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悦美文网

公文最后表示客气的表述

常用公文2018-03-31 04:34书业网

篇一:请示报告结束语

篇一:请示结语的常规写法有

请示结语的写法

一、请示结语的常规写法有:

“当(妥、可)否,请批复(批示)”;

“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批复(批准、审批)”;

“特此请示,请批复(批示)”;

“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转报??审批”等。

二、请示结语不规范现象,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五种:

(一)无结语

不是所有公文都需要写结语。如“命令”、“决定”、“决议”、“会议纪要”等,不需要写结语,言尽即止。但“请示”必须写结语,这是由请示的文种功能决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凡是在工作中遇到不知如何解决、无权解决、无力解决及按规定应报经上级决断的问题,都要请示。下级机关只有在得到上级机关批复后,方可按照上级机关的意见安排下一步工作,不能擅自做主和先斩后奏,所以请示带有强烈的“期请性”。行文中,必须在结尾处明确提出请上级机关“批示、批准”的要求。请示如果不写结语,就意味着不需要上级机关“批示、批准”,“事前请示”就变成了形式主义,“请示”也成了一张白纸,失去了其本身所具备的功能。

(二)与“报告”结语混淆即将请示的结语写成了“以上报告当(妥、可)否,请批复(批示)”。这种写法要么把请示当成了报告,要么把报告当成了请示,要么在报告中夹带了请示事项。不论哪种情况,都混淆了请示与报告的区别,最终导致的结果是:该批复的请示没有得到及时批复,延误了时机,给工作带来不应有麻烦。报告是陈述性上行文,目的是让上级机关了解情况,不要求上级机关答复,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报告可以表态也可以不表态,所以报告的结语一般用“特此报告”。

(三)不能正确体现行文规则

一种情况是对“逐级行文”认识不清,要求上级机关审批应由上级机关转报的请示。《办法》规定:“不得越级请示和报告”。有时直接上级机关无权审批请示事项,需要再向上级请示时,请示的结语应写成“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转报??审批”,而不能写成“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审批”。 另一种情况是对“批转”与“批复”认识不清,将要求上级机关批转的请示写成了要求上级机关批复的请示。如:“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区、各部门彻执行”。这里“批转”不能写成“批复”。

(四)语气不当

请示是典型的上行文,语气要谦恭有礼,以示对上级领导机关的尊重,但要把握好尺度,既不能过“软”,也不能过“硬”。过“软”,是指语气过分谦卑。有人认为“请示”是请求上级机关办事,说得越客气事情越好办,所以结语写成“以上想法尚不成熟,请领导指正”或“以上意见不知是否可行,请上级领导决策”。请示是公文,不是私人信件,没有必要过分客气。这种写法既??拢?秩狈ψ孕牛??恕吧辖幻?埽?桓涸鹑巍钡母芯酢9?坝病保?侵赣锲??保?踔梁?忻?睢⑶科戎?狻H纭扒胫甘尽薄ⅰ扒肱?础薄ⅰ扒肱?肌保???蛄罚?鄙俟?桑?晃?瘛T偃纭拔颐侨衔?耸掠??,请领导批示”也不可取。

(五)语法逻辑有误

请示中常用“当(妥、可)否”一词,意为“不知当与不当(妥与不妥、可与不可),具有肯定与否定的双重含义,与后面的“请批复(示)”或“请指示”搭配,表示“自以为妥,但惟恐水平低微,尚需领导指正”的意思。有人将其写成“当(妥、可)否,请批准”,即“当与不当,都得批准”,逻辑错误显而易见。篇二:(请示)

关于请示

(一) 请示的适用范围

《办法》规定: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凡本机关无权解决和无力解决的事项,事前都应该向上级机关请示以获得上级机关的指示、批准和帮助,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和困难。

(二) 请示的特点

1、祈请性2、期复性 3、双向性 4、单一性。

(三) 请示的种类

1、 请求指示的请示。

2、 请求批准的请示

3、 请求批转的请示

(四) 请示的写法

请示一般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和落款四部分组成

标题:请示的标题通常用完全式标题。 例如:xx大学关于增拨教育经费的请示 注意:标题的事由(主题)部分不能出现祈请类的词语,如“申请”、“要求”、“请求”等语。例如:《xx关于请求(申请、要求)解决xx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经费的请示》 主送机关:〈办法〉规定:

1、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不得多头主送,需要同时送其他机关,应当用抄送形式,不得抄送其下级机关; 2、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的事项外,不得以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请示。

正文:

1、请示理由 常见的开头方式有:原因目的根据式

“由于(鉴于)、、、、、、为了、、、、、、根据、、、、”;

原因目的式:“由于、、、、、、为了、、、、、”。 请示理由之后,一般用“为此,现就xx问题请示如下”或“特作如下请示”或“为此,特请示、、、、、、”或“恳求、、、、、、”语句过渡,引出请示事项。

2、请示事项:是请求上级机关指示或批准的具体内容。 应写得明白、具体、恰当、切实、可行。

应坚持“一事一请”(或一文一请)的原则。3、请示结束语: 常见的有:“以上请示(意见)妥否,请批示(指示)”、“以上请示(意见)当否,请指示”、“特此请示,望批准”、“以上请示(意见)如无不妥,请批准”、“以上请示(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有关单位贯彻执行”等。

4、落款:党的机关的请示可在落款处署发文机关名称,并下置成文时间;行政机关的请示,如非联合行文,则不署发文机关名称,只标成文日期。

作业:一、根据材料写公文

x市市中区丰华食品厂1996年年初开始建厂,同年12月开始边建边生产,目前处于试产阶段。该厂要求给予免征工商的照顾。该厂在试产期间,由于电力不足,设备不完善等原因,以致1997年1月至10月先后停产5个月,1997年总产量1,477吨,总成本xx万元,总销售量xxxx吨,销售总收入xx万元,

销售税金xx万元,亏损额为xx万元。经调查,以上情况属实。(1)、请以上述材料为主,代xx市市中区财政局写一份为丰华食品厂免税的请求性的公文。

(2)、代x市财政局写一份同意免税的答复性的公文。

(3)代x区财政局写一份转发性的通知。

二、请指出下面这份公文存在的问题(列成条,不阐述)

份号005

x县政府公文

华平县人民政府关于设监察局的请示报告 xx市委、市人民政府:

我县拟成立县监察局,由王山同志任局长,李正同志任副局长。这两位同志的情况见随文附上的考察材料。这是根据中央关于建立各级监察机关的决定作出的具体安排。目的是严肃政纪,加强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监督。这对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是一个重要保证。因此,请市里务必批准。此外,新成立的机构需购置必要的设备,但我县财力十分吃紧难以解决,为此,请市里拨给购置费1万元。附王山、李正同志考察材料各一份。 以上意见妥否,请批准。

华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03、10、8、

主题词:x县府、请示报告

抄送:华平县政府、华平县大石乡政府华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003年10月8日 2345篇三:请示的写作

请示的写作

标题:

不能用“请示报告”、“申请”;不宜用含“请求”口吻的语句。

正文:

请示原因、请示事项、请示结语

请示结语:“妥否,请批复”,“特此请示,请予指示”、“请批准”、“请审批”、“请批示”,“如无不妥,请批转??执行”。

范例(一):

xx市金沙区交通分队关于绵阳路禁止4吨以上汽车通行的请示 xx市公安局:

我区辖区主要马路绵阳路路面狭窄(仅6米),近年来,马路两侧商店日渐增多,行人拥挤,往往占用马路行走,造成与自行车和汽车争道,以致交通经常堵塞,引发交通事故多起。为了保证附近单位行人的安全,拟从5月1日起禁止4吨以上的汽车在绵阳路通行。上述车辆可绕道附近??路行驶。

如无不当,请予批准。xx xx年x月x日

范例(二):

关于二oo六年国库券发行工作的请示

国务院:二oo六年将发行xx亿国债,其中财政债券xx亿元,国库券xx亿元,整个发行工作从三月一日起开始。为保证这项工作顺利进行,现提出以下意见:

二、 继续贯彻国债优先发行的原则。在国库券发行期内,除国家投资债券外,其他各种债券一律不得发行。国债以外的各种债券利率不得高于同期国库券的利率。

三、 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要严格做好国库券以外的债券的审批工作。未按上述规定发行的债券,各类证券中介机构不得代理发行,各证券交易场所也不得批准上市。 以上意见如无不妥,

篇二:2016届高三语文最后一练 教师版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最后一练 2016年6月1日 一、语言文字运用

1.1 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足球太缺少在硬仗中_______的机会,难以在必须赢下的比赛中展现出_______的气势。世界杯预选赛留下的遗憾与失望,或许会被中国球员在亚冠赛场上的神勇表现冲淡, 但中国足球在国家队层面的_______甚至倒退,将始终成为影响这个项目全面起航的短板。

A. 锻炼 不可一世 故步自封B. 磨炼 舍我其谁 故步自封

C. 磨炼 不可一世 亦步亦趋D. 锻炼 舍我其谁 亦步亦趋

B (“磨炼”有强调在艰苦的环境或完成繁难任务的过程中锻炼的意思。“不可一世”形容极其狂妄自大。感情色彩不符合句意。“亦步亦趋”比喻没有主见或为了讨好,事事追随或模仿别人。不符合句意)

1.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1)听爸爸说,那个烟斗是祖上 下来的,已经有两百多年了。

(2)直到今天,一遇到天旱,农村还有人抬着祭品祭天, 龙王降雨,保佑丰收。

(3)事前有周密的计划、部署,遇事有正确的应变措施,就不至于、左右为难了。

A.流传乞求 畏首畏尾 B.留传 乞求 举棋不定

C.留传祈求举棋不定 D.流传 祈求 畏首畏尾

1.2 C(举棋不定:比喻临事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畏首畏尾:形容“瞻前顾后”,疑虑重重。)

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只靠强压,而不深入群众倾听民意,不给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领导干部,是一种极端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必须彻底改变。

B.这家羽毛球馆设施齐全,可以为羽毛球爱好者提供不同档次的球拍、羽毛球、球鞋、球衣等羽毛球器材。 C.从明年开始,多地政府拟启动“以房养老”的试点工作,老人们可以选择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给银行,以定期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

D.美国近年来调整了签证政策,规定申请留学签证的时间要在所申请学校开学前的3个月到2个星期内进行。

3.C (A.“??领导干部,是??工作态度”,搭配不当;B. 不合逻辑,“球鞋、球衣”不属于羽毛球器材; D.“申请留学签证的时间在??开学前的3个月到2个星期内进行”句式杂糅。)

2.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谈到本性,对稍有一点常识的人都能略知一二,我国传统启蒙教材《三字经》开篇就提出“人之初,性本善”的观点。

B. 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C.随着许昕、樊振东以惊险的比分艰难取得双打比赛的胜利,中国男队以总比分3比0击败中国台北队跻身进入决赛。

D.空气质量与城市竞争力高度相关,一个城市的空气是否洁净,综合反映了这个城市的环境治理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

2.2 D (A项主客颠倒。B项语序不当,应为碰撞、交流、融合。。C项“跻身”和“进入”语意重复)

3.1下面四句本为湖南长沙岳麓书院中的一副对联,请依照文意与对联的一般原则,选出 最适当的排列方式。(3分) ()

甲、江阔天高

乙、鸢飞鱼跃

丙、识此心之分量

丁、见斯道之流行

A.甲、乙,丙、丁。 B.乙、丁,甲、丙。

C. 甲、丙,乙、丁。 D.丙、甲,丁、乙。

3.C(首先,形式上,上下联字数相等、句法结构相同、对应词语词性相同。对联又叫对 子,它是一种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的传统的文学形式,字数相等是它最基本的特 点,所以A项自然排除。其次,音节上,对联讲究平仄相对,音韵和谐。如“一元复始; 万象更新”,上联平仄为“平平仄仄”,下联就为“仄仄平平”。一般说来,上联尾字大多为“仄 声字”,下联尾字大多为平声字。故可判定(B) (D)

两项的正误。D项文意也不合对子的 要求。)

3.2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 ()

A.请柬: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B.书信: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C.询问:家严大人今年高寿?多年不见,甚为牵挂,过两天我一定登门看望。 D.介绍信:兹介绍我校张敏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请予接洽为荷。

3.2 D A项,“府上”是对别人的家的尊称,应改为“寒舍”。 B项,“垂念”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关心挂念,应改为“感念”。C项,“家严”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应改为“令堂”。D项,正确,其中“荷”常用于书信、公文等中表示感谢或客气。

3.3 下列各句中,引用的诗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 三十多年前的池塘,在我记忆里还保留着绿叶红花的碎影,时移事迁,池塘变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再也不见荷叶荷花了。

B. 我们的祖先有安土重迁的传统观念,以为一切有生之伦,都有返本归元的倾向:“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

C. 希望同学们毕业后能凭着“不求闻达于诸侯”的淡定和“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豪情,踏实做事去改变家乡,这就是青春不朽的一种方式。

D.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经典阅读的式微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正与珍视经典的传统教育方式渐行渐远。

3.3. D

3?4 下列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李祈《琴歌》)

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

D?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白居易《望月有感》)

3.4?B(B比喻,以“蓬”“雁”自比,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例句“朱门”、A“四座”、C“孤帆”、D“干戈”都是借代)

3.5.只用了一种修辞方法的一项是(3分) ()

A.玫瑰用刺保卫芬芳/蜜蜂用刺保卫甜蜜

B.烈日当空,树叶儿被火热的太阳晒成了小喇叭筒,仿佛划根火柴,草木都会燃烧起来。

C.数不尽的"总督"和"帮办"把秦砖汉瓦黄金白银一齐搬进船舱。

D.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

3.5C(借代,"总督"、"帮办",秦砖汉瓦,都是借代。A、拟人、借代;B、比喻、夸张;D、拟人、比喻,"黄金"是喻体)

4.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分或称之为“贬官文化”。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地因人传,人因地传,两相帮衬,俱著声名。

①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了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

②过了一个时候,或过了一个朝代,事过境迁,连朝廷也觉得此人不错,就恢复其名誉。

③这样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得不坏。

④他们亲热过的山水亭阁,也便成了遗迹。

⑤于是,人品和文品双全,传之史册,诵之后人。

A.①③②⑤④ B.①②③⑤④ C.②①⑤③④ D.②①③④⑤

4.1 A 解析:本段文字主要陈述“贬官文化”,①句承“贬官”,应放在开头,③句承①句中“只好与山水亲热”,说“文品”,②句说“人品”,⑤句“人品和文品双全”是对③、②句的总结,④句与“地因人传”相呼应,应放在最后。

4.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我是多么衷心地期望古典与新潮在我热爱的这块土地上的融合,期盼历史与人文有机地嬗递与链接——哪怕是留一条秦砖汉瓦的古巷或是建筑出有民族特色保留古民居韵味的住宅,这方面不乏成功的范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在享有现代物质生活的同时在精神的家园中“诗意地栖居”。

①感受历史、传统和古典的优美

②拥有厚重深沉的文化根基

③让五千年文明古国文化的芳香在我们今日的生活中依然飘逸

④让古巷的清丽月色与广场的七彩霓虹高楼的泛光灯火交相辉映

⑤让生活在电脑网络、信息高速公路上忙碌的人们仍然可以看见星空月色听得春雨的淅沥嗅得冬雪的甘甜

A.④③⑤②①B.③④⑤①② C.⑤④③②①D.⑤③④①②

4.2 A (④承接前句举“范例”:古巷、广场、高楼。③在④所举范例的基础上谈““融合”的意义:“让五千年文明古国文化的芳香在我们今日的生活中依然飘逸”。 ⑤中“让生活在??”紧承④句中的“在今日的生活中依然飘逸”,具体阐释“融合”。②①总结“古典与新潮融合,历史与人文嬗递与链接”的意义,先“拥有”才能“感知”,所以顺序是②①)

5.1日本青少年研究所公布了去年对日美中3国7233名高中生进行的调查结果,下面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C.美国学生充满自信、自我认同度高 D.高中生不要妄自菲薄,要树立奋斗目标

D (文中无依据)

5.2阅渎右边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A.创造性思维要在实践中善于捕捉灵感。

B.我们要抛弃的恰是我们正要寻找的。

C.生命从一开始就考验着我们的取舍。

D.独立常始于为自己想出第一个主意。

5.2 A【解析】

试题分析:雨中的小鸡叼起蛋壳遮风挡雨,蛋壳的弧形与伞的弧形相似,说明进行创造性思维需要在实践中善于捕捉灵感。

5.3下列四个选项中,对语段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我们一定要找到自己的优势,并把这个优势发挥到极致。优势这块板越长越好,如果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那就更好了。这样,你就做到了卓越。而在这一个点上的超越,会给你带来更多的资源和更多的成功。乔布斯是个完人吗?苹果公司是面面俱到吗?他们的每一块木板都比竞争对手长吗?当他们能把产品做到人人喜欢,就几乎一切都有了。我们为什么没有苹果,没有乔布斯,正因为我们总是追求样样不落人后,努力活在别人描绘的理想模式之

中。

A. 我们需要找出自己的优势且将其发挥到极致。

B. 优势这块板越长越好,能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就更好。

C. 我们总是追求样样不落人后,努力活在别人的模式中。

D. 无论是人还是公司,都靠自己最长的那块板成功。

5.3 A (B项概括不全。C项从反面来说,不适宜作为最准确的概括句。D项比喻说法未直接说理)

5.4 对下面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3分) ()

与相声在传媒中的冷清相比,周末相声俱乐部的火爆与人气,颇耐人寻味。在民众中诞生和成长的艺术,只有回到群众、回归生活,才能获得新的生命力。这种回归,如果没有与观众面对面的交流与切磋,失去了舞台的实践和锤炼,没有观众心领神会的捧腹大笑和心心相印的理解沟通,是不会达到的。

A.生活实践是相声创作的源泉

B.传统的相声表演形式亟需改变

C.回归观众是相声俱乐部火爆的原因

D.相声只有重返民间舞台才能重获新生

5.3D 试题分析:这段文字主要讲的是在传媒中冷清的相声回到群众、回归生活,与观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切磋,这使得它获得了新的生命力。A、语段中并没有说相声创作;B、语段中没有提到相声的表演方式;C、周末俱乐部火爆只是引出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的一个引子,怎样使相声获得新生才是本段文字的重点内容。

点评:解答对语段中心内容的概括类题目时,要注意把握语段的中心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意图,另外,语言要简洁明了。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善于总结文章或段落的中心。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相应题目。(19分)

杨素蕴,字筠湄,陕西宜君人。顺治九年进士,授直隶东明知县。东明当河,决后,官舍城垣悉败,民居殆尽,遗民依丘阜,但数十家。素蕴至,为缮城郭,招集流亡,三年户增至万余。山东群盗任风亭等剽掠旁郡,扰及畿南。素蕴设计降其渠,散其胁从。十七年,举卓异,授四川道御史。疏言:“臣言.

官也,宜以言为事。然今下所患,正在议论多而成功少。国家建官分职,各有所事,则平天下无余事。更..

原皇上推诚御物,俾人人得展其才,尤端本澄源之要也。”【杨素蕴,字筠湄,陕西宜君人。顺治九年(1653年),考中进士,授官直隶东明知县。东明面对着黄河,(有一次)黄河决口,公家房舍城郭全部败毁,百姓房屋庐舍几乎全部倒塌,剩下的百姓依靠着山丘,仅剩下几十家。杨素蕴到任后,修缮城池,招集流亡的百姓。三年之后,人户已达一万多。山东境内以任凤亭等人为首的各路盗贼抢劫掠夺东明旁边的郡县,扰乱到直隶南部东明一带。杨素蕴利用计谋诱使他们的头目投降,解散那些被胁迫跟随的人。顺治十七年,杨素蕴以治绩卓著,授官四川道监察御史。他上书说:“我是言官,应当以向皇帝进言为事务。但是现在天下然担忧的,正是在于臣子们议论得多但做成事情的很少。国家设立官职,分配职责,(如果)各官员都有干好本职工作,那么平定天下没有多余的事情。(我)更希望皇上拿出真心统御(或对待)他人,使每个人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这)更是端正根本澄清源头的关键啊。”】

十八年,圣祖即位,辅臣柄政,出素蕴为川北道。三桂见素蕴前奏,恶之,具疏辨,并摘“防微..

杜渐”语,谓意含隐射,语伏危机。诏责素蕴回奏,素蕴言:“防微杜渐,古今通义。臣但期藩臣每事尽善,为圣世纯臣,非有他也。”下部议,坐素蕴巧饰,当降调,罢归。居十年,三桂反。尚书郝惟讷言:“素蕴首劾三桂,云当防微杜渐。在当日反状未形,似属杞忧。由今观之,则素蕴先见甚明,且为国直陈,奋.

不自顾,其刚肠正气,实有大过人者!亟宜优录。”乃命发湖广军前,以原品用。会丁父忧,服阕,乃赴.军前。康熙十七年,襄阳总兵杨来嘉、副将洪福等叛应三桂。【顺治十八年,康熙皇帝登上皇位,辅佐他的大臣把持着政权,把杨素蕴调出京城担任川北道官员。吴三桂看见杨素蕴以前的奏折,憎恶杨素蕴,准备了给皇帝的奏章,极力辩解,并且摘录(杨素蕴原奏章中的)“防微杜渐”等用语,认为杨素蕴的意思含沙射影,话语中埋伏着产生危险的祸根。皇帝下诏责成杨素蕴用奏章回答,杨素蕴回答说:“防微杜渐,是古今通用的话语。我只期望吴三桂等藩臣每件事情都做到最好,做圣祖您的纯正的臣子,并没有其他的意思。”皇帝下令部下们商议这件事,给他定罪为含糊巧饰,判处降职调用,(不久)被罢免官职回家了。过了十年,吴三桂反叛。尚书郝维讷上书说:“杨素蕴首先弹劾吴三桂,劝说皇帝应当防微杜渐。在那时候吴三桂反叛的情状没有形成,似乎是杞人忧天。但按照现在看来,那么杨素蕴的先见非常明达,而且他是为了国家勇于上书直言,奋勇向前,不考虑自己安危。他的性情刚直,浩然正气,实在是有大大超过其他人的地方。急切时应该优先录用他。”皇帝诏令按照原官品级录用,发湖广军前。适逢父丧,服阕后,才奉命赴任。康熙十七年(1678年),襄阳总兵杨来嘉、副将洪福等叛乱,策应吴三桂。】大军运饷,自襄至房、保路险狭,舟车不通,岁调襄阳、安陆、德安三郡丁夫担负,饷苦不继。素蕴访知谷城有小溪可通舟,乃按行山谷开饷道,由是水运通利,省丁夫什九,军乃无乏。二十六年,授安徽巡抚。会岁饥,上疏.

请赈,甫拜疏,即檄州县开仓赈给,全活甚众。寻调湖广巡抚。二十八年,大旱,疏请蠲免武昌等属三十二州县钱粮,上遣户部郎中舒淑等会督抚勘灾。舒淑至武昌,素蕴适巷暑疫,寻称病乞休,上疑其托疾,夺官。命甫下而素蕴已卒。【清军派用大量军队运输粮饷,从襄阳到房县、保康一段路程险峻狭隘,舟车不通,每年须调襄阳、安陆、德安三郡的丁夫运送,军饷常常苦于接济不上。杨素蕴访察到谷城有条小溪,可通船只,于是就实地去察看,在山谷中开凿运粮道路,由此水上运输通达便利,节省丁夫十分之九,军队就再也不缺粮食了。二十六年,授官安徽巡抚。适逢收成不好,(杨素蕴)上书请求赈灾,刚刚拜呈奏疏,朝廷就下文命州县开仓赈给,保全救活的人很多。不久,调任湖广巡抚。二十八年,大旱,杨素蕴上书请求减免武昌等三十二州县的钱粮,皇帝派遣户部郎中舒淑等人会同巡抚勘察灾情。舒淑到达武昌时,杨素蕴正好中暑患病,不久就上书称病打算解任归里。皇帝怀疑他借病(不勘察灾情),就解除他的官职。命令刚刚下达,可是杨素蕴已经死了。】

先是,湖北郡县疾苦最甚者,如应城谷田科重,监利一年两赋,为民害数十年。素蕴得其实,条为两疏。来及上而病革,口授入遗疏,曰:“此疏行,吾目瞑矣!”【在他死之前,湖北的郡县是百姓疾苦最重

的地方,如应城对种谷的田地地征税很重,监利一年征收两次赋税,给百姓造成祸害几十年了。杨素蕴知道这些地方的实际情况后,分项目写成两篇奏疏。还没有来得及向皇上禀报,就生病而且被革除了官职,他就口授奏疏,列入遗疏,并且说:“如果能够按这奏疏实行,我死后就闭眼了!”】

(《清史稿·列传五十七》,有删节)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素蕴设计降其渠 渠:头目。 .

B.辅臣柄政 柄:执掌。 .

C.三桂见素蕴前奏,恶之 恶:讨厌。 .

D.乃按行山谷开饷道 按:按照。 .

1.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B。

【解析】按:察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举一反三】文言实词的推断,我们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推断词义。如果这个实词的表面意思在这个语境里理解不通,那么我们可以结合语境联想它在其他场合,特别是教材上出现过的意思。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宜以言为事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

B.正在议论多而成功少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C.且为国直陈子卿尚复谁为乎 ..

D.乃命发湖广军前 度我至军中,公乃人 ..

.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B。

【解析】C两个“为”都是介词,为了。A.介词,把;介词,按照。B.连词,表转折,但是;连词,表递进,而且。D.副词,于是,就;副词,才。

8.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更原皇上推诚御物,俾人人得展其才,尤端本澄源之要也。(5分)

(1)(我)更希望皇上拿出真心统御(或对待)他人,使每个人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这)更是端正根本澄清源头的关键啊。(1)“落实“原”“俾”“要”字各1分,大意2分。

(2)会岁饥,上疏请赈,甫拜疏,即檄州县开仓赈给,全活甚众。(4分)

(2) 适逢年成不好,(杨素蕴)上书请求贩灾,刚刚拜呈奏疏,朝廷就下文命州县开仓贩给,保全救活的人

很多。(2)落实“岁”“檄”各1分,大意2分。

9.文言文中杨素蕴为官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4. 【答案】尽职守责;具有远见;忧民疾苦;敢于直言;治绩卓异。1点1分,答对4个满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

【解析】要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前因后果,要弄清作者记叙了哪几件事,然后在此基础上概括。如在吴三桂的问题上,尚书郝惟讷的话就说明了杨素蕴具有远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相应题目。(19分)

李云字行祖,甘陵人也。性好学,善阴阳。初举孝廉,再迁白马令。【李云,字行祖,甘陵人。本性喜欢学习,擅长阴阳历算。起初被举荐为孝廉,两次升迁做了白马令。】

桓帝延熹二年,诛大将军梁冀,而中常侍单超等五人皆以诛冀功并封列侯,专权选举。又立掖庭民女亳氏为皇后,数月间,后家封者四人,赏赐巨万。【桓帝延熹二年,诛杀了大将军梁冀,中常侍单超等五人都因为诛杀梁冀有功而一起被封为列侯,专门掌管选拔举荐人才。又立掖庭民女亳氏做了皇后,几月内,皇后家有四个人受到了封赏,赏赐的财物上万。】

是时地数震裂,众灾频降。云素刚,忧国将危,心不能忍,乃露布上书,移副三府,[1]曰:?臣闻皇后天下母,德配坤灵,不得其人则地动摇宫。比年灾异,可谓多矣,皇天之戒,可谓至矣。班功行赏,宜应其实。梁冀虽持权专擅,虐流天下,今以罪行诛,犹召家臣扼杀之耳。而猥封谋臣万户以上,高祖闻之,得无见非?西北列将,得无解体?孔子曰:‘帝者,谛也。’今官位错乱,小人谄进,财货公行,政化日损,.

尺一拜用不经御省。[2]是帝欲不谛乎??帝得奏震怒,下有司逮云,诏尚书都护剑戟送黄门北寺狱,使.

中常侍管霸与御史廷尉杂考之。【这时大地多次地震裂开,各种灾难多次降临。李云本性刚直,忧虑国家.

篇三:高三语文-2016届高三语文最后一练 教师版

2016年6月1日 一、语言文字运用

1.1 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足球太缺少在硬仗中_______的机会,难以在必须赢下的比赛中展现出_______的气势。世界杯预选赛留下的遗憾与失望,或许会被中国球员在亚冠赛场上的神勇表现冲淡, 但中国足球在国家队层面的_______甚至倒退,将始终成为影响这个项目全面起航的短板。

A. 锻炼 不可一世 故步自封B. 磨炼 舍我其谁 故步自封

C. 磨炼 不可一世 亦步亦趋D. 锻炼 舍我其谁 亦步亦趋

B (“磨炼”有强调在艰苦的环境或完成繁难任务的过程中锻炼的意思。“不可一世”形容极其狂妄自大。感情色彩不符合句意。“亦步亦趋”比喻没有主见或为了讨好,事事追随或模仿别人。不符合句意)

1.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1)听爸爸说,那个烟斗是祖上 下来的,已经有两百多年了。

(2)直到今天,一遇到天旱,农村还有人抬着祭品祭天, 龙王降雨,保佑丰收。

(3)事前有周密的计划、部署,遇事有正确的应变措施,就不至于、左右为难了。

A.流传乞求 畏首畏尾 B.留传 乞求 举棋不定

C.留传祈求举棋不定 D.流传 祈求 畏首畏尾

1.2 C(举棋不定:比喻临事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畏首畏尾:形容“瞻前顾后”,疑虑重重。)

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只靠强压,而不深入群众倾听民意,不给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领导干部,是一种极端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必须彻底改变。

B.这家羽毛球馆设施齐全,可以为羽毛球爱好者提供不同档次的球拍、羽毛球、球鞋、球衣等羽毛球器材。

C.从明年开始,多地政府拟启动“以房养老”的试点工作,老人们可以选择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给银行,以定期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

D.美国近年来调整了签证政策,规定申请留学签证的时间要在所申请学校开学前的3个月到2个星期内进行。

3.C (A.“??领导干部,是??工作态度”,搭配不当;B. 不合逻辑,“球鞋、球衣”不属于羽毛球器材; D.“申请留学签证的时间在??开学前的3个月到2个星期内进行”句式杂糅。)

2.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谈到本性,对稍有一点常识的人都能略知一二,我国传统启蒙教材《三字经》开篇就提出“人之初,性本善”的观点。

B. 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2016届高三语文最后一练 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C.随着许昕、樊振东以惊险的比分艰难取得双打比赛的胜利,中国男队以总比分3比0击败中国台北队跻身进入决赛。

D.空气质量与城市竞争力高度相关,一个城市的空气是否洁净,综合反映了这个城市的环境治理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

2.2 D (A项主客颠倒。B项语序不当,应为碰撞、交流、融合。。C项“跻身”和“进入”语意重复)

3.1下面四句本为湖南长沙岳麓书院中的一副对联,请依照文意与对联的一般原则,选出 最适当的排列方式。(3分) ()

甲、江阔天高

乙、鸢飞鱼跃

丙、识此心之分量

丁、见斯道之流行

A.甲、乙,丙、丁。 B.乙、丁,甲、丙。 C. 甲、丙,乙、丁。 D.丙、甲,丁、乙。

3.C(首先,形式上,上下联字数相等、句法结构相同、对应词语词性相同。对联又叫对 子,它是一种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的传统的文学形式,字数相等是它最基本的特 点,所以A项自然排除。其次,音节上,对联讲究平仄相对,音韵和谐。如“一元复始; 万象更新”,上联平仄为“平平仄仄”,下联就为“仄仄平平”。一般说来,上联尾字大多为“仄 声字”,下联尾字大多为平声字。故可判定(B) (D)两项的正误。D项文意也不合对子的 要求。)

3.2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 ()

A.请柬: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B.书信: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C.询问:家严大人今年高寿?多年不见,甚为牵挂,过两天我一定登门看望。

D.介绍信:兹介绍我校张敏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请予接洽为荷。

3.2 D A项,“府上”是对别人的家的尊称,应改为“寒舍”。 B项,“垂念”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关心挂念,应改为“感念”。C项,“家严”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应改为“令堂”。D项,正确,其中“荷”常用于书信、公文等中表示感谢或客气。

3.3 下列各句中,引用的诗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 三十多年前的池塘,在我记忆里还保留着绿叶红花的碎影,时移事迁,池塘变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再也不见荷叶荷花了。

B. 我们的祖先有安土重迁的传统观念,以为一切有生之伦,都有返本归元的倾向:“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

C. 希望同学们毕业后能凭着“不求闻达于诸侯”的淡定和“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豪情,踏实做事去改变家乡,这就是青春不朽的一种方式。

D.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经典阅读的式微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正与珍视经典的传统教育方式渐行渐远。

3.3. D

3?4 下列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李祈《琴歌》)

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

D?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白居易《望月有感》)

3.4?B(B比喻,以“蓬”“雁”自比,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例句“朱门”、A“四座”、C“孤帆”、D“干戈”都是借代)

3.5.只用了一种修辞方法的一项是(3分) ()

A.玫瑰用刺保卫芬芳/蜜蜂用刺保卫甜蜜

B.烈日当空,树叶儿被火热的太阳晒成了小喇叭筒,仿佛划根火柴,草木都会燃烧起来。

C.数不尽的"总督"和"帮办"把秦砖汉瓦黄金白银一齐搬进船舱。

D.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

3.5C(借代,"总督"、"帮办",秦砖汉瓦,都是借代。A、拟人、借代;B、比喻、夸张;

D、拟人、比喻,"黄金"是喻体)

4.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分或称之为“贬官文化”。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地因人传,人因地传,两相帮衬,俱著声名。

①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了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

②过了一个时候,或过了一个朝代,事过境迁,连朝廷也觉得此人不错,就恢复其名誉。

③这样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得不坏。

④他们亲热过的山水亭阁,也便成了遗迹。

⑤于是,人品和文品双全,传之史册,诵之后人。

A.①③②⑤④ B.①②③⑤④ C.②①⑤③④ D.②①③④⑤

4.1 A 解析:本段文字主要陈述“贬官文化”,①句承“贬官”,应放在开头,③句承①句中“只好与山水亲热”,说“文品”,②句说“人品”,⑤句“人品和文品双全”是对③、②句的总结,④句与“地因人传”相呼应,应放在最后。

4.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我是多么衷心地期望古典与新潮在我热爱的这块土地上的融合,期盼历史与人文有机地嬗递与链接——哪怕是留一条秦砖汉瓦的古巷或是建筑出有民族特色保留古民居韵味的住宅,这方面不乏成功的范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在享有现代物质生活的同时在精神的家园中“诗意地栖居”。

①感受历史、传统和古典的优美

②拥有厚重深沉的文化根基

③让五千年文明古国文化的芳香在我们今日的生活中依然飘逸

④让古巷的清丽月色与广场的七彩霓虹高楼的泛光灯火交相辉映

⑤让生活在电脑网络、信息高速公路上忙碌的人们仍然可以看见星空月色听得春雨的淅沥嗅得冬雪的甘甜

A.④③⑤②①B.③④⑤①② C.⑤④③②①D.⑤③④①②

4.2 A (④承接前句举“范例”:古巷、广场、高楼。③在④所举范例的基础上谈““融合”的意义:“让五千年文明古国文化的芳香在我们今日的生活中依然飘逸”。 ⑤中“让生活在??”紧承④句中的“在今日的生活中依然飘逸”,具体阐释“融合”。②①总结“古典与新潮融合,历史与人文嬗递与链接”的意义,先“拥有”才能“感知”,所以顺序是②①)

5.1日本青少年研究所公布了去年对日美中3国7233名高中生进行的调查结果,下面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C.美国学生充满自信、自我认同度高 D.高中生不要妄自菲薄,要树立奋斗目标

D (文中无依据)

5.2阅渎右边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A.创造性思维要在实践中善于捕捉灵感。

B.我们要抛弃的恰是我们正要寻找的。

C.生命从一开始就考验着我们的取舍。

D.独立常始于为自己想出第一个主意。

5.2 A【解析】

试题分析:雨中的小鸡叼起蛋壳遮风挡雨,蛋壳的弧形与伞的弧形相似,说明进行创造性思维需要在实践中善于捕捉灵感。

5.3下列四个选项中,对语段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我们一定要找到自己的优势,并把这个优势发挥到极致。优势这块板越长越好,如果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那就更好了。这样,你就做到了卓越。而在这一个点上的超越,会给你

带来更多的资源和更多的成功。乔布斯是个完人吗?苹果公司是面面俱到吗?他们的每一块木板都比竞争对手长吗?当他们能把产品做到人人喜欢,就几乎一切都有了。我们为什么没有苹果,没有乔布斯,正因为我们总是追求样样不落人后,努力活在别人描绘的理想模式之 中。

A. 我们需要找出自己的优势且将其发挥到极致。

B. 优势这块板越长越好,能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就更好。

C. 我们总是追求样样不落人后,努力活在别人的模式中。 D. 无论是人还是公司,都靠自己最长的那块板成功。

5.3 A (B项概括不全。C项从反面来说,不适宜作为最准确的概括句。D项比喻说法未直接说理)

5.4 对下面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3分) ()

与相声在传媒中的冷清相比,周末相声俱乐部的火爆与人气,颇耐人寻味。在民众中诞生和成长的艺术,只有回到群众、回归生活,才能获得新的生命力。这种回归,如果没有与观众面对面的交流与切磋,失去了舞台的实践和锤炼,没有观众心领神会的捧腹大笑和心心相印的理解沟通,是不会达到的。

A.生活实践是相声创作的源泉

B.传统的相声表演形式亟需改变

C.回归观众是相声俱乐部火爆的原因 D.相声只有重返民间舞台才能重获新生

5.3D 试题分析:这段文字主要讲的是在传媒中冷清的相声回到群众、回归生活,与观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切磋,这使得它获得了新的生命力。A、语段中并没有说相声创作;B、语段中没有提到相声的表演方式;C、周末俱乐部火爆只是引出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的一个引子,怎样使相声获得新生才是本段文字的重点内容。

点评:解答对语段中心内容的概括类题目时,要注意把握语段的中心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意图,另外,语言要简洁明了。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善于总结文章或段落的中心。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相应题目。(19分)

杨素蕴,字筠湄,陕西宜君人。顺治九年进士,授直隶东明知县。东明当河,决后,官舍城垣悉败,民居殆尽,遗民依丘阜,但数十家。素蕴至,为缮城郭,招集流亡,三年户增至万余。山东群盗任风亭等剽掠旁郡,扰及畿南。素蕴设计降其渠,散其胁从。十七年,.

举卓异,授四川道御史。疏言:“臣言官也,宜以言为事。然今下所患,正在议论多而成功..少。国家建官分职,各有所事,则平天下无余事。更原皇上推诚御物,俾人人得展其才,尤端本澄源之要也。”【杨素蕴,字筠湄,陕西宜君人。顺治九年(1653年),考中进士,授官直隶东明知县。东明面对着黄河,(有一次)黄河决口,公家房舍城郭全部败毁,百姓房屋庐舍几乎全部倒塌,剩下的百姓依靠着山丘,仅剩下几十家。杨素蕴到任后,修缮城池,招集流亡的百姓。三年之后,人户已达一万多。山东境内以任凤亭等人为首的各路盗贼抢劫掠夺东明旁边的郡县,扰乱到直隶南部东明一带。杨素蕴利用计谋诱使他们的头目投降,解散那些被胁迫跟随的人。顺治十七年,杨素蕴以治绩卓著,授官四川道监察御史。他上书说:“我是言官,应当以向皇帝进言为事务。但是现在天下然担忧的,正是在于臣子们议论得多但做成事情的很少。国家设立官职,分配职责,(如果)各官员都有干好本职工作,那么平定天下没有多余的事情。(我)更希望皇上拿出真心统御(或对待)他人,使每个人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这)更是端正根本澄清源头的关键啊。”】

十八年,圣祖即位,辅臣柄政,出素蕴为川北道。三桂见素蕴前奏,恶之,具疏辨,..

并摘“防微杜渐”语,谓意含隐射,语伏危机。诏责素蕴回奏,素蕴言:“防微杜渐,古今通义。臣但期藩臣每事尽善,为圣世纯臣,非有他也。”下部议,坐素蕴巧饰,当降调,罢归。居十年,三桂反。尚书郝惟讷言:“素蕴首劾三桂,云当防微杜渐。在当日反状未形,似属杞忧。由今观之,则素蕴先见甚明,且为国直陈,奋不自顾,其刚肠正气,实有大过人.

者!亟宜优录。”乃命发湖广军前,以原品用。会丁父忧,服阕,乃赴军前。康熙十七年,.

襄阳总兵杨来嘉、副将洪福等叛应三桂。【顺治十八年,康熙皇帝登上皇位,辅佐他的大臣

把持着政权,把杨素蕴调出京城担任川北道官员。吴三桂看见杨素蕴以前的奏折,憎恶杨素蕴,准备了给皇帝的奏章,极力辩解,并且摘录(杨素蕴原奏章中的)“防微杜渐”等用语,认为杨素蕴的意思含沙射影,话语中埋伏着产生危险的祸根。皇帝下诏责成杨素蕴用奏章回答,杨素蕴回答说:“防微杜渐,是古今通用的话语。我只期望吴三桂等藩臣每件事情都做到最好,做圣祖您的纯正的臣子,并没有其他的意思。”皇帝下令部下们商议这件事,给他定罪为含糊巧饰,判处降职调用,(不久)被罢免官职回家了。过了十年,吴三桂反叛。尚书郝维讷上书说:“杨素蕴首先弹劾吴三桂,劝说皇帝应当防微杜渐。在那时候吴三桂反叛的情状没有形成,似乎是杞人忧天。但按照现在看来,那么杨素蕴的先见非常明达,而且他是为了国家勇于上书直言,奋勇向前,不考虑自己安危。他的性情刚直,浩然正气,实在是有大大超过其他人的地方。急切时应该优先录用他。”皇帝诏令按照原官品级录用,发湖广军前。适逢父丧,服阕后,才奉命赴任。康熙十七年(1678年),襄阳总兵杨来嘉、副将洪福等叛乱,策应吴三桂。】大军运饷,自襄至房、保路险狭,舟车不通,岁调襄阳、安陆、德安三郡丁夫担负,饷苦不继。素蕴访知谷城有小溪可通舟,乃按行山谷开饷道,由.

是水运通利,省丁夫什九,军乃无乏。二十六年,授安徽巡抚。会岁饥,上疏请赈,甫拜疏,即檄州县开仓赈给,全活甚众。寻调湖广巡抚。二十八年,大旱,疏请蠲免武昌等属三十二州县钱粮,上遣户部郎中舒淑等会督抚勘灾。舒淑至武昌,素蕴适巷暑疫,寻称病乞休,上疑其托疾,夺官。命甫下而素蕴已卒。【清军派用大量军队运输粮饷,从襄阳到房县、保康一段路程险峻狭隘,舟车不通,每年须调襄阳、安陆、德安三郡的丁夫运送,军饷常常苦于接济不上。杨素蕴访察到谷城有条小溪,可通船只,于是就实地去察看,在山谷中开凿运粮道路,由此水上运输通达便利,节省丁夫十分之九,军队就再也不缺粮食了。二十六年,授官安徽巡抚。适逢收成不好,(杨素蕴)上书请求赈灾,刚刚拜呈奏疏,朝廷就下文命州县开仓赈给,保全救活的人很多。不久,调任湖广巡抚。二十八年,大旱,杨素蕴上书请求减免武昌等三十二州县的钱粮,皇帝派遣户部郎中舒淑等人会同巡抚勘察灾情。舒淑到达武昌时,杨素蕴正好中暑患病,不久就上书称病打算解任归里。皇帝怀疑他借病(不勘察灾情),就解除他的官职。命令刚刚下达,可是杨素蕴已经死了。】

先是,湖北郡县疾苦最甚者,如应城谷田科重,监利一年两赋,为民害数十年。素蕴得其实,条为两疏。来及上而病革,口授入遗疏,曰:“此疏行,吾目瞑矣!”【在他死之前,湖北的郡县是百姓疾苦最重的地方,如应城对种谷的田地地征税很重,监利一年征收两次赋税,给百姓造成祸害几十年了。杨素蕴知道这些地方的实际情况后,分项目写成两篇奏疏。还没有来得及向皇上禀报,就生病而且被革除了官职,他就口授奏疏,列入遗疏,并且说:“如果能够按这奏疏实行,我死后就闭眼了!”】

(《清史稿·列传五十七》,有删节)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素蕴设计降其渠 渠:头目。 .

B.辅臣柄政 柄:执掌。 .

C.三桂见素蕴前奏,恶之 恶:讨厌。 .

D.乃按行山谷开饷道 按:按照。 .

1.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B。

【解析】按:察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举一反三】文言实词的推断,我们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推断词义。如果这个实词的表面意思在这个语境里理解不通,那么我们可以结合语境联想它在其他场合,特别是教材上出现过的意思。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宜以言为事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

B.正在议论多而成功少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Copyright @ 2012-2025华悦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