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初中作文教学十八讲 (3000字)

中考作文2018-10-14 08:54书业网

初中作文教学十八讲

第一讲 写得生动 写得实在 (1)

第二讲 想作文作文作文 (2)

第三讲 读好有字的书 读好无字的书 (2)

第四讲 文不跑题 题不跑文 (3)

第五讲 想得透 想得深 想得新 (4)

第六讲 给文章安排一个好骨架 (5)

第七讲 浓淡相宜 疏密有致 (7)

第八讲 抓住特征来简叙 盯住细节来描写 (9)

第九讲 调动读者的感官和心灵,与你共鸣 (10)

第十讲 把人物活生生地送到读者面前 (11) 第十一讲 把读者领进作文 让读者身临其境(13) 第十二讲 “下雨天为什么要打伞?” (14) 第十三讲 由表及里、由此及彼 (15) 第十四讲 激情驱百感 心花生妙文 (16) 第十五讲 联想和想象(之一) (17) 第十六讲 联想和想象(之二) (18) 第十七讲 “照瓢画葫芦” (19) 第十八讲 怎样记比较复杂的事 (20) 第一讲 写得生动 写得实在

什么是作文作文就是把你要说的话记载下来,写成文章。你每天都在说话、都在听别人说话。如果说的话干干巴巴,一点生气也没有,谁爱听啊?同样地,如果写出来的作文干干巴巴,一点生气也没有,谁爱看啊!说话要说得生动、说得实在;作文也要写得生动、写得实在。

什么是生动?字典里是这样说的——具有活力能感动人的就是生动。写出来的字是死的,可是字里行间所描述的人物、事情、景物??却是活生生的,叫人读起来受到感动、感到有味道,这样的作文就是生动的,别人就爱看。 生动的作文是不是摆摆花架子、喊喊大口号、多用几个形容词就可以写成的呢?不是,一定不是!这也和说话一样,如果你只是耍耍嘴皮子,一点不说心里话,一点不说实在话,谁会受感动啊?那怎么办呢?把话说实在就是了。 什么是实在?字典里是这样解释的——实在就是真实,不虚假。写作文所说的实在除了真实、不虚假之外,还有充实的意思。写一个人,只是说他真好啊、他可好了、没有比他再好的了??你这样从早晨写到晚上,别人读了也会感到你不实在,为什么?因为你写得不充实,他到底好在哪?什么具体的事情可以说明他好?别人看不出来。这样的作文就是空洞的、干干巴巴的、不实在、不生动的。

好了,道理说了不少了,下面让我们看看两篇例文吧?哪一篇写得生动、实在?哪一篇写得干瘪、空洞?你一定会分辨清楚的!

例文1: 童 年

“童年”这个趣味横生的二字,有谁不向往它呢?随着风儿的流逝,童年已悄悄过去,正当步入中学大门的时候,才匆匆意识到童年的可贵。

春风刮醒了我记忆的童窗。曾记得刚要上学的前一天夜里,我躺在床上望着外面皎洁的月亮与星星。我像一名贪婪的小女孩在甜蜜的梦中,像要坐上宇宙飞船飞入另一个空间,面对着快要离别了在家贪玩的孩子,快要离别那撒娇的性格,我想着班级里美好的一切??我久久的不能入睡。

啊!多么美好的童年。

例文2: 弟弟数数

一个夏季的晚上,天空晴朗,繁星闪烁,不时吹来的丝丝凉风,使人感到十分凉快。人们都来到院子里乘凉,大家说说笑笑,好不热闹。

坐在一旁的弟弟仰着头,睁大了眼睛望着天空,好象这样做,会把天空中的一切,都看得更清楚一些。他一边看,一边用手指点着,轻声地数者星星。弟弟在幼儿园刚学数数。小红姐姐问弟弟:“小琦,你数数你的手指头和脚豆儿一共有多少个?”弟弟听了,自信地用右手指着数左手:“一、二、三、四、五。”接着又用左手指着右手数:“六、七、

八、九、十。”然后,他低下头,一边用手点着从凉鞋里露出来的脚豆儿,一边数着。在一旁看着的人,见他这副天真的样子,都不禁偷偷地笑了起来。“十七、十八、十九。”弟弟数罢,理直气壮地说:“一共十九个。”小脸上还露出得意的神情,专等着别人夸他。可人们听了他的那经过认真数出的答案后,不但没有表扬他,反而捧腹大笑起来。 弟弟莫名其妙地看着大家,看着看着,他委屈地哭着跑到妈妈那儿去了。看到这情景,大家都不再笑了。小红姐姐抹去笑出的眼泪,朝弟弟说:“你再数数!”弟弟撅起小嘴,扭过脸去,偎着妈妈。妈妈轻声对弟弟说:“你数错了,还不许人家笑。你再数数看??”经妈妈这么一说,弟弟又仔细地数了起来。像第一次那样认真,不,比那还要专心。刚才的事情他都忘了,就像从来没发生过什么似的。他数着,数着,有时还轻轻的抽泣一下。就这样,弟弟又数了一遍,结果是二十。他不信,又数了一遍,还是二十。他轻声地说:“是二十,不是十九。”大家听了都说对。有人还鼓励弟弟说:“不错,在幼儿园没白学!”

听了这话,弟弟脸上的泪水还没擦干,就咧嘴笑了。这时,满天的星星调皮地一闪一闪的,好象也为弟弟数对了数而感到高兴。

讨论:1、这两篇例文那一篇生动、实在?那一篇干瘪、空洞?为什么?

2、怎样才能把作文写得生动、写得实在?

3、两篇例文还有哪些优点、毛病?

作业:1、阅读课文《背影》和《最后一课》,要求默读一遍、朗读一遍(一定要朗读!读出课文的情感来)。想一想这两篇文章为什么写得生动、写得实在?

2、你哭过吗?你看过别人哭过吗?你(或者别人)为什么哭?是怎样哭的?哭之后又怎样了?

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回答上面的问题,500字左右,要写得生动、写得实在。

3、写完上面要求的作文之后,把题目里的“哭”改成“笑”,再在心里“写”一篇作文(不写在纸上,只是动脑想) 第二讲 想作文作文作文

我们常说“写作文”,怎么又冒出来“想作文”、“说作文”呢?在上一讲里我们说过:“作文就是把你要说的话记载下来”,那么,你要说的话又来自哪里呢?来自你的小脑袋,来自你脑袋里的思想——“言为心声”嘛!想好了,才能说好、才能写好。如果头脑里是一团乱麻,说出来就会语无伦次,写出来当然就更糟糕了。我们听过“打腹稿”这句话吧,打腹稿,就是想作文;大诗人李白醉酒之后能写出好的诗篇,因为他喝酒之后,情绪高涨、思想活跃,所以写出来的诗才生动、深刻。“想作文”,不但不奇怪,还很重要呢!所以,你千万不要忘记:在写作文之前,还应当有一个“想作文”的过程,在“想作文”和“写作文”之间最好还要有一个“说作文”的过程(如果身边没有人听,这个过程也可以绕过去)。

作文是写作文的基础,说作文是写作文的演练,也是想作文的检验。下面,就请你说一说你是怎样完成第一讲的作业吧?在写作文之前,你想作文了吗?是怎样想的?

让我们用一个比方来做一个小结吧——有个孩子走路时跌跌撞撞,总是摔跤。人们觉得奇怪,走近一看,原来他的鞋带没有系好,长长地拖在地上,没走几步便踩着鞋带了,当然容易摔跤。别人帮他系好鞋带,孩子欢快地跑开了??这个比方能不能使你加深对上面所讲的道理的理解呢?你还有什么别的比方吗?

其实,我们每个人写作文都要想的,即使是那些拿起笔来就写的同学,他也要想,只不过是他边写边想罢了。关键问题是:有的人想得好,有的人想得不好;有的人会想,有的人不会想。

那么,怎样来想作文呢?想作文,一般可以按照这样的步骤:

想题目—想内容—想结构—想技巧—想语言。

1、想题目:如果是自己习作,要想从生活中选出一个什么题目来写(这个问题以后我们另讲,今天不练习);如果是别人出题,就要想如何扣题,如何不跑题。它解决的是“帽子”的问题,一定不要张冠李戴。

2、想内容:就是想“写什么”?主要是什么立意?用什么材料?它是想作文的主要步骤,解决的是“灵魂”的问题。

3、想结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这一步骤可以写成提纲,它解决的是“骨架”的问题。

4、想技巧:用什么表达方式?怎样开头?怎样结尾?等等。它解决的是“化妆”的问题,怎样锦上添花,让文章更美。

5、想语言:用什么语言来实现上面所想的各点,它解决的是“肌肉”的问题。在各个步骤中,它是唯一允许边写边想的步骤。

这些步骤的内容是不是很难一时掌握?是的。今天不要求大家具体掌握这些内容,在今天的练习和作业中,做到先想后写就可以了,当然要尽力想好、写好,写得生动、写得实在。不管怎样,你一定要有一个很强的意识:写作文之前一定要想作文,有条件再把所想的说给别人听,“磨刀不误砍柴功”,久而久之,养成习惯,你的作文就上路了! 例文1 那盆牵牛花(节选)

爸爸放了一盆牵牛花在我靠窗户的书桌上,本意是想遮掩那扇窗户造成的缺陷,并没有想这小玩艺会给我带来什么。

牵牛花长得特别快,没几个星期,花蔓就已爬满了窗棂。有一天,它的枝蔓竟伸出了窗户,长到阳台上了。我不知怎么生出了莫名其妙的恼怒,一下把外面的一条最长的蔓给拉了下来。看看那下垂的蔓,我不禁感到自己是多么强大。

没几天,那条蔓黄了,最后枯萎了。当时幸灾乐祸的我并未曾想到后来的一幕。

一条新的枝蔓又迅速地伸展,钻到了窗户外,并且超出了我的想象,在阳台外开出了三四朵鲜艳的花,看不到一丝失败的痕迹。

我输了。我对这弱小纤细的植物肃然起敬。并不是因为它艳丽的花朵,而是因为它弱不禁风的身体里坚强执著的灵魂。坚忍不拔地追求既定的目标毫不退缩,也许这才是它真正的魅力所在。

讨论:1、从“想作文”的角度分析,这篇例文好在哪里?设想你是这篇例文作者,你该怎样“想”这篇作文

2、看了动画片《宝莲灯》,你有什么感想?如果要写它的观后感,你写的题目、内容是什么?用什么结构? 第三讲 读好有字的书 读好无字的书

你看过妈妈做饭吧,做饭要有米、有水、有菜??,没有这些怎么能做好饭呢?正如俗话所说:“巧妇难做无米之炊”。作文和做饭一样,也要有丰富多彩的词汇、有生动充实的素材??。没有语言、没有素材,是写不好作文的。当然,作文也有作文的技法,但是,如果不注意学习语言、不注意积累素材,脑子里空空的,技法学得再多,作文也写不生动、写不实在,那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了!(想一想,什么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那么什么是作文的“本”、作文的“源”呢?

作文的“本”就是语文基本功——常用字、丰富的词汇、语法、句读、修辞,等等。

作文的“源”就是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等。

作文的“本”、作文的“源”都写在两本“书”里,一本是有字的书——语文课本、课外读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本书开始电子化,电视、电脑,也可以看作有字的书。另一本是无字的书——大自然和人类的生活。

所以,我们要写好作文,一定要“读”好这两本书。首先要好好上语文课,适当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包括看电视、VCD等),掌握好语文基本功、扩大知识面。还要学会观察生活、分析生活,由浅入深地思考一些社会和自然的问题。学习作文,一定要和读这两本书紧密结合。这样你的作文就有了丰富的语言、有了生动的素材,你的眼界就会放宽,思路就会开阔,“想作文”、“说作文”、“写作文”就会越来越得心应手,会写出生动、实在的好文章来。

开头这三讲,就是我们作文辅导的前言、总纲。打个比方说吧:你要出发去一个地方,在没迈步走之前,应当知道目的地在哪,不知道目的地就是盲目的走。同样,不知道这三讲讲的事情,就是盲目地学习作文,能有好的效果吗?

一定要记住:作文要写得生动,写得实在;

一定要记住:写作文之前要想作文、说作文

一定要记住:读好两本书——有字的书和无字的书。

战国时期有一位思想家荀子,在他的《劝学篇》里面有这样一段话:“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意思是说:积累泥土成为高山,风雨就会在这里兴起;积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会在这里生长。让我们记住荀子的话,日积月累,努力学习,你的作文本、习作本里也会“兴风雨、生蛟龙”的!

例文1: 难忘啊,哺育我成长的外公 陈 滨

我的童年,是在外公家渡过的。那时父母工作很忙,无暇照顾年幼的我,便把我送到了外公家。我在外公家住了四年,也正是在这四年中,外公的哺育成了我记忆长河中永远奔腾的浪花。

外公,是一位慈祥的老人。

我四岁来到外公家,从我五岁起,外公便教我认字、算题。记得那是我刚开始学认字的时候,外公用毛笔将字写在纸上,然后用绳子串起来挂在墙上,一页一页地教我读。

“滨滨,今天外公教你识字,好不好呀?”

“太好了!我也想像您一样能念故事。”

于是开始了第一课。“人”,外公教我。“银”,我一本正经地模仿。“不对,是‘人’。”“银”,我又念了一遍。“不对,舌头应该向上翘:‘人——’”“人——”我终于读对了,心里甜滋滋地;我看到外公的脸上也露出了慈祥的笑容?? 外公就是这样不厌其烦地把我领进了认字的大门。在外公的教育下,我可以写字了、念故事了。后来,我又跟着外公学会了简单的加减法。

外公不仅教我认字算题,他还告诉我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在一次玩耍中,我不小心把外公心爱的瓷砚打破了,而那时外公恰好不在家。我被吓呆了:听外公讲,这只瓷砚是外公的爷爷给他的,外公知道我把它打破了,会很生气很生气的,怎么办呢?过了一会儿,不知是一种什么力量驱使我用颤抖的小手把碎片捧到了垃圾桶里。外公回来时,我没有像往常一样扑到外公身上,而是站在原地不敢抬头。外公见了,感到奇怪,于是就来问我。经过他再三地询问,我哭着说了实话。我原本以为外公会狠狠地打我一顿,可是出乎意料,外公摸着我的头,擦去我的眼泪,笑着对我说:“很好,做错了事就要敢于承认,外公不会怪你的。”就这样,外公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诚实和正直的种子。

我要上小学了,爸爸开车接我回家。那天下着小雨,一阵阵凉风吹动着外公家门口的小柳树,小柳树使劲晃动着身子,好象也在说着“不”,水滴顺着小柳树的枝叶落到地上,它好象也在哭。车要开了,我使劲摇开车窗的玻璃,含着眼泪向外大声喊着:“外公,再见——”外公冒着雨一声不响地站在大门口,微风吹拂着他那慈祥的面庞,他慢慢地举起曾给我穿衣洗脸、教我写字读书、领着我迈向人生里程的手,挥动着、挥动着??

今天,我已经是一个十六岁的青年人了,可是我永远忘不了哺育我成长的慈祥的外公,永远忘不了他对我的恩情,永远,永远??

讨论:1、这篇文章的语言好不好?好在哪里?内容实在不实在?为什么?

2、如果你是本文的作者,你怎样向读者介绍写这篇作文与学语文、观察生 活的关系?

作业:1、阅读《作文辅导》的前三讲,做一次小的复习。

2、观察一个人(或者回忆一个人)的几件事情,参考例文1写一篇作文。写之前一定要好好构思,最好写出个提纲来。 第四讲 文不跑题 题不跑文

例1:有这样一个作文题,题目首先介绍了一名叫张海山的同学的故事,然后说:“在你周围也会有张海山那样既有长处、也有缺点的同学,请你以《我最了解他(她)》为题,把他(她)写出来。”要求:1、要适当穿插一些抒情和议论。2、不少于400字。

由于审题不周密,可能出现的跑题情况:严重跑题——写父母、老师;基本跑题——只写优点,未写缺点;一般跑题——没写出“了解”(与我的关系);“马大哈”式的跑题——没有抒情和议论、用第三人称写。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拿到文题之后,首先要有一个意识——一定不要跑题。包括文体、范围、人称、引伸意义、

关联因素、字数、特殊要求等,都要紧密扣题。

扣题,首先要分析题目规定了什么、没规定什么,规定的,你一定要“遵命”;没规定的,就给了你一个自由“创造”的天地,一定要利用好。

在生活中,你干过“遵命”的事情吧!比如妈妈让你去买菜,她在下达买菜这个“命令”时,可能有一些规定,如时间(快去快回等)、地点(到附近市场)、内容(买芹菜)、数量(2斤)??甚至还会有一些特殊的规定,如“买新鲜的”。但是,除了规定的以外,都是没规定的,这就要看你的本事了。你怎样才能买好菜,让妈妈给你打一个高分呢?比如妈妈让你去市场快点买回菜来(妈妈正在淘米做饭,很快就要做菜了)。这个命令主要规定了时间,其他没规定。当你跑着买回来妈妈爱吃的新鲜的韭菜、数量不多不少、花钱也不多,妈妈一定会夸奖你的!妈妈规定的你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出色——跑着回来的);妈妈没规定的你做的也很好(买了妈妈爱吃的菜),怎能不得“高分”呢? 作文扣题就要像这个例子一样:

题目规定先搞清,不规定处再弄明:人时地事因经果,理物季候和环境。规定之处必满足,规定之外任你行。 以下一些文题,规定了什么?为了使作文写得生动、写得实在,你准备在题目规定之外写些什么?

《这次失败给我的启示》、《失败给我的启示》、《我的一次失败》、《吃一堑,长一智》;《一件小事》、《一件新鲜事》、《同年趣事》、《校园新曲》;《在雷锋精神的鼓舞下》、《路标》;

“现今中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差异较大,有的像鸡蛋壳那样脆弱,有的却很坚韧。那么,你是怎样的呢?举出实例,写一篇关于你自己心理承受力的文章。”

前面只是讲了审题构思,要是让你自拟文题,构思时应当注意什么?让我们首先读一篇例文:

例文: 一 片 落 叶

华东师大二附中 何 峥

秋风飒飒,秋叶悬挂在树枝上索索发抖,随时都有落下来的危险。就在这时,一阵更大的风刮过来,有几片叶子支持不住了,在树上挣扎了几下,便颤微微地从空中飘落到地上,躺在那儿不动了。

我放眼望着前面的小路,只见那一片片枯黄干燥的落叶遮盖着小径,人从路上走过,踩着树叶,发出那令人惬意的响声。 我被这秋景迷 住了。

正当我出神地望着这些落叶的时候,爸爸从后面走了上来。也许是见我盯着落叶,便说:“你看,这些叶子大多数是背面朝着天的。”我不由地再一次把目光移向落叶。果然,绝大多数的落叶都是面朝地,背朝着天,成为一个小小的拱形。这个有趣的现象吸引了我,继续往前走去,发现不论哪儿都是这样,而我以前却未曾注意到这个问题。

我问爸爸这是为什么。爸爸却不急于回答,反而问我:“你们学校初一已经上过植物课了吧。叶的结构难道没有讲过吗?”我点点头表示已经学过。爸爸又说:“难怪你的《植物》学得那么差。”说着,他指着一片落叶比划道:“树叶的面与背的构造是不同的。叶面表皮下的细胞结构紧,而叶背的细胞排列得比较疏松。这两种结构不同的细胞层,形成了树叶‘背’、‘面’不同的比重,在树叶飘落的时候,自然是结构紧而重的一面先落地了。”听了这段话,我才想起老师上课时讲的栅栏细胞与海绵细胞,我越发佩服我的爸爸了。我问他:“你怎么会知道这些的呢?”他笑了笑说:“谁像你只看见树叶掉下来,却不看它掉下来之后的样子呢!”我不好意思地笑了。

爸爸说得不错,我是应该进一步探究现象所蕴含的道理了。

这篇例文的文题起得就很好。针对文章的内容,还可以起出别的文题,比如:《我和爸爸在一起》(不新颖、内容反映不明朗)、《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不生动、缺少文采)、《一件小事》(空泛、“题”“文”扣得不严)??而《一片落叶》既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显得生动、新颖、有文采,醒目而不俗,能够吸引读者往下读。

题目拟定一要贴切,恰如其分,做到“题不跑文”;二要简洁概括;三要通俗易懂;四要清新不俗;五要富有吸引力,令人难忘。

要做到这些,开始要在想作文的时候,练习一篇文章多拟几个题目,从中选择一个最好的。

练习:1、你上一次作文的题目是什么?题目起得好不好?再想出两个别的题目,从中选出一个最好的。

2、有这么一件事:由于“我”的过失,使姥爷心爱的一只白文鸟飞走了,但“我”却不敢承认自己是“肇事者”,情急之下把责任推给年幼的弟弟,弟弟却为了“我”不愿将实情说出。结果是“我”痛感到自己的自私和渺小,流下了伤心、懊悔而真诚的泪水。首先你根据上述情节,想出一篇作文的主要内容,然后给它起出3个题目,从中选一个最好的。

第五讲 想得透 想得深 想得新

题目想好之后,就该想“写什么”了,也就是构思文章的内容。

文章的内容,包括文章的中心意思和用来表达中心意思的材料。打比方说,就是:文章的“灵魂”和文章的“身体”;“讲道理”和“举例子”。用作文的术语来说,就是立意和选材。关于立意和选材,在语文第二册上还要集中学习,今天我们只是从构思的角度初步地讨论。

怎样才能构思好文章的内容呢?

一些同学的作文犯有中心不明确、重点不突出的毛病。中心不明确、重点不突出,就是“不透”,看这样的作文,好比雾里看花,云山雾罩,叫人看不透,不知道你到底要写什么。有的同学的作文中心意思很明确,比如“做人要刚

强”,可是事情没想透,“例子”说得不清楚、不实在;有的同学的作文事情写得很具体,但是中心意思不明朗——这都是“不透”。至于事情说得乱七八糟、意思稀里糊涂,那就更是“不透”了。

下面是一篇语言功底很好、构思很有创见的好作文,老师给它评了85分,你来想一想:这篇作文为什么没有得到90分以上的更高的分数呢?

哭,是人感情的一种表现,是因痛苦或感情激动而流泪。这是人的正常现象。有什么事压郁在心里就该哭出来,这样不但心里痛快,而且对身体也好。

人和人哭时的样子大不相同。孩子哭是“嚎啕大哭”;大家闺秀该是“幽咽”;而大男子的泪是眼里挣出来的;还有些人“哭跟笑似的”。这些人万万做不得“孝子”,不然别人起了误会可就麻烦了。

由于我不太好意思细致观察别人哭,所以在这只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表妹哭的前后。

表妹是个哭泣包,所以她哭的机会多。耳濡目染,渐渐我便摸清了她哭的风格和前奏,举个例子吧,这事儿已经过去五六年了,不过至今我还记忆犹新。那是在奶奶家,大人都出去了,就剩我和她在家,她想得到家长的夸奖。所以,她把屋子收拾得很利索。待大人们一到家,表妹美滋滋地坐在屋里等着看他们惊喜的表情。而我,则一个箭步冲上去,放机关枪般的向大人们说我在家多么卖力地收拾屋子,把表妹听呆了,她赶忙上去分辨但事已经迟了。大人们已将赞许的目光投在我身上,当我回头去得意的看妹妹时,骤然发现她的脸色变了,嘴噘的比那拱桥还高。我暗叫不妙想去哄她可是来不及了。她干咳两声,带着哭腔大叫:“爸爸——”接着大哭起来。哭喊之余,还用两只喷着火的眼睛瞪着我。大人们倾刻全明白了,开始围攻我。在我报头挨训的同时,我听到了妹妹得意的笑声。

题目规定越少的作文,越不容易写透,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常常采取“大题化小”的方法,请看下面的例子: 例1:《小学生活的回忆》,虽然规定了时间范围,但是跨度大,容纳的事情多,不容易写透,一位同学在写这篇作文时,做了这样的处理,他在开头写道:

小学生活丰富多彩,塞满了记忆的长河,但最使我难忘的,是我第一次戴上红领巾的那件事情??

这位同学巧妙地把大题化小,把《小学生活的回忆》转化成了《我第一次戴红领巾的故事》,就好写多了,而且还不跑题。如果在文章中围绕一个中心,再略写一两件与第一次戴红领巾类似的事情,这篇作文就可能写得成功。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有些大题可以化小,这样就避免了自己累得够呛,写起来罗里罗唆、中心不明确、重点不突出的毛病。 反过来,有些小题(如《一次纠纷》、《黑板报前》等),在构思时,要力求以小见大,让小事折射出深刻的立意来。想得不深,也写不出优秀的作文来。要想作文写得深刻,就要像第四讲讲的那样,拿到题目后,好好思考“引申”和“关联”,千万不要浅尝辄止,动笔就写。当然,这根本上取决于你平日读“有字书”和“无字书”深不深了。 《路在脚下》这个“大题”你如何“小做”?

《一道难题》这个“小题”你如何“大做”?

例3:《我的好朋友》这个作文,同学们从小学初中已经写过好多次了,如果再写,很容易写得老生常谈、人云亦云,跳不出写同学这个圈子,连自己也不愿意多看几眼。可是有的同学仍然把它写得很生动、很实在。他们放开思路,避开了大家常写的内容。比如:从“人”到“物”,写书是自己的好朋友、自行车是自己的好朋友、小台灯是自己的好朋友??;为了反映中学生活的枯燥、紧张,写家里的一个小动物是自己的好朋友,伴着自己去做那些永远做不完的习题;写“人”,把年龄范围放宽,写一个忘年交的老爷爷、写一个小弟弟;还有把爸爸写成自己的好朋友,去反映新时代的父子关系。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在思考写什么的时候,在“透”和“深”的基础上,要力争“新颖”二字,新颖才有创见、才体现出认真构思来,写出的作文才不落俗套、生动感人。

自命题作文的题目要新颖。同样是写爸爸,题为“我的爸爸”就不新颖,而“我的新朋友”就新颖独特;“雷锋精神鼓舞着我”不如“心中的灯”??

立意要新颖。有一个寓言,说的是猪八戒照镜子,当猪八戒从镜子里看到自己丑陋的面貌后,很生气,他把镜子砸成了碎片,可是每一个镜子碎片所照出来的猪八戒仍然是那样的丑陋。写这个寓言的读后感,从猪八戒这个角度去构思,立意为“正确对待自己”等等就不够新颖;而从镜子的角度去构思,歌颂那些坚持原则、坚持真理,不怕牺牲自己的人,立意就比较新颖。(注意有的作文题目已经规定了立意,比如《我爱祖国》,你就只能“遵命”了。)

选材要新颖。写《路》这个题目,有的农村学生选择了一个乡邮员的材料,歌颂他为了乡亲们所走的长长的艰苦的路,就十分新颖;《试卷发下来之后》,把材料构思成“只差1分就及格的试卷”,写起来一定新颖生动。总之我们要记住: 作文的内容要有创见,“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

思考: 写“滥竽充数”这则成语故事的读后感,怎样才能写得新颖、深刻?

第六讲 给文章安排一个好骨架

确立了好的中心、选择了好的材料,是不是就可以写出好的作文呢?——那可不一定。有一个人,要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一些(这是中心),买了名牌的衣帽鞋袜和装饰品(这是材料),可是,他把衬衣穿到毛衣的外面,鞋穿反了,帽子带歪了,把胸章别到了裤兜外??结果别人看他不仅不漂亮,反而感到他很可笑。为什么?因为他把穿着打扮的顺序搞乱了,一点条理也没有。写作文也是一样,也要讲究顺序、条理,应当让人读起来清楚、明白,感到脉络分明、言之有序。所以,在构思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给文章安排一个好骨架(结构)。让我们先来读一篇例文吧!

童年趣事

你也许知道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吧! 它就座落在我的家乡——灌县的小镇上,我的许多童年趣事就发生在这里。

每次回到家乡,一走下汽车,那浓烈的汽油味便随即消逝在清新的空气中。这里虽没有大城市繁华的街市和灯火辉煌的夜景,却有幽静迷人的田园风光,有散发着泥土芳香的田间小路;虽没有鲜花盛开的圆型街心花园,却有曲折的山路,有随风摇动的苍翠的松林??

这里是我儿时的乐园,每寸土地都埋藏着我童年的趣事:春天,田边开满了白色的野茶花,我和小伙伴们便拿着剪子,剪下一束束的茶花,把自己心爱的小花瓶装扮得漂漂亮亮的;夏天,我们女孩子儿们虽不敢像男孩子那样,在浪中嬉闹,却也能光着脚丫,手提小篮儿,在沙滩上寻觅好看的石子和贝壳。这样,我们又能在男孩子面前炫耀一番了;秋天,这里会举办盛大的清明会,人们都以各种方式寄托对死者的哀思,艺人们舞着龙灯,耍着猴戏,在路边招揽游人。这时,也是小孩们最高兴的时候。因为这时候便可向家里人要上点钱,到路边买上一碗碗辣豆花和玉米面饼什么的,或是跟随着父母去看热闹了;冬天,春节到来,各家各户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氛,人们都杀鸡宰鹅,摆上丰盛的酒菜。小孩儿们却并不被令人眼花缭乱的佳肴所吸引,偏对地上厚厚的积雪着了迷,顾不上大人们端着饭碗又追又喊,只管在一边堆雪人儿,打雪仗。

然而,最令我难忘的还是夏日到房后的小河边去钓鱼。尽管钓鱼好像不是女孩子干的事,可看着哥哥钓,心里也怪痒痒的。于是,我便乘他那股高兴劲,央求起来。不想哥哥竟真的把那从不肯放下的鱼杆递给了我。接着,他把拖鞋放在靠近水边的阶梯上,在河边玩起水来。看着哥哥走远,我立即坐下来,急忙拿出放在罐头盆里的蚯蚓,笨手笨脚地套在鱼钩上。线放在河里后,我坐在那儿,想到鱼被我钓起时,哥哥和小伙伴们一定会惊呆的情景,心里又欢喜又紧张。嗨,我今天可得争口气!

手握鱼杆等了好久,却不见鹅毛浮子往下沉,我不由得四下张望??忽然,我只觉得手一沉,不由得失声叫嚷起来:“哥,快来呀!钓上了!钓上了!”哥哥光着脚从远处跑过来,我慌忙提起鱼杆,是一个蓝色的东西。仔细一看,原来是只拖鞋。我气极了,没想到第一次钓鱼就在大伙儿面前出丑。于是想把它重新抛到河里,哥哥大声叫起来:“别丢!那是我的鞋!”幸亏我手快,把鱼杆收了回来,“你可真有本事啊,没钓着鱼,倒是钓了只鞋。”哥哥一边取下拖鞋,一边说,我真是哭笑不得。当伙伴们分发战利品时,我不免有些眼馋。哥哥向我空空的鱼篓里“支援”了两条,紧接着伙伴们都纷纷把自己的鱼,装进了我的鱼篓。我看了看伙伴们被太阳晒得发红的脸,犹豫地说:“我可是一条也没钓着呀。”“你不是钓了只拖鞋吗?

”机灵的“瘦猴”说:“要不是你给钓起来,你哥回家准挨骂! ”??至今仍使我不能忘记的是,我第一次钓鱼得来的战利品——一只拖鞋。

现在,虽然我远离家乡,但我的心却时常伴随着她。因为我早已把我的心,连同童年的趣事深深地埋在了故乡的泥土中。

讨论:1、 这篇作文的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 这篇作文的整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3、 琢磨一下,如果把原文的顺序改成1—4—3—2—5段排列,有什么不好?

这篇例文的结构是很有条理的,好的文章都应当有一个好的结构。有的按照时间顺序写,有的按照空间顺序写,有的按照逻辑顺序(比如由浅到深、由一般到特殊、由现象到本质等)写,有的按照事物的发生、发展顺序写。看一看语文课本第一册129页的例文,看一看所有好的作文,哪一篇是杂乱无章、结构混乱的呢?没有吧!

怎样才能安排好文章的结构呢?今天我们只重点练习3个要点,更多的方法,随着同学们作文水平的提高会逐渐掌握的,大家不要太着急。

第一点:要想安排好文章的结构,就要首先练习安排好段落的顺序。

下面的两段描写都有毛病,找出毛病改写,使其“康复”。

1、 他(肖像描写)

他,高高的个头,一双眼睛整天笑着。一头乌黑发亮的卷发,和“吹了风”没有两样。它的脚上,经常穿着时髦的旅游鞋,走路像水上漂。方面大耳,一脸福相。他最爱穿西装,打红领带,很有气派。

2、 担水(场面描写)

星期五下午,我们班进行了一次劳动。主要任务是担水,解决学校断水的问题。因为学校水管坏了。一些身强力壮的同学肩挑手提直向学校食堂奔去,女同学们身体较弱却也不甘落后,提的题,抬的抬。劳动场面是热闹的。那桶子的磕碰声,说话声,就像一曲动听的歌。担水的路上像刚下过小雨似的湿漉漉的。池塘边,又是一番景象,班主任老师帮同学们打水,同学你帮我,我帮你,看来还是一个生龙活虎、相互帮助的场面。

第二点:要练习在作文构思阶段写出写作提纲,然后再作文

在文章的中心确定下来之后,就要考虑选用哪些材料,怎样组织材料,怎样结构全文了。在这个思考过程中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情是编写提纲。就像盖房子之前要画好图纸一样,写作之前要先给文章搭个架子,把审题、立意、构思中落实下来的东西用文字条列出来。所以说,编写提纲的过程实际就是清理思路、安排材料,组织结构的过程。 提纲要确实反映自己的思路,要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简明扼要,突出文章每一部分的要点。至于文章细部

的安排,可在写作过程中进一步落实。在写作过程中,发现提纲有不当之处,还可进一步修改。

编写提纲没有固定的格式。由于文体的不同,提纲的写法也应有所区别。如:记叙文可以按时间、空间的顺序或事件发展的过程来编写;议论文一般可以按照引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搭起架子,并体现论点、论据之间的关系;说明文则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按空间、或时间、或逻辑顺序编写。

第三点:是一个具体的结构技巧,叫“春夏秋冬顺序法”。本讲例文《童年趣事》就采用了这个技巧,作者先概括记叙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趣事,然后详细叙述夏天的一个故事,使得文章有面有点,点面结合,有略有详,详略结合,全面而又深刻地记叙了整个童年阶段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很好地表达了中心意思。这个方法,适用于记叙在时间上跨度大、空间上范围广的事情,和上一讲介绍的“大题小做”方法结合起来,可以使文章写得透,又写得全,再加上好的语言,文章就可能写得生动、实在。

作业:1、模仿《童年趣事》,结构上采用“春夏秋冬循序法”,写一篇回忆小学生活的记叙文,题目自拟,字数:600—800,要求先构思,再写提纲,最后成文。

2、仔细阅读第4讲到第6讲的讲义,做一个阶段复习。

课堂练习:1、你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或者一个笑话,或者讲一讲你的生活插曲(早晨怎么穿衣服、昨天做了什么梦等等),要讲得随便一些,有条理、生动,最好把大家讲乐。

2、听几首唐诗,欣赏屏幕上的画面、背景音乐,想诗的意境。

第七讲 浓淡相宜 疏密有致

一些写得不生动的作文,除了内容、语言的毛病之外,还常常有结构上平铺直叙、废话连篇、而关键的地方又写得不透等毛病,这些作文的作者还没有掌握好“详写、略写和不写”的基本功。在这一讲里,我们就来练习怎样处理好“详写、略写和不写”的关系,使文章写得浓淡相宜、疏密有致,生动、实在。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幅照片,初步体会一下“浓淡相宜、疏密有致”这几个字的含义。

文章写得有疏有密,疏密相间,不仅能使主题突出,中心分明,而且还能使文章虚实相生,浓淡相宜,波澜起伏,错落有致,达到匀称和谐的境界。

那么,详略安排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呢?

一、文章的题目:题目确定了写作的重点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