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结题汇报阶段,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汇总,撰写实验报告,形式为科研论文,

结题报告2018-03-08 07:15书业网

篇一:结题报告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肖家乡第二中学

执笔人:姜延魁

课题名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赵守民 褚国洲 姜延魁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在不断深入,而对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备受人们的关注。新颁布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面向21世纪的新理念,并对教育教学的总目标提出了新要求。课堂教学从观念、内容和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向传统的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重新审视传统的课堂教学。按新课标的要求,学生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需要改变,使学生在一个理想的课堂中,都能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为趣味和快乐而竞争,自主地进行学习??真正走出被动学习的误区,真正落实《新课程标准》,让学生学会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为了改变学习方式,广大一线教师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积极实践,努力探索,又对形势的追求转为研究实质性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教师传统的教育理念被打破,开始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方式,更关注学生的发展。但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新问题。在落实新课程理念的过程中出现了片面追求形式的问题,机械模仿,华而不实。学生有太多的资料补充,教学过程中有太多的非教学活动,课堂上有太多的形同虚设的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自主学习不主动,坐享其成;自主

学习不合作,各持己见;自主学习时无主见,人云亦云。影响了学习效果。反思目前的学科教学,确实存在着许多偏差。因此必须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探索出灵活多样,注重实践,讲求实效的学习方式。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课程标准强调,学习是学生的个性行为。学生学习的过程应是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学习。

2.对待事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因此加强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才能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共同提高。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也有助于因材施教,全面提高。

3.探究学习,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的主体的学习生活。因此探究性学习极具实践性、参与性、挑战性,学生在活动中乐于参与,勇于接受。同时摸索出适合于自己获取新知和能力的途径。倡导多向思维,在不同意见的碰撞中,激发学生的灵性,增进学生的创新意识。而教师所要做的不过是引导他们将探究活动发展到一种自觉地、完善的状态。

总之,通过研究探讨出符合我校校情、学情,具有我校特色的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方式。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在美国兴起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 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起新知识的意义,同时原有的知识经验又因为新知识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

2.接受美学的理论

这一理论强调,每个人都是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去构建对事物意义的理解,不同的人往往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的方面。交流合作,对学生有指导意义。

3.布鲁纳的理论

布鲁纳认为,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要求学生主动地学习强调要自我思考和探索事物,而不是消极地接受知识,要像数学家那样去思考数学,像历史学家那样去思考历史,亲自去发现问题的结论和规律,成为一个发现者。其中的观点值得借鉴。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教师成长层面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教学,改变以往的单纯的接受式教学方式,形成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动机,从而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二)课堂教学层面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高教学效益。

(三)学生学习方式层面

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自由、灵活的教学方式调动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究学习。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课堂教学层面

探讨新的具有个性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它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起的显著作用;比较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的“传授知识”教学模式对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的差异性。

(二)教师成长层面

探究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主要探究教学方式的转变,“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作用。

(三)学生发展层面

研究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主动性的培养;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形式及教学策略。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理论研究法:以理论指导研究,学习借鉴有关成功经验及时总结、形成结论。

按照研究方案,划分子课题,分段收集文献资料。

分析文献内容,取精华、弃糟粕,提炼观点,为我所用。

(二)行为研究法:调动课题组人员有计划的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研究活动,通过研讨课、示范课、评课、反思及写科研案例等教育教学活动,探求新的科学有效的个性突出的教学模式,并由此探究教师专业

成长的有效途径。

(三)检测记录分析法:

对阶段性的检测结果及时记录,对不同阶段的检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有效的调整研究的重点,寻求突破点。

(四)调查研究法:

1、前期问卷调查。分为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教师问卷主要调查教师的备课情况、教科研能力、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状况、师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地位;学生问卷主要调查所有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学生学习的热情度、课堂学习中的参与深度、理想的课堂是什么样的。调查问卷目标明确,项目清晰,题目确定得科学合理,达到调查的目的。学生抽样也要科学合理,有代表性,能够真实反映问题。认真整理,科学归纳,理性分析,为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积累第一手实践资料。

2、中期问卷调查。为了了解实验实施状况及实施进程,获取师生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的有关信息,有针对性的对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相关教师座谈。根据实验过程中表象的现象设计有针对性问题,问题不多,便于调整实验方案,弥补操作中出现的不足,纠正运行中的错误。

3终期专题座谈。确定专题和座谈对象,了解整个实验后,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发生的角色转变,及学生的学习状态的改善,教师观念的转变及专业能力的提高。整理记录,汇总分析,总结规律,形成结论。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2006年7月——2006年9月启动阶段—— ①课题论证 ②课

篇二:结题报告

《<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三维目标”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编号: NG1251-064南安市国光第二中学物理课题组

《<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三维目标”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结题报告》(NG1251-064)是南安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第一批)课题,2011年5月组织进行论证申报,2012年2月经南安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办批准立项,进入研究实验阶段。在近2年时间的研究、探索基础上,从理论上赋予三维目标教学共动性、启发性、全面性、层次性以全新的含义,从实践上为三维目标教学的具体操作提供有益的借鉴,从而进一步有效指导教学。自2012年2月以来,本课题进入实施阶段,我们主要采用个案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典型课型进行重点研究、不断丰富完善教学环节,对“三维目标”在每一节课中的侧重点进行有益的分析,从而提高了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近二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初步形成了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实施“三维目标”的策略,形成了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和基本方法。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2001年,我国教育部正式启动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重点任务之一,就是要引发课堂的深刻变化,构建新课程。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不仅要改变教师原有的教育观念,还要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并最终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明确教学过程应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关注的不单是学生的学业成绩,而是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目前部分物理课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领会不到位,缺乏应变新课改必要的经验和能力,使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现象,课堂上为讨论而讨论,为活动而活动,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以学生为本得不到落实,教学实效性不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如何实现课堂教学三维目标成为本课题关注的焦点,研究的核心环节。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转载于:www.cSSyq.co m 书 业 网:结题汇报阶段,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汇总,撰写实验报告,形式为科研论文,)

研究这一课题,有利于促进物理课课堂建立多维有效交往、互动的良好新型师生和生生关系;有利于 “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本这一新课程理念的深化,使思想政治课堂教学适合于学生的经验,兴趣、知识水平、理解力和其他能力发展的需求,为学生提供讨论、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发展,让学生在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成为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培养富有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学生,彰显对学生生命价值的尊重;有利于进一步转变教师角色,逐步由课堂的控制者向引导者、促进者、实践者转变,使师生共享课

堂教育智慧,构建和谐课堂。同时,这一课题的研究将进一步促进物理课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对实践基地校的教学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对三维目标理解,从新的视角去构建三维目标之间的联系,使之真正意义上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促进三维目标的达成,更新教学观念,把握教学规律,丰富教学理论。在研究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学校物理教研组的教科研水平,使教研更贴近教师的实际。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我校物理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提供智力支撑。

2、研究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的具体途径和策略,使教师的教学行为真正体现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结合,实现结论与过程的统一,认知与情感的统一,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优化学生为主的人文性,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四、研究的内容

(1)调查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构建及达成的现状。

(2)农村高中物理教师,如何根据教学实际制定“三维目标”。

(3)影响三维目标构建和达成的主要因素、分析、研究。

(4)研究达成“三维目标”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如何正确把握物理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将“三维目标”融为一体、整体实践。

(5)研究“三维目标”的课堂教学的落实情况

五、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以课堂教学为载体,采用合作开放式的实践探索研究方法,由教研人员和试验基地校的老师共同合作,选定课题,在教学实践中边探索、边总结交流。

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题组成员在学习和熟悉教育教学理论与规律的前提下,在教学实践基础上进行研究与实验

2、文献检索法。综合运用各种途径(文件、报刊、网络等),关注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方式、课堂主体等各种因素对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及时了解最新物理课堂教改相关成果的内涵和得失,深入研究并最大限度地把握与本课题相关的教学理论,提升研究的理论层次。

3、个案研究法。根据课题实践基地校的实际,对不同班级,不同物理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采集,分类研究,对比,分析。不断地发现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总结个案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更好策略。

4、问卷调查法。开展对物理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当前影响物理课课堂教学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并进行研究分析,扬长避短,征求良好的教学策略。

六、课题的研究与实践阶段

(一)准备阶段( 2011年5月——2012年2月 )

1、完成课题申报、立项工作。

2、成立课题组,做好各项工作的分工。

3、根据本校的实际拟定实验方案。

4、建立研究队伍,分解子课题研究任务,形成研究网络。调查研究当前物理教学现状,针对问题确定课题研究方向,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制定计划,认真、扎实地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二)实施阶段(2012年2月——2013年7月)

1、确定实验班,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全面摸底,开始进行研究。

2、实验老师选定实验班级进行前测,对以前物理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等进行归纳总结,制订实验计划,定预期目标,进行实验,积累数据资料,进行经验总结,撰写论文。

3、每位实验老师开放课堂,课题组成员互相听课,集体研讨,共同提高。

4、每位实验教师在每次的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会上汇报自己的研究进程,交流研究心得体会,查找课题研究中的不足之处。

5、及时对实验情况有关数据进行收集、分析、整理、积累资料、撰写论文、总结经验,形成阶段的研究成果。

6、加强对课题实验的管理,定期研究实验进展情况,协调实验工作中的各种关系。

(三)总结阶段(2013年7月——2013年9月)

1、实验教师整理研究材料并完成个人总结及研究论文,

2、课题组完成实验研究报告或总结。

3、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迎接上级领导对本课题的鉴定。

七、本课题研究成果

通过全面、深入的开展课题研究工作,近两年来,我们还是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处理好物理课堂的五大关系

课堂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科学,一堂好课是综合的艺术。从横向方面讲,应体现全部教学过程的各方面,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的组织管理及评价等。同时,应关注人发展的各方面,如知、情、意、行等全面发展的综合研究。从纵向方面讲,应充分考虑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各环节。在课改理念与课堂教学实践的融合过程中,寻求课

堂教学中各矛盾对立面之间的平衡点,努力创设生态、和谐的教学情境,才能促进三维目标的落实,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因此,课堂教学必须处理好以下关系。

1、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和谐统一关系

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引导者、组织者,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但教师的主导作用要通过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体现。为了摆正教与学的关系,真实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师生要平等相处,要注意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在参与中主动探索,学会学习。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则表现在自觉尊重学生的人格。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善于控制教学的双边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和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自由发展的空间。在学生充分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将教法转化为学法,使学法教法配合默契,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体现性、探究性不断发展和提升,以取得较高的教学质量。

2、处理好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关系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成了新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关注知识和智能,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动机、需要等。因此,课堂教学中,除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还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意识到学习物理的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物理的兴趣。

3、处理好手段与目的的和谐统一关系

创设情境、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多媒体电教等,对于教学目标而言,都只是手段而已。任何手段的运用都必须服务于目标,要坚持有效性原则,防止形式化。比如林海滨老师在教学《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时,利用自制教具“水流星”引起学生兴趣,并通过探究性实验使学生感受向心力的存在,而后通过多媒体演示加深学生的理解。学生的活动都紧紧围绕目标展开,做到手段与目的的和谐统一,教学省时高效。

4、处理好精心预设与动态生成的和谐统一关系

物理教学不是预先设计教案的执行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我们的实验老师在课前备课时总是精心预设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尽管如此,课堂上学生还是会出现各种预设之外的东西,这时我们的老师都能随着学生的思维、情感调整教学环节,即使是学生错误的资源也不放过,这造就了动态的、美丽的、开放的物理课堂,不仅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而且提升了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

5、处理好物理与生活的和谐统一关系

生态的物理课堂要处理好物理与生活环境的关系,体现物理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这样的物理课堂才有益于学生理解物理、热爱物理,使物理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学生学习积极性就高,课堂上就能呈现出动态发展的过程。物理与生活的联系点要精心设计,不能牵强附会。有的老师用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有的老师在教学完新知后设计了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如陈国华老师教学《能源与持续发展》,老师布置学生课前收集各种关于能源方面资料,课上学生在汇报时,个个争先恐后;又如陈秋红老师教学《离心现象及其应用》后,设计了离心沉淀器、洗衣机脱水桶、排等生活常见实例。既有效地巩固了新知,又密切地联系了生活,体现物理学习的价值,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

(二)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我校通过“集体备课、开研讨课、交流反思、总结提升”,将课堂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的探索中,对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结构进行研究,构建了以下教学模式:

教师活动:创设问题情境→适时点拨引导→组织交流汇报→设计练习→课堂总结

↓ ↓↓↓ ↓

学生活动:提出问题→ 独立探究→合作交流→实践运用→ 反思评价

在该模式教学中,老师按照三维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新知,然后再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检验评价目标达成情况。课堂上教师成了学生物理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老师的教转化成了学生的学,学生在活动中亲历了知识的产生过程,自主建构了知识网络。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三)课题研究结出的累累硕果

1、研训有机结合 提高研究能力

(1)抓校本培训。物理组每学期都认真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定期组织教师们认真学习相关理论,观看教学录像,交流教学经验,对典型个案或困惑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及时总结阶段实验成果,讨论下步研究计划。

(2)抓教学研讨。我校每学年都开展市级、校级几个层次的公开课,学校行政人员、教研组、备课组都参与拟定教案、多次试教,及研讨观摩课。物理组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听课、评课,总结经验、反思不足,有效地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入。我校还积极组织老师参加各级各类业务技能竞赛:林海滨老师在全国第六届“创新杯”优质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以及全国中学

篇三:结题评估总结报告

课题《网络环境下,构建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研究》

结题评估总结报告

巨野县大谢集镇第二中学 贺庆红

巨野县大谢集镇第二中学承担的课题研究《网络环境下,构建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研究》。于2010年12月15日申报,经大谢集镇第二中学、巨野县教研室、菏泽市教研室逐级呈报,经市评审专家组一致意见,立项为菏泽市教学研究课题。紧张而忙碌的两三年过去了,在校长的直接领导下,在课题研究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网络环境下,构建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研究》课题已取得成果。现申请结题。

一、研究的背景

新课改实施以来,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出现了焕然一新的局面,许多方面令人感到欢欣鼓舞;但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与农村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明显。如何使新课改在农村初中教学中得到真正落实,是每一个一线农村信息技术教师所面临的问题。发现问题,是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更深入全面的把新课改推行下去。具体包括以下因素:

A、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B、新课程改革的趋势。

C、学生的迫切需求。

C、我校(谢集二中)发展的需要。

二、国内外和此课题相关的研究动态。

教师运用计算机由最初的文档处理到今天的辅助教学,师生网上探知等,观念逐步更新,技能不断提高。国外注重培养学生网上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网络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尚未普及;国内,教师注重研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但学生利用计算机自主学习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教师们确立了研究思路为:立足学生的发展,博采众长,多向整合,充分挖掘网络技术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在提高教师电脑操作技能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利用网络技术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注重网络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优化教与学的过程,真正让学生成为计算机操作的主人,成为网络学习的主人。

二、研究的目标

研究总目标:摸索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建构基于网络环境小学生自主探究型教学模式,实现学生主动、探究、创造性地学习,生动、活泼、全面性地发展的目的。

(一)近期目标:

1、摸索网络环境下小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操作途径,探索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操作策略,构建探究型教学模式。

2、研发有助于学生探究学习的“教”与“学”平台和专题学习网站,丰富网络资源,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奠定基础。

3、构建“网络环境下小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品质的检测指标体系”, 寻求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探究能力的依据。

4、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变革,促进师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远期目标:

1、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和科研型、专家型教师队伍。

2、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相关理念。新课程理念强调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整合的关键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学科教学和信息技术的“融合”,要求教师依据学科内容与教学特征将课程学习内容加工处理转化为数字化学习资源,并根据需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习者在情境中进行问题探究、信息交互、自主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这一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主体的已有经验和内在动机的作用,充分发挥主体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其对主体材料的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自行去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设计各种方法,创设有利于学生发现、探究的学习环境,使学习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索取”过程,从而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探究,猜测,发现的积极性。

四、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大谢集镇中小学,研究科目以信息技术为主。结合其他所学的一切科目。

(二)研究方法(见表1)。

表1:研究方法

五、研究过程

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0年9月至2010年12月)准备阶段。

2010年9月:成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课题组;开始对我校如何进行此课题的研究进行可行性分析,提出研究方案。运用调查研究法,调查我校在整合方面存在的问题,撰写《初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第二阶段(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实施阶段。

1、按课题研究方案组织研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订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2、对项目实验研究进行定期研讨评估,开展阶段性研究成果总结、交流、评比活动;

3、采取自评和他评结合的方式,对各子课题的研究成效进行评定,及时充实调整研究人

员和工作布局。并向总课题组申请对实验项目进展情况进行技术层面和教育层面的定

性和定量的测评,确定质量等级;

4、对取得的成果及时总结、推广和表彰;

第三阶段(2012年9月至2013年12月)结题阶段。

进行项目验收结题,校课题组向总课题组提交项目实验报告和研究成果,上级课题组

对各实验项目进行验收评估。

1、校课题组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各实验项目主管向上级课

题组提交能反映完整的实验过程的人员工作量表、工作报告、课题实验报告及实验资

料分析等文本和电子文档;

2、校课题组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结题工作。并请总课题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对

项目质量进行终结性测评,写出总结性结论;

3、评选优秀研究成果,结集出版优秀报告及论文集;

4、召开课题研究成果总结表彰大会,推广应用优秀研究成果。

总之,我们大谢集第二中学的信息技术课题研究组,期待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改进措施,创新研究方法,到结题前,为“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献上自己的微薄之力,使谢集二中教学成功的方法和经营模式能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推广,成为我们努力工作的目标。

六、标志性成果及分析

(一)构建了“基于网络环境小学生自主探究型教学模式”(见图1)

教师们通过对十几节研究课进行解剖、分析,研究了国内外相关教育理论,发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学设计以“学”为中心,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强调以“教”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各自从教与学的侧面设计模式,各有其优势与不足,两者之间不能简单地取代或否定。因为教学过程的中心既不是单纯的学生,也不是单纯的教师,因此教学设计要努力做到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小学生自主探究型教学模式,要体现双主体即 “主导——主体”教学设计理念,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同时,要注重发挥教师“培养”的作用,把以“教师中心”和 “学生中心”两者的长处吸收过来,克服消极因素。自主探究型教学模式设计的总体思想就是教师把教学意图通过教学设计影响学生,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为学生的探究学习创造条件;在教学结构的安排上,为学生探究学习创设良好的环境;在具体手段的运用上,要科学有效、方便快捷,服务于学生的自主探究。要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并提供主体地位的天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行动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情感、观念与思想,实现教学相长。

基于以上思考,构建了体现双主体作用的“基于网络环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操作模式(见图1)。

图1 : 基于网络环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操作模式

该“操作模式”的主要意思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研制探究内容,安排探究过程,进行探究评价,根据内容、过程和评价的需要,合理地利用网络技术,通过课内和课外两个渠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里非常强调课外探究的重要性,因为课堂的时间是有限和短暂的,课外是课堂的延伸,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大课堂。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互动关系,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协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中动态生成。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既有个体独立钻研,又有群体合作研讨。教师对探究的结果及时进行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学习目标是否达成,又反馈给教师,教师不断调控教学,根据需要,再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地探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上述流程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

模式中的利用网络技术的探究主要指:·基于Internet互联网的自主探究; ·基于已开发的学习平台的学习;如“谢集二中计算机辅助平台”;“魔灯辅助平台”等;·基于校园网中学科教与学平台的学习;·基于学科教师自行开发的专题学习网站的学习;·基于教师自行研制的网络环境下课件的学习;·基于市场上已开发的学习平台的学习。

1、构建这样的模式,体现了我们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几点认识:

(1)关于“自主探究教学主体”的认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不仅是教师的事,也是学生的事,要发挥“双主”作用。

(2)关于“自主探究教学设计”的认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还要分析教学对象的特征,综合考虑内容、过程、评价及学生的探究兴趣,还要考虑环境的创设等因素。

(3)关于“自主探究教学技术”的认识:网络技术不仅仅局限于教师自行开发的专题学科网站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课件,还要充分发挥Internet互联网上已有资源和市场上已开发资源的作用,不做重复劳动,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为学生营造更为广阔的探究空间。

(4)关于“自主探究教学时空”的认识:自主探究不局限于课内,还要向课外延伸,要注重培养学生在课外自主获取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