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bi修3专题一二高考题 (2000字)

历史典故2018-10-10 08:43书业网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练习题

1.《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

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 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

2.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 )

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A.克已复礼 B.礼法兼用 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 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 C.民贵君轻 D.选贤举能 3.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是( )

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5.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

A.重农抑商 B.强调制度与秩序 C.厚古薄今 D.重视道德与人伦

6.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7.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

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

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

A.①② B. ②③ 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 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 C.①③ D. ②④

8.宇宙人生是永恒的话题。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宇宙便是吾心”,有的提出“格物致知”,有的主张“心外无物”。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 )

①陆九渊②苏格拉底 ③王守仁④朱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

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 )

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

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 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 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

10.在一张地图上,出现了“欧逻巴”、“亚细亚”、“地中海”、“大西洋”、

“尼罗河”等汉字地名,“大地是球形的”这一观念被引入了中国。这张地图的绘制者是( )

A.沈括 B.马可·波罗 C.利玛窦 D.徐光启

11.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说:“(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

人(即胥吏)佐书”。据此推断,该字体是( )

A.小篆 B.隶书 C.行书 D.草书

12.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 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

13.安史之乱(755~763)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有位诗人在这场战乱中写了一首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写出了千古以来战争中妻离子散的悲哀。这位诗人应该是( )

A.杜牧 B.孟浩然 C.杜甫 D.白居易

14.“词”在两宋的发展胜过“诗”,被看作一个时代文学的代表,原因可能有

( )

①节奏感强,形式更为自由,便于抒发感情

②对仗工稳、句式齐整,适于言志和述怀

③能合乐歌唱,贴近市民生活,群众基础广

④不断变革、创新,风格多样,佳作迭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关汉卿在《关大王独赴单刀会》中,描绘关羽面对大江的滚滚波涛,仗刀临

流。曲中唱道,“大江东去浪千叠……驾着这小舟一叶……可正是千丈虎狼穴……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对该作品理解有误的是( ) ..

A.显露关羽壮怀激烈的个性

C.严厉斥问颠倒黑白的世界

B.借历史典故吊古抚今 D.兼采宋词的豪放风格

16.(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已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

材料二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

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6分)

(2)上述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点?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的认识。(6分)

17.(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10分)

18.(1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明代小说繁荣,在唐传奇、宋话本所载故事基础上形成了《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明中后期,文人与市民的关系日益密切,出现了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他们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

明代小说中的一些情节被人们津津乐道,如“桃园三结义”“大闹天宫”等。这些小说不仅增长人们的知识,开阔眼界,而且影响了人们的观念。明代有人认为,小说“虽稗官之流,而劝善惩恶,动存鉴戒,不可谓无补于世……读之使人喜而手舞足蹈,悲而掩卷堕泪者,盖亦有之”。

——摘编自周先慎《明清小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小说繁荣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小说在当时所起的社会作用。(5分)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