:形容鼓声。填,象声词。然,词尾。5. 兵刃既接:双方已经交锋。刃,锋刃。既,已经。接,接触。6. 无望:不要希望。无,同“勿”,不要。7. 胜食:吃完。胜,尽。8. 数:密9. 罟:网10. 洿池:池塘11. 以时:按照一定的时候。12. 王道:孟子理想中的政治。

13. 甲:铠甲。14. 兵:兵器。15. 或:有人16. 曳:丢弃17 .直:通“只”18. 察:看。

19. 以:用。20.喻:作比喻。21.既:已经22.或:有的人23.以:按照。 【参考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的治理,总算尽了心啊:黄河北岸的荒年(收成不好),我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去,并把黄河以东的粮食运到黄河北岸来。黄河以东的荒年(收成不好),我也会这样做。看看邻国的当政者,不如我诚心诚意。邻国的百姓没更少,我的百姓没更多,这是什么原因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战争作比喻。咚咚地擂响了战鼓,双方已经交锋,(战败的士兵)扔掉衣甲丢下兵器逃跑。有的跑了一百步停下来,有的跑了五十步停下来。用跑了五十步的人来嘲笑跑了一百步的人,那对他怎么办呢?”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不到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啊。”孟子说:“大王既然知道这一点,就不要希望您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多啦。只要不违背农时,那粮食就吃不完。不准用密网到池塘捕鱼,鱼鳖水产就吃不完。砍伐林木有定时,那木材就用不尽。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便使老百姓供养活人安葬死者没有遗憾了。老百姓养生丧死没有遗憾,这便是王道的开端。” 1.解释(1)凶:荒年 (2)然:这样 (3)察:观察 (4)以:用(5)喻:作比喻 (6)既:已经 (7)或:有的人呢 (8)以:按照2.翻译(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那么粮食会多的吃不完。(2)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供养活着的人,为死了的人办丧事,这些都能尽心而、没有遗憾,那就是施仁政治天下的开端。3.指出下列句中“是”指代的内容。(1)是以走也。指代“五十步而后止”

(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指代“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4.“五十步笑百步”为何不对?五十步、百步,本质都是逃跑。

篇三:《五十步笑百步

原文编辑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1]

翻译编辑

梁惠王说:“我治理梁国,真是费尽心力了。黄河西地方遭了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同时把河东的粮食运到黄河西。河东遭了饥荒,也这样办。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事,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尽心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加多,这是什么缘故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请让我用战争打个比喻吧。战鼓咚咚敲响,枪尖刀锋刚一接触,有些士兵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脚。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士兵,竟耻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可以吗?” 惠王说:“不可以。只不过他们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百姓比邻国多了。如果兵役徭役不妨害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便会吃不完;如果细密的鱼网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光;如果按季节拿着斧头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那么百姓便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遗憾,就是王道的开端了。分给百姓五亩大的宅园,种植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穿丝绸了。鸡狗和猪等家畜,百姓能够适时饲养,那么,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吃肉了。每家人有百亩的耕地,官府不去妨碍他们的生产季节,那么,几口人的家庭可以不挨饿了。认真地办好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大道理教导老百姓,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自己背负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绸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这样还不能实行王道,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现在的梁国呢,富贵人家的猪狗吃掉了百姓的粮食,却不约束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打开粮仓赈救。老百姓死了,竟然说:‘这不是我的罪过,而是由于年成不好。’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这不是我杀的而是兵

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如果不归罪到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会投奔到梁国来了。”

典故编辑

梁惠王问孟子:“我对于国家,总算尽心了吧!河内年成不好,我就把河内的灾民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调到河内来。河东荒年的时候,我也同样设法救灾。看看邻国的君王还没有像我这样做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没有大量逃跑,我国的百姓也没有明显的增加,这是什么道理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我就拿打仗作比方吧。战场上,战鼓一响,双方的士兵就刀对刀、枪对枪地打起来。打败的一方,丢盔卸甲,拖着刀枪,赶紧逃 命。有一个人逃了一百步,另一个人逃了五十步。这时候,如果那个逃了五十步的竟嘲笑那个逃了一百步的胆小怕死,你说对不对?”

梁惠王说:“当然不对。他只不过没有逃到一百步罢了,但同样也是逃跑啊!” 孟子说:“大王既然懂得了这个道理,怎么能够希望你的百姓会比邻国的多呢?”[2] 解释编辑

逃了五十步和逃了一百步,虽然在数量上有区别,但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逃跑。梁惠王尽管给了百姓一点小恩小惠,但他发动战争,欺压黎民,在压榨人民这点上,跟别国的暴君没有本质的差别。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看事情要看本质,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五十步笑百步”这句成语就是从这则寓言中提炼出来的。

解读:有时人的想法初衷是好的:奋发有为,追求卓越,但一经实施,却总囿于事物的表象,看似与以往,与他人大相径庭,却仍出一辙。孟子一语破的,解除了梁惠王长期的困扰。[3]

词语编辑

1. 焉耳矣:三个语气词在句末连用,相当于“了”,表示加重语气。

2. 无:通“毋”,不要

3. 颁:通“斑”

4. 涂通“途”,道路

5. 梁惠王:魏惠王。

6. 河内:魏国的地区名称,下文“河东”相同。

7. 加:更。

8. 填然:形容宏大震耳的鼓声。填,象声词,形容鼓声。

9. 申:反覆。

10.喻:这里指打比方。

11.曳:拖着。

12.直:通“只”,只不过。

13.既:已经。

14.走:逃跑。

15.或:有人。

16.无望:不要希望

17.凶:饥荒

18.好:喜欢,喜爱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