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高三语文班的老师互相转告一下,没有完成作业和教学设计的老师抓紧时间。 (精选范文)

历史典故2018-10-10 09:04书业网

白城市高三语文班班级学习简报

第4期

2013年 11 月 6 日 主编:李丽萍

高三语文班的老师互相转告一下,没有完成作业和教学设计的老师抓紧时间。

知识积累与审美积累

——如何做好古典诗词的专题复习

通榆一中 路文华

古典诗词的复习,一直是学生感到比较困难的,教师也可以教给学生很多办法,但一到学生答题的时候,全都忘到九霄云外。教者深感棘手,学习者更觉难以把握,我们学校针对这种现状,不断学习和探索,结合其他学校的复习经验,针对我校学生现状,整理出自己的复习方法。

总的方法就是知识积累与审美积累。

知识积累就是给予学生语言和文化学习的本体性知识。巩固从前学习识记的古典诗词名句。

审美积累就是让学生走入诗词的世界,了解诗人词人,走入诗人内心,理解诗化的意境,从而更好的体会诗词。

高三古典诗词复习宜从下面几个部分入手:关于诗歌阅读和鉴赏的基本知识 ,关于各种考点的答题技巧 ,关于沉浸于古人心中的各种情感,关于特立独行的操守,洁身自好的追求,恬淡宁静的心志理想。另外,提升语文教学境界是高三语文教学的理性追求,高三语文教学的三种境界 :会做题、能得高分的技能之境; 长久读书,思考人生的兴趣之境;

关注学术现象,进行理性思辨的学术之境。关注中国文化人格。

中国文化人格:感受的自觉 ,思考的自觉, 学术的自觉

诗歌鉴赏专项复习策略

1、专项知识的系统讲解

(1)八类人物形象

不慕权贵、心忧天下、寄情山水、怀才不遇、

矢志报国、思乡别友、献身边塞、爱恨情长

(2)七类常见意象

送别类意象、思乡类意象、愁苦类意象、

抒怀类意象、爱情类意象、战争类意象、

闲适类意象

(3)八种语言风格

豪迈雄奇、沉郁顿挫、悲壮慷慨、朴素自然、

婉约细腻、含蕴委婉、清新明丽、幽默讽刺

(4)广义上的三十种表达技巧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修辞方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

比拟、排比、设问、反问

表现手法:联想、想象、用典、象征、衬托、渲染、

对比、照应、动静、抑扬、正侧、起兴、

直抒胸臆、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虚实结合

2、对近五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的系统归类

做法: 按类重组真题

精讲类型真题

剥离重点题型

下发常规题案

目的: 最规范的答题思路

最精准的答题语言

3、注意引导学生对问题角度的剥离和辨析

举例:(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8)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

(9)“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

4、注意答题模式的规定

例如:炼字题

(1)设问方式

①诗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个字?请作分析。

②对某字进行赏析或说说某字的表达效果。

③某诗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字更 为什么?

④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思路点拨

①该字运用了什么手法, 形象生动传神地刻画了什么形象?

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将画面具体展开,展开时要注意突出画面特征。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答题模式

这个字意思是________或运用了________手法,生动传神地刻画了______形象或景色,创设了_______意境,表达了________情感。

各类试题答题要领归纳如下

第一、形象类

(1)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

(2)分析形象的基本涵义;

(3)结合文章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

(4)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第二、意境类

(1)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

(2)展开联想和想像,忠实于原诗地再现画面;

(3)两个双音节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4)分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启示。

第三、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类

(1)先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

(2)抒发了什么感情,暗寓了什么。

第四、语言炼字类

(1)首先表明自己的看法;

(2)用一二句话准确表明该字在诗句中的准确含义;

(3)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及采用的手法;

(4)说说这个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的感情。

第五、“诗眼”类

(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2)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语境义;

(3)把认为好的字还原诗句中描摹景象;

(4)点出该字表达的感情、烘托的意境和达到的效果。

第六、句意类

(1)阐明诗句的表面义,还要发掘它的深层义;

(2)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的感情和旨趣。

第七、表达技巧类

(1)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2)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

(3)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效果;

(4)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和旨趣。

第八、关键词类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3)该词对表达情感所起的作用 。

5、加强对学生失误原因的分析

①存在问题一:不能够准确解读。

②存在问题二:不能够就近分析。

③存在问题三:不清楚答题方向。

④存在问题四:不能够理清思路。

3、注重知识的规律性的总结

①“景”一定指向“环境”“氛围”,指向“人情”。

②“语言”“形象”“艺术手法”都是指向“情”的。

③分析“作用”题时,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分析。

④咏史怀古类多表达:

怀古伤今、怀人伤己、物是人非、

光阴易逝、借古讽今、怀才不遇。

4、对学生答题规范性的要求

①要分条作答;

②要看分作答;

③要答出修辞手法,表达技巧,思想感情,形象特点,氛围特点等关键词。 ④要精炼作答,用术语答题。

古代诗歌体裁常识

一、古代诗歌的分类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高中语文总复习古典诗词专题

洮南一中 李红波

高考诗歌鉴赏在选择诗歌时跨度较大,唐诗宋词元曲之外,还有宋诗,明诗等,减少了猜题的可能性,题型较多为简答题,考点涉及到诗歌体裁、题材、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作家作品的总体风格和语言特色,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思想主旨的概括归纳,以及对诗句进行描写或选取一角度进行赏鉴。考点重复较少,覆盖面广。研究历来高考诗歌鉴赏的考点和特点,对我们高考复习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在备考时就可以分类进行专题鉴赏,最后进行综合复习。

诗歌赏鉴复习专题一――读懂诗句表达的意思

了解古人写诗的语言习惯,读懂古代诗歌的语言。诗歌语言以简约取胜,跳跃性强,想像空间大,隐含意义多。要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必须首先读懂诗歌的字面意思。

和古代文言文一样,诗歌语言也会有词类活动,倒装语序的特点,而且会涉及到古代人名、地名、官职名,专有名词等,此外诗歌省略成分较多,需要适当补充才能理解,有时会出现名词铺排的现象,形式简

洁但寓意丰富,学生必须了解古人作诗的语言习惯和古代文化文学常识,学会借助题目、注释和作者遭遇知人论世,学会展开联想和想像,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图画并准确理解其整体的意境。

诗歌鉴赏复习专题二――熟悉常见的诗歌体裁

体裁上讲,古代诗歌主要包括诗、词、曲,诗又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主要是唐代以前的不太注重格律的诗,从《诗经》、楚辞、汉乐府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都属于古体诗的范围,近体诗则是南北朝以后出现的讲究格律的诗歌,包括律诗和绝句,诗歌从字数上又有七言、五言、四言、六言、杂言之分;特别要注意的是唐代以后诗歌也有模仿乐府的拟乐府,一般把它归为古体诗,词主要是宋词,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曲主要是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又包括小令和套曲。

学生了解了以上常识,只要分析一下诗歌产生的时间,注意诗歌的字数和题目,诗歌体裁就不难识别了。

诗歌鉴赏复习专题三――熟悉常见的诗歌内容(题材)和思想内容

常见的诗歌题材主要有:山水田园诗、咏物诗、怀古咏史诗、边塞诗,哲理诗、羁旅行役诗、闺怨诗、送别诗、爱情诗等。每一类诗歌都有常见的思想感情,分类复习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和主旨,但对每一首诗歌,还得就这一个体去分析,而不能先入为主,一概而论。

写景抒情诗是古代诗歌中最普遍的一种内容,古人的送别诗、闺怨诗、羁旅行役诗、田园诗等中都有大量的景物描写,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总是寄托了作者的抒情,所以首先要能够识别诗中的写景抒情,比如李白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就是借景物描写抒发惜别之情的。

咏物诗以描写某一事物为中心,或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或寓理寓意于物。所咏之物可以是植物花卉,也可以是动物,比如多见于古代诗歌的梅、兰、竹、菊、松、莲,比如蝉、雁,比如石灰、蝴蝶等等。陆游的《咏梅》和于谦的《石灰吟》即托物言志,表达自己遭遇坎坷仍然不改高洁的情操。而杜牧的《早雁》就是一首托物寓意的诗,欧阳修的《江南蝶》则是借物讽人。

边塞征战诗以描写边塞大漠奇特风光、征战生活和将士思乡为主要内容。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的作品。边塞诗中有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也有报国无门的悲伤,壮志难酬的悲叹,更有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不满,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如范仲淹《渔家傲》和王昌龄《闺怨》。 怀古咏史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如辛弃疾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李商隐的《贾生》,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台城》,杜牧的大量咏史诗等。

羁旅行役诗则主要是漂泊在外的客子愁思的抒发,思年故乡的情感的表达,柳永的《少年游》多有描写凄清之景,如“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等。

哲理诗则一般借物或借事喻理,比如苏轼的《题西林璧》,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朱熹的《观书有感》,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至于其中的哲理,必须借理解诗句含义入手。

送别诗在古代诗歌中是相当常见的,古代交通不便,分别则难以再见,何况送别时总有背井离乡之感,仕途失意之悲,所以送别诗中多抒发离愁别绪、惜别之情,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但也有豪放壮阔的送别,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高适的《别董大》,比较特殊的送别是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抒发的是自己身遭诽谤,再度贬谪却不改高洁品行的心志。

古代诗歌的内容包罗万象,不可能全部一一整理,所以学生了解了常见内容之后,可自己查找资料,整理其它内容的诗歌,自行分析其思想感情。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还有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享乐;反映战乱造成的民生疾苦,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如杜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杜甫《登楼》,寄情山水的闲适,对官场的厌恶,青春易逝年华老去的伤感,喜怒哀乐等情感,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等。

诗歌鉴赏复习专题四――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诗歌鉴赏中的读写段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个大命题,只要是诗歌为更好地表现主旨而采用的艺术手法,都可归为这一范畴,包括了表达方式(描写、抒情叙事、说明,常见考点为描写和抒情),用典、化用前人诗句、象征,对比、衬托、修辞手法、欲扬先抑、细节描写、白描手法、想像联想等。

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人物描写主要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这里主要分析景物描写的方法,一是动静结合,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再比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用花落、月出、鸟鸣突出了春涧的幽静,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也是以声写静。以动衬静。“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是以动写静。王维的《山居秋暝》中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这一句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这一句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二是虚实结合,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是想象的情景。二者互相联系,互相渗透转化,可以达到虚实相生的境界,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就是用想像中美好的仙境。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实虚。“行人”想像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景,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雕栏玉砌”“故国”是回忆中的景物。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春风十里”,实景“尽荠麦青青”,昔盛更显今衰。想像是虚写的关键,虚是为实服务的。如柳永《雨霖铃》“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设想别后的情景: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想像中别后的凄凉景象倍增眼前断人肠的离愁。三是色彩的渲染,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思归

的感伤,如杜甫的另一首《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就是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通过红日映花衬水增加了色彩的明亮度,追忆江南美景的;骆宾王的《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鹅洁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掌拨动,绿水泛波,红、白、绿三色对比有寒有暖,鲜明而协调,在蓝天、白云之下,在绿草如茵的碧水、清澈见底的池塘边,“白毛”与“绿水”比美,“红掌”与“清波”争胜,多么绚丽的画面,多么富于童趣和生活气息。真可谓状物如在目前。杜甫的《绝句》描写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四是观察角度的变化,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诗歌抒情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就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杨炯的《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就是直接抒发了参军杀敌报国的愿望,杜甫的《曲江对酒》“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徒伤未拂衣”则是直接抒发了欲进不能、欲退不得的矛盾心情,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移情于景、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历史人物自比自慰、以古喻今等等。要善于分析景和物的特点,联系当时作者的处境,来理解诗歌抒发的情感。

借景抒情是诗人借描写景物来抒发自己的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如张可久的《清江引》(秋怀)“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作者就描写了“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衬托出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托物言志是诗人借某一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如白居易的《白云泉》描写白云“无心”泉水“自闲”,托物抒发自己渴望摆脱俗务追求闲静淡泊独善其身的的愿望,杜牧的《早雁》借描写遭射四散惊飞孤单漂泊有家不能归的大雁形象,表达了对朝廷无力无意拯救边塞侵扰的不满情绪,则是托物寓意。借古讽今是借描写古代繁华之都或古代历史事件、人物遭遇来喻今、伤今、讽今。如刘禹锡的《台城》“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诗歌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批判了六朝统治者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用严肃的历史教训来告诫今人。李清照的《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则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借写文帝把谪居长沙的贾谊召回京城,君臣晤谈,直至夜半,殷殷垂询鬼神之事的故事,抒发了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的感慨。诗中的贾生,正有作者自己的影子,慨叹贾生的不遇明主,实际是感喟自己的生不逢时,自伤之意尽在言外。

对比、衬托,以乙衬甲,更突出甲的特征,衬托又分烘托和反衬,比如《望海楼》“云间铁瓮近青天”,就是为了烘托望海楼的高峻,再如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以乐景衬哀情,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是反衬思归之哀情。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运用衬托对比的手法,突出了白梅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衬天姥之高的,《琵琶

行》中写江中之月“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琵琶声的引人入胜,“别时茫茫江浸月”衬托人物凄凉的心情。 细节描写有很强的表现力,可以管中窥豹,一叶落而知秋。如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首诗借助生动的细节描写传递人物的思想感情,“临行又发封”这一行动细节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深切怀念。再如“闲敲棋子落灯花”中的“闲敲”这一细节,表达了诗歌主人公因约客不来夜过半的烦躁,《公子家》则通过一个封建贵族公子拔去花下一禾的细节,讽刺了这些人的五谷不分,不知稼穑艰辛,却剥削享用着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

用典,要理解诗中典故,必须首先了解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其次分析用典的作用。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如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连用两个典故,诗人将自己比做接舆 ,又将裴迪比做五柳 ,表达了诗人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再如《庆全庵桃花》“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很明显用的是《桃花源记》的典故,表达了作者避世山中隐居绝仕之意。

欲抑先扬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开头写“闺中少妇不曾愁”,正是为后面的“悔”作铺垫,采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化用一般考名句化用的识别,如“旧时王谢,堂前双燕过谁家?”是化用了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是化用了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玉盘大小乱珠进。酒上汝面,花艳眉相并”化用了白居易的“大珠小珠落玉盘”,“问牧童,遥指孤村道:‘杏花深处,哪里人家有。’是化用了“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是化用了“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是化用了“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含烟翠”等,要能够熟练背诵默写名言名句,才能准确理解化用诗句的原句以及包含的思想感情;想像联想如杜甫的《月夜》本意是要表达自己对妻子深切的思念,但却用曲笔从妻子对自己的思念来写,而妻子想念自己,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展开联想,遥想妻子的神态动作;象征和比兴手法也是古代诗歌中常见手法,比兴手法始于《诗经》,又为后人大量沿用,古人也常借松竹梅等植物象征自己的高洁情操,如李商隐的《风雨》“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心断新丰酒,销愁又几千。”诗人以风雨中黄叶自喻,用自然界风雨象征摧残人才的社会氛围。

开放性语段除描写景物外,一般为自选角度对诗歌进行鉴赏,首先要熟悉上述内容和思想两方面的鉴赏角度,然后分析诗歌,找出最合适的角度,答题时还要注意条理和规范。角度在前,结合诗句分析最后,要点要明确,结构要完整。例如2004年秋考情景关系的鉴赏,就必须先明确角度,再结合诗句答出所写景物及其特点,并分析作者寄寓在景物上的情怀。景物描写则要注意对象明确,要素齐全,描写手法多样,符合诗句整体意境。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专题五――常见诗歌语言的特点、常见诗歌风格的类别

古代诗人有不同的身世经历,不同的学识修养、不同的审美体验,所以在创作诗歌时语言和风格就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所以一方面要了解诗人的常见风格,另一方面也要结合具体诗歌具体分析。

常见的语言特色有平淡自然、浅显直白、含蓄蕴藉、清新自然、绮丽、简洁、豪迈雄奇、幽默讽刺等。平淡自然是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藻的华丽,但平淡中饱含深沉意味,如陶渊明的田园诗;清新自然是选取色彩明丽的景物描绘清新的自然风光,如王维的《山居秋瞑》和《鸟鸣涧》,孟浩然的《春晓》,周邦彦的《苏幕遮》等;浅显直白是语言通俗易懂,意义明确,如白居易的诗歌,含蓄蕴藉是含不尽之意于言外,需探究诗句的深层内涵,如朱庆馀的《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诗人以新娘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官,将自己临考前那种忐忑不安的心情,形象地比作犹如新娘首次拜见公婆时的紧张与不安;《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这首诗客观地记录征人岁岁朝朝征战的生活情况,描绘边地荒凉寒苦的景象之外,抒写了征人在边塞久戌,感到痛苦不堪,表现了诗人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谴责。简洁是诗歌语言干净利落,言简意赅,比如李白的《静夜思》,绮丽的语言特色是用词生僻、硬冷,艳丽,想象奇特丰富,文采绚烂,代表诗人李商隐和李贺,如李商隐的《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湘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幽默讽刺是在诗中多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如章碣《焚书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豪迈雄奇是作者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壮丽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如李白、苏轼、辛弃疾等。

常见的诗歌风格有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飘逸奔放,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辛”的豪放,李清照等的婉约,杜牧的俊爽,以及雄浑、冲淡、旷达等。所选意象巨大宏伟,气势磅礴,放眼千古,情思奇幻,就构成了飘逸奔放的诗歌风格,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空灵壮美,被称为“气象雄杰”、“古今绝唱”,悲壮感慨,忧国忧民,情感压抑,出语高昂,即为沉郁顿挫,杜甫的《登高》,对个人生活困顿的哀叹,时代的动荡,对祖国多灾多难的忧虑,对百姓苦难的担忧同情,婉约者欲其辞情蕴藉,内容不外离思别愁、闺情绮怨,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内容广阔,俊爽是英俊豪纵,飒爽流利,针砭时弊而又潇洒爽利,如《过华清宫绝句》,《江南春绝句》,《遣怀》等,冲淡是淡泊、闲逸、静穆、生命由流动而静谧,旷达是通脱豁达,潇洒飘逸,高洁特立,随缘自适,极力地充实自我,达到超脱。淡泊明志、向往归隐、洁身自好,,求得对痛苦人生、黑暗现实、龌龊官场的心理超脱。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专题六――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意象和意境

诗歌离不开景和物的描写,即客观的“象”,也离不开抒情,借景所抒的“情”,咏物所言的“志”,即主观之“意”,象和意的结合,就是“意象”。诗人往往创造一些象和构成整体意境,来抒发情感。 古代诗歌中的意象数不胜数,学生要熟悉常见意象的一般象征意义,如绿叶代表着生命力、希望,竹象征气节和独立,柳意味着送别、留恋和伤感,松柏象征傲岸、坚强和顽强的生命力,梧桐是凄凉、凄苦和悲伤的象征,兰代表高洁,牡丹象征富贵,小草生生不息,或荒凉、偏僻,禾黍是黍离之悲,红豆寄相思,菊是隐逸者,梅傲雪开放,坚强不屈不挠,马的奔腾代表追求,乌鸦是小人,俗客庸夫,雁孤飞是思乡思亲,

鸿雁传书是对亲人的思念。

鹧鸪极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寒蝉是悲凉的同义词。燕子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杜鹃是思乡的同义语。此外,风霜雨雪、日月星辰、阴晴圆缺,青山绿水,自然万物,都能引起人们的特殊情怀。学生要善于展开联想和想像,置身于苍古意境中去,感悟古人古诗。

意象构成意境,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感情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是诗歌一种情景交融的诗意的空间,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体会意境要从分析意象入手。常见意境有安谧静寂、清新空灵、雄浑壮丽、恬淡闲适等,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描绘了月上中天,晚风习习,吹箫的美人,悦耳的箫声如泣如诉,散布于月光如水的南国秋夜,诗境空灵虚幻,美妙绝伦,李白诗歌的意象奇丽雄浑又飘逸不群,意境壮阔宏伟,杜甫的《绝句》意境明艳秀丽,《月夜》宁静凄清,刘禹锡的《秋词》意境宏大开阔,色彩绚丽的画面,寄托了诗人高旷、豪迈的胸怀。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专题七――相关的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

古代诗人词人的字号、主要创作风格在学习古代文学常识时要注意日常积累,这部分任务由学生自己整理完成。

古代文化常识范围较广,大量的储备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地理解古代诗歌的含义。古代诗歌可能涉及到古代地名如金陵、扬州、汴京等,古代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霄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比如王安石的《元日》、辛弃疾的《青玉案》,杜牧的《清明》、苏轼的《水调歌头》、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古代服饰如黄袍、青衫等,古代建筑如亭台楼阁、阑干长堤等,还有古代习俗和古代节气,如寒食、社日,登高、赏菊、赛龙舟等。此外还有古代诗歌自诞生都是配乐歌唱的,所以简单了解古代音乐特点及音乐机构如梨园等。送别诗要了解折柳送别的习惯,边塞征战要了解唐朝的兵制,做、送征衣的时间期限等。这些只需简单了解既可,主要用于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所写内容和寄托的思想。

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洮南一中 闫旭

高考传记类文言文阅读考查重点是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筛选辨别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