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专题一:中国古神话》 [1000字]

神话故事2018-08-31 07:08书业网

《专题一 · 中国古神话》

什么是神话?

根据马克思的科学概括和阐释,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113页)这就是说,神话是远古人类借助想像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为内容的故事

一般来说,神话即是关于神的故事。我国学者对神话的解释一般也是根据上述马克思对于神话定义的阐释。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神话的几个特征:

1、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

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只是它经过了“幻想”的加工,成为想象中的“神化”了

的现实生活;(神话的产生)

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

神话是怎样产生的呢?

在原始时代,由于生产力的低下限制了人们的知识水平,当他们同自然(指一切对象言,也包括社会在内)作斗争的过程中,不可能了解并掌握自然的规律,在自然的力量面前,显得十分无能。因此,就把自然界各种变化的动力都归之于神的意志和权力。他们认为这些变化莫测的现象都有一个神在指挥着、控制着。于是在他们心目中,一切自然力都被他们的想象形象化、人格化了。随后他们又在生产劳动中依照自己的英雄人物形象,创造了许多神的故事,在口头

流传,这就是神话的起源。

可见,神话是原始社会人类处于生产力低下时期的产物,是通过幻想征服自然力的产物。当然,随着社会进入文明时代,人们认识水平提高,对自然力有了初步的认识,或者掌握了适应它的手段之后,产生神话的土壤便不复存在了。

中国古代神话是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中形成的,并伴随漫长的历史进程不断创造和发展,打上了原始社会文化演进的烙印。我国早期的不少神话是以歌颂女性为中心内容的,如:女娲造人、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羲和生日、常羲生月等,都是母系社会存在的反映。

如“羲和生日”的故事:

《山海经》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奇书,书中保存了许多远古神话,其中包括天文方面的故事传说。关于太阳的神话传说,就有这样的记载:

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山海经·大荒南经》

在遥远的东南海外,有一个羲和国,国中有一个异常美丽的女子叫羲和,她每天都在甘渊中洗太阳。太阳在经过夜晚之后就会被污染,经过羲和的洗涤,那被污染了的太阳,在第二天升起的时候仍会皎洁如初。这个羲和,实际上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帝俊的妻子,她生了十个太阳,并且让这十个太阳轮流在空中执勤,把光明与温暖送到人间。这十个太阳的出发地十分荒凉偏僻,那地方有座山,山上有棵扶桑树,树高三百里,但它的叶子却像芥子一般大小。树下有个深谷叫汤谷,这是太阳洗浴的地方。它们洗浴完了,就藏在树枝上擦摩身子。每天由最上边的那一个骑着鸟儿巡游天空,其他的便依次

上登,准备出发??

到了父系社会,神话就开始以歌颂男性的神或神性的英雄为中心内容了,如:夸父逐日、羿射十日、鲧禹治水等。同时,伴随着部落、部族及联合部落的出现,带来了部落或部族之间的争战,这就出现了许多关于争战的神话,如:共工与蚩尤之战、黄帝与蚩尤之战,以及黄帝集团与炎帝集团间争战的神话。

当原始社会解体,开始进入到阶级社会的时期,神话中又有了被统治者反抗统治者的内容,因而塑造出反抗神的英雄形象,如刑天反抗天帝,虽被砍头,还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山海经·海外西经》)这种斗争精神正反映了人民大众对统治秩序的挑战。

同其他一些民族神话相比,中国古代神话显得零碎而无系统,这是因为中国神话产生较早,过早地经历了历史化的过程,许多神话被改造成了古史传说;另一方面,以儒家为

代表的学者从“不语怪、力、乱、神”的原则出发,对古代神话中的荒诞成分加以删除或重新解释,致使不少神话散失或改变了面目。

如神话传说中的“夔”本是一只脚的怪物,而孔子则把“夔一足”解释为:“像夔这样的人有一个也就足够了。”司马迁作《史记》,也删去了古代神话中一些“其文不雅驯”的材料。

现存中国古代神话,主要散见于:《山海经》、《穆天子传》、《庄子》、《楚辞》、《淮南子》等古籍中。其中成书于战国秦汉之际的《山海经》是一部古代巫书,里面保存的神话最多,最接近原始形态。

中国古代神话主要包括下面几类:

第一类:****自然神话****

在古代神话中,自然神话出现最早。远古人类生活在大自然中,深深感到他们的生

活与自然界息息相关,由此而产生了对自然物和自然现象的崇拜意识。自然神话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出来的。我国古代的典籍中记载了不少这样的自然神话,如前面所讲述过的“羲和生日”。

又如“雷神”:

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

(《山海经·海内东经》)

雷神被想象为一只怪兽,它鼓起自己的肚子,就能发出雷声。

又如风神飞廉:

飞廉,鹿身,头如雀,有角,而蛇尾豹文。

(《楚辞补注》卷一洪兴祖注引晋灼曰) 风神集鸟、兽的不同特点于一身,这些特点又都与风的力量和速度有关。

在自然神话中,自然现象往往具有动植物和人的某些特点,人们把对自然现象的直观认识和奇异想象结合在一起,用来解释这些自然现象,表达对它们的敬畏、崇拜以及征服它们的愿望。这些神话是远古人类的原始自然观,也是原始宗教的起源。

第二类:****创世神话****

创世神话表现了古人对于世界形成和人类起源的探索。随着人类认识范围的扩大,他们开始思索天地万物如何产生,人类如何出现这一类问题。例如天地混沌、宇宙开辟的盘古神话: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后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

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

(《艺文类聚》卷一引徐整《三五历纪》)

昔盘古氏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秦汉间俗说,盘古氏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先儒说,盘古氏泣为江河,气为风,声为雷,目瞳为电。古说,盘古氏喜为晴,怒为阴。

(《述异记》卷上)

“天地混沌如鸡子”的观念,反映了古人对宇宙起源的朴素认识。盘古死后身体化为万物,则是古人对万物起源的解释。盘古在这里是一个男性创造之神。这一神话虽然

记录得较晚,但从它所反映的思想观念来看,当是父系氏族社会的产物。

“女娲造人”是我国古代关于人类起源的著名神话: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絙(緪geng)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

(《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风俗通》)

这则神话把女性看作创造人类之神,显然是由女性繁育后代的功能决定的;而泥土造人的想像,又显然来自人们用泥土制作陶器的经验。这里抹掉生物与非生物的本质区别,认为人与万物同源,是原始思维的特征。至于强分“富贵者”与“贫贱凡庸者”,则是在后代流传过程中掺入的等级观念的反映。

女娲不仅创造了人类,而且还曾经补天。

《淮南子·览冥训》载: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lan)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zhuan)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注释:

四极:天的四方极远之处。传说天的四方有支撑的柱子。

九州:古称中国为赤县神州,神州之内有九州,之外又有九州,故九州在文中泛指大地。滥焱:火势蔓延的样子。

浩洋:水势浩大的样子。

颛民:颛为善良之意,故颛民为善良的百姓。鸷鸟:猛禽。

冀州:泛指中国。

狡虫:凶猛的鸟兽。即上文猛兽鸷鸟。

翻译:

远古之时,支撑天地四方的四根柱子坍塌了,大地开裂;天不能普遍覆盖万物,地不能全面地容载万物;火势蔓延而不能熄灭,水势浩大而不能停止; 凶猛的野兽吃掉善良的百姓,凶猛的禽鸟用爪子抓取老人和小孩。于是,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 砍断海中巨龟的脚来做撑起四方的柱子,杀死黑龙来拯救中国,用芦灰来堵塞洪水。天空被修补了,天地四方的柱子重新竖立了起来,洪水退去,中国的大地上恢复了平静;凶猛的鸟兽都死了,善良的百姓存活下来。

这是我国原始社会流传下来的关于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它反映了我国原始人对自然作斗争的无比伟大的力量。显然,神话的创作者对宇宙万物的起源是这样想象的:最初的时候,天地不知为什么经过一度大破坏,洪水暴发了,火也焚烧起来了,人类和

一切生物都毁灭了。后来女娲这个女神想尽了方法,才把天地重新创造起来。她扑灭了炎火,弄干了洪水,树立了四极,然后慢慢地造出生物和人类来,才有今天的世界。所以女娲不但是世界的创造者,而且还是人类万物的始祖。

“补天”是同自然灾害顽强斗争。这则神话和“鲧禹治水”的故事性质相似,都反映了古代人民改造自然、战胜灾害的愿望。但这里补天之神是个女性,这一神话显然出自母系氏族社会。由此可见,远古人类征服自然的愿望,由来已久。

第三类:****英雄神话****

英雄神话出现得较晚,它的主角多是半人半神或受神力支持的“英雄”。他们或以非凡的能力为民除害,或在氏族斗争中战胜对手,为民造福。这类神话数量多且极为壮观,如“鲧禹治水”:

《山海经·海内经》有如下的记载: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湮洪水,不待帝命,帝命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讲解:

在上古时期,对人们的农业生产危害最大的可能就是洪水了,所以在原始文明中都有关于洪水的神话传说。

基督教文化中洪水神话是神对人的罪行的惩罚和人类的自省,而我们的洪水神话却强调人对自然的抗争,强调自我拯救。

相传在gun的时代发生了一场大洪水,大家一致推举鲧去治理洪水,他首先奔赴天庭,央求天帝收回洪水,还给人们安宁的生活,可是没有奏效;于是他采用“堵”的方法治水,把高地的土垫在低处,堵塞百川。然而治水九年,洪水仍旧泛滥不止。正当他烦闷之际,一只猫头鹰和一支乌龟相随路

过,告诉他可以盗取天庭至宝“息壤”来堙塞洪水。鲧深知此举的罪责,但是看到受尽煎熬的人民,他义无反顾排除万难,盗出了“息壤”。“息壤土”果然神奇,撒到何处,何处就会形成高山挡住洪水,并随水势的上涨自动增高。天帝知道鲧盗息壤的事情后,派火神祝融将鲧杀死在羽郊,取回了息壤,洪水再次泛滥。鲧死不瞑目,尸体3年不烂,天帝知道后怕鲧变做精怪,再次派祝融拿着天下最锋利的“吴刀”剖开鲧的肚子看个究竟。可是奇迹发生了,从鲧的肚子里跳出一个人来,那就是鲧的儿子禹;禹承父业,又历经九年,终将洪水彻底制服。鲧的死不瞑目,不是因为顾及自己的生死,而是因为惦念自己的理想未能实现,治水还未成功,而人民仍旧生活在苦难之中。鲧不计生死,为了拯救人民而触犯天庭的大无畏精神,堪与希腊神话中为了将火种带向人间而冒犯宙斯的普罗米修斯相媲美。

大概也是上古时代某一地区曾发生过大水灾,由于人民群众不断努力,长期同洪

水博斗,终于达到胜利,恢复了正常生产,于是就产生了鲧、禹治水的神话。鲧是为人民而牺牲的英雄形象。但他的儿子禹终能继父之志,战胜洪水,所以也就成为人民拥戴的英雄的首领。鲧、禹父子两代治洪水,是我国古代流传最广、内容最丰富的神话。世界各民族都有关于洪水的传说,但鲧禹治水的故事独具特色。它反映了华夏民族的先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后羿射日”也是一则著名的英雄神话:“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也是《淮南子》

记得最详细: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犭俞(ya yu)、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犭俞,断修蛇于洞庭,禽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淮南子·本经训》

翻译:

到了尧统治的时候,十个太阳一同出来。

炽烈的阳光,烤焦了庄稼,晒干了树木。

老百姓连吃的东西都没有了。

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灾害,猰貐(音yayu)、凿齿、九婴、大风、封豨(音xi)、修蛇等凶禽猛兽,都出来危害百姓。

于是,尧派后羿来到人间,去为民除害。

为什么派后羿去呢?因为后羿, 相传是夏王朝东夷族有穷氏的首领——所以,又称夷羿,善于射箭。杀死猛兽和驱赶十日,都需要百发百中的射箭本领。后羿就派上用场了。真正是天降大任于斯人也。

后羿果然不辱使命,他把凿齿消灭在畴华之野,把九婴消灭在凶水之上,把风干消灭在青邱之泽。

又射落天上的十个太阳,杀死地上的一群猰貐。

还在洞庭砍断修蛇,在桑林擒获了封豨。

从此,天下太平,百姓安乐。

神界人间,皆大欢喜。

于是,人们一致推选尧为国君。

这大概是我国氏族社会后期的一个为民除害的英雄神话。

这个神话之所以产生,大概是由于远古时代发生过一次或数次大旱,如古书所谓汤有七年的大旱灾(成汤曾经祷于桑林,之后大雨)。人民群众度过这场灾难之后,久而久之,幻想出一个善射的神弓手后羿曾经射去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从此以后,才减轻了旱灾的威胁。同时又射死了许多毒蛇猛兽,使大家能够安心生产。这里含有歌颂劳动英雄的意义,也有赞扬优良的劳动工具和巧妙的劳动技术的意义。看他能够运用自己的武器同许多害人的东西作斗争,替人民做了无数的好事,可见原始人是在塑造一

个自己的英雄形象,描绘一个一切自然灾难的战胜者。当然,这个神话通过后人的传说,把反映氏族部落集体抗旱、除害的行动归功于什么尧天子,显然是阶级社会的意识。

英雄神话中还有表现氏族部落之战的,如“黄帝杀蚩尤”:

蚩尤凿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

(《山海经·大荒北经》)

黄帝和蚩尤分别为古代两个部落的首领,黄帝居北方,蚩尤居南方。蚩尤与黄帝之战,反映了氏族社会南方与中原部落之间的斗争。《帝王世纪》说,黄帝擒蚩尤于“涿鹿之野”,又“使应龙杀之于凶黎之丘”,“凡五十二战而天下大服”(见《艺文类聚》卷十一)。黄帝是部落斗争中的英雄,此外,

他又有很多发明,例如“黄帝造车,故号轩辕氏”,“黄帝始造釜甑”,“黄帝始蒸谷为饭”,“黄帝钻燧生火,以熟腥臊,民食之,无肠胃之病”,“黄帝吹律以定姓”(均见《太平御鉴》引)。黄帝是北方最大的部落联盟的首领,他的时代,文化得到空前的发展,因此人们把许多发明创造都归于他的名下。黄帝最终被中华民族奉为人文始祖。

表现部落战争的神话还有“共工怒触不周山”和“刑天舞干戚”等。这类神话以男性英雄为中心,都产生于父系氏族社会。

第四类:****传奇神话****

古代神话中还有不少关于异域奇国、怪人神物的故事。

这些神话出现较晚,有的反映了古代华夏民族对周边地理环境和远方未开化民族的生活状况的认识。

例如《淮南子·地形训》所记的海外三十六国:

凡海外三十六国。自西北至西南方,有修股民、天民、肃慎民、白民、沃民、女子民、丈夫民、奇股民、一臂民、三身民。自西南至东南方,结胸民、羽民、讙头国民、裸国民、三苗民、交股民、不死民、穿胸民、反舌民、豕喙民、凿齿民、三头民、修臂民。自东南至东北方,有大人国、君子国、黑齿民、玄股民、毛民、劳民。自东北至西北方,有跂踵民、句婴民、深目民、无肠民、柔利民、一目民、无继民。

这些远方异国,大部分都见于《山海经》,它们实际上是当时华夏民族的掌握的有海外的知识。这些记载中有的包含着奇异的想像,例如“驩头”国民“人面、鸟喙、有翼,食海中鱼,杖翼而行”(《山海经·大

黄南经》),“奇肱民” “一臂三目”、“能为飞车”(《山海经·海外西经》),羽民国的人民身上生满羽毛(《山海经·海外北经》),“三首国”民“一身三首”(《山海经·海外南经》)。这些奇异的形象,表现了古代人民克服自然条件的限制,获得行动自由的愿望,别有意趣。

通过以上的讲述,对于我们神话的主要特征,我们可以做如下概括:

1.不论是以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是以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地围绕着人的生存主题。

女娲补天、羿射九日、禹治洪水、精卫填海、夸父逐日,是为了摆脱和战胜自然灾害的困扰;禹杀生鲧(gǔn) 、黄帝战蚩(chī) 尤,是为了清除人间凶恶势力,不让他们再危害人的正常生存;就是女娲造人、禹同涂山氏之女的爱情和婚姻的故事,

也同样贯穿着为人生的意义。不管神话的想象多么离奇,贯穿始终的总是“为人生”的问题。

2、神话中的英雄人物都充满着激情的斗志、神异的能力和英雄气概。

神话英雄面对巨大的自然灾害,不是听天由命、束手无策,而是主动积极地以神奇无比的力量和对策去征服自然力,改变不利于人类生存的状况,女娲补天、羿射九日、禹治洪水、精卫填海等就是如此;面对危及生存的残暴敌人,不是软弱无力、听凭蹂躏,而是奋起迎击、从容获胜,禹杀相鲧、黄帝战蚩尤即是例证。说明在我国古代神化中饱含对人生的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

3、凡是神话,都熔铸这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初民把对英雄人物的热爱和对自然灾害及人间凶恶势力的憎恨,通过奇异的想象进行虚幻的加工夸饰,想象鲜明地体现在神话中。情感、形象和想象,正是使神话具备文学特性的三个关键因素。也是后世一切文学

作品最根本的因素。正缘乎此,神话与其他原始艺术一起,成为文学艺术发展的奠基石。

4、神话是一种集体创作,在流传过程中不断丰富、变化和成型。

古代神话是浪漫主义文学的萌芽,它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很大,一般说,神话的创作基础是现实的,神话的创作方法是浪漫的。而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那种新奇奔放的幻想,启发作家的想象力,提供了丰富的文学题材和艺术形象。例如屈原的楚辞,庄子的散文,阮籍、陶渊明、李白、李贺、苏轼等的诗歌,特别是小说戏剧如《柳毅传书》、《张生煮海》、《西游记》、《封神演义》以及鲁迅的《故事新编》等,或采用其故事,或学习其作风,或改编其原作,因而创作出许多更完整、更美丽、更提高、更惊心动魄,富于艺术感染力的新作品来。有的辞赋家、诗家、散文家往往把神话故事载入篇章,形诸歌咏,或用作典故,以充实作品的内容;或借为讽刺,以抒写作者的情绪;或炼成词

藻,变为精粹的、形象的文学语言。

尤其重要的是神话的乐观主义、英雄主义以及对现实的积极态度,强烈要求改变现实、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鼓舞人们的革命精神,对作家进步世界观的形成和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起重要作用。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