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SAT作文写作素材 (800字)

考场素材2018-10-10 08:18书业网

Tel: 86-10-51627791 Fax: 86-10-51627792

第二章 大学教育:毕业与退学之间

Tel: 86-10-51627791 Fax: 86-10-51627792

Tel: 86-10-51627791 Fax: 86-10-51627792

Tel: 86-10-51627791 Fax: 86-10-51627792

拉里·艾里森(Larry Ellison)

●他生性张扬,目中无人,喜欢与人争斗。2003年6月,他宣布向他的竞争对手仁科进行敌意收购。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尽管仁科管理层使用了各种手段来阻止这次收购,但到最后也不得不让步,2004年12月12日晚,仁科公司被他的公司以103亿美元收购。

●他曾想花2000万美元购买一架俄罗斯米格战斗机,令美国海关手足无措

●他曾开着一架意大利产战斗机在太平洋上空和别人进行模拟空战 ●他还因冒险玩命多次住进医院,上大学踢球时弄断过鼻梁骨 ●在夏威夷冲浪时扭伤过颈骨,在快艇比赛中遭遇风暴险些丧命

他,就是甲骨文老板拉里·艾里森(Larry Ellison)。

1962年艾里森高中毕业,进入伊利诺斯大学就读,二年级时离开学校。《商业周刊》报道他离开的原因是因为平均成绩不及格,艾里森不置可否。过了一个夏天他又进入芝加哥大学,同时还在西北大学学习。在这三个大学里,艾里森没得到任何毕业文凭。

1966年艾里森离开家乡,来到加州的伯克莱(UC Berkeley),准备就读研究生,同时开始工作。他学习了电脑编程,为IBM开发大型电脑。他并非想投身高科技,只不过想赚点生活费。32岁以前,他换了十几家公司,却一事无成。

Tel: 86-10-51627791 Fax: 86-10-51627792

1977年6月,艾里森与人合伙出资1200美元成立了软件开发研究公司,他拥有60%的股份。―当我创立甲骨文时,我想建立一个让我喜爱的工作环境,这是最主要的目的。……甲骨文招聘有一个原则:如果这个人你不喜欢一周有三次和他一起午餐,就不要让他加入。‖

2000年7月,有人创作了一个关于拉里·艾里森在耶鲁大学毕业班所作的开场白演说的故事,这个让人瞠目结舌的故事很快出现在各种电子邮件收件箱中。虽然艾里森特立独行的个性人尽皆知,但还是有人些怀疑这篇演说的真实性;因为1997年他曾经恶作剧地在Bonnegut网站发表开场白演说,并被广为流传,所以这一次这篇演说似乎并不会是假的。 拉里·埃里森写那么一篇讽刺性的文章的初衷是因为他生活无羁,且是一个三次结婚三次离婚的亿万富翁。1997年他的一本传记名字就叫做《拉里·埃里森和上帝的区别:上帝认为他不是拉里·埃里森》。

事实上,埃里森并没有在耶鲁大学作过演讲,也没有在其他地方作过这样的演讲。相反,他曾经在1995年10月的一次访谈中表示―每个人应该拥有一个或更多的大学学位‖( So a college degree is certainly useful, and I would recommend that everyone get one or more of those. But, you know, I left school without a degree...)。这篇文章出自讽刺性网站SatireWire富于想象力的作家安德努·马拉特(Andrew Marlatt)的手笔。后来,文章被转载在了另外一个讽刺性网站BBspot上,大家开始以为是真的(大概基于Ellison的古怪性格)。翻译成中文之后,戏谑的口气减少了很多,更使得很少有人去质疑这个没有准确时间与地点的演讲。

本文就是这篇神奇而极为精彩的演讲!

文凭是为失败者而准备的

耶鲁的毕业生们——如果你们已经受够了这套开场白,那我要先道一声歉——我想请诸位为我做一件事。请好好看一看你的四周,看看你左边的同学,再看看你右边的同学。现在,再请你设想一下这样的情况:从今天起,五年后,十年后,甚至三十年后,你左边的这个人很可能成了个失败者,你右边的人,同样也成了个失败者。而你,站在中间的家伙,你以为会怎样?一样是失败者。失败的经历。失败的优等生!

说实话,今天我站在这里,并没有看到一千个毕业生的灿烂未来。我没有看到一千个行业的一千名卓越领导者,我只看到了一千个失败者。

你们觉得很沮丧吧,这就对了。到底为什么,我,劳伦斯·拉里·艾里森,一个退学生,竟然对你们这些全国一流高等学府的毕业生,这么胆大包天地散布异端邪说?让我告诉你为什么吧。因为我,劳伦斯·拉里·艾里森,这个星球上第二富有的人,是个大学退学生,而你不是。

因为比尔·盖茨,这个星球上最富有的人——至少到目前为止——也是退学生,而你不是。

因为保罗·艾伦,这个星球上第三富有的人,同样也从大学退了学,而你没有。 再来一点证据吧,因为迈克·戴尔,目前全球富豪榜上排名第九而且排名还在不断攀升的人,还是个退学生。而你,不是。 哦,你们已经非常沮丧了,我很能理解。让我来抚慰一下你们受伤的心灵吧。平心而论,你们辛苦挣来的文凭倒也并非一无所用。我想,你们大多已在这里耗了四五年吧,在很多方

Tel: 86-10-51627791

Fax: 86-10-51627792

面,你们所学、所承受的东西将来会使你大大受用。你们培养了良好的工作习惯,你们搭建了可助你一路畅通的人脉关系网,你们还树立了维系一生的态度、信念,那就是―苟且‖。这一切都很好。没错,今后你将需要你的关系网,需要那些牢靠的工作习惯,需要这种苟且的态度。而你之所以需要它们,是因为你没退学。因为你没退学,所以你永远都无法跻身世界上最顶尖的富豪之列。哦当然,你也有可能很努力地拼命工作,最终向第十位,第十一位挺进,就像史蒂夫·鲍默那样。不过那样的话,大概就不需要由我来告诉诸位,他在为哪位大老板打工了吧?再说,根据记录,他其实在研究生期间也退了学,只不过开化得稍微晚了些罢了。

现在,我猜你们中有很多人,也很可能是绝大多数人,都正在琢磨,―那我还能做点什么吗?我真的一点希望都没了?‖ 实话说,已经太晚啦。你们的大脑早已经被塞满了太多没用的东西;而你们还因此自以为是。你们再也不能重返19岁了。你们已经戴上了一顶―内置‖的帽子,噢,我指的可不是你们脑袋上那顶学士帽。

哦……你们可真是非常沮丧了,这就对了。那么,现在可能该我拨云见日、点化冥顽了——说的可不是你们,2000级毕业生,你们已经报废了,玩儿完了。你们就偷偷摸摸享用你那可怜的20万年薪吧,就这份工资单还是经你老同学签字才开出来的——人家可早在两年前就退了学。

事实上,我今天要点化的是那些眼下还没毕业的同学们。听我说,这绝对是我的金玉良言:离开这儿吧,收拾好你的行李,带上你的妙点子,走了就别再回来。去退学吧,现在就上路。

我敢说,一套学士服肯定会让你完蛋,就像这些保安马上要把我从讲台上撵走一样肯定……(此时,Larry被带离了讲台)

DIPLOMAS ARE FOR LOSERS

Graduates of Yale University, I apologize if you have endured this type of prologue before, but I want you to do something for me. Please, take a good look around you. Look at the classmate on your left. Look at the classmate on your right. Now, consider this: five years from now, 10 years from now, even 30 years from now, odds are the person on your left is going to be a loser. The person on your right, meanwhile, will also be a loser. And you, in the middle? What can you expect? Loser. Loserhood. Loser Cum Laude①.

"In fact, as I look out before me today, I don't see a thousand hopes for a bright tomorrow. I don't see a thousand future leaders in a thousand industries. I see a thousand losers.

"You're upset. That's understandable. After all, how can I, Lawrence 'Larry' Ellison, college dropout, have the audacity to spout such heresy②to the graduating class of one of the nation's most prestigious institutions? I'll tell you why. Because I, Lawrence "Larry" Ellison, second richest man on the planet, am a college dropout, and you are not.

Tel: 86-10-51627791

Fax: 86-10-51627792

"Because Bill Gates, richest man on the planet — for now, anyway — is a college dropout, and you are not.

"Because Paul Allen, the third richest man on the planet, dropped out of college, and you did not.

"And for good measure, because Michael Dell, No. 9 on the list and moving up fast, is a college dropout, and you, yet again, are not.

"Hmm . . . you're very upset. That's understandable. So let me stroke your egos for a moment by pointing out, quite sincerely, that your diplomas were not attained in vain. Most of you, I imagine, have spent four to five years here, and in many ways what you've learned and endured will serve you well in the years ahead. You've established good work habits. You've established a network of people that will help you down the road. And you've established what will be lifelong relationships with the word 'therapy.' All that of is good. For in truth, you will need that network. You will need those strong work habits. You will need that therapy.

"You will need them because you didn't drop out, and so you will never be among the richest people in the world. Oh sure, you may, perhaps, work your way up to No. 10 or No. 11, like Steve Ballmer. But then, I don't have to tell you who he really works for, do I? And for the record, he dropped out of grad school. Bit of a late bloomer.

"Finally, I realize that many of you, and hopefully by now most of you, are wondering, 'Is there anything I can do? Is there any hope for me at all?' Actually, no. It's too late. You've absorbed too much, think you know too much. You're not 19 anymore. You have a built-in cap, and I'm not referring to the mortar boards on your heads.

"Hmm... you're really very upset. That's understandable. So perhaps this would be a good time to bring up the silver lining. Not for you, Class of '00. You are a write-off③, so I'll let you slink off to your pathetic $200,000-a-year jobs, where your checks will be signed by former classmates who dropped out two years ago.

"Instead, I want to give hope to any underclassmen here today. I say to you, and I can't stress this enough: leave. Pack your things and your ideas and don't come back. Drop out. Start up.

"For I can tell you that a cap and gown will keep you down just as surely as these security guards dragging me off this stage are keeping me down . . ."

注释:

①Cum Laude: n. <俚>以优等成绩毕业者

② heresy: n. 异端, 异教

③write-off: n.[会计]销帐, 勾销, 帐面价值的削减, 不再有任何价值的东西

Tel: 86-10-51627791

Fax: 86-10-51627792

Andrew Abbott 是芝加哥大学一位杰出的教授,他1970 年在哈佛获得学士学位 (历史学/文学),1982 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社会学博士学位。他著有四本书并发表了五十篇影响巨大的论文。他以职业生态学理论闻名于世,并开了先驱社会序列数据算法分析的先河。

本文是他在芝加哥大学开学典礼上的致词。

大学教育之禅

欢迎来到芝加哥大学!在新生周里,你们会听到很多人对你们重复这句话,不过,这其中只有我一个人,会在说完这句话后继续演说六十分钟。我想,以前你们都大概很少听这样的演讲吧,以后你们也不会再听到了。就既定话题做冗长的、形式化的演讲,这更像是十九世纪的做法,不幸的是,即便是在芝加哥大学,你们也别无选择,只能接受这种形式的演讲。不过,有个消息你们听了肯定会高兴:四年后在你们的毕业典礼上,演讲时间只有十三分钟半,这可是被严格限定的。

对我来说,做这个演讲并不容易。有生以来,我仅仅做过两三次这样的演讲;对你们听众来说,这也并非轻松活儿,认识新室友、准备分班考试、参加新老生交流会等诸如此类的事情,已经让你们应接不暇了。你们的大脑被我们布置的一大堆垃圾读物搞得疲劳不堪,你们的身体因过多分泌的肾上腺素、血清素和内啡肽而兴奋不已——更不用提那种由雌性激素和睾丸激素引发的强烈骚动了。你们当中,有人急切地想要倾听我的演讲,有人则巴不得它早点结束,有人在观望前两排聒噪的公子哥们——他们正旁若无人地高声私聊,有人在感受这栋哥特式建筑所展现的一派宏伟气象,还有人在偷偷地想,演讲者,也就是我,鼻子长得可真大。总而言之,你们是一帮不拘一格的听众,而我是一位正要入题的演讲者,我们要共度一小时的时光,来思考大学教育的目的,那就开始吧。

在此,我要特别申明的一点是,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不管你来自何方,接下来的四年里,

你都没必要非要学会所有的东西。首先,就世俗的名利而言,你们已经功成名就了。今后,

Tel: 86-10-51627791

Fax: 86-10-51627792

你们将前程似锦、事业有成、家财万贯,这一点从一个简单的事实便可预知,即你们进入的是一所精英学府。每年,全美国约有280万人中学毕业,其中有180万人进入大学就读,而进入芝加哥大学这样的精英学府的,只有4万到6万人。所以,你和你们的同伴,代表着全美国18岁的青年中那顶尖的2%。显然,你们会干得非常出色。

但是,我预测出你们将取得成功,并不仅仅是由于这所大学享有盛誉,还要分析其它因素——主要是那些你们之所以被录取的关键因素,即个人才华、以往表现,还有你们继承自家庭的社会性资源和发达的智力。而且,录取结果具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功能:既然你能来到这里,那么将来人们就会认定你非常优秀,而不管在此期间你的所作所为究竟如何。当然,入了学就意味着你肯定能毕业。大学竞争力的一个体现就是保持较高的―学生保有率‖,所以,无论学生是否学到了什么,都要确保他毕业,这种切实符合自身利益的做法,大学何乐而不为呢?

所有这一切都向我表明,从今天起20年后,这个房间里的任何一个人,都会跻身于在美国收入分配排行榜上位列前四分之一的阶层。我调查了芝加哥大学1975年的毕业生——他们这一届的出身比你们可差得远,得到的结果是,他们的中位人均收入大约是全国中位收入的五倍,中位家庭收入则位于排行榜上的第93个百分点上。这就是你们光辉灿烂的前景。全国性的成功者角逐竞赛已经结束了,作为赢者的你们已经没必要在这里苦学了。游戏已经结束,而你们已大获全胜。

―当然,‖你会说,―我在芝加哥大学的学习情况,将决定我今后的收入是位于第94个还是第99个百分点上。接受优良的高等教育可能对于赢得成功事业的概率无所增益,但对于事业成功的程度肯定会有所影响吧。‖

恰恰相反。这种接受大学教育的第二条理由,事实依据非但没证实,反而与它背道而驰。所有严肃的学术性研究都表明,虽然大学的声望和录取率等因素会对学生今后的收入有一定的独立影响,但收入变差却大都出现于大学层面之内,也是说,出现于一所既定大学的毕业生内部。这种内在的变差取决于才能、资源、表现和专业等个人因素。但即便是这些因素,对你未来收入的决定程度也不高。例如,据我所知的一些国内顶尖人物,他们大学GPA每增加一个积点,如从2.8增加到3.8,毕业四年后的收入水平就会增加9%。但是考虑到为提高这一个成绩积分所付出的巨大代价,结果可谓差强人意。

在大学经历的相关因素中,对今后的名利地位确实造成影响的,是专业,不过,这种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学专业和所选职业的关联度。通向事业成功的真正因素就是所从事的职业,与其它因素相比它更能决定收入水平。

就大学所提供的有限的职业选择余地而言,专业和职业之间的关联度并不高。我们在前20年间的芝加哥大学校友会中随机抽取了10%的样本,得出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以数学院校友为例:其中有20%是软件开发和支持人员,14%是大学教授,10%从事银行金融业,7%担任中小学教师,另有7%进行非学术研究,其余的则分布于各行各业。理科院系毕业的校友都任职为大学教授或非学术研究人员,生物化学专业校友则往往投身于制药业,但总会有很多独辟蹊径的另类分子:一个学生物的成了作家,另一个如今是音乐家,两个学数学的改行当了律师,还有一个学物理的摇身一变,成为精神治疗医师。

再以社会科学为例。时下经济类学科被看作是最具野心、最富名利性的专业,这一学科的毕业生分布情况是:24%从事银行金融业,15%从事商业咨询业,14%担任律师,10%是商业管理或销售人员,7%是计算机业从业人员,余下的30%遍布各行业。学历史的往往成为

Tel: 86-10-51627791

Fax: 86-10-51627792

律师和中学教师,这二者各占24%和15%的比例,但其它的60%则囊括了各种行业。不可思议的是,本应成为心理学家的人们,如今也有20%从事着各种商业活动,11%成为律师,10%成为大学教授,其它的则广为散布。当然,还少不了情理之中的意料之外:社会学学生改行为保险精算师,两个学心理学的则成为政府管理人员,学政治学的入行计算机业。

至于人文学科,英语专业也是遍地开花:11%在中小学任教,10%投身商界,9%转向通信业,9%进入律师行业,还有5%任职于广告业。学哲学的有30%成为律师,18%从事软件业。两个英语专业的学生成为艺术家,一个成为建筑师;一个哲学专业的学生当了农场主,两个当了医生。

在自然科学领域,除了那些一心要做教授的学生外,几乎没什么职业能把哪个专业的本科生排斥在外。一旦毕业,你可以随意选择你感兴趣的职业,无论是功利性的,还是精神性的;你不会因所修专业与该选择无关而丧失任何机会。总而言之,没有广泛的证据能证明,大学期间的学业表现会对今后的收入、地位等造成多大的影响。芝加哥大学的校友会数据也表明,学习期间的GPA和他们的目前收入之间也没什么关联。

接受大学教育的第三条理由是,它能教你一些对今后生活有益的基本认知技能。由于我本人曾强烈地推崇这个观点,因此现在我需要格外地费点儿心思来推翻它。

这个观点是,在大学里学到的,与其说是专业的学科知识,不如说是使你受用终生的一般技能——无论是用于学术研究、工作还是娱乐。人过三十就会知道,大学里所学的具体内容,毕业五年后差不多就都忘光了。但是,正如上述观点指出的那样,一般技能却是经久耐用的,它们可能难以衡量,效果也不易证实,但正是你们大学学习的核心。

谈到这些技能,人们的首先想到的往往就是简单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量化分析技能:娴熟的读说能力有助于你与知识经济打交道,量化分析训练使你能做出合理的财务决策——这后一点在很多领域的职业生涯发展中都被证明是十分有用的。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更为高级的技能:富于怀疑精神和批判性的阅读能力,以迅速识破报纸和股票样张的伎俩;良好的分析能力,以系统地表述工作中复杂的规划方案;必要的写作能力,以清楚地向人阐明自己的观点;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以抒发己见,避免人云亦云;还有终生学习的能力,以适应工作和娱乐中的不断变化。

正是这样的一般技能构成了大学期间学习的关键之处。有大量抽样证据表明,芝加哥大学校友、兄弟院校的校友以及全国高校的校友都对这一观点深信不疑。校友们常会提及大学所学具体知识的流失,而倍加强调一般技能的保留。

但是,没有充分可信的资料能证明,大学学习本身培养了这些技能。我们知道学生通过四年的大学生活获得了这些技能,但不清楚究竟是否是大学教育促成了它们。首先,上大学尤其是进入精英学府的年轻人,与其它未考取大学的同龄人,二者是截然不同的,绝不可相提并论。如果我们在分析中没有对这种差异进行很好的统计控制,那么表面上由大学教育所起的作用,实际上可能仅仅源自于这两种人的差异本身。

在这种选择性偏差效应之外,还有一种不可测变量同样造成了分析上的难题。与大学以下学历者相比,大学生乐于承担更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他们与聪明人相处的时间更长;他们的生活环境更珍视认知技能的价值。此外,许多认知技能都无法严格地用于区分调查对象是否上过大学,这意味着,也许这种技能不过是随年龄增长而日臻完善的。你的技能更为发达,可能只是因为你年长了几岁而已。

我们认为大学教育具有重要的认知方面的功能,但这一点完全依赖于我们认为能在统计

Tel: 86-10-51627791

Fax: 86-10-51627792

上消除选择性偏差和不可测变量的影响。控制这两种效应的唯一的非统计方法,就是对照实验,可惜,这么做是很不现实的。没有人能让1000个聪明的、雄心勃勃的年轻人不上大学,而去一个全新的环境:同样富有挑战性、利于智力发展,但没有课堂授课、学业负担或课程安排。那么,假设你自己在接下来的四年里都置身于这样一个地方:你会按合理编制的次序交替地在商业部门、非盈利组织和政府机关实习、工作;在这里你和其它每个人一样,都可以随心地习得各种技能;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向朋友和同事咨询,可以阅读手册、指南,还可以参加这里开办的一些具有组织性的班级,以学习独特的必备技术;你可以住在宿舍里,还可以安排你自己的业余生活。不过,绝没有课堂授课。我想,除硬科学和工程学等少数领域外,你完全具备进入法学院、商学院、管理顾问行业或接受社会工作培训的资格,和你在这里接受了四年的课堂教育后一样。

对于大学学习的净效应,我们确实有统计上的证据可以清楚地表明这一结果很可能是正确的。首先,没有一致的证据能表明,大学教育能对口语交流能力、书面交流能力、一般的反思性判断能力或智力的灵活性产生显著的净效应——我们可以设定20%或更高的水平作为衡量该效应的标准——尽管在以上各方面,都有适度的证据显示这种效应略存一些。其次,似乎有一致的证据表明,大学教育对一般的口语和量化分析能力具有中等程度的效应,约为10%到15%,不过,这似乎是个―常用则熟,不用则忘‖的问题。大学里要求你经常应用高中所学的技能,但很多工作都没有如此要求。最后,大学对于培养批判性思维似乎确实具有巨大的净效应,但是,对于该议题的研究往往是在没有对年龄进行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的,使得大学的教育效应和纯粹的成熟效应难以区分。这些研究结果并非全部得自精英学府,不过我们仍然可以推断,大学教育对认知功能具有强大的净效应这个结论缺乏必要的证据支持,未免显得有些牵强。你们入学时都非常聪明,你们毕业时仍会非常聪明,只要你在这里运用了你的智慧——无论用于哪方面。

―认知技能‖观点的第二类论点集中在于,这些技能在今后的生活中是否确实占有核心地位。你很可能已经提出质疑了:专门的职业技校就能教授从事法律、医药等行业或经商所需的大部分知识,而且真正从医的人会发现,生物化学和其它科学基础课对于医师执业简直没有一点实用价值。实际上,虽然现在的医学院普遍地要求报考者具有偏理科的文科学士文凭,但这种限制是在进入20世纪后才开始实施的。此外,在世界上其它国家和地区,医生、律师和商人一般都是本科学历,而非硕士研究生学历。因此,有广泛的证据表明,大学期间所得的技能对于职业生涯发展并非至关重要,尽管校友会对这一看法并不认同。

让我们的讨论再深入一步吧。列在标准的本科技能单上的不外乎以下几项:批判性思维、分析推理、终生学习、独立思考以及写作能力,我们不妨按照你们所向往的职业来逐条分析,看看这些职业是否真正需要运用这些技能。

律师:那些律师精英所实际从事的工作不过是争取生意、签合同、领导法务组、监督年轻的法律助理。法律助理应该具有写作和分析技能,但太多的批判性思维会给他们造成麻烦,独立思考同样也会引发问题。至于普通律师,他们的绝大部分工作就是处理与财产或其他权益让与、离婚、遗嘱、公司诉讼等有关的法律事务,有时还会处理个人伤害防护诉讼案,事实上所有这些都是在实际工作中才会学到的,而且很多情况下都是从公司文员那儿学到的。随便一个诉讼律师都会告诉你,课堂上你可学不到一个了不起的诉讼律师所应具有的那些技能,而这些技能是任何一位优秀的诉讼律师都可以教授你的,不过如果你有戏剧表演方面的背景,那倒会有用得多。精通法律条文,理解深刻,见解独到,这对任何人都毫无用处,当

Tel: 86-10-51627791

Fax: 86-10-51627792

然,除了法律教授,可能还有少数几个法官。因此,这五项主要的认知技能的作用仅仅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而已:与人相处,参与团队合作,阐明并简化问题,并将这些简洁清晰的信息传递给不同的听众,使其理解、接受。但对于如何做好一个律师,这些技能无半点用处。

商界的情况也大同小异。经商的人根本无须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这个―良好‖是以我和其它一些教授的眼光来界定的。什么语句你都得精简、再精简,直到像个子弹头那么尖锐;你要干的事就是简化和阐明。你要和其它人合作愉快,就得在很大程度上敛藏起你独立思考的宝贵品质。一般的分析技能确实非常重要,但对于商业管理者来说,那种至关重要的―分析能力‖主要是指,理解清楚并准确传达别人的话,以及理清并通译这个庞大组织里涌动的各种五花八门的信息。这可完全不是我们在大学里教你的那一套。

医药行业又怎样呢?像在法律行业一样,大部分医疗工作都是日常事务和一些例行公事,每天按照编制好的标准程序运行即可。医生的确需要进行终生学习,毕竟,医生不能像高级律师那样,把新的诉讼交给一般律师,他还必须亲自上阵或督察。但是,像商人一样,除学术型医师外,他们无须具备写作能力。同样,复杂的分析性思维也没有多少用武之地。医疗分工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疑难杂症交给那些专攻此术的医生来研究就行了。与此不同的是,发达的倾听技能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工作中的内科医生来说,听明白别人想表达的意思是一项基本技能,但是,我们从来不会在课堂上正式地传授这种技能。

最后,再来看看教授这一行吧。虽然你可以反驳说,那份大名鼎鼎的本科技能单上所列的,确实是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必备的品质,但是,大多数在非一流大学工作的教授都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所教的学生又大都不思进取,这些技能对他们来说几乎没什么用。鉴于你们当中很少会有人成为大学教师,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你们也就不会需要高等教育所强调的这些认知技能了。

接下来,我来驳斥支持大学教育的认知功能的另一种观点。这种观点认为,文化素养是由一套特殊的知识体构成的,文科教育的职责就是教会学生这套知识体的大部分内容。我把这个观点叫做―混合语观点‖,因为通过这种方式所传授的准则是为了给―受过教育‖的人提供一种―混合语‖,使他们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彼此之间都能够进行交流。但是,只有共同遵守某种准则的人们就其内涵达成一致时,这种准则才是有效的。然而,我们教育体系的现状是,没有人认同这个准则,既然如此,这个体系本身就不存在什么准则。也许在这些被批驳得体无完肤的观点中,唯一可以幸存的,就是我称之为―智力体操观点‖的观点。它的主要看法其实已经暗含在我前面的讨论中了,即以大规模的交替实习制来取代大学学习制。―智力体操观点‖认为,大学生如何具体安排自己的四年生活是无足轻重的,只要这种安排有利于智力发展就行。既然大学课堂教育恰巧最容易使你得到这种锻炼,你大可以选择接受这种方式进行锻炼。这就好比参加相邻街区的智力健康俱乐部就可以取得很好的锻炼效果,不必劳心费力地驾车到市区的芝加哥智力竞技俱乐部去进行锻炼了。

这种智力体操观点是19世纪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改革的核心所在。人们并不认为学习希腊语对统治印度会有直接帮助,但人们会想,既然你能精通希腊语或矢量微积分,那么你肯定也可以掌握治理印度所需的任何技能。在这种观点发展的颠峰时期,一度导致人们完全忽视了身边的实际问题,结果是,当时英国的很多殖民地行政长官更乐意与虚拟语气等语法知识打交道而不是与他的下属军官打交道。不过,就纯粹的智力锻练而言,这的确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不幸的是,如果你今后要从事的工作是非智力型的,那么进行这种智力训练可能就是无关紧要了。

Tel: 86-10-51627791

Fax: 86-10-51627792

好了,基本情况我已经介绍完了:人们到大学来接受教育,学习枯燥的课程,选择某专业并为之沉迷,实际上都没什么实用功效。你在别处学不到的,这里也照样学不到;你在别处能学到的,这里还是学不到。所以,忘掉你们曾经信奉的大学教育实用性的说法吧,统统忘光。接受教育的原因就是,受教育比不受教育好。

在这里——或其它任何地方——接受大学教育的原因就是,受教育本身就是好的,而不在于它能给你带来什么实际的好处。它不能助你达到什么辉煌的彼岸。它的好处就在于它的好。也就是说,―教育的目的‖这个词语本身就是无意义的:教育的目的无法预测,或者说,教育没有除它本身之外的任何目的。

我之所以强调教育没有目的,是想说明,我们接受教育不应该希冀日后会有所回报,无论这种回报是进一步深造还是别的什么好处。我之所以强调教育没有目的,还想说明,我们在接受教育期间也不应该别有它求,除了教育本身之外。

认为接受教育对于将来有实用价值的这种想法的问题在于,世界、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思考方式都日新月异,在―未来‖到来之时都将发生彻底的改变。无论是在哪个领域,现实和我们所知的理论、概念都处于永恒的变化之中。医学、法律、商业、物理、建筑、农业、社会工作——凡是你想得到的——在你们大学毕业到十年再聚的这段期间,这些学科或行业的知识基础可能会在很多重要的方面发生变化。不仅仅是事实和知识内容,那些深层次的技能也在以惊人的速度发生着变化。

知识的变化并不是以无形的方式自发产生的,而是产生于人们的预想。人们之所以能发现新的事实,发现新的物质,是由于他们的主动探索;之所以能建立新的理论、找出新的方法,是因为他们想替代那些落后的不合时宜的知识。不管你是医生、律师还是农场主、会计师,如果你想建立认知世界的新方式,或提出处理事务的新方法,就得有能力进行预想。所以,我们的教育不可能包含精通学科知识、专业技能甚至是普通技术等内容。如果你真的熟练掌握了这些东西,并能将之具体化——把它们转变成为固定的、有形的僵化事务后,你将无法设想出新的东西来取代它们。想要对工作所涉及的工具、理念、技术等进行修补、改造或更新,就必须掌握一种本领,保证你能够从旁观者的角度着手,而这种本领正是教育所赋予的。

这种观点反驳了那种普遍看法,即教育的目的是教会学生一些技能,以应对第一手知识、资料的迅速变化。这是因为这种技能本身也在变化。以写作能力为例,一个世纪,甚至半个世纪以前,它所起的作用可比现在要大得多。我们也可以跳转到另一个层级上来讨论正规的大学教育的作用,——教育的第三层次——设想如何改造技能的教育技能。不过,每沿这个方向上升一层,我们就会越来越少地考虑将来,而越来越多地考虑一种恒久不变的智能性,这种智能性是一套思维习惯集合,它确保了思维中那些优秀品质的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我们逃出了一个陷阱,即历史的演变局限了教育的概念,为了避免这一点,我们不再倡导具有暂时导向性的教育概念,而是转为考虑它目前的持久性。任何一种严肃的教育理念似乎都无一例外地植根于―持久‖的土壤中——这种―持久‖基于其自身的永恒。

正是因为想法永远处于层出不穷的变化之中,或者说永远都有必要想出新鲜的主意,教育的精髓在于传授一些实用性的知识技能这种说法也就不攻自破了。你可不能像守在巢中嗷傲待哺的雏鸟,指望老师会像大鸟一样把半消化的小虫丢入它口中一样,手把手地教你一些现成的知识。教育教授的不是具体内容,也不是技能,教育是一种思维习惯或可称其为大脑状态。那并不是你的附属品,而是与你浑然天成。

Tel: 86-10-51627791

Fax: 86-10-51627792

接受教育就是要培养一种习惯,要挖掘所观察到的事件或现象中多重的、全新的意义。有很多标准的程序可以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如解释性的示例、启发式的方法、理论方案、研究规律等等。但是,教育本身不是这些示例、方法、规律。它是一种直觉性的习惯,即,质疑旧的方法,探求新的意义,反复琢磨并不断突破我们赋予事件、文本和现象的现有含义,不断开拓创新。我们可以教你学会示例和方法,但无法传授给你们琢磨它的习惯,这需要你自己去摸索。

啰嗦这么多之后,你可能觉得我不过是在说,大学教育本来就没什么可谈的。你会说:―我现在就在这么做了呀,‖你会说,―说到意义啊,就你最后一段话我能给出十种意义。小菜一碟。而且,‖你会问,―这有什么好呢?有谁会在乎这新意义啊?‖

更重要的问题在于,为什么说,为事物赋予无穷无尽的新意义就其本身来说妙不可言。答案就是:发掘它们的新含义,在现有的意义范畴内增添新的体会,扩充意义范畴以包纳更多的事物——以更复杂、更抽象甚至有时是更含混的方式,这样,我们在此时、现在、今世,在既定的时间内就能拥有更丰富的人生体验。与没受过大学教育的人相比,受过教育的人见识要广得多,深得多。当然,这不并是说欠缺教育的人的生命有着内在的损坏与缺失,他们与其他任何人一样拥有同等的生活尊严。但若你拥有这个机会,却并没有尽你所能来扩充体验的话,那你就是个傻瓜。而扩充体验的一种重要途径,就是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真——烦,‖你会说,―这个说法太抽象了,说了就等于没说。他这么说是什么意思,教育是在既定时间内扩充人生体验的方式?‖好吧,我们来谈一下你肯定会感兴趣的事情吧,性。我要表达的观点如下。任何动物在交配之前,都会先脱下衣服,摩擦、抚弄一会儿,安置好性器官,弓起身子,直到整个过程结束。不过,性体验完全可以更美妙也更有情趣,如果你通过以下方法来延长时间的话:把性交前的预备动作分解为两部分,爱抚和放松;不要直奔主题而先攻别处;一面进行缠绵的身体交流,一面在头脑中展开形形色色的幻想,而不是像动物那样机械进行抽送动作。增加一个体验过程的含义密度,就可以扩充这种体验。在同样的社会空间和时间限度内,你的体验会变得更广泛,更持久。教育就是扩充体验的一种方式。

可能你不太喜欢这个例子,那么就想像一下在博物馆欣赏画作的情形吧。不错,看一幅画并就它产生一些感想是件很容易的事,但是,试想如果这样,那么你的感想将会多么丰富:你了解对视觉世界展开想象的那诸多传统,你能理解画家的描绘中与那些传统有关的蛛丝马迹,你了解画家的社会文化背景,从而能更透彻地领会作品在画面之外的精神——当然,不了解这种背景就无法领会了。结论同上面一样,受过教育的话,你能获取的经验就会更丰富。你不仅能够更长时间地欣赏画作而不感到厌烦,还可以在一瞥之下就发现很多东西。受教育的功效并非单纯地在于你了解一长串死气沉沉的背景知识和事实,像谁的师宗门系如何,哪幅作品属于什么风格等等,而在于你能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并尽情尽兴地赏玩画作。

以上我举了两个例子,―受过教育的‖性交更美妙,和―受过教育的‖画作欣赏更透彻,可不是要你们舍本逐末,忽略要旨——要旨既不是性交也不是欣赏画作。因为,将事情变得丰富并不意味着你们必须放弃一些意识如简单地将身体弓起。人的大脑容量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制地接纳东西,所以,在教育过程中你们要做的一个关键决策,就是要在广度和深度之间取得某种平衡。知识的广度同样是扩充人生体验的一种方式,复杂化并不是人生积淀的唯一途径。

Tel: 86-10-51627791

Fax: 86-10-51627792

因此,教育本身能带来好处,因为它能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拓展体验。受过教育意味着你可以更有效地在所能获取的有限知识之间做出安排,掌握它们不同层次的抽象概念和细节详情,合理分配技能和数据、事实和理论的比例,并且使你当前的经历所蕴藏的潜在意义最大化。无论你现状如何,教育都能让你生活得更加自如,它会赋予生活更多的意义,并创造出复杂与简单、差异与类同并存的话语体系,最终升华你的现世生活,助你抵达光辉的彼岸天堂。当然,我们都身受各种现实条件的束缚,如语言,地域,种族,性别,年龄,职业,体形,宗教及其它因素。矛盾的是,身属某处是人类的共同属性之一,谈论抽象概念与细节详情的狭隘性同样都毫无意义。但是,一位有思想的人会认为,教育这种习惯,通过为你搭建多条与外界联结的纽带来扩充人生体验以克服前述的狭隘性。这种效应赖以产生的机制可能是抽象概念,可能是认同,可能是高度的简化,有时这条纽带就是些微不足道的相似细节,如相似的眼球颜色,或共同的家乡。

这种局部性和狭隘性,不仅存在于空间维度,如地理意义和社会意义上,还存在于时间维度上。你们都只活在当下,这意味着,你们所谓的将来就是二十几岁,中年对于你们则是在一光年之外。对于你们来说,我是个一成不变的家伙,以前是,现在是,以后仍然是个―教授‖,并不仅限于此刻。但是,我的生活中也同样充满了偶然性,内外环境可能瞬息万变。对我来说,你们也是一成不变的客体,就像我当年那样在无数个生命漩涡之间进行随机抉择,而结果则会因人而异,各不相同。但是,正如教育有助于克服我们在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客观局部性,它还有助于修正我们这种对于彼此形成的狭隘的错觉——认为对方是固存于现世的,我们可以共同体验中年人和青年人面临的随机性和偶然性。作为教师,我们试图通过各种各样的练习,引导你们养成教育的习惯,就像禅师试图通过传授弟子佛心印,使其冥想以达开悟之道。佛心印本身并不是开悟,而只是通向开悟的法门,与此相似,我们着重训练的核心——分析推理能力、良好的写作技能和批判性思维,也都没什么特别之处,无非是渡江之舟楫。我们之所以布置这些练习,也是为了帮助你探寻教育的开悟之光。

在这个意义上而言,―教育的目的‖这个短语本身就充满了矛盾。教育没有目的,其本身就是目的。教育的―教化‖之处,所谓的开悟之光,就是养成一种好习惯,以探求新的含义,寻找新的联系,或将体验复杂化使其更丰富,或赋予体验广延性使其更持久,尽管体验局限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和时间内。大学教育的一切教学训练,都是围绕这个中心而进行的。

你可不要小瞧这些训练。我们努力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并非是教育本身,这不是说,不借助于这种传授你仍然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取教育。我来打个广为人知的比方吧,你可以把我们所做的大量训练看作一个中介体,教育之灵光照耀其四周并穿透其内外,将课程这影像投射在墙壁上。把影子当作本体固然是错误的,但它们有助于我们找到、领会或凭直觉感知到本体。这些错误的观念之所以流行——如课程应该固定下来、高学历人士应该通晓一系列的知识技能、训练投在墙壁上的影子就是教育的实质内容,等等,都是因为人们误解了一种原本明慎的共识,即,影子为我们充分地预想本体提供了尝试的起点。

即便找到了本体,这也仍然不是教育。教育是闪耀的光,光芒万丈,意义非凡。如果你得到了它,剩下的一切,如核心技能、―混合语‖、基本知识等,所有这些投在墙壁上的影子,霎那间都将变得明朗起来。可惜,很多校友仅仅发现了教育的一道光芒,就开始飘飘然了,他们在回顾人生时,都会误把训练当作本体。一旦发现了光芒,无疑就可以追寻到光束,这一点是不言自明的。教育正是一种无形的创造力,其内部熠熠生辉。关键不在于你拥有什么,而在于你是什么。

Tel: 86-10-51627791

Fax: 86-10-51627792

我的演讲似乎是向你们颁发了又一部自由宪章。你们在这里的所作所为不会对前途造成什么明显的影响,这听起来就像特许执照,有了它,你们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四年中为所欲为。在某种意义上,你们确实持有这张特许执照。教育就在这里等待着被大家探寻,但没谁能强制你找到它。没人能否认这个事实,即世界上到处都是成功者,他们处在我们这个社会的巍峨之巅,在这些人中既有人毕业于声名显赫的高等学府,也有人甚至不曾接受初级形式的教育。简单地说,这个社会体系是完全向你敞开的。教育提供了最具价值并最富人文关怀的根基,有助于个人成就自我。你们可以凭借这里无与伦比的资源系统,来找寻开悟之光,以点燃你的教育之火。但是,是否要找寻光芒,这完全取决于你。你可以选择像流浪汉一样,无所事事地度过在芝加哥大学的四年光阴;你可以像游客一样四处听讲座,并向你的大学―指南针‖咨询―在流连于此处时还有什么精彩的智力盛宴是不容错过的?‖;你也可以机械地、不遗余力地向头脑中填充知识和技能,直到塞满为止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