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人民日报评论员:关键是要取得实效

先进性教育2018-09-01 05:23书业网

精选范文:人民日报评论员:关键是要取得实效(共2篇)


人民网3月19日讯 明天人民日报将发表评论员文章:《关键是要取得实效 ━━七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文如下:

  胡锦涛同志春节期间在贵州考察工作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关键是要取得实效”。锦涛同志的讲话为扎实推进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 指明了方向。

  取得实效,事关全局,至关重要。开展这次教育活动是我们党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举措。只有取得实效,才能提高党员素质,更好地履行执政使命,带领人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只有取得实效,才能进一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只有取得实效,才能防止走过场,防止出偏差,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各级党组织在筹划、指导、推进先进性教育活动时,要把“确保取得实效”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贯穿始终的关键来抓,用有没有取得实效来检验自己的工作。

  教育活动要取得实效,必须认真贯彻中央制定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指导原则和方法步骤。通过学习教育,努力做到在对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思想认识上有新提高,在解决一些党员和党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影响改革发展稳定、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上有新进展,在建立新形势下广大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工作机制方面有新收获,切实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向前进。

  教育活动要取得实效,要体现在每一个批次每一个阶段上。学习动员阶段取得实效,就是要紧密结合实际,真正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分析评议阶段取得实效,就是要真正找准突出问题,边议边改;整改提高阶段取得实效,就是突出问题得到了解决,制度建设得到加强,特别是要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工作中要教育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认真落实四项要求,即提高认识、端正态度,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开展先进性教育的决策和要求上来;摆正位置、自觉投入,以严肃认真、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到教育活动中去;找准问题、认真整改,通过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切实找准和解决在思想、工作和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建立健全新形势下党员和党组织教育、管理和建设的体制机制,使教育活动的成效能够长期发挥作用。

  教育活动要取得实效,广大党员必须认真解决好几个共性问题。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努力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定实践者;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来统一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查找问题,建章立制;要坚持党的根本宗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心里始终装着人民群众,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立足本职,提高本领,勤奋工作,创造一流业绩;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自觉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两个“务必”,求真务实,廉洁自律,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每个党员都要围绕解决这些共性问题,积极参加保持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大讨论和各种主题实践活动,通过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增强学习效果,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服务本领,发挥模范作用。

  只要我们认认真真地把“关键是要取得实效”的要求落到实处,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就会随着活动实效的显现而进一步增强搞好活动的信心;只要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同我们一起努力,教育活动必将取得更大成效。(完) 

[人民日报评论员:关键是要取得实效(共2篇)]

篇一:人民日报评论员:紧紧抓住两个关键

人民日报评论员:紧紧抓住两个关键 ——把握教育实践活动三大关系之三

马克思说过,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解决“四风”问题同样如此,听取意见、认识问题固然重要,但是关键还是要解决问题。“抓住整改落实和建章立制两个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调研时的重要讲话,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指明了着力点、找到了突破口。

听取意见是基础,查摆问题是前提,解决问题才是关键。对听取到的意见、查摆出的问题,只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规定整改时限,并且一丝不苟地落实到实践中,转化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才能把意见变成行动,将问题化为动力,真正解决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反之,如果听到了群众意见、发现了作风问题,却不把意见贯彻到整改措施中,不对问题有的放矢、对准焦距,如何解决问题、转变作风?如果整改措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讲了、文件上写了,或者执行时重形式轻内容、重口号轻行动、重数量轻质量,谈何真抓实干、取得实效?就此而言,要打消等待观望,要克服形式主义,就要紧紧抓住“整改落实”这一关键,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紧迫就抓紧解决什么问题,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

政贵有恒,治须有常。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抓一抓有好转,松一松就反弹。要把整改落实的成效巩固下去、坚持下去,要实现对“四风”问题的经常抓、长期抓,关键是建章立制。反复发生的问题要从规律上找原因,普遍发生的问题要从体制机制上找原因。“四风”问题反复出现、屡禁难绝,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从根本上要从体制机制中找原因,要从建章立制上想办法。“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试想,如果忽视了建章立制,热衷一时效果、追求短期改善、沉迷表面功夫,因此沾沾自喜、固步自封、止步不前,不良作风难免在活动之后卷土重来,已经取得的成果也很难巩固。在这个意义上,制度建设既是活动的目标,也是活动取得成效的关键,只有把整改措施用规章明确下来,把落实意见用制度固定下来,才有望从源头上遏制不正之风,从根本上解决突出问题。

[人民日报评论员:关键是要取得实效(共2篇)]

正如中央领导同志指出的,敢不敢于、善不善于解决问题,是对党性和能力的考验。紧紧抓住整改落实和建章立制两个关键,实现从认识层面到实践层面的飞跃,做到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我们就能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作风改进、群众满意的实效,真正做到善做善成、善始善终。

篇二:人民日报评论员:领导干部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全面依法治国的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就看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落实的成效。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着眼各级领导干部肩负的重要责任,直指一些领导干部在法治意识和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各级领导干部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思想的警钟。必须肯定,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必须承认,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比较淡薄,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知法犯法等现象还比较普遍。有的不屑学法、心中无法,有的以言代法、以权压法,有的执法不严、粗暴执法,有的干预司法、徇私枉法,有的则利欲熏心、贪赃枉法。那些落马的腐败分子,哪一个不是从无视以致践踏党纪国法开始犯罪的?古人云“法之不行,自于贵戚”。周永康、薄熙来等位高权重的腐败分子藐视法律、破坏法治,导致法治不彰,教训极为深刻。

法治不彰,党无宁日,国无宁日。事实表明,领导干部当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不仅恶化了一些地方和单位的政治生态,更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损害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领域的正常秩序。这些问题不解决,全面依法治国就难以真正落实。所有领导干部都必须警醒起来,坚决纠正和解决法治不彰的问题。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对于法治建设,领导干部既可以起到关键推动作用,也可能起到致命破坏作用。领导干部必须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自觉把对法治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成谋划工作时的法治思维、处理问题时的法治方式,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党纪国法不能成为“橡皮泥”“稻草人”,违纪违法都要受到追究。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在法治轨道上行使可以造福人民,在法律之外行使则必然祸害国家和人民。”只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权由法定、权依法使,让各级领导干部尊崇宪法、敬畏法律、信仰法治,自觉为全社会作出表率,我们才能朝着法治中国的目标扎实迈进。

[人民日报评论员:关键是要取得实效(共2篇)]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