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2014年3月宣传栏写作指导

总结写作指导2018-10-12 13:05书业网

写作指导

人 情 练 达 是 文 章

写作是一项富有灵性和个性的活

动,所谓“言为心声”,即是此义。人

不同则心不同,心不同则声各异。做到

“言为心声”要求我们具有一定的写作

水平,但写作水平不是仅靠每周两节作

文课就能提高的。只有下苦功夫,观察

生活,积累知识和素材,善于思考,勤于记录,长期训练,才能切实提高写作水平,写出好文章。

那么,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呢?好文章是用准确、生动、形象、富有文采和表现力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真实的、积极的、独特的感受和认识的文章。可见决定一篇文章的好与坏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对生活的感受和认识,这种感受和认识必须是真实的、独特的、积极的。真实即不虚假;独特即不人云亦云;积极即不消极、不颓废,如刘勰所说“文人之笔,劝善而惩恶”。以上两点,前辈把他们归纳为《义理考据和辞章》。二是语言的表述能力,即驾驭语言的能力。这取决于我们词汇量的多少,语言运用的熟练程度,语言的组织构造能力,修辞能力等。

一些中学生的写作现状:文无情思,文无自我,文无文采。

那么,怎样才能写出有独到见解,有自我,又有文采的好文章呢?

一、用心观察、体验、感受、思考生活,从生活中积累素材。

常言说:艺术来源于生活。

司马迁《报任安书》中说:“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这番话经常用于劝勉人们,要不屈服于困境,在困境中奋起,能作出惊人的贡献。今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阐发这一番话则是说,以上众贤圣能写出流传千古的文章和他们的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

是和他们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分不开的,他们的

不朽篇章中无不闪耀着独特的思想火花:孔仲

尼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华民族的道德准则;屈

原的诗中蕴藏着浑厚的爱国热情,至今仍有教

育意义;韩非子的法治思想对今天以法治国、

建立建全法制仍有指导作用。司马迁说这番话的时候也没有想到,他自己不也是如此吗?就连他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不也是自己在“身残处秽,动而见尤”的生活处境中完成的吗?不说《史记》的历史价值,也不说《史记》的文学价值,单说他的伟大的、正直的思想,不正是作者自己的真实写照吗?没有司马迁对生活的深刻体验、缜密思考,哪有伟大著作《史记》的问世?没有李煜对亡国之痛的深切体验,哪有“国家不幸诗人幸”的一代词人李煜的诞生?没有曹雪芹由“饫甘厌肥”的富家子弟到“举家食粥”的家庭变迁,哪有“满纸荒唐言,一把幸酸泪”的伟大著作《红楼梦》这一千古绝唱呢?至此,不要产生误会,

以为只有经历了大灾大难的人才能成为文学家。这里的例子只想证明一点,

就是对生活有独特认识和思考的人才能写出好文章 ,更多的人是没有经历磨难的文学家。如鲁迅先生,对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成为了“中国脊梁”、世界文豪,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相反,经历了大灾大难的人并没有都成为文学家,就是因为对生活没有主动地去体验去思考。刘禅亡国后却是“乐不思蜀”;侯门贵族家败后也只产生了一个曹雪芹,没有第二个。正是说明生活的经历只是一个外在的条件,而不是唯一条件。外因之外还有更重要的内因,即主动地积极思考生活。生活阅历丰富的人并不能都成为文学家,塞万提斯说:“人们不是用白发而是用见识写作。”其中的见识即指对生活的独到的感受和认识。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说:“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不用外求、操持自己,就是我们充实的生活。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生活充实的含义,应是阅历的广、明白的多、有发现的能力、有推断的方法、情性的丰厚、兴趣饶富、内外合一、即知即行。到这地步,会说虚妄不诚的话么?我们喜欢读司马迁的文,认为他是大家,而他所以致此,全由于修业,游历及伟大的志操。我们喜欢杜甫的

诗,称他为大家,而他所以致此,全由于热

烈的同情与高尚的人格。”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是文章。”

没有观察与思考生活的意识,“视而不

见”“听而不闻”“见而不思”“闻而不想”是

不会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的。“生活中不是缺

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韩寒的文章正是抓住自

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而写成。一根头发、一

个杯子、同学们崇拜的明星都能在韩寒的文

章中找到精彩的篇章。做生活的有心人,用

心体验感受生活,写出文中有我,感情真挚

的文章,不是“天方夜谭”。

另外,还要下苦功夫,揣摩语言,积累

词汇,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只是做到了第一

步,思想内容最终要表现为文字。所以思想

表现得准确与否,有没有感召力还需要优美、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途径主要是大量阅读中外典范的、高品位的文章,在阅读时一定精细,不可走马观花,粗枝大叶。一个字的读音,一个词的意思,一句话的修辞,一段话的逻辑,一篇文章的结构,文中人物性格的刻画,各种描写,如人物动作、心理、语言、情节、景物、细节等都应在学习之列。刘勰《文心雕龙》中说:“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像,必先博观。”博览群书,何愁语言不美?同学们读书时应做到先精后博,精读一篇不博览一本,精读一本不滥读十本。有的人读得很多,知道得也很多,但下笔却仍是“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原因即是没有记住所读的内容,专家说“只有记住的才是自己的”。

提高写作水平,仅凭有限的作文课是难以奏效的,必须养成处处观察、时时思考、天天写作的良好习惯。

擦亮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精彩;敞开心扉,去接受生活的恩赐;开动脑筋,去思考生活的真谛;拿起妙笔,普写自己光辉的历程。坚持不懈,定能写出有益于人类进步的好文章。

高三(7)班宣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