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家乡徐州的名人作文

名人故事2018-08-31 01:53书业网

篇一:家乡的名人

家乡的名人

在我的家乡,有一位远近闻名的“养鸡大王”,他曾经是大都市里一个不起眼的保安,但他从小就有着不屈服命运的志气。几年来,他通过自己的双手辛勤地努力,从大都市回到家乡,历经了许多次失败,最后靠养鸡致富,他,就是我的大伯。

大伯的养鸡场离村子不远,进入养鸡场,映入眼帘的是许许多多的小鸡,成千上万的白色小鸡就像给养鸡场的地面铺上了一层厚厚的毯子。只见大伯和他的助手一把鸡饲料倒下去,小鸡们都来争抢,好不热闹。

听奶奶说,大伯是一次偶然的发现使他走上养鸡致富的道路的。当时,大伯是一位不起眼的保安,一次他下班后到他的一个朋友家去玩,这位朋友办了几个养鸡场,专门养殖饲料鸡。很快,大伯发现养鸡收入丰厚,因此,就萌生了养鸡的念头。从那时起,大伯一边上班,一边利用空余时间到养鸡场学习养殖技术。经过一年多的学习,他终于把技术学到手。于是大伯就辞去保安工作,拿出多年打工的积蓄,东凑西借,投入5万元,建立了两个养鸡场,可是好景不长,这不,就当大伯 第一次养鸡时,全国遭受禽流感,结果把本钱全赔了进去,还欠了一大堆债务。可大伯身上有着不屈服命运的志气,他毫不气馁,他白天在养殖场上忙忙碌碌,晚上又在台灯下读书,还把饲养的鸡全部注射了疫苗……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伯的努力下,他终于成功了,成了远近闻名的养鸡大

户。

如今,大伯招收了5个返乡农民工专门负责养鸡场的喂料工作,每年都有很多户农民来向他买鸡苗,请教养鸡技术,大伯都毫不犹豫地传授给他们。

这就是我的大伯,一个远近闻名的“养鸡大王”。 家乡名人在我的家乡有一位捏泥人的老人,他就是——张爷爷. 他一身陈旧的中山装,一顶老式的鸭舌帽,一张黝黑而又饱经风霜的脸. 张爷爷经常坐在村子里的大柳树下,他的面前摆着一个大木箱子,上面摆着各色各样的泥人,什么“孙悟空”“机器猫”“樱桃小丸子”??个个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这一天中午,我怀着好奇的心情来到了老人的摊前,只见老人正望着刚完成的“小画眉”出神呢,喜悦之情真是溢于言表.过了一会儿,他把这只“画眉”身着深褐色的晚理服,玲珑的面孔上,有一张纤长的嘴.眼睛虽是用彩泥捏的,但我却觉得它透出了光,透出了神韵.

在我观看“画眉”这短短的几分钟里,一个“猪八戒”的半成品已经展现在我的眼前.只见张爷爷一手举着“猪八戒”,一手托着下巴,似乎在想些什么.过了一会儿,老人拿出一些红色的泥和一些黑色的泥,左揉右捏,就变成了一瓣“西瓜”,他又从箱子里取出一些黑色的泥,小心的给“西瓜”装上了瓜子,你别说,简直像极了.接着老人把精心设计的一瓣“西瓜”放在了“猪八戒”的手里,哈,“猪八戒吃西瓜”终于完成了,你瞧“猪八戒”那贪婪

的馋样儿表现的淋沥尽致.围观的人不断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宝剑锋从墨砺出,梅华香从苦寒来”,又有多少人知道这泥人背身后的故事呢? 家乡名人-----朱之文

说到家乡的名人,有人喜欢才华横溢的作家。有人喜欢身强体壮的运动员,还有人喜欢劲歌热舞的明星,而我最喜欢的是我家乡的名人 "大衣哥”----朱之文。

朱之文是山东省菏泽市单县郭村镇朱楼村人,著名农民歌唱家,在山东电视综艺频道《我是大明星》栏目第2季的海选中,他身穿旧军大衣演唱了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酷似杨洪基原唱,一炮走红,并登上春晚舞台。海选视频中主持人和评委们对朱之文的称呼“大衣哥”以及“我是大明星版的苏珊大叔”等也跟着流行起来。

我喜欢他不仅他是网络红人,而是他的勤奋和忠厚老实,不管生活多么贫穷艰难,朱之文每天都会坚持练歌1---3小时,三十年从未间断,朱之文是个老实人,他说过:“我唱歌不是名利,而是为全国的老百姓。”

朱之文在星光大道唱歌成名后,花3万翻修村幼儿园,花2万给村里买健身器材,出10万解决村灌溉用电问题,出50万修路。

朱之文,一个淳朴的中国农民,一位著名的“草根歌唱家”,

土旮旯里升起的一颗新星.愿他的歌声早日冲出国门、飞向世界, 人生道路越走越远……

篇二:探索家乡的名人作文

探索家乡的名人湖南省常德市 常师附小123班 黄弋 “两边全是很高的山,越走树林越多,汩汩的响着的水流,有时在左,有时在右。在被山遮

成很窄的一条天上,有些很冷静的星星,眨着眼来望他。微微的南风,在身后斜吹过来,总

带着一些熟悉的却也分不清是什么的香味。远远的狗在叫了,有一两颗黄色的灯光在暗处。”

我仔细地品位着杰出左翼进步作家丁玲作品《夜》,思绪飞扬,好似身处在群山环抱的森林之

中,体会到了那种肃杀凄凉的感受??

常德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自古以来,英雄辈出,才人代有。在古代,屈原,宋

玉,范仲淹,黄庭坚等,或游历于此,或寓居于此,唐代诗人刘禹锡曾任朗州司马十载,留

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在近代史上,从常德这块土地上走出去的风流人物便不可胜数:

从叱咤风云的辛亥元勋宋教仁、蒋斌武、林修梅、秋瑾等,到为新中国诞生而英勇捐躯的革

命先烈黄爱、向警予、王尔琢等,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林伯渠、栗裕、腾代远、帅孟奇、

廖汉生等,到蜚声中外的文学大师丁玲、史学泰斗翦伯赞、生物学家辛树帜、“词书大王”王

同亿等,都是武陵儿女的骄傲。这里,我想说说我最熟悉最崇拜的,那就是丁玲--著名现代

中国文学家,湖南常德临澧县修梅乡高桥村人。1923年进共产党创办的上海大学中文系学习。

1927年发表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等作品,引起文坛的热烈反响。1930年,丁玲参加了中

国左翼作家联盟,成为鲁迅文学旗帜下的著名作家。后出任左联机关刊物《北斗》主编及左

党团书记。这时期她创作的《水》、《母亲》等作品,显示了左翼革命文学的实绩,1932年

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左联党团书记。1936年9月,她由南京展转往陕北。解放后,丁玲

先后担任过《文报》主编、中央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等职,并

多次参加国际和平与文学交流活动,被选为世界民主妇联理事会执行委员。她创作的著名长

篇小说《太阳照在桑乾河上》,获得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 。

常德地灵人杰,古往今来素有“惟楚有才”“於斯为盛”之称。武陵大地,历代都哺

育出了一大批文才武将。特别是辛亥革命以来,涌现出的一批革命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历史学家、法学家、农学家杰出人物,他们的活动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

动作用。常德,可谓是水土多灵,人才更毓秀的地方。

篇三:家乡名人故事

家乡名人故事

集市佃士营村,著有十几部中长篇小说和诗歌集。代表作散文《挥手之间》,记录了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赴重庆参加国共和平谈判这一重要的历史时刻,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抗战爆发后曾在武汉、长沙、桂林、重庆等地八路军办事处工作。 1939年到延安,延安时期曾在陕甘宁边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中央党校三部(马列学院)和《解放日报》社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任热河省文联主席。解放战争中,在前线任随军记者。此时,还参加了农村土改,写下了反映冀中人民抗日和土改运动的长篇小说《老桑树底下的故事》和中篇小说《不连续的故事》。

1949年后曾担任《天津日报》编委、文艺部主任,天津市文化局局长,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天津市文联党组书记、中国作协天津分会主席等职。

1956年到西南旅行,写下了歌颂祖国飞跃前进的散文特写集《长江行》。以后他写了长诗《不尽长江滚滚来》和《大江东去》;发表了短篇小说《来访者》。1965年出版了散文集《挥手之间》。另外还有文学评论集《学剑集》。1979年担任中国文联委员、作协理事。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