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今天我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教育故事时,暮然发现,我的从教生涯已五年有余。

现代故事2018-09-19 16:41书业网

今天我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教育故事时,暮然发现,我的从教生涯已五年有余。在这五余年里,是学生带给我无限的欢乐,我热爱他们,感谢他们,是他们的快乐与真挚、问题与好奇、成长与进步,让我体验到了我的职业的魅力和工作的快乐!茫茫宇宙,短暂人生,沧海一粟,弹指一挥。慨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却总是笑颜与鲜花为伴,从容与阳光同行。

打开珍藏的记忆,这里有我与孩子们共同拥有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真实记录着我和孩子们的过去. 今天,我把它记录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雄鹰在风雨中练就坚强的翅膀;梅花在严寒中绽放扑鼻的芬芳; 师魂在爱心和敬业中弥漫浓郁的馨香。也许我不会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优秀的大学生,但我会让每一个孩子学做人,做一个顶天立地,大写的人!

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做绿叶的事业吧!她总是谦逊地垂着绿荫,让我一路倾听花开的声音,真情凝聚芬芳的足迹,纵然岁月消逝了我的青春,我依然无悔!”

我的教育叙事故事

感悟社会之中的“和谐理念”,构思“和谐世界”的蓝图 (一) 以史为鉴,感悟社会之中的和谐理念

根据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是磋商不同观点的社会性协作过程,感悟是学生积极主动的感知领悟过程。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应仅仅把掌握知识作为自己的完成学习任务的惟一目标,而应力求在知识、能力、思维方式和情感领域完成课程目标对整个学习过程的要求,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和实现升华个人精神境界、提高文化素质的教育目的?真实的历史会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起积极的生命情感――感悟能力,因此,以史为鉴是培养学生感悟社会和谐理念的最好的途径。

例如:整合教材素材,挖掘和谐理念。古今中外历史上的和谐思想源远流长,孔子的?仁?的学说提出的?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孟子的?仁政?学说提出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墨子的?兼爱、非攻、尚贤?等等,这些都包含社会和谐的思想。其实历史教师只要平时多留意,多思考,巧运用,灵活多变的方式引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教材隐性知识,就会起到画龙点睛之妙效。

历史是传承和谐意识的纽带,一部人类史就是一部人类不断对和谐世界憧憬向往和不懈追求的历史,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动力之一。为此,在教学中巧妙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历史与现实互动,站在历史的高度上深刻评价现实,在现实的氛围中品味历史。达到历史教育的“经世致用”的目的。如:引导学生联系现实学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学生们指出:中国政府对海啸灾难发生后的受灾国提供大量的援助,体现了?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原则,加强了中国和邻国的合作,对地区的整合具有重大意义。这实际上是中国人民对构建和谐世界的努力。在此基础上,我引用了前印度外交部长坎特·纳特瓦尔·辛格在2004年11月18日发表的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0周年的讲话:“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初源自佛教,而佛教的精华则源自古印度强调的‘与人为善’的生活方式。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印度和中国这样的文明古国的价值观取向的反映。从更为实际的角度来讲,它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发展和睦关系指明了方向,对于21世纪新型的国际关系也具有实际意义。?可见“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赞同。这就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但历史源远流长。也是中国人民探索构建和谐世界的成功实践。 新课标强调:“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上,要特别注意其心理体验、情感震撼。”因此历史教学中可以适当开展一些历史与现实互动的教学活动,从书本中走出去,到现实中去具体感受和谐理念的重要性和现实性,以及构建和谐世界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二)、在感悟中构思“和谐世界”的蓝图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过:“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到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指出了鼓励学生对历史进行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且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历史教学不是为了学科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存在,因而历史学习应包含质疑、反思、批判、觉悟等内容的反省意识和构思能力,在感悟中构思“和谐世界”的蓝图的教学实践是培养青少年“不唯书、不唯上、只为真”的思维方式和创新品质的有益尝试。

例如:在讲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希特勒疯狂屠杀犹太人的历史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早已经历理性启蒙的20世纪,纳粹屠犹还会大行其道,酿成犹太史上的最大惨剧呢?学生结合历史列举许多原因。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联系类似现实问题作以深刻的剖析,同学们指出在印尼发生排华暴乱;在所罗门发生袭击华侨事件;在美国发生的白人欺辱其他肤色人种的闹剧等等,并对此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民族偏见并没有随着人类的进步而自行消失,而这种偏见如果被意识形态化,或在特定的时期经过极端分子的煽动而上升为狭隘的民族主义,便可能酿成可怕的惨剧,对和谐世界造成冲击和破坏。就此有的同学还提出解决方案:“求同存异、和平共处?应成为比较理想的国际关系准则,更是一国范围内比较理想的民族关系准则。

又如:在进行世界近现代史的复习中我设计一节大国崛起历史专题,同学就英、德、日、美等大国崛起的过程作以系统的概述。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联系历史评价中国的“和平崛起”,同学们经过讨论得出“和平崛起”的可行性和创新性:因为近代以来大国崛起的历史表明,大国崛起必然引发国际动荡,甚至给世界和平带来灾难性后果。大英帝国的建立和维护依靠其数百年殖民征战和掠夺,德日的崛起曾引起两次惨绝人寰的世界大战,即便是自称推行?仁慈?霸权的美国,也离不开?胡萝卜?加?大棒?的交替使用,离不开?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外交作风,离不开在海外频繁采取政治和军事干涉。正是依据历史经验,国外一些人士担心中国崛起?必然会?挑战现有的国际秩序,这也是?中国威胁论?之所以有一定的舆论市场的一个客观原因。中国政府适时提出?和平发展?的新理念。旨在告诉世人,中国崛起的本质之处,是在不挑战现有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的和平和发展这一历史趋势的前提下,在与其他国家互利和共赢的基础上,实现中国综合国力的的全面增长和发展。这是中国政府在深刻分析历史与现实的基础上,来实现在构建和谐世界中的实现和平崛起。其创新性在于:它旨在摈弃走对外扩张这条近代以来大国崛起的老路,而决心走一条全新的以和平方式实现崛起的新路。这是中国文化对世界发展的重要贡献,将证明人类能够以理智与和平的方式处理好大国崛起引发国际冲突这一千古难题。因此引导学生从现实角度审视历史,把握历史跳动的脉搏,领略历史学科的真正魅力,为开拓思维提供了一些可资借鉴的东西。学生在得到课本知识的

同时,也得到一些学科渗透能力方面的知识。学生的在感悟中构思“和谐世界”蓝图的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为以后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之,在新的历史课程教学中我们应培养学生的和谐意识,“历史教育在今天最应该追求现代性?。“历史教育尤其是高中的历史课程理应以学科为支撑,承担起‘为了中华民族复兴’的重任”。因而历史教师应在教学中渗透一些新思维和新观念,在历史与现实的互动中多视角、多层面、多形式的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竭力弘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理念,使“历史教育是先进文化的辩护者、优秀传统文化的捍卫者、人文精神守护者”(赵亚夫教授语),这样,才能实现历史教育的真正价值。

班主任教育叙事故事

———爱的力量

以前觉得教师这一职业是非常优雅的职业,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和学生一起沐浴在知识的海洋中,学生的世界是单纯的,经常和学生打交道我也会变得童心未泯。但现在觉得人民教师这一职业其实是非常辛苦的,尤其是班主任,不仅担负着教学工作,更担负着管理全班同学的重担。班主任是学生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学校教育工作、尤其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可以说,班主任工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学校的发展。那么班主任工作是如此的辛苦而又责任重大,我们该以怎样的心态来对待,该如何做一个快乐的班主任呢?快乐源自心态,正如我一个同事所说的那样:知足长乐,摆脱烦恼,做减法。自得其乐,消除痛苦,做除法。苦中作乐,寻求开心,作加法。偷着找乐,化解无奈,做乘法。另外一点就是"爱"。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结着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师爱是"超凡脱俗"的爱,这种爱没有血缘和亲情,没有私利与目的,却有一股巨大的力量。

1、爱就是了解。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的家庭情况、知识基础、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格气质、交友情况、喜怒哀乐的深刻了解。这是做好班级管工作、避免教育盲点、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2、爱就是关怀。

师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为有了师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师爱要全面、公平。全面公平的爱是指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作为教师,我会尽全力 一碗水端平。 天热了,我总是提醒学生多喝水,生病了就及时治疗,按时吃药。天凉了叮嘱孩子们穿戴好了再出教室,变天了告诉孩子们明天要添衣服??总之,注意细节,体贴关心,多说多做多想。

3、爱就是尊重。

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是消除教育盲点的基础。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与学生虽然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的地位,但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这就是要求教师不能盛气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师的地位和权力污辱学生;理解学

生要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们幼稚和天真;信任学生要信任他们的潜在能力,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教师缩小心理距离,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感。

4、爱就是责任。

爱学生要深入地爱,爱学生要理智地爱。就是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不娇惯、不溺爱。对其缺点错误,不纵容、不姑息、不放任。师爱既蕴含着强烈的情感色彩,又表现出深刻的理智,不仅着眼于学生目前的得失和苦乐,更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前途。

作为一个班主任,我有责任引领他们走进知识的殿堂,学到更多的知识;我有责任引领他们张开理想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我有责任引领他们插上智慧的翅膀,翱翔在无尽的天空。

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教授学生知识,更在于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和生存的基本技能,及做人的基本行为准则。我每学期开学总是先对学生进行常规的教育,不仅使他们了解了一日常规,而且,对他们也有提醒的作用。并且不失时机地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进行养成教育,如:班会上、课间时、周总结得到红旗和没得到红旗都要进行教育。这样让他们心中有常规,时刻有常规意识。

但这是远远不够的,高一年级是起始年级,他们的学习自主意识不强,还需要时刻不放松地"看",需要我像保姆一样每时每刻的跟在他们的身后去督促他们。作为班主任,要有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那沉甸甸的情感。我用我的心去教诲我的学生,我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学生,我无愧于我心,我无悔于我的事业。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我的教育叙事故事

我从事教育事业已经十几年了。在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和汗水。十几年我无怨无悔。当我第一次走上讲台,面对着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从那一刻起,我就坚定了终身从事教育事业的信念。十几年的日日夜夜,我心中装的是学生。为了教好每一个学生,我十年如一日认真备课,每学期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写出了详细的教案;认真上课,充分发挥课堂四十五分钟的作用,注重课堂教学,做到了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认真批改作业,从不放弃对每一处错误的更正,也不忘记对每一位学生微小进步的鼓励;认真辅导学生,通过补缺补差,消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特别重视对后进生的思想转化工作,尽量做到不让一位学生掉队。 回顾昨天,我们由衷地高兴,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骄傲莫过于受到社会的尊重,而我们回报社会最好的方式,就是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得更出色,因此,我们要善于总结,让自己自豪地融入中国教育改革的最前沿。在与学生和家长相处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要有正确的教育教学观,与学生和谐相处,真正得到做老师的乐趣。在教育过程中我注意到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注意自己的师德修养

在坚持教好书的同时,我从未放弃过育好人。我觉得要做一个好班主任很难。在班主任工作中,主要做到了两个字:“爱”和“严”。

1 、有一颗爱心,细心、耐心、诚心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带着一颗“爱心”去工作,可以让学生觉得你是真心地关心他,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有一年,班上有两个单亲学生,都比较自卑,脾气特殊,容易犯错误。我从不在教室批评,总是把他们请到办公室去开导。毕业时,他们都变得自信了,自强了。

2、严格要求,措施得力,这是做好工作的保证。

“严是爱、松是害”,在对学生关心爱护的同时,也不忘对他们严格要求。我制定严格的班级文明公约,师生一起严格遵守。特别是许多家长比较惯孩子,还得经常做家长的工作。没有家长配合工作会事倍功半。

尽到教书育人的职责,光有爱心是不够的,还要勤奋钻研、科学施教。教育活动有客观规律,学习新课标,正确运用教学规律,能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这个规律的核心便是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靠自己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摸索才能得到。身为班主任的我,在班级里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尊重理解学生,按自由选择活动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表现和积极的发展。如开展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表现主题,能画的画,能讲的讲,能唱的唱,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使学生在恬静而紧张,宽松而热烈的气氛中认真学习,形成良好的学风。

我用新课改的理念重新定位教师角色、加强学习方式的指导。以构建和谐而生长,民主而平等,灵活而互动的课堂为目标。在课堂上和学生平等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互动,密切关注学生学习的精神状态和课堂的气氛,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努力调控自己的情绪,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和教学魅力,从而使课堂有序地“活起来”。自觉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新的学习方式。在具体学习环境中指导学生掌握的具体学习方法,从而把教法与学法统一起来。我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努力学会倾听、学会对话,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感情和想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通过我的努力,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经常进行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更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我将时刻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身份来要求自己,来宣传党的教育方针、路线和政策,让更多的人了解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让更多的人参与农村基础教育,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

教师应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教会学生怎么做人。 今天的社会处于一个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巅峰时期,我们的教育教学思想要跟得上社会前进的步伐。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乐趣,实现自我价值,我们没必要也不能让学生完全接受我们的观念,把学生改造成我们心目中的乖娃娃,那样的话,他们除了被动地接受知识,恐怕哪方面也得不到最好的发展。所以,我们所做的应该是如何去引导我们的学生,而不是去改变他们。我们不但应该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更主要的是应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他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要懂得感恩,愿意付出,富有爱心和同情心,关爱身边的小人物和弱势群体,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我们也应该自觉接受新观念,不能老是用旧眼光去看待我们的学生,允许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处事原则,不必把我们的观念强加在学生身上。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学生,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努力找到他们的可爱之处。

对待学生要宽容,不能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始终把学生放在自己的对立面,其实,师生之间也需要建立一种新型的、良好的、和谐的关系,你仔细想想,学生身上有很多优点都值得我们去关注、去学习。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味纵容、包庇学生,出现原则性的错误的时候,我们理所当然该严肃批评,及时指出学生的陋习,并督促他们限期整改。

我们要有服务于学生的理念,对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更多的爱心,十足的信心。要树立让学生全面发展的观念,不能让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要让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也增加各方面的见识,因为读书毕竟不是学生唯一的出路,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既要重管理的结果,更要重管理的过程,使学生在求学的过程中身心愉悦,健康快乐地成长,在老师的关爱中勤奋学习,快乐地学习。

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的学习能事半功倍。 学生在求学的过程中,可能会面对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学习很用功,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但最终的学习效果可能不尽人意,这时,我们应该特别关注他们,仔细分析学生现状,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最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微笑着学习。

我们大都有这样的体验:听一堂好课,如同欣赏一首名曲,余音在耳,裘袅不绝;又像观赏一幅名画,心动神移,流连忘返。再看学生,个个双眸凝视,犹如被磁铁吸引住似的听着、想着、记录着……。为能达到这种境界,我也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也经常观摩同组老师的课堂教学,在此就谈谈在历史教学中做到的“三须”。

一、必须精讲重点,深入浅出

在一节课里,要讲的内容很多,想把一切问题都讲深讲透是不可能的。教学中,通过仔细认真地备课,力求把教材吃透;在处理教材和讲解课文时分清主次,去繁求简,抓住重点,精讲多练。这样做无疑是科学的合理的。多年的实践,深刻地认识到:讲解时紧紧围绕教材,以《纲》为纲,以本为本,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把课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头脑里的知识,进而发展其智力和能力。例如,讲中国近代史时,“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两个概念比较抽象,对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理解的。对此我结合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政治经济史实的变化自然引出。 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鸦片战争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领土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开始遭到破坏,一个国家的主权部分丧失了,这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要从经济上看。鸦片战争前,在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同时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起来,既存在封建经济,又有资本主义经济渗入。这就是“半封建”。

这样讲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这种把教材内容形象化、具体化的做法,就会把学生的历史思维一步步引向深入,直达历史知识概念的内涵。学生对历史概念能够准确理解,理性思辩能力也切实得到提高。

二、必须结合实际,方法灵活

传统的教育观念往往把学生置于教学活动的被动地位,不能充介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师授课多以“填鸭式”、“满堂灌”的形式出现,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早在1941年,毛泽东同志就在《中共中央关于延安干部学校的决定》中指出:“在教学方法中,应坚决采取启发的、研究的、经验的方式,以发展学生在学习中的自动性和创造性,而坚决废止注入的、强迫的、空洞的方式”。 经过自己的学习和实践,深刻认识到——启发应当作为一种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它可以渗透在课堂教学的所有环节中,同时任何一种教学的具体方法中也可以贯穿这一要求。从学生的实际、教学内容的实际、教师自己教学特点的实际出发,把启发的原理渗透其中,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好方法。几年来,我始终坚持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先后尝试过:读读、议议、讲讲、练练八字教学法,目标反馈教学法,历史问题教学法,谈话教学法,辩论教学法,读书指导教学法,等等。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有的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能力。有些方法也不尽人如意。但他们常常期待着下一节历史课,猜想着老师是不是又会采取新的教学方法?

三、必须幽默风趣,引人入胜

有句名言:“缺乏幽默是悲哀的”。课堂上,结合有关知识巧妙地融幽默子教学中,含而不露地引发学生的联想,出神入化地推动知识的领悟,能够获得非比寻常的功效。学生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张冠李戴,常常会闹出笑话。记得有这么一次,让学生简介《资治通鉴》的作者,一位学生爽快地说道:“作者司马迁,北宋时期著名史学家……”话音未落,笑声四起,弄得这名学生莫名其妙。这时我平静地说:“虽是一字之差,却让司马迁多活了一千多年,但这能全是我们同学们的错吗?谁让司马迁与司马光的名字只有一字之别,谁让他们又都是史学家、文学家,谁让《史记》与《资治通鉴》又都是史学名著兼文学名著呢?太像了,太像了,以致于我们看不出他二人还有什么区别?”幽默风趣的话语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重要的是把学生混淆的知识作出了区别,可谓一箭双雕。正如法国一位著名演讲家所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所接受”。

当然,由于我的教学经验有限,以上也是在平时教学中的一点小的心得,作为随笔记录下平时教学的点滴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