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一曲生命的悲歌

影评书评2020-03-07 22:26九九文章网夏之风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南宋蒋捷《虞美人.听雨》)      蒋捷,生于宋、元更替之际,人称“竹山先生”、“樱桃进士”。中进士不久,鸿图尚未大展,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便告覆亡。他作为亡国之臣,带着对南宋王朝的眷恋和忠贞,退隐江湖,隐居于太湖竹山岛,终不出仕,过着飘零凄苦的生活。      这首词,是作者对自己一生快乐与痛苦际遇的回忆、体味。截取少年、壮年、暮年三个代表性时段,选择歌楼、客舟、僧庐三个典型地点,以“听雨”为纽带,运用对于手法,形象地描绘自己的一生变迁,三个时期,三种心境,让人凄怆涕下。也含蓄地抒发了作者怀念故国之情、丧失山河之恸。      少年轻狂,不知愁味,浪蝶狂蜂,依玉偎香、追欢逐笑,沉醉不知归路。公子多情,美酒飘香,佳人相偎;好一个放浪少年形象。      壮年漂泊,江水阔,暗云低,雁声残,西风紧,触景伤怀,感伤流浪、孤独、愁苦。那失群孤飞的大雁,是在国破家亡之际,饱受颠沛流离生活后,作者形象和心境的最贴切写照。恰逢兵燹四起,兵荒马乱,作者四处逃亡,真是一腔旅恨、万种离愁。      老年寂寞孤独,苍颜白发,颓然独守青灯古庙,已没有年轻时的浪漫与壮志。经历了时代变迁、朝代更迭,太多的愁苦,让作者似乎麻木了。在萧索的处境,凄凉的心境下,作者对悲欢离合已经失去了感觉,没有快乐,连愁苦也没有了;虽然今夜无眠,但那淅淅沥沥的雨声再也不会掀起作者内心的涟漪。雨似乎还是雨,但年龄、心境、境遇,都变了,感受也深深变了,饱含在其中的,是作者深深的叹息、哀愁。      沧海桑田的变迁,人生际遇的改变,作者已学不来晏欧的潇洒闲适,也学不来秦柳的优游快意,更学不来东坡的豪迈旷达。时光飞逝,作为亡国之臣的他只能叹息“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忧离伤乱,他感叹道“此际愁更别。雁落影,西窗愁月”;经历风雨飘摇,终在暮年深深哀叹、体味“凄凉一片秋声”。      作者虽然有一些消沉,但却含蓄地写了自己一生的起伏。生命或许只是一个过程,而且似乎人生是一个定数,青丝变白发,是谁都不能摆脱宿命的结果。也说明不同的年龄,对人的要求是不同的。因为年轻,允许浪漫;因为中年,注定漂泊;因为老年,哀伤心死。      也说明,忠贞代表着一个人的令人敬仰的气节,但忠贞往往会带走一个人的幸福。无论是对人,还是对国,可能往往都如此。面对家国的失去,对故国有“黍离之悲”的人,面对“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窘境,不是放浪形骸,就是愁苦无边,作为文人的作者只能选择了后者。      人总是越老越容易怀旧,越老越容易后悔,越老越自我反省。或许蒋捷在写这首词的时候,是在感叹时光难羁,也在感叹那些被挥霍的青春岁月,也在想着自己灵魂依托的那个南宋王朝,真的是灰飞烟灭,踪影难寻了。      由此来看,个人的快乐、痛苦,个人的命运、际遇,总是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在一起。盛唐时期的伟大诗人,也应感谢那个伟大的时代;今天我们也应感谢我们所处的伟大时代。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