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读《林清玄散文集》(少年版)有感(800字)作文

初三作文2018-10-14 08:26书业网

精选作文:读《林清玄散文集》(少年版)有感(800字)作文

  在读了林清玄的散文过之后给人一种回味无穷的感觉,作者那易懂的语言,却又含着很深的寓意,哲理。读完后撼动了我的心

  这本书的封皮呈黄色,醒目却不刺眼,与它的图案十分相配:一阵风吹来,纯白的蒲公英种子随风飘散,飘渺、空灵,十分简洁唯美,我想也代表着我们这一代代的孩子的梦想吧。中央用孩子的字体写着“林清玄”三个大字,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展开封皮,一行小而精练的小字映入眼帘:“期许少年们有天真的心,纯善的心,美好的心,庄严的心……能在这悲伤的人间,拥有快乐。”正是这一行字,给了我很大的兴趣让我读下去。

  正式打开书时,我便被那充天真,无邪的自序吸引。和标题一样,拉近了我们与作者的距离,向我们诉说了作者不老的心。这本书分四卷,分别是天真的心、纯善的心、美好的心、庄严的心。每一卷的开头都有一首精练的小诗,读来十分有趣,我仿佛能从一首首小诗中看到作者儿时天真可爱的脸。

  第一卷“天真的心”:讲述了一件件小事,都是些我们生活中很平凡的事情,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小事:一只乌龟、一棵树、一些流浪狗、一个传说……而令我感到吃惊的是,作者用孩童般的最单纯天真的视角,把最单纯天真的事情,竟能写出如此多的细节和道理。在作者的笔下,可以从一只乌龟写到身外之物的不重要,写到人只看到名利金钱的悲哀……作者循序渐进,由浅到深,直击我们的内心——那如白纸般内心的最深处的那片净土。

  而第二章“纯善的心”描绘的不是一直再清澈的人或心。而是在尘世扎根,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或心。作者用这“灰色”社会中的真善美、假丑恶的对比,引起了我们对良知的新看法。

  第三、第四卷则是继续沿着之前的风格,用孩子般的笔法,给我一种亲近的感觉,让我借作者的文笔来看那充满未知的世界。

  看完这本书,突然发现书的最后也有一行小字。它告诉我们:“挫折,学习智慧;离散,学习成长。我们是不是除了课业,更重视这些优良品质的养成那?”或许,这就是作者写这本书的原因吧。

篇一:读《林清玄散文》有感

读《林清玄散文》有感

早些时候,在书店看到一本《林清玄散文》,拿起书来细看,蓝白相间的封面于隐约中透露着一股袭面而来的清丽之感,再仔细品味作者的名字,思绪仿佛立刻回到了忙碌的高中时代,记得那时候曾在阅读短文中遇到过林清玄的文章,也就是那时候起,便被他清丽、充满禅意的文章深深的吸引了……

翻开书的扉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林清玄的照片,照片上是一个其貌不扬的中年男子,有点谢顶,头发长而蓬乱,面带着些许微笑。照片下有几行小字,是他的简介。于惊讶间,终于了解到,原来以为会是温柔娴静的林清玄“女士”居然会是个男子,没想到,在他的笔下会流淌出如此细腻、敏感的文字,在他的骨子里会流淌着如此浓重的乡情……

林清玄是虔诚的佛门弟子和不疲倦的佛学宣讲者,读他的散文,总能于平实的文字中感受深邃而朴实的佛理,80年代中期以来,林清玄散文的佛学意蕴日渐浓厚,宗教称为他独特的个性色彩,很多人称他为“清玄居士”,他的菩提系列将人引入一个凝定,恬静,肃穆的宗教氛围,晨曦,菩提树,佛鼓,红尘……在文学创作的林眼中,看透了争名逐利的人间世相,他时时赞颂的菩提树,是一种净化了的人性象征,从繁华街头的枫香树上,从露珠上,他看到纯净与傲骨,看到不肯为日渐恶劣的环境而低头的不屈风采。只要保持一份安宁的心境,一些沉静的智慧和一种温柔的心情,便能抵御都市的种种污染,从中发现美丽。

林的作品对以散文集出版,通常多为散文、报道,偶尔会出现一两篇小说,就是早期的《法圆师妹》,小说主要讲的是一个军队班长和一个自小在尼姑庵长大的小尼姑的爱情故事,两人之间的故事看似曲折却又顺乎自然,兜兜转转之后,两人又神奇的相遇了,只是早已物是人非,记得文中有这样的几句话“每个人的命运其实和荔枝花一样,有些人天生就没有花瓣的,只是默默的开花,默默的结果,在季节的推移中,一株荔枝没有选择的结出它的果实,而一个人也没有能力选择自己的道路吧”。也许就是这样,因为班长一时的犹豫,在他们转移的时候没有带走法圆,所以法圆选择了一种极端的方式离开了她成长的尼姑庵,而又在以后的很多年后,班长在一家旅馆偶然又遇到了当年错过的法圆,人生总是在相遇和错过中不停的转换着,当时法圆师妹就对班长说,“有些心情你不会明白的,有时候过了五分钟,心情就完全不同了,生命的很多事,你错过了一小时,很可能就错过一生了。那时候我只是做了,并不确知这些道理,经过这些年,我才明白了,就象今天一样,你住在这个旅馆,正好是我服务的地方,如果你不叫咖啡,过着领班不叫我送,或者我转身时你没有叫我,我们都不能相逢,人生就是这样”。此时的班长也许会悔恨当时没有把法圆带走,但命运就是如此,他们因为种种原因错过了,而今,又因为种种联系又神奇的相逢了。

这是迄今为止读到了为数不多的林清玄的小说之一,他的文字总能给人以深思,引发对人生的思考,我想这也是他作为佛门虔诚的宣讲者的最好体现吧。

读他的散文,印象最深的一篇是《吾心似秋月》,文中提及杨岐禅师曾经留下的禅语,“心是根,法是尘,两种犹如镜上痕,痕垢尽时光始现,心法双亡性即真”。他说的是一次白云守端禅师与师父杨岐方会禅师对坐时发生的故事,杨岐问白云守端禅师是否记得他以前的师父茶陵郁和尚大悟时说的一首偈,白云说“记得记得,那首偈是‘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一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白云毕恭毕敬,不免有些得意,谁知,杨岐听后,笑了笑,走了。白云为此整夜无法成眠,终于忍不住去请教杨岐,杨岐见眼眶因失眠而发黑的弟子,笑的更加厉害了,说道:“原来你还比不上一个小丑,小丑不怕人笑,你却怕人笑。”白云顿悟。

其实,在实际的人生里也是如此,我们常常会因为别人的一个眼神,一句笑谈,一个动作而心不自安,甚至茶饭不思,睡不安枕,而这些眼神,笑谈,动作在很多时候都是没有意义的,我们之所以心为之动乱,只是由于我们在乎,仔细想来,归其原因,这些所谓的“在乎”只是因为我们还没有真正的认识自我,回归自我,反观自我,主掌自我,小丑由于认识自我,不畏人笑,故能悲喜自在;成功者由于回归自我,可以不怕受伤,反败为胜;禅师由于反观自我如空明之镜,可以不染烟尘,直观世界。认识,回归,反观自我其实都是通向自己做主人的方法。正如寒山的一首诗所说“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更与何人说”。

在佛教的经典和禅师的体悟中,常常把心得状态称为“心水”或“明镜”,这两种贴切的比喻完美的诠释了一种从容的生活状态,我想,当我们真正的做到心若水时,生活里的一切善恶是非便会如痕垢在明镜中淋漓尽致的展现了。

回望整本书,它完美的展现了作者由年轻的散文新秀那样,头角峥嵘,豪气如虹却生涩稚嫩到文笔流畅清新,情感醇厚、浪漫,于平易中蕴育着感人力量的完美转变。

以他的散文净化自己的心灵。仿佛此刻云自小路飞起来了,爱也幻化为一首暖暖的歌……

他的词藻很朴素,更注重对思想,生活的感悟,就如同他本人所说“美丽的词藻是比较短暂的,只有真正的思想观点才可以恒久”。小故事里有大智慧,平淡而隽永,值得一遍遍去回味,值得一遍遍去深思……

篇二:《林清玄散文自选集》读后感

姓名:陈静达

苏州草桥中学初一(1)班

指导老师:赵袆侍

《林清玄散文自选集》书评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林清玄的散文自选集。林清玄是台湾的一名著名作家,他写的文章多是议论文,并且揭示了世间的许多道理。这本书也不例外。

林清玄的文章大多数都短小精悍,比较符合现代人忙碌的特点,可以在坐车,休息时看一篇。林清玄的文章虽然是讲道理的,但是却并不难懂,即使是小学生也能明白很多。其原因估计就在于文章上半部份大都有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最后再用几段话来说明自己从这件事中悟出的道理。所以很多人都能明白。

有时候他从这件事中悟出的道理不止一样,而是因为看这件事的角度不同,所以悟出了不同的结论。或者是从前一个道理升华出来的道理。所以即使他的文章很短,但是却很充实,只要用那一点点时间便可以得到很多。像我们这种时间很少的学生最适合读这种书了。这也是我要推荐这本书的原因之一。

或许是因为林清玄曾经入过佛门,所以他看待事情比较客观,并教导我们要在这喧闹的世界保持一颗宁静、欢愉的心。这样才能够保持快乐,不至于被这喧闹所感染,使得自己的心变的混沌,迷茫。

就像开头的

制可能比困危中的忍耐还要艰难啊”等道理。可见林清玄考虑事物比我们深多了。

其实林清玄大部分文章所举的事例并不是十分特殊,而是十分常见的,甚至有些在我们生活中也可以见到。但林清玄却通过他们悟出了许多道理,而我们却没有。或许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多多留意,这样或许能洗净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明白许多。所以请多读读这本书吧。

篇三:《林清玄散文集》之不孝的孩子 读后感

《林清玄散文集》之不孝的孩子 读后感

读了《林清玄散文集》后,我内心有着许多感想。在这些散文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不孝的孩子》。这是一篇简短但意义深刻的散文。

散文中写到了一位老先生,他在台湾的儿女一开始对他很好,可老先生找到大陆的儿子后他们就变得非常不孝顺,因为他们怕大陆的大哥也来抢老先生的遗产。

文中作者认为:就算分给大陆的大哥一部分遗产又怎么样,何况父亲还没有死,财产还不知道怎么分!老人也认为:既然这么不孝,连一毛钱也不要留给他们。但是话又说回来他也不会真的那样做,总是自己的孩子嘛!

这则故事中的儿女能这样对待自己的父母,真是让人寒心。这世间能有多少子女体贴,孝顺父母的心呀?扪心自问,父母从小养育我们,培养我们,含辛茹苦把我们抚养成人成才,到最后我们能给予父母什么样的关怀呢?我们又为父母做了多少呢?也许有的同学认为父母为我们洗衣、做饭、供我们上学都是天经地义的,稍有不乐意还会耍犟脾气。试问,当你过生日吃着父母为你准备的可口饭菜、香喷喷的蛋糕,你可知道父母的生日是几月几日;当你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时,你可知道爸爸为了你能有安逸的生活条件,正在外辛苦奔波;当你晚上躺在松软的席梦思上甜甜入睡时,你可知道妈妈还在灯下为你织毛衣

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事孝为先,我们应该从小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懂得回报,学会感恩。为我们的父母谱写一曲爱的赞歌。

上海黄浦区黄教院附属中山学校六年级:曾经死者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