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上海2010中考二模文言文学常识与文章主题 (精选范文)

文学常识2019-01-08 22:07书业网

选自《全唐文》。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开创《竹枝词》。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文章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赞颂,抒发了作者甘居陋室、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不慕富贵、以君子自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爱莲说

选自《周元公集》。周敦颐,北宋哲学家,宋代礼学的开山祖师。“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

通过对比表明作者对君子的向往之情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全文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事态的鄙弃和厌恶。

橘逾淮为枳

选自《晏子春秋》。燕子,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本文记述晏子出使楚国,凭着机智善辩,挫败了楚王的诡计,维护了个人和祖国的尊严的故事。楚王的平庸愚昧更衬托出了晏子机智善辩的形象。

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为比喻,说明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同一个人在不同环境中会形成不同的性格品质;人不能改变环境但人可以改变自己。

伤仲永

节选自《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积极推进北宋古文运动,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文章完整地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变化的过程,揭示出其智能每况愈下,是“不使学”,忽视后天教育的必然结果。作者在为方仲永惋惜的同时,也提醒人们重视后天教育,勤奋努力地学习。

周处

选自《世说新语》。为刘义庆编撰。刘义庆,南北朝人,文学家。

课文从周处的年轻时代一直写到他终为忠臣的结局,表现了一个人只要有心改恶从善,总是可以有所成就的。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是可以转变的,只要痛下决心,浪子也可以回头。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选自《孟子》。孟子,名柯,战国中期邹人。著名政治家,思想家。

文章采用列举历史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的方法,层层深入地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受艰苦磨练的必要性,说明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从人才的成长谈到了治国的道理。

卖油翁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学家。

本文是一片富有哲理的短文,通过两件事的叙述,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人物形象:康肃公自矜傲慢之态溢于言表;卖油翁沉稳谦虚。

选自《虞初新志》。魏学洢,字子敬,明末人。

这是一篇说明文,通过围绕核舟“奇巧”的特点,介绍核舟的形象、结构、主题等,表现了雕刻者的精巧技艺和巧妙构思,反映出我国古代工艺的高超成就。

黔之驴

选自《柳河东集》。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本文是柳宗元的《三戒》之一,另两篇为《临江之麋》和《永某氏之鼠》。

文章对老虎是详写,说明有些东西貌似强大,其实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能战胜它。全文旨在讽刺当时政治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又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人物。

黠鼠赋

选自《东坡全集》。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赋”是指一种文体。

全文中心:自己不能专心致志,反而受外物左右,这是人被老鼠欺骗的真正原因。

节选自《聊斋志异》中的《狼三则》。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清代文学家。《聊斋志异》是部短篇文言小说集,通过谈狐说鬼的表现方式,对当时的社会、政治多有批判。

文章将狼奸诈、狡猾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记叙了屠夫由惧狼到奋起杀狼的变化过程,赞扬了屠夫的机智勇敢,也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对待像狼一样的敌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王顾左右而言他

节选自《孟子》。孟子,名轲,战国邹人。思想家,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孟子》,记录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著作。

这个故事人物栩栩如生,情节情趣盎然:齐宣王胸无城府,有问必答,不知一步步落入陷阱;一个老谋深算,层层推问,铺垫有序,最后一语中的,警策对手。

公输

节选自《墨子》。墨子,名翟,墨家的创始人。《墨子》是墨家经典著作。

课文记载的墨子以实际行动阻止楚国攻宋的故事,反映了墨家反对侵略别国的“非攻”思想,表现了墨子为实践自己的政治主张而不辞辛劳的可贵精神和善于论辩的政治才能。

庄子钓于濮水

节选自《庄子》。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哲学家。《庄子》是道家经典,由庄子及其后学所著。

《庄子》一书仿佛是一部寓言故事集。这些寓言表现出超长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具有石破天惊、振聋发聩的艺术感染力。本文中庄子的洒脱,不为官位所累,十分生动形象。表述却又非常委婉,由此可窥见其艺术特色之一斑。

曹刿论战

选自《左传》。此书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我国一部有名的编年体史书,叙述春秋时期各国的重要史实。

全文花了大量笔墨写鲁庄公的“鄙”:战前,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与之同样鄙陋的“肉食者”身上,寄托在子虚乌有的神灵身上;战中,不察敌情、急躁冒进;战后得胜“问其故”,胜而不知何以胜。其目的是与曹刿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曹刿的“远谋”。

邹忌讽齐王纳谏

选自《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史学家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而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邹忌:是一个有自知之明,有高度责任感,勤于政事,忠于职守,有一定的智谋和才华,深谙君王心力的谋臣。

齐威王:是个开朗有作为的君主,他从谏如流,勇于听取不同的意见,邹忌当面提出意见,他不仅不生气,还马上付诸行动,兴利除弊,进行了大胆的政治改革,确实称得上是一个锐意进取的开明君主。

小石潭记

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朝文学家。他曾经被贬永州,写下了山水游记多篇,被公认为山水游记中的佳作,合称《永州八记》。

全文按作者的游踪来写。作者时而欢悦,时而忧伤,思想感情随景而变,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含蓄地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

孔孟论学

选自《论语》、《孟子》。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有“亚圣”之称。

《论语》第一则,是孔子自述他进德修业的过程和认识能力提高的阶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生经验不断积累的规律。第二则,强调了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第三则,孔子借空孔文子的谥号阐发了“文”的含义,表明要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浅的人请教。第四则,劝人自强不息。将成而止,前功尽弃,始为而进,终将成功,关在不在力量大小,而在意志是否坚定。

《孟子》第一则,告诉人们学习不能一暴十寒,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能三心二意,必须集中精力,专心致志。第二则,告诉我们读书要有批判怀疑精神。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选自《板桥家书》。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清朝书画家、文学家。

这是一篇驳论文,中心论点: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第二段,以孔子、苏东坡、虞世南等人为事实论据,从正反两面进行论证,表明只有深入研读才能真正读懂书中真谛。

第三段,作者进一步论述“无所不诵”的弊端。全文告诉人们读书既要深入研究,也要选择精华。

黄生借书说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袁枚,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主人,清朝文学家。

本文的主要特点是运用对比进行议论和抒情,从而证明“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并以“非读书为然,天下物皆然”一句,深化了论点,说明世上的事物就像拥有书不读,没有书反而要借书读一样,一旦拥有了就不珍惜,没有拥有却又想办法去拥有。文章最后作者对黄生提出了读书要转、归书要速的希望,并照应开头。

问说

选自《孟涂文集》。刘开,字明东,又字方来,号孟涂,清朝桐城派散文家。

本文集中论述了“问”在读书治学中的重要性。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如第二、第三段,问不择人,勤问必有收获;是己非人,不问则一无所获。鲜明的对比,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褒贬所在,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卖柑者

选自《诚意伯文集》。刘基,字伯温,明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

本文由买卖一个坏了的柑橘的小事引起议论,假托卖柑者的一席话,无情揭露了元末统治者的腐败弊政,抒发了愤世嫉俗之情。

作者为何假托“卖柑者言”: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言论不自由,一方面也是托物言志,使得文章以小见大,层层深入,矛头指向当朝的腐败弊政,产生了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的愤世嫉俗之情。“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通常用来形容外表光鲜,实则外强中干、没有实际才能的人。

岳阳楼记

选自《范文正公集》。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重修与洋楼的背景、盛况,交代作《岳阳楼记》的缘由。第二部分写“迁客骚人”登楼的“览物之情”,观看景物而产生的两种不同感受。第三部分正面写自己的生活态度和政治抱负。

本文写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既是自勉,也是与友人共勉。

醉翁亭记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 全文以“乐”字贯穿,通过对滁州优美风景的描写,表现了寄情山水和与名同乐的思想。文章第一段由“醉翁亭”引出“乐”字,点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第二段写自然山水之乐,第三段写滁人游山之乐和太守宴游之乐,第四段在议论中含蓄点名自己的思想感情。

本文在写作上很有特色,无论是写景写人都能抓住特征;句法上交错采用对仗句,增强了文章的形式美,又多用判断句,层次极其分明,抒情淋漓尽致,“也”、“而”的反复运用,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使读者在诵读中获得美的享受。

记承天寺夜游

选自《东坡志林》。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文章写出了作者对世人追名逐利世态的慨叹,文末以“闲人”自居,既表达出因贬官而郁郁不得志的无奈,又体现其赞赏自己和友人身处逆境却仍拥有高雅情致的自得。

陈涉世家

节选自《史记》。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史记》是中国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从黄帝到汉武帝,共计130篇,鲁迅先生称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本文生动记述了陈胜起义的原因和过程,说明了秦末农民起义是秦王朝暴虐统治的必然结果,赞扬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和政治才能,反映了农民起义军的雄伟力量和浩大声势。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写了起义的原因、起义的谋划、发动起义的经过、起义胜利

的形势、起义的结果,并在写筹划起义、决定起义的过程中,着重继续了陈胜、吴广的智谋和策略。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表现出陈胜的豪壮性格、反抗信念与领导才能,遂成千古名句。

桃花源记

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五言古诗《桃花源诗》前的一篇小记。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著作有《归园田居》、《饮酒》等。 全文以武陵人的行踪为线索,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交代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渲染出神秘美丽的气氛,为下文奇境的出现做铺垫。第二部分写桃花源中宁静的生活和淳朴的社会风尚,表现了桃花源中人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与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村中人的自述既表明来历,也写出人民厌恶战争、追求和平的愿望。第三部分为故事的结局,在为桃花源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的同时,又含蓄地表明这种理想社会只是一种幻想。

捕蛇者说

选自《柳河东集》。说,是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可以记事,议论、记事都是为了说明道理。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与韩愈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同列“唐宋八大家”。

文章通过对将是三代宁可冒死捕蛇而不愿受苛政暴敛之害的描写,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横征暴敛的残酷,反映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交代捕蛇的缘由:蛇极毒,可治病,捕蛇可抵租。第二部分坦陈蒋氏心曲。第三部分点名文章主旨: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全文处处运用对比:捕蛇与纳税的对比,捕蛇的危险与纳税之沉重的对比,捕蛇者与不捕蛇者的对比,六十年来存亡情况的对比,悍吏来吾乡时受惊扰情况的对比,一年中受死亡危险次数的对比,即使死于捕蛇也死于乡邻之后这一情况的对比。鲜明的对比深刻揭示了“赋敛毒于蛇”这一中心。

登泰山记

选自《惜抱轩诗文集》。姚鼐,字姬传,清朝桐城派古文家。文章记叙了作者在农历除夕气候恶劣的条件下与友人一起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描绘了在泰山顶上所见的壮丽雄浑景象,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泰山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第二部分简述了登泰山的经过:季节时令、到泰山的路途、登山的同伴、登山的路线和登顶所见之景。第三部分按照时间顺序写观泰山日出,突出描写色彩,大量运用比喻。第四部分则写了泰山的古迹:祠堂、石刻等。第五部分描写泰山冬天的自然景色,反映出作者登山兴致之浓厚。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