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信排版
篇一:陶渊明的辞职信
“诸君:鄙人不才,相识众卿,承蒙恩泽,感佩于心??”前天,一篇用文言文写的《去职转
调书》出现在了网上,受到网友追捧。这篇共200多字的 转调书引经据典,暗讽职场诸人平
日虚情假意,关键时刻装聋作哑,并指出“能下人者,方能上人”,自己到了离开的时候了,
否则时间久了,就耽误自己了。现代 快报记者昨天了解到,这篇文言文的作者是一名90后
小伙,2012年毕业于江苏科技大学,现任职于泰州一家台企。 谁写的?
江科大经管学院毕业生爱好历史,写过杂文
昨天下午,记者联系上了清风,他是泰州姜堰人,出生于1991年,是江科大经管学院
2012届毕业生,目前在泰州一家台企工作。了解到,清风在高中时是一名文科生,历史是他的优势学科,高考历史成绩为a+,大学
虽然学的不是历史专业,但他喜欢看历史书,写过一些杂文,他曾跨专业考研,报的是南京
大学历史系专业,初试排名第八,遗憾未通过复试。咋写的?办公室里写出草稿
只用了半个多小时
当天,还有同事用手机将邮件内容拍照传到朋友圈,“引起轰动”。记者看到,对于这篇文章,网友们不是表示看不懂,就是感叹“厉害”“霸气侧漏”“佩
服”“膜拜”。清风则在对其中一名评论说“看不懂”的网友的回复中称, “用典太多,托古
言今,反讽暗喻~呵呵,同事或有文化的一看就明白,没文化的不知所云”。在朋友圈中,清
风还回复称是“随手那么一写”。为啥写? 前同事曾写“三语”辞职信他受到了启发
清风透露,他之所以会写这篇文章,是受前同事的启发,这名前同事写了中、英、日三
种语言的辞职信,该辞职信的英文和日文版有数百字,但中文版只有一句:感谢在此经历过,
再见。
专家看法
这篇文章继承传统、行文流畅除了不满现状辞职,古人也有很多正常退休或离职的诗文,一般称为“致仕”。比如北宋
年间苏州太守孙冕的《书苏州厅壁》:“人生七十鬼为邻,已觉风光属别人。莫待朝廷差致仕,
早谋泉石养闲身。去年河北曾逢李,今日淮南又见陈。寄语姑苏孙太守,也须抖擞旧精神。”侯印国表示,这位清风写的《去职转调书》继承了古人的一些传统,文辞流畅,主要表
露了自己不与流俗为伍的情怀。南大一位心理学专家则表示,通过字里行间的文字来看,这
位作者似乎有些怀才不遇。《去职转调书》全文
诸君: 鄙人不才,相识众卿,承蒙恩泽,感佩于心。青春散场,维情不伤,一纸笔墨,半篇文
章。犹记当年,推杯换盏,一载无功,尽是徒然。浮生若梦,来去 无踪,茶凉酒寒,化为笑
谈。八月载绩,九月肃霜,冬风何急,岂曰无恙。枕箪清凉,露水荡漾,残烛摇晃,人空惆
怅。凡尘往事,过眼云烟,昔遗古语,今有数 言。俗人昭昭,我独昏昏,既为过客,万物不
争。黄金无假,阿魏无真,合理可作,小利莫争。能下人者,方能上人,点塔七层,暗处一
灯。众星朗朗,孤月独明, 圣贤言语,神钦鬼伏。人不劝善,钟不打鸣,无钱断酒,临老看
经。他人看花,怎涉吾目,他人碌碌,怎涉吾足。凡人之心,如瓢在水,真人之心,如珠在
渊。来如 风雨,去似微尘,但行好事,莫问前程。道路各别,养家一般,今者感怀,诸君共
勉。
清风手书甲午年闰九月二十二注解(节选)
青春散场,维情不伤:此句由“青春散场,不诉离殇”、“维以不永伤”(取自《诗经·卷
耳》),意为我就要与你们这群年轻人告别了,大家不要一直觉得伤情,过去了就好了。俗人昭昭,我独昏昏:此句源自《道德经》第二十章,昭昭:清楚、精明。昏昏:暗昧
的样子。
黄金无假,阿魏无真:取自《增广贤文》,阿魏是一种药的名字—大约只是传说中才有的
药,据说阿魏的最大特点是“著物即化”,所以说“阿魏无真”。此处暗指职场中的真假诸事
需自加辨别,否则深受其害。圣贤言语,神钦鬼伏:取自《增广贤文》,意为“圣人的名言,鬼神都敬重服气,我们更
应该信服”,此处正句反用,接上句,就是劝诫一个组织最重要的是团队,而非个人。 人不劝善,钟不打鸣:“人不劝不善,钟不打不鸣”,人你不让他去学习,怎么可能成材,
就像钟不敲不响一个道理,此处暗指用人问题。 无钱断酒,临老看经:“无钱方断酒,临老始看经”,接上一句,如果“不劝善,不打鸣”
就到了离开的时候了,否则时间久了,就耽误自己了,日后必悔。篇二:文言辞职信《去职
转调书》
导语:近日,90后小伙写“文言辞职信”走红网络 引经据典文采斐然,很多网友看到
新闻想要看原文注解但却很难找到,编者在此引入原文和注解并重新排版,希望能帮到部分
网友!
《去职转调书》全文
去职转调书诸君:
鄙人不才,相识众卿,承蒙恩泽,感沛于心。青春散场,维情不伤,一纸笔墨,半篇文章。犹记当年,推杯换盏,一载无功,尽是徒然。浮生若梦,来去无踪,茶凉酒寒,化为笑谈。八月载绩,九月肃霜,冬风何急,岂曰无恙。枕箪清凉,露水荡漾,残烛摇晃,人空惆怅。凡尘往事,过眼云烟,昔遗古语,今有数言。俗人昭昭,我独昏昏,既为过客,万物不争。黄金无假,阿魏无真,合理可作,小利莫争。能下人者,方能上人,点塔七层,莫如一灯。众星朗朗,孤月独明,圣贤言语,神钦鬼伏。人不劝善,钟不打鸣,无钱断酒,临老看经。他人观花,怎涉吾目,他人碌碌,怎涉吾足。凡人之心,如瓢在水,真人之心,如珠在渊。来如风雨,去似微尘,但行好事,莫问前程。道路各别,养家一般,今者感怀,诸君共勉。清风手书
甲午年闰九月二十二
注解:
青春散场,维情不伤:此句由“青春散场,不诉情殇”、“维以不永伤”(取自《诗经.卷
耳》),意为我就要与你们这群年轻人告别了,大家不要一直觉得伤情,过去了就好了。 八月载绩,九月肃霜:取自<<诗经.豳风.七月>>,此处以天气衬托心情。 俗
人昭昭,我独昏昏:此句源自《道德经》第二十章,昭昭:清楚、精明。昏昏:暗昧的样子。
黄金无假,阿魏无真:取自《增广贤文》,阿魏是一种药的名字——大约只是传说中才有
的药,据说阿魏的最大特点是“著物即化”,所以说“阿魏无真”。此处暗指职场中的真假诸
事需自加辨别。否则深受其害。合理可作,小利莫争:只要符合礼义的事就去做,不要只顾争小利而害大局,接上一句。点塔七层,莫如一灯:原句“点塔七层,不如暗处一灯”,七层高塔都点上灯,也不如在
暗处点亮一盏灯,此处为暗喻,反讽职场诸人平日虚情假意,关键时刻装聋作哑。 众星朗朗,孤月独明:取自《增广贤文》,原话“众星朗朗,不如孤月独明”,再多的星
星也不如一个月亮明亮。
圣贤言语,神钦鬼伏:取自《增广贤文》,意为“圣人的名言,鬼神都敬重服气,我们更
应该信服”,此处正句反用,接上句,就是劝诫一个组织最重要的是团队,而非个人。 人不劝善,钟不打鸣:“人不劝不善,钟不打不鸣”,人你不让他去学习,怎么可能成材,
就像钟不敲不响一个道理,此处暗指用人问题。 无钱断酒,临老看经:“无钱方断酒,临老始看经”,接上一句,如果“不劝善,不打鸣”
就到了离开的时候了,否则时间久了,就耽误自己了,日后必悔。 他人观花,怎涉吾目,他人碌碌,怎涉吾足:花花世界,当做没看见,忙忙碌碌,不管
我的事。既是写心境坦然,又是反讽。 凡人之心,如瓢在水,真人之心,如珠在渊:取自《东坡志林》,原句:“真人之心,如
珠在渊,众人之心,如泡在水。”此处写人之定力,即使面对复杂境况,却恍如置身事外,实
则暗度陈仓。
来如风雨,去似微尘:来的时候大家热热闹闹,走的时候不声不响,暗指世态炎凉,人
心冷漠。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事情既然已经发展到了这个地步,只求多做些好事吧,也管不了
前程了。
道路各别,养家一般:虽然大家走的道路不同,但养家糊口的目的是一样的,所以很多
事情大家也没必要那么计较了,过去的过不去的都让他过去吧。专家看法
这篇文章继承传统、行文流畅 除了不满现状辞职,古人也有很多正常退休或离职的诗文,一般称为“致仕”。比如北宋
年间苏州太守孙冕的《书苏州厅壁》:“人生七十鬼为邻,已觉风光属别人。莫待朝廷差致仕,
早谋泉石养闲身。去年河北曾逢李,今日淮南又见陈。寄语姑苏孙太守,也须抖擞旧精神。”侯印国表示,这位清风写的《去职转调书》继承了古人的一些传统,文辞流畅,主要表
露了自己不与流俗为伍的情怀。南大一位心理学专家则表示,通过字里行间的文字来看,这
位作者似乎有些怀才不遇。`伟大宅男陶渊明
陶渊明一直保持着中国历史一项空前绝后的纪录:一人而三史有传(《宋书》、《晋书》、
《南史》)
—— 题记 陶渊明,中国是中国文学史上堪与屈原、李白、杜甫、苏轼比肩的伟大诗人。中国古代有不少因维护人格,保持气节而不食的故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就是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例。
东晋后期的大诗人陶渊明,是名人之后,他的曾祖父是赫赫有名的东晋大司马。年轻时
的陶渊明本有“大济于苍生”之志,可是,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年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
负根本无法实现。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
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 为了生存,陶渊明最初做过州里的小官,可由于看不惯官场上的那一套恶劣作风,不久
便辞职回家了。后来,为了生活他还陆续做过一些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
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陶
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有一次,县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有人告诉陶渊
明说:那是上面派下来的人,应当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陶渊明听后长长叹了一口
气:“我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家伙献殷勤。”说完,就辞掉官
职,回家去了。陶渊明当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他这次弃职而去,便永远脱离了官场。
此后,他一面读书为文,一面参加农业劳动。后来由于农田不断受灾,房屋又被火烧,
家境越来越恶化。但他始终不愿再为官受禄,甚至连江州刺使送来的米和肉也坚拒不受。朝
廷曾征召他任著作郎,也被他拒绝了。 陶渊明是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人世的。他原本可以活得舒适些,至少衣食不愁,但那要以
付出人格和气节为代价。陶渊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获得了人格的
尊严,写出了一代文风并流传百世的诗文。在为后人留下宝贵文学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弥
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他因“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风亮节,成为中国后代有志之士的楷模。陶渊明就是一宅男。鉴于他有淡泊的性情、超凡的境界、绝美的文辞,不妨称之为伟大
的宅男。他的幸福生活,就是宅在乡村家中。诗意地栖居着。对此,《归去来兮辞》中有所描
写,“引壶觞而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而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
而常关”,“云无心以出游,鸟倦飞而知还”,“说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之类。如今,吾辈虽也是一宅男,却只能宅在都市的水泥框里胡思乱想,陶翁的生活,吾辈唯
在梦中追寻矣。篇四:陶渊明教学设计 《陶渊明失意人生的诗意栖居》讲座课教学设计
【课前互动】1、陶公其人知多少?能讲讲你所了解的陶渊明吗?
2、陶公其事知多少?能讲一两则故事与大家分享吗?
3、陶公其诗知多少?能背诵你所熟悉的诗作吗?
一、【课前导入】
从先秦到晚清,中国历史上涌现出的诗人不胜枚举,因此有人说,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诗人有哪几位?今天我们所要讲的就是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人
之祖的陶渊明。下面就让我们循着历史的足迹,结合其不同阶段的诗作,探寻他的人生轨迹。
在那段动乱不堪的年代里,是什么使得他 的才情得以蒸馏?又是哪些经历让他放弃仕途,甘
愿过舒淡自然,躬耕自资的生活呢?让我们一同走进陶渊明失意人生的诗意栖居。 陶渊明的生平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即出仕前的青少年时期,出仕游宦时期和隐逸时期。
我的讲解也依着此三部分来展开,主要有四方面内容构成:分别是清贫家世少有大志、乱世
傲骨时仕时隐、归隐田园抱朴归真、田园诗人旷世独立。
二、【详解其人】
板块一:清贫家世少有大志
【板块热身】
1、你知道陶渊明心目中的两位?偶像级?人物是谁吗?
2、青少年时期的陶渊明有哪些小故事呢?
3、青年时期的陶渊明有哪些名作传世呢?
【教师讲解】
1种子却过早地在他的身上萌芽,陶渊明八岁那年父亲故去,十二岁庶母又离世,家道渐
趋中落。家道的中落,使陶渊明失去了优越的社会地位和充裕的生活条件。祖上留下的产业
虽少,但还能让他潜心读书,孜孜向学。陶渊明成年之后回忆往事时说:?少年罕人事,游好
在六经。?陶渊明的青少年时代,是充满幻想和憧憬的时代。那时,他“猛志逸四海,骞翮思
远翥。”希望能展翅腾飞,遨游苍穹,希望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搏取像他曾祖父陶侃那样
的丰功伟业。“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他的胸中奔涌着澎湃的激情,充满了浪漫的幻想。2家中邂逅了一位美丽的淑女。这位女子名叫张玉秀。这位姑娘美到什么程度呢?用陶渊
明的话说就是:?面如白玉,口如朱丹,身佩熠熠发光的宝玉,耳垂玲珑剔透的耳坠儿。她的
优雅气质好像幽兰一样散发出淡淡的芳香。?这一见之后,陶渊明的灵魂片刻也没得到安宁,
他徘徊在繁茂的树林,空自寻找着玉秀姑娘的倩影;他盼望黑夜赶快降临,自己能够赶快入
睡,好在梦中与玉秀姑娘相会。可他偏偏内心忐忑不安,思绪万千,神情恍惚,辗转反侧,
难以成眠。但他深知这段感情不会有任何结果,于是他也效仿古人,把蕴藏于内心世界的强
烈感情倾泻 于笔端,他挥毫泼墨,写就了流传千古的辞赋名篇《闲情赋》,这一年陶渊明只有十九岁。3?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
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
白水而枯煎!〃〃〃〃〃〃?(愿化作她上衣的领襟,承受她姣美的面容上发出的香馨,可惜
罗缎的襟衫到晚上便要从她身上脱去,(长夜黯暗中)只怨秋夜漫漫天光还未发白!愿化作她
外衣上的衣带,束住她的纤细腰身,可叹天气冷热不同,(变化之际)又要脱去旧衣带而换上
新的!愿化作她发上的油泽,滋润她乌黑的发鬓在肩旁披散下来,可怜佳人每每沐浴,便要
在沸水中经受苦煎!〃〃〃〃〃〃)这首赋共一百二十二句,是抒写爱情之作,赋中抒写对
一位品貌出众的美人的爱慕之情,表现了青年时期的陶渊明对于爱情的渴望和热烈追求,展
现了青春事情陶渊明率真自然的美好品格。赋中充分运用铺排、夸张等手法,细致入微地刻
画出诗人的心理,在当时广为流传,陶渊明也因此篇辞赋名声鹊起。 版块二:乱世傲骨时仕时隐
【板块热身】
1、你知道陶渊明曾几次入仕为官吗?
2、他做的最短时间的官是什么职务呢? 129岁到41岁,这期间开始了他跌宕起伏的游宦之路。他五次入世,又五次归隐,全过
程是13年。他29岁第一次出仕,他起初为江州祭酒,后因江州刺史王凝之信奉五斗米教,
而陶渊明一辈子最讨厌装神弄鬼,所以主动辞职。第二次做官36岁,投奔了桓玄,陶渊明投
奔桓玄的时候,桓玄的篡帝野心还没有暴露出来。第二次出仕,桓玄对他还不错,这一次是
陶渊明五次出仕中在官场里停留时间最长的一次,前后三年。第三次,陶渊明40岁,他投奔
了刘裕,做了刘裕手下的参军。刘裕开始也表现得不错,可等到把桓玄杀掉了以后,他就开
始大肆残杀异己,?顺我者昌,逆我亡?。陶渊明最终下决心,绝不再在官场呆下去。第四次,
离开刘裕以后,他投奔了刘敬宜。他在刘敬宜那里任参军。这是他的第四次做官。这次时间
很短,大约4个月。第五次,经过他叔叔的推荐,从彭泽县回到他梦寐以求的家乡,又与妻儿得以相见,于是他决定将近些日子所发生的
事情写下来,要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要让世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辞官,为什么要与黑暗
的势力彻底决裂。于是,他一挥而就,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归去来兮辞》。因辞赋内容较多,
故截取部分内容与大家分享:?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风飘飘而吹
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译文】 回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既然自认为心志被形体所役使,又
篇二:2016外贸业务员辞职信范文
2016外贸业务员辞职信范文
辞职即辞去职务,是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或劳动关系的行为。本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外贸业务员辞职信范文,仅供参考。
外贸业务员辞职信范文一:
尊敬公司领导:
您好!
从20xx年x月第一次面试到如今,转眼我在同城公司工作生活了快1年,当我拿到手上沉甸甸的2年期合同,心情很复杂。选择不再续签是我鼓起了很大的勇气和决心的。 时间,真是过得很快。看看公司墙上一幅幅生动的照片,看看自己相机里记录的一幕幕公司活动,我是多么拼命地融入这个团体。从办公室到单证到财务部,每天楼上下的忙碌,擦肩而过的同事,我叫的出他们每一个的名字,那么真实而亲切,我用最大的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和协助他人工作。记得每个加班的晚上,和同事一起等待客人的回复,希望可以争取订单;记得我绞尽脑汁想的搞笑节目在拓展训练晚会上让大家眼泪都笑了出来;记得我熬夜写年终晚会的台词,周末和大家一起排练,是勤劳和汗水换来的肯定;记得我激情万丈的喊着“海企长城,众志成城”直到嗓子无法出声;记得跪在地上一张张贴着我们的各种照片,制作我们每期的板报;记得林伟贤老师讲座上我急中生智现场想的一个问题,竟得到了如此多的赞赏??也许我不是最好的员工,但是,我真的一直在努力。
我是一个坚持的人。从我踏进学校的大门我就告诉自己将来要成为一名好的外贸业务员,从进公司的第一天起我就想成为独当一面的业务员,我觉得其他任何的活动、光环、荣誉都比不过做好业务来的更有成就感。可是非常遗憾的是,2年来尽管我尽了最大的努力,却没有为部门业绩的提升带来多大的帮助。外贸今年整体走下坡路和国家政策的调整确实让我担心自己的未来,甚至质疑过曾经的选择,我想找到适合自己的平台和今后前进的方向是我目前最重要的事情。
此致
敬礼
×××
××年××月××日
外贸业务员辞职信范文二:
尊敬的领导:
您好! 经过多番深思熟虑后和大环境影响,且鉴于个人原因,我需要重新确认未来的方向。现特申请离职。
在离职前的这段时间,我将对我现在的工作进行以下安排:
1. 客户资料档案交接。各国资料客户已经归档,客户详细联系方式、货物进度已经存储统一文档。
2. 国际官网。官网内容大致成形,目前版头仍需要继续修改。
3. 阿里巴巴官网账号交接。 账号名称、账号密码、skype账号、skype密码已经备份在桌面电脑文件夹里面。并且告知同事王某某具体位置。
4. 国内销售打印文件资料、日常打印资料、摊位设计资料、公司电子图册cad版本、电子图册版本、亚马逊搜集到的资料、以及所有图片从xx年x月x日至xx年x月x日为止的所有资料都已整理妥当在e盘。
我考虑在此辞呈递交以后的2天内离开公司,并且辞职后在我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地为接替工作的同事提供一切关于业务上的帮助,以减少给公司带来的烦恼。
在此,我感谢公司曾经给我提供了一年半的成长时期。在公司的发展之中,阿里巴巴平台操作、后台产品最大化的优化、电线电缆插头的行业知识、photoshop运用自如的技能、官网设计与排版,展会设计与布展、邮件回复客户技巧、外贸货物出口经验、客户订单处理、财务业务单据整理、业务能力提升、英语口语自信提高、团队意识提高、资料整理能力,以上知识与经验在公司在职期间
都得到了增进与丰富。在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谢公司给我在短期内提升业务能力的机会。 同时,感谢xx年x月x日起与我风雨同舟、共度多次难关的张经理、叶同事、黄同事同事,让我曾经义无反顾投奔于这个团队这个平台之中,让我曾经多次熬夜也愿意为团队完成艰难的任务,让我曾经挑战了许多曾经不敢想象的事情。也感谢陈总与大步公司一直以来努力营造了积极向上的一个工作氛围,感谢大步为我们外贸部提供了多个美好的发展平台和分享人生与知识的早会,也感谢公司多次举行意义非凡的户外活动,让我更加深入了解性格各异却志向相投的好同事。
在此,愿公司事业未来走得更好,更辉煌。
最后,为我的辞职给公司带来的不便深感抱歉。
此致
敬礼
外贸业务员辞职信范文三:
尊敬的领导:
我很遗憾自己在这个时候向公司正式提出辞职申请。
本人**自入职n年以来,承蒙各位领导和同事的支持与照顾,对此表示深深的感谢!但最近由于身体和其他一些个人方面的原因不能继续留任公司工作,慎重考虑之下,决定请求辞职。
能为公司效力的日子不多了,我一定会把好自己最后一班岗,做好自己的所有工作,与接手的同事做好各项交接工作。离开公司,离开这些曾经同甘共苦的同事,很舍不得,舍不得领导们的谆谆教诲,舍不得同事之间的那片真诚和友善。
最后,愿公司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挥优势,扬长避短,祝愿公司兴旺发达!
申请人:
年 月 日
篇三:陶渊明辞职信
“诸君:鄙人不才,相识众卿,承蒙恩泽,感佩于心??”前天,一篇用文言文写的《去职转
调书》出现在了网上,受到网友追捧。这篇共200多字的 转调书引经据典,暗讽职场诸人平
日虚情假意,关键时刻装聋作哑,并指出“能下人者,方能上人”,自己到了离开的时候了,
否则时间久了,就耽误自己了。现代 快报记者昨天了解到,这篇文言文的作者是一名90后
小伙,2012年毕业于江苏科技大学,现任职于泰州一家台企。 谁写的?
江科大经管学院毕业生爱好历史,写过杂文
昨天下午,记者联系上了清风,他是泰州姜堰人,出生于1991年,是江科大经管学院
2012届毕业生,目前在泰州一家台企工作。了解到,清风在高中时是一名文科生,历史是他的优势学科,高考历史成绩为a+,大学
虽然学的不是历史专业,但他喜欢看历史书,写过一些杂文,他曾跨专业考研,报的是南京
大学历史系专业,初试排名第八,遗憾未通过复试。咋写的?办公室里写出草稿
只用了半个多小时
当天,还有同事用手机将邮件内容拍照传到朋友圈,“引起轰动”。记者看到,对于这篇文章,网友们不是表示看不懂,就是感叹“厉害”“霸气侧漏”“佩
服”“膜拜”。清风则在对其中一名评论说“看不懂”的网友的回复中称, “用典太多,托古
言今,反讽暗喻~呵呵,同事或有文化的一看就明白,没文化的不知所云”。在朋友圈中,清
风还回复称是“随手那么一写”。为啥写? 前同事曾写“三语”辞职信他受到了启发
清风透露,他之所以会写这篇文章,是受前同事的启发,这名前同事写了中、英、日三
种语言的辞职信,该辞职信的英文和日文版有数百字,但中文版只有一句:感谢在此经历过,
再见。
专家看法
这篇文章继承传统、行文流畅除了不满现状辞职,古人也有很多正常退休或离职的诗文,一般称为“致仕”。比如北宋
年间苏州太守孙冕的《书苏州厅壁》:“人生七十鬼为邻,已觉风光属别人。莫待朝廷差致仕,
早谋泉石养闲身。去年河北曾逢李,今日淮南又见陈。寄语姑苏孙太守,也须抖擞旧精神。”侯印国表示,这位清风写的《去职转调书》继承了古人的一些传统,文辞流畅,主要表
露了自己不与流俗为伍的情怀。南大一位心理学专家则表示,通过字里行间的文字来看,这
位作者似乎有些怀才不遇。《去职转调书》全文
诸君: 鄙人不才,相识众卿,承蒙恩泽,感佩于心。青春散场,维情不伤,一纸笔墨,半篇文
章。犹记当年,推杯换盏,一载无功,尽是徒然。浮生若梦,来去 无踪,茶凉酒寒,化为笑
谈。八月载绩,九月肃霜,冬风何急,岂曰无恙。枕箪清凉,露水荡漾,残烛摇晃,人空惆
怅。凡尘往事,过眼云烟,昔遗古语,今有数 言。俗人昭昭,我独昏昏,既为过客,万物不
争。黄金无假,阿魏无真,合理可作,小利莫争。能下人者,方能上人,点塔七层,暗处一
灯。众星朗朗,孤月独明, 圣贤言语,神钦鬼伏。人不劝善,钟不打鸣,无钱断酒,临老看
经。他人看花,怎涉吾目,他人碌碌,怎涉吾足。凡人之心,如瓢在水,真人之心,如珠在
渊。来如 风雨,去似微尘,但行好事,莫问前程。道路各别,养家一般,今者感怀,诸君共
勉。
清风手书甲午年闰九月二十二注解(节选)
青春散场,维情不伤:此句由“青春散场,不诉离殇”、“维以不永伤”(取自《诗经·卷
耳》),意为我就要与你们这群年轻人告别了,大家不要一直觉得伤情,过去了就好了。俗人昭昭,我独昏昏:此句源自《道德经》第二十章,昭昭:清楚、精明。昏昏:暗昧
的样子。
黄金无假,阿魏无真:取自《增广贤文》,阿魏是一种药的名字—大约只是传说中才有的
药,据说阿魏的最大特点是“著物即化”,所以说“阿魏无真”。此处暗指职场中的真假诸事
需自加辨别,否则深受其害。圣贤言语,神钦鬼伏:取自《增广贤文》,意为“圣人的名言,鬼神都敬重服气,我们更
应该信服”,此处正句反用,接上句,就是劝诫一个组织最重要的是团队,而非个人。 人不劝善,钟不打鸣:“人不劝不善,钟不打不鸣”,人你不让他去学习,怎么可能成材,
就像钟不敲不响一个道理,此处暗指用人问题。 无钱断酒,临老看经:“无钱方断酒,临老始看经”,接上一句,如果“不劝善,不打鸣”
就到了离开的时候了,否则时间久了,就耽误自己了,日后必悔。篇二:文言辞职信《去职
转调书》
导语:近日,90后小伙写“文言辞职信”走红网络 引经据典文采斐然,很多网友看到
新闻想要看原文注解但却很难找到,编者在此引入原文和注解并重新排版,希望能帮到部分
网友!
《去职转调书》全文
去职转调书诸君:
鄙人不才,相识众卿,承蒙恩泽,感沛于心。青春散场,维情不伤,一纸笔墨,半篇文章。犹记当年,推杯换盏,一载无功,尽是徒然。浮生若梦,来去无踪,茶凉酒寒,化为笑谈。八月载绩,九月肃霜,冬风何急,岂曰无恙。枕箪清凉,露水荡漾,残烛摇晃,人空惆怅。凡尘往事,过眼云烟,昔遗古语,今有数言。俗人昭昭,我独昏昏,既为过客,万物不争。黄金无假,阿魏无真,合理可作,小利莫争。能下人者,方能上人,点塔七层,莫如一灯。众星朗朗,孤月独明,圣贤言语,神钦鬼伏。人不劝善,钟不打鸣,无钱断酒,临老看经。他人观花,怎涉吾目,他人碌碌,怎涉吾足。凡人之心,如瓢在水,真人之心,如珠在渊。来如风雨,去似微尘,但行好事,莫问前程。道路各别,养家一般,今者感怀,诸君共勉。清风手书
甲午年闰九月二十二
注解:
青春散场,维情不伤:此句由“青春散场,不诉情殇”、“维以不永伤”(取自《诗经.卷
耳》),意为我就要与你们这群年轻人告别了,大家不要一直觉得伤情,过去了就好了。 八月载绩,九月肃霜:取自<<诗经.豳风.七月>>,此处以天气衬托心情。 俗
人昭昭,我独昏昏:此句源自《道德经》第二十章,昭昭:清楚、精明。昏昏:暗昧的样子。
黄金无假,阿魏无真:取自《增广贤文》,阿魏是一种药的名字——大约只是传说中才有
的药,据说阿魏的最大特点是“著物即化”,所以说“阿魏无真”。此处暗指职场中的真假诸
事需自加辨别。否则深受其害。合理可作,小利莫争:只要符合礼义的事就去做,不要只顾争小利而害大局,接上一句。点塔七层,莫如一灯:原句“点塔七层,不如暗处一灯”,七层高塔都点上灯,也不如在
暗处点亮一盏灯,此处为暗喻,反讽职场诸人平日虚情假意,关键时刻装聋作哑。 众星朗朗,孤月独明:取自《增广贤文》,原话“众星朗朗,不如孤月独明”,再多的星
星也不如一个月亮明亮。
圣贤言语,神钦鬼伏:取自《增广贤文》,意为“圣人的名言,鬼神都敬重服气,我们更
应该信服”,此处正句反用,接上句,就是劝诫一个组织最重要的是团队,而非个人。 人不劝善,钟不打鸣:“人不劝不善,钟不打不鸣”,人你不让他去学习,怎么可能成材,
就像钟不敲不响一个道理,此处暗指用人问题。 无钱断酒,临老看经:“无钱方断酒,临老始看经”,接上一句,如果“不劝善,不打鸣”
就到了离开的时候了,否则时间久了,就耽误自己了,日后必悔。 他人观花,怎
涉吾目,他人碌碌,怎涉吾足:花花世界,当做没看见,忙忙碌碌,不管我的事。既是写心境坦然,又是反讽。 凡人之心,如瓢在水,真人之心,如珠在渊:取自《东坡志林》,原句:“真人之心,如
珠在渊,众人之心,如泡在水。”此处写人之定力,即使面对复杂境况,却恍如置身事外,实
则暗度陈仓。
来如风雨,去似微尘:来的时候大家热热闹闹,走的时候不声不响,暗指世态炎凉,人
心冷漠。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事情既然已经发展到了这个地步,只求多做些好事吧,也管不了
前程了。
道路各别,养家一般:虽然大家走的道路不同,但养家糊口的目的是一样的,所以很多
事情大家也没必要那么计较了,过去的过不去的都让他过去吧。专家看法
这篇文章继承传统、行文流畅 除了不满现状辞职,古人也有很多正常退休或离职的诗文,一般称为“致仕”。比如北宋
年间苏州太守孙冕的《书苏州厅壁》:“人生七十鬼为邻,已觉风光属别人。莫待朝廷差致仕,
早谋泉石养闲身。去年河北曾逢李,今日淮南又见陈。寄语姑苏孙太守,也须抖擞旧精神。”侯印国表示,这位清风写的《去职转调书》继承了古人的一些传统,文辞流畅,主要表
露了自己不与流俗为伍的情怀。南大一位心理学专家则表示,通过字里行间的文字来看,这
位作者似乎有些怀才不遇。
姓名:蒋娜 班级:09汉语言1a班 学号:20091201479 序号:20 陶渊明归隐的原因
陶渊明(约365——427年),字元亮,或云名潜,号五柳先生,谥曰靖节先生,东晋末
期南朝宋初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陶渊明出
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
州刺史,封长沙郡公。陶渊明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陶渊明幼年生活大部
分时间在外祖父家里度过。这为他以后的思想和创作奠定了不可磨灭的基础。陶渊明一生创作的作品不计其数,现今仅存诗歌共125首,其中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
首。体裁丰富,包括田园诗,咏史诗,赠答诗,咏怀诗,行役诗等,但成就卓越的还是田园
诗,陶渊明是山水田园诗的开创者,这此种题材上建树最显著,故而陶渊明又被誉为“山水
田园诗人”。
虽然陶渊明身世显赫,作品云集,但一生中所遭受的苦难也是众多,对世事看的相当透
彻,因此,在晋安帝义熙元年乙巳(405)年时,54岁的陶渊明决定从此隐居,这是他一生
的分水岭和转折点,而陶渊明隐居的原因至今也是学术界们探讨的一个热点话题。陶渊明辞
官归隐的原因我简单做了如下几点概述:
1、孤傲不群的个性
他的性情从来与世俗不合,他自称“少无适俗韵”、“性刚才拙,与物多舛”。生性耿介者,
行为与俗人相异。正是这种真率耿介的独特个性,使得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
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个性是个体生命的真正本质,是决定人生选择的最直接因素。而
陶渊明生性孤傲不群,喜爱追溯自然的性格从没消减,这是他晚年宁弃官,隐居山林的原因
之一。
2、崇尚自然的性情
崇尚自然是陶渊明对人生的更深刻的思考。陶渊明所崇尚的“自然”不同于近代与人类
社会相对而言的客观的物质性的“自然界”,它是一种状态,非人为的、本来如此的、自然而
然的。世间万物皆按其本质而存在,依靠它自身固有的规律而变化,无须任何外在的条件和
力量。人应当顺应自然,朴素而归真。所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其一),表达了他返回自然的喜悦。 陶渊明一生崇尚以自然为主,亲近自然,在纯然的生活状态下完胜自我,提高自己的道
德修养情操,这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是他归隐的原因之二。
3、现实的残酷和社会的黑暗让他决心远离官场 陶渊明受曾祖父陶侃、祖父陶茂、父亲陶逸的影响,颇为家族历史自豪,自小立志做官,
如他在(《杂诗》)中提到的“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大志。 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出任江州祭酒。他出身贫寒,
受到朝中人轻视,感觉到不想担任些职务,在朝廷呆一些日子就辞职回家了。谢绝劝勉,执
意在家中过着闲雅的生活,回家农耕的日子贫困潦倒,迫于无奈,安帝隆安四年(400),他
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作小官。这时候,桓玄正控制着长江中上游,对篡夺东晋政权的时机
俯视眈眈,陶渊明当然不肯与桓玄同流合污,做这个野心家的帮闲。他在诗中写道:“如何舍
此去,遥遥至西荆。”(《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对仕桓玄有失望的意思。隆安五
年冬天,他因母丧辞职回家。元兴二年,桓玄在建康公开篡夺了帝位,改国为楚,把安帝软
禁在浔阳。他在家乡躬耕自资,闭户吟诗:“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顾盼莫谁知,荆扉昼
常闭。”表示对桓玄称皇帝之事,鄙夷漠视,不屑一谈。元兴三年,建军武将军、下邳太守刘
裕联合刘毅、何无忌等官吏,自京口(今江苏镇江)起兵讨桓玄平叛。桓玄兵败西走,把幽
禁在浔阳的安帝带到江陵。他离家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当刘裕讨伐桓玄率兵东下时,
他仿效田畴效忠东汉王朝乔装驰驱的故事,独自出走,冒险到达建康,把桓玄挟持安帝到江
陵的经过,驰报刘裕,实现了他对篡夺者抚争的意愿。但是入仕不久,看到刘裕为了剪除异
己,杀害了讨伐桓玄立下汗马功劳的刁逵全家和无罪的王愉父子。并且凭着私情,把众人认
为应该杀掉的桓玄那种心腹人物王谥任为录尚书,事领扬州刺史这样的重要的官职。这些黑
暗现象,使陶渊明感到疑惑和失望。紧接着就辞职隐居,于义熙元年(405年)转入建威将
军、江州刺史刘敬宣部任建威参军。三月,他奉命赴建康替刘敬宣上表辞职。刘敬宣离职后,
他也随着去职了。同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督
邮吏到期彭泽县,他的部下说:“当束带迎之。”他叹道:“我岂能为五十斗米向乡里小几折腰。”
于是扔下印戳,扬长而去。陶渊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辞去彭泽县令之后彻底结束。 十三年仕宦生活,是陶渊明为实现“大济苍生”和“猛志逸四海”的理想抱负,不断尝
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这十三年,陶渊明尝尽了官宦生活的辛酸和无奈,看透
了官场上的黑暗和复杂。在陶渊明的人生旅途中用语,曾多次抱着热切希望入世,入世后又
多次因为看不惯朝廷官吏为争官守位而撕杀连 天的惨境而回家。陶渊明之所以隐隐出出,在仕与隐的矛盾中痛苦徘徊,都是因为纷纭
的战乱和黑暗的现实所致,这种社会环境创造了一代文学大师,同时也蹂躏了一代文学大师,
当饱受“心为形役”之后,他赋《归去来兮辞》,表明对上层统价级的失望,同时也宣告了陶
渊明理想的破灭。
这是陶渊明选择贫困归隐,而不愿意任何人的请求再复出做官的重要原因,也是决定他
归隐的一个最终原因。
由上述可知,陶渊明虽然不是一个让众人为之倾倒的大师,也不是沿袭祖辈的做官之品,
而是按照自己的个性去追求自己所理想的生活方式,是真正意义上的归隐之人。 参考文献:
1、《陶渊明研究》 作者:袁行霈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2、《中国古典诗词精品赏读——陶渊明》 作者:陈桥生 出版社:五洲传播
3、《陶渊明文集》电子版 来源:书香门第
4、《陶渊明简介》书目来自网络 来源:德馨工作室
5、《陶渊明传》 作者:杜景华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篇四:陶渊明 `伟大宅男陶渊明
陶渊明一直保持着中国历史一项空前绝后的纪录:一人而三史有传(《宋书》、《晋书》、
《南史》)
—— 题记 陶渊明,中国是中国文学史上堪与屈原、李白、杜甫、苏轼比肩的伟大诗人。中国古代有不少因维护人格,保持气节而不食的故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就是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例。
东晋后期的大诗人陶渊明,是名人之后,他的曾祖父是赫赫有名的东晋大司马。年轻时
的陶渊明本有“大济于苍生”之志,可是,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年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
负根本无法实现。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
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 为了生存,陶渊明最初做过州里的小官,可由于看不惯官场上的那一套恶劣作风,不久
便辞职回家了。后来,为了生活他还陆续做过一些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
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陶
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有一次,县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有人告诉陶渊
明说:那是上面派下来的人,应当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陶渊明听后长长叹了一口
气:“我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家伙献殷勤。”说完,就辞掉官
职,回家去了。陶渊明当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他这次弃职而去,便永远脱离了官场。
此后,他一面读书为文,一面参加农业劳动。后来由于农田不断受灾,房屋又被火烧,
家境越来越恶化。但他始终不愿再为官受禄,甚至连江州刺使送来的米和肉也坚拒不受。朝
廷曾征召他任著作郎,也被他拒绝了。 陶渊明是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人世的。他原本可以活得舒适些,至少衣食不愁,但那要以
付出人格和气节为代价。陶渊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获得了人格的
尊严,写出了一代文风并流传百世的诗文。在为后人留下宝贵文学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弥
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他因“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风亮节,成为中国后代有志之士的楷模。陶渊明就是一宅男。鉴于他有淡泊的性情、超凡的境界、绝美的文辞,不妨称之为伟大
的宅男。他的幸福生活,就是宅在乡村家中。诗意地栖居着。对此,《归去来兮辞》中有所描
写,“引壶觞而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而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
而常关”,“云无心以出游,鸟倦飞而知还”,“说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