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途知返造句
篇一:暗度陈仓的意思和造句
暗度陈仓:比喻表面上一套,暗地里又是一套。
造句:孤家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攻定三秦,动取五国。
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非常快,不可挽留。
造句:时间如白驹过隙,我们要争分夺秒。
百折不挠:比喻意志坚强,不论受多少挫折也不屈服。
面对困难,我们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班门弄斧:比喻人不自量力地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造句:你这样做无异于班门弄斧。
半途而废:比喻工作没完成就停止了。
做任何事都不能半途而废,不然什么事都不会成功
抱薪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消除灾害,反而使灾害扩大。
1. 当我们遇到了需要帮助的人,应该用正确的方法帮助他,而不是抱薪救火。
2. 遇到困难应冷静思考,用正确的方法解决,而不是抱薪救火,只会适得其反。
3.为了把经济搞上去,就毁林开荒,这无疑于是抱薪救火。
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虚惊一场。
小紫踩到绳子以为是蛇,吓得哭起来,看来是杯弓蛇影啊!
背水一战:比喻没有其他的选择,只有决一死战。 1、我军下定了背水一战的决心,终于杀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2、期末考试前完全没复习,背水一战的去考试。
3、项羽背水一战终于打败了秦军。
4、对手实力很强大,要想进入下一轮比赛,我们只能背水一战。
病入膏肓:比喻病情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已经没有办法医治了。
假如当初蔡桓公虚心听取扁鹊的劝告,何至于病入膏肓而一命呜呼呢?
伯乐相马: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爱惜人才。
一个领导,要善于发现人才,就好像伯乐相马,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不耻下问:指乐于向有学问或地位比自己差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因此,我们应该不耻下问。
不可救药: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他的执迷不悟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不学无术:指人没有学问和办事的本领。
我们要认真的过好每一天,不要做不学无术的孩子,长大一事无成。
察言观色:指观察别人的言语表情。
我们在讲话时不要滔滔不绝,而要善于察言观色,留给别人一点发言的时间。车载斗量:用来形容数目很多。
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如汗牛充栋,车载斗量。
痴人说梦:本来是说对痴人说梦话,而痴人信以为真。后来讽刺人凭荒唐的妄想胡言乱语。 初出茅庐:原来是说诸葛亮刚走出茅草屋就打了胜仗。现在也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刚出来工作,缺乏经验。
造句:他虽然初出茅庐,工作起来却是有条有理。
出亡齿寒:比喻事物之间互相依存,彼此依托,缺一不可。
朝鲜自古就是我们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唇亡齿寒,可谓一体。
朝鲜与中国自古就是唇亡齿寒的关系。
苏联东欧解体,中国唇亡齿寒自在情理之中。
此地无银三百两:比喻一件事情想隐瞒、掩饰,结果反而更加暴露。
你小子,偷了我的钱,钱在这里,还此地无银三百两。
打草惊蛇:现在比喻做事不严密,没等成功就惊动了对手,使他们有所准备。造句:现在国家正在搜查禁赌,可是却消息传漏,打草惊蛇!
道听途说: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我们不该轻信那些道听途说来的东西,而应该坚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原则。 得意忘形:原指高兴地失去常态。现在用来讽刺勾缝得意的狂妄态度。
看他得意忘形的样子。
点石成金:现在比喻八别人不好的文章改为好文章。
老师帮我调整了作文中的几个关键句子,内容立刻丰满了许多,真的是点石成金啊! 东山再起:后比喻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要警惕军国主义死灰复燃,东山再起。
东施效鼙:原来比喻胡乱模仿,效果很坏。现在泛指效仿的人缺乏自知之明,显得愚蠢可笑。 造句 在学习西方文化时,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应盲目学习,以免犯了东施效颦的错误。 对牛弹琴:现在常指彼此无法沟通。
我跟我弟弟说了半天的英语,简直就是对牛弹琴
人类和动物说话真是对牛弹琴啊
一个人如果不考虑自己的条件而东施效颦,只会弄巧成拙。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用来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
狼狈逃窜的匪徒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吓得魂不附体。
负荆请罪:表示完全承认自己的错误,请求对方惩罚。 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谱写了将相和的美谈
由于我的误会让你招受了很大的委屈,现在事情都水落石出了,我特地负荆请罪来了。 覆水难收: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挽回。 1、这件事你既然已经做错了,覆水难收,还是吸取教训避免以后再犯吧。
2、承诺不能兑现,犹如退潮的海口,覆水难收。
3、在说每一句话之前,一定要考虑好,不要覆水难收。
4、一旦说了口,就覆水难收,剩下的就是兑现承诺。
5、覆水难收,既然无法挽回败局,也只有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了。
过门不入:比喻为了公事而不顾私事,全心全意地工作。
造句:他最近忙于公事,与家门相离咫尺,竟过门不入!
害群之马:指危害马群的坏马。现在比喻危害集体的人。
晓明上课睡觉老是打呼噜,声音特别响,搞得全班同学都听不清老师在讲什么,他真是害群之马!
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而把自己原来的东西忘了。
如果我们不顾实际情况,不认真加以研究,而一味地模仿别人,无异于邯郸学步。 我们做人得有自己的个性,不能邯郸学步。
写作文不能照搬例文,那样会像邯郸学步一样,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
学习要讲究方法,不能邯郸学步。
含沙射影:比喻暗中攻击他人、陷害他人。现在也用这则成语表示影射别人。要骂谁你明说,别在这里含沙射影,净让人不痛快。
狐假虎威:比喻仰仗别人的权势欺压他人。
做人应该要独立,不要做狐假虎威依附领导的事情。
囫囵吞枣:比喻学习时生吞活剥,对所学的并不理解。
不懂的问题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可囫囵吞枣.
画饼充饥:后来比喻借空想来安慰自己。
由于没有钱,我只能画饼充饥了
画龙点睛:现比喻说话、作文,在关键处用一两句话点名要旨,使内容更加精辟,生动。 这句话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画蛇添足:比喻多余的举动。
他做事总是画蛇添足。
调皮的丹丹画蛇添足,给苹果涂上了眼睛和嘴巴。
狡兔三窟:比喻藏身的地方多,便于避免灾难。 中国足球要破釜沉舟不要狡兔三窟古人从自然界的实例中找到人类可资参照的生存样本,狡兔三窟即是一例。
嗟来之食:比喻带有侮辱性意味的施舍。
只有丧失自尊心的人,才会接受嗟来之食。
解铃还须系铃人:比喻谁惹出来的麻烦,还由谁来解决。
这个事端要想解决,你必须找出原因,解铃还须系铃人,别人怎么做也没办法。 金石为开:现在形容为人真诚,会产生极大的感动力量。
俗话说得好:“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你用心,就一定能成功!
井底之蛙:比喻哪些见识狭窄、目光短浅而又盲目自大的人。 人要放开视野,不能做井底之蛙
人不能如井底之蛙一样没有远见。
开天辟地:用来称颂伟大事业的开创和完成,或表示从未有过,有史以来第一次。
1.虽然开天辟地的盘古不在了,但他的精神永远存在于每个中国人心中。
2.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开天辟地的伟业的,并不是每个人都不可能做开天辟地的伟业的。
3.母爱如涓涓细流,却能开天辟地,或是海枯石烂。
刻舟求剑:比喻做事拘泥固执,不知变化。
家长们以当年学习的方法来要求如今的孩子无异刻舟求剑。 看问题应该观其本质,不能刻舟求剑
口蜜腹剑:形容人表面友善,内心歹毒,为人阴险。
他所做的这一切,体现了假朋友口蜜腹剑的特征.
李林莆口蜜腹剑,向上讨好玄宗;对下玩弄群臣。
滥竽充数:比喻人没有真才实学,勉强凑数。
1.南郭先生在皇宫乐队里滥竽充数,最后落荒而逃.
2.买了两斤橘子,回家却发现被骗了,里面有好多坏橘子滥竽充数.
3.每当媒体夸火箭队没有姚命不行时,他总说自己是滥竽充数.
老马识途:后来常用来比喻富有经验的人能在工作过程中引导作用。
1、他在这方面是老马识途, 有丰富的经验,必然能够 胜任 这个 工作。
2、老马识途添病骨,穷猿投树择深枝。
3、这次登山,幸好老王老马识途,才能顺利爬完。
4、他对台湾各大山脉可算是老马识途,如有要登山,可向他请益帮忙。
乐不思蜀:后来泛指在新环境中找到乐趣,不再想原来的环境了。
看到眼前的美景,吃着可口的饭菜,我真有点乐不思蜀了。
你到了外国,可不能乐不思蜀,忘记养育你的故乡故土啊!
梁上君子:原指盗贼。现在比喻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脱离实际的人。
昨夜梁上君子光顾我们那栋大楼,翻遍了各家住户。
(转 载 于:wWw.cssYQ.COm 书 业 网:迷途知返造句)时迁就是个梁上君子.
毛遂自荐:比喻自告奋勇,自我推荐。
学校需要能干的志愿者,小刚毛遂自荐。
我毛遂自荐当上了学生干部。
我通过毛遂自荐当上了生产对长。
门庭若市:形容上门拜访的人很多。
由于班主任积极听取学生们的意见,他的办公室门前门庭若市。
原来他落魄的时候,他家可谓门可罗雀。现在他考上了状元,他家可真是门庭若市了。 自从他飞黄腾达了之后,他家就门庭若市。
迷途知返:毕业于反角了错误,知道改正。
任何人犯了错误不要紧,只要认真反省,迷途知返,还是能重新赢得别人的尊重。明珠暗投:比喻珍贵的东西被埋没。
你这么有才华,如果去了这家小公司,实在是明珠暗投
磨杵成针:比喻只要有恒心,做事就能成功。
没有磨杵成针的毅力,学问上就不可能有很深的造诣。
目不见睫:比喻没有自知之明。
远求而近遗,如目不见睫
南辕北辙:比喻做事行为和目的相反。
她和你的性格对比起来真是南辕北辙。
弄巧成拙:指本想要耍弄聪明,结果做了蠢事。
我帮老师拿水,结果弄巧成拙,把水洒了。
破釜沉舟:比喻做事的决心很大。
火势不断的蔓延,为了保住性命。小李决定破釜沉舟,从楼上跳了下去。 今天历史老师讲了破釜沉舟这个故事
骑虎难下:比喻做一件事进行下去有困难,但情况又不允许中途停止,限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早叫你不要贪小便宜,现在事情搞大了,你现在真是骑虎难下
当我顺利地回答完一个又一个问题时,老师竟出其不意的出了一道难题,令我骑虎难下,无话可说
我和爸爸说考了100,{只考了65},他要看考试卷,我骑虎难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常被用来比喻事情总是从头开始,逐步进行,才能最终完成。 任何事情都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以我们不能被困难所吓倒。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我们坚定自己的信念和脚步就一定会梦想成真。篇二:2011年4月自考答案计算机应用基础
最常见100个错别字辨析(括号内为正确书写)
1.按(安)装
〖例句〗县里的安装队早就到了,谁知发生了这一意外情况,只能推迟开工。
〖辨析〗音近义混致误.“安装”必须按照一定的设计要求,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施工,当然不是用手揿一下便能解决问题的,因此不能写成“按装”。
2. 甘败(拜)下风
〖例句〗陈科长的棋艺在厂里首屈一指,但碰到这样一位高人,只能甘拜下风。〖辨析〗误解字义致误。“下风”即风向的下方。“上风”和“下风”常用来比喻有利和不利,优势和劣势。“甘拜下风”即自愿迎风站在不利地位、劣势地位,向对方行礼参拜,表示心悦诚服的认输。这里的“拜”是一种礼节,通过“拜”表明自己的态度。因为这一成语只用于失败者、技不如人者,在这一意义的暗示下,有人把“拜”误写成了同音的“败”了。
3. 自抱(暴)自弃
〖例句〗年轻意味着责任,意味着希望,意味着未来,怎么能遇到一点挫折就自暴自弃
呢?
〖辨析〗音同致误。“自暴”即自己糟蹋自己,“自弃”即自己抛弃自己。这里的暴、弃都具有明显的消极倾向,而“抱”虽然和“暴”同音,但这是一个以手相围的动作,和“暴”表达的意思不同。
4.针贬(砭)
〖例句〗文坛浮躁成风。他曾写过一篇长文,对此作了尖锐的针贬。
〖辨析〗音近义混致误。砭,音biān,指古人用来治病的石针。“针砭”可作名词,如“痛下针砭”;也可作动词,如“针砭时弊”。贬,音biǎn,从贝,本义指减少,引申指给予低的评价,如贬低、贬抑、贬损。而凡“针砭”皆有批评义,也许正是这一意义上的联系,导致“砭”、“贬”不分。
5.泊(舶)来品
〖例句〗就在离车站不远处,有一条小街,一个接一个摊子,摆出来的全是舶来品。 〖辨析〗误解字义致误。泊、舶,读音均为b?。“舶”从舟,义为大船。旧时从国外进口的物品,多用大船从海上运来,故称舶来品。
6.脉膊(搏)
〖例句〗乐曲速度有如脉搏,忽快忽慢是不正常的,这是有病的表征。
〖辨析〗字形类化致误。脉为月(肉)字旁,“脉搏”的“搏”也成了月(肉)字旁,这是想当然类推的结果,膊、搏二字声符虽相同,其实意义却大别。“膊”是名词,指人的胳膊、肩膀,“赤膊”即赤裸上身,和“脉”没有多少直接关系。“搏”是动词,本义指搏斗,引伸指跳动。“脉搏”是一种生理现象,当心脏收缩时,由于输出血液的冲击,引起动脉的跳动,于是便称之为“脉搏”——脉的搏动。
7. 松驰(弛)
〖例句〗来人不过五十多岁,但一脸的沧桑感,连眼角也明显松弛下来。
〖辨析〗音同形似致误。弛、驰读音均为chí,右半部又都作“也”,一不留神便会混淆。“弛”左边是“弓”,其本义自和“弓”有关,《说文》的解释是;“弛,弓解也。”意思是放松弓弦。由此引申指放开、松懈、解除、延缓等义。“驰”左边是“马”,其本义自和
“马”有关,《说文》的解释是:“驰,大驱也。”意思是拼命赶马。由此引申指车马疾跑、快速传播等义。认清形符是辨别“弛”、“驰”的一条捷径。
8.一愁(筹)莫展
〖例句〗眼看大雁南飞,秋风一阵紧似一阵,寒夜还是没有影儿,团部几位领导急得一筹莫展。
〖辨析〗误解词义致误。“一筹莫展”,“筹”的功用主要是计数,由此可引申为名词“计策、智谋”,又可引申为动词“筹划、筹措”。其中的“筹”便是计策,即一条计策也想不出来。但“筹”没有“愁”的意思。
9. 穿(川)流不息
〖例句〗随着警报响起,空气顿时紧张起来,卫兵川流不息地在院子里进进出出。〖辨析〗误解词义致误。成语“川流不息”,从《论语·子罕》演化而来。原文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川”即河流。孔子站在河边,说:“消失的如这河水一样,昼夜不停。”孔子以“川流不息”感叹时光的飞速流逝,后多用来比喻连续不断。然而,无论是古义还是今义,都以“川”为喻体。把“川”误解为穿来穿去的“穿”,整个词义便失去了依托,变得含糊不清。
10. 精萃(粹)
〖例句〗售书亭琳琅满目,一本本刊物争奇斗艳,其中有一本集中报道“都市精粹”,尤为夺人眼球。
篇二:六师附小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三年级语文第三
六师附小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三年级语文第三、四单元测验卷
班级平均分:82分
99—90分:6人(最高分94 谢悦尘); 89—80分:24人;
79.5—70分:12人; 69—60分:1人
单项训练:(32分)
1、看拼音写词语。(10分)(失分主要原因:书写不规范)
nà man qián ch?ng zhǎn zhuǎnxīn jí huǒ liáo xiào róng kě jū
()()( ) ( )()
quán yù dǎo gào jīng yàbēi xǐ jiāo jí càn làn duó mù
() () ( )( ) ( )
2、按要求把下列词语抄写在横线上,并选择一个词语造句。(8分)
(失分主要原因:神态与心情的词语相混淆;抄写错误)
山清水秀 目瞪口呆 绚丽夺目迫不及待 心急火燎 笑容可掬 失分主要原因:书写错别字,表达不流畅,造成病句。-
3、选词填空。(3分) 浮现 呈现 展现 【呈现】:显露;表现:湖光山色呈现在眼前|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浮现】:(过去经历的事情)再次在脑子里显现:往事又~在眼前。
【展现】:展示显现。
1、春天到了,整个大地(呈现 )出一派勃勃的生机。
2、虽然我俩分别多年,但我们一起相处的情景常会(浮现)在我眼前。
3、走进大门,(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宽广的庭院。
4、填空(5分)
(1)“( ),报得三春晖?”这两句歌颂母爱的千古名句选自( )朝诗人孟郊的( 缺少书名号 )。
(2)不知细叶谁裁出?( )
(3)(错别字 ),春江水暖鸭先知。
5、按要求补写句子。(6分)失分主要原因:没有审清题目,误认为是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妈妈终于见到了久别的女儿,激动得。(补充具体)失分主要原因:误将句中的妈妈当作热拉尔,误将“久别”当作“失散”。
(2)晴朗的夜晚,月亮像一个大玉盘似的挂在空中,银光洒在大地上。(用上比喻)失分
主要原因:缺少生活经验,“晴朗”和“洒”两词已暗示这只能是月圆之夜。
(3)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因为 (补充完整)失分主要原
因:没有注意到此处考查的是因果倒装句式,而生搬硬套,将“我”误认为“编辑”或“星星”。
阅读分析:(38分)
(一)《家是什么》节选(17分) 在美国洛杉矶,有一个醉汉躺在街头,警察把他扶起来,一看是当地的一位富翁。警
□富翁说□□家□我没有家□□警察指着远处的别墅说□
□那是什么□□□那是我的房子□□富翁说□ 察要送他回家时
家是什么?1983年在卢旺达的一个真实故事,也许能给家做个贴切的注解。
卢旺达内战期间,有一个叫热拉尔的人,37岁。他的一家有40口人,父母、兄弟、姐妹、妻儿几乎全部离散丧生。最后,绝望的热拉尔打听到5岁的小女儿还活着,便辗转数地,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自己的亲生骨肉。他悲喜交集,将女儿紧紧搂在怀里,第一句话就是:“我又有家了。”
在这个世界上,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它有时在竹篱茅舍,有时在高堂华屋,有时也在无家可归的人群中。没有亲情的人和被爱遗忘的人,才是真正没有家的人。
(1) 在第一节的方格中填上合适的标点。(7分)
失分主要原因:没有注意到富翁是在喝醉的情况下说的话。文中黄色标注处的提示
语没有出现修饰词,这里不可以用感叹号。
(2) 照样子写词语。(2分)答案见积累纸
高堂华屋 竹篱茅舍 ....
(3)照样子,用文中的词语把句子写具体。(2分)
例:热拉尔将女儿搂在怀里。
热拉尔( 悲喜交集 ),( 紧紧地 )将女儿搂在怀里。
热拉尔找到了自己的亲生骨肉。
热拉尔( ),( )找到了自己的亲生骨肉。
失分主要原因:审题马虎,没有使用文中的词语。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4分)答案见昨天下发的小练习卷
热拉尔悲喜交集,悲的是,喜的是 。
(5)在你心目中,家是什么?用2句以上的话从不同角度介绍你的家。(2分)
失分主要原因:审题马虎,看问题就看一半,殊不知,本题的重点是介绍自己的家。可以
从住房条件、家人日常相处、遇到困难时家人守望相助等角度去写。
(二)为了孩子永远留一盏灯(20分)
有这么一位母亲,她的女儿在18岁时突然离家出走了。她和丈夫都不知道女儿离家后是否活着,还是已经离开了人世。但是,每天晚上临睡觉前,这位母亲总是对丈夫说:“亲爱的,把门厅那里的灯留着,万一有用呢?”
于是,他们家门厅里的灯整晚都亮着。
就这样,年复一年。
每年圣诞节来临之际,母亲总是在房子外边也放上一课小小的圣诞树,上面彩灯闪烁,就像女儿在家时一样。
终于有一天,那个小女孩回家了。那时,她已经24岁。她告诉母亲:“妈妈,我其实经常想回家——想得要命。但是,我又对自己的行为羞愧万分。而且,自己生活得一团糟,我哪有脸面再见到你们?可是有一些晚上, 当我情绪非常低落的时候,我会在凌晨时,开着车,来着附近转悠。那时,每家每户的窗户都是黑的,只有我家的一盏灯亮着。我心里很清楚,知道那是您转为我留着的。圣诞节时,我还看到门口有小圣诞树。我不断回忆着
不管孩子做了什么错事,母亲永远不会放弃希望。她永远会为孩子留着一盏灯——在家里,更在心上。
1、换部首使下面的字成为新的字,再组词。(2分)
低( )()错()( ) 失分主要原因:错别字。“着、了、过、上、下、很??”不宜用于组词。
2、选择下列带点字意思,用“ √ ”表示,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6分)
来临之际 A.到,来(√ )B.挨着,靠近()C.照着字画摹仿() .
文中指每年圣诞节将要到来的时候,母亲总是在房子外边也放上一棵小小的圣诞树。 失分主要原因:很多学生没有把“际”表示“时间、时候”的意思说出来。
年复一年 A.回去,返() B.再,又(√) C.不是单一的( ) .
文中指女孩的父母每晚都在家门厅里为她留一盏灯,一年又一年。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分)
送分题,错了真不应该。
闪耀( ) 惭愧( ) 周围() 期望 ( )
4、把下列带问号的句子改成句号,意思不变。(2分)
反问句该陈述句。送分题,错了真不应该。
自己生活得一团糟,我哪有脸面再见到你们?
自己生活得一团糟,我没有脸面再见到你们。
5、联系上下文,在第5节的横线上补写合适的内容。(2分)
此题是难点。
解题思路:联系上下文,我们知道这是女儿回家后对母亲说的话。这里应有女儿决定回家的原因和对父母深深的愧疚。
6、认真读最后一节,根据要求摘录句子。(2分)
母亲永远为孩子留着一盏灯,是因为不管孩子做了什么错事,母亲永远不会放弃希望。 送分题,错了真不应该。
7、读了短文后,你有什么感受呢?用二、三句话表达。(2分) 读了短文后,我觉得母爱是伟大的。无论你成功或失败,母亲永远陪伴在你的身边,默默的支持。即便我们犯了错,母亲也永远不会放弃对我们的希望。我们应该懂得珍惜,不可以任性而为。
此题是难点。
解题思路:这题检验的是学生对全文的理解,检验的是他们的思考深度。
作文:(30分)
题目:我 的一个人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以写“讨厌”、“喜欢”、“崇拜”等。
2、通过一件事写清楚这个人的特点、品质、精神以及我喜欢(讨厌??)这个人的原
因。
3、注意用词正确,语句通顺、连贯。
半命题,先根据题意选择一个合适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回忆第三、四单元课文,想一想平时老师如何教你们学习写人记事文的。
围绕自己填入的中心词,合理选材。按事情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写。这样你就可以拿到及格分。
根据自己填入的中心词,巧妙组材,注意详略,在记叙的过程中有描写(对方的:动作、语言、神态;你自己的:心理活动)。这样你就可以拿到“良”。
注意首尾呼应,结尾点题,并升华主题。这样你就可以拿到“优”。
再次强调习作要传递正能量,事情小,人物少,时间短,描写细。
篇三:六师附小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三年级语文第三
六师附小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三年级语文第三、四单元测验卷
班级平均分:82分
99—90分:6人(最高分94 谢悦尘); 89—80分:24人;
79.5—70分:12人; 69—60分:1人
单项训练:(32分)
1、看拼音写词语。(10分)(失分主要原因:书写不规范)
nà man qián ch?ng zhǎn zhuǎnxīn jí huǒ liáo xiào róng kě jū
()()( ) ( )()
quán yù dǎo gào jīng yàbēi xǐ jiāo jí càn làn duó mù
() () ( )( ) ( )
2、按要求把下列词语抄写在横线上,并选择一个词语造句。(8分)
(失分主要原因:神态与心情的词语相混淆;抄写错误)
山清水秀 目瞪口呆 绚丽夺目迫不及待 心急火燎 笑容可掬 失分主要原因:书写错别字,表达不流畅,造成病句。-
3、选词填空。(3分) 浮现 呈现 展现 【呈现】:显露;表现:湖光山色呈现在眼前|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浮现】:(过去经历的事情)再次在脑子里显现:往事又~在眼前。
【展现】:展示显现。
1、春天到了,整个大地(呈现 )出一派勃勃的生机。
2、虽然我俩分别多年,但我们一起相处的情景常会(浮现)在我眼前。
3、走进大门,(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宽广的庭院。
4、填空(5分)
(1)“( ),报得三春晖?”这两句歌颂母爱的千古名句选自( )朝诗人孟郊的( 缺少书名号 )。
(2)不知细叶谁裁出?( )
(3)(错别字 ),春江水暖鸭先知。
5、按要求补写句子。(6分)失分主要原因:没有审清题目,误认为是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妈妈终于见到了久别的女儿,激动得。(补充具体)失分主要原因:误将句中的妈妈当作热拉尔,误将“久别”当作“失散”。
(2)晴朗的夜晚,月亮像一个大玉盘似的挂在空中,银光洒在大地上。(用上比喻)失分主要原因:缺少生
活经验,“晴朗”和“洒”两词已暗示这只能是月圆之夜。
(3)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因为 (补充完整)失分主要原因:没有注意到
此处考查的是因果倒装句式,而生搬硬套,将“我”误认为“编辑”或“星星”。
阅读分析:(38分)
(一)《家是什么》节选(17分) 在美国洛杉矶,有一个醉汉躺在街头,警察把他扶起来,一看是当地的一位富翁。警察要送他回家时□富翁说□□家□我没有家□□警察指着远处的别墅说□□那是什么□□□那是我的房子□□富翁说□
家是什么?1983年在卢旺达的一个真实故事,也许能给家做个贴切的注解。
卢旺达内战期间,有一个叫热拉尔的人,37岁。他的一家有40口人,父母、兄弟、姐妹、妻儿几乎全部离散丧生。最后,绝望的热拉尔打听到5岁的小女儿还活着,便辗转数地,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自己的亲生骨肉。他悲喜交集,将女儿紧紧搂在怀里,第一句话就是:“我又有家了。”
在这个世界上,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它有时在竹篱茅舍,有时在高堂华屋,有时也在无家可归的人群中。没有亲情的人和被爱遗忘的人,才是真正没有家的人。
(1) 在第一节的方格中填上合适的标点。(7分)
失分主要原因:没有注意到富翁是在喝醉的情况下说的话。文中黄色标注处的提示语没有出现修饰词,这里不可以用感叹号。
(2) 照样子写词语。(2分)答案见积累纸
高堂华屋 竹篱茅舍....
(3)照样子,用文中的词语把句子写具体。(2分)
例:热拉尔将女儿搂在怀里。
热拉尔( 悲喜交集 ),( 紧紧地 )将女儿搂在怀里。
热拉尔找到了自己的亲生骨肉。
热拉尔( ),( )找到了自己的亲生骨肉。
失分主要原因:审题马虎,没有使用文中的词语。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4分)答案见昨天下发的小练习卷
热拉尔悲喜交集,悲的是喜的是 。
(5)在你心目中,家是什么?用2句以上的话从不同角度介绍你的家。(2分)
失分主要原因:审题马虎,看问题就看一半,殊不知,本题的重点是介绍自己的家。可以从住房条件、家人日常相处、遇到困难时家人守望相助等角度去写。
(二)为了孩子永远留一盏灯(20分)
有这么一位母亲,她的女儿在18岁时突然离家出走了。她和丈夫都不知道女儿离家后是否活着,还是已经离开了人世。但是,每天晚上临睡觉前,这位母亲总是对丈夫说:“亲爱的,把门厅那里的灯留着,万一有用呢?”
于是,他们家门厅里的灯整晚都亮着。
就这样,年复一年。
每年圣诞节来临之际,母亲总是在房子外边也放上一课小小的圣诞树,上面彩灯闪烁,就像女儿在家时一样。
终于有一天,那个小女孩回家了。那时,她已经24岁。她告诉母亲:“妈妈,我其实经常想回家——想得要命。但是,我又对自己的行为羞愧万分。而且,自己生活得一团糟,我哪有脸面再见到你们?可是有一些晚上, 当我情绪非常低落的时候,我会在凌晨时,开着车,来着附近转悠。那时,每家每户的窗户都是黑的,只有我家的一盏灯亮着。我心里很清楚,知道那是您转为我留着的。圣诞节时,我还看到门口有小圣
不管孩子做了什么错事,母亲永远不会放弃希望。她永远会为孩子留着一盏灯——在家里,更在心上。
1、换部首使下面的字成为新的字,再组词。(2分)
低( )()错()( )
失分主要原因:错别字。“着、了、过、上、下、很??”不宜用于组词。
2、选择下列带点字意思,用“ √ ”表示,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6分)
来临之际 A.到,来(√ )B.挨着,靠近()C.照着字画摹仿() .
文中指每年圣诞节将要到来的时候,母亲总是在房子外边也放上一棵小小的圣诞树。 失分主要原因:很多学生没有把“际”表示“时间、时候”的意思说出来。
年复一年 A.回去,返() B.再,又(√) C.不是单一的( ) .
文中指女孩的父母每晚都在家门厅里为她留一盏灯,一年又一年。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分)
送分题,错了真不应该。
闪耀( ) 惭愧( ) 周围() 期望 ( )
4、把下列带问号的句子改成句号,意思不变。(2分)
反问句该陈述句。送分题,错了真不应该。 自己生活得一团糟,我哪有脸面再见到你们?
自己生活得一团糟,我没有脸面再见到你们。
5、联系上下文,在第5节的横线上补写合适的内容。(2分)
此题是难点。
解题思路:联系上下文,我们知道这是女儿回家后对母亲说的话。这里应有女儿决定回家的原因和对父母深深的愧疚。
6、认真读最后一节,根据要求摘录句子。(2分)
母亲永远为孩子留着一盏灯,是因为不管孩子做了什么错事,母亲永远不会放弃希望。
送分题,错了真不应该。
7、读了短文后,你有什么感受呢?用二、三句话表达。(2分) 读了短文后,我觉得母爱是伟大的。无论你成功或失败,母亲永远陪伴在你的身边,默默的支持。即便我们犯了错,母亲也永远不会放弃对我们的希望。我们应该懂得珍惜,不可以任性而为。
此题是难点。
解题思路:这题检验的是学生对全文的理解,检验的是他们的思考深度。
作文:(30分)
题目:我 的一个人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以写“讨厌”、“喜欢”、“崇拜”等。
2、通过一件事写清楚这个人的特点、品质、精神以及我喜欢(讨厌??)这个人的原因。
3、注意用词正确,语句通顺、连贯。
半命题,先根据题意选择一个合适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回忆第三、四单元课文,想一想平时老师如何教你们学习写人记事文的。
围绕自己填入的中心词,合理选材。按事情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写。这样你就可以拿到及格分。
根据自己填入的中心词,巧妙组材,注意详略,在记叙的过程中有描写(对方的:动作、语言、神态;你自己的:心理活动)。这样你就可以拿到“良”。
注意首尾呼应,结尾点题,并升华主题。这样你就可以拿到“优”。
再次强调习作要传递正能量,事情小,人物少,时间短,描写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