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和尚的哲理故事

哲理故事2018-08-31 02:20书业网

篇一:两个和尚之哲理故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哲理小故事

协和学院 2010级 国贸一班

小组成员:

陈聪 124042010001

陈贞124042010005

邱亦超 124042010021

阮晨颖 124042010022

吴聿翀 124042010029

徐展辉 124042010030

薛虹124042010031

叶林青 124042010034

张泽华 124042010039

哲理小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

有两个和尚他们分别住在相邻的两座山上的庙里。这两座山之间有一条溪,于是这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溪边挑水,久而久之他么变成为了好朋友。就这样时间在每天挑水中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五年。突然有一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右边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便不以为意。哪知道第二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挑水,第三天也一样。过了一个星期还是一样,直到过了一个月右边那座山的和尚终于受不了,他心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我要过去拜访他,看看能帮上什么忙。”于是他便爬上了左边这座山,去探望他的老朋友。等他到了左边这座山的(转 载于:wWW.cSsYq.cOM 书业网:和尚的哲理故事)庙,看到他的老友之后大吃一惊,因为他的老友正在庙前打太极拳,一点也不像一个月没喝水的人。他很好奇地问:”你已经一个月没有下山挑水了,难道你可以不用喝水吗?”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说:”来来来,我带你去看。”于是他带着右边那座山的和尚走到庙的后院,指着一口井说:”这五年来,我每天做完功课后都会抽空挖这口井,即使有时很忙,能挖多少就算多少。如今终于让我挖出井水,我就不用再下山挑水,我可以有更多时间练我喜欢的太极拳。”

看似不经意的小故事其中却蕴藏着丰富的生活哲理,就这则小故事来讲,我们可以从中学到的东西就有很多。有时候可能做一件事情对我们来说短期是很难完成的,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注重积累,在生活的时时刻刻都为完成这件事情做积累的话,那么总有一天,当我们平时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应用到我们的学习中,就英语为例,英语学科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讲都是一门十分头疼的学科,尤其是记单词更是让我们痛不欲生,但是,一口吃不成胖子,我们学习英语也是这样,单词千百万,也不是我们能够在短时间内记得完的,但是假如我们每天规定自己必须记多少个单词,日积月累,久而久之,你会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记了很多很多,自然四、六级对于我们就不在话下了。

而这则小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更重要的是积累的意义,积累的重要性,还有居安思危,前瞻远瞩的思想。现代社会,我们面临更大的压力,更多的竞争,你必须要时刻准备好和无数竞争者一决高下,你想要脱颖而出,你想要与众不同,那你就要以实力说话。所以,不论你有多么的忙,请一定要记住,每天充实自己,每天一点点,总有一天你会发现每天的积累带给你的好处,你也将会受用终生。而居安思危则是要告知我们,不要一味的沉迷于现状的安稳,我们要以长远的目光规划我们的人生,当危机发生时,别人陷入不知所措,等待命运的裁决,而你依然可以疾徐不定,安然自若,那么你就是最后的成功者。

篇二:哲理故事--3个和尚

哲理故事--三个和尚

禅师有两个弟子,每天早上,两个弟子都要去山下村东头的路口边挑两担水。起初,两个弟子都沿着山上的大路走,半个小时后即可到达。有一天,小弟子发现了一条通往山下的近道,沿此而去,只需20分钟即可到达,只是路面崎岖,所以很少有人走。两个弟子就这样每天挑水,小弟子坚持走小路,大弟子坚持走大路。

直到有一天,寺院来了第三个弟子。令禅师意外的是,第三个弟子每天总是最先完成挑水的任务,两位师兄无论如何都赶不上。

这天早上,禅师便问第三个弟子是如何超越两位师兄的。弟子淡淡一笑,说:“其实很简单,我只是去时走小路,回来时走大路罢了。因为小路容易因洒出水来而变滑,回来时就不能够再走。而大路早上挑水的人多,由于去时节省了时间,正好赶在了他人拥挤的缝隙,所以快了许多。”禅师一想,会心地笑了。

随后,禅师借题发挥,说道:“的确,人生宽窄都是路,大路人人想走,平坦但是拥挤;小路都不愿意走,崎岖但距离近。走什么路,并无定法,重要的是根据实际情况打破常规。既要学会走宽路,也要学会走窄路,这样的人生,才会超越他人。”

篇三:哲理故事+启示:和尚正误‘真诀’

哲理故事+启示:和尚正误‘真诀’

一位云游的和尚晚上到了半山腰,见一小屋内放光,暗喜有缘遇到有功夫之人,于是推门而入,见一老叟盘坐于炕上,打过招呼便问:施主练的是什么功?老叟答日:菩萨咒。和尚更为高兴,自思自己出家40年,尚末听过有菩萨咒,忙向老叟请教。老叟说:我练此咒60余年,尚未传授过一人。就是6个字:唵、嘛、呢、叭、咪、牛。老叟把‘哞’错念成‘牛’。和尚一听笑了,告以此咒非菩萨咒,乃六字大明神咒,并指出最后一个字不念‘牛’,应念‘哞’(hong)。和尚走后,老叟按更正的去念,总是绕口念不好。

三个月后,和尚又来到这个小屋,心想老叟把‘牛’改成念‘哞’后,功夫当更高了,不料屋内一点光也没有,进门一看,老叟正念大明神咒,最后

‘哞’总念不好。和尚满腹疑团,为何老叟念‘牛’有光,念‘哞’反而无光。回庙后求教方丈,方丈说:你出家40年,为何不懂此理?念咒是把心定位,心定后身体的三味真火出来,便有光了。老叟按他的念法念了60年,念得一心不乱,三味真火出来了。你让他一改,心乱了,三味真火便出不来了。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