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现代文学论述题

现代故事2019-06-11 14:13书业网

2、《呐喊》《彷徨》的思想成就、艺术特色(怎样理解鲁迅小说“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

思想成就:《呐喊》创作于五四高潮时期,《彷徨》创作于五四退潮时期。《呐喊》《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又是成熟的标志。《呐喊》《彷徨》做到了表现的深切。鲁迅的小说表现了彻底反封建的思想。鲁迅小说大多取材于病态社会中不幸人们的生活,目的在于引起疗救的注意。

《呐喊》《彷徨》两部小说集的内容主要有:(1)暴露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狂人日记》、《祝福》等选材严,开掘深,敢于正视现实。(2) 表现封建农村的破败凋敝和农民的贫穷愚昧。表现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思想感情。闰土、阿Q、华老栓等。(3) 关注知识分子的命运和道路。旧式知识分子孔乙己、陈士成,觉醒的辛亥革命时期知识分子吕纬甫、魏连殳与五四时期的涓生、子君。(4) 总结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批评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彻底性、客观上启迪人们去寻求一条更适合中国国情的新的革命道路。(5) 同情中国妇女的命运,探索了妇女如何解放自己的问题。祥林嫂、单四嫂子、爱姑、子君。

·怎样理解鲁迅小说“表现的深切”?1、独特的题材(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在《呐喊》、《彷徨》中,农村题材占重要位置。鲁迅一方面把农民放在中国农村社会各种现实关系中加以艺术地再现,真实反映他们在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从而展现了一个未经彻底革命、变革和社会震荡的封建、半封建农村的落后和闭塞的典型环境;另一方面,他着力塑造在这一典型环境中生存与挣扎的农民的典型性格,把解剖中国农民灵魂和改造"国民性"问题联系起来,从而通过对农民性格的愚弱、麻木和落后的批判,导向对造成此种性格的社会根源的揭露和批判。《药》、《明天》、《阿Q正传》、《风波》、《故乡》、《祝福》、《离婚》是代表作,其中《阿Q正传》最典型。《呐喊》《彷徨》中有大量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作为觉醒者的知识分子在中国民主革命中寻找道路,彷徨、苦闷与求索。具有一定的现代意识,已经觉醒成为"独异的个人",但又都从前进道路上败退下来,成为带有浓重的悲剧色彩的人物。代表人物有吕纬甫、魏连殳、涓生、子君等。2、独特的视角(关注“病态社会”里人的精神“病苦”): 在创作时,鲁迅所注目的中心是他们精神的被荼毒;他所着重表现的是精神病苦,其作品对中国人的灵魂进行了深刻地拷问。如《药》、《故乡》。鲁迅通过对农民及其他下层人民灵魂深处的病态与弱点的开掘,尖锐提出了"改造国民性"的主题,在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鲁迅在开掘知识分子题材时,一方面肯定他们的历史进步作用,一方面也着重揭示他们的精神病苦及自身的精神危机:《在酒楼上》的吕纬甫、《孤独者》中的魏连殳、《伤逝》中的涓生与子君,鲁迅在这些小说中开掘的关于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与道路的主题,在现代小说史上具有开创意义。3、独特的小说模式:看/被看的模式显示了鲁迅小说的客观时空狭小而主观时空开阔、从主题需要出发组织小说摆脱故事情节束缚以加强小说环境多义性和主题复杂性的特点。如《示众》《祝福》、《明天》、《阿Q正传》等,《孔乙己》中存在几重看与被看的关系,蕴含的意蕴丰富。《药》中,看与被看的二元对立模式进一步发展为吃与被吃。离去—归来—再离去的模式特征是叙述者在讲述他人的故事的同时也在讲述自己的故事,两者互相渗透互相影响,构成复调结构。这类模式抒写了人生中希望与失望的不断循环,内蕴着鲁迅"反抗绝望"的人生哲学和对于生命的悲剧性体验。如《故乡》、《祝福》、《在酒楼上》、《孤独者》等。

·《呐喊》《彷徨》的艺术特色(怎样理解鲁迅小说“格式的特别”?)《呐喊》创作于五四高潮时期,《彷徨》创作于五四退潮时期。《呐喊》《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又是成熟的标志。《呐喊》《彷徨》做到了格式的特别。(1)在格式上,表现手法别致,“几乎一篇有一篇新形式”,创造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式。接受外国文学影响,结构灵活变化多端,独特新颖而又不失继承传统,精炼、含蓄。(2)在人物塑造上,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塑造出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手法有画魂灵、重视细节、画眼睛、白描(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等,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祝福》《阿Q正传》。采用个性化的语言、人物的心理独白来表现人物。如《狂人日记》和《伤逝》等。借助弗洛依德心理分析学说,通过梦幻与潜意识写人物的深层心理,如《弟兄》一文。以故事叙述人口气,从旁边描述人物心理活动。如《高老夫子》开头,作者以叙述人口气分述高内心烦恼的原因,展露了一个文化流氓的可笑可鄙的灵魂。(3)在创作方法上,以现实主义为主,同时带有象征主义和心理分析色彩,如《狂人日记》。(4)在结构方面上,艺术构思独特,打破传统小说完整故事和依次展开情节的结构方式,采取截取生活横断面的方法,从而刻画人物性格,表达深刻的主题。从总体上说,鲁迅小说情节展开大致有两大模式:看(吃)与被看(被吃)二元对立模式和归乡模式。(5)在艺术风格上,白描为主,亦有抒情、讽刺等多种风格。(6)简约凝练的文学语言。在语言方面,形成新的现代文学语言:洗练、冷峻、峭拔、幽默。(茅盾语)

3、分析阿Q的形象及其价值和意义。《阿Q正传》于1921年12月4日至1922年2月12日在北京《晨报副刊》连载,署名"巴人",取"下里巴人"并不高雅之意。⑴《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的代表作,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一个杰出创造,也是最早被介绍到世界去的中国现代小说。鲁迅塑造阿Q的目的就在于写出国人的灵魂。⑵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落后的不觉悟的农民。经济上一无所有,政治上深受压迫,思想上受到毒害。他的主要性格特征“精神胜利法”的表现就是:自尊自傲,自轻自贱,自我戕害,自我麻醉,自我安慰,自我遗忘。总之,阿Q虽然在现实中常遭受挫折和屈辱,但在精神上却永远优胜,总能得意且满足,所凭借的就是这可悲的精神胜利法。当然阿Q性格中还有落后麻木等许多复杂的因素,同时也有自发的革命要求。⑶阿Q形象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典型意义:其社会意义是画出了国人的灵魂,暴露了国民的劣根

性,达到了“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效果;其历史意义是阿Q精神将作为镜子照射出还没有完全从人们头脑中清除的传统观念、封建思想;其生命意义是,精神胜利法的选择不能改变人的生存状态,为摆脱痛苦而做出的选择会使人更加绝望。

4、分析评价《狂人日记》的思想艺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答:《狂人日记》的思想是:“暴露礼教和家族制度的弊害”,揭露得异常深刻:揭露了礼教的“吃人”本质。这是对封建礼教和家族制度的最深刻最本质的揭露,是对封建统治者以仁义道德“吃人”的中国几千年历史和文化的最深刻最本质的揭露。揭露了封建礼教毒害之深广。人人“吃人”也“被人吃”。吃人者不仅有封建家族制度象征的大哥;也有妇女和下层人民,他们是受礼教残害最深重的;也有青年和小孩。作品通过塑造狂人形象,表现对封建传统的大胆怀疑和批判精神,也表现出严格的自审精神,寄希望于未来,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狂人是个具有现代意识的封建叛逆者形象,是清醒的启蒙主义者形象。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狂人日记》思想上的深刻性和对民族现状和前途的“忧愤深广”的特色。

艺术形式上的主要特点: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的结合。现实主义,作品真实地描写了一个患“迫害狂症”者的故事,人物和环境都具有真实性。同时作者运用了象征和暗示等手法,赋予人物和环境以象征意义。运用日记体形式;以心理描写为主,是人性的心理描写;简练的白话语言。

文学史上的意义:《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成为中国文学进入现代的标志:它以彻底深刻的反封建思想,以渗透于全篇的现代意识,显示其现代意义。艺术形式上,西方现代主义方法象征主义的创造性运用,人性心理的细致描写,日记体的格式,成熟的白话,具有现代意味。

5、分析评价《阿Q正传》的思想及其艺术成就

答:《阿Q正传》是鲁迅惟一的中篇小说。思想上成就之一:小说通过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社会典型环境的描写:塑造了辛亥革命时期贫苦农民阿Q的典型形象。阿Q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但不正视现实,用盲目的自尊自大等种种方法自欺自慰,陶醉于虚幻的精神胜利之中。阿Q无法清醒认识自己的悲惨的社会地位和命运,做出改变自己境遇的反抗斗争。阿Q还受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深恶造反、“男女之大防”。是个集中了较多国民劣根性的艺术形象。阿Q革命观中还夹杂着许多落后的观念。阿Q形象的塑造和精神胜利法是普遍存在于中华民族各阶层的一种国民性弱点,因此,阿Q是一个“现代的我们的国人的灵魂”。

思想成就之二:提出了农民问题,即农民的悲惨的生活境遇和他们缺乏民主主义觉悟的矛盾。阿Q过着被剥削、受压迫的生活,但是他缺乏觉悟。作者把阿Q放在辛亥革命中考察。他有革命的要求,但是他的革命观中狭隘报复、取赵太爷而代之等糊涂思想,他也没有完全摆脱精神胜利法。小说通过阿Q的悲剧,在客观上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提出了民主革命中启发农民觉悟的重要性。

艺术成就: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如阿Q、假洋鬼子、赵太爷等。白描手法的成功运用。如阿Q瞪着眼睛说:“我们先前——比你阔得多啦!你算什么东西。”形象地表现了他的精神胜利法的性格特征。作品基本风格是客观叙事的现实主义风格,在写实中又加入了讽刺,如对赵太爷的讽刺是尖锐无情的、对阿Q的弱点的讽刺比较温和,是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阿Q的悲剧性遭遇和喜剧性格,形成小说悲喜剧交融的特色。

6、分析《彷徨》中祥林嫂、爱姑、子君等妇女形象和妇女问题的提出

答:祥林嫂(《祝福》)、爱姑(《离婚》)、子君(《伤逝》)遭封建社会迫害的妇女,她们对封建主义的压迫有过反抗的行动,但最后都以悲剧告终。《祝福》展示了封建礼教对妇女压迫的深重残酷。作品通过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深刻揭示了封建礼教的系统周密、强大深固。从鲁四老爷、四婶到婆婆等这样一个周密的封建观念大网络,封建网络决定了中国妇女的悲惨命运,也无情地压碎了祥林嫂们的一切挣扎努力。

《离婚》中的爱姑,不能忍受那种丈夫另有新欢、叫她走就得离婚回娘家的极不公正的待遇。她的反抗是强烈的,但在七大人装腔作势的威风下终于屈服。《伤逝》中的子君,是另一类型的妇女。她是受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知识女性。她说:“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是妇女个性解放的呼声。她以此为思想武器,为自己的恋爱婚姻自由而奋斗,和史涓生建立起小家庭。封建势力的压迫、个性解放思想的局限性是造成悲剧的思想根源。

作品通过这三个妇女形象的描写,揭示了妇女的问题:祥林嫂等的悲剧都是封建社会、礼教造成的,因此妇女解放必须反封建。作品也表现祥林嫂和爱姑都还没有摆脱封建礼教的精神枷锁,她们的反抗缺乏清醒的意识和明确的目标。启示人们:妇女解放,必须自身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才能进行有效的斗争。作品通过子君的悲剧说明离开了社会改革,妇女追求个人的自由幸福,是很难实现的。个性解放思想虽有一定的反封建作用,但不能解决妇女解放的问题。

7、分析《彷徨》中涓生、魏连殳、吕纬甫等知识分子形象和在知识分子道路的探索

答:1、小说集《彷徨》中,涓生(《伤逝》)、魏连殳(《孤独者》)、吕纬甫(《在就楼上》)是基本属于同一种类的知识分子。他们都是新知识分子,接受了民主主义、个性解放等西方近现代思潮影响。2、涓生为自己爱的权利而勇敢奋斗;魏连殳被人说成是“一个可怕的新党”,常在报刊上“发些没顾忌的议论”;吕纬甫年轻时敏捷精悍认真,敢于在小城封建迷信思想深重的氛围中破坏神像。但是他们的反抗都以失败告终。

失败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中国社会黑暗势力的强大,封建传统思想和习惯力量的根深蒂固,因此觉醒者受到的压迫是深重的。

觉醒者自身的思想局限性和性格弱点。涓生、魏连殳、吕纬甫等进行反抗的思想基础是个性主义。这些觉醒者在强大的旧势力压迫下,表现出自私卑怯(涓生)、动摇妥协(吕纬甫)、消沉颓废(魏连殳)。涓生在爱的小舟遭到社会黑风恶浪时,认为最重要的是救出自己,视子君为累赘,终于遗弃子君而造成悲剧。吕纬甫敏捷精悍认真变成现在的“敷敷衍衍,模模糊糊”。魏连殳以躬行所恶来报复社会、世俗的压迫、冷遇,却陷入更深的精神孤独和痛苦的境地,以自戕式的毁灭宣告了自己的失败。涓生、魏连殳、吕纬甫等中国近代新知识分子形象及其悲剧,提出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道路问题,表明了个性解放、个人奋斗不是小资产阶级的正确道路,应别寻新路。

5、以《沉沦》为例,谈郁达夫塑造的零余者的形象。

(1)零余者就是指郁达夫小说中塑造的具有叛逆性格、追求个性解放、不满现实压迫但又茫然不知所措、在黑暗中苦闷彷徨的青年知识分子形象。这些被挤出社会的小人物在政治上、经济上处于地下的地位,但正直坦诚,与黑暗社会势不两立,不甘沉沦。(2)《沉沦》中的留日中国学生就是零余者的形象,作者通过这个形象,反映了"弱国子民"身居异邦备受民族歧视的屈辱,以及渴求友谊和爱情而不可得的失望与苦闷,抒发了盼望贫弱的祖国早日富强的心声。他反映了"五四"后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满现状而又找不到出路的苦闷思想状况,是"时代病"患者的真实写照,并准确地揭示了零余者忧郁症的社会根源,具有鲜明反封建思想。

5、以郁小说为例谈浪漫抒情小说的审美特征。

郁达夫作为前期创造社的成员和骨干,创作伊始就推崇"自叙传"的主张,强调"作家的个性。" 在这种创作思想的指导下,形成了他独特的创作个性。 (1) 侧重自我表现,主观色彩浓厚,以自我作为艺术构思的中心。又称“自我写真小说”、“身边小说”。郁达夫的小说多取材于知识分子的生活。不论采取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的形式,作品主人公的生活命运大都有作家自己的影子,如《沉沦》。(2) 侧重宣泄表现作家的情绪、感受、心境、心态,以此为结构小说的线索,呈现出抒情性与散文化诗化倾向。又称“情绪小说”、“情调小说”。郁达夫小说的心理描写有自己独特的方式:他锐意发掘主人公心灵深处最隐秘的思想意念,把这一切都毫不掩饰地袒露给读者。(3) 写梦与潜意识,运用意识流技巧,呈现出浓郁的现代派色调、浓郁的抒情色彩。郁达夫小说在大胆剖露人物内心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鲜明的感情评价,不过由于他所描写的人物多数是苦闷彷徨的青年,所以往往造成一种感伤低沉的情调。

6、以《沉沦》为例分析郁小说创作的特点。

⑴在五四时期的小说创作中,郁达夫以他的自叙传小说的大胆坦率真诚忧郁真惊了文坛。⑵郁达夫小说贯穿着生存焦虑与挣扎化解的变奏,通过塑造“零余者”、揭示“时代病”,表现了五四时期青年知识分子对个性解放的追求和对不公平的黑暗社会的揭露,表达了作者的反帝爱国精神和人道主义情怀。⑶其艺术特色是运用“自叙传”探索并丰富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郁达夫小说创作的独特贡献,是创造了一种“自叙传”式的浪漫抒情小说,这种自叙传直接取材于作者自己的生活,写本人的经历、遭遇和见闻,以反映社会与人生。⑷主要特征是:散文化的结构(没有惊险传奇的情节,没有巧妙别致的构思,只是日常的普通的生活);自我的写真、感伤的抒情(不注重写事件,而注重写情绪,写心灵的历程,用充满浓烈感情的笔调去抒写,表现外界事物与内心世界的感应契合);流丽清新的文笔。

7、闻一多诗歌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思容:爱国主义是闻一多诗作一以贯之的基本主题。⑴《红烛》浓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对祖国的怀念与赞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强烈的民族意识。表现出五四时期追求进取向上的风采。⑵《死水》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对黑暗现实的否定、对人民痛苦生活的关切、对祖国美好未来的向往。 愤慨之情。执著于现实的冷静态度。

艺术风格呈现浪漫主义色彩。选择恰当的形象托物抒情:⑴具有“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 形式整齐美观,节奏感强,词藻丰富,色彩明丽。⑵选择恰当的形象托物抒情⑶讲究字句的雕凿、锤炼。诗风严谨,讲究艺术性。

7、以作品为例谈闻一多的三美主张。(1)闻一多1926年在《晨报.诗镌》上发表《诗的格律》一文系统地总结了他早期的新诗建设理论。 (2)首先强调诗必须有格律。 (3)其次强调新诗格律和旧诗格律相比的特点和优点。 (4)最后把新诗的格律理论总结为"三美":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和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如《死水》等艺术风格呈现浪漫主义色彩:⑴具有“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 形式整齐美观,节奏感强,词藻丰富,色彩明丽。⑵选择恰当的形象托物抒情⑶讲究字句的雕凿、锤炼。诗风严谨,讲究艺术性。

8、徐志摩诗作的审美特征是什么?

⑴徐志摩诗作提高了"五四"新诗的美学品位和读者的欣赏水平。⑵内容:独抒性灵,追求个性解放,抒写歌颂、向往追求爱、美、自由,以及爱、自由与美得不到实现后的苦闷悲哀、失望颓废。真挚自然、热烈执着。⑶艺术特点:意境美——构思精巧,意象新颖。音乐美——韵律和谐,自然流畅。建筑美——章法整饬,灵活多样。绘画美——词藻华丽,风格明丽。

10、评析李金发的《弃妇》。

李金发的代表作。写的是一位被遗弃的妇女的痛苦和悲哀,诗的开端勾勒出一个愤世、厌世、隔世的弃妇形象,继而便是一系列意象的叠印,表现世俗对“弃妇”的诋毁、不虞之诽以及“弃妇”的悲凄和惶恐。第二节则写“弃妇”在悲戚和苦痛的围袭中,仍追求纯净和澄明,期冀与上帝之灵往返在空谷,然而,她的哀戚不为世俗所理解、所接受。第三节又是数个意象的堆积,铺缀出“弃妇”的抑郁、失望。最后一节则由失望滑入绝望。她彷徨于自己心灵的坟茔旁,并隐忍着热泪,不为世界之装饰。“弃妇”的悲情是作者的自况,更可以说是当时青年中惶惑、颓废甚至遁世心态的折射。《弃妇》是我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开山之作。虽然失之艰涩,但不落窠臼。大量运用隐喻、象征等表现手法,造成奇特、瑰丽的意象;又运用蒙太奇技巧,将词与词互换、嫁接,将意象与意象剪辑、重组。

11、郭沫若《女神》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为什么说郭沫若《女神》开一代诗风?以作品为例,说明郭沫若《女神》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和浪漫主义特征)。⑴《女神》中的诗形式极端自由,激情喷发,自我形象凸显,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开浪漫主义诗风,体现了新诗发展的历史要求,成为20世纪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⑵《女神》从多方面表现出了五四时代精神:思念祖国、渴望祖国新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反抗、破坏叛逆和创造的个性解放意识;颂扬“劳工神圣”,歌颂赞美辽阔神奇优美的大自然(郭沫若的泛神论思想在《女神》中与个性解放思想融为一体,表现为万物有灵、万物平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⑶女神的艺术想象与形象体系建筑在“泛神论”的基础之上:在创作方法上,《女神》具有鲜明的积极浪漫主义的特色——大胆而丰富的想象、形象而奇特的夸张、新奇而生动的比喻、美丽动人的神话色彩。在诗的形式上,《女神》成功地创造了不拘一格的自由诗体,代表着真正的诗体大解放,形式绝对自由、绝对自主。在艺术风格上,《女神》显示出雄丽奔放的崭新风格。《凤凰涅??》等作品既雄浑豪放,又奇丽自然,富有艺术感染力。

17、分析吴荪甫形象。

(1)吴荪甫是《子夜》中的主要人物,是三十年代初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典型,是全书一切事件和人物的联结点和矛盾斗争的中心.(2)吴荪甫有才能智慧,有经营本领,有雄心壮志,有胆量气魄,敢作敢为,刚愎自用。(3)性格中有凶狠、残酷、反动,表现在镇压工人运动、为了做投机生意与蒋汪两派来往密切上。(4)性格中还有脆弱阴暗、色厉内荏。 总之是一个具有鲜明阶级、民族、时代特点血肉丰满的典型人物。《子夜》通过吴荪甫的艺术塑造,生动而深刻地反映了三十年代初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艰难处境和必然破产的历史命运,暴露了他们的两重性的阶级特征,揭示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17、《子夜》的艺术特色。⑴《子夜》是茅盾的代表作,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创作的里程碑,30年代左翼文艺运动(革命文学)的重要成果,社会分(剖)析小说的代表作品。《子夜》的艺术特色如下:⑵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宏伟严谨的艺术结构(开端—主体—结尾);⑶运用多种多样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如细腻而传神的心理描写、间接描写与细节描写、在矛盾冲突中显示人物性格、典型环境的配置和浓郁的氛围的烘托;⑷语言简练细腻生动,人物语言个性化。

18、为什么说茅盾的小说是社会分析小说的代表作品?

社会分(剖)析小说是指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点去观察分析社会生活,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描写反映重大的社会问题。

(1)茅盾在从事创作前就进行了长期的革命实践活动,这为他的小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他具有开阔的社会视野和深厚的社会科学知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修养促使茅盾成为具有社会科学家气质和特点的小说作家。(2)茅盾所创作的小说是从一定的社会科学命题出发,立足于社会现实,表现人生,反映时代,具有编年史的特征,让人们去探究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3)他在30年代所写的一系列小说,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以马克思主义作指导,对复杂纷繁的社会生活现象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分析,通过塑造一系列人物典型,展现了30年代中国都市、城镇、农村的面貌,揭示了社会的本质,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和强烈的时代性,因而茅盾是一位引人注目的社会分析小说家。

19、分析祥子的形象,你是如何理解祥子的悲剧及其意义的?(1)祥子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城市个体劳动者的典型。(2)他从农村流入城市,保留着农民的优秀品质,勤劳、要强、善良、自尊、诚实。(3)买车又丢车的三起三落,不仅使他经济上受到打击,而且动摇了生活的信念。(4)不如意的婚姻,对婚姻造成严重摧残,小福子的死,更使他走向堕落。

(5)祥子的典型意义在于对旧的社会制度的揭露和对祥子个人奋斗道路的否定以及揭示出了造成祥子悲剧的社会根源.

20、分析《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突出老舍作品“京味”构成的主要因素)。

⑴题材选择上,地方色彩与市井气息浓郁。 ⑵语言运用上,自然流畅,朴实洗炼、浅明幽默。 ⑶结构方法上,构思严谨,情节紧凑,布局妥帖。 ⑷人物塑造上,心理描写丰富、多变、细腻。⑸作品中的“京味”主要体现在“俗”与

“白”上:“俗”指描写普通的市井生活,写风俗民俗,小说具有浓郁的市井风味和北京地方色彩。“白”指语言的朴实,用北京大白话融合欧化句法,自然平易,俗而能雅。“俗”和“白”,是老舍艺术上有特色的部分,归根到底,在于他对北京人民生活和语言的熟悉。

86、老舍对底层市民社会描写文史上的重要贡献和价值。

答:贡献:1,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贡献了一个完整的市民人物形象的系列。首先,老舍对底层市民社会的描写与他的独特人生经历是密切相关的,由于他自身就是底层市民,与底层市民的关系是天然的。因此他在创作中描写的是他所熟悉的生活,投入了自身的生活感受。其次,老舍对底层市民社会的描写,并不是单纯描写底层社会,而是始终有一种深切的眼光,有一种忧虑,有一种思考,展示了对民族命运的关注。力图从市民阶层的角度,来剖析我们整个民族的根性,从市民的角度来揭示中国社会的本质问题。

2,始终与北京的风情民俗、地方风物结合在一起,浓郁京味特色。

独特价值:1,体现在其独有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地方色彩,京味小说的代表。

2,体现在其深刻的思想内涵方面,尤其是对国民性问题的关注更是显示了老舍作品的广度和深度。

1、《家》的思想内容。《家》的思想内容有三个方面:

①通过梅、鸣凤、瑞珏三个女子的悲剧,控诉封建制度、礼教对年轻生命的摧残,揭露、控诉封建大家庭、封建制度的罪恶;

②歌颂封建大家庭中青年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

③暴露了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及其没落、崩溃。

2、分析高老太爷形象。

①高老太爷是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他的主要性格特征是专制。但他也有慈祥、温和、富有人情味的一面。 ②高老太爷这性格矛盾的两面,统一于他的维持、发展“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的人生理想。

③高老太爷是封建制度行将崩溃时期封建家长制的代表人物,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3、分析高觉新形象。

高觉新是高家的长房长孙,是一个“有两重性格的人”。

一方面,他是一个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的青年;

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深受封建伦理道德熏陶的地主少爷。

他的性格善良而又懦弱,他认为反抗是徒然。以致在“五四”新思潮中,他选取的是无抵抗主义和作揖哲学,作为他行为的理论根据。就两重性格而言,这后一面占主导地位。这是一个复杂的性格,一个悲剧的性格。

4、分析高觉慧形象。

觉慧是大胆而幼稚的封建大家庭的叛逆者,《家》中具有民主主义觉悟的年轻一代代表,是“五四”进步新青年。他的民主主义觉醒有一个发展过程。他的思想基础是民主主义、个性主义、人道主义。

5、《家》所表现的巴金风格的现实主义特色。

家是一部具有巴金风格的现实主义作品。描写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但《家》和那种冷静客观地现实主义描写不同,具有巴金独特的风格,主要有二:

一是具有很浓的抒情色彩。主要的是抒情方式,则是人物的心灵倾诉,通过心理描写抒情。

二、充满感情的细腻的心理描写。这种心理描写是人物发自肺腑的心灵倾诉,以女性居多,因而细腻而饱含感情,又因各人的性格处境而各具特色。

2、分析吴荪甫形象及其意义。

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是全书一切事件和人物的连接点和矛盾冲突的中心。全书展现的种种矛盾,都把焦点集中在吴荪甫身上,作者是把吴荪甫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复杂的阶级关系中来表现的。

吴荪甫形象充满了鲜明的个性矛盾:他精明强于,有魄力,有灵活的手腕,雄心勃勃地想振兴中国民族工业,但这种愿望的根本目的则又是个人利益;他对外来的帝国主义及官僚买办资本家有憎恨的一面,但他又反过来镇压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残酷地剥削压榨工人;他不仅同官僚买办资本家矛盾重重,而且同中小民族资 本家也结下了许多矛盾;在家里,他和妻子貌合神离,他既有道貌岸然,专干事业的一副面孔,同时又有奸污女仆、玩弄交际花的卑劣丑行。小说在重重矛盾中塑造的这个典型,十分真实可信。

可见, 吴荪甫是30年 代初半封建半殖民地这一特定历史环境中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个失败了的英雄形象。在他身上反映了软弱的中国民族阶级企图摆脱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压迫,幻想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而最终破产的历史悲剧。这一悲剧不是偶然的个人悲剧,而是阶级的悲剧。它揭示了实业救国此路不通,中国现实社会不仅没有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且更加殖民地化了。

“子夜”

“子夜”就是半夜12点钟。这是夜的顶点,是最黑暗的时候。但也是黑暗到达了顶点,下落向白天转化的转折点。因此,“子夜”暗示着当时的时代特征。

2、《子夜》的思想成就。

《子夜》是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生活,主要是大都市生活的广阔画卷,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它反映的是大都市生活的全貌、主流。思想成就主要有三个方面。

①表现民族工业的艰难处境和悲惨命运,说明实业救国道路是走不通的。

②表明当时中国社会的性质,还是半封建半殖民地,而且更加殖民地化了。驳斥了托派的中国已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谬论。

③民族工业为要自保,拼命从加强剥削工人中寻找出路,引发工人的反抗斗争。

3、分析吴荪甫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吴荪甫形象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民族资本家的艺术典型。

吴荪甫是上海滩上的工业巨头,财力雄厚,开办有近万人的裕华丝厂。他的主要性格及特征是精明能干,有雄心有魄力,富有冒险精神,是一个铁碗人物。在他和其他民族资本家的关系中,表现出他的心狠手辣、无情兼并的性格特点。

吴荪甫性格的另一面是软弱空虚。

吴荪甫的形象充分体现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

吴荪甫的性格是复杂丰富的,是一个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他的形象的塑造,是《子夜》也是茅盾对现代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贡献。(以上是主要特征的分析,还应参考5,人物描写特点的分析)。

4、简析赵伯韬形象。

赵伯韬是买办资本家形象。他是美国某财团的中国买办,和蒋介石政权有很深的关系。他的性格特征是骄横狂妄,阴狠狡诈。凭着他在政治、经济上的特殊地位,在上海滩兴风作浪,是公债市场上的魔王。小说还描写了赵伯韬糜烂的生活,他扒进各式各样的公债,也扒进各式各样的女人,显示了这个阶级精神上的极端腐朽。

5、《子夜》的人物描写特点。

① 把人物安置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上,通过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多侧面多层次地深刻刻画人物性格。 ② 把人物放在各种境遇中描写,其中特别是逆境困境绝境中描写,最能暴露人物性格的本质方面。

③ 心理描写十分出色。

6、《子夜》的结构特点。

《子夜》的结构特点是宏大而严谨。最主要是,结构线索以吴荪甫为中心,以吴荪甫为一切矛盾的焦点,以吴荪甫联系着各种人物、事件。吴赵冲突是作品的结构主线,描写重点。结构严谨还表现在,篇首吴老太爷葬礼,作品的主要人物都调集到吴公馆,小说的主要事件也都作了交代,这是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是经济而又集中的结构方法。

22、分析《家》的艺术特色。

(1) 激情洋溢,感情色彩浓郁。《家》受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强烈而鲜明的爱憎感情和浓郁的抒情色彩。(2) 典型性强,结构独具匠心。《家》通过一个家庭的日常生活再现了一个时代的社会现实,透过一个家庭的兴衰演变映照出整个社会的矛盾冲突及其发展趋势。作品的主要矛盾是以觉慧为代表的青年一代,和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对抗和斗争。其中有觉慧和鸣凤,觉新与梅芬、瑞珏,觉民与琴三条主线,中间穿插许多事件,构成网状结构。(3) 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多种多样。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觉慧的叛逆、觉新的不抵抗是在抗婚、反对“捉鬼”、抵制闹“血光之灾”中体现出来的。对比手法的运用。以对比的手法刻划人物,个性鲜明。三兄弟。委婉细致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4) 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流畅、感情充沛,象一首首出色的抒情诗。

23、从《家》到《寒夜》看巴金创作的发展。

(1) 从题材和主题来看,《家》主要描写封建大家庭新老几代的冲突,歌颂青年一代的追求和抗争;《寒夜》虽也写家庭内部的冲突,着力于对旧社会的批判。虽都是悲剧,前者悲痛、悲愤,后者悲哀、悲良。(2)从人物形象来看,前者富有英雄色彩,理想色彩,后者则是社会重压下的卑微小人物。前者展示的是一种充实的人生,后者则展示的是灰色的人生。(3)艺术氛围:前者洋溢着不可遏制的激情,后者笔调冷峻婉曲,气氛肃杀。(4)艺术手法:前者是比较平面的直线式写法,反映现实直面揭露; 后者注重比较立体的,曲折的揭示人物心灵深处的隐秘。这一切,表明作家的艺术功力更臻于深厚完美,表明《寒夜》不愧是最能代表巴金后期创作水平和艺术风格的一部力作。

24、沈从文小说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以《边城》为例谈沈从文小说的理想人生)。

⑴沈从文的小说创作主要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去审视和剖析人生,抨击现代异化的人性,讴歌古朴美好的人性,由此而造成的文学图景就是湘西与都市的对立。描写湘西人民的生活(爱情生活)是沈从文作品中最有特色的部分,包含着作家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关注与赞美欣赏,体现了作家的人道主义,寄托着作家对民族精神的思考和审美理想。⑵沈从文的湘西小说在整体上展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形式,即现实的人生形式和理想的人生形式:展示了湘西底层人民古朴和谐、乐天安命的生存状态和自在无为的人生形式,创造出理想的“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⑶沈从文小说的故事情节简朴优美,爱情生活简单纯净,悲剧结局悲凉惆怅;人物勤劳和善、宽厚诚挚、重义轻利、乐观坚韧,充满人情美与人性美,男性外表雄强勇武,性格温和谦顺,女性外表温柔恬静,性格纯洁忠贞;环境风俗融洽和谐欢乐秀美,人与自然“和谐共存”。⑷小说的艺术风格恬淡优美,无论写意点染皆细腻传神;结构连贯完整,衔接自如,行云流水;充溢着诗的意境和韵味;语言从容自然、古朴简约。

25、结合具体诗歌评析、论述戴望舒诗作的内容与艺术特色。

内容上早期和成熟期诗作写爱情苦闷和个人忧愁,表现忧郁感伤的情绪。《我底记忆》、《断指》、《寻梦者》、《乐园鸟》等。变异期诗作关注国家民族的命运,在民族苦难中审视个人的不幸。思想上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激情。格调明朗、雄健。如《我用残损的手掌》表达了对破碎山河的切痛,对光明之地的向往和礼赞。艺术上受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但将法国象征派诗和中国诗歌传统相融合,将象征与浪漫抒情相结合形成新诗史上具有"古典美"意义的现代诗。如《雨巷》。诗体形式上最早的诗篇受新月格律诗派影响,注重音乐性,句式大体整齐,押韵且韵位固定,如《雨巷》是他的格律诗的代表作,诗中ang韵的词反复出现,且句中有韵,音乐性极强。后向以散文美为特征的自由体诗形式转化,以情绪的节奏代替了字句的节奏,诗风转向"厚朴"。

26、分析周朴园的形象。

30年代一位既有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又有封建专制思想的新兴资本家形象。他的性格特征,专制、冷酷、自私、虚伪,主要是通过他与侍萍、蘩漪两位女性形象以及他与鲁大海等人物的关系表现出来的。周朴园与侍萍的关系以及感情问题暴露了他虚伪的本质,考察了他的历史,通过他与蘩漪的关系,集中展示了现实中一个封建专制家长的表现。而他与鲁大海以及与鲁贵等人的关系,又从不同的侧面补充了他作为一个资本家的本质特点。

26、分析蘩漪的形象。

《雷雨》最有特色、个性最鲜明的人物。她是五四运动以来追求妇女解放,争取独立、自由的新女性代表。(1)矛

盾而复杂的性格特点。她既是要求个性解放,敢于冲破一切桎梏,具有"雷雨"般性格的资产阶级女性,又有自私、阴暗、乖戾的一面。既是剧中的受害者,也是悲剧的导演者。(2)蘩漪"雷雨"般性格在剧中通过复杂剧烈的矛盾冲突表现出来的。另外,她与四凤、鲁贵等人的矛盾关系,则表现了她性格的丰富性与复杂性。(3)形象的意义在于使我们认清了带有封建性的资产阶级的罪恶; 也说明资产阶级个性解放虽有反封建意义,但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蘩漪这一悲剧形象,是曹禺对现代戏剧的一大贡献,深刻地传达出反封建与个性解放的五四主题。剧中蘩漪在双重的悲剧冲突虽走完她心灵的全部历程。在这个悲剧女性身上,闪烁出曹禺卓越的艺术才华。

27、为什么说曹禺剧作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的成熟?

⑴曹禺1933年完成第一部话剧《雷雨》,暴露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1935年发表《日出》,表现了都市社会的黑暗,1936年发表《原野》,艺术视野扩展到农村,1941年12月出版《北京人》,1942年12月改编《家》,这两部作品的主题与《雷雨》相同。话剧在20年代只是出现,只有到了30年代的《雷雨》才达到成熟。《雷雨》对中国现代话剧的独特贡献体现在三个方面:⑵首先是主题的深刻性与独特性:通过周鲁两家错综复杂的关系矛盾的描写,表现了带有浓厚封建性的资本家家庭的腐朽丑恶。揭示出资本家家庭的特征是封建性和虚伪性的结合,作家选取了家庭伦理道德的角度揭露和控诉。⑶其次是人物形象的个性化、典型化。带有浓厚封建性的资本家周朴园,最雷雨的性格的繁漪,矛盾懦弱的大少爷周萍等。⑷第三是艺术手法的民族化、群众化,包括故事的传奇性、冲突场面的紧张性、结构的明了性、戏剧境界的抒情化诗意化、戏剧语言的个性化含蓄化。其它还有三一律、回溯式、封闭式、塑造人物形象较细腻等。

29、分析方鸿渐的形象。

(1)《围城》是一部反映抗战时期知识分子生活及精神面貌的作品,方鸿渐是一个善良、软弱、嘴上机敏而内心怯懦无能、能够洞察环境又无力自拔的知识分子形象。(2)方鸿渐出身于败落的绅士家庭。受封建家庭的影响,他气量狭小、处处软弱、怯懦、妥协、脆弱。(3)方鸿渐是一个灰色形象,他诚实、有正义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真诚的爱情。

(4)作品通过方鸿渐的经历及其爱情婚姻的悲剧,表现了特定时期知识分子的生活道路及其复杂心态,表现了作者对人的生存价值和意义的哲理性思考。

29、说明“围城”的意蕴。

⑴长篇小说《围城》是中国现代杰出的讽刺小说,1946年出现后震惊了读书界和著作界,它通过对方鸿渐学习工作、恋爱婚姻的生活的描写,表现了三个逐步深入的层面。⑵在社会批判的层面上,勾画出抗战时期的中国社会现实和现实中的人群,尤其是知识分子人群。⑶在文化批评的层面上,挖掘出造成腐朽黑暗社会和灰色知识分子的文化层面的因素。⑷在作品最重要也最根本的意义之所在的人本的、形而上的层面上,由主人公的荒诞处境和无意义的人生经历而生发、拓展到对人的基本存在困境和无意义、人的根性和人际间的基本关系等人生的根本问题进行的探询,表达了对人生的感伤和讽刺。

30、《围城》的讽刺艺术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犀利传神的心理讽刺。作者善于将笔深入到人物灵魂的深处,捕捉人物心理的瞬间 变化,揭示人物内心最隐秘的情感变化,细腻多层次地展示人物复杂的情感。(举例略) (2)客观描述与蕴涵深邃的哲理性议相结合。客观描述的的同时,往往插入精辟的议论,表现作者对人生的透彻理解和认识。(3)机智的讽刺风格。讽刺语言充满了智慧,机智和幽默,与鲁迅的辛辣,老舍的温和、沙汀的苦涩迥然不同。

31、张爱玲小说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⑴内容上主要表现在现代化进程中人生的风貌:通过都市发现、凡人传奇来关心现代社会里迷失的人性与金钱诱惑下冷漠的人情;描写女性生存困境与性格缺陷,剖析女性人格;描写男性的形体残缺、精神残障,剖析父权社会。⑵艺术上,受《红楼梦》等传统小说与西方现代派的影响,做到了现代与传统(先锋与通俗、“雅”与“俗”、新与旧)的交融:流畅、典雅、精巧的叙事风格;丰富而深远的小说意象表达出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对人性冷静痛苦的思考、对世界乃至整个苍凉人生的怀疑与否定;擅长心理刻划;富有色彩感的语言。

32、试析曹七巧这一人物形象。

⑴曹七巧是张爱玲小说《金锁记》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个生活在封建宗法家庭中,在金钱的异化作用下扭曲变态的复杂的人物形象,她自私、阴毒、刻薄、乖戾,具有倔强的个性和强大的破坏力。她自己爱情上不幸福,也不允许儿女幸福,丧心病狂地破坏女儿的婚事,并害死两任儿媳,从受害者变成迫害狂。⑵张爱玲小说的内容主要表现在现代化进程中人生的风貌,通过都市发现、凡人传奇来关心现代社会里迷失的人性与金钱诱惑下冷漠的人情,通过描写女性生存困境与性格缺陷来剖析女性人格,通过描写男性的形体残缺、精神残障来剖析父权社会。曹七巧这一形象的“被虐—自虐—虐子”过程,体现了对封建宗法制度和黄金伽锁的深刻控诉,体现了旧中国的文化关系“被食—自食—食人”。

35、评析艾青诗作的意象特征(艾青诗作营造的"土地"与"太阳"两大中心意象群包括哪些深刻内涵?)。

(1)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与太阳。(2)"土地"的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爱国

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土地"的意象还凝聚着诗人对于劳动人民最深沉的爱,对他们的命运的关注与探索。诗人关注的中心,始终是与中国土地合而为一的普通农民的命运。(3) "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不息的追求。诗人几十年如一日地热情讴歌着:太阳、光明春天、黎明,生命与火焰。这正是艾青的"永恒主题"。

36、为什么说艾青的诗作是自由体诗的第二座高峰?(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为例,分析艾青诗作的基本审美特征。)

⑴艾青把自由体诗的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民族精神昂扬振奋的时期,艾青用奔放不羁的自由体诗表现了汹涌澎湃的追求民族解放与新生的激情。从其它诗歌流派的作品中吸收有益的成分来丰富自由体诗的写作艺术,极大的提高自由体诗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⑵首先,蕴藏着深沉激越的感情。深沉来自于忧郁的色彩,来自他对中国农民的挚爱、对民族命运的关切,是作者的一种感情特色,以不同的形态回荡在诗篇里,但它不仅仅是个人的特色,它表明了艾青与中国农村的关系,更有时代的原因。而激越则显示了热烈的孜孜不倦的对光明的向往、追求和讴歌,即使是反映农村苦难,作者也往往在荒凉中萌出生机、暗淡里透露光亮、沉滞时预示惊醒。太阳、光明、春天、李明、生命、火焰等多次出现在他的诗作中,并成为讴歌的主题。没有对光明的追求就没有艾青的诗。⑶其次,诗歌形象鲜明,注重捕捉意象。在艾青的生命感觉中,对外界色、光的形式美的敏锐艺术捕捉,对社会、历史、心理的沉思和诗人的个性、气质水乳交融在一起,从而演化为具有广阔象征含义的诗歌意象,这样就使感情不架空、使形象具体可感,达到情景交融、诗画统一的意境。⑷第三,格式奔放自如,同时具有内在的节奏。艾青彻底破除一切外在形式的束缚,把自己内心感受到的世界自由无拘地表现出来,注重了由诗人情感的起伏形成的诗的“内在律”即内在的旋律与节奏。

37、郭沫若历史剧的风格特点是什么?

(1)现实性。往往在历史悲剧精神的真实呈现中,注入时代悲剧精神和现实政治诉求。总是以现代人的眼光去观照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让人们从古代看到现代,引起人们的联想和深思,从而更深刻地认识现实、对待现实。(2)抒情性。郭沫若创作思想的核心是主情,抒情主体凸现,具有浓烈的诗意和优美的抒情。(3)悲剧性。都是英雄悲剧,人物都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英雄人物和仁人志士。(4)时代性。五四时期的“三个叛逆的女性”写得狂放,因为那是一个追求民主与自由的时代。抗战时期的6大历史剧写得悲壮,因为那是一个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是一个悲剧时代。解放后的历史剧写得舒展,因为那是一个和平的年代。(5)民族性。有民族的文学特色;用民族语言、民族艺术表现手法来表现本民族的社会生活,刻画民族性格,表现民族心理特征。

39、赵树理小说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1、以农村为题材,以农民为描写对象,塑造各类农民形象。(歌颂先进农民,批判小生产者的弱点,打击农村中的反动势力。)2、歌颂解放区的新生活,反映解放区农村的伟大变革。3、探索现代小说的大众化、民族化、通俗化道路,坚持为农民创作。①故事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连贯起伏而且完整曲折;②人物形象地塑造在行动、言语中揭示,在映衬、烘托和对比中显现,在人物的外号中流露;③语言通俗、流畅、简洁、质朴、充满乡土气息。孙犁的小说在现代文学史上形成了一个流派——山药蛋派。

《家》作者:巴金

1、《家》的思想内容。《家》的思想内容有三个方面:

①通过梅、鸣凤、瑞珏三个女子的悲剧,控诉封建制度、礼教对年轻生命的摧残,揭露、控诉封建大家庭、封建制度的罪恶;

②歌颂封建大家庭中青年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

③暴露了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及其没落、崩溃。

2、分析高老太爷形象。

①高老太爷是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他的主要性格特征是专制。但他也有慈祥、温和、富有人情味的一面。 ②高老太爷这性格矛盾的两面,统一于他的维持、发展“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的人生理想。

③高老太爷是封建制度行将崩溃时期封建家长制的代表人物,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3、分析高觉新形象。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