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涉外礼仪

涉外礼仪2018-03-28 12:19书业网

篇一: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

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

讲究仪表与衣帽整洁,面、手、衣履要洁净。男子的头发、胡须不宜过长,应修剪整齐。指甲要经常修剪,一般与指尖等长,不留污垢,保持手部清洁,若手部有疾症或疤痕要戴手套。衣着要整洁笔挺,不能有褶皱,钮扣均应整齐,裤扣不能在室外或公共场合整理。衬衣一般为白色硬领,袖与下摆不露出外套,并放入裤内。要按交际场所或交际需要着装。礼服、领带或领花应结好,佩戴端正,并备洁净手绢与梳子。皮鞋应擦亮。不要在人前做剔牙、抠鼻、掏耳、剪指甲、搔痒等不雅的小动作。也不要在人前打哈欠、伸懒腰、打喷嚏、擦鼻涕、咳嗽,打喷嚏时应用手帕、餐巾纸捂口鼻,面向一旁,避免发出大声响。举止大方得体,态度和蔼端庄,精神饱满自然,言行检点。站、坐、走都要符合常规,任何失礼或不合礼仪的言行者会被视为有失体面。说话客气,注意身份。说话时神情衿持和蔼,面带微笑。随便与人攀谈是失礼行为,萍水相逢,应在有人介绍后方可交谈。遵守公共秩序,不打搅、影响别人,尊重别人。不随意指责别人或给别人造成麻烦或不便。发表议论与指责别人会被认为缺乏教养。在图书馆、博物馆、医院、教堂等公共场所都应保持安静。在隆重的场合,如举行仪式、听讲演、看演出等,要保持肃静。守约遵时。这是国际交往中极为重要的礼貌。参加各种活动,应按约定时间到达。过早抵达,会使主人因准备未毕而难堪;迟迟不到,则让主人和其他客人等候过久而失礼。因故迟到,要向主人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万一因故不能应邀赴约,要有礼貌地尽早通知主人,并以适当方式表示歉意。与人约会不能失约,不能超时。失约和超时是很不礼貌的行为。承诺别人的事情不能遗忘,必须讲“信(来自:WwW.CssYq.com 书业 网:涉外礼仪)用”,按时做好。2、礼貌用语礼貌用语是礼仪的表现形式,能传达爱心与礼节,使说话人更被人敬重。“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在国际交往中要经常使用:“请”。几乎任何需要麻烦他人的事情,都应该说“请”。“谢谢”。只要别人为你做了什么,都应该说声“谢谢”,包括家人或关系密切的朋友。“对不起”。凡是不小心妨碍或干扰了别人,都要说“对不起”。“再见”。“再见”不仅是同事、朋友、家人之间相互告辞时的礼貌用语,也是陌生人之间接触后相互告辞时的礼貌用语。3、尊重隐私在国际交往中,尊重隐私也是重要的礼仪规范。尊重隐私,要坚持以个人为交往对象的礼仪原则。如:给一家人中的某个人帮了忙或送了一份礼物,这行为本身也仅是对某个人而言才有意义,除受惠人会表示感谢外,其他家人一般不会因此而致谢,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尊重隐私,不能侵犯属于个人的空间与领域。一家人同住一栋房子里,各个房间便是每个家庭成员自己的天地,不敲门,不经允许,便不能突然闯入。拜访他人家庭、前往他人家庭、前往他人办公室洽谈,都须预先约定。尊重隐私,在交谈中应回避涉及个人隐私的任何话题。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五不问”:一不问年龄;二不问婚否;三不问去向;四不问收入;五不问住址。4、女士第一“ladies first”即女士第一或女士优先,这是国际礼仪中很重要性的原则。 女士优先的核心 是要求男士在任何场合、任何情况下,都要在行动上从各个方面尊重、照顾、帮助、保护妇女。在社交场合遵从女士第一的原则,可以显示男子气质与绅士风度。男女同行时,男子应走靠外的一侧。不能并行时,男士应让女士先行一步。在开门、下车、上楼或进入无人领路的场所、遇到障碍和危险时,男士应走在女士前面。乘坐计程车或其他轿车时,应让女士先上车;下车一般是男士先下,然后照顾女士下车。在门口、楼梯口、电梯口及通道走廊遇到女士,男士应侧身站立一旁,让其先行。在需要开门的场合,男士应为女士开门。在社交聚会场合,男士看到女士进门,应起身以示礼貌;当客人见到男女主人时,应先与女主人打招呼。就餐时,进入餐厅入座的顺序是,侍者引道,女士随后,男士“压阵”。一旦坐下,女士就不必再起身与别人打招呼,而男士则需起身与他人打招呼。点菜时,应先把菜单递给女士。女士在接受男士的礼让时,不能过分腼腆与羞怯应面带笑容道谢。5、不卑不亢国际交往中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应是平等的关系。中国人与外国人交往时不卑不亢,这也是国际礼仪的重要原则。国际礼仪中的不卑不亢原

则,最重要的是保持人格平等,因为“卑”和“亢”都是置对方或置自身于不平等位置上的交往态度。“卑”有损自身人格甚至国格;“亢”则显得虚张声势,也有伤对方的自尊。要做到“不卑不亢”,应注意:不能对对方有金钱与物质利益上的希望和企图。“心底无私天地宽”,双方的人格就平等互利了。我方无所企求而心地坦然,对对方无需戒备则轻松自如,这样的交往自然分不出尊卑。如果一味希望对方担保子女出国或获得其他物质上的好处等,就很难坚持此项原则。要有为国家和民族争气的精神。这种精神在涉外交往中尤其重要。实事求是,不过谦,不说过头话。以宴请为例,中国人请客,即使是相当丰盛的一桌,主人也会对客人说:“今天没什么好菜,请随便吃点 ”。西方人则相反,不管饭菜质量如何,主人都要自我夸赞:“这是本地最好的饭店”,“这是我的拿手好菜”,目的在于表示诚意。同样,中国人到别人家作客经常客气有余,主人问客人是否再添饭,客人说不用不用,实际上也许并未吃饱。西方人作为宾客赴宴,说不吃不喝时则是真的,绝不是客气。所以,在国际交往中,客气与谦虚都不能过分。6、入乡随俗入乡随俗,是国际交往中的一条很重要的礼仪原则。出国或在国内接触外宾,都要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与礼节。由于不同国家的社会制度差异,文化习俗有别,思维方式与理解角度也往往差别较大。因此,每到一个国家或接待来自某一国的客人,都要事先了解该国的礼俗,即使相当熟悉的友人,也应注意基本礼仪。在交往中相互尊重,谨慎从事不能不拘小节或超过限度。如美国人有三大忌:一是忌有人问他年龄;二是忌问他所买东西的价钱;三是忌在见面时说:“你长胖了”。这是因为:前两忌是个人私事,不喜欢他人干涉,后一忌是美国有“瘦富胖穷”的观念。

篇二:涉外礼仪禁忌

七、涉外礼仪

世界各国由于历史、文化、地理位置的差异,致使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有不同的风俗和习惯,不同的风俗习惯中有各种各样的忌讳,为此作为体育赛会的志愿者应该有所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掌握不同国家、地区的各种忌讳,将有助于更好地进行有针对性的志愿服务,以避免不礼貌情况的发生,出现不必要的难堪现象。

1.数字忌讳

很多国家都存在数字的禁忌。许多西方人忌讳13,认为13是厄运、灾难的不祥之兆,甚至门牌号、旅馆房号、楼层号、宴会桌号都要避开13,宴请不安排在13日举行,更忌讳13人同席共餐。还有一些信仰基督教的国家和地区认为星期五部吉利,尤其是当遇到13日又是星期五时,那就更不祥了,最好不要举行活动;日本、朝鲜、韩国等东方国家忌讳4,因为其与“死”字发音相近,所以认为4字是不吉利的数字。非洲大部分国家认为奇数带有消极的色彩,而在日本则把奇数看做是吉祥的数字。因此,志愿者在安排日常生活的编号时,要注意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忌讳,尤其是在分配房号、楼层、宴会桌编号、汽车编号时应尽量避开这些忌讳数字。

2.食品忌讳

由于风俗习惯不同,各个国家的饮食习惯和忌讳的食物也有所不同。世界各国的饮食禁忌,除地域、民族因素外,大多与宗教有关。基督教信徒不吃血、血制品和非宰杀的牲畜。信仰天主教的人星期五不吃热血动物,如猪、牛、鸡、飞禽、羊的肉,但鱼虾等水族的肉可以食用;信仰东正教的人星期五不吃肉;基督教有的教派不食猪肉和某些水产品;印度教奉牛为神,严禁吃牛肉;信仰佛教的人不吃荤腥、不饮酒;信仰伊斯兰教的人饮食禁忌较多,不吃猪、狗、驴等兽类有爪但不反刍的动物,不吃一切自死的动物、血液及未按教规屠宰的动物,不吃鹰、鹞等禽类鹰勾嘴且吃肉或杂食的动物,不吃蛇、青蛙等动物,不吃无鳞、鳃、鳍(划水)的水产品,不饮酒、不吸食麻醉品;犹太教的饮食禁忌最多,除伊斯兰教的禁忌外,还不吃鸣禽、甲克类、螃蟹、虾、龙虾、龟等动物的肉。

3.颜色忌讳

比利时和伊拉克人忌讳蓝色,遇到不吉利的事会穿蓝色衣服,埃及人也认为蓝色是恶魔的象征;日本人认为绿色是不吉利的象征,忌讳绿色;巴西人认为棕色是凶丧之色;欧美许多国家忌讳黑色,认为黑色是对死者的哀悼和尊敬,是丧礼的颜色;埃塞俄比亚人则以穿淡黄色的服装表示对死者的深切哀悼;叙利亚人将黄色视为死亡之色;而巴基斯坦忌黄色是因为那是僧侣的专用服色;委内瑞拉

用黄色作为医务标志;土耳其认为花色是凶兆,因此在布置房间和客厅时禁用花色,而用一些素雅的颜色;摩洛哥人和印度人忌讳白色;乌拉圭人忌讳青色;法国、比利时忌用墨绿色,因这是纳粹军服的颜色。志愿者在放物品或布置房间时应尽量避开各个国家的忌讳色,表示对客人的尊重。

4.花卉忌讳

由于习俗不同,某些花的含义在不同的国家也有区别。荷花在中国有“花中君子”之称,而在日本却被认为是不吉祥之物,仅用于祭奠;郁金香在土耳其被看做是爱情的象征,而在德国却认为它是没有感情的花。菊花是日本皇室的专用花卉,而在比利时、意大利和法国人眼中,菊花却是与死亡相联,只能在墓地或灵前使用。英国人忌送百合花,认为百合花意味着死亡。在法国不要送黄色的花,因为这是不忠诚的表示,也不要送康乃馨,因为它表示不幸。在巴西,绛紫色的花只能用于葬礼。在国际交际场合,忌用菊花、杜鹃花、石竹花、黄色的花送给客人,已成为惯例。志愿者在给外国人献花或摆放花卉时一定要先了解对方国家的习俗,避免引起误会。

5.肢体忌讳

许多佛教国家不能随便摸小孩的头,认为人的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许多国家,如泰国、缅甸、印度、马来西亚、印尼和阿拉伯等国认为左手是肮脏的,忌讳用左手拿食物、接触别人或给别人传递东西;伊朗人赞赏时伸大拇指,尼泊尔人摇头时表示赞同,在许多阿拉伯国家忌讳同性之间携肩挽手,西方人忌讳别人乱动衣物,同时老人忌讳搀扶。志愿者在服务的过程中药特别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尊重各国的风俗习惯。

6.行为忌讳

在与新加坡人交谈时,不要谈论有关宗教和政治方面的话题;如果要与日本友人合影,忌三人一排,因为他们认为夹在中间的人将会有厄运;印度教徒最忌讳众人在同一盘中取食,也不吃别人接触过的食物;跟泰国人接触时,千万不要动手拍打对方,用左手接触对方或讲话时以手指对对方指指点点,也是不允许的;当看见美国老人上楼或者爬山时,不要随便上前搀扶,他们可不希望别人认为自己已经老迈无用了;遇到墨西哥人,千万不要用中国人惯用的与地平面平行的手势来比画墨西哥人的小孩的身高,他们认为这种手势只配用于动物,用于人则带有侮辱性;与英国人站着谈话时,不可以把手插入口袋,不能当着英国人的面耳语或拍打其肩部;对意大利人不要谈政治、经济方面的敏感问题,意大利足球闻名于世,他们也不屑于谈论美式橄榄球。志愿者在服务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既要友好的服务,又要体现出对国外友人的尊重与重视。

7.赠与忌讳

赠送礼品本来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但如果不了解各国的风俗送错礼物,讲带来很多麻烦,因此要了解赠送礼物的习俗。在巴西、意大利和巴基斯坦等国家和地区忌讳将手帕作为赠与品;在古巴、委内瑞拉、智利等国家和地区的居民忌讳将刀剑作为赠与品,因为刀剑意味着隔断关系;法国人和美国人忌讳将香水作为赠与品;日本人忌讳在梳子赠与人;中东国家和地区的居民忌讳将酒品作为赠与品。志愿者在赠与礼物时要特别注意,避免产生误会。

八、其它礼仪

微笑:微笑的美在于文雅、适度,亲切自然,符合礼貌规范。微笑可以表现出对他人的理解、关心和爱,是礼貌与修养的外在表现和谦恭、友善、含蓄、自信的反映。微笑要诚恳和发自内心,做到“诚于中而形于外”。发自内心的笑像扑面春风,能温暖人心,化除冷漠,获得理解和支持。

鞠躬:是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个人对群体的礼节。行鞠躬礼时,脱帽、立正、双目注视对方,面带微笑,然后身体上部向前倾斜自然弯下,低头眼向下看。有时为深表谢意,上体前倾可再深些。

招手:在公共场合远距离看到相识的人或送别离去的客人,举手打招呼并点头致意。

鼓掌:是表示喜悦、欢迎、感激的礼节。双手要有节奏地相击,鼓掌要适时适度。

右行礼让:在场馆、上下楼梯、楼道或街道上行走时,靠右侧行进。遇到师长、客人、长、幼、妇、残进出房门时,主动开门侧立,让他们先行。

致意:公共场合远距离遇到相识的人,一般举起右手打招呼并点头致意,也可脱帽致意;与相识者在同一场合多次见面,只点头致意即可;对一面之交的朋友或不相识者,均可点头或微笑致意。

篇三:涉外礼仪

一、学习涉外礼仪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仪表、体态、言谈举止反映一个人的内在素质、修养程度和精神面貌,是互相了解和交流的重要基础和依据。人们在对外场合的行为举止,不仅仅是个人行为,它会影响到本部门、本单位的形象,甚至国家的荣誉。因此,必须时时刻刻注意维护自身形象,掌握涉外礼仪知识,懂得礼仪规范。

二、礼仪是外事工作的窗口,外事活动礼仪先行礼宾工作在外事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外事接待工作的先行军,是窗口工作,门面工作。接待外宾,礼宾安排一定做到紧张而有序,有条不紊,这反映出一个国家、一个部门外事工作水平的一个侧面,在一定意义上说,也是形象问题。从事外事礼仪工作必须首先深刻理解礼宾工作的重要意义,学会事先考虑、周密安排,同时也要准备应变措施。凡事考虑在先,做在前面,这是外宾接待的重要一环。

三、现代涉外礼仪的基本准则

主权平等,相互尊重(民风民俗,宗教信仰)反对种族歧(列举案例

四、涉外礼仪通则

1. 个人形象(第一印象十分重要,包括仪容仪表,言谈举止,服装等)。

2. 不卑不亢(要意识到自己代表自己的国家、民族、所在单位,言行应从容得体,堂堂正正。不应表现得畏惧自卑,低三下四,也不应表现得狂傲自大,目中无人)。

3. 求同存异(各国礼仪习俗存在着差异,重要的是了解,而不是评判是非,鉴定优劣,握手礼通行各国)。

4. 入乡随俗(要真正做到尊重交往对象,首先就必须尊重对方所独有的风俗习惯。当自己身为东道主时,通常讲究“主随客便”;而当自己充当客人时,则又讲究“客随主便”)。

5. 信守约定(认真严格地遵守自己的所有承诺,说话务必算数,许诺一定兑现,约会必须要如约而至。在一切有关时间方面的正式约定之中,尤其需要恪守不怠)。

6. 热情适度,内外有别(不仅待人要热情友好,更为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待人热情友好

的具体分寸。否则就会事与愿违,过犹不及,会使人厌烦或怀疑你别有用心。要分清内外,

注意保密)。

7. 谦虚适当(一方面反对一味地抬高自己,但也绝对

没有必要妄自菲薄,自我贬低,自

轻自贱,过度对人谦虚客套)。

8. 尊重隐私(在对外交往中不要涉及收入支出,年龄,婚姻,健康,家庭住址,个人经历,信仰政见等)。

9. 女士优先(在一切社交场合,尊重,照顾,体谅,关心,保护妇女)。

10. 以右为尊(在并排站立,行走,就座,会见,会谈,宴会席次桌次,乘车,挂国旗等都应遵循这一原则)。

禁忌

人们在交流中并不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在日常交际中也不是任何话题都可以涉及的。在一定的文化中,有些话题是需要回避的。由于人们不愿或不敢随便谈论这些话题或词汇,于是就出现了禁忌现象。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违反言语禁忌,往往会显得唐突无理,容易造成不好的后果,所以要重视禁忌语的使用。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大部分禁忌语属于言语禁忌语,言语禁忌就是指在言语运用中禁止说(写)出或禁止随便说(写)出某些话语(包括文字),是社会禁忌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地存在于人们

生活的各个领域,比如人们忌言疾病和死亡;忌言大小便等生理功能;忌言聋、哑、瞎、瘸等身体残疾;忌言他人的隐私或短处等。

委婉语

委婉语的使用的根本目的就是使交际对方感到友善、不强迫、不让人无台阶可下。委婉语的基本特征就是用一种令人愉快的、委婉有礼的、听起来不刺耳的词来代替那些粗鲁无礼、令人不快的词语。人们普遍认为,使用委婉语是社会文明的象征。礼貌功能可以在交际中避免冒昧和无理,使用较为礼貌的委婉说法既顾全了双方的面子,也能反映个人的品格、风度和修养。

一、言语禁忌

中西方文化中,禁忌语无处不在,言语禁忌主要有三类:称谓禁忌、词汇禁忌和话题禁忌。

1. 称谓禁忌

2. 词汇禁忌

1)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文化,都对“死”有恐惧,都不愿意提及“死”字。在中国,在老人面前谈起其死后的事要说“您百年之后怎样怎样”。用“百年之后”代替死字。其它如崩(帝王用)、薨(诸侯用)、殁、

不禄(大夫用)、去世、仙逝、作古、牺牲、永别等。英语国家的人们也讳言die,西方人常用一些别的词来代替“死”。如,go west, go to a better world, pass away, pass out, go to sleep, go to heaven, join the majority, join one’s ancestors, go to the other world, close one’s eyes, to be in heaven, cut off, kick off, give up the ghost, breathe one’s last等等。

中西方也都有委婉的说法“如厕”,西方人则常用go to the toilet, go to the men’s (ladies)room,rest room,go to the public comfort station,wash one’s hands,to powder her nose,to go somewhere, to freshen up, pass water,do one’s business等等。有时干脆用手指做出WC的字样来表示这个意思。其中to rear,go to the gents’,go to the Green man,go to men’s room是男子用语。powder her nose、fix one’s face、go to visit ladies’ room、go to no-man-land是女性用语。在英国有人用the fourth(第四)来表示“厕所”。据说这个习语源自19世纪剑桥大学里流行的笑话,当时大学生早起的常规活动就是(1),做礼拜(2),用早餐,(3),吸烟,(4),上厕所。后来就有了go to the fourth的说法了。在美国儿童也有用number one(一号)委婉地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