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一位营销总监的辞职信,他年纪轻轻

辞职信2018-09-15 15:02书业网

篇一:一位营销总监的辞职信

一位营销总监的辞职信

他年纪轻轻,却深谙管理之道,30岁还不到就成为了一家大公司的营销总监,而且还把工作搞得有声有色。但就在别人都认为他会在那家公司大展宏图的时候,他却选择了离开。他姓王,公司里的人都称他王总。关于王总离开公司的原因,真是众说纷纭。那么他到底是受人排挤了呢,还是另谋高就了呢?也许从他的辞职信中你可以找到答案。

韩总:

此时此刻,我的心情非常复杂,因为我即将向您递交这封辞职信。

时光荏苒,我来公司已有半年多了。回首半年多的时间,真是充满了无奈和心酸。我在公司做出了一些成绩,但工作中的诸多问题也显而易见。有一些问题可能是我自己造成的,但这其中也不排除公司的原因。也许我这样说太直接了,但从我进入公司的那天到现在,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对公司发展的考虑。

公司存在很多问题其实也并不是个别现象。在中国,很多企业可能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些问题。我的观点是:如果哪个企业可以克服这些问题,哪个企业就会走得更远一些。一些问题的负面影响也许在今天还不明显,但是将来拖垮企业的也许就是它们。临别之际,我将公司的这些问题一一指出,希望在我离开之后,可以看到公司的健康成长。

第一, 我们的目标是什么?

做任何事情之前,我们都应该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目标。那么,公司招我来的目的是什么呢?从进入公司的第一天开始,我就一直在问自己这个问题。也许当初公司和我都没有认真地去考虑这个问题。所以到今天,就出现了一些原本不该出现的问题。

营销总监是做什么的呢?虽然,这个问题很简单,但我们彼此没有进行过认真深入的沟通和探讨。一般来说,营销总监就是建立、规范和强化营销管理体系,职能侧重在规范销售管理和品牌建设,但他往往是以牺牲短期业绩着眼于持续健康发展为前提。如果企业的经营还没有超越生存这个基础目的的话,那聘请营销总监还没有必要。那么看一看公司的现状,我想我们也许更需要一些区域销售经理。

在请我来公司的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搞清楚目标,也许我们可以用您求贤若渴来解释。但是当我来到这里之后,我发现公司是连革命的目的都没有搞清楚就让我去干革命。因而也发生了很多不愉快的事情,我想提醒公司的是:将来,对于一个员工,公司想让他做什么,最好能明确地告诉他,他觉得能干,就干;不能干,就不干。

更可怕的还在后面。公司盯着的是目标还是过程?因为我们革命的目的不清楚,所以革命的目标也就变化不定。刚来的时候,公司告诉我:咱们公司的管理很混乱,需要把管理规范起来,加强制度化建设。于是我就开始抓营销体系的制度化建设。但制度化建设有两个前提:一是需要时间;二是需要顶住业绩压力。然而,这两点公司都没有做到,就急急地否定了新的制度。既得利益者的阻挠、制度监督者的苛求、制度设计者的缺位使得公司紧盯短期业绩,把一切市场因素和非市场因素所带来的问题都归因于新制度,于是新营销体系流产是自然而然、情理之中的了。因为大家都在盯着过程,而忘记了目标。也许错就错在我们实行新制度的基础还为成熟,对于公司目前来说,太需要的是业绩,而不是管理。我们的这种做法,让我害怕,我再也不敢去推出一些新的东西啦!

与此同时,我们千变万化的目标调整,也让我无所适从。一会儿,是完善新制度,马上就能适用全国;一会儿是走访区域市场,马上让它起死回生或者销量显著上升;一会儿,又让我只做某地市场。

短短半年的时间,我被动地接下了一个又一个目标。可是面对这么多事情,我能做得完做得好吗?半年的时间能做好一件事情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在这些变化的目标中,人们从关注我的目标自然而然就变成盯着我的过程啦!没有目标的过程,又能怎么样呢?我心有余而力不

足!

第二, 我们的公司有制度吗?

我们且不说制度重不重要,先来看看十年来中国各行各业的企业。前几年风风光光的国内家电企业到现在怎么样?整体亏损!前几年风风光光的国内保健品企业到现在怎么样?生意惨淡!而前几年默默无闻的外资家电企业到现在怎么样呢?走出困境!这就是体系和制度的作用。

如果您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随便拨打我们某一个职能部门或驻地分支机构的电话,随便了解一些情况,如果有很多人说,“这个我不清楚”“这个不是我管的”“管事的现在不在”已经是很好的了,因为还有很多人会理都不理就挂电话。我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家庭一样经营,尽心尽力,没有什么是搞不好的。事实又是怎么样的呢?再看看我们的财务部门和生产部门吧。

不是说分支机构的报告在二十四小时内必须回复吗?但我在某区域蹲点的那段时间里,几乎很少看到过报告是在二十四小时内回复的,绝大部分是必须催了几次才能看到啊!我的报销单是在两个月后催了多少次之后才冲掉的!请问全国这几个分支机构,有哪个分支机构没有碰到过财务部门开错增值税票之事?而且是经常开错!几乎所有分支机构的库存的财务数据都有问题,那是不是我们的财务制度设计有问题呢?光有事后追究处罚是没有用的。我们的财务还只停留在基本的记账的水平上,从目前来看,可能连记账都会出问题,更别谈其它的辅助决策!我们希望每一个新品的推出、每一个特价机的推出、每一个老款的打折,都经过了财务的科学计算、都有明确的数据分析,可事实上这简直是奢求!

我们的产品的生产成本为什么居高不下?为什么人家的生产成本却只有不到我们的一半(还开税票)?我们的产品税的质量为什么老是出一些低级的错误?比如:放错了开孔板,或者开孔板的尺寸不对;安错了灯泡;接上电源灯不亮等等。我们的产品的型号很多,却为什么总是青黄不接呢?这是由于我们产品的生命周期很短,匆忙上市又匆忙退市。很多问题都容易解决,却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原因何在?

公司的发展依靠什么?原本我们的力量就很薄弱,原本我们的资源就很分散,我们需要把薄弱的力量分散的资源集中结合起来使用,我们才可以做成事情!否则,我们只可能是历史的匆匆过客,被市场无情地抛弃。体系的力量是惊人的,是巨大的,孤军作战只会自取灭亡。各自为战只会互相拆台!

销售部门的业绩很好用数字和指标来说明,于是大家都习惯于用这些数字衡量销售部门。这是我们可以接受的。但是销售部门数字的背后是什么?是市场部门、生产部门、财务部门和行政部门等配套职能部门的服务!没有他们的服务和支持,我们怎么转?

华为有两句话说得很好:“我们提倡学雷锋,但绝不能让雷锋吃亏!”“我们提倡学焦裕禄,但绝不能让焦裕禄早逝!”

第三, 有文化和没文化

曾经有人这么说,文化的激励作用是巨大的,是从内到外的,它会渗透组织成员的每一根毛细血管;与此同时,文化的力量杀人是无形的却也是最厉害的,它可以像温水煮青蛙一样。 刚来公司时,有人曾提醒我说“王总,您来公司之后要小心啊,这里可到处都是地雷啊,稍不小心,踩了地雷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呢!”记得我当时说过一句话,“只要我对工作负责,我想公司领导会理解和支持的。”然而,时至今日, 我发现我错了。

公司只有不断地引进专业人才,通过专业人才的引进,带来一股又一股清新的职业习惯和氛围,不断地融合和聚合,才能形成一种良好的积极向上的企业性格和文化。而这一切距离我们还很远。公司留不住外来人才,留不住新聘人才,永远就是那股旧有的习惯和势力在坚守阵地,就算是有些新鲜空气偶然吹进来,但最后还是被“吹”走了。只有新进力量或强到足以抵抗或阻止旧有势力的进攻或蔓延,新旧文化才可以和平共处或相互融合共同成长。

记得我刚到下面的分支机构出差时,听到很多的谣言,说什么我到一个市场一言不发,临走时只说继续干吧;说什么我到市场后,就批评大家,说这个做得不好、那个做得不对;说什么我专挑豪华宾馆住宿,住一晚就是三四百??反正说什么的都有,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只有一个人这么说的时候,您也许根本不会相信;两个人都这么说的时候,您可能还是不会相信;但当十个人、一百个人这么说的时候,你就要考虑考虑了,您还会坚定立场去相信一个只在公司工作了半年的人吗?事实证明答案是否定的。

作为公司高层管理者,我的工作调整,公司至少应该事先和我沟通或打声招呼吧!然而,除了总裁助理跟我谈了一下之外,就没有其它的任何沟通!就算我是一个普通员工,也应该有最基本的知情权吧!这也是组织对个体的最起码的的尊重!一切都如此随意,什么都没有。 于是还发生了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根据公司的规定,我的费用一部分是有标准定额的,一部分是实报实销的。在执行过程中,我所有的费用不仅没有超过公司规定的标准,还远远低于公司标准。就拿大家反映的住宿费来说吧。为了节约费用,我基本都是找朋友关系,住宿是尽可能地便宜,发生的一些市内交通费用也是实属必要,去见客户当然应该是时间和效率摆在第一位了。这些费用,虽然聘用协议是明文规定实报实销的,但现在却还要打报告才能核销。最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公司在审核这些费用时,还要打电话到当地分支机构去查询,了解我是不是花了这些市内交通费。对我来说没有最基本的信任!

第四, 家族制还是家族化?

我们不谈学术界的争论。家族制到底好还是坏没有一个定论。其实只要把企业做大了就是好的;把企业做垮了就是不好的。

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在家族制这个问题上,却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韩总,除了您之外,还有许多你的亲戚在企业里,而且都在某一方面任着高职。且不说他们未必做得好却还会仗抛势压人。只说一点,您能保证他们与您都抱着把企业做强做大的想法吗?哪怕只是暂时牺牲些局部利益甚至个人利益?您能做到,他们却不全能做的到。

在这点上,应该说像方太这样的家族企业是做得比较成功的。

方太彻底地执行两个原则:

1、 口袋理论。只有自己与儿子的口袋是同一个口袋。也就是说,除了亲生儿子外(只适用一个儿子,不适用多个儿子)别的任何亲戚都不能进入这个企业。

2、 家族制而非家族化。允许家族的人进入自己的企业,但不是家族的每个人都可以进入自己的企业,符合口袋理论的才可以进入。这就严格控制了裙带关系的产生。

而我们呢?虽然目前公司没有大的问题产生,因为您现在还可以控制他们的行为,但是他们已经给企业的发展壮大带来了很多隐形炸弹,这些问题迟早会爆发,而且一旦爆发起来,那就是不可收拾的。由于这些人的存在,给公司塑造一种公开公平公正的企业文化带来了很大的阻力和困难。也许他们做得很好,但大家对这些人还是用一种另外的眼光在审视。

说了这么多,最后我们就归结到一个问题上。我们都希望公司越来越好,然而,这只是我们一厢情愿。我们存在太多的短板。与所有的问题和危机相对应的,我们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危机管理体系。去年3·15的时候,有顾客投诉我们的产品,公司上下都慌了:怎么办?大家都想解决问题,却没有人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我最后要说的是,中国的企业哪一个能摆脱上面这些问题,哪一个企业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不仅可以在中国企业中独占鳌头,也可以与世界上的跨国公司一决高下。

我们公司也有自己的优势,相信公司可以把优势尽力发挥,可以尽快走出误区,祝福公司的明天会更美好!

随信附上我的辞职报告,请予以批准。

篇二:一位营销总监的辞职信(非常经典)

某企业,曾花了半年时间,到另一家著名企业去挖来了一位营销总监。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这位年仅26岁的营销总监就把工作搞得有声有色颇有成绩。然而,就在大家都普遍看好这位年轻的营销总监时,他却毅然决然地辞职而去。这是为什么呢?

v转眼间,我来公司已三个多月了。

回首三个多月以来,真是一言难尽。既有成绩,也有不足,但,还有很多的无奈和心酸。

也许下面很多话都比较尖锐,比较直接,也许有不少不成熟的地方,也许有不少欠考虑的地方,毕竟到公司的时间还不长。但我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能对公司的发展对公司的发展有所裨益,希望公司的明天走得更稳健一点,走得更健康一点,走得更远一点。

这就够了。

革命是为了什么?

革命的目的是什么?

从历史和实践来看,革命无怪乎两个目的,一是推翻;二是改良。

那公司招我来的目的是什么呢?从进入公司的第一天开始,我就一直在问自己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也许当初公司和我都没有认真去地考虑。但这个却是公司为什么请我来的根本点,也是我为什么到公司来的根本点。正因为没有考虑清楚,所以到今天,就出现一些原本就没有必要出现的问题。

终于直到现在,公司和我,虽然没有经过坦诚地沟通,但大家彼此却也终于知道:公司原本并不需要一个营销总监;公司也许更需要一个又一个的区域经理,一个又一个能够把烂市场起死回生的区域经理。

洪秀全,因为不知道革命的目的是什么,所以太平天国失败了;

孙中山也因为不知道革命的目的是什么,所以孙中山也失败了;

而只有毛泽东,清楚地知道,革命的目的就是:打土豪分田地,推翻旧社会,建立新社会,所以带领一帮兄弟,经过若干年艰苦卓绝的战争,终于实现了革命的目的。

而我们呢?

营销总监是做什么的呢?

虽然,这个问题很简单,但我们彼此并没有去认真深入地沟通和探讨。

就我个人来看,营销总监无非做三种事。

一是建立、规范和强化营销管理体系,职能侧重在于规范销售管理和品牌建设,但它往往是以牺牲短期业绩着眼于持续健康发展为前提。如果企业还没有超越生(来自:WWw.Zaidian.Com 在点网)存基础目的的话,那聘请营销总监还并没有必要。这种营销总监才真的叫营销总监。

二是巩固和提升销售业绩,职能侧重在于市场开发和完成销售业绩,但它是往往以牺牲和透支市场为代价,搞掠夺式开发,与老板下达的业绩压力竞赛,尤其是在中国目前的这种企业环境里。这种营销总监应该叫销售总监才对,因为他背上背着两个指标:销量与回款。如果说我们公司还需要营销总监的,也只是需要这种营销总监。

三是建设品牌和公关策划,职能侧重于品牌拉动和公关开路,但它往往是来得快去得也快,“各领风骚三五年,你方唱罢我登台”。这种营销总监应该是市场总监才对,依*强势的品牌拉动和公关新闻策划,把市场在短期内轰起来,市场起来之后,能否守得住,就看企业的造化了,销售系统能否支撑得住是关键。

所以,对比我们公司的现状来看,我们并不需要营销总监,也许更需要一些区域销售经理。絮我直言。这正好也和当初公司邀请我加盟的意向是一致的。但在当初,让我来做区域经理,也许我是不会来的,因为我本身就在做着区域经理,而且做得很好。于是公司就以做营销总监来打动我(这只是我的猜测,是否真的是这样,我并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因为我需要一个更大的平台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于是我就来了。但来了之后,公司在试用期间把我放在某一个区域蹲点使用,当然,顺理成章,我也就成了一个区域经理。

这一点,我能理解公司的良苦用心,但这种做法好不好呢?坦白地说,我感觉很不好,这不仅对我是一种伤害,对公司更是一种伤害。我敢肯定,我现在蹲点来*作**市场远远比公司直接招我来做**市场困难得多!

来自非市场的因素太多太多!

所以,不知道革命的目的来搞革命,只会把革命者和革命本身都弄得都很受伤,很被动。

篇三:一位营销总监的辞职信(非常经典)

一位营销总监的辞职信(非常经典)

某企业,曾花了半年时间,到另一家著名企业去挖来了一位营销总监。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这位年仅26岁的营销总监就把工作搞得有声有色颇有成绩。然而,就在大家都普遍看好这位年轻的营销总监时,他却毅然决然地辞职而去。这是为什么呢?

【正文】

*总:

转眼间,我来公司已三个多月了。

回首三个多月以来,真是一言难尽。既有成绩,也有不足,但,还有很多的无奈和心酸。

也许下面很多话都比较尖锐,比较直接,也许有不少不成熟的地方,也许有不少欠考虑的地方,毕竟到公司的时间还不长。但我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能对公司的发展对公司的发展有所裨益,希望公司的明天走得更稳健一点,走得更健康一点,走得更远一点。

这就够了。

革命是为了什么?

革命的目的是什么?

从历史和实践来看,革命无怪乎两个目的,一是推翻;二是改良。

那公司招我来的目的是什么呢?从进入公司的第一天开始,我就一直在问自己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也许当初公司和我都没有认真去地考虑。但这个却是公司为什么请我来的根本点,也是我为什么到公司来的根本点。正因为没有考虑清楚,所以到今天,就出现一些原本就没有必要出现的问题。

终于直到现在,公司和我,虽然没有经过坦诚地沟通,但大家彼此却也终于知道:公司原本并不需要一个营销总监;公司也许更需要一个又一个的区域经理,一个又一个能够把烂市场起死回生的区域经理。

洪秀全,因为不知道革命的目的是什么,所以太平天国失败了;

孙中山也因为不知道革命的目的是什么,所以孙中山也失败了;

而只有毛泽东,清楚地知道,革命的目的就是:打土豪分田地,推翻旧社会,建立新社会,所以带领一帮兄弟,经过若干年艰苦卓绝的战争,终于实现了革命的目的。 而我们呢? 营销总监是做什么的呢? 虽然,这个问题很简单,但我们彼此并没有去认真深入地沟通和探讨。

就我个人来看,营销总监无非做三种事。

一是建立、规范和强化营销管理体系,职能侧重在于规范销售管理和品牌建设,但它往往是以牺牲短期业绩着眼于持续健康发展为前提。如果企业还没有超越生存基础目的的话,那聘请营销总监还并没有必要。这种营销总监才真的叫营销总监。

二是巩固和提升销售业绩,职能侧重在于市场开发和完成销售业绩,但它是往往以牺牲和透支市场为代价,搞掠夺式开发,与老板下达的业绩压力竞赛,尤其是在中国目前的这种企业环境里。这种营销总监应该叫销售总监才对,因为他背上背着两个指标:销量与回款。如果说我们公司还需要营销总监的,也只是需要这种营销总监。

三是建设品牌和公关策划,职能侧重于品牌拉动和公关开路,但它往往是来得快去得也快,“各领风骚三五年,你方唱罢我登台”。这种营销总监应该是市场总监才对,依*强势的品牌拉动和公关新闻策划,把市场在短期内轰起来,市场起来之后,能否守得住,就看企业的造化了,销售系统能否支撑得住是关键。

所以,对比我们公司的现状来看,我们并不需要营销总监,也许更需要一些区域销售经理。絮我直言。这正好也和当初公司邀请我加盟的意向是一致的。但在当初,让我来做区域经理,也许我是不会来的,因为我本身就在做着区域经理,而且做得很好。于是公司就以做营销总监来打动我(这只是我的猜测,是否真的是这样,我并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因为我需要一个更大的平台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于是我就来了。但来了之后,公司在试用期间把我放在某一个区域蹲点使用,当然,顺理成章,我也就成了一个区域经理。

这一点,我能理解公司的良苦用心,但这种做法好不好呢?坦白地说,我感觉很不

好,这不仅对我是一种伤害,对公司更是一种伤害。我敢肯定,我现在蹲点来*作**市场远远比公司直接招我来做**市场困难得多!

来自非市场的因素太多太多!

所以,不知道革命的目的来搞革命,只会把革命者和革命本身都弄得都很受伤,很被动。说起这些,我不想去纠正我们的过去,过去的已经过去,重要的是面对将来。过去已经是这样的,我不想将来还是这样,公司和我都受不起这种时间的浪费。所以,我只想说明一点,以后,公司想让我做什么,就最好明确地告诉我,我觉得能干,我就干;不能干,就不干。

不要连革命的目的都没有搞清楚,就让我去干革命。

我们是盯着目标还是过程?

因为我们革命的目的不清楚,所以,我们革命的目标也就变化莫定。

刚来的时候,公司告诉我:咱们公司的管理很混乱,我们需要把管理规范起来,加强制度化建设。于是我就开始抓营销体系的制度化建设。但制度化建设有两个前提:一是需要时间;二是需要顶住业绩压力。然而,这两点我们都没有做到,就急急地否定了新的制度。

第一,任何一项新制度的出台,肯定会破坏现有利益既得者的平衡,所以会遭到他们的反对,这肯定是需要时间和磨合期的。

美的,推行事业部制,花了三年时间,三年销量没有提升,反而下滑。但现在,美的做得怎么样呢?主动求变,活下来,而科龙一直没变,却几近死了。

第二,我们的制度监督者,尤其是财务系统,却对新制度抱着一种非常呵求的态度和原则,好像,新制度一出台,他们什么就都万事大吉了,只要按制度进行监控,就可以了。从来不从财务的角度进行一些分析工作,只是按部就班地控制;从来不从财务设计的角度进行一些反思工作,只是抓事后追究和处罚;如果是这样,那财务工作就太好做了。

第三,实行新制度后,一看,哎,销售与以前相比,没有提升,反而下降,所以新

制度也不过如此嘛!那我们有没有分析一下,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结果呢?是新制度的原因嘛?还是有其它因素?我们有没有深入地分析一下是市场因素和非市场因素?没有啊!

第四,实行新制度后,制度中的每个人都得调整,牺牲短期业绩不可避免的,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把这种时间尽可能地缩短,而不是一点时间都不给。**分公司推行新制度,是一个月时间都没给够。

第五,在新制度的试行过程中,作为制度的设计者,必须时刻跟进,随时调整,而公司并没有给我这个时间(我得去别的区域走访市场,远程跟进只能是不解近渴),却让制度的监督者来跟踪,可想而知,不能跟着情况的变化而调整的新制度却还得遭遇制度监督者的呵求(不懂销售的监督,纯从财务角度考虑),会是一个什么结果。

在上述五种因素的制约下,新营销体系流产是自然而然的,也是情理之中的。就是再好的制度,也是同理。

大家都在盯着过程,就忘了我们的目标。

就像一个故事讲的一样:有一个父子俩,在雪地上比赛走路,看谁走得直又快。父亲看着终点,一步一个脚印,做得既直又快,儿子看着自己走的每一步,走一步回头看一步,结果是又慢又弯曲。

其实,*总,您的心情我完全以理解,您也并没有错。

也许错就错在我们实行新制度的基础还不成熟,因为对于我们目前来说,太需要的是业绩,而不是管理。

但我们的这种做法,让我害怕,我再不敢去推出了一些新的东西啦!因为我这样做的结果,好比是我拿出更多的绳子让人往我脖子上套一样!

而我们千变万化的目标调整,却也是让我无所适从。

一会儿,是完善新制度,马上就能适用全国;一会儿是走访区域市场,马上让它起死回生或者在销量显著上升;一会儿,又让蹲点**区域上海,兼顾**大区;一会儿,又让我就只做**市场?下一步,又不知道是什么? 我成什么啦,我?

短短三个月,就让我来做这么多事情,能有一个结果吗?就是三个月,能做好一件事情,都是不容易的。

于是乎,在这种变化的目标中,自然而然的,从关注我的目标(目标太多变化太快根本无法关注)就变成盯着我的过程啦!

没有目标的过程,又会是什么样的呢?我急啊?我有力都使不上?

而这本身,就是一种本末倒置。于是乎,很自然,我每一件事,都无法抓出一个合理的很好的结果来。体系的力量在哪里?

为什么前几年风光的国内家电企业,尤其是彩电行业,为什么到现在却整体亏损? 为什么前几年风光的国内保健品企业如此NB,为什么现在却生意惨淡?

为什么前几年默默无闻的外资家电企业,现在却逐渐摆脱困境从幕后走向前台? ……

不是别的,就是体系营销作战的作用。

这些从打一个电话就可知道:

*总,你可以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随便拔打我们某一个职能部门或驻地分支机构的电话,随便了解一些情况,保证有很多人会说,“这个我不知道”“这个不是我管的”“那个你找**吧”“那个**现在不在”……

前段时间,中国质量万里行的一个朋友给我来电话说,前段时间,中国质量万里行在搞各个行业的明查暗访活动,其中抽到了我们公司。当时,抽查了总部的800免费电话和北京的服务电话,是以询问公司总部的地址为查询内容,但得到的答复很不令人如意。北京接电话的就很不客气地回答不知道,总部800电话也是很长时间才有人接,接了电话后也是说不知道。当初,我还不相信,于是我自己亲自试了一次,很让人生气。于是,一方面,我赶紧通知了总部和北京加强这一块;另一方面,赶紧与我那个朋友沟通,叫他们想办法一定不要公布了,免得影响不好。经过一番周折,花了不少关系和资源,最后终于搞定了。

这些,我没有说,又有谁知道呢?(其实,我是个很能说的人,只不过,现在我更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