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关于俗语大全

俗语2018-12-02 07:40书业网

篇一:有关吃的谚语和俗语

有关吃的谚语和俗语

1、鱼头鱼嘴摆,要食毛兑卖。

2、咸叩甜,烂脚抵。

3、阿旺食姜母,有吃都是好。

4、好吃笋,好困憧。

5、呆桃幕李,好食毛对讲起。

6、呆蛏臭蛤,好吃毛杀咯。

7、三顿食力着,固赢食补药。

8、拉渣吃,拉渣肥;踏角(干净)吃,大脚锤。

9、桃子李子,食死孩子。

10、气亏做,快活食。

11、煮苯(饭)要有米,讲话要有理。

12、前苦后颠(甜),快乐成仙。

14、烂头烂粽,毛米裹粽。

15、冬瓜大大总算菜,虾鬼嫩嫩故是搓(荤)。

17、食昼(午饭)打冲锋,做式(工)安盖盅。

18、食人一杯酒,心结一个钮,食人一杯茶,心结一个疤。

19、贪食靡肥,做贼靡富。

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

吃亏人常在。

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吃着碗里,看着锅里。

吃不了,兜着走。

吃软不吃硬。

吃亏在于不老实。

吃清(早)不说后(晌)

吃饱了撑的。

吃罢饭当时不饥,往东走腿肚朝西。

吃得多,烂嘴角。

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

吃人饭,不拉人屎。

吃的多屙的多,屁股眼儿里找啰嗦。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撑的撑死,饿的饿死。

响屁不臭,臭屁不响,出率(溜)屁臭一晌。

葱辣鼻子蒜辣心,芥末专辣鼻子筋,就属辣椒不偏心,辣了前门辣后门。 吹牛逼,不上税。

陈芝麻烂米。

冬吃萝卜夏吃姜,一辈子不用开药方。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污泥。

打碗说碗,打盆说盆。

打破沙锅问到底。

刀子嘴,豆腐心。

二十六(腊月)蒸馒头,二十七杀灶鸡,三十儿贴花门儿。 肥水不留外人田。

发酒疯。

干版直正,饿的头疼。

锅大勺有准。

该吃吃,该喝喝,有事甭往心里搁。

狗不咬出恭的,官不打送礼的。

狗改不了吃屎,驴改不了拉磨。

狗肉包子,上不了席。

挂羊头,卖狗肉。

火大没湿柴。

好汉呛不住三泡屎(拉稀)。

好马不吃回头草。

好酒不怕巷子深。

好汉不吃眼前亏。

好汉不提当年勇。

虎毒不食子。

鸡儿不吃豆,豆是他舅。

酒后吐真言。

酒席好摆客难请。

酒迷瞪。

敬酒不吃吃罚酒。

姜是老的辣。

今朝有酒今朝醉。

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灶火窝。

记吃不记打。

口大吃四方。

看菜吃饭。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

六十六,割块肉。

腊八祭灶,年下(春节)来到。

老婆儿吃柿子,光捡软的捏。

老牛吃嫩草。

老王卖瓜,自卖自夸。

老天爷,下大雨,蒸锅馒头供香你。

脸皮儿壮,吃的胖。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罗卜快了不洗泥。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离了张屠户,不吃带毛猪。

面条不算饭,妇女不算人。

民以食为天。

每顿省一口,活到九十九。

哪壶不开提哪壶。

能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杏两筐。

片儿汤。

千里做官,为了吃穿。

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

不做饭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不信山羊不吃楝楝豆。

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不吸烟不喝酒,活着不如一条狗。

不食人间烟火。

饱汉不知饿汉饥。

包子好吃,不在褶上。

别看他现在闹得欢,就怕到头拉清单。

别拿豆包不当干粮。

拔出罗卜带出泥

半斤对八两。

半瓶子醋。

拜拜鸡大哥,你黑家屙我白天屙。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

人要是倒霉,喝口凉水也塞牙。

人要是倒霉,称二斤咸盐也生蛆。

人少好吃饭,人多好干活。

人走茶凉。

软面饺子硬面汤。

软硬不吃。

肉烂在锅里。

三里红薯二里瓜,馒头十五饼十八,喝口凉水一zhi sha。 说书的嘴、戏子的腿。

说你胖,你就喘。

是个锅灶都冒烟。

虱子多了不咬人。

水浅养不住大鱼。

烧锅烧底儿,烧鏊子烧腿儿。

生米做成熟饭。

死吃活囊填。

酸男辣女。

头伏罗卜末伏芥,中伏里头种荞麦。

桃饱人,杏伤人,李子树下抬死人。

天上有个长不老,地上有个吃不饱。

天底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添不满的穷窟窿。

吐沫星子能把人淹死。

兔子不吃窝边草。

听人劝,吃饱饭。

贪心不足蛇吞象。

吞的多,嚼不烂。

同打虎,同吃肉。

无酒不成席。

喂得起猪打得起圈,娶得起媳妇管得起饭。 喂不熟的狗。

剜到篮子里才是菜。

歪嘴骡子卖个驴价钱。

响锅不开,开锅不响。

先干为敬。

咸香烂甜。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一斗(指纹)穷,二斗富,三斗卖豆腐。

一抓鸡儿,二抓人儿,三抓不笑是小死人儿。 一瓶子不响,半瓶子咣当。

一个锅里搅勺子,哪能不磕碰。

一攫屁股,就知道要拉啥屎。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一个老鼠,坏了一锅汤。

一块臭肉沾点满锅腥。

一物降一物,卤水点豆腐。

一人吃饱,全家不饥。

一醉解千愁。

有枣没枣扩三杆。

油瓶子倒了都不扶。

又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 烟酒不分家。

远水不解近渴。

鱼过千层网,网网都有鱼。

眼馋肚里饥。

樱桃好吃树难栽。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了命。

早烧阴,晚烧晴。

作心的米饭(腊八),要命的糖(祭灶)。 占小便宜吃大亏。

沾四两,摸半斤。

站着说话不腰疼。

张嘴容易合嘴难。

栽不死的葱,饿不死的兵。

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抓芝麻,丢西瓜。

庄家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篇二:谚语大全

中国谚语

◆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

◆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

◆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

◆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

◆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头回上当,二回心亮。

◆发回水,积层泥;经一事,长一智。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

◆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

◆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吃一回亏,学一回乖。

◆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

◆十年练得好文秀才,十年练不成田秀才。

◆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

◆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

◆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为。

◆力是压大的,胆是吓大的。

◆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

◆口说无凭,事实为证。

◆湖里游着大鲤鱼,不如桌上小鲫鱼。

◆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睹。

◆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

◆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

◆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久住坡,不嫌陡。

◆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生活常用谚语

◆认理不认人,不怕不了事。

◆让人一寸,得理一尺。

◆有理说实话,没理说蛮话。

◆有理的想着说,没理的抢着说。

◆有理不怕势来压,人正不怕影子歪。

◆有理不在言高,有话说在面前。

◆有理不可丢,无理不可争。

◆认理不认人,帮理不帮亲。水大漫不过船,手大遮不住天。

◆碾谷要碾出米来,说话要说出理来。

◆稻多打出米,人多讲出理。

◆劈柴看纹理,说话凭道理。

◆一人说话全有理,两人说话见高低。

◆一正辟三邪,人正辟百邪。

◆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一理通,百理融。

◆人怕没理,狗怕夹尾。

◆人怕理,马怕鞭。

◆一夜不宿,十夜不足。

◆一有百有,一穷百穷。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一针不补,十针难缝。

◆一争两丑,一让两有。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好酒不怕酿,好人不怕讲。

◆走不完的路,知不完的理。

◆走路怕暴雨,说话怕输理。

◆坛口封得住,人口封不住。

◆水不平要流,理不平要说。

◆水退石头在,好人说不坏。

◆以势服人口,以理服人心。

◆有多大本钱,做多大生意。

◆有多大的脚,穿多大的鞋。

◆有饭休嫌淡,有车休嫌慢。

◆一羽示风向。一草示水流。

篇三:鸟的成语、俗语、诗句大全

成语

百鸟朝凤、一石二鸟、惊弓之鸟、鸟语花香、笨鸟先飞、 小鸟依人、鸟尽弓藏、穷鸟入怀、笼中之鸟、如鸟兽散、 长颈鸟喙、池鱼笼鸟、虫书鸟篆、鸟集鳞萃、倦鸟知还、 青鸟殷勤、伤弓之鸟、鸟啼花落、飞鸟惊蛇、鸟啼花怨、 熊经鸟伸、兽聚鸟散、飞鸟依人、象耕鸟耘、熊经鸟申、 俗语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鸟将死亡,其鸣声是十分悲伤凄凉的。比喻人若将死亡,则所说的话是良善而有价值的。

【人来投主,鸟来投林】比喻人择主而事,择地而居。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为谋取钱财而不惜生命,就像鸟为了觅食而丧生一样。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比喻作事积极或及早者,能获得利益。

【鹦鹉能言,不离飞鸟】比喻人很难改变他原始的身分。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比喻人宁可在小场面中自主,也不要在大场面为人所支配。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鸡狗的叫声都能听到,但至老死都不相往来。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人生在世应该做些好事,留下好名声。

【燕雀安知鸿鹄志】比喻庸俗者无法理解志向远大者的抱负。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比喻两相争持,第三者得利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鸟将死亡,其鸣声是十分悲伤凄凉的。比喻人若将死亡,则所说的话是良善而有价值的。

【深山出俊鸟】比喻穷乡僻壤也会出现相貌俊秀或有才干的人。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鸡狗的叫声都能听到,但至老死都不相往来。

【鸡儿不吃无工之食】比喻人不能无缘无故接受优待或赠与。

【家鸡打的团团转,野鸡打的贴天飞】比喻至亲虽受委屈、责难,但仍不肯离去。

【三更灯火五更鸡】比喻勤奋刻苦,晚睡早起。

【野鸡戴皮帽儿】充鹰。讥讽人冒充主人或自以为了不起。

【鸡蛋里挑骨头】比喻故意挑剔。

【鸡蛋碰石头】比喻自不量力,自讨苦吃。

【拿著鸡毛当令箭】部属欺上瞒下,滥用职权,公然发号施令。比喻玩弄权术。

诗句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唐·王籍《入若耶溪》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杜甫《春望》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唐·韦庄《台城》 芳草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李华《春行即兴》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唐·杜甫《望岳》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唐·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唐·杜荀鹤《春宫怨》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绝句四首》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唐·王维《观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唐·白居易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宋·张志和《渔歌子》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唐·杜甫《羌村三首(之一)》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跟散作九秋蓬。——唐·白居易《望月有感》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元·马致远《秋思》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唐·刘长卿《送上人》

独立衡门春雨细,白鸡飞上树枝啼。——宋·叶绍翁《西溪》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柳宗元《江雪》

鸟宿

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屈原《九章哀郢》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独步江畔寻芳》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宋·徐俯《春游湖》

独怜幽草岸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宋·徐元杰《湖上》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宋·王令《送春》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唐·杜甫《旅夜书怀》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篇四:有关谚语的小故事十二则

有关谚语的小故事十二则

1、说曹操曹操就到

汉献帝在李催与郭汜火拼时曾一度脱离险境,然而李郭二人合兵后继续追拿汉献帝,有人献计推荐曹操,说他平剿青州黄巾军有功、可以救驾,然而信使未出时联军以杀到,眼看走投无路之际夏侯敦奉曹操之命率军“保驾”成功,后将李郭联军击溃,曹操被加封官爵。故有“说曹操,曹操到”之说。

2、吃力勿讨好,阿旺炒年糕

宁波谚语。喻卖力干活 ,但得不到赞赏。宁波的男子名字中多“旺”,凡名字中有“旺”者,小名就被叫作“阿旺”。传统的宁波习俗中,保持着“男主外,女主内”的习惯,即男子不做家务。炒年糕须用慢火,心急而又不善于家务的男子不懂炒年糕的窍门,会以旺火炒年糕,年糕肯定会炒焦。他出了力气不但得不到表扬,还会遭到妻子的臭骂。由于“火旺”和“阿旺”谐音,于是原“火旺炒年糕”就讲作“阿旺炒年糕”。

3、孟母三迁

孟子三岁丧父,由其母亲抚养成人。小时候住山东邹县城北二十五里的马鞍山下,村名叫范村,村不远有一片墓地,出殡的人群常从孟子家门口经过,於是孟子就模仿送殡的人,孟母看见了,认为「此非所以居吾子也」,就把家搬到城国北部的庙户营。可是这裏街上相当繁华,东部住一个杀猪屠户,孟子就学屠户的样子,整天嬉戏。孟母感到这裏也不宜培养孩子,便又移居於「学宫之院」,即县城南门外子思书院旁。从此,孟子被琅琅的读书声所吸引,孟母甚喜,就把孟子送进了这所学宫读书,他勤奋读书,终成大儒。

4、头悬梁 锥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5、瞎子打灯笼

一个盲人到亲戚家做客,天黑后,他的亲戚好心为他点了个灯笼,说:“天晚了,路黑,你打个灯笼回家吧!”盲人火冒三丈地说:“你明明知道我是瞎子,还给我打个灯笼照路,不是嘲笑我吗?”他的亲戚说:“你犯了局限思考的错误了。你在路上走,许多人也在路上走,你打着灯笼,别人可以看到你,就不会把你撞到了。”盲人一想,对呀!

局限思考是从自己的角度思考, 整体思考是你把自己放到整个环境中去考虑。系统地思考问题,就会发现,你的行为会对别人产生互动。 6、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君子:泛指品德高尚的人。指有志之士报仇雪恨不必性急,等待时机再动手。 出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记载,秦王三十六年,范雎被人陷害,魏齐疑他谋反,将他打的半死。于是范雎离开自己的家乡游说秦王。受大用。秦王四十六年,范雎杀掉魏齐

7、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山上有座小庙,庙里有个小和尚。他每天挑水、念经,夜里不让老鼠来偷东西,生活过得安稳自在。不久,来了个高个和尚,和他一起去抬水,这样总算还有水喝。后来,又来了个胖和尚。从此谁也不挑水,大家各念各的经,各敲各的木鱼。夜里老鼠出来偷东西,打翻烛台,燃起大火,三个和尚这才一起奋力救火 。从此三个和尚齐心协力,水自然就更多了 。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是一段寓言,其寓意是:办一件事,如果没制度作保证,责任不落实,人多反而办不成事.三个和尚为什么没水喝?因为三个和尚属同一种心态,同一种思想境界,都不想出力,想依赖别人,在取水的问题上互相推诿.结果谁也不去取水,以致大家都没水喝。 8、玉不琢不成器

如果玉不琢磨,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然而玉做的东西,它有固有的好本质,即使不琢磨制作成器物,它的特性也不会受到损伤。人的本性,会因为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改变。

从前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有一天,他在山里找到了一块还没有琢磨过的玉石,于是他便把这玉石呈现给当时的楚厉王。没想到,宫里的玉匠竟说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厉王一生气,命令部下把卞和定了罪。

厉王死后,武王继位,卞和又将这玉石献给武王,可是,仍然遭到了被定罪的命运。 卞和失望的抱着石头,在山脚下哭了三天三夜。文王即位后知道了这件事,便将卞和请进宫来,命令玉匠把这块石头好好打造一下,发现果然是一块上等的美玉,于是便将它命名为“和氏璧。” 由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一块上等的美玉都需要琢磨、打造,才能显现出它的价值,所以人类也许要良好的教育,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9、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小时候从不认真读书,经常是把书本一抛就出去玩耍。一天李白碰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拿着一根大铁棒在石头上磨,觉得好奇问她做什么,老婆婆告诉他要磨成绣花针,李白深受感动,从此就用功读[2] 书,终于成为文豪。

10、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相传,一次,八仙在蓬莱阁上聚会饮酒,酒至酣时,铁拐李提议乘兴到海上一游。众仙齐声附合,并言定各凭道法渡海,不得乘舟。

汉钟离率先把大芭蕉扇往海里一扔,坦胸露腹仰躺在扇子上,向远处漂去。何仙姑将荷花往水中一抛,顿时红光万道,仙姑伫立荷花之上,随波漂游。随后,

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铁拐李、韩湘子、蓝采和也纷纷将各自宝物抛入水中,借助宝物大显神通,游向东海。

多用来比喻在集体生活中;各人有各人的办法;或者各自拿出本领来完成共同的事业

11、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话说有一天,诸葛亮到东吴作客,为孙权设计了一尊报恩寺塔。其实,这是诸葛亮先生要掂掂东吴的份量,看看东吴有没有能人造塔。那宝塔要求可高啦,单是顶上的铜葫芦,就有五丈高,四千多斤重。孙权被难住了,急得面黄肌瘦。后来寻到了冶匠,但缺少做铜葫芦模型的人,便在城门上贴起招贤榜。时隔一月,仍然没有一点儿下文。诸葛亮每天在招贤榜下踱方步,高兴得直摇鹅毛扇子。 那城门口有三个摆摊子的皮匠,他们面目丑陋,又目不识丁,大家都称他们是丑皮匠。他们听说诸葛亮在寻东吴人的开心,心里不服气,便凑在一起商议。他们足足花了三天三夜的工夫,终于用剪鞋样的办法,剪出个葫芦的样子。然后,再用牛皮开料,硬是一锥子、一锥子地缝成一个大葫芦的模型。在浇铜水时,先将皮葫芦埋在砂里。这一着,果然一举成功。诸葛亮得到铜葫芦浇好的消息,立即向孙权告辞,从此再也不敢小看东吴了。“三个丑皮匠,胜过诸葛亮”的故事,就这样成了一句寓意深刻的谚浯。

12、此地无银三百两

古时候,有个叫张三的人,他费了好大的劲儿,才积攒三百两银子,心里很高兴。但他总是怕别人偷去,就找了一只箱子,把三百两银子钉在箱中,然后埋在屋后地下。可是他还是不放心,怕别人到这儿来挖,于是就想了一个"巧妙"的半法,在纸张上写道:“此地无银三百两”七个字,贴在墙角边,这才放心地走了。谁知道他的举动,都被隔壁的王二看到了。半夜,王二把三百两银子全偷走了。为了不让张三知道,他在一张纸上写道:“隔壁王二不曾偷”贴在墙上。张三第二天早上起来,到屋后去看银子,银子不见了,一见纸条,才恍然大悟。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