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杨家岭导游价格

导游词2018-10-07 23:01书业网

篇一:延安导游词

篇一:延安导游词

延安

宝塔山导游词

高耸于我们面前的

这座古塔,始建于公元766年—779年,距今已1200多年了。这座古塔在宋代曾经重修,金、

明两代又予以修葺。现存塔高44米,塔基周长36.8米,为八角九级楼阁式砖塔。宝塔底层

壁有南北两个拱门,北门额书“俯视红尘”,南门额书“高超碧落”。二至八层每层有一至两

个拱形窗,第九层则四面开窗。

明清之际,均称这

座塔为“古塔”。1937年党中央进驻延安后,延安成为领导中国革命的中心和总后方。“滚滚

延河水,巍巍宝塔山”,成为无数革命青年和爱国人士向往的地方,这座古塔也焕发了青春,

成为圣地的象征,延安的标志,于是便有了“延安宝塔”之称,古老的“嘉岭山”之名也被

“宝塔山”所代替。

自明以来,宝塔历

经350余年的风雨侵蚀和战火洗礼,到全国解放时,已是弹痕累累,遍体鳞伤。新中国成立

后,古塔也获得新生。省、市人民政府曾于1959年和1984年两次拨出专款,对宝塔进行了

全面维修。替换了塔体风蚀残砖,填补了弹洞,装设了楼梯,加砌了基座,并在塔尖安装了

避雷针,在塔身檐角上环饰了彩灯。1996年国庆期间,我们拆卸了所有彩灯,在宝塔周围及

塔顶层重新安装泛光灯;2001年,延安市委、市人民政府在宝塔山实施了“点亮”工程,将

宝塔和山体按照主题美观的要求安装了各种灯饰,每天晚上开灯2小时,使宝塔山光芒四射。

从远处看,金碧辉煌,塔影婷立,景色蔚为壮观。

现在,我们来到了

钟亭。在这个钟亭里悬挂的钟是明代的铁制洪钟,为明朝崇祯元年(1628年)4月铸造。该

钟高150公分,直径160公分。

钟原置于对面的太和山道观,抗日战争时期边区保安部把它移到这里,做为报警之用。铁钟

音质清宏,余声久绕,可传方圆30——50公里。1938年11月日寇飞机轰炸延安时,这口钟

发出报警的钟声,日机将延安炸成一片废墟,而它却象一位忠诚的卫士,岿然屹立于宝塔山

崖,为保卫延安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大家向东边看!这

座建筑物叫做望寇台,当年范仲淹镇守延安时,为了观察敌情,指挥作战,就在嘉岭山的最

高峰修筑此台。此台建于最高峰,到了夜间,星辰逼临,好象伸手可摘,因此人们又称其为

摘星楼。原楼已毁,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楼是1987年在原址上重建的。

沿摘星楼往下,向

西延伸的这道土畔,是一段古城墙,用黄土夯筑而成,直到山下,通过南门与凤凰山的城墙

相连。(南门的位置在现在育才小学附近,现在人们仍称“南门坡”。

摘星楼的北面,是

一个约400平方米的大平台,这就是东岳庙的遗址。东岳庙始建于宋代,1506年,延安知府

王彦奇予以重建。宋明以来,直至民国初年,东岳庙在延安周围很有名气,在佛教界也颇具

影响。每年四月二十八为庙会,据一些健在的老人介绍,本世纪20年代,宝塔山的庙会(东

岳庙和鬼王庙)还相当兴盛。

东北边那个独立的

砖砌成的四棱台,是烽火台。烽火台是古代的一种通讯报警设备,如有敌情,夜间点火为号,

白天燃烧柴草或狼粪生烟。据说狼粪燃烧时生烟更烈,垂直上升,便于观察,因此有“边关

起狼烟之说。”范仲淹镇守延州时,曾在那里修有烽火台,是一个黄土夯筑的四棱台。现在我

们所看到的烽火台是1993年6月至9月在原址上重新修建的,台高10.9米,台顶面积103.3

平方米,台底面积253.8平方米。这座烽火台的位置选择绝妙,虽不在山巅,但视野十分为

开阔,登临台上,能看到东、西、南三川的尽头。

从烽火台往南,那

山腰中的建筑群,是新修的茶社。那里原是嘉岭书院遗址。

子,进行习文研究,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有见识的栋梁之才。明弘治年间在其遗址上重建嘉

岭书院,当时修有正堂三间,内塑范公像;五经会讲堂三间,供诸子讲经教学之用;院内还

植有松柏桃李树千余株,环境幽静,特别优美,对当时文化的发展起过很好的作用。清乾隆

十六年又重建。1979年修建茶社时,在书院遗址出土了《嘉岭书院记》石碑一通,记载清乾

隆十六年重建事迹。

在烽火台下,距烽

火台高约100米的延河之畔,有一 口通河井。该井是范仲淹驻守延安时,特别为嘉岭山的守

军供水而修凿的,后人称为范公井。井口呈椭圆形,井深24米,四周以块石围砌。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

宝塔山又一著名的景观——摩崖石刻。该处占地面积2864平方米,该石刻高6—7米,长260

米,上面有历代文人墨客的手迹。其中最著名的是范仲淹手书“嘉岭山”三个隶书大字。“嘉”

是美好的意思,“岭”是指山脉。每字高3.68米,宽3.37米。因风雨剥蚀,字迹模糊,明朝

初年曾加以深凿,后被涂成红色。(陕西历史博物馆陈列刻字的照片)。其南约50米处,还刻

有“胸中自有数万甲兵”,说得是范公用兵如神,也十分珍贵。还有宋代石刻“高山仰止”、

“出将入相”、“先优后乐”、“重岗叠翠”、“云生幽外”、“嘉岭胜境称第一”、“泰山北斗”、“一

韩一范”等刻字。

说到这里,就不得

不提一个人,他就是范仲淹。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苏州吴县人,其先世为彬州(今

陕西彬县)人,后徒家江南,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1040年5月,宋王朝

任命韩琦、范仲淹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6月,范仲淹自请到延州,7月范低延州。他来后,

开始对延安地区的城防进行全面的整修和加固,其中就包括对嘉岭山的整修。当时,范仲淹

把嘉岭山做为守备延安的重要阵地和指挥中心,因而予以精心修筑。以上介绍的望寇台、烽

火台、范公井等就是其遗迹。范仲淹抵达延州后,励精图治,竭力医治战争的创伤,使得延

州一线军心、民心大为振奋,实力也得到加强。于是夏人相戒说:“无以延州为意,今小范老

子(范仲淹)腹中自有数万甲兵,不比大范老小可欺也。

起句,现存一首。我们刻录于碑石,立于钟亭旁。这首《渔家傲》词曰;“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

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范仲淹在延安戌边

只有近一年时间,但其建树颇多,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他选贤任能,并在军事、政事繁

忙之际,注重教育,兴建书院,实在难能可贵,无愧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的称号。他的

《岳阳楼记》至今仍为散文之杰作,特别是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

句,可谓众口皆碑。这句名言,不仅是他文才的集中表现,同时也是他高尚胸襟的崇高精神

的体现。

凤凰山麓革命旧址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叫×××。

沿山势而筑的古城

墙据考证始建于公元前215年,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是延安城防建设最早、规模最大、

目前保留最完整的一座城池。据载,秦始皇统一中原后,以北方的匈奴为威胁秦王朝安全的

主要敌方,故命大将蒙恬亲率大军30万北征匈奴。蒙恬为了伐师进退畅通,采取了两条重要

的军事策略,即进攻线上稳打稳扎,防守线上步步为营,以守制攻。延州当属其列,被命大

兴土木在凤凰山筑城为池,随着边陲战火的久久不息,历代皆有重修,尤其大唐名将尉迟恭

镇守延安期间,亲自督修扩城。

圣杜甫为避安史之乱,途经延州时,挥毫写下《塞芦子》名句:“宝塔钟声三川闻,肤施(今

延安)鸡鸣五城应”。

1937年1月13日,

毛主席率领中国工农红军进驻延安城后,第一个住地便是凤凰山。因此,凤凰山之名更加驰

名中外。古今美丽而神秘的传说,愈发给这座饱经历史沧桑的古老城池增添了无限光辉,历

代名人纷纷登山揽胜,俯瞰延安的壮丽景色。

近年来,随着延安

城市建设的发展,凤凰山已由过去的延安城西北屏障而变为现今延安城内的山城公园。

朋友们,凤凰山到

了。

这间石窑是毛主席

在凤凰山居住时的第一院窑洞,它原先的主人叫李建堂。毛主席在这里会见了第一个进入延

安采访的《大公报》记者范长江,与之通宵长谈。范长江后来将采访所得整理为《陕北之行》

发表。

1937年6月下旬,

毛主席移居200米远的吴家窑院,即现在开放的毛主席旧居。

吴家窑院系前后两

院,后院有三孔石窑,一门两窗,中间一孔是会客室,左右有过洞同另外两孔窑洞相连。左

边的一孔为毛主席寝室、右边的一孔为办公室和书房。里面陈设有木质办公桌椅、柜子、两

只小铁皮文件箱、木澡盆等。西室壁上悬挂毛主席写作《论持久战》时的照片;东窑壁上悬

挂毛主席指夹香烟读报的照片;中窑西壁上悬挂毛主席与印度援华医疗队交谈的照片;东壁

悬挂毛主席与白求恩亲切交谈的油画;正中悬挂毛主席与贺子珍的合影照片。1937年10月,

贺子珍离开延安赴西安,后去苏联看病。次年11月,毛泽东与军委办公室秘书江青结合。

篇二:延安导游词

从红

军长征的角度看,延安

长征的红军,终于

找到了“家”??

在陕北开辟了延安

时代,历经抗日战争洗礼和解放战争的风云,红星照耀中国。

夏大地上,建立了

新中国。

中心。

延安之名,始出于

隋。1937年,中共中央进驻,同年设延安市,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所在地。

享誉中外,为扩大

对外开放和交流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市有历史文物保护景点848处,有保存完好的宋

代石刻群洞18个,石窟寺14处,有建于唐代的宝塔等12处古建筑,有革命旧址6处。

是中国革命的圣地。

有国家级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子长钟山石窟等;在自然景观方面有延安黄河壶口瀑布、全国最大的野生牡丹群

和花木兰故里万花山等。

延安旅游景点介绍

百姓生活

2010-04-25 18:18:31 阅读48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延安市位于陕西省

北部,地处黄河中游。

延安在历史上一向

是陕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几千年历史的演变、

经久不衰,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目前共发现各类文物遗址5808处,其中国家级文物

4处,省级文物26处,县市级文物183处。

延安又是中国革命

的圣地。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生活战斗过13年,留下了一大批宝

贵的革命文物、革命纪念地和丰富的精神财富——延安精神。全市境内的革命文物达140多

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延安市区内的凤凰山旧址、杨家岭旧址、枣园旧址、王家坪旧址、子

长县瓦窑堡(原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旧址)等国家级保护文物。

延安黄土风情文化

艺术底蕴深厚、丰富多彩,已成为旅游的新亮点。主要有民间社火、灯会、闹秧歌、转九曲、

信天游等。规模较大的社团活动有安塞腰鼓、洛川瞥鼓、宜川胸鼓,还有陕北农民画、布堆

画、毛绣、刺秀、窑洞窗花、民间剪纸艺术等。

黄河壶口瀑布距延

安市178公里,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该处黄河水面从400余米的宽度突然缩窄为40米,在

壶口处骤然下跌30米左右,随后沿一条长达5公里的“十里龙槽”直去。黄河壶口瀑布气势

如宏,四季晨昏晴雨变化无穷,瀑布与十里龙槽河心的右岛——孟门山、黄河大桥等景点组

成了黄河中游最具特色、最富魅力的黄河系列自然景观。

概况:

区号:0911

邮编:716000

面积:3.7万平方

公里

位置:位于陕西省

北部,地处黄土高原

人口:206万

区划:延安市县共

辖1区(宝塔区)12县(延长、延川、子长、安塞、志丹、吴旗、甘泉、富县、洛川、宜川、

黄龙、黄陵)

景点介绍:

延安是中华民族的

圣地,被誉为“人文初祖”的轩辕黄帝的陵寝地——黄帝陵雄伟、庄严、壶口瀑布是黄河流

域的一大奇观,是我国第二大暴布。它位于山西省吉县城西南25公里的黄河壶口处。黄河巨

流一路奔腾,在山西和陕西交界处曲折南流,到山西吉县与陕西宜川一带,被两岸苍山挟持,

约束在狭窄的石谷中。滔滔黄河,到此由300米宽骤然收束为50余米。

壶口瀑布

古时这里有“旱地

行舟”、“飞鸟难渡关”之说。原来,过去来往的船只,每逢行到壶口,人们都得在岸畔拉纤

绕行;至于迎风展翅的飞鸟,因为瀑布呼啸四震,去烟迷漫,惊吓得也不感飘然不过。

黄帝陵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

的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墓,被称为中国第一陵,在黄陵县城北1公里的桥山之巅,为全国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是朝圣旅游的胜地。

黄帝陵地处桥山,

沮水环绕,群山环抱,古柏参天,四季青翠,环境幽雅。山下有大路可通山顶直至陵前。祭

亭中央的高大石碑上刻有郭沫若题黄帝陵3个大字。祭亭后的一块石碑上书桥山龙驭4字。

黄帝陵位于山顶正中,陵冢高3.6米,周长48米。陵前数十米处有一高台。

黄帝庙呈四方形,

庙门朝南,气势雄伟,门额上大书轩辕庙三字。庙院内有大殿,门额上悬挂着写有人文初祖

四字的大匾。大殿中间安放着巨大的黄帝牌位,上书轩辕黄帝之位。庙院内的黄帝手植柏,

相传为黄帝亲手所植,距今四千余年。巨柏高19米,树干下围10米,有谚语称它七楼八扎

半,圪里圪塔不上算,被誉为世界柏树之父。另有一株高大柏相传为汉武帝挂甲柏,又名将

军柏。

杨家岭

杨家岭革命旧址位

于延安城北3千米处。中共中央在此继续领导抗日战争、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中

国共产常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领导解放战争。这里修建了中央大礼堂、中央办公厅楼及百

余孔窑洞、百余间房屋。 1942年5月在这里召开了延安文艺座谈会,1945年4月,中共中

央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在此讲座并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里有毛泽东、朱德、

刘少奇、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旧居及中央各机关旧址等。

篇二:陕西导游总结

榆林

第2段,榆林正在成为陕西第2粮仓。陕西第一粮仓,咸阳。

陕西第一大城市,西安。陕西第二大城市,宝鸡。陕西第一个卫生城市,宝鸡。陕西第一个卫生城市,西安。

159页,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

天下第一雄关,潼关。

160页,中国最大的沙漠谈水湖,洪建劳。

两红。红石峡在榆林城北其中在161页第一段第二句,胸针三秦,还我河山,洪建劳在神木县,在161页的中间。翠华山秦岭明珠,翠华山还等于终南独秀,二郎山,神木县。 匈奴族,大夏国,在靖边县。

两白,

164页。白云观,在郏县。

陕西省各地重要宗教旅游胜地,

道教:陕北地区,白云观,榆林郏县。

关中地区,终南山,楼观台。

八仙庵,最大的道教庙宇

西安都城皇庙

陕南地区,湘西洞

佛教:陕北地区,清凉山,延安。

关中地区,法门寺。大雁塔,小雁塔。

陕南地区,大云寺,在商洛

伊斯兰教:化绝巷清真寺。

164页,倒数第三段。道经。1618年。白云观。西安古乐。

各种墓

166页,李自成行宫。特别关注下于右任,陕西三原县人。吕友元的故居,东方红的作家。 马氏庄园,

榆林卫城,被誉为小北京。

小江南:渭南河川。黄河湿地

西北小江南:汉中。

小华山:西安南郊的嘉午台

小碑林:汉中勉县武侯祠

小北京:榆林

小汉口:安康,蜀河古镇

小故宫:华山,星月庙

陕南小武当:安康紫阳县,雷武台

延安:

黄河壶口瀑布,伊川县山西,蓟县之间。

清凉山,宝塔山,延河水。

陕南地区最重要的河流就是汉江,汉中市宁强县,汉元镇

在武汉汇入长江,后来陕西就成为汇入长江黄河的省

骊山,华山,太白山,凤凰山,宝塔山

楼阁式塔,大雁塔,宝塔。

红军抵达陕北的时间,到达延安。江西瑞金1934,10月,陕北35年,37年,西半坡1948年3月23日

延安:凤凰山 杨家岭 枣园 王家坪

八路军: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8月23日。正式通电,西安八办。

朱德也是八路之父,1945年8月15,改叫,解放军,八路军的王牌部队115师。师长是林彪

南方部队,新四军,军长是叶挺。

红色旅游

1948年3月23日,党中央东渡黄河,华北的西半坡

1936年2月,毛泽东在清涧县,写下了《沁园春。雪》

1937年9月6日。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林国渠任边区的主席。林国渠,西安的八办,他做过党代表。

毛泽东在凤凰山所写的著作。

毛泽东说,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地点:杨家岭。1948年6月,记者:

毛泽东在讲为人民服务背景:

四八烈士,1946年4月8日。王若飞,秦邦宪《博古》,叶挺,邓发,黄齐生,为人名而生,虽死犹荣。毛泽东所写。

米脂县杨家沟革命遗址,马氏庄园,是全国最大的窑洞庄园。1947年12月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亲自主持召开了12月会议。提出了,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

米脂县杨家沟是毛泽东居住时间最长,革命斗争最多,影响最大的地方。

《米脂杨家沟调查》张闻天主持完成。

八路军:西安八办,主要任务:宣传我党提出的发动全民族统一抗战,输送爱国知识分子到延安,培养抗日爱国人才,向前线延安采购,领取抗战物资,支援前线。

马兰革命旧址:在旬邑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马兰是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是圣地延安的前沿哨所,是陕甘宁边境地区,政治,经济,军事,重要地区。是输送物资,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

陕甘边革命地:它是以铜川耀州赵金县为基地,1930时代,人物:刘志丹,习仲勋,谢子长等,组建了工农红军第26军,创造西北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

刘志丹:1928年,领导了著名的卫华起义。1932年率领红军,陕甘游击队来到赵金。领导红26军,建造了以赵金为根据地。1936牺牲。毛泽东对刘志丹的题词是:

谢子长:是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1935年逝世。年仅35岁。

习仲勋:陕甘边特委,军委书记,红26军政委,2002逝世。

安吴青训班:在泾阳县,是抗战初期,由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主办的。是在国统区,干部青年学校。

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纪念碑:在韩城市芝川镇。

卫华起义:是大革命失败以后,由中共所领导一次武装起义,是陕西省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起义。

也太山战役:在纯化县,1945年7月,地位: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我党的坚持 针锋相对

寸土必争 提出的。

杨虎城:渭南浦城县人,1926年与李虎晨,在西安。打退了河南军阀,刘振华。取得了反围城的战役的胜利。1930年,任陕西省政府主席,1931年,任岁精工主人,释放了爱国人士。在陕西大力兴办教育。1934年,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在西北大力发展水利。 1936年12月12日,与张学良,对蒋介石,实施了兵谏。1949年逝世在重庆被杀害。年仅56.

扶梅战役:1949年,7月10日,在彭德怀司令员的指挥下,胡宗南部发起总攻。结果:消灭敌军一个兵团部,一个军部,共计4万与。7月14日,解放宝鸡。伟大意义:彻底了粉碎了国民党反扑西安的美梦,拉开了解放大西南的序幕。

川陕革命根据地:在汉中南郑县,毛泽东称其为中国苏维埃的第二个大区域。

张良:汉中留坝县。留侯

诸葛亮:武乡侯。汉中,勉县武侯祠。宝鸡岐山,五丈原。

张骞:博望侯,汉中成路县。

蔡伦:龙亭侯,汉中杨县。

霍去病:冠军侯。骠骑大将军。咸阳兴平,茂陵。

金丝猴:周至。

猕猴:汉中南郑县。

博物馆系列:

1汉中,古汉台

2宝鸡,金台关

3咸阳,文庙

4昭陵,李绩墓

5乾陵,永泰公主墓

6茂陵,霍去病

7西安碑林,孔庙

篇三:延安导游词

篇一:延安导游词

从红

军长征的角度看,延安

长征的红军,终于

找到了“家”??

在陕北开辟了延安

时代,历经抗日战争洗礼和解放战争的风云,红星照耀中国。

夏大地上,建立了

新中国。

中心。

延安之名,始出于

隋。1937年,中共中央进驻,同年设延安市,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所在地。

享誉中外,为扩大

对外开放和交流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市有历史文物保护景点848处,有保存完好的宋

代石刻群洞18个,石窟寺14处,有建于唐代的宝塔等12处古建筑,有革命旧址6处。

是中国革命的圣地。

有国家级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子长钟山石窟等;在自然景观方面有延安黄河壶口瀑布、全国最大的野生牡丹群

和花木兰故里万花山等。

延安旅游景点介绍

百姓生活

2010-04-25 18:18:31 阅读48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延安市位于陕西省

北部,地处黄河中游。

延安在历史上一向

是陕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几千年历史的演变、

经久不衰,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目前共发现各类文物遗址5808处,其中国家级文物

4处,省级文物26处,县市级文物183处。

延安又是中国革命

的圣地。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生活战斗过13年,留下了一大批宝

贵的革命文物、革命纪念地和丰富的精神财富——延安精神。全市境内的革命文物达140多

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延安市区内的凤凰山旧址、杨家岭旧址、枣园旧址、王家坪旧址、子

长县瓦窑堡(原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旧址)等国家级保护文物。

延安黄土风情文化

艺术底蕴深厚、丰富多彩,已成为旅游的新亮点。主要有民间社火、灯会、闹秧歌、转九曲、

信天游等。规模较大的社团活动有安塞腰鼓、洛川瞥鼓、宜川胸鼓,还有陕北农民画、布堆

画、毛绣、刺秀、窑洞窗花、民间剪纸艺术等。

黄河壶口瀑布距延

安市178公里,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该处黄河水面从400余米的宽度突然缩窄为40米,在

壶口处骤然下跌30米左右,随后沿一条长达5公里的“十里龙槽”直去。黄河壶口瀑布气势

如宏,四季晨昏晴雨变化无穷,瀑布与十里龙槽河心的右岛——孟门山、黄河大桥等景点组

成了黄河中游最具特色、最富魅力的黄河系列自然景观。

概况:

区号:0911

邮编:716000

面积:3.7万平方

公里

位置:位于陕西省

北部,地处黄土高原

人口:206万

区划:延安市县共

辖1区(宝塔区)12县(延长、延川、子长、安塞、志丹、吴旗、甘泉、富县、洛川、宜川、

黄龙、黄陵)

景点介绍:

延安是中华民族的

圣地,被誉为“人文初祖”的轩辕黄帝的陵寝地——黄帝陵雄伟、庄严、壶口瀑布是黄河流

域的一大奇观,是我国第二大暴布。它位于山西省吉县城西南25公里的黄河壶口处。黄河巨

流一路奔腾,在山西和陕西交界处曲折南流,到山西吉县与陕西宜川一带,被两岸苍山挟持,

约束在狭窄的石谷中。滔滔黄河,到此由300米宽骤然收束为50余米。

壶口瀑布

古时这里有“旱地

行舟”、“飞鸟难渡关”之说。原来,过去来往的船只,每逢行到壶口,人们都得在岸畔拉纤

绕行;至于迎风展翅的飞鸟,因为瀑布呼啸四震,去烟迷漫,惊吓得也不感飘然不过。

黄帝陵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

的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墓,被称为中国第一陵,在黄陵县城北1公里的桥山之巅,为全国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是朝圣旅游的胜地。

黄帝陵地处桥山,

沮水环绕,群山环抱,古柏参天,四季青翠,环境幽雅。山下有大路可通山顶直至陵前。祭

亭中央的高大石碑上刻有郭沫若题黄帝陵3个大字。祭亭后的一块石碑上书桥山龙驭4字。

黄帝陵位于山顶正中,陵冢高3.6米,周长48米。陵前数十米处有一高台。

黄帝庙呈四方形,

庙门朝南,气势雄伟,门额上大书轩辕庙三字。庙院内有大殿,门额上悬挂着写有人文初祖

四字的大匾。大殿中间安放着巨大的黄帝牌位,上书轩辕黄帝之位。庙院内的黄帝手植柏,

相传为黄帝亲手所植,距今四千余年。巨柏高19米,树干下围10米,有谚语称它七楼八扎

半,圪里圪塔不上算,被誉为世界柏树之父。另有一株高大柏相传为汉武帝挂甲柏,又名将

军柏。

杨家岭

杨家岭革命旧址位

于延安城北3千米处。中共中央在此继续领导抗日战争、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中

国共产常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领导解放战争。这里修建了中央大礼堂、中央办公厅楼及百

余孔窑洞、百余间房屋。 1942年5月在这里召开了延安文艺座谈会,1945年4月,中共中

央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在此讲座并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里有毛泽东、朱德、

刘少奇、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旧居及中央各机关旧址等。

枣园

枣园革命旧址在延

安城西北7.5千米处。1940年中央机关在此兴房屋、窑洞。1943年,毛泽东、张闻天、刘少

奇等先后迁居枣园,这里成为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毛泽东旧居在枣园东北半山坡,与张

闻天、朱德旧居左右为邻,是一排五孔石窑洞。1945年8月,毛泽东由这里赴重庆和国民堂

进行和平谈判。枣园还有周恩来旧居、刘少奇旧居、任弼时旧居、彭德怀旧居,书记处小礼

堂旧址及社会部、作战研究室和机要室旧址等。

宝塔山

宝塔山又名嘉岭山,

在延安市东南,延河西岸,山上之塔,巍然直插蓝天,如一忠诚的卫士守卫着延安古城。

延安古名肤施,是

西北的边塞重镇。宋代韩落、范仲淹曾在此镇守。宝塔山为历代守将必去之处.宝塔建于唐

代(一说明代),塔高44米,9级,为八角形砖塔。塔内有阶梯,可登塔顶。山上还有范公

井、摘星楼、东岳庙、嘉岭书院、烽火台等古迹。明延安知府顾延寿有诗曰:“嘉岭叠叠椅晴

空,景色都归西照中。塔影例分深树绿,花枝低映碧流红。幽僧栖迹烟霞坞,野鸟飞归锦绣

从。”塔底层两个拱门门额上还分别刻有“高超碧落”、“俯视红尘”字样。塔旁还有钟一口,

明崇预年间铸造,击之声彻全城。

西安经典旅游线路

★★古城名迹之旅

——东线一日游(兵马俑、华清池、秦陵地宫) 218元/位

★★古城之旅——华山一日游 168元/位

★★古城之旅——

西线一日游 238元/位

★★西安旅游——

延安、壶口瀑布、黄帝陵圣地二日游 390元/

黄帝陵

黄帝陵相传是中华

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园,它位于黄陵县城北的桥山顶上。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一位

伟大的部落首领,是开创中华民族文明的祖先。他用玉作兵器,造舟车弓矢。他的妻子能养

蚕,其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其臣大挠创造了干支历法,其乐官伶伦制作了乐器。

黄帝还以他惩罚邪

恶,首次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 据说黄帝活了118岁。有一次,在他出巡河南期

间,突然晴天一声霹雳,一条黄龙自天而降。它对黄帝说:“你的使命已经完成,请你和我一

起归天吧。”黄帝自知天命难违,便上了龙背。当黄龙飞越陕西桥山时,黄帝请求下驾安抚臣

民。黎民百姓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个个痛哭流涕。在黄龙的再三催促下,黄帝又跨上了龙

背,人们拽住黄帝的衣襟一再挽留。黄龙带走了黄帝之后,只剩下了黄帝的衣冠。人们把黄

帝的衣冠葬于桥山,起冢为陵。这就是传说中的黄帝陵的由来。

黄帝陵景区门

票:60元,军残、离休、老红军、寿星免费,团体、学生优惠

黄帝陵景区荣誉:

国家aaaaa级景点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篇二:延安宝塔山导游词

延安

宝塔山导游词

高耸于我们面前的

这座古塔,始建于公元766年—779年,距今已1200多年了。这座古塔在宋代曾经重修,金、

明两代又予以修葺。现存塔高44米,塔基周长36.8米,为八角九级楼阁式砖塔。宝塔底层

壁有南北两个拱门,北门额书“俯视红尘”,南门额书“高超碧落”。二至八层每层有一至两

个拱形窗,第九层则四面开窗。

明清之际,均称这

座塔为“古塔”。1937年党中央进驻延安后,延安成为领导中国革命的中心和总后方。“滚滚

延河水,巍巍宝塔山”,成为无数革命青年和爱国人士向往的地方,这座古塔也焕发了青春,

成为圣地的象征,延安的标志,于是便有了“延安宝塔”之称,古老的“嘉岭山”之名也被

“宝塔山”所代替。

自明以来,宝塔历

经350余年的风雨侵蚀和战火洗礼,到全国解放时,已是弹痕累累,遍体鳞伤。新中国成立

后,古塔也获得新生。省、市人民政府曾于1959年和1984年两次拨出专款,对宝塔进行了

全面维修。替换了塔体风蚀残砖,填补了弹洞,装设了楼梯,加砌了基座,并在塔尖安装了

避雷针,在塔身檐角上环饰了彩灯。1996年国庆期间,我们拆卸了所有彩灯,在宝塔周围及

塔顶层重新安装泛光灯;2001年,延安市委、市人民政府在宝塔山实施了“点亮”工程,将

宝塔和山体按照主题美观的要求安装了各种灯饰,每天晚上开灯2小时,使宝塔山光芒四射。

从(转载于:www.cSSyq.co m 书 业 网:杨家岭导游价格)远处看,金碧辉煌,塔影婷立,景色蔚为壮观。

现在,我们来到了

钟亭。在这个钟亭里悬挂的钟是明代的铁制洪钟,为明朝崇祯元年(1628年)4月铸造。该

钟高150公分,直径160公分。

钟原置于对面的太和山道观,抗日战争时期边区保安部把它移到这里,做为报警之用。铁钟

音质清宏,余声久绕,可传方圆30——50公里。1938年11月日寇飞机轰炸延安时,这口钟

发出报警的钟声,日机将延安炸成一片废墟,而它却象一位忠诚的卫士,岿然屹立于宝塔山

崖,为保卫延安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大家向东边看!这

座建筑物叫做望寇台,当年范仲淹镇守延安时,为了观察敌情,指挥作战,就在嘉岭山的最

高峰修筑此台。此台建于最高峰,到了夜间,星辰逼临,好象伸手可摘,因此人们又称其为

摘星楼。原楼已毁,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楼是1987年在原址上重建的。

沿摘星楼往下,向

西延伸的这道土畔,是一段古城墙,用黄土夯筑而成,直到山下,通过南门与凤凰山的城墙

相连。(南门的位置在现在育才小学附近,现在人们仍称“南门坡”。

摘星楼的北面,是

一个约400平方米的大平台,这就是东岳庙的遗址。东岳庙始建于宋代,1506年,延安知府

王彦奇予以重建。宋明以来,直至民国初年,东岳庙在延安周围很有名气,在佛教界也颇具

影响。每年四月二十八为庙会,据一些健在的老人介绍,本世纪20年代,宝塔山的庙会(东

岳庙和鬼王庙)还相当兴盛。

东北边那个独立的

砖砌成的四棱台,是烽火台。烽火台是古代的一种通讯报警设备,如有敌情,夜间点火为号,

白天燃烧柴草或狼粪生烟。据说狼粪燃烧时生烟更烈,垂直上升,便于观察,因此有“边关

起狼烟之说。”范仲淹镇守延州时,曾在那里修有烽火台,是一个黄土夯筑的四棱台。现在我

们所看到的烽火台是1993年6月至9月在原址上重新修建的,台高10.9米,台顶面积103.3

平方米,台底面积253.8平方米。这座烽火台的位置选择绝妙,虽不在山巅,但视野十分为

开阔,登临台上,能看到东、西、南三川的尽头。

从烽火台往南,那

山腰中的建筑群,是新修的茶社。那里原是嘉岭书院遗址。

子,进行习文研究,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有见识的栋梁之才。明弘治年间在其遗址上重建嘉

岭书院,当时修有正堂三间,内塑范公像;五经会讲堂三间,供诸子讲经教学之用;院内还

植有松柏桃李树千余株,环境幽静,特别优美,对当时文化的发展起过很好的作用。清乾隆

十六年又重建。1979年修建茶社时,在书院遗址出土了《嘉岭书院记》石碑一通,记载清乾

隆十六年重建事迹。

在烽火台下,距烽

火台高约100米的延河之畔,有一 口通河井。该井是范仲淹驻守延安时,特别为嘉岭山的守

军供水而修凿的,后人称为范公井。井口呈椭圆形,井深24米,四周以块石围砌。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

宝塔山又一著名的景观——摩崖石刻。该处占地面积2864平方米,该石刻高6—7米,长260

米,上面有历代文人墨客的手迹。其中最著名的是范仲淹手书“嘉岭山”三个隶书大字。“嘉”

是美好的意思,“岭”是指山脉。每字高3.68米,宽3.37米。因风雨剥蚀,字迹模糊,明朝

初年曾加以深凿,后被涂成红色。(陕西历史博物馆陈列刻字的照片)。其南约50米处,还刻

有“胸中自有数万甲兵”,说得是范公用兵如神,也十分珍贵。还有宋代石刻“高山仰止”、

“出将入相”、“先优后乐”、“重岗叠翠”、“云生幽外”、“嘉岭胜境称第一”、“泰山北斗”、“一

韩一范”等刻字。

说到这里,就不得

不提一个人,他就是范仲淹。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苏州吴县人,其先世为彬州(今

陕西彬县)人,后徒家江南,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1040年5月,宋王朝

任命韩琦、范仲淹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6月,范仲淹自请到延州,7月范低延州。他来后,

开始对延安地区的城防进行全面的整修和加固,其中就包括对嘉岭山的整修。当时,范仲淹

把嘉岭山做为守备延安的重要阵地和指挥中心,因而予以精心修筑。以上介绍的望寇台、烽

火台、范公井等就是其遗迹。范仲淹抵达延州后,励精图治,竭力医治战争的创伤,使得延

州一线军心、民心大为振奋,实力也得到加强。于是夏人相戒说:“无以延州为意,今小范老

子(范仲淹)腹中自有数万甲兵,不比大范老小可欺也。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