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悦美文网

人物报告文学范文

报告写作指导2020-12-04 09:22书业网

篇一:先进事迹报告文学

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

--电力维修大队电修队***

***,男,汉族,1965年出生,大专文化,1982年8月参加工作,199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电力维修大队电工一队副队长,电工二队队长,电工一队队长,电修队队长。2006年公司优秀共产党员、2008年度公司优秀共产党员。

***干工作有股“拼劲”。1998年抗洪,洪水淹没葡四联地区。大队领导问他,一天能不能收回四台被洪水淹没的变压器,他拍着胸脯向领导保证最少六台。早晨不到五点,他就组织员工赶到洪水一线。刚刚下午,就回收了六台变压器,看到天色还早,他一咬牙继续干,结果头一天就在水上回收了变压器8台,比领导规定的任务多完成一倍。2000年,葡南地区刚刚遭受洪灾,大家都认为葡南的线路事故率要高于往年。***不服输,带领员工加班加点,日夜奋战。一个检修就紧线200余处,扶正杆基100余棵,处理各种缺陷700余处。一举改善了葡南线路状况,当年葡南的线路事故率大大低于历年平均数。

***抓纪律有股“严劲”。在他带过的队伍里的员工都知道***有句口头语,“别讲客观原因,任务完成了就是功,完不成就是过”,在他的字典里就没有“干不了”这几个字。员工要是在工作中有什么安全隐患被他发现,就大会小会的

批评,直到批评的员工记住,批评的员工注意为止。可也不光批评,上午批评完,晚上下班就找员工吃饭。“上班必须严格,下班就是朋友”。在质量上更是严,谁检修的线路要是出了故障,大队罚完,小队加倍罚,还要求出故障的员工在开早会时向大家说出自己检修疏忽的原因,分析自己为什么会出现疏忽。在他的严格要求下,他曾带领的两个外线队人人操作过硬、检修质量过硬、抢险效率过硬。到了电修队后,他更是严把安全质量关,每个螺丝,每个金具他都要认真检查。针对偷窃电严重的现象,他亲自带领员工对转供电、临时施工用电进行排查,逐户电表进行核对,对偷窃电用户坚决打击取替,上报大队,仅一年,就收缴窃电用线5000延长米,为油田挽回五万千瓦时的电量。

***对自己有股“狠劲”。常年的外线工作使他他身患严重的腰间盘突出症,长时间坐着腰就会疼得要命,可每当恶劣天气,电网抢险时,他带领员工日夜奋战,往往一顶就是几天几夜。直到现在,他也只能睡没有床垫的硬板床,因为只有硬板床才能让他的腰痛缓解。他对自己“狠”,对家人也“狠”,几天几夜不回家,孩子在电话里求他让他回家,他答应孩子后电话一撩,就又带领员工进行抢修。他的“狠劲”带动了员工,鼓舞了员工,这股“狠劲”完美的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先后获得2005年度油田公司优秀共产党员,2008年度油田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

他的拼搏使他拥有了充实的人生,他的严格带领出了一支又一支过硬的队伍,他的“狠劲”诠释了他共产党员的身份,他就是铁人式的好队长—***。

篇二:报告文学写作方法

报告文学模式介绍

标题

报告文学比较重视标题, 力争产生一种吸引力和震撼力。标题一应求实,二应讲究修辞,三应具有概括力和气魄。例如:《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国农民大趋势》、《神圣忧思录》、《亚州大陆的新崛起》、《亚细亚怪圈》、 《白夜--性问题采访札记》、《谁是最可爱的人》、《大海雄性的舞台》等。 另外两种报告文学模式的标题有着同样的要求。

开头

开头处理成文章的思想示意图,通常在开头就显示出文章的思想水平和艺术质量,以生动鲜明的形象及场面或触目惊心的议论,简明扼要地把主题提示给读者。 (1)展示出一个生动逼真的生活场面,给人以现场实感。有时还尽力使描写的生活场面上升为意境。如《亚洲大陆的新崛起》,开头就写李四光从国外回来的场面。 (2)交待事件的高潮或结局。如《扬眉剑出鞘》,写栾菊杰剑击受伤,被救护车送往医院。又如《人民的好医生李月华》,写李月华逝世后人们的怀念。 (3)抒发作者对主人公的感受。如《船长》。 (4)利用悬念,引出矛盾。如《大雁情》写人们对主人公的矛盾的反映。 开头还可以有其它的方式,如交待写作动机、 开门见山地点题等。

中部

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安排好结构,二是写好人物。 精心安排艺术结构。注意两点: 一是报告文学的主题比文学作品更加鲜明、集中、新颖。安排结构不但要在主题统帅下进行,而且明显贯穿和直接表现主题。 二是要反映和适应不同材料内容的特质。主要采用: (1)借用一般情节小说的结构形式,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常用倒叙手法,引起悬念。还可以采用多线条发展(主副交叉或平行并列)。 一般称这种以时间推移和过程进展为线索的结构为纵向结构。 (2)借用一般散文“以线穿珠”的结构形式,依靠主题思想的论述来直接组合互不相关的材料。《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这样。这种结构可以称为横向结构。 这种结构还可以安排成“闭合式”(借用戏剧结构术语),即选择主人公所处的一个典型场面和高潮时间,作为中心,将主人公一生发展的主要经历穿插在回忆中。 (3)以作者对主人公的认识发展及感情起伏的过程来安排结构。《大雁情》由四个部分组成;四个小标题“她……”、“她? ”、“她”、“她?!”贴切地表现了作者对报道对象认识深化的过程。 典型人物报告文学主要采用这三种结构。 认真写好人物形象。作者必须对人物有着鲜明深刻的认识评价,充满激情地写作。人物形象绝对不能虚构或者拼凑,必须是生活中的真人。作者对人物形象的艺术加工, 仅仅体现在抓住其精神特征即“闪光点”,选择提炼其言行上。 要懂得现代人际关系学来进行新颖、细致的调查访问。要抓住(来自:WWw.cssyq.Com 书业网:人物报告文学范文)人物性格的鲜明特征。要使人物语言生活化、个性化,再现人物语言。 要写好人物生存的活的社会环境,把人物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去反映, 发掘人物形象普遍的社会意义。

结尾

通常用鼓舞展望式或者哲理思索式。 要与人物形象和场面相结合,造成一种余味无穷的意境。

篇三:报告文学的写法

报告文学的写法

| [<<] [>>]

第一节 报告文学概述

“报告文学”这个名词是从外国翻译过来的。它是由“报告”和“文学”两个单词连缀成的 词组。“报告”指内容的真实性而言;“文学”指表现手法的艺术性而言。因此,我们所说 的报告文学,是用文学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它叙写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先进人 物,反映人民群众多彩多姿的生活,揭露为人们嗤之以鼻的丑恶事物。于是,有人称它为“ 用文学形式写的具有新闻价值的报告”或“艺术的文告”。

报告文学与新闻报道、通讯有密切关系,但又有所区别。两者相同的,是都以真人真事为写 作对象;它们的区别在于:一、新闻通讯依附于某一事件,写人是以事带人;而报告文学是 以人带事,事是背景,甚至是朦胧的远景。它把人物推向前台,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磨擦 、矛盾、冲突??。二、它有更多的文学色彩,十分注意形象的刻划与细节描写,强调在真 人真事的基础上注意文学手段的运用。

报告文学与小说有类似之处,但二者又是完全不同的文体。美国有“非小说文学”或“非虚 构文学”,与报告文学相似。这说明报告文学在表达方法上是类似小说的。但是,它和小说 相比,要求严守真实性原则,不能虚构,所有的艺术概括与加工,都不能违犯真实性的原则 。《基希及其报告文学》的作者T·巴克指出: “在小说里,人生是反映在人物的意识上。

“在报告文学里,人生却反映在报告者的意识上。

“小说有它自己的主要线索,它的主角们的生活。而报告文学的主要线索就是主题本身。” 这段话表明:报告文学是作者思想的更直接的表达——不论写作者所采用的是怎样的一种表 述的手段和风格,但都不是,也不必要,更不允许以创造和综合人物

典型那样的手段去表述 。这就是小说与报告文学二者之间主要的区别,也就是它们各自的界限。

报告文学有三个特点:

(一)鲜明的新闻性

报告文学作家黄钢认为,报告文学的“新闻性至少可以涉及到两点,第一是具有报道的价值 ;第二,接着就涉及到真实性的问题。”(《试谈报告文学》) 我们可以用两个字说明报告文学的新闻性,一是“快”,二是“真”。 所谓 “快”,这是因为报告文学要对急遽变化的现实生活作出及时的生动的反映,要追随时 代的脚步,用较快的速度把生活中动人的情景描绘出来。 所谓“真”,是指报告文学的生命在于真实。报告文学之所以具有不同于小说的感染力,正 是因为它的作者依靠新闻敏感来选取生活中发生的、生动的、具有说服力的人物和事件,运 用恰当的文学语言形象地、完整地传达给读者。因为严格地忠实于事实,不允许有任何虚构 、造假,所以报告文学才被许多人视为“社会史的信实资料”。

报告文学的真实性,不是单 一的概念,而是复合的概念,它包含几个层次。首先,是材料的真实性。作者所采访的材料 ,都应是实有其事的。这是报告文学真实性的基础和前提。其次,是材料的准确性。准确的 材料就是要符合五个“W ”,其一不可或缺,也不可歪曲。第三,是本质的真实性。报告文 学作者总是调动有限的例证(包括情节、细节、背景和其它)去描述生活、刻划人物、揭示 本质的。

(二)强烈的文学性报告文学属于文学范畴,它是报告,也是文学。它的新闻性(主要是真实性)与文学性不是 互相排斥的,而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除了虚构与概括的手法不宜引进报告文学,其 它一切属于表现形式的文学手法都可以在报告文学中充分调动。调动得越好,就越逼真;越 真实,就越富于艺术的感染力。”(理由:《和青年谈谈报告文学》)这就告诉我们,报 告文学需要从文学引进多样化的表现方法与技巧,如提炼、剪裁、描摹、比兴、工笔刻划、 重笔渲染、精选角度、截取断面、澎湃的抒情、恰当的

议论,以及艺术语言的调动等等 。 总之,除虚构和夸张外,艺术构思、艺术想象、描写、抒情和修辞手法,都是可以采取的文学手段。

(三)深刻的政论性优秀的报告文学,是时代的号角,历史的见证。它总是要针对着现实生活,大声“发言”的 。同时,报告文学的作者在满腔热情地向读者报告现实生活中的先进人物和重大事件时,常 常要在作品中抒发感情,发表议论。为了使人物形象更鲜明,事件的意义更突出,有时作者 要直接站出来报告。因此,报告文学比起小说和其他文学作品来,更能直接地表现作者的思 想倾向,带有强烈的政论色彩。

综上所述,鲜明的新闻性、强烈的文学性、深刻的政论性,是报告文学的三个特点。明确认 识这三个特点,对于学习报告文学写作至为重要。 第二节 报告文学的写作报告文学可以说是一种新闻小说、非虚构小说。它比通讯的形象性更强。因此,写作报告文 学,既应像记者那样进行采访,又要像小说那样构思。报告文学作家类似“记者作家”,其 写作方式可以表述为:新闻采访+艺术构思=报告文学。从这样的独特的写作方式出发,我们写作报告文学应该做到:

一、进行深入采访小说作家靠积累生活,从生活中得到暗示,获得主题,进行创作。报告文学作家则通过采访 获得生活材料(素材)。

采访是十分重要的。报告文学作家理由主张:写报告文学,应该“六分跑,三分想,一分写 ”。医生说“生命在于运动”;对于报告文学作者来说,“生命在于奔跑”。这是因为,写 小说是“付出性劳动”,写报告文学是“收入性劳动 ”,要有“踏破铁鞋”的精神。我们进行采访,重点应是写作对象周围的有关的人。采访对象决不会说:“ 我有几个细节, 你写进去准保会成为一篇好文章”。事实往往是:会说的人不会做,会做的人不会说。而向 对象的周围的人采访,却可以采访到许多生动的典型的细节。

二、精心刻划人物

报告文学要写人物,但不是“塑造”从物,因为它写的人是真实存在的,是生活中的一个实 体。而且,写小说的典型化的方法也不适用于报告文学写作。报告文学中的人物是生活中实 有的,不因作者运用典型化而变得高一点或矮一点,胖一点或瘦一点。报告文学写人好似治 玉,报告文学作者就是玉石匠人,他是以真实的材料雕琢出光辉照人的艺术品。所以说,报 告文学是刻划人物,作者应精心刻划人物。

那么,怎样刻划人物呢?一般来说,应注意从这样几方面努力:

1、重视人物性格的刻划。刻划报告文学人物,只有抓住人物思想性格的特 征,才能把人物鲜明的个性刻划出来。

2、使用鲜明的个性化语言。言为心声。生动鲜明的个性化语言,可以使报 告文学中的人物鲜明地活动起来,以得呼之欲出的效果。

3、努力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报告文学只有写出人物的灵魂,揭示人物的 内心世界,才能刻划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4、认真、精心刻划人物还要注意细节描写、环境描写。

三、巧妙安排结构

艺术构思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巧妙地安排结构。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为我们提供了可供学习 的经验。主要是:

(一)结构属于表现形式,是内容的延伸。从来没有固定不变的结构格式。 作者要从描写的 对象出发,从面临的读者出发。能写成横断面的,不要拉成纵剖面,更不要总是写成三段式 或五段式,即:写一个先进人物,开始写他怎么树立远大理想,怎么经过一个攀登的过程, 克服了各种困难,最后达到光辉的顶点。这种公式化的结构不新颖,不为读者欢迎。过去已有不少作者在努力探索横断面的结构方面取得成就,如理由、陈祖芬的一些作品。至 于纵断面的结构,当然也是由许多横断面组成的。

(二)要善于把最精彩、最感人、自已感受最深而最能吸引、打动读者的关键材料 ,放到最 显著的地位,以增强艺术效果。当然,把关键材料放在显著的地位,并非一律要放在 开头, 也可以放在其他地方。但是不管放在那里,作者都要想办法突出它,着力写好它,使它处于 显著的位置。

(三)巧妙地安排结构,还要善于将生活中真实可靠的一刹那进行相对的集中,必 要的调动。如在《包身工》中,作者就很巧妙地把包身工所受的苦难的一些特写镜头 和横断面,加以 调动和集中,组织到一天来写。四、展开合理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文学,也就没有报告文学,那种把想象同虚构等同起来,从而认为在报告 文学创作中不需要想象的观点是不对的。想象是使报告文学增强文学性的一个重要手段。这 是因为报告的对象是已发生过的、有很大时间跨度的。理由曾说:“我写过马德里体育宫, 但我没有到过;写过巴黎铁塔,但我没上去过;写到过闺房儿女私话,但本人保证没有去偷 听过。写这些内容,如果排斥、离开了想象,还怎么写?”因此,只有展开想象,才能写好 。

需要说明的是,报告文学写作中的想象与小说创作中的想象不同。小说创作中的想象是故事 情节的生发,而报告文学写作中的想象是情节的落实、生活的再现。前者是创造想象,后者 是再造想象。报告文学作家写在稿纸上的远远落后于采访本上的,但有时也可能相反。如理 由写的《痴情》的最后有一万多字,而采访本上只有几页。他写好后读给写的对象听,被写 的人说:“真是那么一回事”。

五、写好精彩议论在小说等文学作品中,最忌作者的议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而报告文学肩负着向读者“报告 ”的任务,它可以也应该向 读者报告,说明自己的观点,因此在报告文学中常常出现作者的议论。这些议论如画龙点睛 ,写得形象而精彩,常常引起读者内心的共鸣。

怎么写出这种议论呢?

(一)叙事写人进入激动人心的高潮时,常常因作者的感情难以抑制,情不自禁地站出来议 论;而读者读到这里,也会感情激动,

Copyright @ 2012-2025华悦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