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爱满天下--师德之魂

师德演讲稿2018-09-01 23:49书业网

精选范文:爱满天下--师德之魂(共2篇)

爱满天下---------师德之魂

铸造师德灵魂的就是一颗爱孩子的心,如果一个老师不懂得爱孩子,又如何谈师德呢?正因为老师对孩子的爱,对孩子无私的奉献,才迎来了人们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无数赞誉。因此,在工作中我就是用爱去和孩子们交朋友,用爱孩子的心换来家长的信任和尊重。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教师如何爱孩子。”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爱孩子呢?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

陈鹤琴先生告诉我们:“孩子有自己的力量,孩子有自己的思想,不让孩子做他所能做的事情,不让孩子想他所想的事情等于阻止了孩子身心的发展。”因此,每当孩子遇到困难或者有新发现时,我总是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允许和鼓励孩子提出不同的见解,即使孩子的见解是错的,也为他们创造机会,让孩子们自己发现错误,并自己揪错。但仅仅尊重孩子的选择是远远不够的,尊重孩子更应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去。记得在一次家访中,一位家长语重心长的对我讲述了一件小事:“一天早上入园时,我的孩子叫了老师早,可老师当时在和别的家长讲话,没有听到,我的孩子很失望地走进了教室。”听了这件事以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因为我的一次小小疏忽,竟让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从此以后,我引以为戒,每天早上入园时,不管我在忙什么,只要有孩子走进教室,我就立即迎上去,微笑着说:“早上好。”在实践中我明白了尊重孩子不是光靠嘴说出来的,而是要用真诚的行动去实现的。”

 

二.爱孩子就要关心孩子

工作七年了,我深深感到教师不仅仅是授业解惑之人,更应是孩子生活中的妈妈,游戏中的伙伴,应从各方面去关心孩子。已记不清有多少次为尿湿的孩子换洗裤子;又多少次被哭闹着不愿上幼儿园的孩子踢打过。从学习到游戏,从吃饭到睡觉,从喝水到入厕,我就是这样从方方面面的生活细节中去关心照顾我的孩子们。虽说我的工作是如此平凡而琐碎,但当我看到孩子们在我的悉心照料下健康而活泼,快乐而无忧时;当孩子们悄悄走到背后为我捶背时;当孩子们戴着红领巾回来看我时,我的心中就会充满无比的幸福感,我想:“教师不光是爱的奉献者,更是一名收获者——她撒播着爱的种子,收获的是爱的果实!”

 

三. 爱孩子就要理解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他们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性.每个孩子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内心世界,要想走进童心,就必须用心去理解他们。在与孩子们相处的日子里,我总是关注他们的一言一行,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我时常在想:“如果我是孩子…..,如果是我的孩子……”带着这份情感使我对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记忆中闪过这样一个片段:有个叫琛琛的小女孩,有天中午就是哭闹着不愿喝汤,当我把她搂过来喂她喝汤时,它一挥手将碗碰翻了,整碗汤淋在了我新买的白裤子上。当时,怒火一下子涌了上来,真想大吼一声,但当我看到孩子泪汪汪的双眼时,我又平静了下来:‘不能吓着孩子,这其中一定有原因’。于是,我笑着对孩子说道:“别哭别哭,老师知道你是不小心的,去帮老师拿条毛巾擦干净就好啦。”琛琛一听,马上小跑着帮我拿来了毛巾,我一边擦一边对她说“琛琛真能干呀,这么快就帮老师拿来了毛巾,谢谢你了!”这时候,琛琛一听自己帮助了老师还受到了表扬,一下子不好意思的笑了起来,还小声说了句“不用谢”。看着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我又说,“琛琛,老师不逼你喝汤,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不想喝汤吗?”琛琛犹豫了一下才说“我怕汤喝多了,睡觉的时候又尿床,妈妈又要骂我了。”原来小家伙是在担心这个呢!我连忙说“别担心,张老师帮你少盛一点汤,睡觉之前再上次厕所,保证你不会尿床了。要是你还是尿床啊,就让妈妈批评张老师,因为是张老师要你喝汤的,好吗?”

琛琛听了这才放心地喝下了汤。人与人的交往离不开相互理解,老师和孩子之间就更需要理解。让我们的孩子在被理解中也学会理解别人,这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爱。

四. 爱孩子就要信任孩子

孩子虽小,但却有着无穷的潜力。夸美纽斯就曾说过:“让我们用赏识的目光去注视他们!”不要害怕孩子失败,他们完全能靠自己的力量重新获得成功;不要害怕孩子犯错,他们必将在不断的摸索中找到正确的方向。信任就是多肯定少否定,信任就是多鼓励少批评。每当孩子胆怯地说:“老师我不会”时,我就会微笑着对他说:“加油,只要再多练习一下,你就一定能学会了!”每当孩子面对新的挑战裹足不前时,我就会用坚定的声音告诉他:“孩子你是最棒的,老师相信你一定行!”

     我就是这样爱着我的孩子们的。俗话说得好:“没有爱的教育如同一方没有水的池塘。”爱是师德的灵魂,爱是生命的主旋律。“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朝着这个目标,我将继续努力!

[爱满天下--师德之魂(共2篇)]

篇一:有教无类爱满天下

“有教无类”爱满天下,“因材施教”不拘一格

【摘要】 本文通过对陶行知和孔子“有教无类”的平民教育理想的解读,结合当前的教育实践,简要阐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关系,即“因材施教”是教育方法,“有教无类”则是高于教育方法的教育平等原则和人道情怀。

【关键词】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陶行知 孔子

陶行知(1891-1946年)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毛泽东赞扬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赞颂他是“万世师表”。董必武称之为“当今一圣人。”郭沫若更是感叹:“两千年前的孔仲尼,两千年后的陶行知。”这些让我们想起千古一师——孔子,他们一生都坚持普及平民教育,秉承“有教无类”的教育理想,教学实践中坚持“因材施教”不拘一格。在教育事业高速发展的今天,教育改革如火如荼,我们仍能他们普教理论中汲取宝贵的营养。

一、“有教无类”爱满天下,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陶先生认为,人的价值始终是社会的核心价值、终极价值。生命的尊严才是至高无上的,在神圣的生命面前,没有任何世俗之物称得上高贵。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先生以一颗广博的爱心积极倡导“让全中国的人受教育”。胸怀“爱满天下”的平民教育的理想,他一生风尘仆仆,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致力于乡村教育建设,普及平民教育。

历史上,提出平民教育并付诸实践的

内容,让更多的人平等地接受教育。

因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全社会要共同促进教育公平。新时期教育改革提倡素质教育,其根本目的是“面向全体,全面培养,全面发展,人人有得,学会高质量地生存。”从新颁布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来看,要求“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从孩子出发,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其实这就是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延续和运用,也是陶行知平民教育理想最好体现。

二、“因材施教”不拘一格,人人都有不同的发展

南宋教育家朱熹概括了孔子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在《论语集注》内提出了“夫子教人,各因其材”的概念。这就是“因材施教”教学名言的最初的由来。在我国教育的历史上,他孔子是

起米来。通过这一行为艺术启示我们因材施教要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提高教育的实效性,需要充分考虑和了解受教育者的具体情况。

学生的个性是客观存在的,是有差异的,在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中,我们可以发现有的比较敏捷,有的比较迟钝,有的善于思考,有的善于记忆,有的个性开朗,有的心胸狭窄,有的意志坚强,有的意志脆弱等等。学生的个性,有些是明显的,有些是不明显的,这就需要我们主动的去发现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然后把学生的性格培养成某一方面的的积极向上的兴趣,指导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进而转化为学生在某一方面的特长,获得适合自己的教育。以利学生将来在社会上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三、“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先生的人才标准是什么?1946年陶行知先生写的《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一文中阐明了他的教[爱满天下--师德之魂(共2篇)]育目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人”便是陶行知教育体系的教育目标。一直以来“成人”与“成才”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永恒主题。“有教无类”保证了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因材施教”可以让每一个人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二者是和谐而统一。“因材施教”是教育方法,有教无类则是高于教育方法的教育平等原则和人道情怀。

我国现行的教育模式是大一统教育模式,统一的课程,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进度,统一的考试,统一的评价标准和统一的课堂授课制。学生的兴趣、专长和潜能得不到充分发展。由于升学的竞争,以及对所谓优质教育资源的盲目追求,教育不但未能达成“有教无类”的理想,反而成为人与人竞争的场地,“因材施教”也成了空洞的倡导。在鼓励学子们力争上游的过程中,许多青少年便被无情的折磨,个性被或略,身心被摧残,我们的人才标准出现了偏差。

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只培养出“七十二贤”,计算一下成才率只有区区百分之二点四,远远不及重点中学名校录取率,况且“七十二贤”中还有愚笨的高柴、迟钝的曾参、偏激的子张、鲁莽的子路。诚然,学生是否成才不能以分数和名校为标准。在现代民主的社会里,学生接受基本的国民教育。我们都坚信人生而平等,职业也没有什么贵贱,在一个分工很细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变得非常重要,不同的行业在不同的领域做出贡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好好培养自己的兴趣与才能,站在普普通通的工作岗位上好好为人群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便是成功的人。当代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在他的讲学报告中有这样的一个事例,在盘锦职业学校他看到学生在大汗淋漓地学习焊接,其中一个学生一分钟只能完成两三个焊接点,但是他不气馁,他的目标是一分钟十个以上,这样就有上海的大厂把他招走,

而且工资比一般人要高。所以我们就应该鼓励他做能做的事,难道这样的学生就将来一定比大学生前途差吗?学校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的地方,教书的目的是为了育人,我们培养的每一个学生无论将来成就大小,他首先必须是一个“人”,也就是说是一个合格的公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无完人。教育若能使得每一位受教育者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各显神通、发挥所长,体验成功、感受幸福,实现自我存在的价值,便是成功的教育。“百花齐放,不拘一格”,使每一位受教育者各得其所,能成为国家和社会有用之才,方可称“教师之功也”。

陶行知先生一生倡导和践行的平民教育具有宝贵的现实意义,必将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而愈来愈焕发出它无比的生命活力。陶行知先生指出:“活的教育就是要与时俱进”。我将牢记陶先生的教诲,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与时俱进,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岗位上“学陶”“师陶”“育桃”。

篇二:爱满天下4

爱满天下——读陶行知教育名著有感

何建平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陶行知的人生格言;“为了孩子,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

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爱是高尚职业道德的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没有发自内心的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教师与[爱满天下--师德之魂(共2篇)]学生情感的交流,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做到了如谚语所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由此我想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正直的无私的、稳定的师爱。

师爱(以及家长的爱)犹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学生的心灵发展。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要有“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陶行知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在人的心理的基本需要中,情感的需

要是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