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社交恐怖症发病机理

交际礼仪2018-09-25 04:02书业网

精选范文:社交恐怖症发病机理(共2篇)

随着心理咨询和社交指导的推广,认知行为学说得到了发展。有些作者认为社交恐怖主要是缺乏社交技巧和能力的培养锻炼。缺乏社交技巧给别人造成不好的印象,引起别人不好的反应,导致尴尬的处境。同时,本人觉察到了自己的社交笨拙也容易造成紧张害怕。   另一些作者强调认知的作用。他们认为,有社交恐怖的病人的社交行为在客观上完全可以是恰当的,但病人对自己的评价不恰当。在社交过程中,病人的自我贬低起着重要作用。不少病人本来就是缺乏自信和倾向于自卑的人。还有一些病人对自己要求过高,恨不能以自己超群的口才和举止得到所有人的称赞与喜欢。这就不可避免反复造成自我挫败,终于见人就紧张害怕。当然,许多作者把社交技巧和自我评价结合起来,强调认知和行为的互相作用。   Leary(1983)认为,已有的学说都有助于理解社交恐怖症,但没有一个学说能够完全解释已知的各种病前情况(先驱和诱发事件)以及病后的表现。Leary的学说叫做自我推荐学说。学说的要点是,社交必有动机。通俗地说,一个人只有当他希望在别人心目中造成某种特殊的印象,才可能会感到紧张不安甚至恐怖。假如不论别人对我有什么看法,我一概毫不在乎,我就不会紧张害怕。可见,决定所有社交恐怖的共同因素是动机,即想在别人心目中留下良好印象的动机。决定动机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处境,另一个是人格。   先说处境。举例说,想和异性交朋友或谈恋爱,对方愈是貌美或有才华,动机就愈强烈,也应愈容易紧张不安。又例如,参加就业面晤考试,如果竞争的人多,挑选的标准很严格,我们就容易感到紧张不安。又例如,将要会见的人大权在握,接见将对自己的一生起关键性的作用,见面时也容易紧张。一般地说,第一次与人见面容易紧张,因为我们都懂得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特别重要。可见,就诱因或先驱事件说,往往是依着特定动机的某种处境。当然有例外,即事先并无特殊的和明确的目的,但偶然发生的尴尬处境使病人想得到别人好印象的动机受挫,也可以成为诱发事件。   再说决定动机的另外一面,即一个人的人格特性。如果一个人倾向于控制别人对他的印象,或者,特别爱面子,似乎所有的人都喜欢他这才有面子;或者,完美主义倾向强烈,恨不得在别人面前表现得完美无缺,那么,这种人便容易患社交恐怖症。   一般地说,社交恐怖症的预后是好的。只要病人长寿,社交恐怖迟早会减轻甚至消失。但是,如果缺乏有效的心理治疗,社交恐怖症可迁延多年,以致生命最宝贵的一段年龄在苦痛和无所作为中白白浪费了。   临床上可以见到一些极端的病例。有的病人病前人格相对健全,恐怖是在强烈的创伤性处境下发生的。这种病例用系统脱敏治疗效果好。另一个极端是病人有人格障碍,从小害羞、怕见人,又特别爱面子,争强好胜,并且从小一直缺乏社交训练,也没有任何兴趣爱好,充其量只是会啃书本子,考试总是名列前茅。这种人一到青春期,社交恐怖便明显起来,往往并没有什么确定的诱因。   比较多见的是处境因素和人格特性二者的交互作用导致社交恐怖的发展。为什么中年以后社交恐怖症会自发缓解呢?很简单,社交的特殊动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相应地减退了。通俗地说,脸皮变厚了,社交恐怖症便失去了生长的土壤。广义的社交包括与父母的交往,但还未见一个病人在父母面前发作社交恐怖,这缘故不外三种情况:   ①父母视子女为掌上明珠或天才或孝子,赞赏与爱护备至,恐惧不可能发生;   ②父母总是口口声声说看着子女长大,一切都了如指掌,毛病和缺点都看得一清二楚。子女也就不认为父母对他们会有什么别的看法和评价,既无需装模作样,也不抱希望会从父母得到特别的好印象;   ③子女对父母满腔怨恨和敌意,愤怒使恐惧无法存在,或者亲子情感淡薄,彼此都觉得没有什么关系,也就缺乏社交的动机。 [社交恐怖症发病机理(共2篇)]

篇一:社交恐惧发病原因

社交恐惧症及发病原因

社交恐惧症(social phobia),又名社交焦虑症,是一种对任何社交或公开场合感到强烈恐惧或忧虑的精神疾病。社交恐怖症俗称“见人恐怖症”,是恐怖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恐怖症病人的一半左右。患者对于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别人仔细观察的社交或表演场合,有一种显著且持久的恐惧,害怕自己的行为或紧张的表现会引起羞辱或难堪。有些患者对参加聚会、打电话、到商店购物、或询问权威人士都感到困难。在心理学上被诊断为社交焦虑失协症(SAD)。此症最早起源于公元1985年,当时被认为是忽略性焦虑失协症(Neglect anxiety disorder),经过14年后才渐渐被重视。

社交恐惧的发病原因

1、生理原因

2000年在上海召开了有关社交恐惧症的研讨会,主讲人美国著名精神病学教授戴维西汉先生说,社交恐惧症的发病是因为人体内一种叫“5-羟色胺”的化学物质失调所致。这种物质负责向大脑神经细胞传递信息。这种物质过多或过少都可引起人们的恐惧情绪。

2、心理原因

社交恐惧症患者一般自尊心较强,害怕被别人拒绝,或者对自己的外貌没有信心。

3、家庭原因

从小性格受到压抑,家长属于圈养孩子,让孩子长期接触不到外界,长期处于被逼迫状态,慢慢走向心理扭曲,或者是父母没有教会他们社交的技能,或者是家庭搬迁过于频繁。

4、社会原因

本身所处的社会环境较为恶劣,与人交往时受到的挫折居多。

5、思维方式

性格其实就是人自身思维方式的一种外在体现,不正确的思维方式造就了社交恐惧症。比如过分的完美主义者受到打击后带来的过分自身反省,每个社交恐惧症患者都应该对“自己”(本我、自我、超我。..)有充分的了解。

6、性格原因

[社交恐怖症发病机理(共2篇)]

性格本身就害怕做事情出现问题,害怕和人交往,担心和人交往别人会看出自己的某些缺点,从而导致回避社会。不愿意和人交往。

篇二:社交恐怖症研究综述

社交恐怖症研究综述

摘 要:社交恐怖症又叫社交焦虑障碍,其已经影响到患者的学习和社会生活。文章主要介绍其定义,测量,影响因素和治疗方法,最后进行了总结并指出其治疗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社交恐怖症;影响因素,测量;治疗

一、社交恐怖症影响因素

社交恐怖症也被称为社交焦虑障碍,是指对一种或多种人际处境存在持久的强烈恐惧和回避行为。影响社交恐怖的因素有很多,本研究主要从心理、生理、家庭、社会和性格方面进行分析。

心理原因。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恐怖症又称之为“焦虑性歇斯底里”,是由于儿童早期的恋母情绪冲突所致。到了成人阶段,由于性驱力继续表现出强有力的恋母或恋父色彩,从而激起了一种关于被阉割的恐怖和焦虑,恐惧来自于自我对危险的反应,反应水平的差异是由于最初的归因所致。而行为主义者则认为恐怖情绪的出现是由于形成了不良条件反射或行为学习的结果。具体说来,该理论认为恐怖症是由于某些物体和情境与令人恐怖的刺激多次联合出现而形成了条件反射,因而获得了引起恐惧的性质,使这些物体和情景成为恐怖的对象。社交恐惧症患者害怕被人拒绝,或者自尊心比较强,害怕被人拒绝,从而影响他们在社交场合的行为。管新丽,华洁,马银枝对社交恐怖症患者进行的MMPI结果分析社交恐怖症的发生具有个性基础。与许又新的“决定社交恐怖的另一面是人格特征,如果特别爱面子,或是完美主义倾向强烈,这种人更容易患社交恐怖症”的观点一致。Clark与W ells提出的认知加工模式作为SP产生和维持的认知阐释,得到了较为全面的验证。SP和高社交焦虑个体,其认知偏差对其症状的产生与维持起着重要的作用。少数实验通过调控认知偏差确认了其对社交焦虑产生与维持的作用,却尚未见用于社交恐怖症被试。

生理原因。戴维·西汉认为人体内“5-羟色胺”的失调导致社交恐惧症,信息通过这种物质向大脑细胞传递信息,该物质太多或太少都会引起恐惧情绪。有研究表明:假使父母中有一人曾患恐惧症,则子女可能也有患此症的倾向。尽管关于恐怖症是否具有遗传性的研究较少,但研究结果却都非常一致,恐怖症很有可能具有遗传性,尤其是双生子的研究更加证实了这一点。有人在做双生子调查之后,发现13对单卵双生子中,有4对同患广场恐惧症;而16对双卵双生子中,其

同病率则为0。这就说明广场恐怖症可能与遗传有关。另一项双生子研究也证实恐怖症与遗传具有较高相关。还有研究发现:患有Williams综合症的人患恐怖症的比例要远远大于正常人群。几乎96%的Williams综合症患者都患有恐怖症,这表明恐怖症与个体的生物化学因素关系密切。有研究甚至还发现恐怖症患者大脑内的化学物质也与正常人不同。而进化论者则认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为了防止灭种,会有选择性地对某些有潜在威胁的物体和情境产生恐惧,从而激活“逃跑”机制,使人类远离危险的伤害。也就是说这些“预备好的”恐惧是天生的、本能的。这就有助于解释恐怖症的某些非理性方面。

家庭与社会原因。不良的社会环境,家庭及学校不良的教育等都可成为恐怖症的发病原因,而其中又以父母的行为方式、教育方法的不当为主,尤其是父母的溺爱、吓唬、威胁等容易造成孩子的恐惧心理疾患。此外,家庭成员的不和睦也会给孩子带来惊恐与焦虑。Swanson的研究则暗示恐怖症与家庭结构、家庭教养方式、父母文化程度以及出生次序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另外,恐怖症与文化也有密切关系。Swanson发现: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程度的群体,不仅其恐怖症的发病率有差异,而且其恐惧的内容,恐惧的表现方式也各不相同。他发现恐惧感在某些文化圈中似乎比在别的文化团体中更常见。这就进一步说明恐怖症的发生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极为密切。李志成,曾昭祥探讨社交恐怖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的特异性因素,采用EMBU对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36例社交恐怖症患者进行了评定,并与31例强迫症及3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者加以比较,结论发现父母惩罚、缺少父母的情感温暖及父母的过分拒绝在社交恐怖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父母的惩罚可能是社交恐怖症患者的一个特异性因素。路英智,张勤锋社交恐怖症患者的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同上为预防社交恐怖症的发生、使子女心理健康的发展,应重视父母对子女早期的家庭教养方式,要尤其重视父亲的作用。岳冬梅等人研究也发现了父亲的作用。林雄标,胡纪泽采用DSM-IV所做的调查显示: 社交恐怖症患者的父母较正常人的父母对子女缺乏情感温暖、理解、信任和鼓励,但有过多的拒绝、惩罚、干涉、保护。

Arrindell等的研究也得出相同结论,并发现SPH父母教养方式维度中:拒绝较突出。一般认为,过多拒绝式的教育与患者害怕被否定的社会性焦虑的产生有关,SPH患者具有过分关心他人评价,害怕被否定和渴望被尊重的认知心理特征。孙秀娟等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及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36例社交恐怖症病人所做的研究显示社交恐怖症病人家庭表现为低亲密度,情感表达受限,缺乏文化娱乐活动,低组织

性和高矛盾性、高控制性,这些不良因素在社交恐怖症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分类、临床表现与诊断

根据害怕的对象,社交恐怖症可分为特殊恐怖症和一般恐怖症两类。特殊恐怖症患者仅在一个或者几个特殊的社会场合感到特别害怕,比如当众发言和当众表演等,但是在其他场合中表现正常。他们在特殊的场合中会说话不连续甚至说不出话来,会感到特别恐惧。一般恐怖症患者受到的伤害更大,会引发更高的共病率,他们害怕恐惧大部分的社交情景,一般人可以接受的开会、约会等他们都不能正常活动。临床症状表现在公众面前不敢大声说话、吃饭甚至去厕所,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出现出汗、眩晕、震颤、面红耳赤、心慌等症状,因为他们害怕自己会在众人面前出丑,担心自己被注视成为焦点,病情严重的患者只与家庭成员接触尽量回避其他人,甚至会失去工作能力。社交恐惧症确诊需符合以下各条标准:心理、行为或植物神经症状必须是焦虑的原发发现,而不是继发于妄想或强迫症状等其它症状;焦虑必须局限于或主要发生在特定的社交情境;对恐怖情境的回避必须是突出特征。

三、测量

社交恐怖症的测量方式一般分为专用量表和自评量表。专用量表有两个:(1)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LSAS,最常用于评定社交焦虑障碍的量表之一,其在临床应用中效度和信度都很高,是用于评估社交焦虑障碍较好的量表。(2)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SADS,主要测量社交恐怖症患者的回避和害怕行为,有很高的可信度和有效度。自评量表有四种常用量表:(1)害怕负性评价量表FNE,主要测量他人造成的消极社会评估害怕等级,并能显示出心理测量效度和对测量效果的敏感性。(2)害怕问卷(3)杜克简便社交恐怖量表(4)社交恐怖和焦虑问卷。

肖融,吴薇莉,张伟采用成市大中学生社交恐怖症流行病学研究中确诊的155名社交恐怖症患者和1765名正常对照者完成中文版社交恐怖症量表以及后继的重测,结果显示中文版社交恐怖症量表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区分效度和结构效度,值得进一步修订和推广。但是也有缺点: ①到目前为止仅研究了相对较小的样本;

②没有涵盖DSM-IV社交恐怖症的所有诊断标准;③还没有在其他重要人群中使用的评价,如儿童、少数民族、非英语人群。本次研究首次提供了较大样本的非英语人群调查结果,证实了中文版社交恐怖症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也发现个别条目翻译欠妥当,这些缺点有待于今后的修订工作来改善。

四、治疗

“恐怖症”患者常常会体验到持续的恐惧。持续的恐惧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它会使人的神经中枢受到强烈的刺激,影响其正常功能的发挥;可能导致个体出现生长发育减慢,语言障碍,听、视力下降及消化系统疾病。因此,对恐怖症进行及时的治疗与干预就显得非常重要。对恐怖症的治疗以心理治疗为主,此外,还有药物治疗与联合治疗。

1、心理治疗

1.1.心理分析疗法。根据恐怖症的病因采用“精神分析”的“顿悟”手段引导患者运用“自由联想”的方式对过去经历中被遗忘了的创伤体验即原始冲突加以回忆,并再现到现今的意识中来,重新领悟。以成人的态度重新认识幼年的心理创伤,并从中找出与本次发病的关系。发掘患者潜意识内的矛盾冲突或导致疾病的情结,把它带到意识领域中来,在现实原则的指导下得以矫正或消除,从而建立起一个正确的心理结构,使病情痊愈。尽管心理分析是治疗恐怖症的好方法,但需要耗费治疗者的大量时间,患者通常会因缺乏反复就诊的耐心而焦急。因此,培养患者进行自我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治疗者的时间,而且还可以减少患者的就诊次数,从而有利于提高患者进行心理治疗的信心。

1.2行为疗法。根据条件反射原理,我们可知,人类的许多恐怖情绪都是通过后天习得的。因此,恐怖情绪也可以通过后天的重新学习而被克服。所以,行为疗法的主旨就是让患者暴露在引起其恐怖情绪的情境中去,从而使其逐渐地消除对该情境或物体的恐惧。行为疗法主要有暴露疗法和系统脱敏疗法两种。暴露疗法治疗成功的关键是在医生指导下定期自我暴露,同时应注意暴露的时间、进程和全面性。随着研究的深人,暴露疗法发展出了除现场暴露外的其他许多方法,主要有想象暴露、替代暴露、虚拟暴露、自我暴露等,而且其疗效也同样相当得不错。随着治疗实践的深人,人们逐渐认识到患者依从性对治疗成败的影响。因此许多研究者在使用暴露疗法的同时,都要结合放松训练等方法来加强患者对暴露疗法的依从性。当我们在使用暴露疗法的同时,又运用了放松训练时,那便是行为疗法中的系统脱敏疗法了。它旨在破坏引起恐怖情绪的刺激与反应所建立的条件反射。其目的是为了帮助患者减低对某些刺激情况的敏感反应,从而免除焦虑的痛苦,以恢复正常的生活。具体说来,这种技术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放松训练、建立焦虑等级和实际操作系统脱敏。系统脱敏疗法是在暴露疗法的基础上,结合放松训练逐级进行的。因此,运用系统脱敏疗法对恐怖症进行治疗大多能取得满意

的疗效。随着研究的继续,脱敏疗法又发展出了眼动脱敏与再生的方法以及认知行为情绪加工法,研究结果均证明这些新的治疗方法同样具有[社交恐怖症发病机理(共2篇)]很好的疗效。

1..3催眠疗法。催眠疗法治疗恐怖症就是催眠者使用心理暗示的方法使被催眠者产生一种特殊的意识活动状态即催眠状态;被催眠者在催眠者的暗示下,身心处于松弛状态,外来的刺激被隔绝,敏感度下降,从而除去恐怖症。它是心理治疗中的一门重要技术,可以有效地解除患者的恐惧、戒备和羞耻感。当患者进人催眠状态时,许多处于无意识或潜意识中的记忆便会浮现脑际,从中引出心灵中压抑患者的困扰,找出心理症结即恐怖的象征意义,然后运用催眠,分析其错误的思路,剖析其致病的缘由,教以正确的适应方法。由于催眠法不是就病论病,而是追本溯源,寻根究底的治疗,因此效果较好。催眠疗法被认为是治疗恐怖症,尤其是场所恐怖症和特定恐怖症的好方法,而且不少实证研究也都证明了催眠疗法的疗效。

1..4认知领悟疗法。认知领悟疗法认为:思维、感受和行为是具有内在的联系的;各种认知活动对于了解人们的心理病理状况以及寻求治疗机遇都是重要的;认知和行为是彼此呼应的:一方面,认知可以引发与转换各种各样的行为模式;另一方面,认知又来源于行为操作。认知治疗的工作就是与患者一道来评价已经扭曲的认知过程与行为,同时设计出一个新的,可以治疗不适当认知、行为和情感过程的学习策略。一般而言,认识领悟疗法治疗恐怖症病人,要采用病人容易理解的、符合其生活经验的解释。并要指出恐怖持续存在的根源在于患者无意识的愿望得不到满足而致。因此,治疗师通过引导病人分析症状的性质,把症状背后无意识的愿望引到意识中来,病人领悟了症状的实质,症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而消失。认知领悟疗法治疗的最基本的目标就是教会人们识别和改变那些导致他们发生错误行为的不合理信念,进而能够用更加合理的方式去对待他们自己。实验表明认知领悟疗法治疗恐怖症具有不错的疗效叹。

闪应雪在认识领悟疗法治疗社交恐怖症和惊恐障碍的应用体会发现认识领悟疗法对社交恐怖症及惊恐障碍疗效较好。刘浩志,马智文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认知领悟疗法是治疗社交恐怖症的有效方法。吕建周,杨静娟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社交恐怖症对照研究中也发现认知行为疗法是治疗社交恐怖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1.5森田疗法。该疗法的治疗原理主要是:顺其自然”和“为所当为”。所谓“顺其自然”就是让患者承认并接受症状及与之相伴的苦恼和焦虑,不把症状当

下页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