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新闻报道中的几个方法论问题——重温《矛盾论》的体会

新闻报道2018-09-16 04:04书业网

篇一:《矛盾论》读后感

正确的方法

——《矛盾论》读后感

【摘要】 《矛盾论》作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经典文献,整篇文章都充满了唯物辩证法的智慧,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贯穿始终,对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意义全面、系统、深刻。《矛盾论》从辩证法角度对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做出了哲学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 矛盾论 唯物辩证法 方法论

1937年,毛泽东主席发表了一篇受到世界范围瞩目的文章——《矛盾论》,在当时,是为了客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教条主义而作。这篇文章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对于今天的我们,同样具有深刻的意义来帮助我们学习唯物辩证法。整篇文章语言通俗易懂,举例生动具体,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阐述全面深刻。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文章中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延伸观点是多方面的、经得住考验的,并且还将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创造性地运用其中,使得中国革命过程中的许多复杂矛盾,得到了十分成功的分析和解决。 为什么这篇文章在当时引起了如此广泛的全民讨论呢?因为它首次精辟地阐述了矛盾的问题、矛盾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也就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问题。而在文章中特别指出的是,矛盾的普遍性就是共性和绝对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的精髓,可以说,不认清这一事实,就等于是辩证法这门学问的门外汉。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法则。列宁说:“就本来的意义讲,辩证法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列宁常称这个法则为辩证法的本质。因此,我们在研究这个法则时,不得不涉及许多的哲学问题。这些问题是: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我们都知道,毛泽东是二十世纪的历史伟人,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作为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多重身份的不懈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哲学家的创新实践,他不但改写了中国的历史,更是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后人看来,毛泽东能够取得如此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巨大成就,除了跟他投身于社会变革的革命实践有关,更跟他坚持一生的刻苦读书不可分割。是阅读赋予了毛泽东渊博的知识和超前敏锐的政治智慧。

其实毛泽东度过的哲学著作绝不仅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有关著作,西方哲学家黑格尔、康德和斯宾诺莎等人,以及我国古代哲学家的许多著作,同样也被纳入毛泽东的研究范畴,足可见毛泽东对于哲学的重视程度以及在哲学上所花费的心血。正是在如此大量的阅读,和独立深入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后,毛泽东才能把中国革命的丰富经验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其抬升到哲学的高度上。《实践论》、《矛盾论》这两篇划时代的哲学巨作应运而生。而在《矛盾论》中,除了深刻的哲学思想,我们还能注意到毛泽东扎实的历史知识基础,只有他才能把史论有机结合,创造出一种历史的立体感。可见毛泽东不但重视哲学,同样重视历史。这一点和马克思极为相似。

《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系统地论证了对立统一学说,阐明 1

了对立统一规律的实质和核心。后人再读《矛盾论》,对于个人的思想发展、价值取向和道德取向都能够产生不可磨灭的深远影响,这就是其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之魅力。读此文章,相信对每个人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矛盾论》中,我们首先弄清楚的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是两种宇宙观的对立。正是人类对于世界的不同的看法,形成了这两种对立的宇宙观。一种是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被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和永远不变化的。与此相反的另一种,正是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它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不断运动和变化发展的,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而“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为我们揭示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指出了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

关于矛盾的普遍性,毛泽东帮助我们理清了它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矛盾存在于一切食物的发展过程中;二是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的差异就是矛盾。“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也存在于特殊性之中,两者是相互联系的。矛盾的特殊性有其不同的发展阶段。在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时要用发展、全面的观点,多方面、多层次分析和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既要分析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和同一发展过程不同阶段的矛盾的特殊性,又要分析不同事物的矛盾和与之相联系的矛盾。

而关于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毛泽东也指出,事物发展过程中包含的各种矛盾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要区分其主要的和非主要的;矛盾的双方,其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必须区分其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毛泽东一语道破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主要矛盾方面,毛泽东指出:“矛盾的两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其主要的方面,即所谓矛盾起主导作用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了变化,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起变化。对不同性质的矛盾要采取不同的解决方式。

针对矛盾的同一性问题,毛泽东指出:“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这种矛盾是现实的矛盾,矛盾着的双方互相依赖、互相转化是有条件的。同时指出,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斗争性是绝对。 “一切过程都有始有终,一切过程都转化为它们的对立物。一切过程的常往性是相对的,但是一种过程转化为他种过程的这种变动性则是绝对的。”客观事物中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一切矛盾都以一定的条件向它们的反面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同一性中存在斗争性,特殊性中存在普遍性,个性中存在共性,这就是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在实践中,必须具体研究各种矛盾斗争的具体情况,不能不加分析地套用理论来解决具体问题。

而在文章的最后,毛泽东用其特有的精辟的描述对整篇文章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深刻的总 2

结,他所着重强调的是,事物矛盾的法则就是对立统一的法则。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并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

《矛盾论》作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经典文献,整篇文章都充满了唯物辩证法的智慧,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贯穿始终,对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意义全面、系统、深刻。《矛盾论》从辩证法角度对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做出了哲学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

以《矛盾论》为主要影响的毛泽东哲学思想,从诞生之日起,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前,人们普通倾向于遵循正义感的指引,对于光明与黑暗、善与恶进行主观上的分辨。人们往往对于前者保持着追求与向往,而对于后者,更多的则是厌恶和唾弃,却很少有人去想如何去改变现实中的丑恶现象。大多数人往往仅仅知道依靠个人持续不懈的奋斗、坚持实用技能和本领的学习实践,以成为一个问心无愧、获得别人认可的成功的人为目标。读《矛盾论》,能让人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有一首歌唱得好,“团结就是力量”。想要改变现状,就要团结全中国的所有力量。作为当代中国青年大学生,必须学会掌握矛盾普遍性的分析方法,正确认识中国革命的历史和现状,在实践中科学分析和正确处理各种具体矛盾,反对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完善自身的发展,进而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学习《矛盾论》,就是要树立正确的宇宙观,用科学的观点来看待万事万物,看待事物的发展变化;用科学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毛泽东说:“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看世界的方法、分析问题的方法、最终得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都是我们每一个人必须重视的问题。我国现阶段想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增强大学生群体科技创新的能力,就必须对每一个大学生的头脑进行武装,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是最有力的武器。只要学会了运用这一规律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就能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各种纷繁的矛盾中找到、抓住并解决主要矛盾。要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看到矛盾的发展变化,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实事求是地对特殊矛盾进行具体分析、具体解决。

主要参考文献

[1] 毛泽东 著 《矛盾论》 人民出版社 1975年

[2] 邓力群 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百科全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9年 3

篇二:《矛盾论》的写作时代背景

时代背景

《矛盾论》是毛泽东继《实践论》后写的一篇论述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辨证法关于矛盾规律的重要哲学著作,是《实践论》的姊妹篇.同《实践论》一样,原先是毛泽东同志为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作哲学讲演用的《辨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中的一部分.1937.8在延安油印发表,书名是《矛盾论统一法则》.解放后,重新发表

时,才定名为《矛盾论》,并在内容上作了较大补充、修改和删节.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从宇宙观的高度,发挥了列宁关于两种发展观的思想,不仅指出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

《矛盾论》

界是形而上学的基本特征,而且指出形而上学是简单地从事物外部去找发展的原因,否认唯物辩证法所主张的事物内部矛盾引起发展的学说.书中还阐明了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指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②全面论述了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原理,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指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该书从 5个方面系统地论述了矛盾特殊性的理论,明确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二者相互区别、相互联结又相互转化 .并提出了“

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的论断.③论证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方面的原理,认为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是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客观依据,规定了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定义,说明了找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方面的方法论意义,并论述了矛盾对立双方相互转化的根据和条件.④具体地阐明了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认为对立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对立的互相排斥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⑤分析了矛盾斗争的两种基本形式即对抗性的矛盾和非对抗性的矛盾,并指出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系统地阐述对立统一规律的哲学专著,其论述紧密结合中国革命的实践,因而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哲学基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篇三:《矛盾论》读书笔记

矛盾论读书笔记

写作背景

毛主席的这篇文章写于1937年8月,在当时,由于西安事变的爆发,抗日的局面得以到来,又因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使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形成。但是,由于在长征之前的江西中央苏区时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的影响,使得党内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思想得以滋生和蔓延,这种不良影响一直持续到红军长征到达陕北,虽然在长征途中召开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清除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者,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但是,对于王明这些人在党内所造成的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影响,不花费一番大的力气是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的。为此,毛泽东同志写出了《矛盾论》和《实践论》这两篇文章,借以说明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危害性,并以此来统一全党的思想。可以说,这两篇文章是对建党16年来中国革命经验和教训的哲学概括和总结。我们党从她成立的第一天起,就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但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不可能对任何国家的革命提供现成的公式和答案,特别是中国革命,具有极大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因此,不能死板教条式的生吞活剥马列著作中的片言只语,更不能照抄照搬苏联十月革命的某些做法,只能在坚持马列主义普遍真理的基础上,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找出适合中国革命的路子来。

主要内容:

1、从宇宙观的角度,阐释了列宁关于两种发展观的思想,不仅仅指出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是形而上学的基本特征,而且指出形而上学是简单地从事物外部去找发展的原因,否认唯物辩证法所主张的事物内部矛盾引起发展的学说。书中还阐明了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指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2、全面论述了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原理,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指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3、论证了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原理,认为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是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客观依据,规定了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定义,说明了找出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方法论意义,并论述了矛盾对立双方相互转化的根据和条件。

4、具体地阐明了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认为对立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对立的互相排斥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

5、分析了矛盾斗争的两种基本形式即对抗性的矛盾和非对抗性的矛盾,并指出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阅读感悟:

这篇文章的意义十分重大,特别是在它所处的那个时代背景,它扭转了很多人的思想。但我认为,即使在这个与当时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完全不一样的现在,它对于矛盾的一些看法和辩证的理念仍然使用,能让我们更好地看待问题和处理事情。

这个世界上每件事物的发展都伴随着矛盾的不断产生,比如中国从封建转为中华民国是,矛盾是封建统治阶级和资本阶级的矛盾,而抗日战争期间,矛盾则是中华民族与侵略者,再者到了新中国建立的时期,矛盾则是资本家,旧官僚与工人阶级的矛盾。不同的时期,同样是中国,矛盾的主体也在不断变化。中国之所以可以顺利的发展下来,我觉得与在看待矛盾时使用了辩证唯物主义作为思想指导是密切相关的。试想如果用解决封建统治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的方法来解决中华民族与侵略者的矛盾,我们的国家可能早就被外来者侵蚀占领了。若使用对外来侵略者的那一套来解决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恐怕中国早就分裂了而不是现在这样团结的国家。

“不同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毛泽东同志的这一论断,为我们解决不同性质的矛盾指明了方向,这大千世界所发生的事情,所产生的矛盾,其原因、其性质各不相同,所以,解决的方法也就各不相同,不能用“一刀切”的方法来解决,“一切从实际出发”才是王道。

《矛盾论》里的观点,同样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事情适

用。比如我们可能在理想的路上也会遇到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比如有人想做一个舞蹈家,可是身体却是患有残疾。有人相当歌手,可却天生五音不全。不难发现,有些梦想会与我们愈行愈远。实践与理想的矛盾也就在这时展露无疑。在这个时刻,比起不顾一切非要完成理想,从实际出发,发现自己的长处,并往自己适合的方向发展,努力奋斗,成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除此之外,当我们看见人家的成功羡艳不已的时候,我们也不必自惭形秽,盲目的模仿别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没有任何一个人是相同的。而对于同一样的事情,有些人在某些特定机遇得到了成功,换了其他时候也不一定能取得成就。总之我们应该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找到自己本身实际与理想之间的矛盾,摸索出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然后在遇到合适的机遇的时候积极出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成功,才能在人生上得到进展。

也许,我对于《矛盾论》这篇文章的理解是肤浅的,不全面的,但我想,我从中领悟到的东西对我看待事物的方式方法起了一定的影响,而且这些东西也必定会在我未来的人生中有着更为深远的影响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