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关于萍乡的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2018-08-22 09:02书业网

篇一:萍乡这些地方值得一去

旅游资源

第三章 旅游资源个体详情介绍

一、五级资源

(一)地文景观类

武功山

武功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西省芦溪县东南边境,介于东经114°10′ -114°17′ 和北纬27 °25′ -27° 35′ 之间,属罗霄山脉北段,绵延120公里,总面积260余平方公里。主峰白鹤峰海拔1918.3米,为江西境内第一高峰。武功山是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一 体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是江南名山最后一座正在开发的处女山,历史上曾声名远播,文化积淀深厚,在崇尚自然,渴求返璞的今天,她又以其自然景观之神奇和原 始生态环境之完好而独具魅力。

武功山资源类型与特色被专家概括为“山景雄秀、瀑布独特、草甸奇观、生态优良、天象称奇、人文荟萃”。现已规划 面积160平方公里,规划景点200余处,整个风景区分为金顶观光休闲区、羊狮幕观光游览区、九龙山宗教文化区、发云界游憩娱乐区、大王庙原始生态区五个 核心景区。自然形成了“峰、洞、瀑、石、云、松、寺”齐备的山色风光,区内10万亩高山草甸绵亘于海拔1600多米的高山之巅与巍峨山势相映成辉,堪称天 下无双;峰顶神秘的古祭坛群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华夏一绝;气势恢宏的高山瀑布群、云海日出、穿云石笋,奇特的怪石古松、峰林地貌和保存完 好的原始森林、巨型活体灵芝等景观令游人叹为观止;武功山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4—16℃,夏季最高温度为23℃,低于同期庐山、 黄山气温,是良好的避暑胜地。武功山动植物繁多,有动物200多种,植物2000多种,被中科院专家誉为天然动植物园。

武功山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远自汉晋起,被道佛两家择为修身养性之洞天福地, 明朝时香火达到鼎盛时期,山南山北建造了庵、堂、寺、观达100多处,无数善男信女到此朝拜。自唐宋以来,诸多仰慕其名而登山游赏吟诗作赋的名人学士络绎 不绝,留下了无数珍贵墨迹,其中最为出名的数汉之葛玄、晋之葛洪、梁之陶弘景、唐之袁皓、宋之黄庭坚、明之徐霞客、近代的陈毅元帅。据考证留下赞美武功山 的千古诗赋、匾牌、文章百余篇,其中最有名是徐霞客的一首:“千峰嵯峨碧玉簪,五岭堪比武功山。观日景如金在冶,游入履步彩云间。”武功山地理位置优越,外围交通发达,处于湘赣两省的黄金旅游带上,沪瑞高速、320国道、浙赣铁路复线横贯东西,319国道纵穿南北,构成了便捷的交通网络。

武功山自1985年被批准为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以来,陆续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开发,为后续发展打下了基础。2003年8月,萍乡市委、市 政府专门成立正县级建制的派出机构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专门从事武功山开发工作。管委会班子到位后,提出了完善规划,分区建设;建管并重,有 效保护;整体包装,广泛营销;创新机制,加速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争取在三年内把武功山建设成为集生态休闲、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 奋斗目标,进一步加快了开发建设步伐。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在完善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着手高标准编制了各功能区的详细规划;逐步完善了旅游公路、客运索 道、游步道、文化园、寺庙、宾招、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加大了资源保护与挖掘力度,采取得力措施切实维护了景区资源真实与完整,发现了高山瀑布、温泉、 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和巨型活体灵芝等宝贵资源;组建并实质运作了江西武功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成功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遗产、国家地质公园。武 功山拉开了全面开发建设的架势,步入了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

景区主要景点包括武功山神、古祭坛群、穿云石笋、夫妻峰等。

武功山神 相 传,很久很久以前,武功山大安里有一位养白鹤的老人。有一天,他远嫁莲花的女儿病了,老人养的那只老白鹤变成仙鹤,驮着老人前去看望女儿。临回去的前一天 晚上,仙鹤被女儿家隔壁贪心的财主偷吃了。老人气愤地与财主论理,财主将仙鹤毛扔回老人时,鹤毛变成仙鹤驮起老人往回飞。在飞越横亘于大安里与莲花之间的 沼泽地时,白鹤身化作一座大山,方便两地百姓来往,人们为纪念白鹤舍身化峰的壮举,就把大山主峰命名为白鹤峰。 宋时,白鹤化峰的故事已流行于民间。人们认为化峰的白鹤就是白鹤仙人的化身,说仙人将身子化成山峰后,见山顶崎岖,为方便过往百姓,便挤土成坪,开通一条 贯通南北两地的大道,而他的头部,化做石雕头像留在离金顶不远的路岸下。后来,当地百姓把白鹤仙人的头像称为武功山神。崖顶幽深的茅草,就是山神飘逸的头 发;崖面岩石突兀,颇似人的额、眼、鼻、口、耳五官有棱有角,清晰可见;崖脚一石突出,恰似供人拜祀用的神台。

山神斜对面100米处,耸起一岩,岩平如砥,上可坐十余人,天生一个观景台。在这里,山神的神韵气质,尽在游人眼底。

古祭坛群江 南古代祭祀文化的活化石,武功山最富特色的人文绝景之一。地处武功山金顶海拔1900米处,屹然傲立于湘赣边界。四座朝向各异、建筑风格独特的石垒祭坛, 自从三国东吴初年创建开始,至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古代普通百姓对其的崇敬与臣服,使祭坛成为人世与上苍沟通的纽带。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古代,一遇到 像旱蝗疾疫等自然灾害,人们便“远近祷祀”。希望通过祭拜上天,获得与灾害作斗争的特殊力量,以求得“享应甚速”的效果。四座石头垒成的祭坛,各有不同名 称。一为葛仙坛;一为汪仙坛;一为冲应坛;一为求嗣坛

穿云石笋 这 两尖岩如一对春笋,从深谷中挺拔而出,直插云表,高约260多米,这一奇特景点取名为“穿云石笋”,又叫石笋双峰。它源于一个神话传说,说是有一对恋人殉 情而变成这双石峰。话说在槽岭这里有个青年叫石仔,一位姑娘叫小翠,两人相亲相爱,小翠家里是财主,父母不准女儿嫁给穷小子石仔,并千方百计进行阻扰。一 天,石仔和小翠相约来到山岩上手拉手含泪地说:今世我俩不能成为夫妻,就来世再做夫妻吧,于是双双跳下了深渊。后来,深渊中长出了这两座石笋峰,当地百姓 称为石笋双峰,高一点的山峰是石仔,矮一点的是小翠。

石鼓寺 石鼓寺原名石鼓庵,亦称佛祖庵,座落在萍乡武功山主峰白鹤峰山脚下,距芦溪县城35公里。原庵史建于元延佑年间(1314-1320)距今已有700年历史。

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来到武功山下塌佛祖庵,忽闻山下溪水分外悦耳,循声寻去,乃是急湍溪水撞击一鼓形巨石所发出的声音。乾隆用木棍击石三下,发出震耳鼓声三响,武功山金顶刹时祥云朵朵佛光灿烂。乾隆大喜,曰:“石能为鼓,世所罕见”。遂赐名为“石鼓寺”。

篇二:萍乡语文作文

幸福萍乡

在中国东南偏中部长江下游南岸,有一块状如桑叶的土地,那就是我们美丽的江西。

镶嵌在赣西的大地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萍乡,这是我的家乡。

我自豪!因为我的家乡是一片红色的革命土地。这里有中国革命的摇篮——安源。说起安源,大家都不陌生。它是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也是中国少年先锋队的诞生地。萍乡路矿工人为了革命的火种,薪尽火传、前仆后继,一代代绵延不绝。萍乡也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谈古论今,历史上名人辈出。其中有中国近代工业的奠基者盛宣怀,戊戌维新志士文廷式、辛亥革命中壮烈牺牲的先烈黄钟杰、中国的“保尔”——吴运铎、“江西大器”刘凤诰等,一批家喻户晓的名人都是中华名族优秀的儿女。曾斯、李鹤仪这些“全国十佳少年”,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当你走进萍乡,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时,你就会像走进令人神往的梦的天堂。因为这里是一个风景迷人的旅游胜地。

武功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山,自古以来与庐山、衡山并称为“江南三大名山”,她高大雄伟、悬崖峭壁、奇峰罗列,主峰白鹤峰1918余米,是江西最高峰。山上的奇石用苍凉的裂缝向你讲述着世纪的风雨;飞瀑流泉,让你体味到生命的壮美;清澈的泉水用“叮咚”的声音为你歌唱心灵的恬静,你会感觉到它们的气息正一点点渗入你的心灵。连绵十万余亩的高山草甸世上稀有,更是堪称“天下一绝”。“万里云山齐到眼,九霄日月可摩肩”,气势磅礴。“天下第一洞”——义龙洞:洞中有山、山中有洞、山水交融、一个个形态各异、变幻无穷的洞穴,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还有杨岐山,环境清幽、风景秀丽,登上山顶,百里风光尽收眼底顿时才领悟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势,那苍穹的流云、淡淡的薄雾、清澈的流水,让你心旷神怡。此外,山南阴水洞,状如漏斗、溪水四聚、终年不满,奇特的子午泉,每逢子时和午时,飞泉喷涌,于是则细流潺潺。坐落此山始建唐代的杨岐寺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之一,堪称赣西寺庙之最,市外山口岩大型水库,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之中。值得一提的是萍乡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文化积淀深厚。所以博物馆的建造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设计。中间是一个大的主馆,周围围绕了一些小的场馆,也象征着萍乡市萍乡2个市辖区,3个县--安源区,湘东区,上栗县,莲花县,芦溪县。这一设计也蕴含出了萍乡的地理特点。萍乡市新博物馆位于滨河东路“三角洲”,上邻秋收起义广场与彩虹桥,面对秀丽的金罗峰和虎形山,西靠秀美的萍水河,下接鹅湖公园,新馆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900平方米,主体建筑6层,高达28米,在陈列上,新馆将顺应当今国内外博物馆强调主题化、个性化的主流,突破传统的单一文物陈列、通史陈列的模式,立足于萍乡的实际,着眼于萍乡市情,结合馆藏文物资源,以及对萍乡自然、历史、文化积淀的把握,以时空交错,历史与现实相融的视角,突出萍乡个性,突出萍乡特色,突出萍乡亮点。新馆展厅总体风格选取清丽、雅致、闲适的基调,以体现萍乡山水淑清、人文渊薮的历史风貌,且与陈列

的主题与内涵相协调。

新馆在陈列上将更加注重历史感强,信息量丰,观赏性好,趣味性浓,通过历史文物与自然标本的展示、多彩画面与简洁文字的陈述、场景复原与视听系统的结合,将观众带进一个愿看、愿听、愿记的观展世界,辅以观众互动参与项目,营造一个鲜活生动、赏心悦目的观展环境。

萍乡历史悠久,文化习俗丰富,有着辉煌的文化遗产。萍乡民俗文化绚丽,采茶俚调、民间灯彩、古朴漆画繁衍流传,历久弥新。渊源于楚巫的傩文化"三宝俱全"(傩面、傩舞、傩庙),被称作"艺术的活化石"。在民间的群众艺术活动品种多、活动多,代代相传。至今仍保存下来并在民间流传的尚有30余种:春锣、渔鼓、花锣鼓、茶灯、牛灯、渔仔灯、围鼓、风筝舞、莲花闹、扑蝶舞、泥塑、瓷雕、盆景、彩扎、竹编及民间绘画(农民画、磨漆画、剪纸、烙花、微雕、根雕)等。

在当今时代,萍乡面貌已显得优雅,繁荣,市区内有长达两余公里的步行街、占地300余亩的华东地区最大的广场——秋收起义广场、广阔美丽的人工湖、建于清代的孔庙。萍乡城郊还有始于宋代的横龙东,十八拱檐廊更是“江南一绝”。此外还有清新、秀美的玉壶山,群峰锦秀的大屏山。碧波万顷的明月湖等。不出萍乡,我们就可以将江南美景尽收眼底。

我自豪!因为我的家乡还盛产许多名优产品:腊肉、花果、苏式蜜酒和烟花鞭炮等,数不胜数。同时萍乡物华天宝,“红”——花炮、“灰”——水泥、“白”——工业瓷、“黑”——煤,萍乡有“江南煤都”之称,这些都是享誉全国的。

我荣幸!我生于萍乡,我幸福!我爱萍乡。随着30个春秋中国改革的步伐,萍乡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崎岖小道到宽敞马路、从破烂的瓦房到高楼大厦、从革命老区到繁荣的城市,这些都是最真实、最生动、最有生命力的历史记录。“昨天的梦想,可以使今天的希望,也可以成为明天的现实”,我们立足于“今”,心却在与未来进行着对话,我相信经过自己的努力,我能为萍乡的未来添上一抹亮光!

美丽吉安

也许是由于缘分,我来到的吉安,虽不曾触及每个角落,虽不曾深感其精深文化。但一年已足够让我领略其一小部分无与伦比的美丽了。

吉安位于江西省中部,赣江中游,东邻抚州市乐安县及赣州市的宁都、兴国县,西接湖南省的桂东、炎陵、茶陵县,南连赣州市的赣县、南康市、上犹县,北与宜春市的丰城、樟树市及新余市、萍乡市接壤。从地势上看,吉安属罗霄山脉中段,扼湖南、江西两省咽喉通道,境内有自北向南纵贯的京九铁路、105国道和由东向西的319国道及“三南”公路,有赣粤、抚吉、石吉、大广等众多高速,是连接北京、西南、华南、福建、港澳地区的天然纽带;上可溯赣江沟通闽粤,下可泛鄱阳湖与长江相联,顺抵长江下游发达省市,在江西省地理上占有特殊位置。自秦朝建制以来,吉安以其悠久的人文历史、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区域位置,被世人誉为“风水宝地、革命圣地、旅游胜地、投资福地、发展高地”。

吉安物华天宝,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千年古城——江南历史文化名城吉安市、千年古窑——吉州窑、千年古铜——新干商代青铜器、千年古书院——白鹭洲书院、千年古刹——青原山净居寺、千年古村——渼陂和钓源、千年古墓——吉水东吴大墓等一批历史文化遗址。

这里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名士荟萃,从唐宋至明清,吉安科举进士近3000名(天下第一),状元16位[1],曾出现过“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的历史盛事[2]。“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永乐大典》主纂解缙、宋代大文豪杨万里、原中国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原国务院副总理余秋里、中国著名数学家王梓坤、中国探月首席科学家(“嫦娥之父”)欧阳自远、南宋爱国名臣胡铨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知名学者先后孕育或诞生在这里。

吉安,是孕育庐陵文化的人文故郡。古城庐陵历史悠久,苏东坡曾做诗云:“巍巍城郭阔,庐陵半苏州”。这里文化发达,以“三千进士冠华夏,文章节义堆花香”而著称于世。庐陵府不但考取天下第一多的进士和数量众多的状元,而且在明代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庚辰科和永乐二年(1404年)甲申科中鼎甲3人均为吉安人,这种“团体双连冠”现象在中国科举史上绝无仅有,因而吉安有“一门九进士,父子探花状元,叔侄榜眼探花,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九子十知州,十里九布政,百步两尚书”的美誉。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吉安沉淀出了以书院文化、宗教文化、农耕文化、手工业文化、商贾文化等为主的厚重庐陵文化,并成为赣文化(江右文化)的重要支柱,在中华民族文化史册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历史地位。

青原山在吉安市东南15华里处,海拔不高,名胜古迹甚多。青原山净居寺建于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为禅宗青原系开创者行思的道场。主要建筑物有青原山祖关、大庙、七祖塔、待日桥、钓台石、五笑亭等,以大庙最为壮观,正门上镌刻文天祥手书“青原山”三字。庙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卢阁等。青原山自古为著名游览胜地,历代名人颜真卿、苏东坡、文天祥等曾在此游览。

自唐代起,青原山就是佛教胜地。今年的春日里游览了青原山,岁还在建设当中,但是它所体现的文化气息依然是如此的浓厚,让你有了当年那些诗人一样的心[3]

吉安,是彰显江南风韵的绿色家园。全市森林覆盖率水质和空气质量均保持在国家一类标准以上,有6个国家级、8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三度入选“中国特色魅力城市100强[4]”,2007年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5],同年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6]”称号,2009年入选“中国十佳和谐发展城市”[7]。同时吉安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北与长江三角洲对接,东与闽江三角洲毗邻,南与华南经济圈呼应,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赣南苏区之间至关重要的“黄金走廊”[8],是充满发展活力的创业福地。

星星之火从这里燎原,美好前程从这里起航。在中国当代历史上,吉安创造了新的光荣,1927年,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胜利之路,锻造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具有原创意义的民族精神——井冈山精神。

吉安作为革命老区,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全市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就达5万余名。开国将领147位(后因籍贯变更实为145位)。吉安不但是中国科举考取进士最多的地方,也是江西诞生开国将军最多的地级市。据考证,吉安还是毛泽东、邓小平两位世纪伟人的祖籍地[9-10]。

吉安以深远的文化闻明于世人,而文化则体现在建设诸多学府,井冈山大学是一所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是江西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重点支持建设高校,也是同济大学对口支援和南京军区委托培养军队干部的高校。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到井冈山大学视察并指导工作,指出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井冈山大学,要把井冈山大学建设成高水平大学。而我现在就在这里求学,我期待我会在此而收获我的炫丽青春。

美丽吉安,我将不断的寻找你的文化精髓,用心去感悟你的多姿,用眼睛去欣赏你的美,让你的一切深深烙在我的心底,使我终身铭记。

篇三:对萍乡傩文化的调查与研究

对萍乡傩文化的调查与研究

对萍乡傩文化的调查与研究

一、 傩文化的简介

在训诂学上的假借、转义过程,说来太烦。它的普通意义,是指人们在特定季节驱逐疫鬼的祭仪。人们埋头劳作了一年,到岁尾岁初,要抬起头来与神对对话了。要扭动一下身子,自己乐一乐,也让神乐一乐了。要把讨厌的鬼疫,狠狠地赶一赶了。对神,人们既有点谦恭畏惧,又不想失去自尊,表情颇为难做,干脆戴上面具,把人、神、巫、鬼搅成一气,在浑浑沌沌中歌舞呼号,简直分不清是对上天的祈求,还是对上天的强迫。反正,肃穆的朝拜气氛是不存在的,涌现出来的是一股蛮赫的精神狂潮:鬼,去你的吧!神,你看着办吧! 傩,起源于远古的驱鬼逐疫仪式,是一种原始宗教的巫文化现象。最早的傩活动可追溯到殷商时期。在《易经》中,就有周代傩祭活动的记载,分为季春“国傩”、仲秋“天子傩”和季冬“大傩”三次傩祭活动。而屈原的《九歌》,以及《论语》中也有对傩祭的描述。 傩,虽然带着浓厚的宗教宗族色彩,但它从一开始就具有明显的戏剧特征。所谓祭中有戏,戏中有祭,通过傩祭酬神驱鬼,也通过戏娱人娱神。经历了两三千年历史的积淀和衍化,傩,有的仍停留在祭祀阶段,有的则发展成为傩戏艺术。

傩文化的灵魂——傩面具

傩戏,琳琅满目,种类繁多,各有特点。以服务对象、演出对象和演出场所划分,分为民间傩、宫廷傩、军傩和寺院傩四种。北京雍和宫的正月跳鬼就属于寺院傩。

傩戏只在重大祭祀活动上演出,上演剧目皆有本可依,剧本有的取材于神话传说,有的取材于历史故事,有的取材于现实生活。舞台美术则注重装饰性和写意性,有浓厚的节日喜庆气氛。由于傩戏积淀了从上古到近代各个历史时期的多元的宗教文化和民间艺术,特别是戏曲文化,从而在剧目、声腔、表演等方面有一套自己的艺术品格。和很多地方戏曲的幼年期一样,傩戏既无职业班社,也无专业艺人,全凭“口传心授”,或父子相传,或宗族师承,故而很少受外来艺术的影响,至今仍保持着宋杂剧和古南戏的古朴风貌。

萍乡傩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据萍乡县志记:“先春三月,乡人乃傩,魅面朱衣,执戈扬盾,驱疫疠,以达阳气”。傩面、傩舞、傩庙被公认为萍乡历史文化的“三宝”,其中以傩面具最有特色。萍乡拥有中国最多的古傩面具,现存七百余枚。其中一枚出自宋代石傩面具,据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长曲六乙考证,它是“迄今全国所独有的文物面具”。现今萍乡农村仍有不少会雕刻绘制傩面具的工艺师。湘东区排上乡毛园村村民陈团法家世代传承这门手艺,传到他这里已是第九代。陈团法不仅会雕刻,还谙熟傩艺表演程序。他珍藏了一套“傩仪请神全科手抄本”。他有时参加村里的傩艺活动,更多的时候是雕刻面具,他为制成的面具举行的“开光仪式”,成为当地一景。

就傩舞而言,萍乡各地的傩舞有《头阵》、《太子》、《关公》等。萍乡现存的傩庙有52座,其中,保存完好的17座。

五、傩文化的影响

萍乡傩主要是民间乡傩,也即是一种地方性、民俗性的乡俗傩仪。自古以来,一直生存在萍乡各地民间乡里的各个角落,傩事活动的参与者都是普通农民。萍乡傩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傩与民间风俗和春节及其他喜庆节日活动融合在一起,既是驱鬼逐疫、酬神还愿的仪式,满足终年辛劳的乡民们祈福消灾的愿望;又以娱神娱人、自娱自乐的群众活动形式,来满足他们娱乐休闲的需要,傩事活动成了民间节令的娱乐形式之一。萍乡傩事活动主要集中在年初春节,傩舞出演时间是正月初二至十五日。在春节期间,傩仪傩祭、傩舞傩戏与其他戏灯彩、歌舞等民俗文艺形式一起展开活动,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新春气氛。

三、 萍乡傩文化与其他地区傩文化的区别

萍乡傩之所以被傩研界称为中国傩文化的宝库,除了它源远流长外,也是因为它具备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傩庙、傩面具和傩舞这三大宝。这三大宝中的傩庙数量多、规模大,可称为全国之冠。

萍乡建傩庙的历史,分别有唐、宋及元代插标为界始建之说。替傩神建庙是萍乡傩的一大特点。萍乡傩庙不但数量多,分布广,而且规模大、布局严谨、功能齐全、地方特色浓厚。历来有“五里一将军(庙)、十里一傩神(庙)”的说法。有傩神的地方,必建庙,有傩舞表

演队的地方,必建大庙。二十纪五十年代初全市有庙52座,至今保存二十余座。

为什么萍乡人为傩神建庙?传说古时候,从岐山飞来一幅傩面具,人们因这幅面具神显灵而造傩神庙。但庙建在荒山上,庙主嘀咕;庙好造,水难挑。傩神听了也不高兴就飞到东源小枧去了。现存建于明英宗正统七年(1442)东源乡的小枧傩庙,以其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而列入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萍乡各地建庙,一般都由大姓独立或十小姓联合建立。庙的冠名各不相同,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称庙,如将军庙、傩神庙、仙帝庙等;一类称祠,如遵宣一祠、古傩祠等;一类称庵,如德化庵、福崇庵等。

萍乡的傩庙,极富江西地方特色。一般建有前堂、天心、后殿三部分,面阔三间,墙为五岳朝天式。规模大的侧在两则加建偏屋,用作厨房、储藏室和居室,并在庙前增建雨亭、空屋场、戏台、酒楼,与庙连成一体。内殿正中设拜坛、香案、傩坛(俗称“洞”),坛上供奉傩面具。 傩舞、傩戏是开展傩事活动的主要形式,也是傩文化赖以千匀传的重要因素。萍乡傩舞、傩戏,不仅一直保留了沿门逐疫的古爰统,而且在剧目和舞蹈、音乐等方面极具与各地不同的艺术特色和风格。傩舞剧目一般分两大类:一是沿门索室“扫堂”时表演的节目单人和多人舞;二是“封洞”前表演的节目,以唱和念为主。本书作者之一,邓斌,对萍乡各地傩队不同的表演特色,作了系统的归纳。她把萍乡不同风格的傩舞傩戏表演大体分成了三类:第一类是以古朴庄重、典雅文自特色,无论扬臂或举足,动作小巧轻盈,柔软圆润。如麻山乡汶泉村跳的《太子舞》;第二类则以激烈奔放、勇猛刚毅见长。如排上乡毛园村表演的《关公战颜良》,二人持刀交战对打,动作舒展有力,多以“弓箭步”、“跪步”对舞;第三类是以雄壮剽悍、风趣诙谐为特点。如南坑镇车厢傩队表演的《钟馗捉鬼》等,颇具诙谐幽默,充分表现出逗趣玩乐的娱人目的。

音乐方面,以锣鼓为主,兼配管乐和弦乐,往往随着傩舞动的变化,敲出轻重强弱,快慢缓急,有时高亢嘹亮,热闹非凡,有时轻盈洒脱,热情欢快。这种以锣鼓为主的伴奏形式,充分体现了一种古色古香的地域文化氛围。此外,傩服饰、傩兵器、傩轿也丰富了萍乡傩的特色,与“三宝”相得益彰, 相映生辉。

萍乡的傩事活动,主要集中在年初春节,傩舞出演时间是每年正月初二至十五日。头年腊月二十四日即叩请傩神“出洞”,正月十五日“封洞”。在春节期间,傩仪傩祭、傩舞傩戏与其他戏曲、灯彩、歌舞等民俗文艺形式一起展开活动,形成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新春气氛。萍乡傩受佛、道、儒三教的影响,特别是受当地道教的影响很深,并逐步趋附于道教,宣传道教思想,处处以道教的教义、宗旨为准则。萍乡傩由于贴近百姓生活,求吉纳福、消灾逐疫、祛疾治病,也就有世俗化的请傩、敬傩的风俗。比如民间新屋落成、建桥竣工、生子贺寿等,请来傩神祭祀,表演傩舞,渲染喜庆气氛,人们称之为“喜傩”。也有的去傩庙敬傩神,抽签问病,求询药方,这体现了

一种迎合祈求神灵保佑、祛邪治病的心态,或者说一种精神寄托。

每年农历腊月廿四日到翌年正月十五日是傩庙最热闹的时候。由于傩庙、傩队属各宗族所有,跳傩前必先拜宗祠,然后到庙里由掌案人请傩神出“洞”。正月十五日这一天,有通霄达旦的傩艺、歌舞表演。

四、 傩文化的保护

整个萍乡地区的傩文化保存尚好。至今每年正月、七月、十月为傩庙会日,其活动形式壮观。然而,由于诸多原因,萍乡的傩文化保护有些不尽人意,主要表现为如下方面:其一,不少傩庙年久失修、不同程度地被毁坏;其二,许多傩面具、傩轿、傩饰、傩服散失;其三,傩舞队部分解散,傩艺人后继无人,傩面具工艺面临失传;其四,对傩文化的挖掘、整理、宣传力度不够;其六,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使得这支灿烂的民族文化濒临失传。此外,少数干部、和部门,对如何继承、保护、弘扬民族文化缺乏认识,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不强,忽视了文化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作用。

萍乡的傩庙、傩面、傩舞、傩饰很有特色,近年来,参加中华百绝博览会展览,并进京演出,不少专家、学者及海外人士前来参观考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