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评课

评课2018-09-17 05:39书业网

篇一:《认识直角、锐角、钝角》说课稿

《认识直角、锐角、钝角》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7单元《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中的知识。

二、教学内容

这堂课要求学生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是在第一课时《角的认识》的基础上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板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三、教学重点:能辨认直角、锐角、钝角。知道直角、锐角、钝角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四、总体设计和说明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首先我采用愉快式教学方法,设计生动有趣的简笔画,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引入。其次我还采用自主探索教学法,通过让学生摆一摆、分一分、画一画、找一找、拼一拼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最后通过学生所学的新知,解决问题并引导他们总结全课。

五、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课件,正方形几张,大三角板一副。

2、学具准备:活动小棒若干,白纸几张,正方形纸一张,三角板一副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展示了一幅人物简笔画

作为情境图, 让学生感兴趣去寻找,发现图中

的数学知识——角。目的 在于引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营造积极活跃向上 的学习氛围,为学习

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再复习旧知,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有关角的知识(角的组成、角有大小之分、角的大小与张开程度有关),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二)、动手思考,探究新知。1、初步认识直角。

A.出示一张正方形纸

问:它有几个角?然后让学生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正方形纸,像老师的一样摆正,找到左下方的这个角,用手摸一摸、指一指,并用眼睛仔细看看它的样子,问有谁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角?根据学生的反馈,师说出这是一个特殊的角叫做直角。(板书:直角)并且通常我们会在直角上标上一个这样的符号“”,这就是直角符号。

让学生也在他们的纸上标上直角符号。接着让学生找出正方形纸的其它三个直角,标上直角符号。

B.请学生拿出三角板。

问能找到三角板上的直角吗?(可以找个学生指一指)

师拿出大的三角板教具,也让学生找出直角, 两把不同的三角

板都有直角,让学生猜猜看,这两个直角的大小会怎样?可以怎样来验证呢?上一节课已经教了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所以可以很快的让一个学生上来动手操作,问他们有何发现?从而得出:直角都是一样大的。(通过正方形的直角和三角板上的直角的认识,让学生明确什么样子的角才是直角很重要,知道所有的直角都是一样大的,为下面会用三角板的直角去区分锐角、钝角做铺垫)

2、活动感知,认识锐角和钝角

(1)摆一摆、分一分。

* 明确活动要求:4个人为一小组,根据角的特点共同摆出6个你们组喜欢的,而且大小不同的角。工具就是活动小棒。

*小组合作开展活动,教师参与合作,并给予适当的指导、纠正。全班摆完之后再要求:

A、以小组为单位,商量并将这6个大小不同的角进行分类。

B、反馈各小组的分类情况,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分类结果。 ①根据是不是直角分为两类。

②按照角的大小分为三类:直角为一类,比直角大的为一类,比直角小的为一类。

引导全班学生以讨论、答辩的形式着重分析第二种分类方法(按照角的大小分类)。

在分析的过程中请学生上展示平台上展示分类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例如:怎样验证做的这些角是直角?这里学生能够回答可以用三角板的直角来验证,因为开头已经学习了直角。这里可以

组织全班学生有做了直角的进行现场验证,如发现错误给予纠正。

(2) 得出名称。

师:像刚才这样根据大小可以把角分成三类:以直角为标准,角小点的这一类是锐角,让学生总结出锐角的特点: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那么另一类是钝角,学生也很快能总结出钝角的特点是比直角大,可以让学生读多几次特点(同时老师板书出锐角、钝角,从而揭示课题:直角、锐角和钝角。)

为了加深理解锐角、直角、钝角三者之间的关系。还可以让每个学生用活动角先表示直角,再活动表示出锐角,从而得出把直角的张口变小就是锐角。用同样的方法先表示直角,再表示钝角,得出:把直角的张口变大,就是钝角。(整堂课的新知识的学习基本是结束了,我这么设计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学生在做角、摆角、分类、交流、总结特征这几个活动中,能给每个学生充分提供“看、想、说、动”的机会。特别在做角、分类环节中,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动手实验——分类思考——概念概括——表达陈述”的探究过程,让每个学生都经历了角的产生,而且让学生对锐角、钝角的认识是建立在以直角为轴心的知识体系中,从而顺利、稳固地建立了锐角、钝角的概念。)(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设计了两项练习:1:找角 2:画角。)

1、首先继续展示出所画的简笔画,让学生找出直角、锐角、钝角。其次,打开书本第91页完成练一练的练习。最后再通过思维拓展,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活中还发现了哪些角。

(找角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运用这三种角的特点,而思维拓展就把学生的思维从课堂带到了生活中,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画直角、锐角和钝角。

(1)请学生在准备好的白纸上画出一个直角、锐角和一个钝角。

(2)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学生可

能出现的情况有:

A.选择直尺,根据直角、锐角和钝角的特点直接画。

B.选择三角板上已有的锐角,边描边画。

C.选择实物上(或活动角)的直角、锐角和钝角,边描边画。

D.用两块(或多块)三角板拼在一起,找到其中的钝角,边描边画。

(在这项练习中,通过开放式的画一画,拼一拼,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让学生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还使学生明白画角是有多种方法。)

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说说在这堂课里学会了什么,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巩固。)

总之,整个教学环节是让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解放了老师,让课堂更精彩。

篇二:锐角与钝角评课稿

《锐角与钝角》评课稿

本周三上午,我们听取了段老师讲的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第一课《锐角与钝角》。在听课过程中,我感觉到段老师的课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同时也给了我一些启发。下面我就具体谈一谈。

这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能结合生活情景辩认锐角和钝角,能用简洁的语言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并学会借助工具来判断锐角、直角和钝角。在二年级上册中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辩认直角,并在判断直角中渗透了比较大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习判断一个角是锐角还是直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觉得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

1、在导入过程中,先出示一幅游乐场的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发现角,这样既可吸引学生的兴趣,又为学习新的知识创造良好的情景,同时还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数学就在身边。

2、在活动探索中,段老师设计了先让学生找角,再让学生比角,给角分类,最后让学生得出概念。通过这些活动既帮助学生认识了锐角和钝角,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本堂课板书较精简,可以加深学生对锐角、钝角特征的认识,便于学生辨别。

4、 为了加深对锐角和直角的认识,段老师采用的形式多样的的练习,找一找,生活中的角;用折扇、书本做角;用自己的身体创造你所熟悉的三种角更是将本节课推向了高潮。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强化了概念。

在该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也感觉到有几点如果改变可以锦上添花:

1、本节课要以直角为判断标准,新课前复习直角可以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2、段老师在自己创造角这一环节中,雷同较多,以至于后面拖堂较久。操作时教师可以用活动角示范。随着活动角由0度角逐渐变大,变到直角,再一直变到平角,老师在操作的时候学生口答角的名称,同时老师注意指出0度角不是锐角,变到平角就不是钝角了。这个操作,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了三种角的大小之分,还总结出“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3、还可以让学生用一张圆片折出锐角和钝角。不断挑战学生的思考,让他们在操作中大大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放手让学生说说自己创造锐角、钝角的感受,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说说创造角的方法,可能会更加精彩。

4、老师还可以出示了一个长方形框架,让学生看到有4个直角,然后老师轻轻一拉,变成了平行四边形。老师问:什么变了?学生说看到了2个锐角和2个钝角。再拉,还是2个锐角和2个钝角,同时学生说出了锐角变小了,钝角变大了。可以通过一环又一环的变化牢牢吸引住学生并且引发他们的思考。

5、段老师是名从教多年的教师,所以上课比较严肃,在今后的教学中如果多加入一些激励性语言与动作、多微笑,富有童心的话并对学生的表现能够做到及时评价的话会更好。

一节课要承载的东西很多,而课堂又是瞬息万变的。段老师的这一节课同样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但是我想我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听课的,我很满足我看到许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设计。还有更多的东西,无法用语言一一描述,我会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继续感悟继续思考争取吸收更多。

五年级组:罗金香

2013年4月5日

篇三:锐角与钝角评课

《锐角与钝角》评课稿

洮南市第三小学 郭玉波

非常荣幸有机会参加这次的教研活动,并且给了我一次评课的机会,与其说是评课不如说是大家一起研讨。听了李老师执教的《锐角和钝角》一课,感触颇深。课堂中有许多亮点值得我们去借鉴,也有一些地方值得我们探讨的。本节课,李老师认真解读教材,了解学生起点,利用主题图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观察角的变化,并通过在生活中找角度及其他一系列活动掌握概念。整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通过各种动手操作,强化概念

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是一节概念课的教学,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平时的生活中是有接触的,但是要用概念去解释是很难的,需要通过各种感官去感受。李老师在教学中,一开始就通过让小组合作动手分一分四个角,初步感知角的大小是不同的,再通过动手量一量,辨一辨,充分感知锐角和钝角这两个概念。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最后还通过找角、画角、拼角等各种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概念。

2、联系旧知识,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

开始导入已学的知识,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概念,来找主题图中的角。再利用所学的直角来判断锐角、钝角。从而解决了

本节课的重、难点。在教学如何利用直角来判断锐角、钝角时,先是让学生自己动手量,再让学生上台演示方法,最后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指一指大的部分在哪,小的部分在哪,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3、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抽象的概念时,需要借助形象直观的支持。为此,李老师利用了主题图杨浦大桥的夜景图引入。在初步感知了锐角和钝角的概念时,李老师又通过找课件(房子)中的角,找教室中的角,利用生活中的角,帮助学生认识锐角、钝角。

4、评价方法多样

李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总是那么的及时,那么的贴切,经常给孩子一些鼓励。想法独特的给智慧星,讲错了的给勇敢星等等。作为李老师的学生,那真是一种享受。

下面提几个值得商确的地方:

1、对于钝角、锐角这两个词的读法,李老师是否可以加一下拼音,并可以利用语文上的词语解释,加深理解。如:折一个较小的锐角,一个较大的钝角,擢一擢自己的脸,尖尖的,比较锐叫锐角,钝的叫钝角。

2、生指出闹钟上分针在1、时钟在6时,所成的角是钝角,这个时间是错的,这时李老师是否可以引导学生说整时所成的角,可以

进一步问学生哪些整时,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叫钝角;那些整时,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所成的角是锐角;那些整时,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所成的角是直角?

3、画角的时候,不画顶点可以吗?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