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基础设施建设扶贫调研报告

建设方案2018-10-16 00:29书业网

篇一:2016扶贫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2016扶贫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扶贫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扶贫开发工作是促进农业增产,加快农村改革,实现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掌握扶贫开发工作进展情况,了解扶贫开发工作中的难点和问题,紧紧瞄准贫困人口,以“减少贫困、缩小差距、增加收入、构建和谐”为目标,以“整村推进、连片扶贫开发”为抓手,以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中心,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重点,积极拓宽扶贫资金筹集渠道,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增强贫困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探索与**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扶贫工作新模式,扎实推进创新创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现就对全县扶贫开发进行的调研情况形成报告如下。

一、 基本情况。

**县地处**边界,下辖十个乡镇,总面积728 平方公里,境内以山地丘陵为主,约占总面积的80%,全县总人口52万,其中:农村人口46万多人,占总人口的88.5%,有19个贫困村,全县现有人均收入低于2763元贫困户12264人,通过调查分析,致贫的原因:1、因家庭劳动力缺少致贫的3820人;2、因遭受严重自然灾害致贫的1160人;3、因孤寡残、五保需社会保障致贫4225人;4、其他原因致贫3059人。

二、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以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稳步推进整村推进项目实施。

2016年度上级扶持我县19个贫困村整村推进财政扶贫资金310万元,安排扶贫计划项目38个,通过项目的实施,新建水泥公路24条32公里;水利设施4条1350米;绿化、亮化工程1处;文化活动广场9处。近几年来,在上级扶贫部门的大力扶持下,通过乡、村广大党员和群众的努力,全县19个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明显改善,村容村貌整治力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极大的方便了广大群众出行。随着周围环境的不断美化,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在悄悄改变。部分村子安上了路灯,铺上了水泥路,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休闲娱乐文明适度,社会环境稳定和谐的新景象,使广大干群对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充满了信心。

(二)、以促进生产发展,全力推进产业扶持。

今年是产业扶持第一年开始,上级下达产业扶持资金380万元,我县19个扶贫村以主导产业建设和贫困户增收帮扶工作作为重点,力求通过整村推进,使各村级主导产业有较大发展,大部分贫困户都能具备脱贫的能力。通过反复调查,深入研究,结合各村实际,帮助全县19个贫困村制定主导产业基地建设目标任务计划,使19个贫困村在整村推进中进一步突出重点、明确建设任务,同时,也解决了以往各重点村在整村推进中发展主导产业项目建设的难题。

(三)、以增加贫困农民收入为中心,提高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为了做好“雨露计划”培训转移工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同时,我办领导班子深入基地调研检查指导培训工作,要求有关部门对培训输出学员家庭遇到的困难结对帮扶,为输出人员创造良好的外出的环境 。今年我县完成“雨露计划”培训共210人,下拨资金19.8万元,其中职业教育培训80人,拨付资金12万元,转移就业培训130人,拨付资金7.8万元,全部通过“一卡通”直接发放到贫困对象手中,转移就业率达100 %,有效的增强了贫困群众的就业能力,增加了收入,提高了贫困群众的生活水平。

(四)、以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为重点,确保移民搬迁的政策落实。

扶贫移民搬迁工作是一项民生工程,涉及面广,必须由政府主导,组织各方面力量参与实施。因此,县委县政府专题研究了扶贫移民搬迁工作,要求有关乡镇及部门要明确任务、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找准工作着力点,同时要求县级相应资金配套到位,确保全县扶贫移民搬迁工作强力推进,并以县政府名义下发了扶贫移民搬迁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领导组。

2016年省下达我县扶贫移民搬迁任务598人,通过乡、村、组层层把关摸底,在充分尊重移民对象的意愿下,全部进行集中安置,移民集中安置点建设坚持“五统一分”。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资金管理、统一竣工验收,确定在长平乡淡塘村“工业园安置点”,安置点主体工程已封顶,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全面起动,全县108户598人已签订协议搬迁入住。

三、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加强组织领导,营造全县上下齐抓共管的浓厚氛围。一是成立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县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细化分解扶贫开发任务,将责任落实到乡镇和帮扶部门,确定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将扶贫工作纳入全县年度综合目标考评体系,加强检查,严格奖惩,确保完成各阶段扶贫工作目标任务。二是对照整村推进开发目标,通过重点突破,示范建设,圆满完成了 “整村推进”贫困村建设任务。三是切实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启动贫困村干部培训工程,不断增强贫困村班子的整体战斗力和扶贫开发能力。四是结合党的群众路线等活动,组织开展一系列访贫问苦活动,进一步增强全县各级各部门、机关干部关心扶贫、支持扶贫、参与扶贫的主动性,并且每年年终岁末,县委县政府领导开展了走访慰问活动,走访低保、五保户,优抚对象,受灾群众,帮助他们找资金,找政策,找出路,在全县范围内形成讲扶贫、议扶贫、干扶贫的良好氛围。

(二)坚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大力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

以贫困村村屯道路,人饮、通电、贫困户住房改造等工程建设为重点,帮助贫困群众解决“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生存难”等实际问题,为消除贫困地区自然条件障碍,奠定发展基础创造出良好条件。

(三)坚持以贫困村产业培育为支撑,着力解决贫困农民增收问题。因地制宜选准发展项目。将产业开发与贫困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紧密结合,选准果品、蔬菜等特色经济产业作为优势产业,实行片区开发,综合布局。

(四)坚持以提高贫困群众基本素质为根本,大力实施智力扶贫。一是积极开展扶贫方针政策宣传,引导贫困群众树立法纪意识、(来自:www.zaidian.cOm 书 业网:基础设施建设扶贫调研报告)市场意识和自我发展脱贫的信心,主动参与、主动发展,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致富。二是实施科技扶贫工程,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普及农业科普知识,推广农业新成果、新方法,努力增强贫困群众就地创业、自主脱贫能力。三是实施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抓好贫困劳动力的转移技能培训,增强贫困群众的基本务工技能,拓展就业门路。

(五)落实项目资金监管措施,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执行项目资金管理责任制,使用报批制、公示公告制、专户核算制、县级报账制、监督审计制等“六项制度”。

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我县扶贫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但离摘掉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的帽子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新形势下,扶贫开发面临以下问题和困难:

(一)扶贫形势依然严峻。通过扶贫整村推进后,我县贫困现象呈现出新的特征。一是剩余贫困人口大多居住分散,其居住条件很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极弱。二是这部分贫困群体大部分文化程度偏低,在国家实施低保政策后,尽管这部分人温饱已得到解决,但现金收入较少,生活质量不高。三是贫困群体弱势地位十分突出。由于城乡二元结构

导致农民整体收入远远低于城镇,而贫困群体的收入更不能与城镇收入相比,在长期的贫困状态下,其思维方式更加保守,心理素质极其脆弱,容易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等、靠、要”思想严重。因此必须对这部分人实施全方位的扶持,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关心。四是贫困对象综合素质低,接受新思想,掌握新技术难度大,脱贫致富能力低。五是现阶段扶贫政策及力度在不断加大,而资金的投入严重不足。

(二)贫困人口致贫和返贫因素依然存在。由于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始终存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够健全,群众因灾、因病等致贫、返贫现象时有发生,建立扶贫开发长效机制的任务十分紧迫。

(三)是财政扶贫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重点村所要解决的问题多,面很广,所需的财力很大。几乎所有的重点村修几条水泥街道,就需要好几十万元,财政扶贫资金本身都不够用,还要群众自筹几万元,才能完成项目建设任务,自筹资金占所有资金的比例一般在20%—50%之间,有的村因居住的很分散,由几个自然村组成,工程量很大,所需资金就加大很多,自筹资金量和财政资金量投入几乎是1比1,甚至更多,造成贫困村自筹资金的筹措难度很大,工作极其难做。加之扶贫开发主要任务是解决贫困村群众的行路难、吃水难等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困难,主要面向全村群众,对于绝对贫困户没有扶持资金。

五、对今后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面对困难和问题,今后要加快扶贫开发进程,我们必须理清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工作管理机制,努力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对今后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要抓住编制“十三五”规划的有利契机,以道路、供水、环境整治等为主要内容,按照长远规划,分步实施,适度超前的思路高起点做贫困村扶贫开发整体规划,统筹安排教育、卫生、文化等农村公共设施建设,这就需要各部门通力配合,利用本地优势资源,想尽千方百计向上争取资金,通过整合各部门资金来加大力度,重点解决好贫困村行路、饮水、卫生、移民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性建设,切实改善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二)进一步开发壮大特色产业。要充分利用本地优势,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寓生态建设于资源开发中,大力发展内容丰富的绿色产业。加大力度招商引资,积极树立“要我做为我要做,给物不如给项目”的理念,变救济式扶贫为开放式扶贫。以“筑巢引凤”的开放心态,把企业引进来,把扶贫户、扶贫资金与企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激励措施,让企业得以突破发展,最终实现“特色产业做大、优势产业做强、贫困群众致富”的目标。

(三)积极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在具体工作中要创新并做到七个方面的结合:一是扶贫项目的确定要与贫困群众的利益相结合;二是选定贫困对象要与低保政策相结合;三是整村推进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四是政府引导与群众积极参与相结合;五是项目整合与资金整合相结合;六是项目建设与职能部门和社会监督相结合。

篇二:XX乡XX村的建设扶贫调查报告

关于我县XX乡XX村的调查报告

4月下旬,县委、县政府在全县范围广泛开展“深入基层解难题,支持帮助促发展”作风建设主题活动,我深入到XX乡XX村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讨论会、走访入户、问卷调查等方法,对该村经济发展、基层社情民意有了充分的了解,并结合实际,对症施策,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发展中的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XX村基本情况

1、地理人口。该村地处XX县东北部,距县城28公里、乡政府7公里,紧邻桂东县沙田镇。辖25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296户,987人,土地总面积12435亩,其中山地面积10048亩,水面面积25亩,耕地面积1009亩(水田917亩,其中旱涝保收田200亩,旱地92亩)。全村共有贫困农户139户、394人,其中享受农村低保24户30人,开发性贫困农户15户66人。在贫困农户中残疾人12人,孤寡老人3人,缺乏劳动力农户7户,因长期患病致贫的农户6户,长期缺粮农户11户、43人。

2、经济发展。该村属于山区贫困村和集体经济空白村,农业经济基础薄弱,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以种植水稻、蔬菜、小水果(杨梅、西瓜)以及外出务工为主。村内无厂矿企业,大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2010年,村民人均村收入为764元。

3、基础设施。全村水泥公路1.7公里,砂石公路2.9

公里;境内上坑水库及灌渠已在去年进行了整修,可解决2个村2500人的灌溉用水。人畜饮水困难涉及到4个村民小组,586人。

4、村级组织。全村现有党员24名。村支委委员5名,村委委员3名,平均年龄为50岁,高中以上文化的3人。现任村支部书记邓解林,47岁,有较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群众威信较高,工作责任心强。村委换届选举定于4月底前完成,新一届的村委主任、村委秘书、计生专干正处于提名候选阶段。

二、XX乡XX村存在的主要问题

XX乡XX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着一定的优势,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交通基础设施滞后。该村位于106国道旁,且该村的通村公路基本开通,有一定的交通优势,但通组公路大部分都是砂石路,交通条件落后,严重制约经济发展。

(二)村级集体经济薄弱。该村集体经济收入为空白,村内无支柱产业、厂矿企业。

(三)农业产业发展缓慢。该村主要以农业种植为主,品种单一,应对自然灾害能力差。2008年由村支两委牵头实施了土地开发,主要种植杂交杨梅,但是由于技术指导未能跟上,再加上境内无加工企业,农业增产增收很大程度上还是靠天吃饭。

(四)医疗卫生条件落后。该村无村级卫生室,村民患病要到邻村或乡卫生院就医,村民最基本的初级医疗保健没有保障。

(五)人畜安全饮水困难。全村共有4个组586人(占全村总人数的59.4%)存在着极大的饮水安全隐患,雨天喝泥水、旱天没水用、农忙季节喝“农药水”。

三、帮扶工作对策

(一)以村党支部为核心,加强村级组织建设

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按照“五个好”的要求,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领导班子建设,配合乡党委认真做好村委换届工作,加强领导班子成员的教育培训,提高班子整体素质,着力增强村支“两委”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以及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力和引领发展、构建和谐、服务群众的能力。二是加强骨干队伍建设。广泛开展党员干部“五带头”活动,充分发挥全村24名党员在基层组织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中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党员教育培训,提高党员素质。积极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和“三培养”工程,培养建党积极分子、发展新党员,培养村级后备干部,不断壮大骨干队伍的力量。三是加强工作机制建设。建立“村党支部、村委会、村经济组织”三位一体工作机制。积极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推进基层民主建设。认真落实党

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完善村支部、村委会、村经济组织各项工作制度。

(二)以结构调整为抓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一是绿化荒山植树造林。引导和鼓励村民种植衫树等经济林木1000亩,2011完成500亩,2012年完成500亩。二是扩大米辣椒种植面积。采取以奖代投形式,调动村民种植米辣椒的积极性,投入资5万元在去年300亩的基础上扩种200亩,使全村种植面积达500亩,成为全村的主导产业。三是积极发展杨梅产业。对现有的500亩杨梅种植好、管理好,使其早见成效,形成一村一品,同时积极引导村民发展小水果加工业,确保雨季农民增产增收不受影响。四是积极发展养殖业。鼓励村民养殖鸡鸭,发展庭院经济,拓宽增收渠道。扶持养殖大户,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三)以基础建设为重点,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一是硬化部分通组公路。争取项目资金,鼓励和支持村民筹集资金,分期分批对全村尚未硬化的通组公路进行水泥路面硬化,改善村民出行条件。投入60万元,对邓家至西岭、上寨2公里公路进行拓宽硬化。二是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拓宽浆砌农业灌溉水渠,提高农田灌溉能力。投入12万元,对上坑水库左右干渠1公里进行拓宽浆砌。三是搞好卫生设施建设。修建村卫生室,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修建垃圾站,改善村容村貌,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投入13万元,

修建村卫生室,争取上级资金修建垃圾站。四是努力实施农网改造。多方筹集资金40万元,实施全村电网高压、低压改造,提高村民日常生活生产用电质量。五是着力改善人饮条件。对现有的蓄水池和自来水主管实施改造,切实保障群众生活用水。

(四)以共同富裕为宗旨,逐步减少贫困人口

一是以技术帮扶为先导。投入5万元开展技能培训、贫困农户的实用技术培训以及组织“两后生”参加职业学校的培训,提高致富能力。二是以资金帮扶为保障。投入10万元,对有一定致富能力,但缺乏资金的贫困农户,给予资金上扶持。三是以产业帮扶为主导。指导贫困农户发展一些投入少、见效快的短平快产业,增加收入。

(五)以文明和谐为目标,推动社会事业进步

一是大力推进民主管理。坚持村民代表议事制度,实行重大决策征求群众意见制度,推行党务公开、村务公开和财务公,接受各方监督。二是大力弘扬新风良俗。深入开展“和美村庄”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引导,树立典型,遏制歪风,弘扬正气。三是大力保持村容整洁。完善《村规民约及村容村貌管理办法》,促使全村经常性保持清洁、整齐、美观,努力创建卫生家园、生态村庄。四是大力加强法制教育。宣传法律法规,倡导遵纪守法,落实计生政策,抓好森林防火,调处民事纠纷,维护社会治安。五是大力发展社会

篇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扶贫开发工作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扶贫开发工作

——关于平利县扶贫开发工作的调研报告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改变农村贫困落后面貌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近年来,在上级政府和部门的支持下,我县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发展,较快地推进了我县农村经济的繁荣。但是,通过调查发现,作为一个省定贫困县,我县的经济基础比较落后,贫困人口众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较为薄弱,极大的阻碍了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扶贫开发工作力度,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改变农村道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的现状,对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 我县农村基础设施现状

(一) 农村公路建设情况

我县共有11个镇,190个村4个居委会,截止2011年底,全县境内农村公路总计通车里程1738公里,其中县道228公里,乡道270公里,村级道路1240公里。目前,我县的农村公路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地处秦巴山区,山大坡陡,地形崎岖,修建公路十分困难,仍存在公路技术等级低,抗灾能力差,通行能力差,设施不完善等现象,一旦遇到雨雪天气,交通无法保证畅通。在已建成的农村公路中,尚需维护整治、配套设施的比例较高。

(二) 农村电力设施建设情况

通过十一五期间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的实施,已对建成的5座35kV变电站、860.49KM的10kV线路和1448.85KM的低压线路进行了改造提等,新建县级调度站一个,配电器635台/58.84MVA,在农村实行了低压改造入户,推行城乡同网同价,基本解决了农村用电难、用电贵等问题。但是,由于缺乏资金和项目支持,目前仍有一部分村还在使用老、旧线路,供电设备老化,线路电耗高,电价居高不下;另有一部分村还未实施农村电网改造,网架结构不合理、网内设备陈旧老化等现象依然存在,给农民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农用机械的推广使用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随着农村用电需求量的不断增加,落后的电力配送已不能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急需进行改造。

(三) 农村通讯设施建设情况

通过农村信息村村通工程的实施,我县的农村通讯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移动、联通、电信等有线、无线网络基本上实现了镇村覆盖,现阶段已逐步向自然村覆盖。农村广播电视已基本实现县内无盲点,截止十一五末,已配备8788套村村通广播电视,解决了338个20户以上自然村,4万多群众看电视的问题。但是,由于我县地处秦巴山区,农户聚集程度低、居住较为分散,导致通讯普及难度较大、成本较高,目前尚需资金的大量投入和项目的有力支持,以推进我

县的农村通讯配套设施建设。

二、现阶段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解决贫困农村群众行路难、用电难饮水难等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通过近些年的努力,我县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农村基础设施的现状有所改观。但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角度来看,我县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比较薄弱,农村基础设施整体水平依然落后,抵御大灾大害的能力和对经济发展的承载力较弱。主要体现在: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不够

尽管省、市都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投资额度也显著增加,但由于需要投入的地方多,资金投向也过多倾向于交通、能源等全局性的基础产业,真正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十分有限,所占比例也不高。而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筹资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总体来说还做得不够,仍缺乏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而广大农村由于经济发展比较滞后,相当部分村级集体经济来源少,增收难度大,缺乏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能力;农民收入低,群众虽有建设美好家园、改善生存环境的迫切愿望,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形成上下联动的投资合力。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筹规划

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渠道较为繁杂,建设

的内容和项目也比较杂乱,每个肩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部门都掌握一块项目资金,如能统筹安排、集中使用、捆绑投入,实行各投其资、各计其功的管理考核办法,资金的使用效率会大大提高,建设的成效也会更加明显。遗憾的是,由于管理体制上的缺陷,各部门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建设缺乏规划指导,布局零乱,规模较小,致使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建设质量不高,建设成本加大,投资效率较低。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重建设、轻维护”现象 近几年,我县的专项资金大多都投入到新建项目,对设施的后续管理与维护没有安排充足的资金,而镇村两级由于财政困难又无力承担,使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集变得更加困难,管理资金得不到切实保障。在资金上,缺乏维护的专项资金。对于农村公路、输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缺乏必要的检修,时常出现有人建设、有人使用,却没有人管理的情况。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建议 当前,国家正实施积极的扶贫开发政策,把贫困地区的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建设作为投入重点,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政策倾向,借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经验,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并将其置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中更为突出的位置,拿出真招实策,舍得真金白银,进一步强化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在改善农村民生上取得新突破。

对此,根据对我县的实际情况的具体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增加财政投入,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投资机制。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方略,针对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的现状,比照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历程,政府公共财政理应成为农村各项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的投资主体。为此,建议:一是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由城市和工业转向农村和农业,全面建立向“三农”倾斜的公共财政分配体制,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比例,确保财政支农投入总量和比重逐步增加,确保土地出让金用于农村的比重不断提高,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根据建设工程量的大小和建设区域范围,一般跨村的大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由政府公共财政主导投入,投资重点放在乡村公路、电力通讯、水利建设等大中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三是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维护费和提高财政补助标准。四是进一步探索财政补贴、免税以及信贷扶持等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新办法。县财政的投入应尽量采用直接投资或以工代赈、以奖代补、直接补贴等形式,让农民直接受益。

(二)积极争取项目,争取国家更多促进农村发展的扶持政策。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农村扶贫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