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涉外礼仪的餐桌礼仪

涉外礼仪2018-03-28 12:14书业网

篇一:东西方餐桌礼仪

东西方餐桌礼仪

摘要:本论文主要以东西方文化为背景,从对中日餐桌礼仪与西方餐桌礼仪在入座礼仪、进餐礼仪、离席礼仪三方面的比较着手。目的旨在了解中西方文化在餐桌礼仪上的差异,使我们能更好地进行跨地域的交流与合作。

1、 入座礼仪

1.1中餐座次的主要安排

在中餐宴请活动中,一般用的是圆桌,寓意团圆。中国人将长幼有序、尊重长者、以左为尊作为排座的标准,位高权重者或年长者首先入座并坐首席。一般情况下,首席的位置是坐北朝南或正对门厅处,又称上席。主人与首席相对而坐。其余宾客按照长幼、权位依“左为上、右为次、上座之左为三座,次座之右为四座,以下依此递推”入座。

不单是每张圆桌上的不同座次有尊卑的区别,不同位置摆放的圆桌也有尊卑之分。由两桌组成的小型宴请通常是两桌横排或两桌竖排的形式。当两桌横排时,面对正门右边的桌子是主桌;当两桌竖排时,离正门最远的那张桌子是主桌。由三桌或三桌以上的数桌所组成的宴请除了注意“门面定位”、“以右为尊”、“以远为上”等规则外,还应兼顾其他各桌离主桌的远近。通常,距离主桌越近,桌次越高;距离主桌越远,桌次越低。比如在婚礼当中,越靠近婚礼的主席台的桌子桌次越高,娘家人或单位领导一般就安排在正对主席台的桌子,以显示对他们的尊重。

另外,中国传统的“男左女右”思想,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国古代女子地位的卑下,也揭示了女子在座位上的不平等。在古代,女子在宴席上没有座位,就算在现代,女士地位得到了极大提高,中国涉外餐桌礼仪也依照国际礼仪的标准进行,但是在面临女士优先和尊老时,往往是优先尊老。非涉外,尤其是城乡聚会,依然采取传统餐桌礼仪,以左为尊,女士座位依然较偏,有时则是多数女士单独坐,不与男士同桌。

1.2日本餐桌座次的主要安排

在日本,餐桌一般是长桌。在有壁龛的和式房间,壁龛前的座位就是上座了。若是没有壁龛,就遵循远离门口为上、反之为下的原则(远离门口是为了保证客人处在最不被打扰的环境)。这点与中餐的就座礼仪很相似。

1.3西方餐桌座次的主要安排

与中国不同,西方餐桌常用的餐桌有长桌、方桌和圆桌。有时,还会拼成其他各种图案。不过,最常见、最正规的西餐桌当属长桌。下面,就来介绍一下西餐座位的种种具体状况。

1).长桌。以长桌排位,一般有两种主要办法一是男女主人坐于席之两端,客人坐两旁,以最近女主人之右手为上,左手次之,同样以男主人之右手为上,左手次之。二是男女主人在长桌中央对面而坐,同样道理也是以右为上,按照男女主人右侧依次排列,餐桌两端可以坐人,也可以不坐人;

2).方桌。以方桌排列位次时,就坐于餐桌四面的人数应相等。在一

般状况下,一桌共坐8人,每侧各坐两人的状况比较多见。在进行排列时,应使男、女主人与男、女主宾对面而坐,所有人均各自与自己的恋人或配偶坐成斜对角。

3).圆桌。在西餐里,使用圆桌排位的状况并不多见。在隆重而正式的宴会里,则尤为罕见。其具体排列,基本上是各项规则的综合运用。

4).桌子是T型或门字型排列时,横排中央位置是男女主人位,身旁两边分别是男女主宾座位,其余依序排列。

由此可见,西方安排座位,不管桌形如何,均是按照女士优先和以右为尊为原则进行安排。这与中日餐桌的座次安排有着本质的差异。

2进餐礼仪

2.1中日进餐礼仪

中国菜肴喜欢盛在一个大盘中大家分吃,一般习惯从主宾下筷的地方开始用餐。而同属于东方国家,日本在这一点上却与我国很不同,在日本,由于受从近世到明治间的单人小餐桌方式的影响。菜品一般是各人分吃的。所以,日本的餐具虽和中国一样都是筷子、碗、碟之类的,但是却在细节上有着较大的差异。比如说,中国和日本同属筷子文化圈的国家,在筷子使用方法以及关于筷子的迷信(如女孩子筷子抓得越高出嫁就越晚)等方面都是相同的。但在筷子的放置方法上,两国却全完不同。在中国,要将筷子的前端朝向圆桌的中央。而在日本,筷子要水平横放在"筷枕"上,跟自己的身体平行。再比如,由于日本是各人分吃,所以日本的筷子比中国的要短的多;日本的碗、

碟、盘相对来说也要比中国的小很多。

其次,主宾敬酒,是中国宴席上必不可缺的礼节。在中国餐桌上,敬酒时必须起立,然后双手捧杯。敬酒时,先说一声"干杯",然后轻碰酒杯,再将各自杯中的酒全部喝光,以显示双方的友情和信赖。干杯时要让自己的杯口低于对方的,不喝干时,就一定比对方喝得多些,以表尊敬。而在日本的宴席上,一开始就是大家一起举杯,且不必将杯中的酒喝完。大家根据自己的酒量随意,不会劝酒。等到宴会的最后,由主办方带头再干一杯,之后散会。

另外,中餐上菜顺序是:先上凉菜、饮料和酒,后上热菜,再上主食,最后上甜食和水果。宴会上桌数很多时,各桌的每一道菜应同时上。上菜顺序依然保持传统,先冷后热。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全鸭、全鱼等整形菜,应使鸡鸭鱼头朝向正主位。中国宴席的特点是菜色多、菜量大,日常生活中作为主食的米饭,在宴席中一般处于从属地位,“请吃饭”的实际含义是“光吃菜、不吃饭”,在进食过程中主人会一再劝客人吃菜。日本对大米怀有非常深厚的感情,大米在日本有“白色的银子”之称,用餐时即使菜肴再丰盛,也要吃几口米饭才感觉安心。因此我们在宴请日本人时,不妨为他们多准备一些米饭。

有意思的是,在中餐里,吃面喝汤时千万不要发出“呼噜声”。而在

日本文化中,吃面的时候要发出“啧啧”的声音,在这里大声吃

面表示你吃得很香。事实上,进食如拉面等热食是需要发出声音的,这是一种礼貌,表示你很享受这餐饭。

2.2西方进餐礼仪

易中天先生曾经在《餐桌上的文化》里对中西文化进行了精妙阐释: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是“群体意识”,西方文化的思想内核则是“个体意识”。所以西方人吃饭也同日本人一样,各吃各的饭,各喝各的酒。

与中餐上菜顺序不同,西餐的上菜顺序是:头盘—汤—副菜—主菜—蔬菜类菜肴—甜品—咖啡或茶。西餐的第一道菜是头盘,也称为开胃品。开胃品的内容一般有冷头盘或热头盘之分,常见的品种有鱼子酱、鹅肝酱、熏鲑鱼、鸡尾杯、奶油鸡酥盒等。因为是要开胃,所以开胃菜一般都具有特色风味,味道以咸和酸主,而且数量较少,质量较高。与中餐有极大不同的是,西餐的第二道菜就是汤。西餐的汤大致可分为清汤、奶油汤、蔬菜汤和冷汤等四类。鱼类菜肴一般作为西餐的第三道菜,也称为副菜。通水产类菜肴与蛋类、面包类、酥盒菜肴品均称为副菜。因为鱼类等菜肴的肉质鲜嫩,比较容易消化,所以放在肉类菜肴的前面,叫法上也和肉类菜肴主菜有区别。肉、禽类菜肴是西餐的第四道菜,也称为主菜。肉类菜肴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牛肉或牛排。蔬菜类菜肴可以安排在肉类菜肴之后,也可以与肉类菜肴同时上桌,所以可以算为一道菜,或称之为一种配菜。蔬菜类菜肴在西餐中称为沙拉。西餐的甜品是主菜后食用的,可以算作第六道菜。

篇二:中西方餐桌礼仪对比

中西方餐桌礼仪对比

作者:admin发表于:2013-03-14点击: 评论: 0

组长:林璐

成员: 陈淑萍、朱慧娴 、何华斌、陈少阳、林晓源、何文燕、张慧敏 指导老师:林文辉

班级:高一(2)班

研究目的

? 中国和西方(以美国为代表)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不同造就了中西餐饮文化的差别。有人形象地说:如果说中餐大餐文化像是一首混声大合唱,那西餐(大餐)就像是一支浪漫的小夜曲;如果说中餐馆充满了一股阳刚之气,那西餐厅则富有一种阴柔之美;中餐馆营造的是一种公众交友的场所,而西餐厅则是在制造私密幽会的空间,可见中西餐饮文化本质的差异。理解这些差异,分析比较这些差异,了解中西方餐饮文化的不同,从而让自己在各个场合中避免尴尬,享受饮食带来的愉悦。

研究内容

? 1.中餐餐饮礼仪文化内容

? 2.西餐餐饮礼仪文化内容

? 3.中西餐饮礼仪文化对比

研究方案

? 1、查阅资料

? 2、采访专家

3、实地调查

研究成果整理

中方餐饮礼仪文化内容

——座位安排

圆桌:

正对大门的为首席,上位左右手边的位置,则以离首席的距离来看,越靠近首席位置越尊,相同距离则右侧尊于左侧。

八仙桌:

如果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首席 。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

? 圆桌成清中叶后饭店酒楼流行的餐台式样,今日家庭中亦普遍使用,其座次一般是依餐厅或室内的方位与装饰设计风格而定,或取向门、朝阳,或依厅室设计装饰风格所体现出的重心与突出位置设首位,而隆重的大型宴会则往往在各餐台座位前预先摆放座位卡(席签),所发请柬上则标明与宴者的台号。 ——就餐过程

? 在中国第一道菜是汤,紧接着是主食辟如干饭,再则是餐酒最后一道菜是水果

用来促进消化;在中国餐具较简单一般只有杯子、盘子、碗、碟子、筷子、匙羹等几种

? 中国人饮汤时是用匙羹从碗里勺起来喝或直接用碗饮,而喝的时候发出声音,这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喝汤也不能吸着喝。先用汤匙由后往前将汤舀起,汤匙的底部放在下唇的位置将汤送入口中。汤匙与嘴部呈45°角较好。身体上半部略微前倾。碗中的汤剩下不多时,可用手指将碗略微抬高。如果汤用有握环的碗装,可直接拿住握环端起来喝。

? 会喝酒的人饮酒前,应有礼貌地品尝一下。可以欣赏酒的色彩,闻一下酒香慢慢品味。不要为显示自己的海量,举起酒杯看也不看,便一饮而尽,使酒顺着嘴角往下流。也不必矫揉造作地在举杯时翘起小手指,以显示自己的优雅举止。不宜一边饮酒,一边吸烟。鉴于酒后容易失言和失礼,故在涉外活动中饮酒的酒量要控制在自己平日酒量的一半以下。不要一看对方的盛情或美酒佳肴,便忘乎所以了。有教养的饮酒者饮酒时是不会让他人听到吞咽之声的,倒酒时只宜八成满。 ?

——就餐时的礼仪

? 在中国饮食文化传统中,请别人吃菜时往往会说:“没什么吃的,请随便”、“别客气!”,而回答往往用“哪里!如此多好菜,够丰盛了!”

? 而在当今的中国,许多人既吃烟又喝酒,有一种社会怪现象似乎是“不吃烟不喝酒”就无以社交。而且对于中国的政界,特别是在中层或下层当官,混饭吃的,几乎没有不吸烟喝酒的,若他们没有这种嗜好,似乎也就等于自断了前程。所以在中国的餐桌上依旧存在吞云吐雾、烂醉如泥的“漏习”,尽管他们知道这有伤风范,但依旧不能禁绝之。想必这就是文化迁移和发展的不完全性、不彻底性的表现,我们有必要在正确理解和认识文化现象的基础上,不断推动人文文化的发展,提高民族人文素质。

? 筵席中暂时停餐,可以把筷子直搁在碟子或者调羹上。如果将筷子横搁在碟子上,那是表示酒醉饭饱不再进膳了。

西方餐饮礼仪文化内容

——座位安排

? 在西方,一般说来,面对门的离门最远的那个座位是女主人的,与之相对的是男主人的座位。女主人右手边的座位是第一主宾席,一般是位先生,男主人右边的座位是第二主宾席,一般是主宾的夫人。女主人左边的座位是第三主宾席,男主人的左边的座位是第四主宾席。

? 在西方餐桌礼仪(table manners)中,特别是在正式宴会对餐具的陈设也有一定讲究,它们也理应成为table manners中的一部分,因为对餐具陈设摆放中不但体现了中西方饮食习俗的差异,也体现了对宾客的尊重、友好。西餐中通常主要使用刀、叉(dinner knife and fork),就正如中国人使用筷子(chopsticks)一样。不过,他们的餐叉分得很细,包括salad fork, dinner fork, dessert fork,etc.

? 喝汤时不要啜,吃东西时要闭嘴咀嚼。不要舔嘴唇或咂嘴发出声音。如汤菜过热,可待稍凉后再吃,不要用嘴吹。喝汤时,用汤勺从里向外舀,汤盘中的汤快喝完时,用左手将汤盘的外侧稍稍翘起,用汤勺舀净即可。吃完汤菜时,将汤匙留在汤盘(碗)中,匙把指向自己。

?

喝酒的方法:

? 首先是握酒杯:正确的握杯姿势是用手指轻握杯脚,为避免手的温度使酒温增高,应用大拇指、中指、食指握住杯脚,小指放在杯子的底台固定。接着是饮酒:喝酒时绝对不能吸着喝,而是倾斜酒杯,像是将酒放在舌头上似的喝。轻轻摇动酒杯让酒与空气接触以增加酒味的醇香,但不要猛烈摇晃杯子。此外,一饮而尽,边喝边透过酒杯看人,都是失礼的行为。不要用手指擦杯沿上的口红印,用面巾纸擦较好。

? 当今许多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不喜欢吃烟或喝酒,许多人也不喜欢别人在他们的住处吸烟喝酒。所以,当你想吸烟喝酒时,应征求他人同意。

?

? 下午茶:

? 时下的英式下午茶一般在下午三点半到四点半进行。英式下午茶的专用红茶为产自英属殖民地印度的大吉岭红茶与伯爵茶、或锡兰高地红茶。除此之外英国也有在下午茶时喝奶茶的习惯。随茶而来的还有切成薄片的柠檬及奶罐。随著时间的推移,一些在早期上不得台面的加味茶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这令下午茶在普通民众中流传更为广泛。

? 正式的下午茶点心一般被垒成“三层架”的形式:第一层放置各种口味的三文治(tea sandwich),第二层是英国的传统点心松饼(scone),第三层则是小蛋糕和水果塔。这个三层架点心应先从下往上吃。除了这种必不可少的三层点心,一些牛角面包、葡萄干、鱼子酱等食品也会被摆上来,来迎合宾客的口味。 ? 在西方略事休息时,刀叉的摆法不同意思不同,刀叉以八字形状摆在盘子中央意味着要略作休息;若刀叉突出到盘子外面,不安全也不好看,边说话边挥舞刀叉是失礼举动。用餐后,将刀叉摆成四点钟方向即可

中西餐饮礼仪文化对比

——宴会着装

在衣着方面,在中国,人们在餐馆用餐的穿着可以随便

一些,即使是T恤、牛仔裤都可以,只有在重要的宴会

上方穿得隆重一些。

在西方去高档的餐厅,男士要穿着整洁的上衣和皮鞋;

女士要穿套装和有跟的鞋子。如果指定穿正式服装的话,

男士必须打领带。不可穿休闲服到餐馆里用餐。

心得

中餐总体趋于简洁,西餐趋于高雅和讲究,但中餐食物却趋于繁复或艺术,而西餐食物却趋于便利和营养。这也许正体现中西方人对饮食文化的不同诠释和理解,体现他们不同的价值观念和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我们各自都有着对形式与内容不同程度地追求,但都有着一个共同之处,也即文化的通融:都力求形式与内容的不断完善,这种完善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也同样是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力,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特征,也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生活特点。 组长感言:

作为课题组组长,我明白了领导在团队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有时在分配工作过于疏忽,执意按自己的意愿去做,结果造成某些缺漏和过失。多亏了组员的及时纠正和谅解,整项工作才得以按计划进行。俗话说:“团结就是力量”。所以培养团队精神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决定成败关键因素。

成员感言:

? 这段日子,我们一起外出调查,一起查阅资料,一起总结分析,一起解决问题。经历了如此之多,组员之间不知不觉中建立了友谊,加深升华了友谊,这对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无疑会起巨大的作用。

? ——陈淑萍

?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中西讲究不同,而现在西方饮食已经受到了我们的欢迎。但我们要说的是:我们在吸取别人好的一面时,也要维护、发扬自己国家的文化。这样才不会使中国悠久的文化被毁灭。

? —— 朱慧娴

?

? 我们在研究性学习中不断收获,得到锻炼,提升自我。经过此次实践活动,我学会了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

? ——何华斌

? 这次研究活动中,我对自己取得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到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获得丰富的跨文化知识,及客观、无偏见的跨文化观念和世界意识,并形成有效的跨文化交往,理解、比较、参照、摄取、舍弃、合作、传播的能力。 ? —— 陈少阳

? 从这次的研究过程中,我感受到中西方文化有着明显的差异,它们折射出了不同名族的观念。中国人遵循了“贬己尊人”的原则。而西方人强调效率和实用主义价值观,在交际中十分注重自身面子的需要。

?

——张慧敏

? 我学到了在不同场合饮食的文明礼仪,从而让我更加自信地在往后的聚会中,无论是与家人朋友,还是与外国友人,都能显得从容淡定,彬彬有礼,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

——何文燕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对不同国家的餐桌礼仪情况有更全面的了解,自主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并寻求各种途径处理解决问题,促进了大家的实践活动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调查、采访、汇报交流促进大家的协作探究精神、学习交流能力、相互欣赏意识的生成以及学生人际交往、口头表达、自我评价等能力的提高。 ——林晓源

篇三:中西餐餐桌礼仪文化差异

中西餐餐桌礼仪文化差异课题组长:

课题成员:

班级:

指导教师:

研究分工

资料收集:

资料整理:

论文撰写:

前言:

现代社会生活中,随着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注重礼仪礼节越来越成为人们的一种共识。餐 桌礼仪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礼仪,而由于地区差异,民族、国家的不同,所注重的礼仪礼节也有 所不同。 中国人是多样化时间观念的人,西方人是单一时间观念的人。中西方餐桌礼仪在服装、 入席、座次、餐具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中国人的思维更多的是综合的、整体性的。西方国 家则强调分析的、局部的逻辑推理思维,并强调事物的自身特性,以科学为思维的标准,这种思 维模式在现实世界在呈现出多维性。通过餐桌礼仪最终可以看出,礼是思想内容,仪是表现形式。 内涵的不同、思维角度的不同和价值观的不同是中西方餐桌礼仪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正文:

一:研究背景

由每个小组成员提出一个课题,经过筛选和投票表决,决定了本小组的研究性学习课题为中 西餐餐桌礼仪文化差别,通过研究本课题可以了解西餐美食以及西餐文化与中餐的差别。 二:课题背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跨国交际日益增多,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更是越发显露,这种差异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在中西礼仪没有得到完美融合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些礼仪的差异。

三:研究目的

了解中西方在饮食文化、餐桌礼仪上的差异,有助于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成功率,避免因为不恰当的方式或行为造成误解和交际障碍,对于一些外语学习者来

说,可以增加其对所学语言文化的理解。

四:研究方法

1.网上查询

在搜集资料以前,我们认真进行选题,确定所研究的选题。根据所选课题,我们有目的地在网上搜索资料,寻找与研究有关的信息,将它们保存下来,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搜索技巧。

2. 查阅图书资料

我们在社区图书馆、市图书馆和学校图书馆查阅有关英国餐桌礼仪的资料,进一步丰富我们的主题内容。

3.小组讨论

小组成员对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得出结论。

五:研究步骤

1.

2.

3.

4.

5. 提出问题并分析 罗列研究提纲 查找相关资料 整理相关资料 形成论文报告

六:论文

(一)中西方餐桌礼仪产生差异的原因

餐桌礼仪:导致中西方在餐桌礼仪方面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内涵,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在中国的儒、道、佛家中都有体现,儒家的传统思想主要强调“仁、义、礼、智、信”;道家主张“顺应自然”、“清净无为”;佛家则主张“慈悲为怀”、“普度众生”、“圆融无碍”。这就使得中国的餐桌礼仪有着“谦让”的意思。与此相反的是,西方文化是一种“罪恶感”的文化,他们信奉上帝创造了人。西方文化以个人为本位,以自我为中心,人与人之间的界线十分明确,不允许互相干涉。西方这种个人主义文化造就了西方餐桌礼仪之不共享一盘食物的原则。而中国人爱好和平和宁静,生活在林木间,故在餐饮中使用廉价的筷子作为餐具。而筷子也可以体现中国人的集体主义意识。西方人喜欢殖民侵略,故在餐饮中使用刀叉类的金属制品。刀叉也可体现西方人个人意识,以及贵族的生活。

二是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中国的思维更多的是综合的、整体性的,具有感性的直觉的思维传统,同时又具有中国式的中庸思维,这种思想的实质是要调和甚至是取消用极端解决问题的办法,中国人的心理偏向重综合而短于逻辑分析,反映了我们民族的宏观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西方国家则强调分析的、局部的逻辑推理思维,并强调事物的自身特性,以科学为思维的标准,这种思维模式在现实世界呈现出多维性,同时在西方国家,始终把个人的价值放在重要的位置,突出个人主义至上的原则。

(二)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的表现

第一,从邀请的提前与赴宴的守时中看差异。

一般,不管是中方还是西方,邀请别人吃饭或者赴宴都要提前预定。

中方若是大型的婚宴请客要提前几天以上,这是表达一种对客人的尊重。而西方宴请也要提前通知,像答应对方的邀请后,如果临时有事要迟到甚至取消约会,必须事先通知对方。另外,如果宴会时间是7点,你最好是6点55就要到。赴会时稍迟是可以接受的,但若超过15分钟便会给对方不重视约会的坏印象。所以,我们一定要遵守时间,这是我们成功的第一步。

第二,从中西方座次安排上看礼仪的差异。

古代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讲礼仪,循礼法,崇礼教,重礼信关于中国人的宴席座次礼仪,守礼仪,是中国人数千年的传统。“不学礼,无以立”,礼的核心是人的社会行为规范,是中国民众已经习惯和风俗化了的社会性行为准则、道德尺度与各种礼节。我国传统作法是在排列并排的座次时,我国的传统作法是"以左为上",即认为居左之位高于居右之位。并且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在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而国际通行作法并排排列座次时,国际上的通行作法是"以右为上",即认为居右之位高于居左之位。他们会注意:以主人和女主人为中心,左手的位置为上,靠近主人女主人的位置为上;夫妇不应相邻,男女依次相邻,主人和主方陪客应与客人依次相邻;译员可以坐在主宾的右侧。有些大型场合,也可以在主人和主宾背后,另外安排用餐;尽管在排列座次时,国内外的基本座位法有所不同。在涉外场合排列座次时,一般均应遵守国际惯例。

第三,从餐具的摆放中看差异。

我们知道在中国的餐具中一般只有杯子,筷子,和碗、盘子等。它的摆放就相对比较简单。餐具的摆放是这样的:大盘是离身体最近的,正对领带;餐布一角压在大盘之下,一角垂落桌沿;小盘叠在大盘之上;大盘左侧放手巾;左前侧放小碗,小瓷汤勺放在碗内;右前侧放置酒杯;右侧放筷子。 西餐中的餐具,它的用餐顺序是有外向内的,所以,他的摆放也是有外向内的。它是根据一道道不同菜的上菜顺序精心排列起来的。座位最前面放食盘(或汤盘),左手放叉,右手放刀。汤匙也放在食盘右边。食盘上方,放着吃甜食用的匙和叉、咖啡匙,再往前略靠右放酒杯。右起依次是:葡萄酒杯、香槟酒杯、啤酒杯(水杯)。而餐巾叠放啤酒杯(水杯)里或放在食盘里。面包盘放在左手,上面的黄油刀横摆在盘里,刀刃一面要向着自已。正餐的刀叉数目要和菜的道数相等,按上菜顺序由外到里排列,刀口向内,用餐时按顺序由外向中间排着用,依次是吃开胃菜用的、吃鱼用的、吃肉用的 比较正式的餐会中,餐巾是布做的。另外,要注意高档的餐厅餐巾往往叠得很漂亮,有的还系上小缎带。注意,别拿餐巾擦鼻子或擦脸。

第四,从进餐时的礼节看差异。

一般中国人吃饭也很有讲究。首先在进餐时,要先请客人,若站着动筷子,夹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出声响,喝汤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其次,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凉了以后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有的人吃饭喜欢用咀嚼食物,特别是使劲咀嚼脆食物,发出很清晰的声音来。这种做法是不合礼仪要求的,特别是和众人一起进餐时,就要尽量防止出现这种现象。另外,如果你口里在嚼着东西,切记,不要说话,以免喷出饭粒,造成尴尬。相反,西方人,一般是每个人一个盘子,就不存在夹菜的问题,但是他们一般不喜欢,吃东西的时候说话,所以吃东西时尽量的不说话的,只有在吃甜点的时候,可以聊一些,轻松地话题。只是,一般西餐的餐具很复杂,如果弄错了餐具也是件很丢人的事情。一般的餐具使用是这样的:菜盘两边如摆放了几副刀叉,应先用最外边的。第一道菜吃完,侍者会将菜盘 与刀叉一同撤去,再用第二套刀叉。如果有几把不同大小的刀叉匙,则用途不同。谨记“整齐、清洁和保持安静”三项原则便可无往而不利。 第五,宴会礼仪 (1)在当你应邀赴宴时,你对同桌进餐的人和餐桌上的谈话,大概要比对饮食要更感兴趣。因此进餐时,应该尽可能地少一些声响,少一些动作。

(2)女主人一拿起餐巾时,你也就可以拿起你的餐巾,放在腿上。有时餐巾中包有一只小面包;如果是那样的话就把它取也,放在旁边的小碟上。

(3)餐巾如果很大,就双叠着放在腿上;如果很小,就全部打开。千万别将餐巾别在领上或背心上,也不要在手中乱揉。可以用餐巾的一角擦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渍或脏物。千万别用它来擦刀叉或碗碟。

(4)正餐通常从汤开始。在你座前最大的一把匙就是汤匙,它就在你的右边的盘子旁边。不要错用放在桌子中间的那把匙子,因为那可能是取蔬菜可果酱用的。

(5)在女主人拿起她的匙子或叉子以前,客人不得食用任何一道菜。女主人通常要等到每位客人都拿到菜后才开始。她不会像中国习惯那样,请你先吃。当她拿起匙或叉时,那就意味着大家也可以那样做了。

(6)如果有鱼这道菜的话,它多半在汤以后送上,桌上可能有鱼的一把专用叉子,它也可能与吃肉的叉子相似,通常要小一些,总之,鱼叉放在肉叉的外侧离盘较远的一侧。

(7)通常在鱼上桌之前,鱼骨早就剔净了,如果你吃的那块鱼还有刺的话,你可以左手拿着面包卷,或一块面包,右手拿着刀子,把刺拨开。

(8)如果嘴里有了一根刺,就应悄悄地,尽可能不引起注意地用手指将它取出,放在盘子边沿上,别放在桌上,或扔在地下。

第六,中国餐桌礼仪

根据文献的记载,早在我国周代,饮食礼仪就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比如汉族传统的宴饮礼仪程序是:主人向客人发出请柬,届时主人在门口相迎。出席的宾客也要互致问候,开席前客人先在客厅小坐,吃些茶点。

待客人到齐后一一就座,以左为上,相对上座的是二座,上座之下为三座。等到客人都坐定之后,主人开始敬酒让菜。

敬酒时先敬长辈和主宾,最后才是主人。这种传统的宴请礼仪在我国的大多数地方流传至今,我们在影视剧中也经常可以看到。

中国餐桌礼仪中的禁忌:与中国的传统家庭一起用餐,一定要尊重他们的习俗,不要触犯了他们的禁忌,因为中国人通常认为饮食与人的命运息息相关,如果在用餐时犯了禁忌会带来厄运。比如说吃鱼,当吃完一面鱼身,需要用筷子翻转到另一面时,通常开车的人是不会动筷子去翻的。他们认为:如果翻了鱼身,那么驾车的时候就会翻车。

又比如:不可用筷子垂直插入碗的中央,因为只有在祭拜祖先的时候才会这样做。吃完饭后也不可以说“我吃完了”,这意味着自己要死亡,没有机会再吃饭了,而应该说“我吃饱了”。 在中国家庭里,平时吃饭,家长会告诫孩子不要用筷子去敲碗,因为通常乞丐行乞的时候才会这么做。也有一说值得重视,相传古时候有所谓蛊毒之说,人工培养的一种毒虫叫蝈,然后取百虫放入瓮中,经过很多年以后打开,必有一只将其他的都吃掉,这只独存的就叫蛊,在用蛊毒害他人时,为了使蛊起作用,就要在下毒时边念咒语边敲打碗盆。因此,用筷子敲打碗盆成了中国人用餐时的大不敬。

这些迷信的习俗流传至今,餐桌礼仪在现代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用餐不仅是满足生理需要,而且也是重要的社交经验,体现着一个人的教养和素质。

第七,西方餐桌礼仪

西方家庭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习俗。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开始,家长就对其进行餐桌礼仪的培养。在西方,孩子一般在四岁时就学会了用餐的所有礼仪。五岁的孩子都乐于做一些餐前摆好所有的餐具,餐后收拾餐具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另外,他们还非常注重环保教育,让孩子知道哪些是可再生的“环保餐具”,哪些是不可再生的“永久垃圾”。教育孩子们尽量少用易拉罐等现成的食品,并注意节约用水、用电。因为他们懂得“滥用资源,即意味着对环境保护的侵害”。

方餐桌上也有一些注意事项:比如不要在餐桌上化妆,用餐巾擦鼻涕。用餐时打嗝是大忌,更不要对着人或者是菜打嗝或打喷嚏。取食时,拿不到的食物可以请别人传递,千万不要站起来。每次送到嘴里的食物不要太多,在咀嚼时不要说话。就餐时不可以狼吞虎咽。遇到自己不愿吃的食物也应一点放在盘中,以示礼貌。不应在进餐中途退席。确实需要离开,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