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ud辞职信模板
篇一:江苏省句容市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九年级语文自主学习能力调研试卷
试卷分值: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运用(25分)
1. 阅读文段,把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在方格内。(2分)
梦中常常出现的是江南的河池莲塘,春天嫩( ▲ )绿的桑树地里透紫酸甜的桑椹( ▲ )儿,秋天金..
黄璀càn( ▲ )的柚子,冬天过年时挂满厅堂的jiàng( ▲ )肉粽子、鱼干,还有一过喷香的煮芋艿…… ——张抗抗《故乡在远方》
2.名句默写。(8分)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 ▲ 。
②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
③▲ ,志在千里。
④▲ ,雪上空留马行处。
⑤无可奈何花落去, ▲ 。
⑥日出而林霏开,▲ 。
⑦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⑧往者不可谏, ▲ 。
3.名著阅读(6分)
(1)下面有关小说人物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格列佛游记》中的大人国国王,他思想深邃,主张和平,但受环境限制,对外界所知不多。
B.《西游记》里朱紫国的王后被妖怪赛太岁掳去,妖怪的三个金铃厉害无比,让悟空费尽周折。酣
战之际,观音菩萨赶来带走了妖怪,悟空也救回王后娘娘。
C.林冲曾是八十万禁军教头,虽然委曲求全,但终被逼上梁山,他最后在征讨方腊的战斗中受重伤
而死。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冬妮娅,她美丽动人,容易亲近,但后来变得自私自利。
(2)在横线处填上相应的情节,(不超过30字)(2分)
在成长的道路上,每个孩子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孤独之旅”。《草房子》中因身体缺陷造成精神上孤
独的秃鹰, ▲ ,重新回到了他喜欢的集体,孩子们只有直面孤独,突破孤独,才能不断成长。
(3)阅读名著选段并结合相关情节,回答问题。(2分)
我先把烟叶放在嘴里嚼,一会儿,我的头便晕起来。因为,烟叶还是半青的,味道很凶,而我又没
有吃烟的习惯。……最后,又把一些烟叶放在炭盆里烧,并把鼻子凑上去闻烟叶烧烤出来的味道,尽可
能忍受烟熏的气味……
4.下面文段中有两处语病,请写出病句的序号并改正。(4分)
①中国农历羊年已至,
②在世界各地华侨华人热盼新春佳节的同时,③美国、加拿大、法国、日本、巴西等各国元首政要争相向华人拜早年。④穿唐装、发贺词、秀中文……融入了中国元素的拜年透着亲切,盛
赞华人贡献让身处异乡的华侨华人倍感自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性学习(5分)
材料一 《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2014年十大流行语,“顶层设计”位居榜首,“新常态”“打虎拍蝇”“断崖
式”“你懂的”“断舍离”“失联”“神器”“高大上”“萌萌哒”等入选,而关注度较高的词语“任性”“森么愁 森么怨”“也
是蛮拼的” “人艰不拆”“喜大普奔”等未上榜。《咬文嚼字》出版社执行主编黄安靖介绍,十大流行语的评定并不仅仅是考虑词频的高低,更要考虑三方面的价值,即时代价值、语言价值和社会价值。他认为,首先语言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要弘扬正能量,反映时代精神,其次,语言要符合语法、表意明确。另外,某些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词语也不收入。
材料二 “ 断崖式”:原来指高峻、陡峭的山崖断裂,必然会引发猛烈而快速的山体滑坡,后果不堪设想。现被人们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如反腐领域有“断崖式降级”,股市有“断崖式暴跌”,楼市则有“断崖式降价”,还有人把气温大幅度下降说成“断崖式降温”等等。
(1)阅读材料一,“人艰不拆”未入选十大流行语是因为不符合以下哪个评定标准( ▲ )
(1分)
A. 时代价值B. 语言价值C. 社会价值
(2)根据材料二,请你赋予“断崖式”一词一个新解。(2分)
“断崖式”:(3)在入选的十个流行语中,你最喜爱哪一个词,请简述理由。(2分)
“顶层设计” “新常态” “打虎拍蝇” “断崖式” “你懂的” “断舍离” “失联” “神器” “高
大上” “萌萌哒”
我选 ▲ ,理由 ▲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人皮日休的咏物诗,完成6—7题。(4分)
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
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
6.根据你的生活经验,结合诗文的理解,这首诗所咏的对象为何物?(2分)
7.把深厚的思想感情含蓄地寄寓在妙趣横生的形象中,这是本诗显著的艺术特色。请你结合三四两句说说
该物的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8—11题。(共12分)
知之难乎哉!夫人之所以谓知者,非知其姓与名也,亦非知其声容之与笑貌也;读其书,知其言,知其.
所以为言而已矣。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知其言者,千不得百焉;知其所以为言者,百不得一焉。然而天.
下皆曰:“我能读其书,知其所以为言矣。”此知之难也。人知《离骚》为辞赋之祖矣,司马迁读之,而知悲其志,是贤人之知贤人也。夫不具.司马迁之志,而欲知屈原之志,则几乎罔.矣。 (选文有改动)
【注】本文节选自章学诫的《知难》。知难,即知音难,是说古代贤人在后世少有知音。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夫不具司马迁之志 ▲ (2)则几乎罔矣 ▲ ..
(3)小大之狱 (4)王之蔽甚矣 ▲ ..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 知之难乎哉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B. 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 . 其如土石何? .
C. 人知《离骚》为辞赋之祖矣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D. 而欲知屈原之志温故而知新 ..
10.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4分)。
(1)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1.为什么司马迁能真正“知其所以为言”成为屈原的知音?(2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题。(13分)
谁的心中不曾有过远方
张 铁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当微信朋友圈被北京的沙尘暴刷屏,这句话给人的“小清新”之感,更显强烈。近日,河南一位女教师这封“最有情怀,没有之一”的“辞职申请”,引起无数人共鸣。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一句话撩动心弦,正是因为它以一种诗意的方式,说出了不少人心中的渴望。从朝九晚五的按部就班中跳出来,从办公桌边的循规蹈矩里跳出来,打破思维方式的条条框框,摆脱现实生活的患得患失,拥抱一个更广阔也更精彩的世界。即便这个世界可能只是一种美好的想象,但谁的心中没有激荡过一个远方?
电影中,有一种特殊的类型叫“公路片”。主角们走过漫长得似乎没有尽头的旅程,不管是不是能抵达,都会经历精神的考验,收获心灵的成长。“看世界”与“在路上”,其实有着一致性,不一定是逃避,也不一定要彷徨,就是为了遇到一个更好的世界,也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相信,行遍大千世界、看过人生百态,这位女教师如若再次站上讲台,应该能讲出不一样的精彩。一个正常的社会,也应该是一个有活力有机会的社会。当人生出彩的舞台越来越广阔,也更加刺激了“出走”的渴望。女教师的选择本身,就是一个例子。现实中,过去鲜见的公职人员辞职,也不断见诸报端。温州平阳原副县长周慧的辞职信,也写得很文艺,“每个人都应该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去选择自己的生活”。的确,有了更多的机会,人生也就有了更多的可能——虽然每一次选择都不免纠结。
说到底,渴望远方,还是因为现实的砝码更重一些,让说走就走的旅行难以成行。黄土涵养农耕,农耕孕育家庭,数千年的中华文明,让生存状态的“稳定性”,成为这种文化所化之人最基本的诉求。学者认为中国社会有着“超稳定结构”,其实,从安土重迁的观念到家族聚居的方式,中国人的心灵世界又何尝不是如此?这或许也是一些稳定的职业有着很强吸引力的原因。在这样一种文化中,“现世安稳”是一种扯不断的心理牵挂、情感羁绊。
身处开放的环境、面对信息化的洪流,“世界”是个诱惑十足的词。然而,在竞争激烈、“压力山大”的社会中,面向大海的转身难以避免地遭遇更多艰难。“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或许,去世界看看的人们,终究还是要面对“娜拉出走之后”甚至“娜拉回来之后”的问题。“出门看世界”和“回到老地方”,成为当今中国人一组难以解开的心结,惟有在朋友圈里徒然羡慕着远方。
对于“想去看世界”的辞职,虽然点赞者甚众,但真正能“从心动到行动”的,在这样的社会里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主流。毕竟,情怀不能当饭吃,甜点也不能当正餐。辞职的女教师去“看世界”了,更多的人却选择了留下来,在讲台上继续自己的事业,换个角度看,没去看世界者不才是这个社会的基石吗?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看起来文艺腔十足的表达,背后是时代的发展、文化的演进,诠释着社会心理结构的变迁。其实,生活充实,何必别处?心有梦想,何必远方?过好每一天,走好每一步,未尝不是同样精彩的人生。
(《人民日报》2015年4月16日,有删改)
12.通观全文,本文作者所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13.请简析“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引发大家强烈共鸣的原因。(3分)
14.作者认为“因为现实的砝码太重,让说走就走的旅行难以成行”的原因是什么?(2分)
15.文章在论述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3分)
16.对“世界”一词的涵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 (3分)
A.世界很广阔也很精彩,但它只可能是一种美好的想象,现实中并不存在。
B.世界是相对于日常生活而言的一种不同状态的存在,它具有不确定性。
C.面朝大海的转身难以避免地遭遇很多困难,也正因此,世界对人们极具诱惑。
D.世界和老地方是彼此对立的两个概念,二者无法相通,更不可能统一。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16分)
继 父
张亚凌
听母亲说,他进门时我只有五个月大。对“父亲”的记忆,别说我,就连比我大两岁的三哥、大五岁的二哥,都说记忆里只有他。
他在离我家不远的钢厂上班。外乡人,矮小,黑瘦,长得倒很筋骨。
记忆里,他一下班,随便吃点,就到街口摆摊——修自行车捎带配钥匙。我呢,一直在旁边玩。没活干时,他就笑眯眯地瞅着我,那目光就柔柔软软地撒了我一身。有时,他会喊,妮儿,甜一下去。我就欢快地跑向他,从那油腻腻的大手掌里捏起五分钱,买几颗水果糖。一剥开糖纸,我会举到他的嘴边,让他先舔一口,也甜甜。他会用干净点的手背噌一下我的小脸蛋,说,爸不吃,妮儿吃。妮儿嘴里甜了,爸就心里甜了。
天黑了,准备回家了。不用他说,我就爬上小推车,不歇气地连声喊着“回家喽——”“回家喽——”。 直到去世前,他还在街口摆摊修自行车。
他还能修理各种电器,巷子里的人经常跑到家里麻烦他。我有时就纳闷,问他,我真想不出,你还有啥不会的?他就笑了,说,爸是从小卖蒸馍,啥事都经过。
他对自己啥都不讲究,啥都是凑合。母亲常常说起他每月工资一个子不留地交给自己的事,说时总是撩起衣襟抹眼泪。母亲说,人家男人都吸烟喝酒,他咋能不眼馋?还不是咱娘五个拖累大,得攒钱。母亲也常在我们面前唠叨,说你们呀,要是对他不好,就是造孽。妈一个妇道人家,咋能养活得了四个娃娃?早都饿成皮包骨头贴到南墙上了!
在家里,母亲很敬重他。他蹲在哪儿,饭桌就放到哪儿。我会以最快的速度给他的屁股下面塞个小凳子,哥哥们立马就围了过去。母亲边给他夹菜边说,你是当家的,得吃好。他又笑着夹给我们,“叫娃们吃,娃们长身体,要吃好”。
他几乎一年四季都是那蓝色厂服。母亲要给他做身新衣服时,他总说,都老皮老脸了,还讲究啥?给娃们做。
“百能百巧,破裤子烂袄。”街坊嘲笑他,只知道挣钱舍不得花钱。“再能顶个屁,还不就是人家的长工么?”熟识的人讥讽他,没有自己的孩子还那么卖命地干。
流言风语咋能传不进他的耳朵?好几次,母亲没话找话想宽慰他,他只是笑笑,说没事,手底下的活都做不完,哪有闲功夫生气?
他不是脾气好,是压根就没脾气。
邻里街坊说话不饶他倒也罢了。可爷爷奶奶大伯叔叔们从一开始就不同意他上门的,在本家的大小事上都不给他好脸色看,这就没道理了。可他,见谁都是乐呵呵的,才不理会别人紧绷着的脸。母亲为此很生气,说这一摊孤儿寡母不是你,日子能过去?凭啥还要看他们的脸色?断了,断了,不来往了!
他倒劝起母亲来。说忍一忍就过去了,都是一家人,计较啥?
他是在我出嫁后的第二年走的,前一周还给我说自己身子骨硬朗着哩,家孙抱完了,就等着抱外孙哩。那天,他正补着车胎,一头栽下去,就再也没有醒来。
我难过得无法原谅自己,因为我的记忆里竟然没有他衰老的过程,只有他不断劳作的身影!
爸,皱纹何时如蛛网般吞没了您?
爸,牙床何时开始松动以至于嚼不动他特喜欢吃的茴香味儿的干馍片?
爸,胃疼得整晚整晚睡不着觉时,想到过叫醒我们唠唠嗑来打发疼痛吗?……
倘若您病在床上,我们服侍了些日子,心里或许会好受些。可是,可是爱一直是单向流淌啊,我们究竟关心过您多少啊?!
我没有生父的丝毫记忆,我记忆里的父亲就是他,也只有他。听母亲说,连大我七岁的大哥,在他进门后不久,也再也没说起过生父。在我们兄妹记忆里的父亲,就是他,也只有他。
17.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我们兄妹”对父亲的记忆“只有他”,有什么作用?(3分)
18.阅读下列句子,简要分析加点词反映的人物的心理(4分)
①没活干时,他就笑眯眯地瞅着我,那目光就柔柔软软地撒了我一身。 ....
②母亲常常说起他每月工资一个子不留地交给自己的事,说时总是撩起衣襟抹眼泪。 ...
19.文章以“继父”为题,为什么全文却不出现“继父”一词,只以“他”“爸”“您”来指称?(4分)
20.“继父”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内容作简要分析。(5分)
三、作文(共50分)
21.有的人,无论远近,仿佛总在身边;有些事,不管大小,始终浮现眼前;有份情,针织浓烈,时时温暖
我们的心田;有种理,意味深长常常萦绕我们的脑畔……他们(它们)从未走远。
请以“从未走远”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篇二:九年级语文周末作业(2013.12.06)
九年级语文周末作业(2013.12.06) (命题人:丁晓亮) 景公出游
景公出游,问于晏子曰 :“吾欲观于转
附、朝舞(地名),遵(1)海而南,至于琅琊。寡人何为能效先王之游?”
“善哉!君之问也!”晏子再拜,曰 :“闻天子之诸侯为巡狩(2),诸侯之天
子为述职。故春省(3)耕而补不足者谓之游,秋省实而助不给者谓之豫(4) 。
夏(朝)谚曰:吾君不游,我何以休?吾君不豫,我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
度(5) 。今君之游不然,师行而筹于民,贫苦不补,劳者不息。夫从山而不反
谓之流,从水而不反谓之连,从兽而不归谓之荒(6),纵乐而不归谓之亡。古者
圣王无流连之游,荒亡之行 。”
公曰 :“善 。”命吏计粮仓之粟,计长幼贫民之数。吏依数出粟,已与贫民
者三百钟,公身见老、病者七十人,赈赡之,然后归也。
【注释】:(1)遵:循 (2)巡狩:视察 (3)省:考察 (4)豫:指帝王秋
天出游。
(5)度:法度、准则 (6)荒:与下句的“亡”都指沉迷逸乐。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4分)
①闻 天 子 之 诸 侯 为 巡 狩
②古 者 圣 王 无 流 连 之 游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遵海而南( . ) ②从水而不反谓之连( . )
) ③公身见老、病者七十人( .) ④赈赡之,然后归也(
3.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4分)
A、(1)诸侯之天子为述职 (2)小大之狱 ..
B、(1)已与贫民者三百钟 (2)吾与徐公孰美 ..
C、(1)景公出游,问于晏子(2)余将告于莅事者 ..
D、(1)吾君不游,我何以休?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善哉!君之问也!”晏子再拜。(2分) ②贫苦不补,劳者不息。(2分)
5.概括下表所列篇目中人物(作者)的人文思想核心。(4分)
把愤怒变成葡萄园①
①人在现实生活中,一旦遇到挫折、不平和屈辱是很容易动怒的。就连那些
胸襟开阔、修养极高的人,也有时会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区区小事而怒从心起,从
而招来祸患,酿成悲剧。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林则徐先生就是一个动不动就发怒的
人,为了提醒自己,他干脆把“息怒”二字镂刻在自己的宝剑上。
②愤怒本身有一种可怕的破坏力:天庭之怒,则黑云密布、雷鸣电击;大地
之怒,则演绎出山崩海啸,怒潮翻滚。其实,人为了捍卫正义、尊严而“拔剑而
起”,抱着“刺破青天锷未残”的豪情倒不失为大英雄本色。至于吴三桂的“为
红颜一怒”和楚霸王激怒之下把一个气势恢宏、华美富丽的阿房宫“付之一炬,
只留下一片可怜焦土”的举动,只能给后世人留下笑柄和一声幽幽浩叹。
③想要成就一件事情,需要付出巨大的耐心和努力。而易于动怒的人,往往
在事情的关键环节处,遇到棘手和麻烦,就会因心情浮躁而变得束手无策,焦头
烂额,结果把好好的一桩事情搞得一塌糊涂,就像蜜蜂一样,为了一点小小的冲
撞竟然把自己整个生命付之于最后的一蜇。我有个远房舅舅,在修理家里一个疏
漏破损的木盘,当他把木条一片一片对接好,几番试验后发现木盆仍在漏水,于
是盛怒之下,竟取来一把斧头把木盆砸碎。后来无论在考试中失败,或者遇到不
顺心的烦恼苦闷的事情时,母亲总会给我讲起舅舅的这段往事。
④我由衷地欣赏那些谦逊达观、心境平和的人,他们即使身处最险恶、最苦
难、最无奈的境遇,仍能保持“宠辱不惊,临危不怒”的平常心。英国著名的经
济学家凯恩斯在财政部供职期间,为了扭转金融危机而竭尽全力,但他的金融方
面的许多精辟的见解却遭到非议,连人格尊严也受到凌辱,最后他客客气气地呈
上辞职信。然后回到宁静的、能够充分施展他才华的剑桥去,回到书房去,跟他
的藏书和藏画在一起,以坚强的意志写下了《和平的经济后果》《就业利息和货
币通论》,成为当代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其实面对人生的厄运、不幸和磨难,
与其怨天尤人,悲观沉沦,倒不如“通过自己的辛勤耕耘,把愤怒变为葡萄园”。
这样才能成真正的强者。因为“人生苦短,譬如朝露”,有限的精力,有限的光
阴,是一个人生命中最为珍贵的资源。生命的价值只有两种,要么熊熊燃烧,释
放出巨大的光和热,要么窝成一团黑烟,到头来一无所获。晚年的托尔斯泰无穷
无尽的创造力就像一个“气势磅礴气象博大的生命大瀑布”,歌德更是一棵“生
命的常青树”。只有那些不明智的人才会把自己的智慧才华消磨在无谓的悔恨、
诅咒和愤怒上。
⑤生命本身就是一个蕴藏着巨大能量的“瀑布”和“大树”。一旦它肆意咆
哮暴怒起来,会酿造泛滥成一场人间的祸患灾难。可如果我们善于利用它,
【注释】①葡萄园在西方人的词语中有平息愤怒,平和心态的意思。
6.细读文章,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作者的观点。(3分) .....
7.下面的事例论据用在第④段中证明作者的观点,好不好?说说理由。(4分)
晚年的托尔斯泰无穷无尽的创造力就像一个“气势磅礴气象博大的生命大瀑
布”,歌德更是一棵“生命的常青树”。
8.第③段中画线句在该段中起到怎样的作用?(3分)
9.读完全文,仿照第⑤段前半段的写法,在横线处续写一段文字,写在下面的横线上,要求语意贯通、表述流畅。(4分)。
情在高处
①大约七米的距离。
②我紧握着枪托,手心里渗出了一把汗。小心地深呼吸一口山间潮湿的空气,努力把狂跳的心稳定下来,又取下眼镜仔细擦了擦。已发了誓,不击中它今生就不再摸猎枪。
③那是个骄傲的家伙。尖曲的喙,强硬的躯,乌黑而莹绿的羽,脖边还围着一圈浅褐色的纹锦,就像古希腊勇士的桂冠。他昂首站立在那岩石上,扇起的翅膀嵌在白浆蒙的天空上面,于是属于鹰族的野悍的与霸气就展露无遗了。我看不到它的眼,它正盯着自己爪下的猎物。一定是个年轻的家伙——岩鹰!
④我突然感到有股热血在胸里面沸腾起来。它正全神贯注地撕扯爪下的猎物——如果我没看错的话——那是一只雏鸡.
⑤它突然昂起头来高叫了一声。隐没了的太阳一下子从阴翳的云层里挣了出来!山岩上风在猎猎地吹,清凉的鸣声回荡在山峦与苍穹之间,这才是真正的鹰之唳!那被霞光镀了的剪影,不啻为一座真正的力与美浑然天成的伟大雕像。我心里忽地一动,枪在中途停住了。
⑥它居然对爪下的美味只撕不吞!我突然奇怪地发现,它已把一切都完成了。天是如此的蓝,风又变得如此的清。它蓦然欣喜地高叫了两声,拍拍翅膀,消失在岩边。
⑦我一下子从震撼中清醒过来,心里一阵难时的懊悔。但那问号依然盘旋脑际:这冷酷与嗜杀成性的鹰竟会弃猎物而去?
⑧我刚要失望地起身,突然从天空传来一声熟悉的鹰鸣,急忙伏下,心又狂跳了起来,紧盯着声音传来的地方。是它!只不过还携了一只鹰来。我以为是它的爱侣,但仔细观察之后,发觉自己错了。那是只苍老的岩鹰,很老了。它的羽毛在阳光下灰蒙蒙的,且脱落了不少,好像还受了重伤,一只翅膀耷拉着。脚无力地蜷成了一个“7”字形,它的脖子转动也很困难,也许根本就不能转动!年轻的鹰把它轻轻地放在向阳的岩石上,然后叼起猎物,一块块地喂它。
⑨我静静地看着,托枪的手悄然垂了下来.
⑩年轻的鹰在笨拙地喂着,显然它只习惯大力撕扯暴吞,做这种温柔的动作还笨拙得可爱。它的大喙不时错过老鹰的嘴,有时还忘了松开,但老鹰自始至终都在安详地接受着,那半闭的眼中,流露出的也全是爱和满足。
⑾天很蓝,风很清,我的眼睛开始潮湿。
⑿年轻的鹰每喂完一口都忍不住发出一声欢叫。有好几次,老的鹰把嘴闭上了,不肯张开,只用慈爱的目光望着它,但它都轻轻啄开老鹰嘴。那分明还带着少年的任性和撒娇!是的,它明白母亲(或父亲)的心,尽管它也确实很饿了。有好几次叼在嘴里的肉差点本能地吞下去;尽管再找到如此鲜美的野味已很不容易,但它宁愿去喝涧里的水充饥也不肯吃一块给母亲(或父亲)的食物!
⒀我眼泪开始大股大股地往外涌,我不敢站起身,生怕惊动了那深情的两代鹰。我只有用泪水模糊了的眼,定定地望着那正紧紧依偎着晒太阳的两只鹰。不看那美丽的流云,也不听那柔歌似的松涛。
⒁没有照相机,但我的心已摄下了这一生所能见到的最美丽的一幕。
⒂那一年,正是我因一双皮鞋跟父母闹翻的第一次出走。反思自己过激的行为,我当即决定下山,马上还了朋友的猎枪,搭当天的末班车回家了。 (文章有改动)
10.本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感人的故事,随着情节的发展,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在发展变化。请你参考下面的提示填空。(每格5个字左右)(4分)
?情节的发展: 发现岩鹰→ →看岩鹰喂食→ ?感情的变化:_____________→难耐失望→_____________ →省悟反思
篇三:天津和平期中试卷九上.语文及答案
和平区2015-2016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
1.加点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襁褓(qiáng) 忐忑(ta) 栈桥(zhàn)廓然无累(kuò) ....
B.骈进(pián) 愕然(a)鄙夷(bǐ) 重蹈覆辙(zh?) ....
C.妖娆(ráo)陨落(yǔn) 嬉闹(xǐ) 气吞斗牛(dǒu) ....
D.驱除(qū) 睿智(ruì) 繁衍(yán) 怒不可遏(a) ....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短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生是一个容器,可这个容器的容量实在是有限得很。愁苦和畏惧多了, 就少
了;局促和紧张多了, 就少了;傲慢和矜持多了, 就少了。一些不需要的
话语存放太多,一些忠言箴语就会无处落脚。让有些话语穿耳而过吧。
A.从容和轻松 欢乐与勇气恭谨和谦虚
B.恭谨和谦虚 从容和轻松欢乐与勇气
C.欢乐与勇气 从容和轻松恭谨和谦虚
D.欢乐与勇气 恭谨和谦虚从容和轻松
3.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消息让国人感到十分振奋。
B.国务院要求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速降费,加强服务水平。
C.镇咳祛痰片,它里面的成分是由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
D.昆虫学家法布尔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绚丽多姿的昆虫世界。
4.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
B.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远山在朦胧中透出滋闰的翠绿。这雨中美景怎不叫人心生喜爱呢?
(反问)
C.哈边顺调皮的星星时时隐时现,似乎在不知疲倦地和月亮捉着迷藏(拟人)
D.看着眼前的木槿,一中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土埋半截了,还开花!土埋半截了,还开花!
(排比)
5下面对诗词的理解,不恰当的项是
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诗句表达了作者要报效国家,抵抗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B.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毛泽东《沁园春雪》)
诗句描绘了从南到北、自西向东广袤地域冰封雪飘的场景意境大气磅就,显示了诗人雄伟的
气魄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这两句用对比的手法描写白发的将军和流泪的征夫表现了戍边将玖戍不归、功业难成的悲怆
情怀。
D.跟着我去踩田固的泥土将润如油膏/去看牧场就要抽发忍冬的新苗(郑愁予《雨说》)诗
句中的“我”是春雨,诗人借春雨的口吻表现了大地因春雨降临而焕发勃勃生机。
阅读议论文《质朴》,回答6-8题。
余光中先生曾经跟友人说过一段话:“《乡愁》原本表达的是淡淡的哀愁,但内地演员
朗诵《乡愁》,总是激动,甚至凄厉,有样板戏的风味,令我很难为情。”
我读这段文字,都感到有些难为情,尤其是“凄厉”这个词。大概他们误以为,声音需
要华丽,一切的情感表达,需要夸张,才引人入胜。淡淡的,质朴的,会被人忽略和漠视。
不要看人,你看一件普通物品的包装,里三层,外三层,包裹得严严实实。
我曾收到一份礼物,首先是精美的塑料提兜,从中掏出精美的纸盒,打开纸盒是黄绫缎
子包,打开黄绫缎子包,里面是几个锡纸包,锡纸包打开——原来是几双鞋垫。
几双鞋垫,需要这样包装吗?我想起了质朴年代的表情达意方式。我小时候,家住乡村
小学,春夏季,果蔬上市,附近的乡亲,肩扛锄头,手里顺便提溜一只南瓜、几个辣椒和茄
子,送给我母亲。我母亲在乡下教了一辈子书,在一个不到百人的小山村教出了几位博士后,
村民们对她心存敬意。那些瓜果上还粘着泥土和露珠,他们就一句话:“尝尝鲜!”放下就
走。质朴的方式,新鲜的味道,给人感觉简而美,至今唇齿间留着回味和感念。
这些年,我们整个社会,好像都丢弃了“质朴”。对于物的装饰,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
步。文艺作品亦如此,那些动辄耗资数亿的电影,除了场面华丽,几乎没给人留下印象,导
演被人戏称“装修工”。种种活动,首先都被花里胡哨的策划、华而不实的形式,搞得似是
而非。 是一些不纯洁的想法,将(转 载于:wWW.cSsYq.cOM 书业网:jiud辞职信模板)事物的本质层层遮蔽,使人误以为云遮雾罩方可包罗万象,人
为地把一切都弄得很复杂。
按照事物本来的状态来描摹,现在看来,会更简洁而直抵内核
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在大英博物馆参观时,一群英国小孩问他,白宫什么样子?布什回
答:“白宫是白色的。”一句话引起哄堂大笑。布什固然有点幽默,但我觉得,他说话很有
艺术,删繁就简,他抓住了白宫最本质的特质。我曾在一幅图片上,看过小布什举把铲子,
他把自己退休后的生活用一句直白的话加以概括:“我,布什,美国前总统,现在正拿着铲
子铲狗屎。”一语中的,还需要花言巧语干什么?
有些人,想方设法包装自己;有些人对自己很随意,像把一块金玉随便扔进土堆里。最
近读到一本书,其中有个章节写陈寅恪去给学生上课——
满满的礼堂,众人引颈而待。传说中的陈寅恪来了,布衣,布鞋,布袜,腋下夹一布包
裹,打开布包裹,里面几本线装书。一点风景都没有。有人就纳闷了,这位号称“教授中的
教授”,怎么没有一点派头,连个装书的皮包都没有?
可他一开讲,语惊四座,连走廊里都挤满了慕名而来的教授。
6.本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A.淡淡的,质朴的,会被人忽略和漠视。
B.这些年,我们整个社会,好像都丢弃了“质朴”。我们对于物的装饰,己到了无以复加
的地步。
C.按照事物本来的状态来描摹,现在看来,会更简洁而直抵内核。
D.有些人对自己很随意,像把一块金玉随便进土堆里。
7.对文看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A.从人家都熟悉的斜中的《乡愁》写起引起赭的阅读兴趣。
B.极批评内地演员表演水平不佳。
C.引出本文关于质朴的议论话题。
D.作为事实论据来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
8.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五两段将我收到的礼物和母亲收到的物作对比,证明了“淡淡的,质朴的,会被人忽
略和漠视”的观点。
B.第七段樸国总统布什为例,既有力地证明了质朴的魅力,又增强了文章论证语言的趣味性。
C.第七段中“一语中的'还需要花言巧语干什么?”用反问的语气有力的证明了文章的论点。
D.第八段中“有些人对自改很随意像把块金玉随便扔进土堆里”运用比喻的修辞引出下文陈
寅恪的事例。
阅读议论文《陈涉世家》,回答9-11题。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
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
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
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
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
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
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胜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
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9.下面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并杀两尉(一齐).
B.而观者固十六七(十六七人) ...
C.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着) , .
D.皆刑其长吏(惩罚) .
10.下面可子中加点字是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A.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B.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C.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D.伐无道,诛暴秦
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广“故数言欲亡”的目的是刺激将尉责打自己,使戍卒站在自己一边。
B.陈胜召令徒属的一段话充分表现了陈胜善发动群众,有卓越的领导才能。
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既表达了陈胜对不平等阶级地位的愤懑和反抗,也鼓舞了当时的士
气。
D.陈涉揭竿起义,各地百姓纷纷响应的原因是“陈涉乃立为王”。
12.古诗文默写
①,载不动许多愁。(李青照《武陵春》)
②持节云中,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③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
赋壮词以寄之》)
④过尽千帆皆不是,(温庭筠《望江南》)
⑤江山如此多娇,。(毛泽东《沁园春·雪》)
⑥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⑦《天净沙秋思》中抒写游子内心深处无尽伤痛的句子是, 。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13-15题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
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干①州官。州官也好事,
使试于一村。沟洫②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
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注释】①干:谋求。②沟恤:沟渠。
1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自谓可将十万: .
会有土寇: .
14.翻译文中画线句。
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
15.选文中的刘羽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文中写了那两件事来表现这个人物的特点?请你简
要概括。
阅读小说《一夜长大》,回答16-19题
一夜长大
叶倾城
①把父亲从医院接出来之后,他经常在傍晚时,推着父亲的轮椅去附近的小公园散步,
那里有一泓湖泊,不时停下来替父亲擦擦嘴边的涎水,温言细语:“冷不冷?要不要喝水?”
②来探病的朋友吃了一惊:“你像一夜之间长大了。”
③他也没想过会这样。他在家里赖到二十八九,日子过得生机勃勃:也恋爱也上班也交
友,动不动和父母吵架—不吵不行呀。父亲节俭,保鲜袋用过再用,一揭开,西瓜上全是鱼
腥气;又天真,看到电视上“只要888元”的广告,就打算打电话,被他一顿臭骂,讪讪地
又咳嗽又揉鼻子;这么老大,父亲仍然会没事翻他的抽屉杂物,他没好气吼过去:“翻什么
翻!”
④那天正吃着饭,突然间,父亲的筷子直抖,上面的菜哗哗洒了半桌子。他抬头一看,
父亲口角歪斜,脸色如灰,缓缓地倒下去。这之后,日子一下子变成:徘徊在ICU门口、交
医药费、陪床……还要挣扎着去上班。
⑤由不得他想什么,要给父亲擦身要洗大小便。开始是买成人失禁品,眼看要生褥疮,
于是家里的旧床单全成了尿布。每天带回家洗,洗衣机轰轰不休,他倒头就着。洁癖不治而
愈,曾经的文艺青年,到现在已经变成一个在任何环境下都能狼吞虎咽、见任何床就能呼呼
睡着的人。
⑥父亲渐渐醒了,却没法理解自己为什么被困在一张陌生的床上,认定这是一场阴谋,
忍不住要对周围的假想敌们拳打脚踢。他笑嘻嘻地打不还手、好言好语。他认了。这是一笔
古老的、二十多年的债务,他得还。
⑦突然没有拖延症了。以前到公司,先开QQ、淘宝、微博……再开WORD,现在他对领
导千恩万谢:这年头,能容下一个家里有病号的年轻人频频请假,容易吗?就在病房的走廊
上,他全心工作,不时看一眼吊瓶。难得入睡的父亲像枚戒牌,强迫他静心。曾经天天抱怨
“没有整块时间”,现在时间零散到以分钟计,他倒觉得绰绰有余。
⑧也不再是暴燥的楞头青了。医护人员有时说话很冲,他恨得握紧拳头。一意识到,惊
出一身汗,赶紧一根手指一根手指轻轻地放松:热血青年的不管不顾,是要由长辈来买单的。
他能为了逞一时之勇带父亲转投另一家ICU?更何况,他明白医生说的并没错。他的愤怒,
不针对任何人,只缘于自己的无能为力,只缘于那种叫天不应叫地不语的烦躁。
⑨父亲一场病,拖了一年多,他始终身兼多职,还偷空见过几个天使投资人,谈他多年
的创业梦。父亲状态平稳后,他去递辞职信—再不开始,梦便永远是梦。他不想“子欲养而
亲不在”,也不想“徒有梦而身不由己”。
⑩前上司拍拍他肩膀:“我看好你,孝顺的人,无事不成。”孝顺这个词,又熟悉又古
怪,第一次放在他身上,他很不好意思,于是认认真真想:什么是孝顺。
?原来孝顺不仅仅是儿女对父母的爱、依赖与安全感,是把爱化为具体, 是不论多疲
倦还是站直,让老去的父母有个依靠;是不计前因后果的付出,不能回避不能逃避的责任。
不能大喊一声“老子不干了”就卸挑子,你做的每个决定,都是父母晚年的一滴水一粒米,
也是你的毕生心安。
?这还是一种人力的无可奈何:无论做了多少,到最后,一定是一场空。父母只会越来
越老,步入死亡,所有的钱、时间、心力,都是扔到黑洞里去。但这是写在血里的承诺,是
人类世代相传的根基。
?而他说:也许,我得到的更多。
16.文中写了那些情节表现“他”一夜长大?请简要概括。
17.从塑造人物的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
他恨得握紧拳头。一意识到,惊出一身汗,赶紧一根手指一根手指轻轻地放松:热血青
年的不管不顾,是要由长辈来买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