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使方案更加科学完善

方案大全2018-12-02 06:00书业网

篇一: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能力

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能力

孙跃进 同志们:

刚才,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省地震介绍了制订专项预案的情况;省建设厅介绍了制订部门预案的情况。四个厅局从提高应急能力、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就制订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做了充分的经验交流,讲得都非常好。下面,就我省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的编制情况和下一步的工作,我讲几点意见,与同志们共同交流。

一、我省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编制工作的基本情况

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国发

[2005]11号),省政府于2006年6月20日印发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山西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晋政发[2006]17号),在该《决定》中,详细列出了我省要制订的89个突发公共事件部门应急预案目录,并明确了制订部门。为了进一步推进预案的编制工作,将《决定》内容落到实处,2007年4月19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制订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晋政办发[2007]46号),对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地方应急预案等各类预案制订的责任主体、指导原则、编制审核程序等做了明确规定,并同时以附件的形式印发了《山西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内容导则》,为制订和完善应急预案提供了框架指南。

《决定》印发一年来,我省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预案编制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我省应制订专项预案26个(原为25个,防汛抗旱专项预

案由原来的1个预案分解为防汛、抗旱2个预案,实际是26个),到目前为止,已经制订了17个,还有9个正在制订中。已制订的17个预案,有10个已经以省政府办公厅文件印发。《决定》中规定应制订的部门预案是89个,但由于有1个部门预案与专项预案内容相同,1个与专项预案名称相同,1个预案只有国家相关部委才涉及到等原因,实际应制订86个。到目前为止,已经制订67个,8个正在制订中,已上报省政府应急办备案的有29个。从我省应急管理工作的整体情况来看,预案编制工作进展顺利,势头良好,为我省应急管理工作奠定了积极的基础。

二、预案制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两年来,我省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由于应急管理是一个新的领域,应急预案的编制也是一个全新的工作,一些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与国务院应急办的要求还存在着差距,与处置公共突发事件的实践工作还存在着差距,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是预案制订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这是预案中的共性问题。有的预案没有针对本部门的实际和特点进行认真调查、研究、论证,存在照搬照抄省里预案或国家部委预案的倾向,导致了上下“一般粗”、规定不具体、工作流程不明确、执行主体定位不准确、预案内容与实际脱节等现象。公共突发事件事前、事发、事中、事后各个环节由谁来做、怎样做、何时做,没有做出具体、详细和明确的规定。

二是预案制订的相关人员业务不熟,没有掌握预案的体例结构、预案要求、框架体系、应急保障、分级标准等方面的知识,对应急预案的制订还存在着模糊认识,一些基本概念还没有搞清。

三是部门领导把关不严。一些预案未经单位集体讨论,只是由相关人员起草后即送省政府审核或备案,缺乏必要的科学性、合理性论证,操作性不强。

四是少数预案内容不全,缺少应急流程图、应急指挥部人员通讯录和各种规范化格式文本等必不可少的内容。

五是预案之间缺乏系统性。部门在制订预案时各自为政,没有与相关部门进行过协商,部门预案与省里的总体预案、专项预案不能有效衔接。

三、做好应急预案编制和管理工作的要求

一年来,各有关部门在预案编制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应充分肯定。但总的看来,应急预案编制工作还只是起步阶段,还要作进一步的修改完善。针对当前应急预案编制的实际情况,提几点意见:

一要切实提高对编制好应急预案重要性的认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案编制工作是应急救援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反思2003年“非典”疫情等突发性事件,由于当时没有应急处置预案,事件发生后措手不及,不知如何应对。这次事件给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来看,政府应将灾害管理放在重要位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建立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是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公共服务的有机组成部分。抓好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是国务院对应急管理工作提出的一项要求,也是我们今年工作的重点之一。各部门是应急处置的第一线,是事故应急救援的主体。通过制订应急预案,对事故处置程序加以规范,对相关部门、单位、人员的责任加以明确。一旦发生事故,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实施有序救援、科学救援、有效救援,可以将事故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减少事故损失。所以做好预案编制工作至关重要。

二要加强对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领导和组织。省政府已于6月18日成立了省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应急协调指导处其中有一项职能就是负责组织修订全省总体应急预案和审核专项应急预案工作。2007年7月31日省政府印发的《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政府系统信息报送工作及快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和具有重大社会影响事件的意见》(晋政发[2007]27号),要求各部门要在9月底前明确应急管理的指挥机构、办事机构及其职责。各部门要按照《意见》要求,建立健全工作机构,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也要把应急预案编制工作作为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一项迫切任务,纳入重要工作日程,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保证预案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要加强对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指导,提高应急预案的质量。目前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内容粗略,缺乏规范性,可操作性差,科学性不强,预案之间相互衔接不够等。针对以上问题,各部门要对本部门突发公共事件的现状与趋势进行深入研究和科学分析,为预案编制提供参考依据。要按照《山西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内容导则》,做好应急预案编制和完善工作。为学习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我们这次选择了几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好的部门进行经验介绍,通过经验介绍,大家互相学习,有利于提高应急预案编制水平。各部门要从实际出发,把他们编制预案的思路作为借鉴,并不断深化、细化。

四要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制订预案是为了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管用、实用。为达到这个目的,就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有什么需要,就搞什么预案;怎么能把突发事件处置好,就在预案中作出相应的规定。现在已经印发的《编制内容导则》和《省政府总体预案》是起草预案的主要参照文本,上下各级政府的预

案体系、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要衔接。但是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从本部门和本单位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勇于创新、大胆探索,切忌照抄照搬。省里对各部门、各单位的预案,在体系结构内容上、专项分类预案的设置上不作统一规定,由各部门根据自己的情况研究制订。总的说来,省级政府的预案要原则一点,能适用于不同地区、不同情况;越往下应当越具体明确,基层的预案就要更具体实用,明白易行,甚至还需要制订一些行动方案、保障方案和操作手册。使制订出来的应急预案既符合本部门的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又与《省政府总体预案》相衔接,形成统一的体系。各部门要在制订预案过程中,遵循基本规律,讲求科学性,认真总结实践经验,注意从我们过去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现成案例和成功的经验,以及失败的教训中分析比较,从中归纳出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做法,把经过实践检验的好的做法变成预案。把过去传统的做法,按经验习惯处理凝炼上升为科学、规范处置,使之更有针对性、实效性。要以征求意见、专家咨询、会议讨论等方式,广泛组织参与处置突发事件工作的有关领导同志、部门和人员参与、介入,为制订完善预案出谋划策。使制订预案的过程成为从事实际工作的同志了解预案、进入角色的过程,以丰富完善大家这方面的知识,形成正确应对和妥善处置突发事件的共识,使预案能够有效发挥作用。

五要明确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基本内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七方面基本内容。一是建立有关组织,包括各类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组织体系和框架等。二是建立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与预警制度等,包括预警信息、预警行动、预警支持系统等。三是建立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通报等制度。四是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技术及相关机构,依靠科学技术提高专业化水平。五是建立切实可行的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和应急处置的工作方案,包括指挥协调、人员撤离、紧急避难场所、医疗救治、疫病控制、新闻发布等。六是建立突发公共事件有关重要物资的储备与调度制度,以及通信、交通、技术、医疗、治安、资金和社会动员保障等。七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专业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演练等。

六要做好危险源排查评估,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应急预案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预防预警机制的建立。各部门要通过危险源的排查工作,摸清本部门近年来事故发生的规律,并认真分析本部门事故发生的原因和重点部位,对危险源进行全面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从而使预案符合实际,既能用,又管用,成为看得见、用得上的一项制度。可操作性是预案的生命。编制一个好预案,必须在“细、实”二字上下功夫。“细”就是要有计划、有预见。要认真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可能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并尽可能把问题考虑得周全一些,把困难估计得充分一些,把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结果排列出来。“实”就是预案要切合实际,要具有可操作性。制订预案的同志不能老是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要到现场去,到群众中去,深入了解实际情况,要让群众参与预案的制定,并把预案中的各项措施和责任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人。做到职责任务明确,应对措施具体可行,分类分级标准,明白简洁,便于操作。

七要完善信息报告制度,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完善事故信息报送体系和工作机制是应急预案的又一项主要功能。通过制订预案,理顺事故信息报送程序,加强应急值守,加强事故隐患信息分析和预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省政府已经印发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政府系统信息报送工作及快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和具有重大社会影响事件的意见》,各部门要按照该《意见》对本部门的预案进行修订完善。

八要做好培训和预案演练工作。高层应急预案又叫计划,基层应急预案又叫操作程序。叫计划是因为原则性强,主要是规定各部门的应急工作职能和哪些工作需要进行配合;叫程序是因为工作很具体,发生事故后每个人干什么,怎么干。所有这些都需要进行全面的进行培训,让所有的人都掌握,才能叫预案。制订应急预案的过程是一个培训的过程,是一个提高所有人员应急意识、应急知识和应急能力的过程。应急预案的演练是最好的培训方式之一。演练工作要精心组织,注重实效,不走过场。应急演练要按照预案全过程进行,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省略。在演练过程中,指挥机构、救援队伍、社会公众要全方位参与,协同进行,检验并完善联动机制。演练后要进行总结评价,要针对演练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修订预案。

九要加强预案管理。预案编制好了,不能束之高阁。要实行动态管理,及时了解实际情况,并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修改预案内容,以使其更加具有针对性、实效性,提高预案的可应变性。要加强预案的宣传,把预案告诉群众,让群众了解预案,提高群众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意识。省政府应急办公室将加强对专项预案、部门预案编制工作的检查监督和落实预案情况的考核,促进各部门不断加强预案的管理工作。各部门的应急预案要按照规定报省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审核或备案。还没有报送的部门要尽快报送,正在制订或没有制订预案的部门要在年底前制订完毕。

同志们,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是一项基础工作,应急管理是一项重要事业。我们肩负的责任重大、任务繁重、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完成好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加强应急管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篇二:科学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科学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省级名师葛元钟老师为青

春中学的科学教改助力

为了让教师更好地将课本与生活进行有效的联系,为了在课堂上能让学生更深地体悟到“科学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我校邀请了浙江教育报刊总社首批“名师成长”导师库学科类导师、省级名师葛元钟老师于9月26日上午为我校全体科学教师上了一节“拍一张好照片的秘诀”的公开示范课。

课前,葛老师已将一份导学案发放给学生。在导学案中要求学生在课前对“凸透镜成像”相关知识点进行了清晰的梳理,对凸透镜成像实验进行完整的回忆并设计了一些颇为有趣的课外题目引领学生思考,激发了学生对此次课堂的无限憧憬。

课堂中,葛老师紧紧地扣住“科学与生活”的关联。例如,导入中,葛老师就从几张精美的照片入手,让学生思考“拍一张好照片的秘诀”,以此进入整个课堂。接下来的几个环节中,葛老师也是从与学生相关的生活入手,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小组探究,设计实验,操作实验,从而真正明白生活中的科学原理。

课后,金华市科学教研员葛新福老师做了精彩点评。他赞誉葛元钟老师的课是一节“直观的课,生动的课,有趣的课”。他认为听葛元钟老师的课就是一种享受,有“白驹过隙,意犹未尽”之感。

金华市科学教育协会会长、金华市青春中学校长俞千里也在课后做了重要发言。他指出葛元钟老师的幽默感让这堂课妙趣横生。他同时强调这是一堂分工明确,实验安排有序的课,希望青春中学科学老师能以葛元钟老师为榜样,以葛元钟老师的设计方案为模板攀上青春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高峰。

篇三:幼儿园开展节日教育活动的研究(方案)

在探究性活动课程中开展节日教育的研究

摘要:在探究性活动课程中的节日教育可以以主题形式、原有主题的补充、非正规性的活动等形式开展。在开展的过程中运用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与策略,通过调查活动、脑力激荡活动、网络图布置、评价活动及结合小问号、小博士等活动对幼儿进行节日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注重环境的教育作用,同时挖掘多方教育资源,最大限度的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同时也完善了园本课程。

关键词:探究性活动课程 节日教育

一、 研究的背景

(一)在幼儿园开展节日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优良文化传统的国家,有许多独特的民间传统节日,节日的形式多样,节日教育的内容丰富多彩,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由于重视不够,现在出现了逐步衰退的现象,许多青少年对自己的传统节日缺少了解和兴趣。全国人大代表、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在人代会上以重视和发挥传统节日的作用,使传统节日服务于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目的提出了增加传统节日为法定节日的建议;教育行政部门也要研究制定把传统节日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具体措施和办法,把传统节日教育纳入学校教学活动之中,推动民族文化的优秀。由此可见在学校进行传统节日教育的必要性。

同时,节日具有发展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国际接轨的差距日渐缩小,节日的内容也逐渐广泛,许多世界性节日也日益增多,如:“无烟日”、“环保日”等,因此,对于现代教育工作者来说,除了让学生不忘我国的传统民俗节日,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外,还应该关注这些与现代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的现代文化节日,充分挖掘现代节日的教育内容,让节日教育富有现代气息,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因此,这些节日也应成为节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皮亚杰曾指出:“幼儿思维尚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的思维还要借助于具体事物的支持。”而每一个节日在现实生活中可谓与幼儿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生生相连的。节日的环境、气氛、成人的庆祝活动是幼儿喜闻乐见的,可让幼儿直接体验、感受。节日所特有的情境性、感染性、实践性、娱乐性能使幼儿在自然、宽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实践活动,促进幼儿认知、情感、技能的发展。这充分的显示了在幼儿中开展节日教育活动的可行性与巨大的教育价值。同时,在国内外的一些幼儿园中也已

尝试对幼儿进行节日教育,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这更证明了在幼儿园中开展节日教育是切实可行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同时,新《纲要》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同时,感受民族、民间、现实生活中的艺术也是我国教育政策的一个基本指向。我国的传统节日正是我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节日都反映了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背景,许多节日也是对幼儿进行爱的教育的好契机。因此,在幼儿园开展节日教育具有一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二)在探究性活动课程下开展节日教育的可行性与重要性。

探究性活动是指教师有目的组织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幼儿主动参与,主要依据直接经验进行探索、得出结论,并以多种方式表达结论,从而获得有关周围的经验,提高多种能力,形成积极的态度与情感。探究性活动课程是我们在新《纲要》精神的引领下建立的园本课程。那么,在我们幼儿园、在我们的园本课程——探究性活动课程中开展节日教育是否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呢?

首先,节日教育与探究性活动课程具有一致性。节日教育的生活性与价值的综合性与探究性活动课程的特性是一致的,尤其是科学教育价值。在我们的探究性活动中较注重科学教育,如对生活中各种事物及现象的认识等,而在节日教育中也蕴含了许多科学教育的价值,如节日的由来等。

其次,节日教育是探究性活动课程的补充。节日教育的主要目标指向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节日的生活性、情境性、实践性使幼儿能充分的与环境、生活、人等发生互动,促进社会性发展,而这正是我们的探究性活动课程较薄弱的一个环节。

正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提出了“在探究性活动课程中开展节日教育的研究”这一课题。

二、 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幼儿园节日教育是指教育者利用节日活动中的人、事、物,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对3—6岁幼儿施以积极的影响,促进其发展的过程。

近年来,在一些幼儿园中也在探索节日教育活动的开展途径、内容与方法,尤其是传统的民俗节日教育,但基本都是让幼儿参与一些节日的庆祝活动,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受到感染,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在途径上也基本从三个方面进行,如在幼儿的

一日活动中开展教育;利用环境的创设影响感染幼儿;开展亲子活动达到教育的目的等。而其中亲子活动的开展是一个重要的实施途径与方法。 我们所作的研究应在此基础上有进一步的拓展与深入。

因此,我们旨在通过实践研究探索出在探究性活动课程中开展节日教育的内容、开展形式(即途径)与具体的一些操作的方法与策略,以补充园本课程的不足,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

三、 结果与分析

根据方案中的目标与内容我们课题组在这一年中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在中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节日教育活动,初步探索出了探究性活动课程下节日教育活动开展的形式、内容与方法,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完善了园本课程。

(一)探究性活动课程中开展节日教育的形式与途径

在吸取了前人探索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根据自己研究的重点与特点,从新的纬度对节日教育开展的形式与途径进行了划分。

1、以主题形式开展。在探究性活动课程中的教学内容基本以主题的形式展开,我们的节日教育是否也可以这样进行?我们进行了尝试,并肯定了这种形式的价值。

我们选择了两个节日作为原创性的主题——中秋节与端午节。这是两个我国的传统民俗节日,可挖掘的教育价值较大,同时也符合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与能力水平。

在确定了主题后,我们以探究性活动课程的教学思路为依据,通过多种途径与方法选择教学的具体内容,在选择内容时尽量使五大领域的内容都能平衡,同时也满足幼儿认知、情感、能力等三方面的发展需要。例如在中秋节的主题活动中,我们与孩子一起设计了多样化的活动内容,有促进语言能力发展的:调查交流:月亮的变化;故事:找月亮;欣赏故事:嫦娥奔月;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儿歌:月亮;有艺术方面的活动: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绘画:小猪找月亮;音游:月亮的变化;民曲欣赏:彩云追月;欣赏:月饼盒;有科学领域的活动:科学:月亮和太阳;调查交流:月亮的变化;也有健康领域的活动:体游摘星星、流星雨等;当然社会领域的目标渗透的更多了,主要的有:参观做月饼;我做的月饼;观看宝莲灯;月光晚会等。为了幼儿对中秋节有更多的了解,我们还在主题期间的日常活动中也有计划的安排了不少内容,如:饭后活动:欣赏有关中秋节的传说:后羿射日、朱元璋反元等;课间活动:猜谜语:月亮等;泥工活动:做月饼;早期阅读:嫦娥奔月;日常观察月亮的变化,并进行想象、联想;欣赏宣传纸上的月饼包装及月饼的特点等;玩镜子,了解月亮反

光的原理;中秋晚会,体验团圆的快乐等等。每个活动实施都能考虑到认知、情感、能力等三方面的发展,力求幼儿获得较全面的发展。

在主题性的节日教育活动中,节日教育潜在价值挖掘的较深,内容丰富,幼儿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相对集中的围绕同一个内容进行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又能生成一些新的活动,幼儿的主动性高,教育的效果好,对节日的了解深,获得的发展全面。

2、作为原有主题的补充内容开展。探索在课程的哪些主题中有必要根据需要增加相适宜的节日教育的内容。

在我们的探究性活动课程中,原有的主题内容也较丰富,有许多主题中虽然没有明确的节日教育的内容,但也有许多活动的安排其实都有有关节日内容的渗透,尤其是一些季节性的主题内容,如有关春天的主题——桃树下的小白兔,可渗透与之有关的节日:植树节,立春等;有关秋天的主题可渗透立秋节、粮食日等;还有如“爱家乡,爱祖国”的主题可进行国庆节的教育等。在进行节日教育的同时,也使我们的原有的主题更加的完善。

3、进行非正规性的教学活动即渗透性的教育活动。

因为我们的节日教育是在探究性活动课程的背景下开展的,所以我们在研究中的所指的非正规性的教育活动是指寓节日教育于开心日活动、小问号、小博士等活动中;寓节日教育于一日活动的各个生活环节中,如晨谈、饭前饭后活动、进餐等环节;寓节日教育于区角活动中;寓节日教育于家庭中等等。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有许多的节日教育并不适合以主题的形式开展,它们的开展比较随意,特别是根据节日教育的特点,有许多节日让幼儿在节日庆祝活动中亲身体验,充分感受,效果反而更好。如:重阳节,幼儿在观看爷爷奶奶的表演中充分的感受到爷爷奶奶的能干,在无形中对爷爷奶奶的尊敬增加了。还有一些节日因时间、地点、形式等的限制,不适宜在幼儿园的集体活动中开展,因此充分调动家长的资源,让幼儿在家长的带领下充分感受。如春节等。

由此可见,节日教育的途径与形式是多样化的。我们要根据节日的特点及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相适宜的途径与形式实施教育活动,使节日的教育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内容

教育的途径与形式明确后,我们考虑的便是每种形式与途径适合哪些节日教育活动的开展。在实践中,我们与探究性活动课程相结合确定了节日教育的内容,并在实

践中得到了验证,这些节日教育的内容是适合幼儿的发展的。具体的内容如下表:

(三)方法与策略

1、以探究为主的节日教育方法。

我们是在探究性活动课程的背景下开展节日教育,因此在节日教育的方法策略的选择上我们也以幼儿探究为主,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让幼儿和教师一起为节日教育活动的开展出谋划策。

我们以探究为主设立了教学的流程:调查活动——脑力激荡活动——网络图设计与布置——网络内容实施——分析评价与调整。当然这是一个基本的流程,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根据具体的节日的特点及形式的安排,也作相应的调整。

★主题活动中的教学流程运用: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