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欧洲史读后感

读后感2019-07-09 10:51书业网

篇一: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读书报告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20144307 张天生

近日读了《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这本书在豆瓣的评分是8.4,其实就我本人而言,是对历史一窍不通的,读这本书时遇到了种种挫折和艰辛,现在谈一谈我对这本书的理解。

首先是关于欧洲历史我的大体认知:

书的作者在开始就提出欧洲文明是一直唯一能让其他地区马首是瞻的文明。 在欧洲文明发端之初,它的组成元素有三:

1.古希腊和罗马文化。

2.基督教——犹太教(犹太民族之宗教)的一个奇特分支。

3.对罗马帝国进行侵略的日耳曼蛮族的战士文化。

古希腊是现代文明的源头,罗马人逐步建立起强大的帝国,连希腊和希腊所有的殖民地都在它的疆域范围之内。耶稣作为基督教的先知之一,却被犹太人和罗马人联合处死,无疑是个讽刺。日耳曼民族是为战争而生的,他们于公元四世纪彻底消灭了西罗马帝国(入侵方式也很特殊)。

三个元素是如何相互交融?

罗马人要求:你必须对皇帝敬拜,因为罗马人相信,君主的地位与神明无异,但犹太人不肯对君王致敬,所以罗马人认为基督徒是颠覆分子,必须铲除而后快。但君士坦丁大帝(272—337),公元313年赋予基督教合法地位,事情就出现了转机。

这是三大元素的第一个连结:罗马帝国变成了基督教的天下。

后来,教会发展出完整的层级组织。这个教会有它自己的法律制度,也设有法庭、监狱以执行法律。而教会不只管教务,还管到其他重要大事,例如婚姻、继承。教会也有它自己的税收体系,因为所有人民都有义务掏钱来供养它。罗马帝国灭亡后,教会幸存下来——俨然一个独立政府。教皇和罗马帝王的角色平起平坐,治理麾下所有层级的文武百官。

这是三大元素的第二个连结:教会变成了罗马人的教会。

罗马帝国崩灭后,教会把希腊和罗马的学术保存了下来(它先前就已经这么做)。 这是三大元素第三个连结:基督教会将希腊和罗马的智识成就保存下来。

日耳曼蛮族侵犯罗马帝国的时候,并没有摧毁它的意图。他们的目的在于攻城略地,想占夺最肥沃的土地以安家落户,好好享受人生的美好东西。而基督教的主教这样说:“河流那头的土地你们可以拿去,但其他的请留给我们。”主教又说只要接受基督教的上帝,就更能克敌制胜。这是一群很特别的征服者:他们接受了被征服者的宗教。

这是最后一个连结点:日耳曼蛮族支持基督教。

罗马帝国灭亡后,教会的教皇却依然屹

立,这时一件件事情的出现开始削弱教

廷权威。

见右图

再是——浅谈民主

民主发源于欧洲,源于古希腊,最为有

名的便是雅典城邦的民主。雅典的民主

持续了170余年,是直接民主,雅典的

民主理想是由伯里克利奠基的,但这样

的民主来源于人民的高度参与,带有高

压色彩,且每个人都是善变,有缺陷的,

因此古希腊三贤并不欣赏这样的民主。

但无疑,古希腊的民主精神影响了整个

西方的文明,西方人对权利,对民主的

敏感程度无疑高于国人。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欧洲文明都是落后于

中国文明的,但工业革命,代议政体,人权观念,这些代表先进文明的事物却都是兴起于欧洲,这是怎么一回事??

——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归国王所有。

欧洲政府对人民毫无掌控能力,他们必须提供良好的政府,才能争取到人民的服从做为回报。数百年来,欧洲的国王们最大的威胁是他们最有权势的下属——土地贵族阶级。“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属于国王”,这是欧洲自由和繁荣的基石。而在中国,权力是极其明确地集中在皇帝手里。

美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就是三权分立制度。三权分立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进一步提出了“三权分立”理论,这一理论对美国的影响最大。然而我们可以看到,美国近期举行完毕的中期选举,民主党失去了国会参议院多数席的地位,彻底进入了“跛脚鸭”状态。奥巴马在第一个任期掌握国会两院,因此他可以顺利提出医改法案,而众议院失守后,奥巴马政府甚至出现了白宫关门的情况,所以多党制的民主并非不存在问题。

欧洲的民主宣称:传统社会中,最基本的社会单位是群体;而在现代社会,最基本的,神圣不可轻犯的社会单位是原子化的个人。

所有的个人都被认为是最理性的,都有一个共同的诉求,那就是选举权。一旦拥有选举权,人民又是理性的,则必然选出好的政府,随后过上永远幸福的生活,坚信选举民主制将成为所有国家唯一的政治制度,为此他们讴歌,宣扬,鼓吹选举民主,并打击不实行选举的“邪恶势力”。

到这里,就不得不谈一谈中国的选举和民主。

现代中国的民主:当西方精英分子不断宣扬多党制和全民选举时,中国走上了另一条与众不同之路。事实上,中国只用了三十年就从世界上最贫穷的农业国一跃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了6.5亿人脱贫。然而,中国并没有所谓的选举,也没有多党制。按照西方民主的观点,一党执政的中国必将面对三个问题:制度体制僵化,政治上的封闭,道德上的不合法性。

但事实恰恰相反:中国的民主集中制具有与时俱进的能力,选贤任能的体制,深植与民心的政权合法性。相对于西方的精英统治,我不得不承认绝大多数的中共领导人是靠自身努力和激烈竞争获得晋升的。

而领导人的领导力具体体现在一个强有力的组织:中共组织部,它保证了任人为贤。相比于普遍的西方政府在大选之后几个月,支持率便会下降到50%以下的怪圈,民主集中制显然有着它的优势。有人说一党制导致腐败,事实上印度作为最大的民主选举国家,腐败却更为严重,如果民主选举能终结腐败,那么印度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因此,对待西方民主,我觉得我们更应该辩证的去看。

最后,借鉴豆瓣上对这本书叙事的评价: 第一,这本书靠逻辑推动,但和国内中学教材那种“逻辑推动”是完全不同的,它不是设定了一个逻辑框架,让所有的事件来适应这个逻辑框架,它的思维方式和叙述方式是正向的,它还原历史场景,然后从事件的推进中找出内在的联系,它的逻辑是归纳、推理、总结出来的,作为一种研究成果,它的逻辑是结论,而不是预设的。找到真实场景、假设、推论,然后结论,这其实正是最经典的学习方法。

第二,这本书在第一部分讲三大元素的混合这条“整”的主线,第二部分从战争、现代民主产生发展、语言、皇权与教权、百姓生活等多个“分”的支线切入,由整而分最后合于“结语”,讲清了欧洲文明成为“第一”的根本原因。由整而分再和,通过立体而又有层次的视角对同一对象进行分析研究,这也是学习最基本的方法。

报告参考:《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凤凰新闻中期选举专栏》

《China and the End of Meta-Narratives》

《豆瓣点评》

篇二:几本历史读物的读后感

《极简欧洲史》

如其书名,书并没有扣一些历史的细节,而是提供了一套整体的史观,告诉你为什么欧洲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整个欧洲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三个元素:希腊罗马文明、基督教、北方蛮族。 以下为这三者关系发展的历史:

1、希腊人匪夷所思的智慧,高度发达的数学。他们认为整个世界都可以用数学来进行表述,现代科学基本就是这套思想的产物。

2、希腊没落。由于罗马帝国的包容性,他们吸收并继承了希腊的文明,成为了希腊罗马文明。(任何伟大文明的共同特征是有包容性,比如罗马、比如我们过去的唐、比如现在的美国??)

3、罗马帝国借由扶植基督教来减缓自己的衰落,基督教从少数人的信仰转变为国教。

4、北方蛮族(日尔曼人)入侵,罗马帝国消亡,但蛮族只要土地,所以他们不排斥基督教,相反还挺支持。

5、基督教保存了一切所能保存的知识,并用这些知识来证明自己的教义。希腊的智慧得以保存。

6、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发生,人们感慨希腊罗马文明昔日的辉煌,让科学与宗教分离。

7、宗教改革在德国发生,马丁路德发起新教,与天主教对立。他认为教会不应垄断对圣经的解释,每个信徒都应自己阅读和理解圣经。

8、启蒙运动在法国发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日不落帝国。

以下是欧洲崛起的四个原因:

一、从1到5,我们可以看到,基督教起到了一个连接作用,他连接了罗马帝国和蛮族,使得希腊所积累的文明得以传承。

反观我们,没有这么一个起连接作用的组织,要么废除百家独尊儒术,要么焚书坑儒,基本都消灭完了。

二、入侵的蛮族是分散的小团体,他们没有治理国家的能力,连起码的收税都做不到。于是他们设立了封建制——分封领主管理地方,战时由领主为国王提供军队。封建制让权利更加分散,使得国家更加民主。

反观我们,从秦以后封建制就取消了。不要听信中学历史书上说我们是封建制国家,那是生搬硬套马克思对欧洲的分析,欧洲确实是从封建制发展到资本主义,而我们属于中央集权国家。所以中国的皇权空前强大,欧洲连税都收不了,我们随便就把财产给你没收了。

三、在意大利和德国,教皇和国王的权力是互相牵制的,在双方的博弈下,地方势力各自发展,国家一直处于诸侯分裂的情况下,权力更加分散。所以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发生,宗教改革在德国发生。

四、英国确立了农民和地主间自由的雇佣关系,而法国是直接把土地分给了农民。所以英国通过圈地,完成了农业革命,(注意,这时候没有改变农耕的技术发明,仅仅是制度上的变化),农业效率提升,大量人口涌向城市,最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日不落帝国。而法国只能干瞪眼。

读《重说中国近代史》有感

如其封面所说的“还原一段被扭曲的历史,挖掘国人今日问题之根源”,在张鸣老师的还原下,中国近代史变得如此复杂精彩,又是如此的颠覆,它与我们记忆里的古板印象迥然不同,绝非教科书上的忠奸两列,黑白分明。

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读完张鸣教授的《重说中国近代史》,我对中国历史的书是比较感兴趣的,尤其喜欢像张鸣教授写的这样客观评价中国历史,并且,改变以往历史书籍的艰涩枯燥,更多地给人一种在课堂上课的感觉,语言幽默生动。 刚开始阅读时,我就被通俗易懂、指戳要点的字句所吸引。就如“我们会鄙视一个假的东西,但是我们依然依赖这个假的东西。”可见我们所接受的历史教育表面上看并不怎么受大部分学生青睐,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办法活在一个没有历史的世界里。但是我们所看到的接触到的历史,它到底是真是客观的,还是虚伪主观的呢?其实没有很多人会主动去考究这个问题,大家只是觉得大概地知道这些历史事件就够了。但也许正是这种心态,让我们整个民族现在依旧在“童年阴影”下反复折腾、反复跌碰。正如作者所说“如果我们不能很正确地看待这段历史,就很难吸取教训,很难避免过去的悲剧。我们必须从心理上走出我们的中世纪,才有前途,过去的辉煌历史才有价值。”我们不仅要舔舐自己的创伤,更重要的是如何从这些创伤中学习不再受伤。

而且,在读这本书时,使我原本脑海中的历史故事受到了冲击。比如说李鸿章这个人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其实要比印象中大得多;洋务运动不是改革不彻底,而是不够快;戊戌变法的失败不是因为资产阶级软弱而是因为一个我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东西——帝—后二元结构的存在;还有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原因之一颐和园的修建挪用大量海军军费的始作俑者不是慈禧而是她的儿子;还有几乎不怎么介绍过的军事改革,要知道这东西的作用不是我们一两句话能带过的;还有为什么我们从来没有一道这样的思考题:西方国家支持戊戌维新的原因;被抬高了的康梁等等。

此外,书中一开始便指出了中国人的三种心态:“怨妇”心态,“泼妇”心态,和“情妇”心态。起初我有些难以接受,可是随着我渐渐地深入读了下去,我发现作者说的也是不无道理。不仅如此,书中作者不少描写的地方都没有怎样偏向中国人,反而是指出了中国很多愚昧和不合理的地方。这便让我原先一看到近代史便发热的脑袋变得冷静了些。毕竟,不管中国人如何掩盖,事实就是这样:晚清亡国了。而我们呢?出于一种“爱国主义”,便是大肆宣扬外国人如何如何狡诈,蛮横,而对中国失误的地方,则是轻飘飘地一笔带过,这便让我的思想出现了一种误区。思考问题也变得片面起来,觉得中国人是很无辜的样子,一切都是外国人侵略我们的错。可是,如果中国不弱小,外国人又怎么会打上中国的主意?这种“三妇”心态下的历史教育史很难让我们正确审视历史,或者更重要的是审视我们自己。所以,我觉得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去了解更多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或者说是历史侧面。这并不是官方的历史教育说有负面影响,而是只有当我们知道更多、更细的时候才可能找到自己的真正位置。

这本书中,我尤为欣赏张鸣教授的立场,本书是为写历史而写历史,几乎不掺杂作者个人任何政治立场、情绪,完全是中立的。这显得非常难能可贵。以往看过不少当代作者的历史书,不是充当现政权的喉舌,就是极力反对现政权。鲜明的政治倾向不可能写出信史,例如太平天国起义,作者客观地分析了该起义的

的来龙去脉,一方面论述了这次起义的某种必然性,但并没有给与过多的正面评价。即使从革命的观点来看,作者并不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有什么革命性,相反是封建王权思想的延续,甚至变本加厉。其次是对历史人物进行了客观地评价。张教授从根本上抛弃了阶级的观点,他总是站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下臧否人物。例如林则徐这个中国近代史首先要提到的历史人物,传统上对他的评价过高,认为他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虎门销烟大快人心。但是作者认为林则徐仍是一个中国(转 载于:wWW.cSsYq.cOM 书业网:欧洲史读后感)传统官僚,虽然睁开了眼,但对西方社会的了解很少,甚至出现了许多笑话。再比如孙中山,虽然他屡败屡战的决心很大,但是他与日本、苏俄、会党之间的暧昧关系以及个人崇拜的主张使其形象受损。还比如北洋军阀,张教授认为并不是所有北洋军阀都是坏人,他们有的在下台后房无一间,身无分文可以看出并不是毫无理想的酒囊饭袋。

读完这本书感受颇深,它带给我全新的视角去看待历史,知道许多很有趣的鲜为人知的历史,而这些没有被大多数人接触过的点滴历史汇聚起来就可能产生新的历史观,而这些历史观,在我看来,更有利于我们发挥历史的真正价值。而且,这本书,给我的思想敲了警钟,它不仅告诉了我不少关于晚清的知识,更告诉了我:思考问题,不要太片面。

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 读后感

初次拜读袁腾飞老师的作品,感觉此书:条理分明,见解独到,旁征博引,焦点集 中,信息量大,文风新颖特别,措辞犀利,锋芒毕露,一针见血,幽默风趣。.集趣味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于一身。然在总结写读后感时却又无从下手,顿笔许日,还是看看究竟历史这个玩意儿对我们的生活有何意义及指导。

书里的风格是袁老师的风格,一口京腔地道北京人。草根说史,亦正亦邪,多枯燥的历史都能给袁腾飞说的和相声一样,包袱不断、笑点不断:“骑兵打步兵,那不跟德国队踢中国队似的么,我想进几个球就进几个球。北京奥运会我给你留点脸,5分钟进一个,我不给你留脸半分钟就进一个,180比0”“现在皇陵绝对不能挖,什么时候高科技了再想办法。况且这玩意儿你挖也没用,也不能把东西卖了,还得建博物馆弄武警看着,累不累。还不如在土里埋着呢。”瞧见没,这袁老师就是厉害,看他的书,巩固了历史知识,学着也不累,是种享受。 历史什么人学了有用?大人物学了有大用,比如国家领导人学有用,吸取历朝历代治乱兴衰的教训,定国安邦。而现在的大部分高中生学习历史目的是很明确的,就是考上一个好大学,毕业之后找一个好工作,奔一个锦绣前程。而象我们这些在职的寻常工作青年,它可以提高人文素养、定位我们的社会价值观、可以从历史长河之中寻找有益的东西进而指引前进的征程。

人的成长、社会的进步是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汲取先进的知识的。古代汉族的先进是因为在其基础之上学习吸收了众多少数民族的优点。部分伟人老是说是因为站在伟人的肩上成功的,那是因为人家君子般的谦虚。如果他没有创新的思想,即便一堆伟人用肩膀把他顶上云端也成不了伟人,下来这后恐怕会被风吹感冒的,运气不好再被感染上H1N1,那就残不堪言了。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