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人生需要历练为话题根据老师职业展开议论

话题作文2018-12-20 04:40书业网

篇一:议论文训练题目加答案

学会转身

董建昌

①一个木匠丢了一块手表,几个热心的邻居一起帮他找,他们将地上的刨花、工具箱,以及木匠身上的每一个口袋都翻烂了也没有找到,结果却让一个孩子找到了。木匠很惊讶,问那孩子是怎么找到的。孩子说,很简单啊!你知道,手表是有声音的,我只是在你们都安静下来的时候坐到刨花旁听,然后沿着声音的方向走过去,就找到了。

②事实上,在遇到困难时只要稍稍转个身,我们看到的就会是一个崭新的天空,就像丢失在刨花里的那块表,大人们翻烂了刨花,找遍了工具箱,甚至木匠的口袋,都没能找到,而那个孩子只是换了一个寻找的角度,即凭借手表指针“嘀嗒、嘀嗒”的走动声就轻易地找到了。

③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卡耐基说:“一个人要想让自己的生活愉快、自在,在事业上取得重大的成就,学会变通是很重要的。”一次,爱迪生让助手帮助自己测量一下一个梨形灯泡的容积。助手接过后,立即开始了工作,他一会儿拿游标卡尺测量,一会儿在稿纸上计算,后来甚至还动用了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可几个小时过去了,他忙得满头大汗,还是没有算出结果。就在助手搬出大学里学过的知识,准备再一次计算灯泡的容积时,爱迪生进来了。爱迪生看到助手面前摆满了各种工具书和身旁的那一堆稿纸,立刻就明白了怎么回事。于是,他拿起灯泡,朝里面倒满水,递给助手说:“你去把灯泡里的水倒进量杯里,就会得出我们所需要的答案。”这时,忙得满头大汗的助手才恍然大悟:自己想的太复杂了。看来,学会变通,善于让自己的思维转身是很重要的。

④是的,我们很多人就像爱迪生的助手一样,做事不知道变通,结果是花费了很多力气,到头来却一事无成。遇到看似难解的问题,学会换一种思维,从不同角度看,这样,“无法解决”的问题就变得简单化了,而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⑤1916年,美国犹他州的小镇准备修建一座银行。镇长买好了地,备好了建筑图纸,可最后在砖头上出现了问题。因为,从盐湖城用火车运砖过来,每磅要2.5美元。这个价格远远超出了镇里的预算。后来,大家又想了许多种货运方式,甚至包括空运都不行。就在人们束手无策的时候,不知谁说了句,邮寄砖啊!结果是,包裹每磅邮费是1.05美元,比火车便宜了一半多。

⑥这样,小镇的居民很骄傲地拥有了他们的第一家银行。更为有趣的是,这个故事后来还被西点军校作为案例选入了教材,用来诠释一条校训:要保持“头脑简单”,敢于去干所谓“办不到”的事情。

⑦通过邮局邮寄货物,这无疑是最常见的运输方式,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常见、简单而又便捷的方式,很多人就是想不到。为什么呢?他们就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达芬奇语)。细想,我们生活中我们缺少的,不正是达芬奇说的这种将问题简单化的思维嘛。

⑧同一件事,如果依照同样的习惯思维去运作,肯定不会有新的改变。但若能改变一下固有的思维方式,转个身,用不同的方法去开拓,自然会结出不同的硕果。学会转身,学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从而把看似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你就会发现人生其实好简单,成功其实离你也并不远。

(选自《演讲与口才》,有改动)

2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在遇到困难时学会转身,换个角度看问题,问题往往就迎刃而解。

22.阅读选文第3段,理清论证思路 (4分)

提出观点:a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分析论述:b引用卡耐基的话

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出爱迪生指导助手测量灯泡容积的事例 论证方法:c举例论证

得出结论d善于让自己的思维转身是很重要的

2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6段“这个故事”的内容。(3分) 美国某一小镇的一个人想出用邮寄砖代替火车运砖的办法,使小镇拥有第一家银行。

24.下列各项中对选文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

a.那个孩子找到手表是因为他换了一个寻找的角度。

b.爱迪生的助手在测量灯泡容积时,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c.西点军校的校训告诉我们只要保持头脑简单就会把任何事情做好。

d.人们常常想不到用简单、便捷的方式解决问题,是因为不懂得坚持。

25.选文第1段和第8段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第1段:引出文章中心论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第8段:总结全文,深化(强调)中心论点。

26、下面有关宋濂的事例能否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为什么?(3分)

事例:明代宋濂幼时家贫,努力克服困难,刻苦求学,终于成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不能,本文阐述的观点是遇到困难时要换个角度看问题,而所给事例侧重表现勤奋刻苦,所以不能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

时间的价值

艾敏(埃及)

①时间的价值正如金钱的价值,二者的价值在于很好的使用它们。死到临头才会舍得花钱的吝啬鬼,实际上是个穷光蛋,他的钱就好像是一堆伪钞。同样的,谁要是不把时间用在增加自己和他人的幸福上,他的岁月年华也是虚假的。

②我们生活在有限的时间内,昼夜相寻,运行有序,各不相犯。生命被划分为各有其名称的阶段: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每一阶段都有不适于其他阶段的特殊工作,就像耕种庄稼,如果误了节令,便不能在别的时令播种。

③因此,时间是有限的,不能将其缩短或加长。时间的价值在于很好使用它。我们应当爱惜时间,很好地利用它。

④从时间获益和爱惜时间的办法只有一个,这就是你在生活中要有一个目标,

符合道德要求的目标,而且要把你的时间用在为达到这一目标而进行的奋斗中。

⑤首先,人不能没有一个奋斗目标。那个随便抄起一本书便无目的地去读的人,是多么浪费时间啊!那个没有固定目标,从这条街逛到那条街,从这家店铺逛到那家店铺的人,是多么劳累啊!确定目标可以使时间充裕很多,容易让人在生活中步入正途。这个人在遇到什么问题时,他知道如何选择有助于其目标的东西,而不符合的就尽力避开。人们发现,做事最多的人,是时间最宽裕的人。这是因为他们的目标是最明确固定的,他们把工作的方向定于达到既定目标上,而不将时间消耗在瞻前顾后、犹豫不决上。他们不让自己成为环境手中随便摆弄的一个球。恰恰相反,他们要创造环境,根据自己的生活目标,去支配环境。

⑥其次,加剧时间浪费的另一个因素是:一个人虽然有某个确定的目标,但他不忠于这个目标,不努力去达到这个目标,不去做符合这个目标的工作。

⑦没有目标和对目标不忠,这是两个偷盗时间并把时间的功效抛掉的窃贼。

⑧爱惜时间并不是要我们连续不断地工作,不留一点休息时间,而是要我们好好利用休息和空闲时间,以更胜任工作。假如我们把空闲时间用于怠惰、无聊之事,那我们就不会从中获益,也无助于我们的工作。

⑨如果我们把空闲时间用于有益的游戏、活动和体育锻炼上,那必定会有益于我们工作,必定会让我们得到能够用来为我们目标服务的力量,这就需要合理的安排和利用时间。

时间的价值就在于很好地使用它(我们应当爱惜时间,很好地利用它)。 (2分)把时间的价值与金钱的价值进行类比,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答到关键词“类比”即可得分,1分)

25.如何有效使用时间,根据选文内容加以概括。(至少答出两点)(4分)

①确定明确的奋斗目标②忠于奋斗目标③正确利用休息和空闲时间(答对一点得2分,共4分)

26.根据上下文意思,简要概括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2分)

时间失去了就无法挽回。(2分)

27.从整体上看,文章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用这种论证方法论述什么观点?(4分)

对比论证(2分) 确定奋斗目标的必要性(意思相近即可得分)。(2分)

28.文中说“爱惜时间并不是要我们连续不断地工作,不留一点休息时间,而是要我们好好利用休息和空闲时间,以更胜任工作。”联系生活实际具体谈谈你是怎样做的?(3分)

略评分说明:有具体的生活实例,能够证明题干中所引文句的观点即可得3分;无具体实例,表达空泛,但能基本证明观点,可得1分。

孔子真的打败了韩寒、周杰伦了吗?

张天潘

日前,“中国文化符号调查报告”出炉,这项历时近半年的全国大学生调查结果显示,汉语、孔子、书法、长城等入选最具代表性的前10项。调查报告还显示当代文化符号的被

认可度普遍落后于传统文化符号。如当代人物符号中的韩寒、崔健、周杰伦等排名都在200名以后;科学家和当代新科技符号的排名均在中间线左右;文学形象符号,如林黛玉、阿q等得分也都在200名之后。

这个针对大学生的调查,从结果上说,真可谓令人欣喜。因为现在的年轻入虽然在日本动漫、韩流、好莱坞等影视文化包围之下,整日哈韩哈日哈美,追明星逐新潮,却并没有真正地遗弃自身的传统文化,反而对文化的认同越加强烈起来。

在当代这个娱乐至上的时代里,流行文化作为快餐文化,很多时候是很难给予人们文化的归属感的。这些东西可以给生活添加乐趣,但却不能让心灵找到归属,就像我们不能把汉堡包当作主食一样天天吃。这也是在经历过一个世纪的文化波折之后,我们才感到,从“打倒孔家店”到“全盘西化”,再到“破四旧”,这样的文化激进带来的破坏性效应,就是让更多的人在心灵与精神上失去了家园。

不过,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认同并不代表着掌握,而且这样的认同,本身也是很脆弱的,它的领先也可能是另有原因,并不能就此认为对于传统文化的维护与传承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传统文化的没落依然是当下的可直观体察到的深层危机。在当代,文化的英雄时代,可以说早已过去,大师绝迹骗子横行。在偶像崇拜多元化之下,价值观与喜好日益散众化与小众化,你是李宇春的“玉米”,我是张靓颖的“凉粉”,势不两立,没有哪一个人再可以呼风唤雨、一统文化江湖、高处万人之上了,这也是当代文化符号排名偏后的原因。因为大家 的选择多了,得分点必然分散,这也就成全了传统文化符号的领先优势。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当代文化符号的被认可度普遍落后于传统文化符号,也意味着一种文化的停滞现象的出现,而且如果过分地强调传统文化,就容易固步自封。记得有这样一个说法:中国古书排版是竖版,读者阅读时不知不觉地在点头,似乎总在说“是”;而西方书籍是横排版,读书人读起来总在不停地摇头,似乎总在说“不”。所以,难怪我们

中国人总在注释古书,总在古人那里寻找智慧,寻求认同;而西方学者却在不断地否定前入,超越前人。

虽然这样的说法有些牵强,但无疑还是有些启发性的。长期以来,中国人就在“天不变道亦不变”“祖制不可违”的禁锢下,深陷到了守旧的文化圈套里。所以,在强调传统文化认同与传承的同时,我们并不能忘记,传承其实是为了更好地推进文化的发展,应该要致力于让传统文化成为当代文化向前的文化源头,传承之后还应有创新。因为无论如何,时代总要向前发展,我们的目光应该更多地向前看,而非仅仅盯住历史向后看。正如“五四之子”、李敖的老师殷海光所说的:“没有希望的人;才两只眼睛向后望;有希望的人,两只眼睛是向前看的。”

(选自《楚天都市报》。有删改)

6.下列关于“调查报告还显示当代文化符号的被认可度普遍落后于传统文化符号”的原因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a.当代年轻人更认同传统文化嚼排斥当代文化。

b.当代的流行文化很难给予人们文化的归属感。

c.当代没有大师,文化的英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

d.当代文化多元,人们的价值观与喜好日益分散。

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d )

a.才出炉的“中国文化符号调查报告”照示,汉语、孔子等入选最具代表性的前l0项,而韩寒、崔健等人的位次却根对靠后。

b.现在的年轻人虽然身处日、韩、美等国文化的包围之下,追明星逐新潮,但并未因此削弱对自身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c.我们应认识到,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并不代表着掌握,也不意味着传统文化能自然地得以传承,更难掩当下传统文化没落的危机。

d.时代在向前发展,我们不能仅盯着历史停步不前,而应努力向前看,要让当代文化超越传统文化,从而更好地推进文化发展。

8.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本文围绕“当代文化符号的被认可度普遍落后于传统文化符号”这一一调查结果展开论述,并对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进行了深入而辩证的剖析。

b.文章运用举例、道理、比喻、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逻辑严密,思路清晰,论事说理逐层深入,分析问题透辟入微,语青准确精炼,令人信服。

c.传统文化的高度被认同反映了人们希望精神有所所归依,这虽然是好事,但从另一方面看也可能预示着文化发展的停滞,所以不可一味厚古薄今。

d.本文题目用“孔子”和“韩寒、周杰伦”分别借指“传统义化”和“当代文化”,简洁形象;且用设问句形式,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篇二:省丹中高三作文训练题(教师版):议论文

高三作文训练:议论文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一)近年来在网络上流传着以下两句名言:

(1)百年前躺着吸鸦片,百年后躺着玩手机,姿态有着惊人的相似。

(2)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这两句名言,正是当下许多人生活的最形象写照。

(二)2012年10月,“摔碗爷爷”成为被手机所伤的亲情的代名词。一次家庭聚餐上,年迈的祖父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孙辈人人手中一部手机,聊天、玩游戏、刷微博。不堪被冷落的老人扔下一句“你们就和手机过吧”,摔碗离席。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构思点拨:

作文素材一由两句名言组成,第一句主要描述当今社会人们玩手机的姿态与100年前人们吸鸦片的姿态惊人相似。第二句主要描述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两个人坐在一起,对方却在玩手机。两句名言,描绘的是两个生活场景,共同揭示这样一个事实:当今社会,手机关闭了人们的心灵之窗,让人们的交流越来越少、关系越来越疏远、隔阂越来越大。面对这样的事实,你是怎样想的,有怎样的感悟?审题时,可以抓住其中一句,进行透彻分析。如第一句,百年前躺着吸鸦片,曾经对整个国家和民族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百年后躺着玩手机,是否也会如此呢?可以做出自己的分析。也可以采用综合分析法,将两则材料的内涵加以分析、综合和概括,然后归纳出一个比较全面的观点。比如可以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谈高科技产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谈生活里的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谈学习与娱乐的关系等,只要是从材料生发而出的,都应该是恰当的角度。

就作文素材二而言,恰当的话题应有两个核心元素:“手机”与“亲情”。这两者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仔细阅读材料,我们不难发现,手机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让亲情淡漠了。从“手机”这一元素,我们可以抽象出“科技”“工具”“现代化”“现代文明”等信息,而“亲情”这个元素,则涉及“爱”“孝”等信息。因此,作文立意就可以围绕这两个元素的相关信息展开,但也可各有侧重。如侧重“手机”,就可以谈科技对人情感的“异化”、现代文明对传统亲孝的负面影响,以及人们认物为己,终究为物所役等话题。如侧重“亲情”,就可谈亲情的价值、亲情的呵护等话题。

需要提醒的是,在写作过程中要谨防出现“二次立意”导致偏题甚至跑题的情况。如有

同学可能从亲情演绎出“孝”,又由“孝”演绎出“传统文化”,于是以“反思传统文化”为话题作文,那就跑偏了。也有同学可能从孩子玩手机入迷演绎出孩子们缺失奋斗精神,那就是抓住局部而不顾材料整体信息的审题错误了。事实上,这样一些演绎错误是考生们常犯的,究其原因,缺乏有效思维方式是根本。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最近微信朋友圈流行着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在玩耍。小男孩收集了很多石头,小女孩有很多的糖果。 小男孩想用所有的石头与小女孩的糖果做个交换,小女孩同意了。小男孩偷偷地把最大和最好看的石头藏了起来,把剩下的给了小女孩。而小女孩则如她允诺的那样,把所有的糖果都给了小男孩。

那天晚上,小女孩睡得很香,而小男孩却彻夜难眠。他始终在想:小女孩是不是也跟自己一样,藏起了很多糖果?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构思点拨:

这道题的材料是一个小故事,两个小孩玩一次石头交换糖果的游戏,小男孩有私心,把最大最好看的石头藏了起来,而小女孩则毫无保留地交出了所有的糖果。事情的结果变得很有意思:小男孩彻夜难眠,小女孩睡得很香。为什么会这样?最直接的原因是小男孩怀疑小女孩也跟他一样藏起了最好吃的糖果,而小女孩却相信自己换来了最好看的石头。这样自然可以引出“怀疑与信任”的话题,这也是本材料中最核心的立意方向。顺着这个立意方向继续追问:为什么小男孩会怀疑,而小女孩却充满信任?因为小男孩有私心,或者说很有“心计”,小女孩却保持着淳朴的童真,这又引出了另一个话题——“心计与童真”。这则材料还可以这样追问:交换中明明是小男孩占了便宜,小女孩吃了亏,可得到的结果却恰恰相反,这样我们又可以把它和“得到与失去”话题联系起来。

以上立意无论是哪一方面,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都需要与复杂的人性和社会现实联系起来。不管是“怀疑与信任”“心计与童真”,还是“得到与失去”,其实都有着深刻的社会因素。物化的、功利的、竞争的社会环境已经使得人的自然本性变形、扭曲。这也就要求大家反过来思考:面对这样严酷的社会环境,我们该如何救赎?答案可能是人性的觉醒和良知的叩问。平时写作时,如果大家都能像这样来回地思索和诘问,文章一定会发散出理性思辨的智慧之光。

文章可以先从小故事出发,延伸谈及社会大问题:在物欲横流的年代,人心自私自利,以

至于恶被无限放大,无良商家等使得人性的底线在不断遭到践踏。救赎之路何在?“良知的叩问已是当今社会完成自我救赎的最佳手段。”“良知是人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没有一个人可以彻底摆脱良知。”“良知与我们同行于纷繁复杂的尘世间。”使用这样的观点将会是文章的深刻而精彩之处。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现代人只能从一杯新茶中品味春天的田野。

在灯红酒绿的都市里,觅得一粒柳芽、一朵鲜花、一刻清静,人会由衷地快乐。在杳无人烟的荒野上,发现一星灯火、一缕炊烟、一点人迹,人也会由衷地快乐。自然和文明,人皆需要,二者不可缺一。

——周国平《人生哲思录》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构思点拨:

这道作文素材在表述中指向性很明确,抓住第二段中的关键句“自然和文明,人皆需要,二者不可缺一”即能明白命题者的意图。但它与一般的二元关系型作文题不同,这道题的材料中还有“人皆需要”这句话,看似二元,实则多元,题目的难点也在于此。行文时,在阐释“自然”和“文明”的关系时,最好把它们统一在“人”这个主体的需求中。

抓住了关键句,还要进一步理顺几个关键词之间的关系。“自然”和“文明”其实是并列共存关系,对于“人”来说,缺一不可。“自然”和“文明”和谐发展,“人”才会内外和谐、身心健康。反之,若丢此失彼,“人”在其中,便很难有发展,也无法安享和谐:“自然”是“人”生存的根本,健康之本源于自然,自然造化和合于人,无视自然规律,毁坏“自然”,来建设所谓的“文明”,无异于杀鸡取卵,人类现在正饱尝其害:但“文明”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也不能抹杀,没有“文明”,“人”现在或许还在过着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没有人类文明的“自然”,也只会是孤独、寂寞地存在着。“文明”只有尊重“自然”和它自身的发展规律,才能让“人”在自然和社会中获得幸福。当然,在写作时,大家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写个性化作文,符合题意但有创新思想的作文更能脱颖而出。

此外,在文体的选择上也可以灵活多变,可以写记叙文,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在忽视自然规律的“文明”进程。根据“人”的生活环境及心理的变化可以撰写散文,“现代人只能从一杯新茶中品味春天的田野”这句话其实可以触动很多诗意的情思,可由此去发挥联想,将对“自然”和“文明”关系的感悟融会其中;也可以撰写议论文,辩证地阐释“自然”和“文明”的关系变化对“人”产生的影响,写出独特的领悟和反思。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一个老者和一个少年驻足在花坛边。少年说:“哇,红色的花多漂亮!”老者说:“白色的花更值得欣赏。”“红色的花鲜艳绚丽,就像一个积极有为的人生。”少年争辩道。“白色的花洁白纯净,犹如一个淡然无过的人生。”老者平静地说。

其实,红花、白花不都是花吗?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构思点拨:

这道作文素材内容明晰,意蕴丰富,给考生提供了较为广阔的想象空间、思维空间与认知空间,能调动学生平时的积累,对身边的一些社会现象和问题进行多元思考和深入探究,为考生写作提供积极的引导。将“积极有为”和“淡然无过”一起摆在学生面前,增强了作文题目的思维张力,它要求考生不止于对“积极有为”和“淡然无过”内涵的诠释、阐发,还促使考生对两者关系进行辩证、全面、多向的思考:既要积极有为,还要保持无过;与其积极有为而产生过错,不如保持淡然心态,从而无过;不能一味因为追求无过,而不懂得积极有为。

这个题目小可以写个人的理想志趣、行为准则,大可以与社会、国家的发展相结合,把学生的思考引向自身实际,引向现实生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促进他们的精神成长。

在审题时,要注意抓住对话的相互关系以及关键性词语,准确理解材料的内涵。老者和少年的对话构成相对的关系,主要是探讨人生态度。材料最后“其实,红花、白花不都是花吗?”这一关键性问句,提示我们可以从多角度思考,结合现实生活,挖掘蕴涵其中的道理。立意可以从任何一方面切入,也可以将两者结合,对材料进行整体把握。以下立意角度,可供参考:

角度一:看淡名利,保持无过,崇尚精神自由。看淡名利,不为物惑,不为名扰,不为利诱,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享受轻松快乐的生活。平息浮躁不安的心,保持清醒头脑,避免犯错,让自己的人生不蒙尘垢。写作时既可以选择古今中外一些追求高洁、超脱世俗的名人事例,又可以联系当今一些人急功近利、利欲熏心而犯下错误甚至违法犯罪的反面例子,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主旨,体现对现实的关注,对社会的思考。

角度二:积极进取,奋发有为,铸就生命辉煌。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积极进取才能实现;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奋发有为才能铸就。人活一世,就应该振奋精神,努力开拓,竭尽所能,建功立业,有所作为。

角度三:应时而动,顺势而为。怀无过之心,做有为之事。有为与无过需要辩证地看待,人生阶段、社会现实、自身处境、理想追求不同,看法也就各异,不可一概而论,我们要应时而动,顺势而为,抱有得之淡然、失之泰然的心态去积极做事。相对而言,青年人应该敢想敢干,敢为风气先;老年人则需要修身养性,保持无过。生逢乱世,明哲保身,不失明智;和平盛世,抱负远大,有所作为。但这又并非绝对,它们之间也可以相互转换。

无论如何,那些有功于社会而又淡泊名利的人永远值得尊敬。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苏格拉底说:“我比别人知道得多的,不过是我知道自己的无知。”

黑格尔说:“无知者是不自由的,因为和他对立的是一个陌生的世界。”

王朔说:“无知者无畏。”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构思点拨:

这是一则人物言论型的材料作文,列举了苏格拉底、黑格尔、王朔三个名人的不同言论,看似表达不同的观点,但每句话都有一个相同的关键词——“无知”。那么,正确理解并把握“无知”一词的内涵,便是写好本次作文的起点和关键。

“无知”包括知识上的“无知”和认知上的“无知”。前者应该是一个中性词,指的是知识上的缺乏。面对无限的世界、浩瀚的知识,人类受到生命、认知水平等局限,没有人是全知全能的。后者更多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意思,含贬义的愚昧无知,表现为自尊自大,或为一己私欲而违背规律等。

其次,要思考与“无知”相关的各句话的次关键词。

苏格拉底“知道自己的无知”。即使作为历史上公认的大思想家,也不可能是全知之人,因此,只有“知道自己的无知”并能承认自己的无知,才会对未知的知识、规律产生探求的欲望,最终从无知达到相对的有知。苏格拉底的话虽是自谦,却揭示了知晓“无知”的可贵——明白自己的无知,才可能从“无知”到“知”。

黑格尔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无知者因为不了解世界真理、未把握规律,因此面对“陌生世界”时往往无从下手,才感到“不自由”。当然,考生也可以反向思考这句话:也正是因为无知者无知于全新领域的规律,反而他们可以自由地驰骋,不会过多地受到常规或惯性思维的约束,并能打破传统、抗拒权威、产生创新。就这个层面上而言,“无知者”又是“自由”的。

王朔说“无知者”“无畏”。虽然这句话看似简单,但要准确理解必须先定义好是哪种类型的无知者。若是知识上的无知并能认识到自己无知的人,在探索的过程中即使遇到困难、压力、窘迫等,但由于内心深处对真理追求的渴望,也能无畏于逆境反而会迎难而上。这是“无知者无畏”的积极方面。但若是认知上的无知者,他们主观上自以为知,并且还无畏地去碰触一些不该碰触的底线的话,这样的“无知者无畏”就是负面的,应该受到批判。

作文立意必须围绕“无知”来展开。可以从正面肯定“无知”能产生追求真知的欲望,打破传统、抗拒权威的勇气,不畏困难的力量等;也可以从反面论述“无知”的局限以及由此产生的不足、带来的危害等;还可以综合正反两面来谈如伺从“无知”到“知”等等。作文如果脱离“无知”,谈“谦虚”“不自由、自由的条件”“勇气”“无畏”等,则视为偏离题意。

六、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一)幼儿园教育孩子:“不吃陌生人的糖果”“不给陌生人开门”:我们在家中叮嘱老人:“陌生的电话号码不接”“买东西不听陌生人的推荐”:银行门口摆放着提示牌:“不给陌生账户打

篇三:议论文专项练习及答案

议论文专项练习

1、议论文是以议论的表达方式为主的一种文体。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情感人,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以知授人,它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以理服人。

2、 论点、论据和论证是议论的三要素。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的。

⑴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围绕中心论点可提出几个分论点,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

⑵论据,可以分成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类。

⑶分析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3、议论文的论证方式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4.把握论证结构,划分段落层次

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叫“纵式”;一是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叫“横式”。其他各种各样的结构,是由这两类基本结构形式派生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并列式。 (2)递进式。 (3)对比式。 (4)总分式。

5.体会议论的语言

议论文的语言往往具有严密性、概括性、鲜明性等特点

创造生活

(1)世上有三种人。一种人承受生活,觉得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便一步一步随波逐流地活到老;再一种人迎接生活,他觉得生活就像手中的一副牌,虽然牌面是注定的,但出法却由自己掌握;另一种人则梦想创造生活,认为生活就是一块洁白的画布,美好的前景全由自己去勾画。

(2)“创造就是消灭死。”罗曼·罗兰如是说,创造生活就是把生活中的暗淡变成辉煌,平庸变成高尚,剪去命运的繁枝冗叶,使生命之树向更高的方向生长。创造生活,该是一种充满激情的挑战。

(3)创造生活首先要创造希望。有了希望就有了前进方向,有了希望梦想的归宿才不再是雾里若隐若现的一幅剪影。创造希望也就是拥有了无尽的温暖动力,哪还管什么脚长路短四顾迷茫;创造希望更是创造了人生的最大财富,一颗自由梦想的心就像天际候鸟滑翔的身影,永远带领我们去寻找一种怦然心动的生活。

(4)创造生活还要创造激情。人没有激情就像鸟儿没有翅膀,就像花朵没有阳光。如果生活是一只船,那么希望是帆,激情就是不停鼓荡的一帆风满;如果生活是一条路,那么希望是脚下的灯,激情就是漫漫风尘中的万丈雄心。创造激情就是在生活的风浪中创造了豁达的心境、坦荡的胸襟和美丽的执著。

(5)创造生活更要创造生活的内容。每一天的太阳都是崭新的,每一天的自我也是崭新的,每一天的生话更应是崭新的。就像在蓝天上点缀白云,就像在大海上点缀风帆。创造

生活的内容就是在匆匆游走的岁月中加上一颗时常感悟的心,就是在生命的旅途中开创一片蜂飞蝶舞的芳草地,可以让灵魂时时在其中憩息。

(6)学会创造生活,生命便展示给你一片常看常新的风景。如果没有创造,就不会有今天的世界,创造生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唯一路途。沿着这条路我们走过幼稚,走过丰盈,最终走向生命的极致!

(7)放眼一切赏心悦目的存在,你会感悟:创造生活就是创造美丽!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句子回答。 (2分)

2.文章开头第(1)段的作用。(3分)

3.作者从哪几方面论述如何创造生活的?(3分)

4.第(4)段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2分)

让信念点亮生命

①如果说生命是一座庄严的城堡,那么信念就是那穹顶的梁柱;如果说生命是一只飞翔的小鸟,那信念就是那有力的翅膀。

②信念,让人拥有前进的动力。艾森·豪威尔年幼时与母亲玩牌,几次发到手中的牌都很烂,以至于老是输。于是,他就抱怨牌不好,母亲却抚摸着他的头说:“人的生活就像玩牌一样,发牌的是上帝,权利不在你,无论拿到怎样的牌,都应尽力地打好它。”这句话给艾森·豪威尔很大的启示,以后每逢遇到困难和棘手的事情,他都燃起一种信念:不管事情有多困难,我都要竭尽全力做到最好。这种信念是他一步一步迈向成功殿堂的动力,终于成就他成为美国第34人总统。

③信念给人不屈的力量。林肯被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可有谁真正的了解他那坎坷的一生呢?他七岁时,全家被赶出住宅,开始居无定所的生活;长大后,创业多次失败,竞选参议员也多次被除名??他一生经历十五次重大挫败,但他从未被命运打败,跌到了再爬起来,这种不屈的信念让他有了无穷的力量,最终成就了生命的辉煌。

④信念助人在苦难中成才。作家丁玲说过,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苦难都能忍受,什么环境都能适应。是啊,信念是战胜苦难的利剑,信念又是一位高明的老师,让你在苦难中茁壮成长。

⑤信念哺育心灵,绚丽人生,滋润着成功的花朵。它催人奋进,给人力量,助人成才。愿每个人都用信念点亮自己的人生,乘着信念的翅膀飞向理想的彼岸。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为证明中心论点,作者运用了 、 的论证方法。(3分)

2.仿照第①段话的句式,续写一个句子。(2分)

如果说生命是 ,那么信念就是。

3.给文章第④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2分)

4.阅读文中画线句子,结合自身实际,说说现实生活中,你拿到的是怎样的“牌”?你将如何打好你“人生之牌”?

低下头来也是一种人生智慧

①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你是天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你说天与地之间的高度是多少?”苏格拉底毫不迟疑地回答:“三尺。”那人笑了:“先生,除了婴儿之外,我们每个人都有五六尺高,如果天与地之间只有三尺,岂不是把苍穹都戳破了?”苏格拉底也笑了:“是啊,凡是高度超过三尺的人,如果想立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下头来。” ②苏格拉底这个故事,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天地之间,真的只有三尺吗?人生在世,真的需要低头吗?人们一直在思考着,争论着,实践着。

③自然界的天地,是不需要低头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尽情地挺起自己的胸膛,昂起自己的头颅,迈开自己的步伐,伸展自己的双臂。

④但有些时候,我们又不得不低头。比如,前边有一个山洞,里面充满了神秘,你想进去探个究竟,而山洞的洞口,却低于你身体的高度。这时候,你是低下头进去,还是昂起头返回?当看见有人从这个山洞里背着珍贵的宝藏

出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低头也是我们所需要的。在很多情况下,低下头来,是一种聪明和智慧,也是一种大度和从容。

⑤有时,在现实面前需要低头。你想骑马飞驰,可眼前能找到的,只有一头驴。是坐在那里等马,还是骑上毛驴先行?人在屋檐下,怎能不低头?不低,就会碰得头破血流。

⑥有时,在错误面前需要低头。人生在世,谁都有可能犯错误。错误是对别人的伤害,只有低头才能弥补。廉颇向蔺相如低头,不但没人笑话,反而传为美谈。很多的矛盾和纠葛,不是在硬碰中解决的,而是在低头中令人悦服。

⑦有时,在法律面前需要低头。法律是什么?是一个框框。每一个人都必须在这个框框里进进出出。有人感到不舒服,为什么让它束缚我们的手脚?也有人自作聪明,想从框外找个漏洞钻过去。但和法律较劲,即便得逞,也是心惊一生。

⑧在我们每个人的周围,都有这样两种人。一种是经常低头的人,一种是经常仰头的人。只要稍作对比,就会发现,那些人缘最好、进步最快的人,往往都是懂得低头的人。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 文章开头两段为什么要从苏格拉底的故事写起?(3分)

3.第⑦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4分)

4.第④段与第⑤~⑦段之间具有怎样的内在联系?(4分

不朽之盛事

①书写了给人读,人读了书又写书,写了书再给更多的人读。文化就是这么传承的,也是这么发展的。一个民族文化的繁荣,靠的是包括写书在内的这样一些创造性的精神劳动。中国最早的书,是刻在兽骨上的,后来是竹简,再后来是刻板、活字印成的纸书,如今是电脑页面,是数字化的书。

②花开花谢,往来古今,许多写书的人不在了,而他的书仍在,仍有人在读。许多写书的人和读书的人并不相遇,但他们的心仍跨越时空地在交流。读书之时,心如止水。仿佛两个人在空灵寂静的屋子里促膝交谈,彼此之间的呼吸也能听得清清楚楚。阅读能够使人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读书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使人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③读书不仅在于长知识,还有比长知识更为重要的,我以为是在学做人。人写书不是仅仅在于传授知识,当然传授知识是很重要的。事实上,所有的写书人都是在写自己。“我注六经”和“六经注我”是辨证的。我们读书,读到了最后,就是读人。任何一个写书人,归根结蒂,写到了最后,莫不是总写进了自己的抱负、胸襟和情怀。他总是有所寄托,不然,他为何要写书?

④正是因此,我们读《离骚》读出了屈原,读《史记》读出了司马迁,读《岳阳楼记》读出了范仲淹,读《阿Q正传》、读《狂人日记》、读《孔乙己》、读《祝福》读出了鲁迅。我们读屈原、读司马迁、读范仲淹、读鲁迅,读出了世道人心,读出了悲天悯人,读出了光明正大。在中国的文学理念中,从来都把书和人联系起来讲,什么叫“文如其人”,什么叫“道德文章”,都是讲:书即人,人即书。

⑤这是否有些绝对了?也许有那么一点。的确存在一种文字和人品不相符甚而相背谬的书,那是一些假人写的假书。我们此时讲的,已将这些排除在外了。我们认定读书不可读欺世盗名的书,做人要做光明磊落之人。

⑥我们坚持这样的信念:读书除了长知识,更是要学做人。这对写书人和读书人来说,都是“不朽之盛事”。(选文有改动)

1.(2分)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3分)对于文中画线句子你是如何理解的?

3.(3分)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3分)作者说读书人能和写书人跨越时空进行交流,请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曾与哪位写书人进行过心灵的交流,获得了什么有益的启示。(文中涉及到的作品除外)

十1.论点:创造生活就是创造美丽。(2分)

2.作用:归纳三种人的生活态度,吸引读者阅读兴趣,(1分)引出“创造生活”这一论题(1分),引起下文。(1分)

3.首先要创造希望,还要创造激情,更要创造生活的内容。(一点1分)

4.比喻论证(1分),生动形象地论述了创造生活还要创造激情的这一分论点,进而论述全文的中心论点(1分)。

5.围绕怎样创造生活去写,言之成理即可。示例:我首先要对未来充满希望,要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要有积极进取的态度,要有遇到困难百折不回的精神,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直到创造出自己理想的生活。

十四、1.信念催人奋进,给人力量,助人成长摆事实 讲道理(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3分,每空1分。)

2.示例:一支在风浪中穿梭的小舟,获取动力的船桨(前后句要有内在联系,句子通顺2分)

3.示例:贝多芬小时候家庭贫困没能上学,17岁后伤寒、天花、肺病、关节炎等疾病接踵而到,26岁失去听觉。在这样的苦难中,他“扼住命运的咽喉”,最终成为享誉全球的音乐家。

4.写出现实生活境况,结合实际,提出打算,前后连贯即可。

十六、1. 低下头来也是一种人生智慧(或“在很多情况下,低下头来,是一种聪明和智慧,也是一种大度和从容。”)(2分)2.引出论题;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3分) 3.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形象鲜明地论证了本段的论点(本文的分论点)“有时,在法律面前需要低头”,从而有力地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论证方法各1分,作用2分,共4分。)4. 第④段由列举典型事例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⑤~⑦段提出三个分论点,共同论证中心论点。是被证明和证明之间的关系。(4分) 四、1.(2分)读书除了长知识,更是要学做人

2.(3分)读书使人在有限的生命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更广博的知识

3.(3分)举例论证 论证了书即人,人即书的道理

4.(共3分)(3分)读书经历具体,感受深刻,表述清楚

(2分)读书经历较具体,感受较深刻,表述较清楚

(1分)读书经历不具体,感受不深刻,表述不够清楚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