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名人主动性的例子

名人故事2018-10-10 09:37书业网

篇一:名人成才故事讲读问卷调查

名人成才故事讲读问卷调查

1、你有喜欢的名人吗,请列举。

2、你有想了解的名人吗,请列举。

3、你最希望通过此选修课获得什么知识?

4、你最希望通过此选修课提高自己哪些能力?

5、名人之所以为名人,某个层面上,因为他/她在世人面前充分展示了自己的亮点,并得到世人的认可。你对在课堂上展示自我有什么看法。

A. 我喜欢这种上课方式,既锻炼了自己的胆量、增强了自信,又增加了自己对某方面知识的认识,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

B.可以接受,无所谓。

C.一般,不是很想展示自己的成果。

6、了解名人的方式有很多,你希望我们课堂上主要用什么方式展示名人。

A. 名人视频。

B. 阅读文本。

C. 课件展示,老师讲述。

D. 学生讲述。

E,其他方式. 请写出

7、此课怎么上你会觉得最有趣?

8 、对于此课,你觉得什么类型或什么形式的作业对你最有帮助?

篇二:案例分析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王老师是一位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非常高,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他经常要求学生不要讲脏话,不要乱扔废纸??而这位教师讲课情急时,“笨猪”“死脑子”等语就脱口而出。吸烟后,随手将烟蒂抛在课桌下面??教育后的班级怎样呢?虽然王老师没少用嘴皮子,没少用各种惩罚手段,但是班上说脏话、粗话的学生并没减少,纸屑杂物随处可见。王老师百思不得其解。

问题:王老师教育的班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参考答案】王老师教育的班级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后果,原因有三个:

(1)“身教”不利。没有“身教”,“言教”就显得苍白无力。“身教”既可以增加“言教”的可信性和感染力,而且还能像春雨润物一样起着细微的、不易觉察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只有严格要求自己,随时随地把自己置身于“榜样”和“镜子”的位置,事事从自我做起,才能顺利地“内化”为学生的需要。

(2)“言教”不服。“言教”必须以理服人,否则无教育可言。学生中出现问题,一味地“管、卡、压”固然不行,只有言之以理,以理服人,才能达到教育效果。否则一切教育都是徒劳的。

(3)“心教”不诚。教育是为了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错在什么地方,怎样去改正,而不应该把学生的错误转化成给学生惩罚的理由。如果这样学生会产生对立情绪,对教师产生戒备和反感,甚至会“背道而驰”。由此可见,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必须抱着关心、帮助、谅解、鼓励的态度,用“心”去爱学生,让学生明白“老师是爱你,才教育你”。让学生感到你的“爱心”和“诚意”,乐于接受你的教育,这样教育才会有效果。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开学不久,赵老师发现杨明同学有许多毛病。赵老师心想,像杨明这样的同学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一次,赵老师找他谈话说:“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第三天,杨明很不好意思地找到赵老师,满脸通红地说:“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赵老师听了说:“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种人。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不过当兵同样需要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听了老师的话,杨明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微笑。

问题:

案例中赵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哪些德育原则和方法?

【参考答案】

赵老师的方法用得恰到好处,树立了学生的信心,挽救了一个后进生。从德育方面来看,赵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知行统一原则,正面教育、疏通原则,以及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赵老师运用的主要德育方法是品德评价法。

1、某初中三年级一女生把一男同学向其表达“爱慕之意”的情书交给了班主任,班主任认为,要严肃处理,“杀一儆百”,于是在班会上把这封“情书”公之于众,结果导致了该男生的休学。请用所学的德育规律、德育原则分析该案例。

[答案要点] (1)这一案例中的班主任违背了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违背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2)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①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 ②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教育者既要给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外因,又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促使其积极接受外界的教育影响,有效地形成新的道德品质; ③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教育者要注意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 (3)德育过程要坚持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①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的含义,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②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爱护、尊重和信赖

学生;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及时检查,坚持不懈,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1、我们班的王冰嗓门大,又不拘小节,经常在宿舍熄灯后还滔滔不绝地发表高见,惹来室友的不满。晨会课上,我对王冰说:“王冰,你知道吗?你们宿舍所有人都爱听你唱独角戏,比听帕瓦罗蒂唱歌还过瘾,真可谓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肉味。”全班同学一阵大笑,王冰红着脸站起来说:“老师,我违反了宿舍管理条例,影响了其他同学的休息,对不起,请同学原谅,今后我一定改正。” 结合教师教育技能的相关理论分析此案例。

[参考答案]教师的语言,不仅是教学的语言,更应是教育的语言。教师语言的艺术水平直接影响到调适学生心理、处埋偶发事件效果的好坏。教师应学会尊重学生,用委婉的语言代替直白的批评,善意地揭露出学生思想行为中的错误,点拨和提醒学生注意,让学生在笑声中领悟到自身的不当言行,提高认识。

2、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曾根据名家传记和其 它方面的材料,选取了包括政治家、法官、军官、文学家、画家、音乐家在内的977位名人作为研究对象,他把对这些名人的调查结果同一般人的家庭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些名人的家属中,出名的父亲有89人,儿子129人,兄弟114人,共332人,而4000名一般人组中出名的亲属只有1人。因此,高尔顿认为人的智能高低是由遗传决定的。 高尔顿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参考答案] 这一观点是不全面的。高尔顿的研究揭示了遗传在人的智力发展的影响。 遗传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前提或物质基础,从这个角度来看,高尔顿的结论是正确的。但是,影响人的智力发展的因素不仅仅是遗传,还包括成熟、环境、教育以及个 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为人的发展提供对象、手段、资源、机遇等。人的智力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家庭结构、家庭教养模 式、大众传媒和教育对人的智力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其中,教育的影响最为重要。不同的自然物理因素也会影响个体心理发展。另外,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也对智力的 发展有影响作用。在同样的环境、教育条件下,拥有类似遗传条件的人智力发展水平不一样,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个人主观能动性不同。所以说,高尔顿的结论是片面,不够完整的。

1、单元检测后,照例是一节讲评课。上课不到十分钟,王谨同学又在翻来覆去弄试卷,我用 严厉的目光看着他,他稍有收敛。过了一会他又在下面翻找着什么,我只得来一个“杀一 儆百”了。“王谨”,我大声喝道,“你在干什么?”他脸陡地涨红了,旋即一梗脖子:“我不想 听!”我听了气不打一处来,“你……”竟一时语塞,但考虑到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于是我 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竭力平复自己内心的愤怒。“你,既然不想听,那就请到我的办公室去 休息吧!”我故作轻松地说。他可能考虑到自己当时的态度,也有些后悔,于是走向办公 室,尽管极不情愿。 问题:当学生不愿听课时,作为教师该怎么办?这时如何做才能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学生不愿意听课不能强行他去听。课堂上提倡教学民主非常重要,师生之间的“换位思考”是协调师生关系的关键。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敞开心扉,以平等的心态去和学生交流,只有走进他们,深入其中,知其所想,给其所需,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他们喜闻乐见的教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才是学生最为欣赏的。

2、小强平时读书很用功,认真听讲,及时完成作业,对所学知识能够自觉复习,看了一遍又一遍,从不懈怠;背诵语文、数学等有关知识时,总是一字不漏。可是尽管学习很刻苦,常常比别人多花很多时间,然而事倍功半,一到考试时,总是该记的记不住或者记得不准确,成绩不太理想。 针对小强的情况,如何提高小强的记忆效果?

[参考答案]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1、某位教师教《就义诗》时,课堂上发生了一件事。一个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把“还有后来人”误读成了“还有后人来”。学生听了都哄笑起来,教室里本来严肃的气氛没有了。怎么办呢?这时教师神态自若地问:“同学们,你们在笑什么?这位同学念的意思并没有错呀!” 听老师这么一说,教室里安静了下来。她接着说:“?还有后来人?意思是?还有接班人?; ?还有后人来?意思是?还有人接班?。”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教师又亲切地对大家说: “当然,意思不变并不等于说这位同学读对了。他之所以读错,是由于没有看清楚的缘故。 如果仔细看,认真读,就不会出现这种差错了。我们请他再为大家朗读一遍好吗?”同学们 听了鼓起掌来。这时,那个读错字的学生情绪更加激动地读了起来。 问题:试结合教师职业素养的理论,评析这位教师教学艺术的高明之处。

[参考答案]教师的教学是一种艺术,它主要从两个方面反映出来:一是教师教学的表演技巧,二是教师在教学中临场应变的技巧,亦即教师的“教育机智”。 该案例中,一个学生读错诗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可想而知这样下去不但会影响教 学中应有的严肃气氛,还会伤害那位朗读课文的同学的自尊心。面对这种情况,这位教师从容 不迫的一席话,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充满了教师对学生的鼓励、严格要求和期待。这位教师面对课堂上突如其来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并且随机应变地采取恰当而有 效的教育措施,巧妙她解决了问题,这正是教师掌握了高超的教学艺术---教育机智的表现。 教育机智渗透在这位教师教学活动中临场的创造性发挥上,是她平时深思熟虑和积累丰富教 育经验带来的结果。掌握这种艺术,主要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信任、理解和尊重及理解 学生的处

境,尊重学生的人格。

2、上课铃响了,王老师拿着课本轻快地走上讲台,开始上课。当课上到十分钟左右时,两名 学生突然打了起来。在劝阻无效的情况下,王老师只好将课停下来,要求他们到外面去 打。两位学生收起了“手”改用“口”,开始互相辱骂对方。王老师说自己是科任老师,此类 事情请他们找班主任解决。那个似乎受了委屈的学生对王老师的话不以为然 ,出口说道: “你这是什么老师?”这下王老师生气了,喝道:“给我出去!”可是学生就是不动,王老师便动手去拉学生,学生死死地拉着课桌,坚决不出去。王老师非常愤怒,说:“好,你不出去我就不上课!”于是,双方进一步僵持起来。 问题:你如何看待王老师和两位学生的言行?

[参考答案];就王老师的职业身份而言,其错误有三点: (1)他应该具备良好的教师道德。管理课堂秩序是他的职责之一,当学生发生打骂事件时,他有责任教育批评学生,而不能推卸自己的责任,让学生去找班主任。 (2)王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应该赶学生出教室。在师生关系上,违反了民主平等的原则。 (3)王老师没有运用合理的方法来教育学生,仅仅是简单粗暴地训斥学生。 就学生身份而言,在课堂上互相打骂的两名同学的错误有两点: (1)没有遵守课堂纪律。在课堂上相互打骂,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秩序,违反了学校的纪律。 (2)不尊重教师。在教师正在上课的时候,动手动口,这是一种明显不尊重任课教师的行为。

1、1968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了一个实验。他从小学每个年级中抽出部分学生,进行所谓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试,学生名单交给任课教师。实际上,罗森塔尔并未做任何真正实际的测验,只是随意抽取部分学生的名字,在这些学生中,有的是教师意料 到的,有的却不然。过了一学期后重测,发现那些随意抽出的学生各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 进步,成绩明显提高。 问题:这一事例说明了什么问题?你在教育、教学中将受到哪些启发?

[参考答案]上述案例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即“教师期望效应”。在教育过程 中,教师如果对学生充满信心,抱着对学生极大的期望去教育学生,学生将感受到这种期望,并 将这种期望转化成一定的动力,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学生在智力、情感、个性等方面一定会得 到迅速发展。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 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

2、某中学二年级的一个班级,是学校有名的乱班,打架成风,一些学生动辄舞棍弄棒,乱打一气。课堂纪律混乱,上课怪叫起哄、爬桌子、翻窗户成了一些学生的嗜好。曾有一青年教师上课时被学生乱哄气哭了,发誓再也不上这个班的课。曾刚是班上有名的“调皮大王”, 打架时,只要他一挥手,其他人就会蜂拥而上。而曾刚家长对他唯一的办法就是痛打。但 曾刚也有优点,就是爱劳动,有组织能力。班级同学之间不团结,正气不能抬头,也有少数 同学希望好好学习,对班里的现象不满,但敢怒不敢言,怕受那些捣蛋的同学的报复,班级 干部软弱无力。班级学习成绩差,是同年级中平均成绩最差的班级。 问题:根据以上情况,如果你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上这个班的语文课,你应如何着手 进行工作,改变这个班的面貌?

[参考答案]如果我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会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情况,对症下药。 (2)做好班集体工作.特别是班干部的培养.工作。支持和鼓励他们积极大胆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特别是对曾刚的教育工作。要以一分为二的观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要寻找和点燃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他们向好的方面转化。曾刚有一定的组织能力,爱劳动,可以让他参加班级工作,创造条件,使他的优点得到发挥,缺点得到改正。 (4)有计划地开展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增强师生间、同学间的情谊,创设班内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培养优良班风,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精神,培养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义务感和荣誉感。 (5)做好家长工作,尤其做好曾刚家长的工作。 (6)教好自己担任的语文课,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并以此为起点,加强与任课教师的联系,教育学生学好各门功课,搞好班级学习,提高班级学习成绩。 另外,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学校教育。第一,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作用不是万能的。第二,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其主导作用的发挥要受学校教育本身的目的性、系统性、选择性、教师的专业水平、社会影响、家庭影响与学校教育影响的一致性等的制约。

1、开学不久,赵老师发现杨明同学有许多毛病。赵老师心想,像杨明这样的同学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一次,赵老师找他谈话说:“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第三天,杨明很不好意思地找到赵老师,满脸通红地说:“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 赵老师听了说:“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种人。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不过当兵同样需要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听了老师的话,杨明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微笑。 问题: 案例中赵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哪些德育原则和方法?

[参考答案]赵老师的方法用得恰到好处,树立了学生的信心,挽救了一个后进生。从德育方面来看,赵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知行统一原则,正面教育、疏通原则,以及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赵老师运用的主要德育方法是品德评价法。

2、以下是一位实习教师的教学日记,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小黎是初二的女生,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她的个性很特

殊,她与同学关系不太融洽,甚至有点紧张,开学初曾与一男生打架;对班主任的批评教育反映强烈,存在明显抵触情绪。有次自习,她戴耳机听音乐,被班干部提醒并记下名字,她当众撕掉记录本,并辱骂班干部。同学们基本上对她敬而远之,避免与她发生正面冲突。表面上她与同学相安无事,实际上特别渴望别人对她的认同和欣赏。可是她又把自己封闭起来,不能真诚地与人交流,时时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在班级里,她没有真正要好的朋友。在学习上,她几乎丧失了兴趣,老师上课时,她表现出爱理不理的样子,有时候连课本都不愿意打开;甚至有时候以自顾自地写东西、做小动作等方式逃避现实,但她读的大多是离奇鬼怪的故事书。她在日记中写到:“课根本就听不进去,整天在混日子,学校像座监狱把人关在里面,而我需要自由……” 小黎的表现跟她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有关。我在实习期间尝试努力去改变她,但收效甚微。面对小黎,我感到力不从心…… 问题l.如果你是小黎的班主任,你将采取什么措施来转化她? 问题2.请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小黎独特的心理特点;如果你是她的班主任,应如何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 问题3.以小黎等留守儿童的成长为例,你怎样看待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问题l: (1)对其美心爱护,尊重她的人格尊严; (2)捕捉该生的亮点,从正面加以引导; (3)讲究一定的方法,抓住时机进行转化指导。 问题2: 根据对材料的分析可以看出,小黎的心理特点具有以下的特征: (1)由于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所以使得她缺少普通孩子所拥有的家庭的温暖。心理的归属感和安全感都由于其父母不在身边而受到严重影响。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教育时要更多地给予她关心和爱护,从学习上、生活上和心理上都对其进行帮助和安慰。 (2)小黎的性格比较孤僻、不善于与同学交往,造成了她经常与周围的同学产生摩擦,同学与她的对峙行为,更加造成了她与周围同学及教师的逆反情绪,加重了她的性格孤僻。在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老师不但要更多地关心她,用自己的宽容心和爱心去感化她,同时还要发动班级的同学去帮助她,理解他并且感化她。 (3)小黎虽然与周围的同学和老师不断地产生冲突,但是她的自尊心是相当强烈的,同时她也和其他的学生一样,希望能够获得别人的尊重和赞赏。另外,小黎目前是初二的学生,这时的儿童处于青春期,她会具有青春期孩予的冲动、对抗、自尊心强及自我独立等一些性格特点。班主任在教育的过程中要认识到青春期孩子的特质,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同时要适时地处理学生的心理矛盾,使得学生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获得正常的发展。 问题3: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到主导作用。 所谓主导作用,是指主要的并能引导事物向某方面发展的作用,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是指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主要的、导向性的作用。 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要作用源于学校教育的特殊性。第一,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第二,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系统性以及高度的组织性。第三,学校教育是一支经过专门训练的教师队伍担负的培养人的工作。第四,学校教育能对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笳以调节、控制和利用,以最大限度地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此外,学校教育可以抓住儿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 另外,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学校教育。第一,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作用不是万能的。第二,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其主导作用的发挥要受学校教育本身的目的性、系统性、选择性、教师的专业水平、社会影响、家庭影响与学校教育影响的一致性等的制约。

1、根据《论语》记载:有一次,孔子与学生公西华正在交谈,子路来向孔子请教:“听到了就马上行动吗?” 孔子答:“有父兄在,为什么急于行动呢?”一会儿,冉有也来请教同样的问题,孔子说:。“听到了就马上行动!??公西华不明白老师为什么对同一个问题给予不同的回答。孔子解释说:“子路总是好胜,我是有意让他遏事后退一步,冉有畏缩,我是有意鼓励他遇事极力向前。” 问题:孔子向学生施教的心理依据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参考答案]孔子向学生施教的心理依据是因材施教。子路好胜,所以孔子劝其不要立即行动以培养其耐心,不要鲁莽行事;而冉有畏缩,所以孔子鼓励其立即行动以培养其果断的性格,鼓励其当机立断。这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心理特点采取符合学生个性心理面貌的教学方法,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誊。

2、王老师是一位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非常高,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他经常要求学生不要讲脏话,不要乱扔废纸……而这位教师讲课情急时,“笨猪”“死脑子”等语就脱口而出。吸烟后,随手将烟蒂抛在课桌下面……教育后的班级怎样呢?虽然王老师没少用嘴皮子,没少用各种惩罚手段,但是班上说脏话、粗话的学生并没减少,纸屑杂物随处可见。王老师百思不得其解。 问题: 王老师教育的班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参考答案]王老师教育的班级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后果,原因有三个: (1)“身教”不利。没有“身教”,“言教”就显得苍白无力。“身教”既可以增加“言教”的可信性和感染力,而且还能像春雨润物一样起着细微的、不易觉察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只有严格要求自己,随时随地把自己置身于“榜样”和“镜子”的位置,事事从自我做起,才能顺利地“内化”为学生的需要。 (2)“言教”不服。“言教”必须以理服人,否则无教育可言。学生中出现问题,一味地“管、卡、压”固然不行,只有言之以理,以理服人,才能达到教育效果。否则一切教育都是徒劳的。 (3)“心教”不诚。教育是为了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错在什么地方,怎样去改正,而不应该把学生的错误转化成给学生惩罚的理由。如果这样学生会产生对立情绪,对教师产生戒备和反感,甚至会“背道而驰”。由此可见,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必须抱着关心、帮助、谅解、鼓励的态度,用“心”去爱学生,让学生明白“老师是爱你,才教育你”。让学生感到你的“爱心”和“诚意”,乐于接受你的教育,这样教育才会有效果。

1、小王是班上出了名的“调皮鬼”,上课不专心,课后与同学追逐打闹,花钱无节制,甚至连放学回家的车费都要向老师借。老师找他谈话后他答应改过,但并无实际行动。 问题:假如你是小王的老师,将如何运用有关德育知识来解决这一现实问题?

[参考答案](1)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过程。作为小王的老师,我会既注重提高小王的道德认识,又重视其道德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培养。 (2)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我会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提升小王的思想品德修养。 (3)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思想内部的转化问题,我会加强对小王的思想引导。 (4)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长期性和反复性的过程,我会对小王思想的变化加以长期的关注,坚持长期抓、反复抓。

2、某校对高一学生进行了一次有关新教材课外读本阅读情况的调查,结果2/3以上学生的完成情况很不理想。这一数字让语文老师们十分震惊,如果不扩大知识面,单靠课本上的 材料,怎么能全面提高学生们的语文水平呢? 一部分教师认为,应该改革阅读教学模式,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王老师还设计了 “语文课进阅览室”的具体方案:学生在阅览室阅读自己喜欢的刊物,并组成兴趣小组,阅 读与研究、交流相结合;搭建“语文课进阅览室交流平台”,以学生为主持人发表同学们的 “荐杂文”“知类文…?谈方法”“说感悟”,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激发学习的成就感。方案提出以后,教师们都觉得这个方法不错,但它要求任课教师花费更多的心血来备课和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这对于已经非常繁忙的教师们来说,无疑是个重负。学校领导对此 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并选择了高一、高二年级的五个班进行每周在阅览室上一节语文课的 实验。 一段时间下来,王老师惊讶地发现两个“没想到”:第一个“没想到”是课堂秩序会这么好。原来体育课后上语文课,刚刚进行剧烈活动的学生要有一段时间才能平静下来。现在进 了阅览室,大家各就各位,很快进入阅读环节;第二个“没想到”是见效这么快。半个学期的十多节课下来,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作文水平普遍有了改观。期中考试,语文成绩也明显提高。学生们都说喜欢这种新的上课方式。 问题:结合新课程改革,谈谈你对王老师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实验的看法。

[参考答案](1)我国传统的教育体系过分强调知识的灌输,把传授知识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了单纯的知识容器,压抑了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因此,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不仅摄取知识,而且进行有目的的思维,激发学生勇于思考、质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王老师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在教学实践中,善于交出学生思维的主动权,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通过“语文课进阅览室”,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在愉悦的情境中,享受学习知识的快乐。 (3)在“语文课进阅览室”活动中,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师生之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4)在“语文课进阅览室”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实质性转变,打破了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建立了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教师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出发,为他们创设有利于其获取信息、相互交流、主动思考的环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提高。

篇三:案例分析

案例6 :某中学的于老师作为一名班主任,每天都要管理的事情太多,经常感到分身乏术,真希望有个助手能够帮助自己。有一天,于老师突然想到,能不能让学生来代替自己,行使班主任的“取权呢?于是决定试一试。经过认真考虑,于老师决定选择平时在班上威信较高的班干部郑莉莉作为第一个试验对象。一天课后,于老师找到郑莉莉同学作了一次长谈,说明了自己的设想,也谈了老师对她的期望,第二天,在班会会议上,于老师向全班同学宣布了自己的计划:下一周,由郑莉莉同学当班上的“代理班主任”,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任课老师,班上的一切工作由“郑老师主持”。

思考:1、让学生“代理班主任”说明了于老师:A、信任学生B、为了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C、减轻老师的负担D、以上各项 2、请运用所学过的有关班主任工作的课论,对于老师的这一做法作出理论分析。

答:第一、让学生“代现班主任”工作,说明于老师既信任了学生,调动了学生干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班干部是班主任工作的得力助手,是形成班级集体的核心力量。(4分)

第二、班主任培养班干部的具体做法主要有两点:其一、大胆使用。班上的主题班言、各种文化体育活、春游、社会调整等工作都是学生锻炼的大好机会,应该让班干部自己去策划、组织和安排,使班干部在活动中不断增长才干。其二,热情支持。帮助班干部正确处理工作和学习的关系,使他们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保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班主任工作有成绩,要给予肯定、表彰;工作有困难,要帮他们想办法解决:工作中出了贫子,要主动为他们承担责任,为他们撑腰,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教训(6分)

案例7:王老师讲秦牧的《土地》一文时,对其中精彩段落动情地高声朗诵:“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的地方,收起缰绳,回到眼前灿烂的现实。”话音刚落,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野马怎么会有缰绳?”教师毫无准备,不耐烦地说:“你总爱钻牛角尖,学习成绩会好吗?”这时,学生的脸涨得通红,自尊心受到打击,欲言又止。同时,这个学生又站起来顶撞撞老师说:“这样样的老师教学水平太差,不配当我们的老师!”

分析:1、请指出王老师的错误有几点2、请分析学生的错误

答:1)王老师的错误有两点:一是作为一个科任教师,有责任管理班级上的教学秩序,而不能把自己的责任推给班主任。因为管理学生是每位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3分);二是王老师缺乏对学生的热爱之心。王老师不应该用带有侮辱性的语言来批评学生,这样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打击了学生举手发言的积极性。这违反了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人格的基本义务,违反了教师基本的职业道德(4分)

分析题(2)学生的错误在于一是在课堂上不应该不举手就发言,违反了课堂纪律。(1分)二是当王老师指出他们的错误时,他们不应顶撞王老师,缺少对教师的尊重(2分)。

案例8 :上课铃响了,王老师拿着课本轻快地走上讲台,开始上课。当课上到十分钟左右时,两位学生突然打了起来。在劝阻无效的情况下,王老师只好将课停下来,要求他们到外面去打。两位学生收起了“手”。改用“口”。开始互相辱骂对方。王老师说自己是科任任老师,此类事情请他们找班主任解决。那个似乎受了委屈的学生对王老师的话不以为然。出口说道:“你这是什么老师?”这下王老师生气了,喝道:“给我出去!”。可是学生就是不动,王老师便动手去拉学生,学生死死地拉着课桌,坚决不出去。王老师非常愤怒,说:“好,你不出去我就不上课!”于是,双方进一步僵持起来。

思考:(1)你如何看待王老师和两位学生的言行?(2)假如你是班主任,你将如何处理此事?

答:(1)从王老师的地位而言,其错误有三点:一是他应该具备良好的教师道德,管理课堂秩序是他的职责之一,当学生发生打骂事件时,他有责任教育批评学生,而不能推卸自己的责任,让学生去找班主任(1分);二是王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应该赶学生出教室(1分)在师生关系上,违反了民主平等性的原则(1分)三是王老师没有运用合理的方法来教育学生,仅仅是简单粗

暴地训斥学生(1分)。从学生地位而言,在课堂上互相打骂的两个同学的错误有两点:一是没有遵守课堂纪律,在课堂上相互打骂,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秩序,违反了学校的纪律(1分);二是缺乏尊重老师的爱心(1分)。(2)作为一个班主任,应该运用多种策略,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例如渗透性策略、随和性策略,在学生发生打骂事件时,应及时进行调查、关心爱护和批评教育多种方法来教育管理学生(2分);其二,班主任要加强同各门学科的科任教师的沟通与协调,当科任教师跟学生发生矛盾时,要慎重处理,切忌在一方说另一方的坏话,避免师生之间矛盾的激化(2分)

案例9 :班班主任老师认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就是能努力刻苦学习的好学生;而学习成绩差的就是不努力不刻苦学习的学生。因此,他经常把考试成绩差,作业出错多的学生叫到办公室进行训斥,他希望通过对差生的严加管教,使全班的学习成绩拉齐。这位班主任老师的想法能否变成现实?

答:这一实例说明教师不仅要懂得教育理论,同时还要有教育实践中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这位班主任老师有良好的愿望并有较强的责任感,但是,他没有意识到学生学习成绩出现差距,甚至是较大的差距,其原因不完全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它是多因素影响的结果。

教育理论已告诉我们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既有社会因

素,也有生物因素。虽然学校教育作为社会因素是具有主导作用的因素,但是切不可无视生物因素中起至关重要的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作用。因此,面对学习成绩参差不齐的学生,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的学生成绩差是因为学习态度不端正;有的学生尽管付出很大代价,学习成绩就是上不去,这就很可能是由于遗传素质或先天的,遗传因素的原因造成的,强求这类学生也达不到和其他优等生的一样水平,这不仅是难以实现的目标,而且搞不好还会给这些学生造成心理负担甚至心理障碍。使这些学生本来经过适当的教育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的可能性受到不应有的干扰,甚至是负效应。因为这种认识和做法违背了教育科学,忽视了遗传素质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过于强调教育的单一作用。这就如同体育老师要求全班学生100米跑的速度都能达到全校冠军水平一样,有的学生再刻苦训练也是难以实现的,如果说有进步的话,也是在自己原有水平上的提高。由于每个学生的遗传素质、环境影响、家庭教育等因素的不同,其个别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切不可有不分什么情况,强求一律的做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下列认知风格中,容易给学习带来不利影响的认知风格是( )。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解析〕C、冲动型认知方式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

2、下列哪项属于真正的创造( )。

A、鲁班发明锯子 B、高斯少年时做数字 1100 的连加 C、找到远古时期的化石 D、陶渊明发现桃花源 〔解析〕A、真正的创造是指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

3、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

A、陶行知 B、杨贤江 C、徐特立 D、蔡元培 〔解析〕D 略。

4、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 )。

A、德谟克利特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苏格拉底 〔解析〕D 苏格拉底在教学法中强调使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得出结论,从这个意义上说,苏格拉底最早提出了发现法。

5、学生操行评定的主要负责人是( )。 A、科任教师 B、班主任 C、级任导师 D、班委会 〔解析〕B 班主任是学生操行评定的主要负责人。

6、对个别学生的教育( )。 A、就是要靠班主任 B、就是要靠集体活动来教育 C、是同集体教育相辅相成的 D、主要是对较差学生的教育工作 〔解析〕C、对个别学生的教育也包括了对先进生和后进生的教育,需要和集体教育结合起来。

7、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解析〕D 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8、 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 )。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条件反射 C、联结反应 D、习惯成自然 〔解析〕B 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儿童做对了某件事后得到成人的物质奖励或表扬属于正强化。

9、激发、维持和指引个体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称为( )。 A、学习需要 B、学习期待 C、学习动机 D、学习态度 〔解析〕C、本题考查学习动机的定义。

10、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 )。 A、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 B、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 C、教师的期待和远大的理想 D、教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 〔解析〕B 为教师的期待而学习的动机是低级的动机。

11、在技能形成的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的表示方法是用( )。 A、图示 B、坐标 C、遗忘曲线 D、练习曲线 〔解析〕D 在技能形成的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用练习曲线(学习电码的练习曲线)表示。

12、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徒手操作技能与( )。 A、器械型操作技能 B、细微型操作技能 C、连续型操作技能 D、开放型操作技能 〔解析〕A、略。

13、”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是下面哪种儿童发展观的观点( )。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辐合论 D、教育论 〔解析〕A、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上的特点。而题干正好是对这一概念的举例。

14、”长善救失”“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是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什么特点提出来的?( )。 A、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解析〕D 根据个人身心发展常识,”长善救失”“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是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特点提出来的。

15、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 )。 A、”好孩子”取向阶段 B、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 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 D、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 〔解析〕C、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

二、多选题

1、布鲁纳的教育心理学成果主要表现在( )。 A、主动性研究 B、反思性研究 C、合作性研究 D、社会文化研究 〔解析〕A、BC、D 布鲁纳在 1994 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主动性研究;第二,反思性研究;第三,合作性研究;第四,社会文化研究。

2、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存在的困难,我们可以运用教育心理学中哪些手段来查找困难的症结( )。 A、智力测验 B、阅读测验 C、与此相关的生理方面的健康检查 D、心理辅导 〔解析〕A、BC、此题主要考查教育心理学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的实际应用。

3、以下属于个体差异性的是( )。 A、男女性别差异 B、幼儿与少年的差异 C、同年龄人群内部差异 D、同一个体身心不同构成方面的差异 个体思维方式的差异 〔解析〕A、C、DE 幼儿与少年是不同的年龄阶段,属于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4、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 )。 A、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 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C、重视基础知识的结构化 D、重视能力的培养 E 重视个别差异 〔解析〕BC、DE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研究与教学研究同样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国课程都有不同程度的改革,故 BC、DE 选项均为共同的发展趋势。

5、课程目标的规定性有( )。 A、时限性 B、具体性 C、预测性 D、实际性 E、操作性 〔解析〕A、BC、E 见大纲相关内容。

6、下列因素属于学习环境的设置的有( )。 A、流通的空气 B、适宜的温度 C、空间范围 D、室内布置 〔解析〕A、BC、D 学习环境的设置首先要注意调节自然条件,如流通的空气、适宜的温度、明亮的光线以及和谐的色彩等。其次,要设计好学习的空间,如空间范围、室内布置、用具摆放等因素。

7、如何做关系图( )。 A、找出文中的主要观点 B、找出次要的观点或支持主要观点的部分 C、标出这些部分,并将次要的观点和主要的观点联系起来 D、一般从左向右展开,用箭头连接各步 〔解析〕A、BC、 D 项是流程图的要求。

8、义务教育的学制,通常有( )。 A、”六三”学制 B、”五四”学制 C、”九年一贯制”D、”四二”学制 E、”六年制” 〔解析〕A、BC、我国义务教育的学制年限通常有:小学六年,初中三年的”六三学制”,小学五年,初中四年的”五四学制”;小学和初中”九年一贯制”。

9、义务教育中,以下各方必须履行一定的义务( )。 A、儿童 B、国家 C、家庭 D、社会 E、企业 〔解析〕A、BC、D 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

10、考试命题的质量指标主要有( )。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解析〕A、BC、D 测验主要以笔试进行,是考核、测定学生成绩的基本方法。测验的质量指标主要有效度、信度、难度与区分度。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4 个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即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2、讨论法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3、检验假设 检验假设: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检验假设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检验,二是间接检验。

4、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微格教学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 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5 个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40 分)

1、简述程序教学所遵循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答案要点〕 程序教学所遵循的主要原则有:(1)教材分为小步子;(2)学生对所学内容反应积极;(3)反应后有即刻反馈;(4)尽量低的错误率;(5)教学允许学生自定步调。

2、简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答案要点〕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从而激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 创设问题情境要求教师:(1)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前提。(2)了解学生。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是创设问题情境的核心。(3)问题情景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应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3、小学阶段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答案要点〕 我国小学阶段的课程基本性质,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和可接受性。 (1)普及性。小学阶段教育是义务教育,是国家为每个适龄儿童提供的基础教育,应提供均等的就学机会,因此,小学课程应保障学生法定的受教育年限,教育质量要符合国家基本标准。 (2)基础性。小学教育是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从事终身学习打基础的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课程内容和要求应该是基础的、有限的和具有发展性的。 3)发展性。小学教育的课程设置要给学生全面、丰富的发展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应有利于学生自主、多样、持续的发展。 (4)可接受性。小学教育的课程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

4、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案要点〕 (1)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设置综合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知识的整合,有利于课程的综合化,多样化。 (2)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合作学习。强调小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发展中心,突出学校学习与学生经验的联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强化课程的弹性,给地方和学校一定的自主性。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同时,给地方和学校一定的自由空间,依据本地区和本校实际情况决定校本课程方案。

5、《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什么?

〔答案要点〕 《义务教育法》第一条规定:”为了发展基础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法。”这规定了《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发展基础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