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师德,教师素质的核心

师德演讲稿2018-09-01 23:58书业网

精选范文:师德,教师素质的核心(共2篇)

师德——教师素质的核心

在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要实施创新教育,其关键是提高教师的素质。那么,关系到整个国家前途、影响整个民族精神风貌的师德在教师素质中的地位怎样呢?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复杂性、长期性、示范性与创造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素质构成的特殊性。经过大量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我们认为教师素质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人所必须具有的身心的相对稳定的潜在的基本品质。其本质特点是指教师自身的质量,即教师身心发展的总水平。其构成要素主要是教师的机体素质、文化知识素质、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等。

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我们所认为的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作为教师基本上都知道

教师道德,但许多教师并没有把道德规范、准则内化,因此,他们在实际教学中表现出言行不一致性。例如,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如果你问老师,“你体罚学生吗?”95%的老师的回答是:“没有!”,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老师就有体罚学生的行为,说明这些老师并没有把道德准则内化,表现出言行不一致。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道德是教师的灵魂,简称“师魂”。

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

儿童、青少年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正是个性与品德形成时期。尽管社会环境、家庭等因素对儿童、青少年的个性形成和品德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但许多研究表明,教师的作用最大。教师的影响主要通过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对学生的影响。另一方面是通过教师本人的人格特征、言行举止等对学生的影响。在儿童眼里,教师是正确的,

教师的话都是对的。由于儿童好模仿,因此,教师的言行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个性、品德的发展。例如,在我们研究观察中发现,在小学阶段,如果这位班主任连续带了两年,那么,这个班的学生的说话的语气、语调,办事风格在很多方面与班主任有类似之处。

从社会的角度看,一个民族的群体都是一个一个的个体所组成。每个个体的道德风貌反应出整个民族的发展水平。一个个体的许多道德习惯、道德品质都是从小形成,每一个人从儿童开始所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世界观等教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尽管社会风气、家庭环境对儿童的道德品质形成有一定影响,但无法代替教师教育的优秀。因为,教师的教育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无论是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甚至德育手段等都是长期而系统地对学生产生影响。其次,教师的教育具有科学性。儿童的许多行为习惯的培养,教师都是根据儿童成长的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最后,人生最初的二十几年是决定和影响人的一生的发展,是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而教师是影响的关键因素。教师的主要职能是培养未来的人才。这些人才毕业后分布在全国各条战线上,对整个国家的文明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把教师提到推进社会向前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它由四大系统构成,即,动力系统,人格特征系统,操作系统和监控系统。每一大系统既有各自的特点和作用,又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教师的动力系统包括教师职业的兴趣、动机、信念、理想等。因此,理想是教师动力系统的重要内容。理想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是个体所向往的或所要模仿的事物或人的主观形象。教师的理想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层次。有的把个人发展作为奋斗目标,有的为多培养出优秀人才作为奋斗目标等。由于理想的层次不同,因此在教学工作中产生的动力也不同。那些具有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而努力奋斗的教师、具有高尚师德的

教师,才具有长远而高尚的理想,由此产生的动力就巨大。他们不为眼前利益所困惑,呕心沥血,对教育事业执着追求,贡献出自己的全部。总之,从教师素质的构成要素来看,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

[师德,教师素质的核心(共2篇)]

篇一:师德—— 教师素质的核心

师德—— 教师素质的核心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即“师魂”。一名合格教师,应该以身示范,在思想上崇尚师德,在行为上体现师德,在师德中体现自我价值,实现崇高的教育目的。师德作为教师的职业道德,不是一般的职业道德,教师劳动的示范性与创造性特点决定了师德不同于一般道德的特殊性。教师是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德才并重,以德为主”;广大教师只有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才能培育一代又一代具有高尚思想道德的人才。

“师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但是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因此,师德才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基于我个人的理解,我觉得要当一个好教师,必须做到这三点,即“要自律、讲爱心、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师德与自律

1、做为教师要“为人师表”。

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重于言教。首先,就要特别强调教师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学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行动上为学生做出表率。教师的作用在于“教育”学生,教会学生做人的根本,形成学生高尚的人格。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思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人生进取精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高尚气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品格,以及信、义、诚、达、礼等一些优秀的人格层面,这就是做人的根本。

其次,教师只有处处要以大局为重,克服个人主义,自觉遵守宪法和社会公德守则,遵守校纪校规,以模范行为为学生做出表率才可能教育学生遵规守纪。因此,教师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现行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条文,强化法制观念,在学法的同时,要懂法、守法、护法,以身作则;在学生中宣传政策和法律条文时,就会受到双重的教育效应。教师要教育学生懂得当代社交的一般常识,讲究精神文明和社会公德,注意礼貌,平等待人,首先自己要能做出表率。

2、做为教师要成为学生追求真才实学的榜样。

教师不能满足于先学于学生,而且要坚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受教育。随着形势的发展,高科技突飞猛进,让人感觉到一停止学习,就会落伍,应不断充电,与时俱进。比如,参加继续教育和自修课程的学习、自学CAI等等。当今的时代,

人们只有具备了学习的能力,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获得生存的社会位置。教师不但要自身保持一种勤奋学习的能力,还要把这种学习能力无私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因此,师德应从自律开始。

二、师德与爱心

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师爱”。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但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

在工作中,不管对待怎样的学生,我们都不要吝啬自己的爱,我们要把自己的爱洒向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沐浴在教育的阳光与雨露中,享受教育,快乐学习,学生在师爱的沐浴下轻松快乐地学习、生活。即使他们违反了纪律,老师严厉批评时,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要让他明白:老师是关心你、爱护你的,是为你着想才如此严格要求??这样,在“严师”面前他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或歧视情绪,而理解了老师的苦心。正是老师的爱才使得这“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这样,在老师爱的熏陶下,才会实现爱的迁移,教给孩子们如何爱他人,爱班级,爱学校,爱国家??我们要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当他们学习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及时辅导;当他们生病时,我们要嘘寒问暖,我们要让学生享受到伟大的师爱!

叶圣陶先生早在二三十年代当过中学数学教师,编过中学数学教材,他真诚地称呼中学生为“小朋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他面向全体学生,热爱全体学生,关心爱护所有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决没有一丝一毫的偏爱情绪和不公正对待学生的倾向。他以学生的欢快为欢快,以学生的忧虑为忧虑。他全身心地炽热地爱着学生,这种高尚的师风、师德,真正堪称师之范。

三、师德与素质

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开放意识。教师要从书斋、教室、学校走出来,结束那种自我封闭、自我满足、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状态;立足岗位,立足国情和当地实际。通过各种信息传递方式,把视野多角度地扩展到外部世界;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观察、分析、认识问题,把握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动态。要从头脑想着应试题,心里盼着高升学率的禁锢中挣脱出来。与旧的、保守的,甚至是阻力的教育观念、人才观念、素质观念、教学方法等划清界限。寻找自我素质结构定位,并积极创建素质教育的新模式。在参加目前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实践的同时,看到素质教育呈现的未来前景。一个有作为的教师,能够预测未来教师的形象,研究未来教师的素质结构和教师的类型,从而站在前瞻性的高度,构筑21世纪教师素质结构,以此

作为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坦诚地接受时代的挑战。可以说在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可以互相促进、共同增益的。

良好的心理品质,是提高教师师德素质的重要条件,教师应该具备细致深刻的观察力,反应灵敏=逻辑性强的思维能力,开拓创新的想象力,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同时,还应具备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丰富的情感及其控制力。要做到淡泊名利,敬业爱生,创新施教,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同时要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可以说教师良好的心理品质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其他手段不能代替的。

[师德,教师素质的核心(共2篇)]

总之,“言必行,行必果”,行动实践远胜于说教。师德 ,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其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都在用行动诠释着师德师风的真正内涵。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 ——— 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

篇二: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

在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要实施创新教育,其关键是提高教师的素质。那么,关系到整个国家前途、影响整个民族精神风貌的师德在教师素质中的地位怎样呢?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复杂性、长期性、示范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决定了教师素质构成的非凡性。经过大量理论探究和实验探究,我们认为教师素质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师德,教师素质的核心(共2篇)]培养人所必须具有的身心的相对稳定的潜在的基本品质。其本质特征是指教师自身的质量,即教师身心发展的总水平。其构成要素主要是教师的机体素质、文化知识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和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我们所认为的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作为教师基本上都知道教师道德,但许多教师并没有把道德规范、准则内化,因此,他们在实际教学中表现出言行不一致性。例如,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假如你问老师,“你体罚学生吗?”95%的老师的回答是:“没有!”,但实际教学中,有些老师就有体罚学生的行为,说明这些老师并没有把道德准则内化,表现出言行不一致。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道德是教师的灵魂,简称“师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

在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要实施创新教育,其关键是提高教师的素质。那么,关系到整个国家前途、影响整个民族精神风貌的师德在教师素质中的地位怎样呢?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儿童、青少年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正是个性和品德形成时期。尽管社会环境、家庭等因素对儿童、青少年的个性形成和品德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但许多探究表明,教师的功能最大。教师的影响主要通过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对学生的影响。另一方面是通过教师本人的人格特征、言行举止等对学生的影响。在儿童眼里,教

师是正确的,教师的话都是对的。由于儿童好模拟,因此,教师的言行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个性、品德的发展。例如,在我们探究观察中发现,在小学阶段,假如这位班主任连续带了两年,那么,这个班的学生的说话的语气、语调,办事风格在很多方面和班主任有类似之处。

从社会的角度看,一个民族的群体都是由一个一个的个体所组成。每个个体的道德风貌反应出整个民族的发展水平。一个个体的许多道德习惯、道德品质都是从小形成,每一个人从儿童开始所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世界观等教师起了决定性的功能。尽管社会风气、家庭环境对儿童的道德品质形成有一定影响,但无法代替教师教育的功能。因为,教师的教育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无论是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甚至德育手段等都是长期而系统地对学生产生影响。其次,教师的教育具有科学性。儿童的许多行为习惯的培养,教师都是根据儿童成长的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最后,人生最初的二十几年是决定和影响人的一生的发展,是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而教师是影响的关键因素。教师的主要职能是培养未来的人才。这些人才毕业后分布在全国各条战线上,对整个国家的文明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功能。所以,把教师提到推进社会向前发展的高度来熟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师爱是师德的灵魂“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轻易的事,让学生心得到教师的爱更困难。我们在教师人格特征的探究中,涉及到教师的师爱新问题。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心得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其实,林崇德教授就是师爱的在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要实施创新教育,其关键是提高教师的素质。那么,关系到整个国家前途、影响整个民族精神风貌的师德在教师素质中的地位怎样呢?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它由四大系统构成,即,动力系统,人格特征系统,操作系统和监控系统。每一大系统既有各自的特征和功能,又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教师的动力系统包括教师职业的喜好、动机、信念、理想等。因此,理想是教师动力系统的重要内容。理想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是个体所向往的或所要模拟的事物或人的主观形象。教师的理想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层次。有的把个人发展作为奋斗目标,有的为多培养出优秀人才作为奋斗目标等。由于

理想的层次不同,因此在教学工作中产生的动力也不同。那些具有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努力奋斗的教师、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才具有长远而高尚的理想,由此产生的动力就巨大。他们不为眼前利益所困惑,呕心沥血,对教育事业执着追求,贡献出自己的全部。

总之,从教师素质的构成要素来看,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