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经济周期理论研究pdf

研究报告2020-09-19 08:45书业网

篇一:马克思和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比较分析

马克思和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比较分析

摘要 本文拟对马克思和凯恩斯关于经济周期不同的理论进行论述及对比分析,即马克思主义经济周期理论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藉此希望给研究中国宏观经济波动提供一些新的着手点,把两种经济周期理论同中国实际情况相联系,更好的认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周期的理论。本文先介绍马克思主义经济周期理论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的大体内容,然后着重对二者进行对比分析,比较这两种经济周期理论的异同。最后,简单分析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与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对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的影响。

关键词:马克思 凯恩斯 经济周期

The Comparison of Marx and Keynes

Economic Cycle Theory

International Economics&Business Major

Student: Wu Yu director: He YuHong

Abstract: This paper is prepared to discuss the contents and differences of economic cycle theory, which were raised by Marx and Keynes. I hope that it will give us some new ideas about the macroeconomic situations, and combine this two economic cycle theory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hina. Then, I hope that we can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socialist economy cycle. First, the paper will discuss the main content of economy cycle theory. Then, the paper will stress the differences and the same points of those theory. Finally, the paper will analysis the influences of the Marxist economics cycle theory and the Keynes economic cycle theory.

Keyword: Marx Keynes Economic cycle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 目次

1 引言.............................................................. 1

2 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概述............................................ 1

2.1资本主义危机的必然性 ............................................ 2

2.2 资本主义再生产具有的周期性...................................... 3

2.3 经济周期波动的物质基础.......................................... 4

3 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概述............................................ 5

4 马克思与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的相同之处.............................. 5

5 马克思与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的相异之处.............................. 6

5.1 对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性质的认定有所不同............................ 6

5.2 关于经济危机及经济周期的成因的分析不同.......................... 7

5.3关于经济周期的趋势的看法不同 .................................... 8

6 凯恩斯和马克思的经济周期理论分析对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的启示.......... 8

参考文献........................................................... 10

1 引言

自资本主义诞生以来,经济周期性波动总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首先,周期性波动更加频繁,每隔几年左右便会又一次经济波动的出现。其次,经济波动的影响范围更加广,破坏力也更加大,以2007年次贷危机为例,其最初只是因为由于美国超量发放次级到款以及对资产证券化监管不足而造成的,随后迅速蔓延至全世界,并在2008年演化成为一场全球性经济危机。同时,政府应对经济危机和市场的调控也在加强,2008年美国的7000亿美元的刺激计划以及中国的4万亿刺激计划就是例证。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也更加深远和剧烈。以美国来说,2000年高科技泡沫破裂,美国纳斯达克指数下跌了超过了60%;而2007年次贷危机以后,道琼斯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降幅都超过40%。实际上,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并不是什么新的概念,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的探讨自资本主义产生以来一直是经济学家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但是直到2007年的次贷危机的发生,整个经济学界关于经济危机和经济周期的理论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早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英国,其就发生了个别工业部门的局部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了全国性的工业危机。在以后的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经济危机总是在经济最繁荣时出现,而且每隔一定的年数便会再次产生。而且随着经济危机的不断发生,每一次经济危机都呈现出规律性的四个周期——危机、萧条、复苏、繁荣。 纵观经济周期理论发展的整个过程,经济过剩的经济危机的爆发对凯恩斯的经济周期理论产生了推动作用。因此,凯恩斯关于经济周期的论述很大程度上都是在经济萧条的假设条件下做出的,这一点从他关于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原因上就可以看出;马克思则是从一个更加深刻的角度,即从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出发,揭示了经济周期各个阶段的不同特点,而且进一步探讨了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最深层次的原因。 ④③②①

2 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概述

总的来说,马克思、恩格斯等提出的经济周期理论认为,不单单是每一次经济危机会呈现出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而且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也会 周期性的出现。因此,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有资本主义危机的必然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一种周期出现的现象的物质基础、经济危机四个阶段的①

③ 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货币金融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版,第158页 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货币金融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版,第122页 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货币金融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版,第156-157页 ④ 刘诗白:政治经济学【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第119-120页

阶段性特点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后果等等几个方面。

2.1资本主义危机的必然性

马克思认为,虽然在不同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不同的时期,危机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具体进程会有所不同。但是一般而言,每一次经济危机都是由“生产过剩”这一根本原因引起的,危机时期的各种现象都是生产过剩在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不同的表现。马克思曾经强调:“一切真正危机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群众的贫困和他们有限的消费能力,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消费力才是生产的界限。”①因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其独有的特点:一方面堆积如山的商品找不到销路;另一方面却是饥寒交迫的广大劳动人民。这种相对的生产过剩才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也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特有现象。虽然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早在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就已经存在于资本主义生产之中,但是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经济危机只单单是一种可能性,其由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小生产者之间的联系不是很广泛等原因,在此条件下,危机只是一种可能性,他并没有变成现实。对此,马克思指出:“这些形式包含危机的可能性,但仅是可能性。这种可能性要发展为现实,

②必须有一系列的关系,从简单商品流通的观点来看,这些关系根本不存在。”因

此,经济危机只有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以后才具有现实性和必然性,究其根源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身所决定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同之前的任何一种生产方式都有所不同: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生产是达到了高度的社会化水平;另一方面,社会的生产资料以及生产成果却被极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这种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便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相对过剩经济危机的根源。在高度生产社会化的条件之下,社会生产的各个部门和各个企业之间的联系空前的扩大和加深,整个社会经济已经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客观上就要求生产资料必须有社会共同占有和支配,只有在这种形式下,社会各个生产部门和各个企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才能够得以协调,从而社会在生产才能顺利的进行。③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日益发展,社会生产资料和生产成果日益集中于少数资本家的手中,归他们私人所有。因此,就不可避免的会在资本主义的经济生活中引发一系列的冲突,并且还会不可避免的导致经济危机产生。因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源于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矛盾,即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由于该基本矛盾本身包含两对矛①

②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2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第548页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第133页

③ 刘诗白:政治经济学【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第118页

盾:一方面,资本主义根本矛盾表现为单个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客观上要求各个相互联系的生产部门、企业、工种之间相互配合,这一要求在单个企业中是能够实现的。因为在资本主义企业里,全体的工人都必须服从资本家的调配,而且资本家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攫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其本身也会加强对组织的管理,是企业内部不同部门、工种之间协调发展。但是,资本主义所有制却规定生产资料和生产成果有资本家私人占有。于是,各个企业生产什么,怎样生产,这完全是资本家自己的事情,谁也无法干涉,于是整个社会的生产是处于无政府状态。随着竞争和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状态加剧,资本主义整个社会各个部门之间的比例就会失调。当这种失调达到一定的程度以后,尤其是事关社会再生产的某些重要产品的实现条件遭到破坏以后,普遍性的买卖脱节便会产生,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便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另一方面,资本主义根本矛盾还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由于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绝对规律,资本家对剩余价值具有无限的渴求,同时由于外部竞争压力的加剧,促使资本家们不断地改良生产技术和扩大生产规模。因此,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客观存在不顾市场限制而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生产能力的趋势。由于高科技技术的支撑,有现代机器作为技术支持,生产规模因此有了无限扩大的可能性。但另一方面,和资本主义生产规模扩大趋势同时并存的,却往往是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趋势。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规模的提高往往是伴随着技术进步和资本主义有机构成的提高,这不仅会使资本家加强对在业人口的剥削,还会导致相对过剩人口和无产阶级的贫困化。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生产和消费领域对抗关系的突出表现。当这两者之间的对抗关系发展到极其尖锐的程度时,特别是一些重要商品由于需求不足而找不到销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遭到严重的破坏,普遍性的生产过剩的危机就会爆发。

总而言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正是由于这种劳动关系与所有权关系的不匹配使得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危机的可能性变为了现实。并且,从资本主义目前的发展来看,这种矛盾在资本主义框架内是无法得到解决的。

2.2 资本主义再生产具有的周期性

在资本主义存在和发展的整个历史时期内,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引发的一系列冲突和对抗是长期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经济会一直处于危机之中。相反,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每隔一段时间就重演一次,是一种周期性出现

篇二:经济周期规律及理论

经济周期规律及理论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的周期性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我的这篇综述主要介绍经济周期的概念,分析经济周期的成因、影响及应对经济衰退与萧条的措施与方法,以及一些经济学家关于经济周期的理论。

经济周期 原因理论

对于世界上各个国家来说,经济周期是逃避不开的。经济永远处在繁荣和衰退之间的循环之中,商界及民间对于未来生活总是从乐观的高峰跌落到失望的深渊,又在某种契机下雄心再起。 1.经济周期 1.1经济周期的定义

首先,我们通过下面表格给出的美国自1981年至2010年的实际GDP数据来简单了解一下经济周期。

年12月GDP增幅大幅减小,到2002年6月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较低水平,2002年经济开始复苏,2007年底经济增幅开始下降,2009年6月降至最低的-4.11%。这就反映出了经济增长具有周期性。每一周期大约10年左右。下面,我们就具体了解一下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是国民收入或总体经济活动扩张与紧缩的交替或周期性波动变化。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分别是衰退、萧条、复苏和繁荣四个阶段。

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总的来说可以分为经济收缩阶段和经济扩张阶段。衰退和萧条属于

经济收缩阶段。复苏和繁荣属于经济扩张阶段。这两个大阶段有着不同的经济特征。

当经济出现衰退并且暴跌至谷底的时候,经济不可能再也恢复不了,它一定会在某个时期复苏,而当经济出现繁荣的时候,这种景象也不会永远持续下去。因此,企业的决策者、商品生产销售者研究清楚经济出现暴跌时应采取何种措施才能使经济重回正轨,而经济繁荣时期,如何才能使经济尽可能长的持续这种繁荣是十分重要的。

商品生产者必须对于经济周期的变化了如指掌。当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日益活跃的时候,也就是经济繁荣的时期,市场需求旺盛,订货饱满,商品畅销,资金周转灵便。这时商品的生产者加大人、物财力的投入,加快商品的生产,就会取得盈利。相反,则应减少原材料、劳动力的投入,缩小生产规模,加快库存清空,尽可能小的减少损失。

因此,作为企业的决策者、商品生产销售者对经济周期各个阶段的特征必须有着深刻的了解、把握,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对策来适应周期的波动,否则将在波动中丧失生机。

1.2经济周期的收缩阶段

1.2.1经济周期收缩阶段的特征及影响

衰退是按照现行的价格计算的商品和服务的总需求小于相应的总产量时,经济衰退就开始了,通常延续六个月到一年时间,以经济中许多部门广泛的紧缩为标志,衰退严重则经济进入萧条阶段。

经济衰退对当今世界日趋一体化的经济有着消极的影响。经济衰退导致失业率大幅上升。2008年美国经济危机后,失业率陡增。2007年12月失业率仅为5%,2008年12月的失业率就升到7%,2009年1月,美国失业率为7.8%,2009年2月,失业率上升至8.3%,此后失业率一直高居8%关口上方。据国劳工部11月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0月份美国非农业部门失业率为7.9%。经济衰退对就业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经济衰退阶段失业人口的增加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还会引起社会动荡。

经济衰退影响工业生产,造成外贸缩减。1929~1933年的全球经济大危机中,世界上几个重要国家经济大幅缩减。美国工业下降46.2%,外贸缩减70%;德国工业下降40.6%,外贸缩减69.1%;英国工业下降28.4%,外贸缩减50%;日本工业下降8.4%,外贸缩减50%。这场危机使资本主义社会损失价值2500亿美元。经济衰退影响一国工业生产,由于工业生产的减少,使得对外贸易缩减,从而有影响另一国家的经济发展。世界各个国家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因此一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同时会影响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

经济衰退对股市、银行业也产生巨大的影响。1930年美国倒闭银行934家,1931年美国倒闭银行1440家,1932年美国倒闭银行1453家,1933年美国倒闭银行1783家,这足以

见,经济衰退对银行业的发展是毁灭性的。

在经济衰退时期,股票价格会逐渐下跌;到危机时期,股价跌至最低点。这种变动的具体原因是,当经济开始衰退之后,企业的产品滞销,利润相应减少,促使企业减少产量,从而导致股息、红利也随之不断减少,持股的股东因股票收益不佳而纷纷抛售,使股票价格下跌。当经济衰退已经达到经济危机时,整个经济生活处于瘫痪状况,大量的企业倒闭,股票持有者由于对形势持悲观态度而纷纷卖出手中的股票,从而使整个股市价格大跌,市场处于萧条和混乱之中。

经济衰退与萧条对每个人生活方式的选择有着重要影响。美国人口普查局于2009年发布的最新人口统计资料中显示:单独开车上班的人比2007年下降了75.5%;31.2%的15岁以上的人表示,他们从未结婚,这是近10年来最高的数字;住房拥有率下降到66.6%,是6年来最低的;在65岁以上的老人中,有15.5%或是610万人仍在工作,仍然是劳动力,这个数字2007年上升了15%。而在教育、收入以及创业方面有很好表现的亚裔也难免受到经济不景气的严重?击。

有人一提到经济衰退就谈虎色变,但是,经济衰退也有它积极的一面。经济衰退与萧条可能会引起社会的变革,淘汰一些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改变人们的工作和工作习惯,增加人们的忧患意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转变。 1.2.2应对经济衰退的措施与手段

1929~1933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危机,为了应对此次危机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 首先挽救银行危机,改革与开始管理金融制度,加强了国家对金融制度的管理与控制。其次颁布《农业调整法》等农贷法规,对农业进行调节。第三颁布《全国产业复兴法》,加强政府对工业的调节。 第四政府投资兴办公共工程并对失业进行救济。通过政府投资大规模兴建公共工程,吸收大量劳动力,“以工代贩”,解决失业人员就业问题。 第五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罗斯福政府于1935年颁布《社会保障法》。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促进美国经济回升,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使得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和管理得到加强。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我国面对经济衰退与危机我国可以学习罗斯福新政及其他国家应对的措施并与我国国情相结合。

首先政府应当减税。减税不但是保企业最重要的措施,而且对个人而言也可以增加消费。其次,政府投资应多用于基础设施。这样既能保证增长的后劲,又能增加就业。第三,要保出口。汇率调整要有阶段性的目标,要稳定汇率预期。第四,要向优质企业注资。银行贷款给民营企业,政府注资于优质企业。第五,要更加关注民生。这样最大的好处是解决人们的

后顾之忧,扩大内需。 1.3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

经济扩张阶段包括复苏和繁荣。复苏是从萧条到繁荣的过渡时期,这时,经济开始从谷底回升,但仍未达到顶峰。繁荣是国民收入高于充分就业的水平。其特征为生产迅速增加,投资增加,信用扩张,价格水平上升,就业增加,公众对未来乐观。

世界经济就是在衰退、萧条后的自我复苏,复苏后都会上升到更高水平的稳定状态,然后经过几年时间,随后又会发生新的危机,并再次摧毁经济,再次复苏的循环往复中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 2.经济周期的原因

经济周期的研究对人类社会起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探究其原因,找寻解决经济衰退、萧条的方法,从而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对于经济周期原因的研究有两种理论,一种是外因论,另外一种是内因论。 2.1经济周期成因的内因论

首先介绍外因对经济周期的影响。经济周期源于经济体系外的因素——太阳黑子、战争、革命、选举、金矿或新资源的发现、科学突破或技术创新等等。

第一是太阳黑子理论。该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提出。该理论把经济周期性波动归因于太阳黑子的周期性变化。太阳黑子的周期性变化会影响气候的周期变化,这又会影响农业收成,而农业收成的丰歉又会影响整个经济。太阳黑子的出现是大约每十年左右出现一次,因而经济周期大约也是每十年一次。这正好验证了前面对一组经济数据分析所得出的经济周期大约是十年的结论。

第二是创新理论。该理论是由熊波特提出用以解释经济波动与发展的一个概念。熊彼特认为,由于“创新”或生产要素的“新组合”的出现,不是像人们按照“概率论的一般原理”所预料的那样连续均匀地分布在时间序列之上,而是时断时续、时高时低的,这样就产生了“商业循环”或“经济周期”。技术创新是多种多样、千差万别的,因而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就有大小、久暂之分,这就形成了周期的升降起伏波动。

第三是政治性周期理论。该理论认为,经济周期与政策的稳定和经济政策的行为紧密相关。政府为了维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往往扩大总需求,从而导致通货膨胀。政府制止通货膨胀的唯一方法是人为地制造一次衰退。当经济出现衰退后,政府在人民的压力下又不得不再次执行充分就业政策,结果又推动了新的高涨,这就形成了经济周期。 2.2经济周期成因的内因论

经济周期不仅源于外部因素,经济体系内部因素如收入、成本等也起着重要作用。

第一是纯货币理论。该理论主要由英国经济学家霍特里提出。该理论认为经济扩张重要的原因是银行贷款利率下降,商人会增加借款以扩大他们的商品存货投资。更高的存货投资增加了产成品的需求,从而增加了产出和就业。当银行贷款储备不足时,利率开始上升,产生了相反的作用,即经济发生了衰退。

第二是消费不足理论。这一学说认为过多的储蓄、消费物品生产过多或剥削过重等因素,均可导致消费不足,进而导致投资不足和经济衰退和萧条。

第三是心理理论。该理论认为经济周期取决于投资,而投资大小主要取决于业主对未来的预期。而预期却是一种心理现象。因此,经济波动的最终原因取决于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当预期乐观时,增加投资,经济步入复苏与繁荣,当预期悲观时,减少投资,经济则陷入衰退与萧条。随着人们情绪的变化,经济也就周期性地发生波动。 3.经济周期的类型

经济周期分为四个类型:朱格拉周期、基钦周期、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和库兹涅茨周期。 朱格拉周期是1860年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提(转 载于:wWW.cSsYq.cOM 书业网:经济周期理论研究pdf)出的一种为期9~10年的经济周期。该周期是以国民收入、失业率和大多数经济部门的生产、利润和价格的波动为标志加以划分的。

基钦周期是1923年英国经济学家基钦提出的一种为期3-4年的经济周期。基钦认为经济周期实际上有主要周期与次要周期2种。主要周期即中周期,次要周期为3~4年一次的短周期。这种短周期就称基钦周。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是1926年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在《经济生活中的长度》论文中提出的一种为期50-60年的经济周期。该周期理论认为,从18世纪末期以后,经历了三个长周期。 第一个长周期从1789年到1849 年,上升部分为25年,下降部分35 年,共60年。第二个长周期从1849年到1896 年,上升部分为24年,下降部分为23 年,共47年。第三个长周期从1896年起,上升部分为24年,1920年以后进入下降期。

库兹涅茨周期是1930年美国经济学家库涅茨在《生产和价格的长期运动》中提出的一种为期15-25年,平均长度为20年左右的经济周期。由于该周期主要是以建筑业的兴旺和衰落这一周期性波动现象为标志加以划分的,所以也被称为“建筑周期”。 4.经济周期的相关理论

关于经济周期的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当中,是不断对前人的理论进行批判继承的过程。这正如熊彼特所指出的那样:正是他发现了新大陆,而在此之前,有些人已经发现了大陆附近的一些岛屿。其理论演变可以分为古典经济周期理论、新古典经济周期理论、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和现代经济周期理论。 4.1古典经济周期理论

篇三:第七章 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周期理论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总起来,是从三个市场、四个经济部门来分析国民收入的均衡及政府对此采取的政策措施。这是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理论部分。经济周期理论则是研究国民收入的变动所呈现的周期波动及其原因的。这是宏观经济学的另一重要基本理论。在分析方法上,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属于短期、静态和比较静态分析。“经济周期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则同属于长期、动态分析。宏观经济学分析是以国民收入决定和变动为中心课题的,经济周期研究短期波动,而经济增长探索长期发展。

凯恩斯之后,西方经济学家加强了对经济周期的研究,特别是在数量化和模型化的分析上有新发展,出现了许多经济周期理论和模型。

经济周期理论主要介绍经济周期的特征、类型和几种主要的经济周期理论。

第一节 经济周期概述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托宾说:“宏观经济学有两个不变的基本命题。其一是说明经济活动中的短期波动,有些人将这种变动称为周期,这种年复一年、月复一月的变化,总合起来形成繁荣或衰退,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其二是说明长期经济趋势,即某一经济在几十年内的增长率。”显然,经济周期是宏观经济学中不变的基本命题之一。 1825年英国爆发了世界上第一次以普遍生产过剩为特征的经济

危机,表现为物价跌落、商品积压、开工不足、失业增加。此后西方国家的经济活动便一直在繁荣与萧条、衰退与扩张的交替中循环往复。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一大特征。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

美国经济学家 W·米契尔(Wesley Mitchell)和 A·伯恩斯(Arthur Burns)研究了美国经济数十年的数据资料,写了一本重要的著作《衡量经济周期》。在书中他们给经济周期作了一个经典的定义:经济周期是一种基于按商业企业来组织活动的一国总体经济活动的波动。一个周期包括许多经济活动的同时扩张,然后同时衰退、收缩和复苏,复苏是下一轮周期扩张阶段的前奏,这一变化次序是重复发生的,但并不是阶段性的。从时间上说经济周期从1年到10年或12年不等,他们无法划分成具有同样特征同样波幅的若干个短周期。

这个定义被美国研究经济周期的权威机构—全国经济研究局作为确定经济周期顶峰与谷底的标准。

所谓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循环)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活动。

二、经济周期的阶段及特点

经济活动由扩张到衰退进而萧条最后复苏的循环,是围绕着一种向上的趋势途径而暂时性上下波动的,如图所示,横坐标t代表时间(年份),纵坐标Y代表总体经济活动状况(包括国民收入、就业、价格等经济活动主要指标)N代表正常的经济活动水平,是经济的长期增长趋势。由于经济在总体上保持着或多或少的增长,因而经济的

长期增长趋势线的斜率是大于0的。图中的曲线表示经济活动的波动。

ABCDEt

图 经济周期曲线

从图中可以看出,凡经济活动波动线高于长期增长趋势线的,表示该时期的经济活动水平高于经济的长期平均增长值;反之,凡经济活动波动线低于长期增长趋势线的,则表示经济活动水平低于经济的长期平均增长值。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个经济活动水平由高到低,再由低到高,循环往复,阶段性变化。

对于经济周期过程中阶段的划分,不同的经济学家基于不同的出发点有着不同的划分方法,没有完全的统一标准。但绝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倾向于将经济周期划分为4个阶段:经济活动的扩张阶段简称繁荣阶段;由繁荣转向温和的收缩阶段,简称衰退阶段;经济活动的全面紧缩阶段,简称萧条阶段;由紧缩转为新的扩张的过渡阶段,简称复苏阶段。

经济周期的每个阶段特征如下:

(1)繁荣阶段:该阶段的经济活动水平高于正常水平。经济活动十分活跃,社会的有效需求持续不断地增加,产品畅销、投资扩大、产量增加、就业充分,生活水平不断上升,社会总产出逐渐达到了最

高水平,经济处于扩张状态。但繁荣阶段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当消费增长放慢引起投资减少时,经济就会开始下滑。在美国经济中,一般认为GDP连续2个季度下降时,经济便处于衰退之中。

(2)衰退阶段:经济处于较温和的收缩时期,此时经济活动水平下降,消费需求与生产能力发生偏离。一方面,由于消费的增长放慢,甚至停止,使产品滞销,价格下降,进而使企业的利润大幅度减少,企业的投资也随之减少,产量增加的势头受到抑制;另一方面,由于投资量减少,产量下降,失业率上升,导致社会收入水平和有效需求的进一步下降,最终使经济跌落到萧条阶段。

(3)萧条阶段:该阶段经济处于剧烈的收缩时期,经济活动逐渐降低到最低水平,大量工人失业,大批生产能力闲置,企业利润极低甚至亏损。整个社会的投资水平继续下降,经济活动继续萎缩,物价继续下跌,经济动荡,社会不稳。同样萧条也不可能无限延长,随着现有设备的损耗以及由消费引起的企业存货的减少,促使企业考虑增加投资,一旦投资需求开始增长时,经济便开始了复苏阶段。

(4)复苏阶段:经济活动由最低水平开始回升,经济活动日趋活跃。随着投资的不断增加,产量逐渐扩大,就业开始增加,价格开始上涨,国民收入开始回升。随着需求的不断增加,生产进一步扩大,经济活动处于调整阶段。经济恢复的速度不会太快,但随着经济恢复的不断完善,经济活动水平会不断提高,当达到一定程度后,便步入下一个繁荣阶段,开始又一个经济周期。

在一个经济周期的4个阶段中,存在着一个顶峰和一个低谷,它

们是经济周期的转折点:顶峰出现在繁荣阶段,是整个经济周期中经济活动水平的最高点。低谷出现在萧条阶段,是整个经济周期中经济活动水平的最低点。顶峰点是经济由繁荣到萧条的转折点,低谷点是经济由萧条走向繁荣的转折点。在经济周期的4个阶段中,繁荣与萧条是经济周期的2个主要阶段,衰退是繁荣到萧条的过渡阶段,复苏是由萧条到繁荣的过渡阶段。无论何为起点,只要经历了这4个阶段,便算完成了一个经济周期。

三、经济周期的一般特征

对经济周期而言,尽管不存在2个完全相同的经济周期,但他们都有着一些重要的一般特征,使得我们可以对它们进行系统性的研究。经济周期的一般特点如下:

(1)经济活动中的变量一般可分为顺周期性、逆周期性和无周期性3类。所谓顺周期变量是指那些在经济扩张时上升,在经济收缩时下降的变量;逆周期变量是指那些在经济收缩时上升,在经济扩张时下降的变量;而无周期变量则是指那些与经济周期无关的经济变量。下表是对关键的宏观经济变量按经济周期特征进行的分类。

(2)经济周期不是固定的经济活动波动,而是一系列独立的冲击因素随机对经济进行冲击的结果。经济周期持续的时间有长有短,差异很大。

(3)经济周期是总体经济活动的彼动。它不是发生在一个或几个部门,而是同时发生在几乎所有的经济部门,因而不是局部的波动,而是整个经济的波动。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