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坡测量步骤
篇一:测量工作流程
测量工作流程
一、前 期 准 备
1、图纸审核领取图之后三日之内完成以下内容:
(1)复印图纸,熟悉平面位置,查看、验算控制点坐标是否齐全,复核纵断面、
坡度、高程、横坡、变坡点及结构层厚度并复核图纸之间是否有冲突。
(2)根据图纸确定所需测量工具,仪器的种类,数量,仪器自检。
(3)根据图纸选定应使用的图集并复印图集,确定检查井、管道、基础的类型,
确定规范偏差,做好图纸会审前的准备工作,检查图纸是否存在问题。
(4)问题汇总,项目部总工参加图纸会审。
2、交桩:记录交桩时间、地点、接桩人(导线点至少3个点、水准点至少2个点)并填写复印交桩记录供自己使用,原件当日交资料员保存。
3、导线点及水准点闭合,复核后发现导线点有误报项目经理,联系甲方解决,联系建设单位、交桩人重新确定。如有两个以上标段同时交桩,复核完后及时沟通,两标段在交叉处相互复核水准点,导线点。
施工所需完成工作:
(1)定中线控制桩
(2)中心桩保护
(3)确定拴桩方式,对中线控制桩进行拴桩
(4)保护拴桩点
(5)做中心桩、拴桩点标记,其保护措施可以采用砖砌、混凝土砌筑等方法。
(6)水准点闭合,导线点闭合,填写复核记录。
(7)选择合适的位置加密闭合水准点、导线点(满足通视条件),做好水准点、
导线点标记并保护。
(8)根据控制桩放道路中心线、边线、红线。
(9)测量仪器及控制点每周至少复核一次并记录备查。
4、绘制施工现场平面图,统计现场障碍物等情况,布设里程桩。
5、复测现状高程,一般10-20米横断面复测一组数据,若现状情况较复杂,则适当加密测量断面与复测点,保留原始记录,整理数据,绘制断面图,计算填挖方,做出结果并与施工图进行比较,将比较结果上报项目经理。
6、挖探沟,标识障碍物(种类、规格、深度,位置,所属单位,联系电话)制成表格,绘制平面图,分发资料(项目经理、施工处长、总工、测量人员、资料员)。
二、排 水 施 工 测 量
1、复核水准点、导线点。准备所用图纸、图集。根据每段沟槽底槽宽、挖深、放坡计算上口线宽度,按以上计算出的数据进行放线。
2、开槽时控制中线、槽底宽、高程。中线随开槽进度钉桩放线,下口宽用尺做栉子控制,遇井位时定出井位,配合施工处长指挥机械按检查井尺寸挖出井位。
3、管道安装前测定管道基础高程,整平、夯实后复测,将复测结果上报施工处长。
4、定井位桩并在桩上标明井位。
5、管道安装:管道中心线放线,控制管顶高程(需计算顶面高程),根据检查井尺寸预留管口净距。
6、检查井砌筑:需测定盖板井井盖高程,确定爬梯位置及预留支管的位置和尺寸(尺寸大小由项目经理或处长确定)。
7、在检查井上标刻度控制回填厚度和高程。
8、报验,做出相关测量资料交资料员。
三、道 路 施 工 测 量
1、复核水准点、导线点,恢复道路中线、边线,确定各结构误差范围,确定测量重点。
2、道路开槽:道路中心线、边线放线(宽度问项目经理或处长),及时恢复控制桩并保护,控制底槽高程。
3、路床验收,恢复中线、边线,复测高程,复测结果上报项目经理、总工,保留原始记录。
4、灰土:
(1)根据项目经理或施工处长要求确定上土厚度。
(2)做试验段,确定上土虚铺厚度(根据土质、机械确定其虚铺厚度)。
(3)按项目经理要求放边线、方格线,上灰。
(4)碾压完后放边线和起止线,验收。
(5)复测高程,其结果上报项目经理,保留原始记录。
5、二灰碎石:
如使用平地机
(1)恢复中线、边线,根据设计图纸经项目经理同意最终确定摊铺宽度。
(2)根据截面积计算并确定材料用量。
(3)根据项目经理或施工处长经验初步设定虚铺厚度。
(4)做试验段,最终确定虚铺厚度。
(5)放边线,方格线,根据路宽确定测点数量,刮平测定高程(至少4遍)后复
测,复测合格后通知处长或压路机司机进行碾压。
(6)碾压完成后放线,验收。
(7)复测高程,复核结果上报项目经理,保留原始数据。
如使用摊铺机,则需:
(1)明确摊铺方案和顺序,测量人员分工
(2)恢复中线、边线
(3)按摊铺方案设置高程控制点
(4)设定虚铺厚度,做试验段复测后最终确定虚铺厚度
(5)摊铺过程中检查摊铺厚度,如有异常,查找原因及时调整。
(6)碾压成型后,复测高程,结果上报项目经理,保留原始数据。
(7)碾压完成后放线,验收。
6、路缘石、平石、雨水井
(1)雨水井
a、后砌井:
b、先砌井:
(2)路缘石、平石
(3)报验,做出相关测量资料交资料员。
7、面层摊铺:
(1)摊铺准备
①按照摊铺方案进行人员分工
②计划所需仪(转 载于:wWW.cSsYq.cOM 书业网:横坡测量步骤)器,制成需求计划表报项目经理(所需仪器包括:杠尺、脚架、钢钉、水准仪、盒尺、布条、锤子、钢尺等)
③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
(2)依据摊铺方案提前测设高程点并恢复道路中线、边线。
(3)根据高程点测量结果计算各高程点位置杠尺高度,制成表格,摊铺时设专
人量杠尺高度,摊铺机就位后通知机手下返高度。
(4)按摊铺方案,做试验段后及时复测高程,确定松铺系数,调整后通知机。
(5)摊铺过程中紧跟摊铺机测量摊铺厚度,如有异常,查找原因,及时纠正。
(6)对碾压完路面进行高程复测,保留原始数据。
(7)报验,做出相关测量资料交资料员。
8、绘制竣工图,报总工审核,审核完成后,交资料员组卷。
篇二:横 坡 测 量 记 录
篇三:路基横坡分析(测量必看)
测量工作遵循原则:
从整体到局部 由高级到低级 先控制后碎部
β
μ
正弦定理:
BC÷sinα= AC÷sinβ= AB÷sinμ 余弦定理:
cosα=(AB2+AC2-BC2)÷(2AB·AC) α=cos-1((AB2+AC2-BC2)÷(2AB·AC)) cosβ =(AB2+BC2-AC2)÷(2AB·BC) β=cos-1((AB2+BC2-AC2)÷(2AB·BC)) cosμ =(AC2+BC2-AB2)÷(2AC·BC) μ=cos-1((AC2+BC2-AB2)÷(2AC·BC)) 正切定理:
(AB-AC)÷(AB+AC)=(tan((μ-β)÷2))÷(tan((μ+β)÷2))
(G,H)①
B
JI
C
(E,F)②
③
(P,Z)
自由测站ZYCZ(后方交会)
备注:自由测站宜布设近似等边三角形,其三角形内角不小于30,当受地形限制时,个别角可方宽25。两边相差不宜过长或过短。 G:H:E:F
Pol((E-G),(F-H)):I◢ J<0=>J=J+360△J◢ Q=cos-1((I2+B2-C2)÷(2IB))◢
。
。
O=cos-1((I2+C2-B2)÷(2IC))◢ P=G+Bcos(J+Q)◢ Z=H+Bsin(J+Q)◢
k
N(G,H)
M(X,Y)
Z(E,F)
-S
ZXD(直线段) P:Z:G:H:K:N Lbl0 {MS}
X=G+(M-N)cosK+Scos(K-90)◢ Y=H+(M-N)sinK+Ssin(K-90)◢
Pol((X-P),(Y-Z)):I◢J<0=>J=J+360△J◢ Goto0
P、Z—架站点X、Y坐标 N—直线起点里程桩号 G、H—直线起点X、Y坐标M—待测点里程桩号 K—直线起点到终点方位角 S—待测点左右桩距离
(,)
右转弯
YQX(圆曲线---圆心法) P:Z:G: H:R:K:N:B Lbl0
{MS}
V=K-B3Abs(M-N)3180÷(πR) X=G+(R-BS)cosV◢ Y=H+(R-BS)sinV◢
Pol((X-P),(Y-Z)):I◢J<0=>J=J+360△J◢ Goto0
P、Z—架站点X、Y坐标 N—ZY点里程桩号 G、H—圆心点X、Y坐标M—待测点里程桩号
K—圆心点到ZY方位角 S—待测点左右桩距离(左+,右-) V—圆心点到待测点方位角R—圆曲线半径
B—路线方向 (左+1,右-1)
JD
α
K
L
ZY
N(G,H)
β
YZ
R
ο
O
YQX—2(圆曲线—支矩法) P:Z:G: H:R:K:N: B Lbl0 {MS}
O=1803(M-N)÷(πR) A=O÷2 D=23RsinA
X=G+Dcos(K-BA)+Scos(K-BO-90)◢ Y=H+Dsin(K-BA)+Ssin(K-BO-90)◢ Pol((X-P),(Y-Z)):I◢J<0=>J=J+360△J◢
Goto0
G、H—ZY点X、Y坐标 N—ZY点里程桩号 K—ZY点到JD方位角 M—待测点里程桩号
R—圆曲线半径 S—待测点左右桩距离(左+,右-) O—待测点圆心角D—待测点弦长
A—夹角βP、Z—架站点X、Y坐标 B—路线方向 (左+1,右-1)
HHQX—1(缓和曲线—1) P:Z:G: H:R:L:K:N: B Lbl0 {MS}
W=Abs(M-N)
C=W-W5÷(40R2L2)+W9÷(3456R4L4)
D=W3÷(6RL)-W7÷(336R3L3)+W11÷(42240R5L5) E=90W2÷(πRL)
X=G+CcosK+BDsinK+Scos(K-BE-90)◢ Y=H+ CsinK-BDcosK+Ssin(K-BE-90)◢ Pol((X-P),(Y-Z)):I◢J<0=>J=J+360△J◢ Goto0
P、Z—架站点X、Y坐标N—ZH点里程桩号 G、H—ZH点X、Y坐标M—待测点里程桩号
K—ZH至JD方位角 S—待测点左右桩距离(左+,右-) L—缓和曲线长R—缓和曲线半径C、D—支距坐标 E—缓和曲线角 B—路线方向 (左+1,右-1) 或者X=G
Y=H
-
C2+D2)cos(K-BQ)+Scos(K-BE-90)◢ C2+D2)sin(K-BQ)+Ssin(K-BE-90)◢
其中Q=tan1(D÷C)
HHQX—2(缓和曲线—2) P:Z:G: H:R:L:K:N: B Lbl0 {MS}
W=Abs(M-N)
C=W-W5÷(40R2L2)+W9÷(3456R4L4)
D=W3÷(6RL)-W7÷(336R3L3)+W11÷(42240R5L5) E=90W2÷(πRL)
X=G+CcosK-BDsinK+Scos(K+BE+90)◢ Y=H+ CsinK+BDcosK+Ssin(K+BE+90)◢ Pol((X-P),(Y-Z)):I◢J<0=>J=J+360△J◢ Goto0
P、Z—架站点X、Y坐标N—HZ点里程桩号 G、H—HZ点X、Y坐标M—待测点里程桩号
K—HZ至JD方位角 S—待测点左右桩距离(左+,右-) L—缓和曲线长R—缓和曲线半径C、D—支距坐标 E—缓和曲线角 B—路线方向 (左+1,右-1) 或者X=G
Y=H
-
C2+D2)cos(K+BQ)+Scos(K+BE+90)◢ C2+D2)sin(K+BQ)+Ssin(K+BE+90)◢
其中Q=tan1(D÷C)
(,
)
QYXZB(求圆心坐标) E:F:C:D:R:L: B
篇四:路基路面横坡测量记录表
路 基、路 面 横 坡 测 量 记 录 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