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班级工作计划的制订 (成都外国语学校) (1000字)

班级工作计划2018-09-03 08:40书业网

班级工作计划的制订

制订工作计划,是职业的基本修养之一,“作战计划”制订得恰当,是战争胜利的一半;“施工图纸”设计,是美丽建筑形成的基础。班级工作计划是班主任老师治理班级的第一基础工作。

一、制订班主任工作计划的重要性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孙子曰:“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以虞待不虞者胜”

当学校把几十个活蹦乱跳的楞头青组成一个集体,托付给班主任进行管理,作为班主任,首先就是应该思考:我该怎么引导、达到什么目标、通过什么途径、采取哪些手段,并且规划蓝图。这是班主任工作的第一基础工作。

二、班级工作计划的程序

思考班级工作,就是首先从教育(学生人格的塑造)和教学(学习成绩的提高)两个方面在宏观上构建三年的整体工作——整体的目标、各阶段的工作重点,从战略上高屋建瓴思考;

其次,在整体蓝图思考成熟后,制订分段工作计划,把整体目标分解成阶段目标(一、二、三年级),正确确定各阶段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再次,根据目标和工作重点、难点,制订系列的措施、途径、活动方式、教育手段等。

具体来讲:从班情入手、从目标着眼、从阶段思考、从细节落实。

1、班情和目标:

每个班具有不同的班情,当然有不同的目标。

我校初中一般有4种不同的班——双外语实验班、英语高起点班、数学实验班和大量的平行班。各个班级的目标和特点是不一样的: 双外语实验班,集中了一批优秀的学生,这是学校真正实现“既有外语特长,又有科学思维”办学目标的实践基地,要达到的目标更高,学生要在学习成绩、综合能力、学科竞赛等方面引领整个年级,特别是要为我校小语种的发展,走出一条光辉的道路。由于多一门学科,如何作好学生思想工作,克服畏难思想,科学安排好各科的教学,达到整体前进,是班主任工作必须思考的。

英语高起点班,是外语学校办学特色集中体现的一个班,集中一些在外语学习上有一定实力、能力较强的学生,要为我校在各种外语竞赛、外语活动中出类拔萃的佼佼者,引领我校外语水平,培养外语、外交、外贸人才。由于招生比较重视外语的能力,相对其他实验班而言,数学学科水平略显差异,注意提高。 数学实验班,这是我校振兴理科,提高我校综合竞争力、树立我校良好形象的基础工程之一;除各科整体实力提高之外,着重要在科学思维的培养、学科(数、理、化、生、信息学)竞赛和“未来小科学家”、“科技创新”、“小小发明家”等竞赛中,有一批脱颖而出的选手,为高中输送一批优秀理科学生(当然也有文科学生)。 平行班,是班额最多、人数最多的主力部队,虽然各班实力比实验班有差异,但是整体力量强大。

平行班注意两大目标的完成:

一是发现和培养尖子军团。有三种情况的学生:由于“小升初”考试存在“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一部分具有很强实力的学生,未在考试中发挥出来,进入了平行班(入学考试各班均有进入年级前100名的学生,甚至还有前20名的);由于小学教学水平的差异(尤其是一些各地市州的学生),未能挖掘学生学习潜能,一部分具有很好的学习潜力的学生,还未能体现实际学习高度;还有部分学生,具有很强的学习潜能,但是由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没有很好解决,成绩没有达到应有高度,这主要集中在部分聪明的男生中。这三种情况学生都是我们必须发现,并且着力培养的优生,所以平行班整体是优生的富矿。

二是整体提高学生水平,提高学生校园生活的“幸福指数”。毋庸置疑,平行班有相当部分中、差学生,甚至学习基础、行为习惯、心理都存在严重问题的“学困生”,如何使这批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明显的进步”,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心理健康方面逐渐成熟,将来能够很好的融入社会;在学习成绩上有明显提高,让他们能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的学习幸福感;一定避免他们中很容易出现的自卑心理和“破罐子破甩”的心理。特别是他们中,有相当部分将将不能升入我校高中,如何让他们在未来的高中选择中处于有利位置,让家长、学生都对学校心存感激,在各高中体现实外学子的精神风貌、树立实外形象,是最重要的目标。

高中有3个层次。 直升班(传统说法,未能安个统一的名字,很多学校称为火箭班),一般是由直升考试前100名和外校初中参加本校直升考试相同成绩的学生组成,奖学金基本是特等免费生,三大目标:力争状元,清华、北大10人以上,一本率100%。 实验班,基本上是由直升考试101-200名学生和外校初中生优生和个别中考优生组成,整体情况较为优秀,与直升班相比,学生可能存在无优势学科、有薄弱学科、学习方法有一定问题、学习态度有问题、有心理问题等问题,帮助他们突破瓶颈、改进方法、克服心理、端正态度,从而迎头赶上,是中心工作。目标是要保证100%的以上的一本率,才能实现我校一本80%的目标。 平行班,薄弱学科、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心理问题等问题更为突出。有部分学生基本就是不学,上课睡觉,下课打球;准备出国的学生相当部分也是集中在这里,学风存在问题,是平行班最突出的问题。工作的重点就是端正态度、改变学风、树立信心,围绕“抓思想,抓方法,抓基础”提高班级学习成绩;在这些班级中,也有部分具有学习潜能的学生,一旦改变态度和方法就会有大幅度的提高。班级目标是争取20%左右的一本率,80%以上的二本和90%以上的三本以及100%的专科上线率。

除了以上班情外,还需要把握其他一些特殊情况。

⑴、男女生比例,男女生教育的方法、手段是有差异的。比如,在高中,文科班女生较多,日常管理难度小,但是学习氛围比较沉闷,心理辅导难度大;理科男生多,潜流多,管理难度大,需要在学习态度、踏实精神、细节管理等方面花大力气,学习成绩会突出反映管理的到位。

⑵、相对而言的优生、中等生、差生。每个班(包括实验班)都有对于本班而言的三个层次,但是一般说来,得分率在80%以上为优(90%以上为尖子),79%——60%为中等生,不及格即为差生,三个层次的学生在本班所占比例多大,如何使优生更多进入尖子行列,中等进入优生,差生能力提高,直至达到全部及格和“有明显进步”。

⑶、一些特殊问题的学生,比如有特殊疾病的学生、单亲家庭学生、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家庭教育严重存在问题的学生、学习基础很差的学生??

⑷、有特长的学生。艺术和体育特长,能够为班级乃至学校文化建设作出贡

献;科创、发明、计算机、机器人、航模、生物、医学等方面的鬼才;文学、历史、数学等方面的怪才;有其他特殊爱好的学生??

⑸、家长的情况。家长的职业状况(公务员,教、科、文、卫,军、警,私营商人,国企职工,农民、进城务工,须知每一种职业对子女教育都有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家长的个人素质和家庭教育的现状,家庭结构,家长的受教育状况及专长,家长的公益热情(能否热心班级事务),家长的教育理念??

了解班情和学生特点的途径:

⑴、学校分班时给予的升学成绩情况;

⑵、家长会上家长填写的《学生基本情况登记表》,与家长个别交谈了解学生情况;

⑶、军训中的了解。这是了解学生最重要的渠道,军训中学生的优缺点都会自觉不自觉的暴露出来;

⑷、进入学校学习一个月内集中观察。

2、目标着眼

班主任工作,就是对祖国未来接班人的人格塑造工作,就是对学生进行“体、德、智、美、劳”全面的“完全人”培养,本着“初中育心,高中育德”的培养目标进行。

初中育心。从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来看,初中学生是刚由小学的懵懂少年逐渐向智慧青年的转化过程,即逐渐进入青春期,由依赖父母和老师逐渐走向独立,形成其独立个性,在这个时期,我们要重点培育的是“心理健康,阳光成长”的“育心”工作,让他们“开朗活泼、阳光大气、勤奋好学”为目标。

高中育德。经过三年初中的学习,学生逐渐由青春期的“叛逆”逐渐向成熟理性转化,开始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鲜明个性人格,为走向社会完成奠基,所以我们要重点培养的是“责任担当,公民意识”的“育德”工作,让他们形成“行为规范,思维活跃,志存高远,勇于创新”的完美人格。

肯定的说,就是要建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标准:具有正确而鲜明的目标、严密的组织机构、正确的舆论、严格的纪律规范、和谐的人际关系、整洁的环境、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等七大要素的,一个能产生巨大教育作用的教育主体。

班主任要在这七个方面思考班集体的建设。

3、阶段思考

中学的阶段,分为三个学年、6个学期(12个半期)、若干个学月和若干个周,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工作重点和目标。

第一个学年——“适应”、“转换”,形成集体。治班策略是法家思想“严刑峻法”,强制约束,养成习惯。

工作的重点是“建立集体”和“转换、适应”。接班后班主任首先要把这几十个陌生的、来自全省甚至全国的小朋友融入到一个团结的、温馨的、有正确舆论导向的、任何场合下都显出训练有素的、充满有强烈竞争意识的战斗集体。班集体建设起始工作的几个环节:

第一,目标的制订。在家长会(今后逐步形成家长、学生联会),向家长和学生阐述班主任对教育的理解和思考、班级奋斗目标、对家长的要求、对学生的要求等;

第二,班干部队伍的组建。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在自荐和推荐的基础上组建临时班团(队)委,并逐渐向正式班团(队)委过渡。

第三,制定班级公约。班主任和班队委共同制定班级公约和处罚细则,广泛向全体学生和家长征求意见,修订完成后,召开全班学生和家长大会投票通过,即颁行实施。

第四,组建家长委员会。通过自荐和推荐的基础上,选择热爱班级事务、有一定正确教育理念、有一定影响力、有时间、顾全大局的家长组建家长委员会。

第五,建立班级文化。这是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形成的,由班主任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教育理念为基础并且加以引导和影响、全体成员逐步接收和不断熏陶下的软环境,是影响学生终身的环境育人因素。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组成部分。

对学生的工作,主要是从小学(初中)到初中(高中)的角色转化、学习方法的转换;适应初中(高中)的学习生活,适应新的集体,结交新的朋友。学生完成了这些转换和适应,才能迅速的进入角色,走上正轨,完全投入到中学的学习和生活。

指导学生制订自己三年的奋斗目标和学习计划,学生计划不能高不可攀,使学生逐渐丧失自信,也不能太低,失去竞争的意识和拼搏的精神。

注意学生各种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体锻习惯等)的养成教育,班主任既要紧跟,还要严处,强制推行一些细节性习惯培养的班规,达到“习惯成自然”的效果。

在第一学年的两个学期中,上学期前半学期主要完成适应,后面主要就是在适应基础上的提高。

解决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问题,是整个一年级的重要工作。学习困难的学生,基本是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存在严重问题的。

附一、推荐文章《初中生和小学生角色的转化》

从小学步入中学,就仿佛是鱼儿从江河一下子游入了大海,为此,我们应先熟悉这个“大海”里的环境,以便尽快地融入进去。下面就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初中与小学的差别吧!

1.角色改变 进入中学,就意味着你们不再是小学生了,不能什么都依赖老师和父母。现在的你有更多的独立性、自主权,跟成年人越来越接近了。也许在小学,自己是“老大”,而现在又成了“最小”,因此,角色的矛盾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在这个重新开始的世界里,自己这个角色该怎么当,真的该好好想想。

2.功课增多 小学只有几门课,每天上课节数也不多,两三位老师一竿子包到底;而中学,一下子多了好几门功课,老师一人授一门课。这节课刚上完,下一节又换了老师。老师的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功课换了,内容多了,难度加深了,且门门有作业,应接不暇。

3.老师放手 在小学,老师不仅管课内,也管课外;不仅管学习,也管生活。因此,师生之间是相互了解的,关系非常密切。到了初中,师生关系有了显著的变化,老师由“保姆型”转变为“放手型”。每位任课教师要教几个班的课,指导很多学生,无暇顾及到每个同学,也无法深入细致、面面俱到,所以要求你有问题一定主动与老师沟通。

4.学法不同 小学阶段,学习的科目相对较少,能按时完成作业就可以了。以语文为例,只要把课本上的知识基本掌握,考试就不成问题。但在初中阶段,课程设臵增多,考试题设臵更为灵活,讲究活学活用。你必须改变以往做完作业就万事大吉的想法,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知识,除了老师留的作业,还应该多看参考资料,加深加宽知识面,由依赖性学习向主动、独立性学习转变。

5.同学重组 小学同学大都是街坊邻居,早不见晚见,原本就是伙伴;中学则不同,大家从四面八方聚在一个教室里,面孔陌生。为此,必须重新选择朋友。那么,怎么选择新朋友?怎么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这也是你进入初中后要面对的问题。

6.习惯改变 中学课程紧,内容多,生活必须有规律,必须制订适合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并自觉遵守,保证作息有规律,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初中生活和小学生活的这些种种不同,是否让你感到有些应接不暇呢?你是否在心理上和行动上都做好了准备,正信心百倍地迎接新生活的开始呢?下面让我为你支几招,希望能帮助你在初中三年里都如鱼得水,快乐充实!

第1招:思想不松懈 有些同学认为,进入初中后,先休息一段时间,然后再努力,反正中考还早着呢!这就错了!初中三年,眨眼即过,而且初一、初二、初三环环相扣,初一的知识比较简单,但如果基础打得不牢,不能开拓思维,超前学习,到了初二、初三,就会感觉很吃力,并且初二、初三还要学习两门新的学科——物理和化学。初一基础没有打好的同学,就很难赶上了。所以,同学们从跨入中学大门开始,就要有长远的计划,步步为营,时时占得先机。

第2招:养成认真踏实的学习习惯 有些同学有毛躁马虎的毛病,这个毛病在小学的学习中危害还不是特别大。原因是小学的知识比较简单,即使你粗心大意,也只是会做但写错而已。但到了初中,这就包含两层含意:一是似懂非懂。随着初中知识点难度的提高,同学们如果再抱着蜻蜓点水式的学习方式,就不可能完全消化老师所讲的内容。一旦养成这样的坏习惯,就很难改正;二是在完全会做的情况下,做错题目。小学时,大家分别在各个小学,班里面优秀的同学不多,马虎一点,还不至于影响到你在班里的位臵。而到了中学,竞争很激烈,大家都很聪明。这个时候比的就是谁更努力,更踏实,更少犯错误。这也是不少毛躁的同学在小学成绩很好,而到了初中后成绩就越来越差的原因。

第3招:学会自觉、有计划的学习 一进入初中,同学们会惊奇地发现,老师管少了。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下,一是要自觉地学习。有些同学管不住自己,放任自流,不能自觉地找课外题做,预习,复习。这样的同学多半没有韧性,不刻苦。长此以往,与那些能够自觉学习的同学,差距就会越来越大。二是要有计划性。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有自己学得好的部分和学得不好的部分。自己要有计划地随时查漏补缺。初中难学的学科较多,要有计划地分配时间,避免偏科。

第4招:合理地支配自己的时间 初中相对于小学来说,其最大的区别就是知识量大大增加了。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学会合理地支配时间。在支配时间这个问题上,有些同学做得不好,没有时间概念,经常是想到什么学什么,哪门课有趣就学哪门课,没有全盘考虑。对此,我提个小小的建议,不妨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分个主次,从主到次依次完成。比如,在这节自习课上,可以先用20分钟完成老师布臵的作业,然后用15分钟做课外习题,剩余的时间去背英语单词。这样依次下来,效率就会很高。

第5招:适应新的人际关系 在小学时代,所谓朋友,就是能在一道玩耍的伙伴。进入初中以后,面对新同学,大家可不能只满足于选择一道玩耍的玩伴,而要努力寻求特定的朋友——挚友。通过在一起学习或者在共同感兴趣的活动中,了解彼此的心迹,学会分享彼此的快乐,分担对方的忧愁。因此,进入初中之后,你要有一颗善良的心,主动帮助别人,真诚关心同学,如此,你就会获得真挚的友谊。

第6招:保持良好积极的心态 这一点是最重要的。进入初中后,很多同学发现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大有人在,自己不再像小学时那样被人关注,心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心理,但是应尽快调整过来。记住,进入初中,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有3年的时间足以不断提高成绩。要明白“强中自有强中手”的道理,客观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给予自己正确的评价,并不断向目标努力。另外,进入初中以后,同学们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成绩停滞不前,或是与同学、老师之间有些小矛盾等等。如果处理不好,会严重影响学习成绩,有些同学甚至会因此一蹶不振。遇到问题,首先要学会自我调节,多从积极的方面思考问题。其次,要多跟父母、老师进行沟通,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有些同学为了自尊心,逃避问题,不愿意把问题拿出来与别人沟通。这样做并不能保护你的自尊心。只

有把问题解决了,成绩提高了,才会真正获得认可和尊重。

附二、推荐文章《中学生不良倾向的分析和矫正》

倾向是一种心理现象。中学生的个性倾向是决定他们对事物和行为的动力系统。如果按照学校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作为标准划分的话,我们可以把学生的个性倾向划分为:(1)值得倡导的倾向;(2)有待疏导的倾向;(3)必须矫正的倾向。其中必须矫正的倾向是中学生不良倾向,如何矫正和教育,不仅是广大教育工作

者关注并不断探索的一个严峻的课题,同时也是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一、中学生不良倾向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潜在温床

中学生的个性倾向,同样是以积极性与选择性为其特征的。由于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的差异,使得学生对事物以不同的主观意识决定自己的行为,有目的地对外部环境作出反应。少数学生由于基本需要,兴趣爱好等处于较低水平状态,若受到外部环境中消极因素的影响,便形成病态心理,表现出个性不良倾向。这种不良倾向在学校中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

1、散漫性倾向。持这种倾向的学生,纪律观念淡薄,不愿受正常规范制度的约束,自由散漫,行为随便。如无故旷课、迟到早退、课上吵闹,甚至抽烟喝酒等,严重违反《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2、攻击性倾向。持这种倾向的学生,性格暴躁,遇事冲动,自我约束能力差,在校内外打架斗殴,欺侮同学,故意损坏公共财物,对学校正常教育秩序破坏性很大。

3、利欲性倾向。持这种倾向的学生,私欲膨胀,自私自利,贪图享受,是非不分。当他们的欲望得不到正常满足时,就会采取越轨手段。如考试作弊、偷窃勒索、早恋、传看不健康音像读物、涉足学生不宜的场所。以上这些不良倾向的表现,有些是道德规范问题,有的则已是轻度违法犯罪。

由于这类学生大都追求低层次的兴趣爱好,物质和感官享受等原始欲望强烈,

一 旦受到社会上不良人员的引诱教唆,很容易滑向犯罪的深渊,如果这类学生畸趣相投结成不良群伴,则不良倾向就有可能成为犯罪团伙的思想基础,或者这类学生个体成为学校中的后进学生。

二、中学生不良倾向的产生原因

中学生的个性倾向是环境作用和个体选择的结果。大量事实表明,不良倾向的形成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

1、社会影响与学校、家庭教育不一致。社会宏观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大众传播媒介的日益现代化,学生所接受的社会信息容量越来越大,其中负面影响的绝对量也大幅度增加,这些负面影响抵消了学校和家庭的正面教育效果。例如:社会不正之风对涉世不深的学生心理体验产生冲击;不健康文化信息对道德判断力不强的学生产生腐蚀;商业文化市场对充满好奇的学生产生诱惑等等。尤其是大众传播中诸如宣传暴力、迷信、色情等书刊音像制品,由于其表现手法形象逼真,学生非常容易接触,其危害性最大。更有一些良莠不齐的“书屋”、录像厅、电子游戏室等,常常有意识地选址学校附近,瞄准中小学生作为赚钱对象,形成不理想的社会微观环境,常常使学校、家长束手无策。

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协调。家庭是中学生成长的基本单元,父母亲是子女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与子女朝夕相处,其言行教诲、品行榜样都对子女产生直接持久的影响。不良的家庭教育“放大”了社会负面影响,抵消了学生正面教育,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溺爱娇纵的家庭使子女任性自私,傲慢无礼,贪图享受;粗暴专制的家庭教育使子女暴躁冷酷,粗野蛮横,缺乏同情心;修养低下的家庭教育使子女语言粗俗,精神空虚,追求低级趣味;而结构缺陷的家庭也使子女缺乏温暖,形成孤僻冷漠、懦弱乖戾性格。所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使中学生的个性心理发育出现障碍。与学校教育不相协调,难以产生正面教育的合力。

3、学校教育活动偏离教育目标。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学生的德智体得到全面发展。但由于多种原因,特别是片面追求升学率而派生的问题,使学校教育活动偏离了教育目标,影响了学校正向功能的发挥。主要表现为:一是办学思想不端正,重智育轻德育,重应试轻素质,重尖子轻差生,这不仅冲淡了德育内容,同时也造成学生心理失衡。二是教育方法不恰当,有些学校领导和教师不主动了解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仍然采用几十年一贯制的封闭式、程式化方法管理教育学生,方法简单偏激,有的冷漠放任,师生关系紧张,学生感到不被理解和关怀,转而从友伴群或者到社会上去寻找安慰和寄托。三是学校生活单调乏味,不注意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去满足青少年学生精神生活的需要,使他们转向外界寻找刺激和补偿,一旦误入歧途,其代价可想而知。

4、学生个体内化的主观差异。影响中学生个性倾向的形成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社会、家庭、学校所施加的教育,另一方面是学生个体接受影响的主动选择。中学生由于身心知识的发展、其接受教育和影响的方式已不再是小学生的单纯模仿过程。如果在相同的环境影响中,一些学生由于理想水平、道德水准的差异,选择认同有不良倾向的人或群体,他的个性倾向就会向不良倾向发展。学校中一些学习动机不强烈、兴趣爱好低层次、是非观念不清楚的学生往往更容易形成不良个性倾向,就是很好的证明。

三、中学生不良倾向的矫正

中学阶段正是青少年生理、心理变化剧烈的时期,也是他们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初始阶段。主体意识的增强和独立人格的逐步形成,使中学生的个性倾向具有目的性、差异性、可塑性的特点,是矫正不良倾向的极好时机,教育引导得当,可使他们终身受益。

矫正中学生不良倾向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具体细微的工作,是对学生个性心理的“再塑”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学校具有教育场所,时间、空间集中,教育内容方法正规化系统化的优势,能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我们认为,从学校这一角度出发,可以加强三方面的工作:

1、重视学校、班级的微观环境建设。学校虽然不能完全按自己的意愿对社会消极因素进行理想的控制,但可以通过建设内部微观环境来发挥正向功能。例如:学校和教师无法限制学生接受大量的社会信息,但如果能有意识地培养指导学生形成交流、讨论、分析信息的习惯,对学生接受的信息加以正确引导,就能尽量消除其负面影响,增强学生的分辨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学校还可以在改造传播渠道方面多作努力,组织健康高雅的音像书刊,为学生提供精神食粮,主动抢占阵地。积极进取的学校集体舆论和心理环境,能对学生个体产生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预防不良倾向的产生。

2、在理解尊重中加以引导。中学生正处于半成熟时期,智力水平尚不高,看问题尚不全面,个性倾向很不稳定。教师要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尊重爱护他们的自尊心,特别对有不良倾向的学生,更要关心,不过分纠缠他们的某些失误,耐心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深入他们的心灵,在相互信任的心理氛围中给以关怀和引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理解他们在形成个性倾向中的反复和探求,耐心激励他们追求真知,追求完美的人格。

3、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心理咨询在高等院校已取得一定成绩,但在中学尚处于个别试验阶段。事实上,中学生的内心困惑更多。有条件的学校,要积极开设心理咨询。由于中学生不良个性倾向的形成原因很多,学生个体的生活背景千差万别,开展心理咨询是一种有效的直接矫正手段。教师可通过学生的倾诉深入他们的心灵,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需要,收集信息进行诊断,以朋友加师长的身份提出参考建议,帮助他们自己判断选择有价值的行为目标,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健康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倾向,防止学生不良行为和不良群伴的产生,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良好效果。

高中一年级还要对学生文理分科进行指导。准确的评价学生,科学的选择适合学生的学科发展方向,决定学生未来是否在擅长的领域发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班主任老师要在多元智能理论和“田忌赛马”的策略指导下,科学分析学生的思维特点,给予学生有效的分科建议,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二学年——“整体前进”、“全面提高”,治班策略是儒家思想“民贵君轻,施仁政”,学生享受集体的温馨。

中间年级是个全面提高的年级,是个能量积聚的阶段,这是个分水岭,“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特点明显,学生是进还是退,中间年级起关键作用。

初中学生二年级,全面进入青春期,成长欲望显现,逆反心理加重,特别是在基础教育(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基础价值观的不正确,林林总总的问题,在初二、初三的“青春叛逆期”开始暴露,并且反映在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待人接物、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学习问题、心理问题等全面暴发,这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最困难的、也差不多是最后的教育机会,是学生一生发展的最后一个奠基期,所以这个时候的班主任工作,心育是重点,避免“初二两极分化”。

在学习上,学生“我要学”激发了生命的活力,学习进步进入优生行列,反之,则退后到问题学生行列。各学科的学习内容进一步加深,加上思维性最强的物理学科的加入,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上的差异,在学习成绩上就很明显,学生开始分化。

高中二年级学生则刚好相反,逐步从逆反向理智转化,除男女情感问题容易不理性外,表面的逆反和对抗基本结束,代之以的是内心的思考和人格的完全独立;在这个阶段,对学生思想教育的重点是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最后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占据学生心灵,培养正确的美丑观、是非观、善恶观,培养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文明意识、法纪意识,为他们将来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的人格基础。但是,一旦教育失败(人格上有欠缺)的话,他们的反抗行为更加激烈、人格更加扭曲、后果更加严重。学生心理上的问题,主要还是集中在学习压力上,由于文理分科后,所有学科教学内容的加深,训练量(作业量和考试量)的增大,学生容易出现疲劳,少量学生容易出现厌学情绪、弃学行为,出现自卑思想。

在学习上,部分有“短桶板”的学生,在中间年级能够查漏和补缺是重头戏,中间年级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在毕业年级进行综合复习,提高应试能力意义重大。

这时期,慎用、少用惩罚,多走进学生心灵,让学生在关怀、温馨的集体氛围和和谐的师生情感中,投入到紧张的学习生活,“润物细无声”。

毕业学年——“厚积猛发”,治班策略是道家思想“无为而无不为”,学生在平和的氛围下走进考场。

在前两年解决了思想问题、心理问题、方法问题和学科知识积累了坚实的基础后,第三个学年的基本任务就是提高应试能力,全面提升重点率。

毕业年级班级主要围绕“激励斗志,平和心态,提升应试能力”三个方面展开。

激励斗志,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成绩层次明显,但是部分学生起伏大,如何让学生明白“勇者胜”的道理和变成“勇者”,需要激发学生斗志、昂扬其精神;

平和心态,主要是指让学生舒缓高考的压力,变压力为动力,同时,让学生做到“心无旁骛”,抛开一切杂念,把全部心思用于对高考的研究和应对上,在思想上轻装前进。学会心理的自我调适

提高应试能力,除了心态的调整外,提高应试能力主要作好以下三件事: 第一,继续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尽可能的解决学科的“短桶板”问题,这是最后的机会。须知,高考成绩最需要是整体提高。

第二,提升审题的能力,很多学生在考试中失误都是在审题环节上的失误。审题成功,考试成功一半,在考试场上让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镇定的心绪、正确的理解基本概念,正确的思维方向,是审题成功的关键。

第三,在考试中提高速度、减少失误。

这些工作,在整个高三期间,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来达到,班主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每次考试、分析学生试卷情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外,还要调动全体科任老师认真分析学生情况,进行认真的、有效的指导。

另外,初三年级还有一个中心工作,进行爱校教育和“留优”工作。高三年级还要关心和关注学生高考志愿的填报,特别是指导学生在“自主招生工作”的选择等。

4、落实细节

“百年树人”,育人的工作是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也要有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依靠的不是强制灌输,而是深入受教育者的心灵,达到“内化”的效果。作为教育者的班主任要有一份爱心、关心和耐心,针

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手段,在细节上思考和落实,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

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途径:环境的熏陶(教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活动的渗透、课堂的教学(主渠道)、春风化雨的循循善诱??

三、班级工作计划的制订

1、计划的主要内容构成(框架)

第一部分 班级基本情况,分为:

关于班级和学生——班序、班级特点、学生人数(男、女)、在年级平均分以上的人数(以下人数)??

关于家庭——家长职业分类(党政军、教科文卫、商人、个体)、单亲家庭、家庭教育有比较严重问题的家庭、专家型可依靠的家长??

特殊类——有特长的学生、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有特殊疾病的学生?? 班科教师情况——老中青构成、男女构成??

第二部分 治班目标

班级发展总目标——建立优秀班集体。

班级文化发展目标

班级学业发展目标

学生健康和安全目标

总目标和分阶段目标

第三部分 教育理念和治班策略

教育理念,就是班主任老师自己对教育本质的理解、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教育理论的底蕴等,这些理念可以千差万别,花开万朵,各表一枝,但是他必须围绕“一核心三符合”来表述。

一核心,就是“以学生的成长为核心”,我们常说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这是我们的出发点。

三符合。第一是要符合教育的法律法规,符合党的教育方针,依法执教;第二是要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理性执教;第三是要符合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科学执教。

治班策略,就是班主任治理班集体达到班级发展目标所采取的手段、方法、

途径等。教育有法,而无常法,可以百花齐放,也需要百家争鸣,但万变不离其宗,治班策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⑴ 、核心引领——班主任自身人格魅力的建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将熊熊一窝”,班主任既是班级建设的设计师,又是班集体的灵魂与核心,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人格魅力,是一种无形和无声的力量,是班级建设最基础的部分。《论语》所说:“子师以正,孰敢不正”,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班主任的人格魅力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是学生“道德的楷模”,即能“传道”。班主任师德高尚,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言行一致;在工作中坚持原则,秉公办事,赏罚分明,依法执教;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热爱教育;日常行为中,衣着朴实,举止优雅,语言文明等。即在工作实践即社会生活中能遵守普通人的道德规范。

是学生“智慧的化身”,即能“授业”。不仅是本学科的专家,在课堂教学中,能给学生以知识的灌输、能力的提升、人格的引领;还是广博涉及的杂家,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时政、科技、文化、艺术等,给予学生以全面的培养。

是学生“人生的航标”,即能“解惑”。班主任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给学生以心理健康的指导;班主任要有一定教育学知识,给学生以人生发展的指导;班主任要有一定的社会学知识,给学生以社会公民意识的指导??

⑵ 、目标激励——以建立优秀集体为凝聚力,树立学生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班主任老师一定要把自己“高大上” 的班级建设目标告诉学生,并且让学生、老师、家长全员参与讨论,寻找集体的闪光点和我个人的闪光点,让学生时时能感受到自己的班级是一个优秀的集体,让学生为拥有这样的集体而自信、自豪,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集体,珍惜集体的荣誉,并生发出更加向上的动力。集体荣誉感是指学生自觉意识到作为集体一员的尊严和荣耀,从而更加热爱集体,珍惜集体的荣誉,并能推动学生积极向上的一种情感。集体荣誉感的形成,会促使班级进步,人人向上,为学生今后适应社会的发展奠定基础。

⑶ 、制度约束——班级制度的建立。

班级必须制定经过全体(含学生、老师和家长)认真讨论的“班规班约”和

各种奖惩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必须合理、规范,对学生的任务布置、纪律要求必须明确、具体。在对这些制度的执行中,班主任对学生的表扬、批评、奖励、处罚必须公开、公正、公平;班主任对班级、对学生做出的一切决定必须明确地向学生讲明原委,以赢得学生的支持,不能含糊其辞,让学生不明就里;在碰到大是大非的问题时,班主任应迅速表明自己的态度,而不能采取回避、忍让的态度;对于班级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有直面的勇气,对于一些班级中不良的倾向和不好的苗头,教师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

⑷ 、环境熏陶——班级文化的建设 教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建设优秀集体,首先就是建设好班级灵魂,即班级的精神——班级文化,就是班集体成员所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等精神追求,它分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显性文化”和隐藏于精神世界的“隐性文化”。 “显性文化”,又称“硬文化”或者“物质文化”,它是摸得着、看得见的环境文化,也就是物质文化,比如教室、寝室的布置:从墙壁上的名言警句、英雄人物或世界名人的画像、书画和科普长廊、黑板报,到国旗、班训、班规、励志标语,再到教室的环境卫生、课桌椅的摆放、饮水机的清洁等等,无一不彰显出本班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和班级的精神风貌。

“隐性文化”又称“软文化”或者“精神文化”,包括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包括各种班级规约,构成一个制度化的法制文化环境;观念文化则是关于班级、学生、社会、人生、世界、价值的种种观念,这些观念弥漫在班级的各个角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制度和观念等引发出来,从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言谈举止和精神面貌,则是行为文化。

⑸ 、民主管理——班级核心(即班干部队伍)的建立。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班主任对班级的成功管理,常常要依靠班干部的核心力量来实现。班干部的产生与管理遵循几个原则:

知人善任,选准对象。班主任在调查了解、民主评选的基础上,选择有能力、有热情、敢管理的同学,同时注意选择成绩较好的同学担任班干部。

动之以情,教之以法。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激发他们当班干的热情,让学生明白当干部是难得的锻炼机会,可以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合作能力、交际能力,为将来走上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不断指导班干部的管理工做,及时纠偏纠

差,提升班干部的管理能力,到逐渐放手。愿意管事——敢于管事——会管事情——管好事情——尽量不要老师管事,从人律——他律——自律这样一个学生自我管理的过程,解放班主任,形成民主管理的风气。

授之以权,树之以威。赋予班干部一定的权力,如同学的操行分数评定,对全班同学进行期末鉴定,班费开支,评定入团和评选优秀学生,组织班级重要活动等等。在周会总结上,班干部必须对本班本周(月、期)的情况加以总结,对好人好事予以表扬,对不好的人和事予以批评,形成良好风气。

及时总结,重在提升。定期召开干部工作总结会和经验交流会,引导他们总结自己工作的经验教训,同时将有效经验加以推广,特别是鼓励干部们学会批评和自我批评,形成良好风气和接受批评的干部意识。

⑹ 、活动促进——以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促进学生成长

“生命要运动,亲戚要走动,班级要活动”。班集体要成为青少年“幸福的家”,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其意义这里不赘述)班级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

主题班团(队)会、家长(亲子活动)会、社会实践活动(春秋游、社区志愿者、支教、社会调查)、各种艺体活动、各种讲座及报告会、学生社团活动??

⑺、家校共育——借助家长力量教育学生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家庭比学校重要,家长比老师重要。”值得我们重视的是,现在由于家长多是第一次且唯一一次当家长,存在教育底蕴、教育经验等方面不足,家庭教育存在诸多弊端,影响教育效果。因此,在班级建设工作中,如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如何调动家长的力量参与教育过程中、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头戏,也是制订计划的中心内容之一。 第四部分 分阶段的工作目标、措施、途径

在思考了以上大的框架基础上,以三年总的目标、每学年、每学期、每半学期的工作任务、手段措施、主要活动等内容展开。这是整个计划中的着墨最多的内容,也是最重要的内容,它的制订,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围绕总目标展开的原则。即思考整个三年班级建设的总目标,所有内容为实现这个目标服务;所以需要班主任老师一开始就必须认真思考班级建设的宏伟蓝图,高屋建瓴。

2、系统化的原则。在总目标指导下,根据各学年(学期)的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学习内容特征、学生道德建设分期目标等,制订分期的、系统化的、循序渐进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途径、活动的方式和内容等。

3、预见性原则。制订教育活动,要预见性的与一些党和国家、民族以及国际的重大节日、重大活动相结合,借助各种教育契机来对学生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比如今年的抗战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一二·九运动八十周年,每年的国庆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每年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进行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每年的“9·18国耻日”、“12·13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日”,进行责任感、使命感教育;??

4、班主任坚守好主阵地原则。学校周一的主题班会课、每天的读报新闻课,都是班主任老师教育的主阵地,必须利用这些时间,充分展开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不得挪做他用,更不得用于其他学科知识教学活动(可以由科任教师做学科总结、学法指导、经验交流等);主持人和主讲人可以是老师、学生、家长和其他人士,但内容必须是学生人格塑造。

5、计划随时修订的原则。俗话说:计划不如变化快。班主任老师也必须随着各种情况变化和突发情况,随时增减活动内容,但事后加到计划后面,以供总结时使用。

以上内容乃个人闭门造车的井蛙之见,仅作引玉之砖,切望得到全体同任的斧正。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