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现代诗歌精选300首

诗歌2018-09-08 23:11书业网

篇一:大学语文试卷

大学语文试卷A1

一、判断题

1.先秦的“楚辞”实际上主要是屈原的作品。( )

答案:正确

2.杨亿、刘筠和钱惟演是西昆派的代表人物。( )

答案:正确

3.《长河》的作者是沈从文。( )

答案:正确

4.《孽海花》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

答案:正确

5.《随想录》是丁玲在新时期的散文力作。( )

答案:不正确

6.《牡丹亭·惊梦》的女主人公是杜十娘。( )

答案:不正确

7.《雷雨》和《原野》是曹禺的戏剧作品。( )

答案:正确

8.读书可以陶冶情操,不足以提高才干。( )

答案:不正确

9.《再别康桥》是徐志摩最为脍炙人口的诗篇。( )

答案:正确

10.骈文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 )

答案:正确

11.柳宗元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

答案:不正确

12.柳永的词集是《漱玉词》。( )

答案:不正确

13.现行汉字手写体软笔字指传统的毛笔字。( )

答案:正确

14.从道光元年(1821)开始,传奇创作进入尾声。( )

答案:正确

15.语场、语旨、语式,共存于一篇文章之中,也共同受制于语篇的大语境。(答案:正确

二、选择题

16.东晋末年为诗坛带来新的活力的诗人是( )。

A.陶渊明

B.曹植

C.阮籍

D.庾信

答案:A

17.下列不属于曹操代表作的一篇是( )。

A.《让县自明本志令》

B.《求贤令》

C.《举贤勿拘品行令》

D.《求自试表》

答案:D

18.“王荆公体”的作者是( )。

A.王若钦

B.王安石

C.王之涣

D.王禹偁

答案:B )

19.《长恨歌》的作者是( )。

A.陈鸿

B.白居易

C.元稹

D.张籍

答案:B

20.下列属于晚唐小品文代表作家的是( )。

A.杜牧

B.李商隐

C.皮日休

D.孙樵

答案:C

21.下列作品属于元代前期社会剧的是( )。

A.《单刀会》

B.《梧桐雨》

C.《曲江池》

D.《双献功》

答案:B

22.诗作《放声歌唱》的作者是( )。

A.李季

B.阮章竞

C.郭小川

D.贺敬之

答案:D

23.典故的运用( )。

A.不能改造

B.不可引申

C.可用原意

D.与现实无关

答案:C

24.请示是( )。

A.事务文书

B.公务文书

C.生活文书

D.公关文书

答案:B

25.《红楼梦》最初流传的抄本回数是( )。

A.60回

B.80回

C.100回

D.120回

答案:B

26.成语来源之一是( )。

A.外来语

B.惯用语

C.方言词

D.神话

答案:D

27.我国现代杂文的开拓者是( )。

A.鲁迅

B.郭沫若

C.沈尹默

D.林语堂

答案:A

28.下列作家中原来的名号为沈雁冰的是( )。

A.废名

B.柯灵

C.夏衍

D.茅盾

答案:D

29.下列属于老舍的戏剧作品是()。

A.《月牙儿》

B.《西望长安》

C.《老张的哲学》

D.《二马》

答案:B

30.下列作家属于清代的是( )。

A.元好问

B.纳兰性德

C.萨都剌

D.刘辰翁

答案:B

三、古文阅读

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证曏今故,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跂:知时无止。

《庄子·秋水》

31.无常( )

A.不固定

B.不经常

答案:A

32.今故( )

A.今天所以

B.古今

答案:B

33.掇( )

A.收拾

B.伸手可拾

答案:B

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居山阴)

34.就之( )

A.到那里去

B.完成它

答案:A

35.造( )

A.制造

B.到达

答案:B

四、理解与辨析

36.简述文体的构成。

A.文体的构成,它不仅包括文章的写作目的,而且还包括题材内容、结构类型、语言体式、形

态格式、思维方式、心理机制及表达手法,以及时代、地域、民族、风格、作用等。

B.文体的构成,它不仅包括文章的写作风格,而且还包括题材内容、结构类型、方言运用、形态格式、研究思路、心理机制及表达手法,以及时代、主题、民族、风格、作用等。

C.文体的构成,它不仅包括作者的写作角度,而且还包括题材内容、书写类型、语言腔调、形态格式、思维方式、心理机制及表达手法,以及时代、价值、民族、风格、作用等。 答案:A

37.简述花间词派的基本情况。

A.五代时期,西蜀一批文人奉温庭筠为祖进行词的创作。后蜀时欧阳炯将晚唐五代的温庭筠、韦庄、牛峤、欧阳炯等十八家词人的500首词编为《花间集》。这是我国最早一部词总集,花间词派也由此而得名。《花间集》实为供歌女伶工演唱的曲子词选本,花间词实为齐梁宫体诗与晚唐五代倡风相结合的产物,其“助欢佐乐”的功能,典丽精工的总体风格,都深深影响于后世。

B.晚唐时期,西蜀一批文人奉温庭筠为祖进行词的创作。后蜀时赵崇祚将晚唐五代的温庭筠、韦庄、牛峤、欧阳炯等八家词人的300首词编为《花间集》。这是我国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词派也由此而得名。《花间集》实为供歌女伶工演唱的曲子词选本,花间词实为齐梁宫体诗与晚唐五代倡风相结合的产物,其“娱宾遣兴”的功能,辞艳情柔的总体风格,都深深影响于后世。

C.五代时期,西蜀一批文人奉温庭筠为祖进行词的创作。后蜀时赵崇祚将晚唐五代的温庭筠、韦庄、牛峤、欧阳炯等十八家词人的500首词编为《花间集》。这是我国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词派也由此而得名。《花间集》实为供歌女伶工演唱的曲子词选本,花间词实为齐梁宫体诗与晚唐五代倡风相结合的产物,其“助欢佐乐”的功能,辞艳情柔的总体风格,都深深影响于后世。

答案:C

38.简述《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崔莺莺的形象。

A.崔莺莺是王实甫现实主义创作

下屈服封建礼教的典型。本折通过大段的唱词,正面塑造了崔莺莺的形象。她不敢反抗封建礼教,大胆追求爱情自由,逃避真挚爱情,把功名利禄视为评价男子的首要标准。这是一个被封建礼教扭曲人格的人物。

B.崔莺莺是王实甫现实主义创作下在礼教婚姻问题上矛盾的典型。本折通过大段的唱词,成功塑造了崔莺莺的形象。她一方面敢于把功名利禄视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一方面却不敢反抗封建礼教,不敢大胆追求爱情自由。这是一个性格充满矛盾的人物。

C.崔莺莺是王实甫现实主义创作下反抗封建礼教的典型。本折通过大段的唱词,正面塑造了崔莺莺的形象。她敢于反抗封建礼教,大胆追求爱情自由,对爱情真挚专一,把功名利禄视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这是一个闪耀着叛逆性格光辉的人物。

答案:C

五、作文题

39.作文题目:

1)问路

2)命运

要求:

1.不少于500字。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内容切题,思想健康。

4.条理清楚,文从字顺。

5.结构完整,格式规范。

篇二:2013年3月26日广播稿 贺森 仝伟伟

2013年3月26日广播稿

播音:仝伟伟 贺森

轻音乐导播

仝:不论平地与山尖,

贺:无限风光尽被占。

仝:采得百花成蜜后,

贺:为谁辛苦为谁甜?

仝: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中午好!这里是小蜜蜂广播电台,欢迎您收听今天的节目!

贺:首先,请走进第一个栏目《历史上的今天》。

仝:今天是2013年3月26日,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哪些重要的事呢?

贺:1827年3月26日,被公认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逝世。贝多芬1770年12月17日出生于波恩的一个音乐之家。他的作品集古典音乐之大成,开浪漫主义音乐之先声,其享誉世界的作品有《月光奏鸣曲》《田园交响曲》《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合唱交响曲》等。

仝:1892年3月26日,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逝世,享年73岁。惠特曼是美国19世纪最杰出的诗人和新兴资产阶级的热情歌手,《草叶集》是其诗歌总集,包括近300首诗,表达了极其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意义。

贺: 1895年3月26日,日本派兵占领台湾岛和澎湖列岛,

遭到台湾人民的奋起抵抗。

仝:1976 年 3 月 26 日 ,中国现代作家林语堂病逝于香港。林语堂,原名林玉堂,福建龙溪人。中国现代作家、学者。1916 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 1919 年去美国哈佛大学留学,后又到德国留学, 1923 年获博士学位后归国。相继任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教授,并为《语丝》周刊撰稿。

贺:1936 年 8 月赴美任教,并用英文从事写作,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 1954年任新加坡南洋大学校长。 1966 年定居台湾。1967 年任香港大学研究教授,主持编写词典。

著有《语言学论丛》、《逃向自由城》、《语堂文集》、《大荒集》,长篇小说《京华烟云》、《朱门》、《远景》、《红牡丹》等。

仝:关于历史上的今天我们就了解到这里,一段轻音乐之后请继续收听我们的节目。

(播放轻音乐)

贺:给你一把神奇钥匙,开启习作之门。

仝:传你一条锦囊妙计,打开阅读之窗。

贺:亲爱的同学们,今天的《习作天地》里,教给你考场作文的写作技巧。

仝: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同学平时写作文的功底很好,可却写不出高分的考场作文。原因何在?一方面由于考试气氛紧张,时间紧,无资料可查,无老师指导;另一方面也可能和缺乏临考技巧有关。那么,考场作文技巧有哪些呢?

贺:其实,写好考场作文是有门道的,需要做到这四个字:准、新、清。听我和仝老师为你们一一解释吧!

仝:一、审题突出“准”

在作文考试中,第一关就是作文的审题。审题的时候,认真研究作文要求,仔细看清,谨慎立意。这是关系文章成败的一件大事,容不得丝毫的粗心大意。

贺:嗯,在审题这一关,同学们首先要审准作文的体裁。小学阶段一般有以下一些作文体裁:记叙文(写景、写人、记事)、说明文、书信、读后感、日记等。命题作文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文章的体裁。有些题目较明确地表示了对体裁的要求:在题目的首尾有“记”“事”一类字眼,或者题目标明写某个过程、某人事迹等,这就要求写成记叙文;有些题目可能没有明确表示对体裁的要求,如半命题作文或自拟作文题目,那我们就要看作文提示,准确判断作文的体裁要求。

仝:其次,还要审准题眼。考试由于时间较紧张,有些同学往往草草地一看题目就匆匆动笔。这是考场作文的大忌。考试作文的命题都是由命题者反复推敲、字斟句酌才拟定的,每个字都有它的作用。如《我学会了关心》,重点应抓住怎样“学会了”来写,如果写自己怎样被人关心的、自己是怎样关心别人的,就是忽略了“学会了”这个词,审题就偏了。

贺:另外,还要确定亮点。在审题的过程中我们就要确立一篇作文的亮点。亮点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是一个巧妙的构思,可

以是一个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可以是一个内涵比较丰富的好句,可以是一个用得很有个性的词,可以是一个精炼出来的字,甚至可以是一个别具风采的标点??总而言之,在文章中设置一两处让阅卷老师眼睛发亮的闪光点,就可以起到一俊遮百丑的作用。

仝:同学们,在审题时原来就有这么多小技巧,你记住了吗?让我们再来回顾一遍:首先要审准作文的体裁,其次,还要审准题眼,最后,还要确定这篇作文的亮点。那么,贺老师,接下来,该怎么做呢?

贺:第二个要注意的问题是表达要突出“新”。“文章最忌随人后”,大文豪苏轼倡导文贵创新,现代教育家叶圣陶也强调“作文贵有新意”。可见文章中有新颖的表达,就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仝:是的,首先要做到题目新:夺人眼球。标题醒目,是整篇文章的首个亮点。仅这一点就能使阅卷者为之瞩目,并对尚未谋面的文章产生较大的好感。题目宜“大题小作”,切入口以窄小为好,把大题目变为小题目。或借用名言佳句拟题;或巧用修辞手法拟题。

贺:其次,要注意开头新,奠定基调。“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头是展现给阅卷者的第一缕“阳光”,我们务必悉心打造。它不仅奠定了行文的基调,而且也带给阅卷者一份好心情。

仝:好的开头要因文而异,可以引用名言、诗句,可以揭示中心,可以设置悬念,可以提出问题,还可以描述场景等等。同学们,等下期节目,我和贺老师会具体教大家怎样写作文的开头。

贺:好,让我们接着说说怎样才能做到表达新,我认为除了上面的两点外,还要注意细节新:动人心弦。如果说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那么细节就是人物的血肉。只有抓住了“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才能使形象丰满起来。

仝:如苏教版五年级《爱如茉莉》课文中的一个细节片段: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被跳入眼帘的情景惊住了:妈妈睡在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这里对妈妈脸上表情的细节描写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妈妈内心的幸福;而对爸爸动作的细节描写则让我们感受到他对妈妈深深的爱。

贺:另外,立意一定要明了:要集中笔墨表现一个中心。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和意图。那么文章在立意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无论多么复杂的事情,主旨不能分散。一篇文章如果既想说明这个问题,又想阐述那个观点,东拉西扯,必然立意不明确。其实,想面面俱到肯定会面面不到位,况且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即使是通过数件小事来表现中心,也要做到紧贴中心行文,目标始终如一。

仝:最后,结尾要新:意味深长。文章的结尾同文章的题目和开头一样是至关重要的。文章的结尾要或紧扣开头,首尾呼应,或重申观点,再次点题,或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等。结尾一定要给阅卷者“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惊喜。

贺:同学们,让我们再来总结归纳——表达要突出“新”这一环节,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题目新,二是开头新,三是细节新,四是

篇三:《唐诗三百首》读后感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

英国的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宋代的苏轼也曾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两位在文学领域具有重大成就的人都认为,读诗,可以提升人的智慧与情操。放眼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唐朝的诗歌发展最为昌盛,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经典之作。

读到了《唐诗三百首》,我初识的古诗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醉过方知酒浓”,一读之下竟欲罢不能,从此,我便沉浸于诗的世界。

最初读诗,读的是朗朗上口的语句;再读诗,便读出了诗中字词的斟酌;而后,在外公的指引下,我读出了诗中或悲或喜的故事。我最爱在清风微拂的傍晚,于柳树下,读一首唐诗,或读李白的豪情,在现实中饮酒放歌;或读杜甫的雄浑,让自己多一份忧国忧民;或读白居易的清扬畅丽,在内心添一份清雅;再或是,读读孟浩然的恬静,品品李商隐的委婉??每当此时,总是心潮澎湃,仿佛自己也是满腹经纶的儒生,稍不留神就能吐出千古绝句。 我向来垂青富含思想的诗歌,因为它们陪我走过了许多坎坷。人生难免有失意的时候,当我考试不利时,那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鼓励我突破“行路难”的困境;当我与朋友道别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成为心中的慰藉。诗,融入了我的生活,无论失意得意,无论悲愁欢喜,诗,一直是我不离不弃的知己,是我的精神支柱。

然而,现代社会迅速发展,许多中华文化被取代甚至被遗弃,对外来事物的狂热追求使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忘记了中国的古文化,忘记了唐诗,他们宁愿生活在虚拟的世界,追逐一些索然无味的事物。曾有一则新闻报导:近六成的人认为中国人崇洋媚外。面对这个结果,我不禁震惊,难道中国文化的内涵不及外国文化吗?并非如此,相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那些人之所以崇尚外国文化是因为他们没有了解中国文化的精粹。试问,如果每个中国人能够多读一首唐诗,多一份对诗歌的热爱,又如何会出现如今的局面。

如今的唐诗不再只是诗,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向往,是中华文化的缩影。细读唐诗,它能给予你智慧;品读唐诗则可以使其勉励你,鞭策你,使你前行。在纷繁的今日,不妨觅一个清静之所,心如止水地捧一本唐诗,来领略其中的感悟。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