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成语哲理故事

哲理故事2018-08-30 20:50书业网

成语哲理故事

刻舟求剑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

有个楚国人乘船过江时,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他就在船帮上刻下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等船靠岸,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船已走了很远,而剑却没走,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哲理评析]

故事中楚国人滑稽可笑的做法违背了哲学中物质与运动关系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位物质的存在方式。也就是说,整个宇宙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不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具体说,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人类社会到思维领域,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文中的楚国人,虽然看到了船、水、剑的客观存在,却忽视、否认了它们的运动,是一种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的错误表现。

[创新例题]

“刻舟求剑”故事中那个把剑掉到河中的楚国人找不到剑,是因为他

①否认物质 ②否认运动 ③否认静中有动 ④否认相对静止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对牛弹琴

[原文]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出自《牟子》)

[译文]

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埋头吃草。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子、牛虻的叫声,以及小牛犊寻找母牛哞哞的声音。牛立刻摇着尾巴,竖起耳朵,走来走去地听起来了。

[哲理评析]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且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依此原理,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这是我们作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这是因为,人们工作的对象既是人们的认识对象,又是人们的改造对象。只有承认了它的客观性,从其自身的状况、属性和规律出发,才能真正认识和改造它,从而把工作做好。如果不顾事物的特点,从主观愿望或“本本”出发,就会陷入主观主义的泥潭。公明仪起初对牛弹奏高雅的曲调,牛不予理睬;当他考虑到牛的实际,“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牛则愿意听了。

[创新例题]

“对牛弹琴”常用来比喻对外行的人说内行的话,或讥笑工作不看对象的人。这就告诉我们

A. 只要作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办事情就能成功

B. 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因素

C. 抓住了主要矛盾,问题就迎刃而解

D. 矛盾的普遍性之中包含着矛盾的特殊性

简析:从实际出发,只是出发点对了,并不能保证办事情一定成功,A错。此材料不涉及主次矛盾问题,C不选。D本身有误,矛盾的普遍性是寓于特殊性之中的。因此,B为正确答案。

揠苗助长

[原文]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选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译文]

有个宋国人嫌自己的庄稼长得慢,就将禾苗一棵棵拔高。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庄稼长高啦!”他儿子赶忙到地里去看,禾苗都已枯萎了。

[哲理评析]

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看,揠苗助长的故事揭示了规律的客观性。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种客观性,集中地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当人们没有违背它的时候,似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而人们的行动一旦违背了规律的要求,就会受到惩罚。另外,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故事还说明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仅要尊重客观规律、客观条件,还要多积累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等主观因素,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创新例题]

据报道,某些身材矮小者通过手术先锯断小腿骨,再实施拉长,以达到增高的目的。这项不被主流医学认同和支持的手术,常造成患者终生残疾。“短骨增高” 现象

A. 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B. 违背了事物自身的属性与规律

C. 科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D. 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简析:“短骨增高” 无疑是现代版的“揠苗助长”,显然应选B。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