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贺炳炎观后感

观后感2018-03-27 20:07书业网

篇一:观后感

开学第一课

湖塘桥第二实验小学六(4)班 朱晋廷

2016年9月1日,是暑假过后的第一节课。在晚上我观看了一年一度的《开学第一课》每一年的主题都不一样,今年的主题是“先辈的旗帜”。定这个主题是为了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80年前,我们的红军长征创造了伟大的历史奇迹和伟大的长征精神,这是我们这一代人需要继承和弘扬的。

9岁的老红军胡正先老爷爷是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的通信员。他们号称“千里眼顺风耳” 所以他们的工作非常重要,也非常危险。在一次和敌人的激战中,胡爷爷只见两位同志拖着另一位同志,这位同志边跑边撕手里的本子吃,原来是为了保护密码本不落入敌人手里。胡爷爷说,他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靠的就是对红军、对国家的坚定不移的信念。

第二堂课的主题是“勇往直前”。贺龙元帅的女儿贺捷生老奶奶为我们讲述了她跟随贺龙元帅打仗的故事。那个时候她还只是个襁褓中的小婴儿,贺龙元帅就把她放在马背上的摇篮里,但是在过江时,由于敌人从空中投下的炸弹把江水炸的都飞起来,马儿受到了惊吓,抬起前蹄,差点把摇篮掀翻。要不是有一位老红军及时把孩子抱住,真不知道后果会怎样!经过这件事后,贺龙元帅就干脆把孩子包进的怀里,就像《三国演义》中的赵云一样,抱着孩子去打仗。可是由于打仗时贺龙元帅太勇猛了,孩子给甩掉了都不知道,直到战役结束后才发现孩子不见了,贺龙元帅顿时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好在伤员把孩子找到了。贺捷生老奶奶说,贺龙元帅打仗从来没有害怕过,唯独这次真得害怕了,因为他说,如果连自己的孩子都保护不了,还怎么保护我们的战士、人民和国家我认为贺龙元帅不只是一个非常勇敢的将领,还是一个勇敢而负责的爸爸! 嘉宾大将军贺炳炎的儿子来讲述他的父亲的故事贺炳炎被毛泽东主席称为“唯一个不用敬军礼”的将军。因为他当年在长征中,右臂被敌人的子弹击碎。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和勇敢,在没有麻醉药的情况下,让士兵把自己的身体绑在木板上,嘴里完满了毛巾,并让医生用普通老百姓家的木锯子把自己的胳膊给锯掉了,手术过程持续了两小时十五分钟呢!手术后,贺龙元帅还举着他碎掉的骨头对大家说:“这是贺炳炎的骨头!这是红军的硬骨头!”这个故事一下子让我想到了关羽“刮骨疗伤”的故事。想想看,这么大的手术不打麻药会有多疼呢,我平时拔颗牙还要打麻药,而且,打了药还觉得特别难受、特别疼呢!我觉得的贺炳炎将军像关羽一样有着坚强的意志,让我非常佩服!

通过观看这次节目,我了解到我们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我一定学习它们,踏上我的长征之路。

开学第一课 湖塘桥第二实验小学六(4)班 张玮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我听着这首歌,想起了红军在过草地、爬雪山的过程中,不因为自然的阻碍而终止前进道路的精神。

长征,不光是靠自己的双脚从漫漫征途中走过来的老一辈人的骄傲,也是我们的骄傲,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它不仅载入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史册,在世界史中,它同样也是永远不可忘记的重要一笔。

长征的开始,是被国民政府逼迫的。国民政府以各种各样的袭击,使我们的红军伤亡惨重。红军在长征的途中,一路上要面对自然环境变化的考验,更要防备国民党和日本侵略者,使红军有了许多作战经验。特别是在面对着国民党一次又一次的“围剿”,红军立刻掉头,于1935年3月21日至22日晨,神速地再次东渡赤水河。红色政权巍然屹立在中华大地上,同国民党政权对峙。他们强渡大渡河,粉碎反革命前后夹击合围的阴谋;飞夺泸定桥,实现胜利的第一天。最后红军长征于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红军长征的历史事件,将会在中国历史永远保留着,中国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它那传奇式的牺牲和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它激励着一个有13亿人口的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

为了这心中永存的信念,红军克服重重困难,浴血奋战。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红军才有了“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英雄气概!此时,我感到了一种力量,一种因历史而越发令人臣服的力量,我感谢那些长征中的先辈们,感谢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坚持到底,永恒的长征精神!

《开学第一课》,先辈的旗帜

湖塘桥第二实验小学六(4) 陈策

新的一学期开始了,《开学第一课》也随之而来,今年的内容又有别样的色彩,主题是长征中的感人故事和先辈为我们树立起的旗帜。

现场还特别邀请了三位老红军来为我们讲述他们的传奇故事,他们分别是:94岁的老红军梁天文,99岁的老红军胡正先,104岁的老红军秦华礼。还有其他红军将领的家属······他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描绘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感动的场面,表现了红军一个又一个的伟大精神。

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94岁梁天文老红军为我们讲述的故事。在漫漫的长征路上,刚刚满13岁的梁天文就开始跟着红军进行长征,由于他的年龄较小,只好跟着杨朝礼政委当他的勤务员,渐渐地,渐渐地,他们的感情也越来越好,他们一起爬雪山,过草地,一起进行长征。一路上,杨政委和他相依为命,吃饭都用同样的一只碗。过草地时他就抓住杨政委的马尾巴,生活都十分艰苦。在波澜壮阔的长征岁月中,杨政委待他如自己的孩子,两人同甘共苦,共进退。红军三大主力回师后,梁天文的部队西渡黄河,遭到了马家军的阻击,在梨园口,杨政委不幸壮烈牺牲,他和部队里的其他同志悲痛欲绝,痛哭流涕。改革开放后,梁天文老人就开始寻找杨政委的后代,至今也没有找到。从中,我感受到红军在长征途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精神和信念,他们克服了千千万万个困难,牺牲了千千万万个同志,征战了千千万万个地方,红军的伟大精神就是我们中国人民的精神,还有漫漫的长征路在等待着我们的挑战!

正如生活中,一个人从贫穷到富裕,从山里到城里,都需要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锻炼,举例来说,马云他现在是众所周知的首富,为什么他能成为首富呢?其实他小时候家庭并不富裕,而是因为他努力读书,努力拼搏而得来的,当然,这也来源于他聪明过人,有创新想法。在成长道路上,每一个人都要接受命运的折磨和等等的挑战,我们要红军的精神一样,要勇敢的去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去挑战并且去克服它,你就能获得成功和胜利!

是啊!哪位获得成功的人没有付出比别人加倍的努力,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汗水,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身边的每一件事做起,做到最好的自己,去勇敢的面对每一项挑战,先辈的旗帜永远树立在我们的面前,我们要朝这个方向去发展,去努力,去拼搏!

先辈的旗帜

湖塘桥第二实验小学六(4)班 颜景琦

长征,由中国红军在历史上谱写下的壮丽诗篇。而《开学第一课》的温习,则让长征途中一段段无法忘怀的故事像百年电影,在我脑海里不断地重演。

第一个故事,小兵侯德明讲诉了在四川草原种下的“红军柳”。然后老通讯员胡正先也诉说了自己当通讯员后的艰苦事迹。而最触动我内心的,是老红军梁天文寻找杨朝礼政委两个孩子的故事。当年,十三岁的梁天文进入部队,杨政委就如自己的长辈一样体贴地对待他,吃饭一起吃,睡觉也一起睡。而到了梨园口,梁天文把物资转移到山上时,却得知杨政委牺牲了,他生前说过自己还有两个孩子。梁天文在长征胜利后,也开始了寻恩之旅,“滴水之恩,必涌泉相报。”70多年了,梁老一直在寻找,甚至还登上了央视《等着我》节目,寻找杨政委子孙的信念一直像一座巨山从未移过。《开学第一课》栏目组也送给了他一幅当年他和杨政委的合影作为特殊礼物,相信以后他还会继续寻找。

对待信念,从不偏执,除此之外,还要迈出勇往直前这一步。

长征路上,在队伍里常常会出现孩子的身影,年龄最小的只有18天。大名鼎鼎的开国元帅贺龙的女儿就是如此。贺龙将自己的女儿贺捷生揣在衣兜里,在一次冲锋中,贺龙却像丢包裹似的把女儿甩在了后头。把敌人打退后,这位父亲发现女儿没了,脸色煞白,十分着急,立刻掉转马头四处寻找,后来听说伤员把自己的女儿找到了,才长长松了口气。听贺捷生口述,自己的父亲身经百战却从未如此害怕过,她眼里,他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慈爱父亲。 遇到困难,不屈服、不后退,跌倒了再爬起来,终将到达成功的彼岸。

秦华礼老先生曾经在通讯学校受教,因为条件简陋,那里曾被他称为“三无学校”,画图都在光滑的地面上画,背诵单词都拿个木板写上英文汉字,背在后背上,给后面的人背诵。秦华礼克服了艰苦,终究还是坚持了下来,并学有所成,被周恩来总理任命为南京邮电学院的首任院长。如今南京邮电学院的校庆上,都会有一项特殊的仪式:长跑活动。因为他们要记住这所学校的第一任校长,是走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人。

面对挫折,只要咬牙坚持,终会迎来成功的曙光。

从1970年到现在,所有承载卫星、飞行器的火箭,都以长征为名,其中有一位航天员——王亚平,为我们介绍了他们艰苦的训练,其中最为艰苦的是超重耐力训练,相当于把自身重量五倍的东西压在自己身上。每次训练时,脸部肌肉总会严重变形,眼泪也流个不停。每位受训的航天员手边都有一个红色的按钮,如果实在坚持不住,即可按下,停止训练。但是所有航天员都没有碰过这个按钮!因为所有的航天员都热爱自己的祖国,也因为这份热爱,他们不忘初心,走上这条新的长征路。

在《七律?长征》、《十送红军》等悠扬的诗词中和动人的歌曲声中完美落幕,可那一种种让人刻骨铭心的精神,却永远地烙在我的心底,永远挥之不去。

小别离

——观《开学第一课》有感

湖塘桥第二实验小学六(4)班 李亭萱

“世间所有的爱都是为了团聚,唯有父母的爱是指向别离。”

80年前的一天,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候德明和他的父母一起参加长征,在漫漫征程中,候德明和他的爸爸妈妈走散了,一直是红军叔叔在照顾他。在经过草原的时候,候德明生病了,没法再走,红军叔叔只好把他留在当地藏民家。分别时,候德明把从家乡湖南带来的柳条插在了茫茫草原上。

80年过去了,候德明变成了耄耋老人,而当年这根青翠的柳条也长成了青翠的柳树。

看到这里,我的眼睛渐渐模糊。80年了,候德明肯定再也没有见过他的父母。幸运的是,别离后,他的父母知道红军肯定会照顾好他,应该会放心。

每到开学,小伙伴都有很多情绪,最强烈的莫过于“为什么又要上学”? 是呀,爸爸妈妈那么爱我们,上学,当然是为我们好。曾经,我也问过妈妈:为什么要让我学这么多?

妈妈说:“我是母亲,比任何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但这快乐,绝不该是在该学习的年龄去放纵,在该努力的时候只图轻松。孩子,你不是含着金钥匙来到人间,我唯一能 为你做的,就是给你创造好一点的学习机会,让你有台阶去登上更高的山峰。那时,你看在眼里的风景才能楚楚动人。真正的人生,是要趟过一条汗水的河才能抵达。”

我懂了。柳树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就像当年的红军战士,经过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用自己的双脚,丈量了大半个中国,他们,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而我们,也注定要用自己的双脚,走完我们的新长征。让命运,掌. 握在我们自己手上。

所以,我们要上学。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成长的路上,总有一些烦恼,与伙伴一起,享受爱的拥抱。让我们和校园的花草,一同长高。

开学第一课,用心起跑,相同的阳光,相同照耀。每一次鼓励,温暖的怀抱,相信我会变成,你的骄傲。

爸爸妈妈,放心吧,纵然别离,就像风筝,无论我们飞得多高,那条爱之线,永远紧紧拽在你们的手里。

篇二:读后感

读《林海雪原》有感

怀着—股澎湃的激情读完了全书,轻轻合上,望着“林海雪原”四个字,似乎是由火热的血所凝成的,衬着封面上的皑皑白雪,显得更加地艳,更加红了。在那上面,我仿佛看到了一位位亲切和蔼的解放军战士,为着自己的理想,更为着祖国的伟大事业——共产主义事业,在深山老林中奋斗的身影。此时的雪似乎已同他们的笑容与灵魂,融为圣洁的一体。

对这些战士来说,死,毫不可怕,鲜血,更是为着这一片他们深爱着的土地,为着他们那可亲可爱的乡亲们所流的,它鉴证了一个个赤子之心,它的脉搏将永远在这片郁郁葱葱的老林里跳动。穿山风的狂卷,密集的枪弹雨林,都吓不退他们,因为心中的一把火,一个信念——真正地解放人民,支持着他们在狂风暴雪中一次次站起,直至最后的胜利。 他们对自己人生的目标,执着地追求着,不畏层层险阻,即使是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地步,也甘愿拼死一搏,或许他们认为:面对自己的人生,那高高在上的理想,唯有拼过,才了无遗憾。就像《老人与海》中的老人,《绝顶》中的肖顿河,都为着自己心爱的理想而前进,虽然他们最终都失败了,都只在这茫茫大千世界中留下一副白骨或几行轻轻的痕迹,但在任何人眼里,他们在精神上永远是无法击倒的。耻笑他们对生命无谓浪费的人,必定是一个懦夫,因为只有懦夫,才会耻笑勇者,更因为他们毫不明白倾尽自己一生去追求的感觉,也更因为他们没有这种气魄,没有这种理想。邓小平也说过:“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少年,要有理想。”一个没有理想的,便对自己的前途自己要走的路感到茫然,也许,在徘徊上便像迷途的羔羊,在黑暗中消逝。

若没有理想,莱特兄弟不会发明飞机,圆了人类飞向蓝天的梦;若没有理想,袁隆平不可能养殖出杂交水稻,解决中国人多粮少的难题;若没有理想,又哪来中国几千年的悠远文化;若没有理想,中国不会在一次次失败中站起,夺回自己的领土……理想,是人生的灯塔,更是人生的彼岸。有时为了它,历经几多沧桑几多岁月。中国的2008申奥,世界梦想和平,祈求人性的完美,“众里寻她千百度”,圆了与未圆,又有什么区别,总有下一代继续追寻。

读《林海雪原》经常会感觉到一个词的含义,那便是“集体”。文中的人物,如少剑波杨子荣等,张口闭口不离集体,可谓已经深入骨髓,同自己的生命融为—体了,风里来,雪里去,是记忆拼搏下的一点一滴。“集体”这个词,更相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的意境已将不可计数的心融为一体,有着强烈的集体思维的人,头可断,血可留,此志不可改,永远把集体利益摆在第—位,这似乎是—个很奇怪的特性。

汉朝文学家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集体而死,必是重于泰山,小高波正是为着这座泰山而永生。生与死,千百年来有人歌颂有人笑,更有人长叹一声:“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其实生与死只是一线之差,便是有气与无气。有人死得气壮山河,那种人,以着另外一种方式存活,可得其所:有人死了,遭千古唾骂,万人践踏,那种人,为求一丝生机拼命乞怜,却终为土灰。不必太看重生死,该来的时候会来,该去的时候会去,无愧于自己的生命,更无愧于自己在世界上存活,又何必执着于一个想法或一个将来的结果。关天培身上的刀疤,黄继光胸膛的枪洞,都一次次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林海雪原》中,讲述的不仅是解放战争初期的剿匪斗争,它所表现出的更是一种智慧,一股勇气,一分人性的美,融合为人类近乎完美的形象,成为一个世界的缩影,化为一片蓝天。尽管有时,乌云阻挡了阳光,但在一阵甘霖的挥洒后,清流依旧,白鸽挂着风铃远翔,叶更绿,天更蓝,阳光在露珠上闪烁。世界的循环不停,美不停。依稀间,昨天也是今天的导航。

《红岩》

我怀着十分崇敬而又激动的心情读完了《红岩》这本书。〈红岩〉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敌人丧胆;白公馆志士奋勇突围,迎来黎明……所有这一切展现在我眼前,那是多么让恩激动、崇敬、悲愤、感叹的画面。

对这些可敬可佩的战士,国民党反动派只能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了他们精神上的丝毫,反而更使他们的斗争精神丰富起来!读到他们的事迹,我无法自已,在他们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想起自己以前写英语作文,花了不少时间却只得低分,便泄气了;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或小挫折,便想到放弃。没有对学习、工作完全充满热情的我易被摧垮,总找借口说自己是个女孩。可如今,在红岩英雄的光辉形象前,我明白了:越是在铺满荆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们去开拓;越是困难的时候,就越需要坚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 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解放战争胜利后的第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位战士用鲜血换来的,血染红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幸福的日子容易使人忘记了什么叫英勇、坚贞。安逸的生活,美好的享受,使人淡忘了血与火的历史,也使人麻痹了精神。我要感谢《红岩》,它为我树立了榜样,它使我对人生价值有了崭新的理解,它将促使我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英勇坚强的人!

这个寒假我读了第一本革命小说《红岩》,我一直是用敬畏的心态来读这本书。封面上的那两个打字“红岩”,似乎是用烈士的鲜血染红的,一看见它们,我的心就沸腾了。这本书讲述了重庆地下党和国民党斗争的故事,成功塑造了华子良、许云峰、江姐、宋振中、成钢、成瑶、刘思扬、双枪老太婆等英雄形象。小萝卜头宋振中还是一个十来岁的小孩子,就参加了共产党,但是后来全家都被杀光了。刘思扬出身豪门却参加共产党,这种热情为党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而最让人感动的就是江姐,她的形象深深地树立在了我的心中。

在渣滓洞中,无论鞭挞棒打,无论竹刺针扎,无论“十指连心”,她都咬紧牙关,终以微笑面对着大家,洁白的蓝色旗袍上不沾一点浮沉,似乎告诉大家:咬紧牙关,不要泄露秘密,相信党总是会胜利的。她总是毅然地说: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失败膏黄土,成功济苍34

生”,“从来壮烈不贪生,许党为民万事轻”,“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那一首首铁窗下的心歌无不表现了烈士们视死如归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而红岩里面也有一些让世人唾弃的,遗臭万年的家伙,譬如叛徒甫至高,国民党的狗腿子,他能在鲜艳的中国国旗下微笑吗?不,他连站在中国国土上的资格都没有。 这些革命英雄的壮烈事迹,我们必须铭记在心没有他们挥洒热血,哪有我们胸前飘扬的红领巾?没有他们咬紧牙关,哪有我们的高楼大厦。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啊!

最近看了爱国主义影片《太行山上》,此书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八路军东渡黄河,挺进抗日前线,建立太行山根据地的光辉历史。影片真实地记录了发生在山西的平型关、忻口等重要战役,塑造了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独臂将军贺炳炎、爱国将领郝梦龄等革命家的光辉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崔队长这一形象,展示了八路军勇战日寇的壮烈场面,再现了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

在《太行山上》中,军民鱼水情是该剧的一个闪光点。从外国记者的视角看到中国劳动妇女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援八路军;而擅长标枪的崔队长则是投身到战争当中。一位国民党军官的一句话让我们感到好笑又觉得可悲:如果老百姓都能打仗,还要我们军队干吗?然而历史恰恰证明了只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

书中八路军高级将领爱兵如子的形象更是被刻画得生动而又鲜明。大雪纷飞的深夜,朱德同志走出庭院,看到小兵在站岗。上前嘘寒问暖,还把小兵冻僵的手放进自己的怀里全暖,最后还是自己替小兵站岗,让小兵跑步热身。这种镜头在影片中还有很多。看了让人感动,从一件件小事中更能看出一位伟人的高风亮节。

在这本书中,我领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我们把握生命并敬畏生命,可生命对他们而言却是不畏牺牲。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朱德在太行山上面对无数个铁血战士宣布战役胜利后,他们不约而同举起手由衷的发出“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强烈激昂的呐喊。朱德的演讲是那么的振奋人心,简短而又铿锵有力,战士们的呼声更是响彻山岗,这种怎样的一种豪情壮志,有着这样的热血儿女,日寇的罪恶念头想都不要想,有着这种钢铁脊梁,任何妄图入侵的敌人都会受到正义的惩罚。在这发自肺腑的声音里我感受到一种强大的民族精

神。我确确实实被感动了,同时也激发了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作为一名基层团干部,更感觉自己肩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在重温那段历史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的和平解放不惜牺牲一切的抗战精神。作为生处和平年代的青年人,我们不能忘记那段腥风血雨的岁月,应该永远缅怀那些千千万万不留姓名却前赴后继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捐躯的革命先辈。那段抗战史是中华民族的丰碑,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魂

读《少年毛泽东》有感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书名叫《少年毛泽东》。

毛泽东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代领袖,是他领导着我们中国人从被帝国主义列强的侵华战争。可是是你们知道毛主席小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么,而毛主席又是在什么环境中成长么? 毛泽东他那时是在韶山上的一个小山村出生的,他长大以后人们觉得他顽皮,就叫他石伢子。石伢子觉得自己该上学了,一天就鼓足勇气对爸爸说:“我想上学!”爸爸便把他送进了学堂。出于考虑找来一个识文断句的老先生个他起了个学名:毛泽东。有了学名男伢子要有个表字为“润之”。学了几个月便受不了老先生的蜗牛爬树式的教学进度。从在家帮爸爸耕地的空隙把学过的课文背了下来。自己把课文全部一点一点的学完了并背了下来,显示出了他出色的记忆力。

一次,在一个秋天丰收的下午,毛泽东正在山下放牛,忽然下起了倾盆大雨,他突然想起晒在家门前场上的稻谷,就赶着牛急急忙忙地往家赶。走到毛四阿婆屋前,看见毛四阿婆一个人在收稻谷,眼看稻谷就要被大雨淋湿了,毛泽东赶紧帮着毛四阿婆收稻谷。他收完阿婆家的稻谷,自己家的稻谷早被淋湿了,结果回去后被父亲责骂了一顿。

毛泽东宁愿自己家的稻谷被淋湿,也不要让别人家的稻谷被淋湿。这种关心穷苦人的品质多么高尚!我以后一定处处以毛泽东为榜样,做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少年。 到了毛泽东18岁的时候他考上了长沙专门为韶山所建的一所学校,并在那是为了推翻清王朝的决心鼓动同学们剪掉了辫子。又过了几年毛泽东又去当了兵,没过半年又回来了。毛泽东是一个很爱读书的人,在私塾里就四处借书看,到了长沙还是在图书馆一看就是好长时间。不久毛泽东入了新成立的“新民学会”并是“一师”学友会“文牍”。

不久其中的会员之一罗章龙赴日本学习。这是毛泽东特写七言古诗为罗章龙送行。

这就是毛泽东毛主席的少年时光,那时贫穷与现代社会相比,毛主席从一个小山村,从不识字到了领导中国人站了起来,建立了新中国,让中国在世界上站稳了脚。啊,让我们学习毛主席那勤学好读的优良品质吧!

前不久,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感触很深。读时的心情是随着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命运而起伏。细细品味着这本书,品味着保尔的精神。越发觉得我们应从保尔精神中汲取营养,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记得书中有段名言脍炙人口:“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应该为碌碌无为而悔恨……

差不多没有一个人甘心平平庸庸的生活,因为即使是小草也在努力着为春天增添一丝绿色,希望在春回大地的彩卷上留下自己的身影 ,但是却未必人人都会炼就一块好钢。

那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信大家的脑海里一定会出现那烈焰熊熊的炼钢场面。其实,人生就如同炼钢!没有什么东西是与生俱来的,“铁”变成“钢”,只有一种途径——炼!有人(转载于:www.cSSyq.co m 书 业 网:贺炳炎观后感)说保尔是天生的英雄,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是没有天生的英雄的。保尔之所以能够成为英雄,完全是由于自身的努力——在战火纷飞的战场,面对生与死的考验,他没有后退;在疾风暴雪的建设工地,面对常人难以忍受的劳动强度和饥寒,他没有倒下;在双目失明、疾病缠身的情况下,面对书稿丢失、身体每况愈下的无情打击,他仍没有屈服,终于从一个出身贫苦的少年,成长为一名具有崇高理想、高尚品格和顽强作风的共产主义战士。

人生,可以说是一段曲折而坎坷不平的路。在人生的旅途中,你会遇到重重的困难,要去面对失败的打击和不被人理解的痛苦,等等。但是,这一切都是短暂的。在突破障碍、战胜困难后,回顾走过的道路,我们就会领悟到,那是磨炼人生的火焰。多少英雄、伟人,都是在熊熊燃烧的火焰中锻炼出来的,正如人们常说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和保尔相比,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实在是微不足道的,我们有什么理由唉声叹气、停滞不前呢?

一个人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造就优良的素质,并有执着的追求,在正确的生活目标,他才不会被生活所拖累,不会被不幸所压倒,他才会在苦难的熊熊烈焰中坚强起来,成熟起来,去热爱生活,去充实自己,迎接美好的明天。

我们沐浴在这明媚的春光里,寻找往日的英雄情结,重塑“保尔精神”,意义非同小可。为了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让我们以保尔为榜样,去炼就人生,乐观地拥抱未来吧!

“人最宝贵是的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不应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篇三:坚持就是胜利——《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坚持就是胜利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今晚,我观看了由“班主任”撒贝宁、董卿、何炅主持的《开学第一课》,这是一堂生动而有意义的第一课。

首先是侯勇老师朗诵的《七律.长征》。99岁老红军胡正先讲述了“红军的千里眼顺风耳”——通信兵的故事。在长征过程中,胡正先爷爷经历背靠背的小伙伴被敌军击中牺牲、突围时,吞吃密码本保护部队机密、雪山上忍饥挨饿激战48天,他还告诉我们,当年在没有汽油、柴油维持电台发电的条件下,曾经用提炼的猪油和牛油维持发电机运转。当时条件这样艰苦,胡正先爷爷和他的小伙伴们不怕苦难,挨冻受饿,但是他们为了祖国能够取得胜利,仍然在坚持着,这样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接下来,贺陵生讲述了父亲贺炳炎将军的故事。贺炳炎被毛泽东称为“唯一一个不用敬军礼的将军”,他在被敌人子弹打碎右臂之后,用顽强的毅力和勇敢,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锯去伤臂,贺龙元帅举着他锯下的骨片对战士们说:“这是贺炳炎的骨头,这是红军的硬骨头!”“一个唯一不用敬军礼的将军”,贺爷爷不是不想敬军礼,但是他失去了敬礼的双臂,他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坚忍着锯去双臂,这种疼痛,怎么忍受得了?然而贺爷爷做到了,因为他觉得坚持就是胜利,坚持国家就有希望!

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和挫折。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们应该想想红军的不易,想到红军坚持不懈的精神。

只要我们有这种坚持不懈的长征精神,相信:无论什么困难也会被我们克服!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