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利辛县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自评报告
2011年度利辛县党政领导干部教育
工作督导考核自评报告
中共利辛县委利辛县人民政府
(2012年4月12日)
2011年度利辛县党政领导干部教育
工作督导考核自评报告
中共利辛县委利辛县人民政府
(2012年4月12日)
按照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市政府教育督导团办公室《关于做好县区党政领导干部2011年度教育工作督导考核工作的通知》要求,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我县对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责任认真地进行了自查自评。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多年来,我县始终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全面落实《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积极营造尊师重教社会氛围,努力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均衡发展,教育综合实力得到全面提升。2011年末,全县有普通中学68所,在校学生67441人,其中:高中8所,在校学生16762人;初中60所,在校学生50679人;小学292所,在校学生128861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22人。有职业高中4所,在籍学生6401人。全县有各级各类公、民办教职工13451人。2011年,我县学前三年毛入学率52.1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71%,小学学龄入学率98.82%,初中学龄入学率91.03%。上学年小学、初中辍学率分别为0.9%和
2.86%。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四个优先”,建立健全教育保障机制。
近年来,我县始终将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自2009年以来认真实施教育振兴五年计划,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升。一是坚持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根据我县经济社会与人口发展的需要,县委、县政府把教育发展列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先后制订下发了《利辛县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及《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教育优先发展的目标任务,为推进我县教育事业的协调均衡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二是坚持教育问题优先解决。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优先解决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县几套班子领导经常深入学校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召开与教育有关的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教师待遇、学校发展用地、中小学布局调整、校安工程、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农村学生上学交通安全等问题,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坚持教育经费优先安排。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在财力有限、负担较重的情况下,仍然优先安排教育经费,逐年加大教育投入,足额保障教育经费投入。2011年,县本级公共财政经常性收入19.8亿元,财政性教育支出8.9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53.17%和31.58%;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3262.4元,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164.1元,分别较上年增长26.08%和35.88%。县级承担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配套资金全部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并足额安排到位。2011年,县财政按小学12元/生、初中22元/
生,分别足额拨付小学、初中公用经费136.4万元和67.04万元;按照地方与中央1:1配套拨付4447名农村贫困寄宿生生活费
444.75万元,生均1000元。科学管理使用教育规费。2011年,我县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748万元、地方教育附加费462万元,
征收率分别为应征额的2.75%和1.7%,全部由县教育局统筹管理,用于发展教育事业。其中,地方教育附加用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培训25万元,占地方教育附加的比例为5.4%。2011年,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教育资金2953万元,占土地出让收入的2%,全部用于发展教育事业。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投入机制。2011年,我县中职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2261.63元,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689.04元,较2010年分别提高16.59%和22.4%。县财政按照不低于城市教育费附加30%的标准安排中等职业教育专项经费225万元,城市教育费附加按不低于50%的标准安排748万元用于职业教育;当年发放中职学校国家助学金80.32万元,返还在校在籍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资金63.7万元,县财政按比例足额配套12万元。认真落实教职工福利待遇。2011年,我县分别按照教师应发工资的6%和20%的标准,兑现了中小学教师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补贴。四是坚持教育人才优先引进。县委、县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工作,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等形式,引进了一大批学历高、能力较强的高素质人才和个别科目紧缺教师。2011年,共招聘教师514人,其中选招特岗教师259人,选招中小学、幼儿教师198人,接受亳州师专优秀毕业生44人、三支一扶教师13人,为中小学选招的一批音体美和信息技术教师。
二、坚持多措并举,全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优化学校布局。深入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和标准化建设工作,撤并农村中、小学30所,新建农村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20所,对109所农村薄弱学校进行图书、仪器、多媒体教室和音体美器材的配?;启动了占地300余亩、设计规模
120个教学班的利辛一中滨河新校区一期工程建设,教育资源得到进一步优化。二是完善教师、校长交流机制。2011年,全县共交流教师936人,交流校长92人。三是严格控制大班额现象。采取划学区入学、下达指导性招生计划和严格控制起始年级班额等措施,确保起始年级班额符合规定要求,大班额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四是妥善处理农民工子女入学难问题。在继续将县师范附小和一职高初中部定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定点学校的同时,实施三小、五中、六中、阳光中学等民办学校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政策,有效解决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入学、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五是切实抓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2011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农村寄宿制学校12所,全县农村寄宿制学校总数增加到58所,基本上满足了留守儿童的住宿需求。
三、坚持严格管理,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师德考核长效机制。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的意见》,明确教师职责,强化教师队伍管理。2011年,清理在编不在岗教师53人,其中停发工资33人,辞退辞职20人,有效地净化了教育环境。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在全县开展了中小学教师全员业务考试工作,对初、高中教师按照中、高考模式进行考试,实现了考以致用、以考代训的目的。2011年财政安排全县教师继续教育经费410万元,安排校长专项培训费10万元,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实施了国培计划、省级骨干教师培训、英特尔培训和全员教师培训,实现了新教师上岗培训率达100%,促进了优秀教师的成长。认真落实全市2000名校长素质提升计划和3116名名师工程。全县23所中心校校长和部分中学校长分批参加了国家级校长培训班,部分校长通过到芜湖等市挂
职锻炼,提升了校长管理水平。李侠等69位教师获市级“教坛新星”荣誉称号,宋黎艳等22位教师获市级“骨干教师”荣誉称号,刘霞峰等15位教师获市级“学科带头人”荣誉称号。
四、坚持以民为本,深入实施教育民生工程。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稳步开展。全年拨付义务教育经费1.1亿元,保障了全县各中小学的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中职资助落实到位。全年为2096名大学生完成生源地信用地贷款1229.9万元,发放普高资助金516.8万元、中职免学费资金
6.5万元、中职资助资金76.3万元、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444.8万元;提取普通高中、中职校内资助金166.2万元,资助学生12689人,确保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校安工程有序推进。县财政积极落实校舍加固和重建配套资金873万元,改造校舍314栋,总面积62488平方米。其中,加固78栋、面积21459平方米,新建236栋、面积41029平方米。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成效显著。投入资金152万元,新建留守儿童之家235个,配备了专兼职管理人员和心理咨询教师,实现了“一校一家”,并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受到省市领导的好评。四项教育民生工程在省、市年终考核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其中,中职资助工作在省考评中位居全省第一。
五、坚持统筹兼顾,大力发展学前、高中及职业教育。
高度重视学前教育。按照学前教育与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同步推进的要求,新建和改扩建公民办幼儿园69所,初步缓解了儿童入园难问题。着力发展高中教育。2011年全县初中毕业生15597人,升入高中阶段人数为11108人,毛入学率较上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高考本科达线首次突破3000人大关。稳步
发展职业教育。县域内普通高中和中职在校生数、专任教师数、固定资产总值等逐步趋向接近,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占高中阶段教育资源的比例较上年有较大提高,县职高申报县级合格职教中心获得通过。启动了职教园区建设项目,目前已完成单体设计规划编制工作,正在进行工程招投标。
六、坚持安全第一,扎实推进平安校园建设。
始终把教育安全放在首要位?,不断加强学校安保软硬件建设,严格落实人防、物防、技防等保障措施,确保了教育安全。截至2011年年底,全县配备学校专职保安109人、兼职保安462人、护校队员1112人、学生宿舍管理员319人;投入50万元为各学校基本配齐了消防设施设备;投入218万元,为340所中小学安装了电子监控和报警系统,安装率达90以上%。县安监、公安、食品卫生、防疫和教育等部门通力合作,先后关闭、拆除校内外摊点32家,排查一般安全隐患1019个,及时监督治理999个,治理率达98%。公安、教育等部门联合开展了重大校车安全隐患集中整治活动,查扣各类违规接送学生车辆200多辆。全县所有中小学生和中职学校实习学生均办理了校方责任险。一年来,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未发生重大火灾和公共安全事故,学校安全维稳形势良好。
2011年,我县基础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适应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目标、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来看,还存在着很多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区域内学校发展仍不均衡,择校热和大班额现象依然突出;学校标准化建设还存在一定困难,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均建筑面积与指标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资金缺口较大;城区优质高中教育资源仍比较匮乏,高考成
绩与周边县区的距离短期内无法消除;庞大的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给学校安全工作、教育教学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职业教育发展缓慢,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分别处于瓶颈状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抓住重点,加快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是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在加快全县经济发展的同时,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完善学校的基础建设,特别是加强农村幼儿园的建设,努力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巩固和发展创强成果,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二是继续加大名师培养力度。通过内培外引,着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三是创新选人用人机制,不断优化中小学校长队伍。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创新选人用人机制,继续推行中层领导干部竞争上岗,选拔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校长。四是加强教学管理,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分类指导,强化教育督导,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不断完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新课标为引领,引导广大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重视抓好学校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深化教研教改,增强创新能力,提升教育内涵发展水平。
经自评,我县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考核成绩为97分,自评为优秀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