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悦美文网

党代会报告征求意见发言稿

报告写作指导2018-09-24 08:33书业网

篇一:机关工委书记王祥美在市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征求意见专题座谈会上的发言

机关工委书记王祥美在市十二次党代会报告

征求意见专题座谈会上的发言

机关工委

2011年5月31日

过去的五年,是我市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五年来,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不仅丹阳的面貌在变、形象在变,更主要的是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精神风貌在变,自豪感、自信心越变越强,干事创业的氛围越变越浓,攻坚克难的干劲越变越足,各项事业的发展步伐也越来越快。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意见稿真实、客观地总结了我市过去五年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提出了未来五年要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发展战略、城市定位、把握原则和重点举措,包括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保证等等,是一个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内容全面的文稿。

十一五以来,机关工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基层党组织的关心支持下,紧紧围绕服务大局,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尽责,成绩显著、亮点纷呈,形成了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相得益彰的生动局面。2007年以来开展

的“单位社区双通、工作生活双带”活动获2008年度镇江市级机关党建工作创新成果一等奖。2009年以来积极转变党的工作机制,开展党建自主工作,用机制激烈党组织围绕中心和业务开展主题活动,两年来机关各党组织开展各项党建主题120多个,涌现了“实施两再造,着力两提升”、“机关党员一线工作模式”、“局企联系四定机制”等30多家针对性强、有推广价值的党建品牌。其中财政局的“实施两再造、着力两提升”被省财政厅厅长潘永和高度评价,并将丹阳财政局作为创先争优联系点;地税局的“党员一线模式“被国家税务总局党校确定为改革创新典型教学案例。财政局和地税局的党建自主工作均被中央党校求索音像出版社《党员新视野》编辑部制作发行到基层。针对转型期社会问题多样化的趋势,2009年工委开展党员“八带头”主题活动,创建电子党务平台,建立党组织一把手述职和党建工作满意度测评工作制度,在机关作风建设活动中开展“三争一创”活动。一系列的举措使丹阳的机关党建、机关作风、机关效能一年比一年好,去年的评议成绩比上一年整整高出10分之多。五年来社会各界反馈的意见和建议由700多条下降到70多条,意见涉及部门由66个下降到22个,“服务效能最高、创业环境最优、投资回报最好”

成为丹阳发展的新名片。可以说,丹阳综合竞争力的每一点提升,都与机关服务发展能力的增强密切相关;现代化建设的每一步迈进,都与机关服务基层效率的不断提高紧紧相连;城乡居民生活的每一次改善,都与机关为民服务宗旨的实践相应。我们付出的是努力,得到的是认可。2009年机关工委获五好党委荣誉,2009年、2010年工委连续两年被市委表彰为绩效管理考核先进单位,在2010年度镇江机关工委辖市区考核中包揽了四个奖项,其中三个一等奖,实现了丹阳机关党建工作“两个走在前”的目标。五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 1、少数领导对党建、机关作风建设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党建、机关作风建设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现象仍然存在;2、部分党组织紧贴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不强,工作优势未能充分体现;3、少数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比较薄弱,政治优势未能充分发挥;4、少数单位机关作风建设整改措施的落实和监督检查不够,规章制度的执行不够。所有这些都需要今后工作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围绕机关建设走在前的定位,今后五年市级机关党建工作和机关作风建设总的任务是:以“服务中心、

建设队伍”为重点,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三争一创”活动,创建“五好”基层党组织,全面提高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一、围绕中心工作,提升服务水平。我们将继续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切实把服务丹阳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作为今后五年机关党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对现代化建设的促进作为检验机关党建工作的成效,引导党员干部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市委保持一致,为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出谋划策。继续开展以“科学发展带头行、自主工作带头闯、中心工作带头干、社会责任带头扛、弱势群体带头帮、发现矛盾带头化、利益面前带头让、困难时刻带头上”为内容的党员“八带头”标兵评选活动,鼓励广大党员以实际行动为丹阳基本实现现代化作贡献。

二、围绕创先争优,提升组织活力。我们将以深化创先争优活动为重点,按照常规工作抓基础,创新工作抓成效,重点工作抓落实的思路和要求,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一是将党组织负责人向党员大会述职和对党组织满意度测评列为常规工作并深入推进。二是进一步推进党建自主工作个性化,打造党

建主题活动品牌,形成“一家一品”,坚持“形式和内容并重,质量与效果并存”的新的机关党建工作格局,全面提升机关党建工作的活力和水平。三是按照以民为本、以民为要、以民为先的要求,组织机关党组织继续开展结对共建、扶贫帮困和党员志愿者活动,充分展示机关党组织和党员的良好形象。四是围绕落实“走在前头”的要求,激励党员干部创先争优,营造比作为、比业绩、比贡献的浓厚氛围,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精神,在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

三、围绕“三争一创”,提升机关效能。今年是我市开展群众评议机关作风第十年,今后五年,我们将继续以“三争一创”活动为载体优化机关作风,提高机关效能,着力打造适应现代化建设的一流机关。一是抓总结推广。我们将总结十年来机关作风建设的经验,以会议、宣传等多种形式,向全市介绍推广部门单位机关作风建设好的做法,研究探索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治本之策、长效之策。二是抓好问题整改。对去年“三争一创”活动中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督促单位落实整改,坚决从人民满意的地方做起,从人民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以实实在在的整改成效提升形象。三是完善活动方案。科学设置评议活动方法步骤,

篇二:在县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征求意见稿)讨论会上的主持词

主 持 词

2011年8月25日

同志们:

经县委研究,初步定于9月中旬召开中共永登县第十三次党代会。形成一个顺应科学发展要求、切合永登县情实际、体现县委集体智慧、反映全县人民意志的党代会报告,是这次大会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县委高度重视党代会报告起草工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通过各种会议、利用各种形式对起草工作提出了要求和具体指导意见。从7月初开始,县委办组成专门起草小组,在广泛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几易其稿,形成了《党代会报告(征求意见稿)》。

报告在回顾总结过去五年工作时,力求实事求是、全面客观地反映各个方面所做的重点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基本经验;在谋划未来五年工作时,力求提出科学的战略目标、清晰的发展思路、明确的工作任务、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整个报告力求体现县委加快富民强县步伐,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近日,《报告(征求意见稿)》已书面征求了县委各常委、县直各部门和县属有关单位的一些意见建议,进行了修改完善。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座谈会,目的是进一步征求全县各乡镇、综合部门和社会各界部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

员和党外人士的意见建议,集思广益,进一步完善提高,力争写成一个高质量、高水准的好报告。

下面,首先请报告起草人员对《报告(征求意见稿)》进行简要说明。

***************

(转载于:www.cSSyq.co m 书 业 网:党代会报告征求意见发言稿)前面,起草工作人员对《报告(征求意见稿)》进行了阐述说明,现在,请大家畅所欲言,对报告的主题、内容、形式和结构进行讨论,充分发表意见建议,特别是把报告中对本部门、本单位重点、亮点工作和未来打算未涉及到或表述不准确的情况、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来,供起草人员参考,进一步充实完善报告。

***************

刚才,大家围绕报告踊跃发言,提出了许多有质量、有价值的意见建议。总的感受是,大家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着眼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着眼县情实际,着眼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畅谈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的各种想法和看法,对《报告(征求意见稿)》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了许多很好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很中肯,很有新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希望起草工作人员认真研究、梳理,虚心学习消化吸收,最大限度充实到报告中去,进一步完善报告。下一步,起草工作人员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继续通过一定形式充分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建议,努力使报告中更多反映群众加快发展、致富奔小康的意志和愿望。二是继续发挥各类媒体的桥梁作用,拓展互动交流渠道,广泛听取社

会各界呼声,把各方有利于永登改革发展稳定的好建议反映在报告中。三是充分用好政府门户网站、手机短信等平台,继续听取全县各机关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意见建议,集中大家的智慧完善报告,使报告真正成为县委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努力实现永登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发展新的纲领性文件。

篇三:在市党代会讨论发言稿

在讨论市委工作报告时的发言

上午,我们聆听了书记代表市委热情洋溢的工作报告。报告正确分析了新时期所面临的新形势。报告明确指出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报告对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管理的战略谋划科学、发展定位准确、产业布局合理、奋斗目标具体,令人耳目一新,精神为之振奋。

我认为这个报告:一是具有时代性。报告的可贵之处,在于高屋建瓴,与时俱进,把握时代脉搏,紧扣科学发展主题,上符国策,中合市情,下顺民意,大手笔勾画了“十二五”期间建设一个新XX的宏伟蓝图,充分展现了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全市人民持续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崛起的壮志雄心。二是具有创新性。报告的最大特点,就是顺应时代要求和实践发展,结合XX特色,谋势审势,确定社会经济发展的“加快转型、跨越发展”新思路、打造“八个XX”的新举措,让全市人民看到了跨越发展的新希望。三是具有鼓舞性。报告最振奋人心的是:“十二五”高点开局,建设“经济强市、魅力新城、幸福家园”的宏伟目标,激起了全市人民争先创业,建设新XX的高昂斗志。让我们发展的信心更加充分,发展的干劲更加充足。我坚信,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XX一定会早日建成实力XX、活力XX、魅

力XX、文化XX、创新XX、生态XX、法制XX和幸福XX。

回去之后,我们将认真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学习党代会工作报告,贯彻落实好党代会精神,并结合XX实际,突出“三抓”,推动XX的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第一、抓转型升级图发展

工业是XX的重头戏,我们始终坚持“以工带农、以工促农、以工哺农”理念,推动全镇工业经济大发展。

一是在发展方法上转型,加快培养“新企业家”步伐。“企业家是老大”是一个企业的魂之所在,决定着一个企业未来的发展高度和方向。着力提升企业家队伍素质,对工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过去五年,我们初步培养引进了一批以XX公司、XX公司等为代表的高素质企业家。未来五年,XX将着力优先打造一支具有战略眼光、创新理念的现代企业家队伍,同时不断提升企业家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参与度,鼓励企业家承担一定社会发展责任,不断深入探索“镇企共建”、“村企共建”发展模式。通过不断努力,力争到2016年末,实现全镇企业家向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具有敏锐经济发展头脑,也具有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经验的“新企业家”转变。

二是在发展方位上转型,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一方面,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过去的五年,我们共投入2.4亿元,对园区的水、电、道路交通、园区形象等基础设施进行了配套建设。2012年,我们将继续筹资8500万元重点建设道路、桥梁、电力、

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厂等五大基础工程。到2016年末,预计投入5亿元配套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根据园区内不同类型企业,将园区细致划分并建好“一园两区”,即江北精细化工产业园、建材产业集中区、机电产业集中区。园区之外坚决不再新上工业项目。通过不断努力,到2016年末,力争建成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发展方向明确的工业板块。

三是在发展方式上转型,加快现代企业发展步伐。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过去五年,我们投入技改资金4.9亿元,不断发展高新技术,淘汰落后产能。投入生产资金16.4亿元,加粗、加长磷化工产业链条。截至2010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63亿元,工业增加值19.5亿元,利税3.48亿元,财政收入5194.64万元,分别是2006年的5倍。力争到2016年末,实现“2252”发展目标,即工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入库税金达到2亿元,规模企业达50家,亿元企业达20家。

四是在发展方略上转型,加快工业节能减排步伐。多年来,工业污染一直困扰着XX的经济发展。我们一直以生态、循环、可持续的理念发展工业,为构建具有XX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五年来,我们共投入3亿元,配套6大项目,处理和再利用磷石膏、工业二氧化碳等工业废渣、废物、废气。到2016年末,力争实现工业节能减排四大约束性指标: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用水量分别比“十一五”末降低18%、18%以

上和3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同时重点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率达到100%目标。

第二、抓造福百姓保民生

“民生事务大如天”,民生工作事关全局。我们必须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追求,让民众普惠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我们要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发展民生。

一是抓增收,做好“富民”文章。富民是民生之核心。过去的五年,全镇通过发展优质稻、食用菌、花卉苗木和小农虾养殖等农业产业,积极促进农民增收。截至2010年,XX镇农业总产值达到3.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7180元,比2006年翻了一番。未来五年,在将重点扶持现有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扩规壮体的同时,力争再引进3-5家龙头企业落户XX;重点扶持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种养大户100户,带动农户6000户;重点建设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万亩原生态农产品生产基地、万亩花卉苗木和优质林果基地和万头畜禽养殖基地;重点做好农民技能培训。积极和大中院校联姻,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平台作用,全面提高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技能,年转移务农人员5000人以上。通过努力,到2016年末,力争实现农业总产值达到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650元目标。

二是抓服务,做好“亲民”文章。亲民是民生之根本。过去的五年,XX镇不断加快职能转换,变“行政管理型”为“示范服务型”,在“城乡互联、结对共建”以及“结对帮扶”等活

动中,排民忧、解民难,共帮扶群众3600余人次,帮扶资金286万元。未来五年,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全市“三万”活动,整合资源,聚合资金,齐心合力办大事。深入探索实施“村企共建”活动,大力开展以“走进基层、走进群众、走进困难、走进矛盾”为主要内容的“四走进”活动,实现党员干部群众“零距离”接触和服务,鼓励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走出院子,深入村组和工作现场,上门服务,切实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力求工作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

三是抓基础,做好“惠民”文章。惠民是民生之保证。过去的五年,我们共投入资金14.6亿元,积极实施“水利设施提升、公路村村通、安全饮水、电力整改”四大民生工程,群众“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等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民生工程的实施不是短期行为,需要持之以恒去努力,未来五年,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措施,加大投入,深化管理,真正把“民生工程”办成“民心工程”,让群众得到真正实惠。

四是抓稳定,做好“安民”文章。安民是民生之目的。过去的五年,我们一直将维稳作为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确保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全镇社会保持良好稳定的发展势头。未来五年,我们将推出便民服务新举措。建立便民服务大厅,实行“一站式” 服务。积极打造阳光政务,保障全镇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确保公开公 平公正原则在工作中的落实。

第三、抓党的建设固堡垒

Copyright @ 2012-2025华悦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