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病情评估记录,病程记录中续写

续写2018-10-20 17:27书业网

篇一:2013新版病历书写病程记录部分

2013新版病历书写规范

病程记录部分新增内容培训

医务科 韩峰

? 首次病程录,增加病情评估:新病人入院后,经治医师应对患者全

面情况进行评估,包括病情轻重、急缓、营养状况等做出正确的评估,做出正确的诊断,参照疾病诊治标准、规范,以制定出合理、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案,并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预后判断告知患者或者其授权委托人。

? 日常病程录:对住院时间超过30天的患者应有科主任或副主任主

持的以科室为单位的大查房,参加人员应为全科或全病区医师、护士长及相关人员,重点内容应对患者目前诊断、治疗效果、医疗风险及预后等进行分析,并评价治疗措施是否合理,以利于患者下一步治疗方案的修订。记录方式可以在病程记录中续写,在病程记录居中位置写“科室大查房记录”,也可以在阶段小结的“诊治经过”中记录上述科室大查房相关内容,同时应在病程记录居中位置写明“阶段小结及科室大查房记录”,但阶段小结不可以替代以科室为单位的大查房。”

? 输血记录:病人需要输血时,由经治医师告知患者或其近亲属、法

定代理人、关系人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医疗风险,与患方签署输血知情同意书。 经治医师填写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单,并粘贴在病历中归档。应在病程记录中记录患者输血情况如输血指征、拟输血成份、输血前有关检查结果、输血风险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记载有无输血反应,患者在手术中有输血者应在手术记录中注明已输血量等输血执行情况。

? 有创诊疗操作记录: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过程中进行的各种诊断、

治疗性操作术 (如骨髓穿刺、腰椎穿刺、胸腔穿刺、腹腔穿刺、各种内窥镜诊疗操作、各种介入诊疗操作等)的记录。应当在操作完成后由操作者即刻书写。内容包括操作名称、操作时间、操作步骤、结果及患者一般情况,操作过程是否顺利、有无不良反应,术后注意事项及是否向患者说明,操作医师签名。《江苏省手术分级管理目录》(2010年版)所列为手术者,仍按照手术管理制度书写相关记录,不应列为有创诊疗操作。

? 重要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或辅助检查结果报告单在病人出院前尚未

回报时,经治医师须在患者出院前的医患沟通时告知患方,并详细记录患方的有效联系方式。待检验检查结果回报后,经治医师须将检验检查结果报告单粘贴在病历中。如其结果导致必须改变患者出院诊断、或对患者的后续治疗有影响时,经治医师须在最后一次病程录后按照接收报告的实时日期据实补记修改诊断或修改后续治疗方案的依据以及通知患方的具体情况。同时,经治医师按照第二章修正诊断等相关要求修改住院病历或入院记录、病案首页等,以利于患者随访及后续治疗。应用电子病历的医疗机构须按照其医疗机构相关管理规定如实修改电子文档,以维护医患双方权益。 ? 活体器官移植临床应用管理文书须符合卫生部医管司发2012年

124号文件内容的相关管理规定:具备活体器官移植资质的医院在开展活体器官移植手术前,需严格审查程序,认真填写活体器官移植临床应用管理文书,并将医院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与伦理委员会活体器官移植伦理审查意见书、省(区、市)卫生厅(局)活体器官移植加盖公章后的批复回复意见表等医疗文书并入病历归档保存。对管理文书涉及签字的部分均应以本人或代理人签字为准。)

? 关于临床路径 :首次病程录在“诊疗计划”中加入对诊断明确,

没有严重的合并症,能够按医疗机构规定临床路径设计流程和预计时间完成诊疗项目的患者写明入临床路径。临床路径管理记录:根据原卫生部2009年关于印发《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的通知要求,经治医师在患者入院完成病情评估后,对满足诊断明确,没有严重的合并症,能够按照医疗机构临床路径设计流程和预计时间完成诊疗项目等条件的患者应当列入临床路径管理,与患者充分沟通后签署临床路径知情同意书归入病历档案中保存,并在首次病程录中予以说明。当患者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应当退出临床路径:①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需要改变原治疗方案的;②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要求出院、转院或改变治疗方式而需退出临床路径的;③发现患者因诊断有误而进入临床路径的;④其他严重影响临床路径实施的情况。临床路径的变异是指患者在接受诊疗服务的过程中,出现偏离临床路径程序或在根据临床路径接受诊疗过程中出现偏差的现象。当出现变异时,经治医师应当及时将变异情况记录在病程录或医师版临床路径表中,记录应当真实、准确、简明。经治医师应当与个案管理员交换意见,共同分析变异原因并制订处理措施,及时向实施小组报告变异原因和处理措施,并与科室相关人员交换意见,提出解决或修正变异的方法,按照医疗机构的要求做好临床路径实施的记录、临床路径表的填写、患者退出临床路径的记录等,并在患者出院时将实施临床路径的情况记录在病案首页中。

? 同级医疗机构检验检查结果互认记录:根据卫办医发〔2006〕32

号文件规定以及苏卫办医〔2010〕91号文件、苏卫医[2006]45号文件江苏省卫生厅关于下发《关于开展医疗机构间医学检验检查互认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各医疗机构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互认项目,内容包括医学检验结果和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如临床生化、免疫、微生物、血液和体液等临床检验中结果相对稳定、费用较高的项目。医学影像检查中根据客观检查结果(胶片、打印图像)出具报告的项目。包括普通放射摄片(含CR、DR)、CT、MRI、核医学成像(PET、SPECT)等。只要患者能提供同级医疗机构医学检验和医学影像检查结果报告单其检查部位正确完整、图像清晰的客观检查胶片、图像资料,原则上有关医院间应相互认可。认可医院的经治医师需对患者提供的被认可医院出具的检查资料进行阅读、分析、诊断,必要时请本院医师会诊并出具会诊报告。医学影像检查、电生理检查中需根据检查过程中的动态观察出具诊断报告的,或诊断报告与检查过程密切相关的项目,包括放

?

?

?

?

? 射造影检查(含DSA)、超声检查、脑血流图、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脑电图、肌电图等。由于此类检查影响因素较多,对其结果是否认可由接诊的临床医师确定,如检查结果符合诊断资料的质量要求,一般不再复查。经治医师应将患者提供的被认可医院出具的检验检查结果报告单复印件留存在病历中,并在住院病历或入院录的实验室及器械检查栏目下记录检查日期、医院名称及其结果。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可不列入互认范围或不受互认限制:一是因病情变化,已有的检验、检查结果难以提供参考价值的(如与疾病诊断不符合等);二是检验、检查结果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变化幅度较大的;三是检验、检查项目意义重大的(如手术等重大医疗措施前);四是检验、检查结果与病情明显不符的;五是急诊、急救等抢救生命的紧急状态下;六是患者或其亲属要求做进一步检查的。需再行检验、检查的项目,应向病人或其亲属明确说明,征得其知情同意。 病情评估记录:所有住院患者均应进行病情评估。新入院患者、转科患者初次病情评估应由具有法定资质的经治医师在入院/入科24小时内完成;手术患者、病情出现变化的危重症患者、非计划再次手术以及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等应进行病情再评估。手术患者应在手术前评估;病情出现变化的危重症患者应随时对其进行病情再评估;出院患者应在出院前进行评估。住院过程中的患者病情再评估应由主治及以上职称的医师完成。病情评估记录格式可以在病程记录中续写(也可另立专页)。在病程记录居中位置写“病情评估记录”。内容包括:主要病史、阳性体征、重要实验室及器械检查结果、目前诊断及其依据、治疗效果、病情评估结果等。手术患者手术前病情评估可在术前小结中记录或在手术前讨论记录中体现。出院前病情评估内容书写于出院前病程记录中,评估内容应包括患者出院前状况、治疗效果等。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中能够反映出对患者的病情评估内容者,可以不再另行书写“病情评估记录”。 交(接)班记录的内容包括入院日期、交班或接班日期、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主诉、入院情况、入院诊断、诊疗经过、目前情况、目前诊断、交班注意事项或接班诊疗计划、医师签名等(卫生部原文)。交班记录应简明扼要地记录患者的主要病情、诊断治疗经过、手术患者的手术方式和术中发现,计划进行而尚未实施的诊疗操作、特殊检查和手术,患者目前诊断,主要病情和存在问题,今后的诊疗意见、解决方法和其他注意事项。 手术安全核查记录是指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三方,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病人离室前,共同对病人身份、手术部位、手术方式、麻醉及手术风险、手术使用物品清点等内容进行核对的记录,输血的病人还应对血型、用血量进行核对。应有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三方核对、确认并签字。 必须按照卫生部《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规定步骤完成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按照要求依次进行,每一步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不得提前填写表格。 手术清点记录:是指巡回护士对手术患者术中所用血液、器械、敷

料等的记录,应当在手术结束后即时完成。手术清点记录应当另页

?

?

?

?

? 书写,内容包括患者姓名、住院病历号(或病案号)、手术日期、手术名称、术中所用各种器械和敷料数量的清点核对、巡回护士和手术器械护士签名等。(卫生部原文) 会诊: 会诊申请内容由经治医师书写,主治医师审签,院外会诊需经科主任或主任医师审签并经医务处(科)备案。(新加的) 会诊记录内容包括会诊意见、会诊医师姓名、职称、所在的科别或者医疗机构名称、会诊时间等,主持人审核签名。申请会诊医师应在病程记录中记录会诊意见执行情况。 常规会诊意见记录应当由会诊医师在会诊申请发出后48小时内完成,急会诊时会诊医师应当在会诊申请发出后10分钟内到场 ,并在会诊结束后即刻完成会诊记录。( 卫生部原文) 病例讨论记录包括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手术前讨论记录、死亡病例讨论记录;除死亡病例讨论记录外,其他各项讨论记录不另立专页,仅在横行适中位置标明“疑难(手术前)病例讨论记录” (电子病历中各项讨论记录也可另立专页)。各种病例讨论记录由经治医师负责整理后及时书写。(新加的) 疑难病例讨论记录:记录内容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人员的姓名、职称、病情摘要、诊治难点、与会者讨论要点、记录者签名,主持人审阅并签名。(l)疑难病例讨论记录系指对一周内确诊困难或经常规治疗后疗效不显著甚至病情进展恶化的病例讨论的记录。(2)由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主持,召集有关医务人员参加。(3)记录内容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人员姓名、职称,病情简介,诊治难点,与会者讨论要点(讨论目的)。具体讨论意见及主持人总结意见。(4)记录者签名,主持人审阅并签名。 手术前讨论记录:(l)手术前讨论记录系指因患者病情较重或手术难度较大及新开展的手术,对拟实施手术方式和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所作的讨论记录。(2)凡属省卫生厅印发的《江苏省手术分级管理规范(2010版)》的通知中的三、四级手术和特殊手术必须进行手术前病例讨论。(3)由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主持,召集有关医务人员。(4)记录内容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人员的姓名、职称,术前准备情况,手术指征,手术方式,手术体位、入路、切口,手术步骤,术中注意事项,预后估计,麻醉和术中及术后可能出现的意外及防范措施。具体讨论意见及主持人小结意见。(5)记录者签名,主持人审阅并签名。 死亡病例讨论记录:(l)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系指对死亡病例进行讨

论、分析意见的记录。(2)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主持,召集有关医务人员参加。 (3)讨论在患者死亡一周内进行(特殊病例及时讨论)。(4)记录内容: ①讨论日期、地点,主持人和参加人的姓名、职称、职务,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婚姻、出生地、职业、工作单位、住址、入院日期、死亡日期和时间、死亡原因、死亡诊断(包括尸检和病理诊断)。 ②参加者发言记录,

重点记录诊断意见、死亡原因分析、抢救措施意见、经验教训及本病国内外诊治进展等。具体讨论意见及主持人小结意见。③记录者签名,主持人审阅并签名。

? 手术前小结:由经治医师书写,主治医师审签,紧接病程记录,但

需在横行适中位置标明“手术前小结”。内容包括:1.一般项目: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婚姻、床号、住院号。2.病历摘要:简要病史、重要阳性及阴性体征。3.术前诊断。4.诊断依据:手术前应完成的实验室及器械检查的结果,如有异常应描写内容及数据。5.手术指征及病情评估:应结合病人病情提炼出本病例特点,列出其符合手术的指征。6.拟施手术名称和方式,拟施手术日期。

7.拟行麻醉方式。8.术前准备情况:术前病例讨论有否进行,新开展手术、特殊手术的申请单是否审批,手术知情同意书是否签订,术前具体准备事项,并记录手术者术前查看患者相关情况等。 9.如手术前小结系专印表格,则按表格项目要求认真填写(卫生部原文)。

? 手术记录:按原要求书写。

? 麻醉记录及麻醉访视记录:1.麻醉记录是指麻醉医师在麻醉实施

中书写的麻醉经过及处理措施的记录。麻醉记录应当另立专页书写,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术前特殊情况、麻醉前用药、术前诊断、术中诊断、手术方式及日期、麻醉方式、麻醉诱导及各项操作开始及结束时间、麻醉期间用药名称、方式及剂量、麻醉期间特殊或突发情况及处理、 手术起止时间、麻醉医师签名等。( 加了卫生部内容)。2.麻醉术前访视记录是指在麻醉实施前,由麻醉医师对患者拟施麻醉进行风险评估的记录。麻醉术前访视可另立单页,也可在病程中记录。①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病案号、身高、体重、简要病史及体格检查、与麻醉相关的辅助检查结果、拟行手术方式、拟行麻醉方式、麻醉适应证及麻醉中需注意的问题、术前麻醉医嘱、麻醉医师签字并填写日期。 (卫生部内容)

3.麻醉术后访视记录是指麻醉实施后,由麻醉医师对术后患者麻醉恢复情况进行访视的记录。麻醉术后访视:可另立单页,也可在病程中记录。麻醉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应达到72小时,麻醉并发症及处理情况应分别记录在麻醉记录单和病历的病程记录中,72小时内完成麻醉后访视记录和麻醉总结。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科别、病案号,患者一般情况、麻醉恢复情况、清醒时间、术后医嘱、是否拔除气管插管等,如有特殊情况应详细记录,麻醉医师签字并填写日期。

篇二:每天病程记录

[转] 如何写上级医生查房记录

现在大家都很忙,上级医生查房走马观花,基本上不发表什么意见,偶尔调整所谓的用药,写病程都是你自己的想法,这样的查房你们怎么查房记录,有时诊断清楚以后他们再看你的病程记录,说你这个写得不对,重写一下,晕那可是手写的啊,各位有没有这种遭遇,拿出来晒晒,有什么高招分享啊。

查房录常能反映临床医生临床思维,而住院医师由于专业水平所限等因素,尤其做低年资医师期间,写病程记录也是锻炼自己临床水平的有一种途径。建议在查房后适时地向上级医师请教存在的困惑,这样就不让查房流于形式。逐渐地也可以提高住院医师查房的能力。此外,建议查房后有空就翻翻书,向书本学习是最好最快捷的方式。

上级医师查房记录有时确实存在很多问题,有时上级医师尽职不到位致使下级医师无法书写,导致下级医师工作量过大,更甚无法提高下级医师水平,所以,我认为下级医师在书写病程记录时一定要多看书,多分析病情。在记录是做到以下分析:

1、分析患者现存病情(症状和体征),可能存在哪些原因,形成因果关系;

2、目前诊断,要考虑哪些疾病,要排除那些疾病,为了确诊要做哪些检查,为了排除某些疾病需要做哪些检查;

3、上级医师要分析患者已作的检查结果,并要讲解原因;

4、下一段我们要怎样治疗,还需要做哪些检查,为什么这样做;

5、患者诊断的疾病目前最新治疗及新理论;

6、上级医师同时要加强医患沟通内容,包括嘱咐病人生活中注意事项,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

总之,下级医师在听上级医师查房时的讲解,同时还要结合自已看书认真书写上级查房记录,只有自己知识丰富后才能书写好的查房记录,上级医师看到内容丰富详尽记录时会对你刮目相看,在工作中会放心你。当然有一点一定注意,不该写的内容一定不能写,否则易引起纠纷,那上级医师不会高兴,一定要记住!!!

关于这个问题,偶发表一下比较另类的看法,不妥的地方请大家拍砖指正!

1、现在这个医疗环境比较恶劣,病志书写随时可能成为心术不正之徒找茬的把柄。听说打官司时,主要看你的主治查房记录是否得当,而不太关乎主任查房记录。所以大家要更集中精力于主治查房记录。

2、现在的医疗环境要求我们要么把查房写的趋于完美准确、不可挑剔,要么写的天衣无缝、无懈可击(尤其对于还暂时达不到前者水平的我们来说,尤其对于危重病号来说)。因此,偶的目标是后者。其实,对于这两种情况,都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只不过后者的层次稍低了点罢了。

3、结合具体情况来说,对于疑难为重病例偶提几个很简单的情况,其实大家都会做的,只不过有时我们忙晕了头,可能遗漏,再次提醒大家一下:

⑴ 写查房记录时(其实在一开始接诊病人时就要有),要有一个强烈的直觉反应---这个病人家属是良民还是来者不善。对于后者,要高度警惕了,要刻意在文字上下文章了。比如要毫不犹豫的把签字制度做到“尽善尽美”。有时,这些非善类看到您这么小心谨慎,有备而来,说不定会主动放弃了捞一把的想法呢。

⑵ 要重视一些上级医师提到的需要进一步明确的疾病,比如肺癌待除外,某某占位性质待

查等,尽可能含蓄的保护自己。

⑶ 多提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检查,特别是一些大型检查,危重病人往往都无法实施,此时正是我们发挥签字制度优越性的时候,千万不要懒于签字。

⑷ 要花比较大的篇幅来强调病人应该注意的事项,强调疾病不可预料的并发症和预后,都是为了万一有纠纷时,可能紧握住一个“救命稻草”。

⑸ 不能做到一些较先进治疗(比如射频、介入)时,要明文表明建议其做某某治疗。此时,病人大都因为种种原因不能立即实施,也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自己的作用。

其实,查房写的好坏,始终是与知识水平想平齐的。只有水平高了,才能更好的知道该写什么、不该些什么,才能在完善的治疗的同时,也更加完善的保护自己。这就要求我们学习不已。

上学的时候老师就教导--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现在用到这里同样有用。

1.上级医生查房总不可能真的是只用鼻孔“哼哼”两声就走了,多少还是要表达一两句的。在查房的时候小本子是不可少的,就算是医嘱的变动也有它的道理在里面,当场就“十万个为什么”实在是不太妥当。【好问】的前提是【勤学】。可以在查房以后先查阅相关书籍,或是指南,在心中有个大概再去请教,不管你的理解是对还是错,都会让上级觉得你有认真思考、有自己的想法,不是空着个脑袋过来漫天海问。如果上级已经说:这心电图是房颤。你就不要问为什么这心电图没有P波。而是立即思考房颤形成的机理、常见病因、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原则、治疗时药物选用的原则、适应症、禁忌症。

2.记录上级医生的话当然还要学会【润色】和【拓展】,不管在横向还是纵向上都要进行延伸。上级不可能什么话都展开了说,多数情况下都说【点】,然后需要你自己后期的看书查资料来连成【片】。

年月日时间 XXX主任医师查房记录

首先,主要做病情发生,发展的概述,也就是患者的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加以叙述(作病史回顾),然后写主任医师在查房时作了哪写讲解 例如,主任医师今日查房对该患者的印象诊断(初步诊断)作如下批示:需完善鉴别诊断123456点(省略),再写作这些鉴别诊断所要作哪些项目的实验室检查,为什么要做这个检查,能排除什么情况等,例印象诊断为 肺TB,那么我在写的时候就要把X-Ray检查写进去,因为X-Ray能够排除肺部其他原因引起的咳嗽\咳痰,还能排除支气管,心脏病等等,都要加以详细叙述(我在这里省略);最后,作一下一般总结就可以了.所以一份好的病历不是看你写的有多少字,写的工整不工整,而是看你想的多不多,一定要去想,不管什么只要你想的到的,和这个疾病有联系的情况,你最好都要写进去,因为最好的医生是想的比其他医生多的医生!

再如,有的主任医生对一些疾病在他掌握之中,或心情不好的时候,主任医师不会做太多的讲解甚至不讲,这种情况怎么办??那正是你显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试着自己去分析这个疾病,分析这个病到什么时期了,相应时期的症状和体征是否明显,例如:今天和主任去查房,他问了下病人病情,病人说手术伤口不疼了,奇怪的是脚趾头开始疼了,问这是怎么回是???主任医笑了下,只是说一会跟您开点药,然后就走了~~我们做小医生的这个时候该怎么办?怎么写主任查房呢?如果没人教,就自己翻翻书吧,一查书,哦~~原来是病人这个时候嘌呤代谢异常,引起了痛风~~当你查到原因,并把你分析的这个原因写进主任医师查房里,而且把解决方法写出来,主任医师看了,会对你瓜目相看哦~~因为他从来没对你做过什么讲解,而你自己就分析并解决了这个问题

总体来说,看书真的很重要,有时忙起来,上级医生哪有那么多时间给你讲那么多,要靠自己的主动性自觉性带着问题去看书,这样收获才大

首先要从侧面了解你的上级医生水平怎样,上级医生也是人,也分三六九等。

如果是一个临床经验丰富高水平的医生,就要准备一个笔记本,将上级医生讲的内容全部记录下来,不能理解的回去慢慢翻书,有时会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实在不能理解,要当面问。

如果上级医生的水平很差,或者对查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查房流于形式,查

房前准备不足,对疑难病症不能认真研究,对诊断、治疗缺乏自己的见解,同时缺乏责任心,查房时对下级医师的指导不足,就要另当别论,形式上记录一下。

还有一点就是,如果长期跟着一个医生,临床思维会受上级医生的影响,所以初上临床,不要完全“依葫芦画瓢”,应结合自己的思路,适当的“悟”!

本人有幸得到好老师的带教,直到我离开那家医院的时候他们还在一个字一个字看我的病程记录,不准我马虎,所以有时候重抄还是有的。

要写好病程记录,首先要认真查房,所以每天的问诊(必须尊重患者主观感觉,而不是你的主观感觉,避免误诊漏诊)和有目的查体是很重要的。

抓住主要问题,围绕主要问题展开严密的临床思维,首次查房记录要尽量多的鉴别诊断(我的上级医生规定我至少写三个非常接近的鉴别诊断,不是随便的三个,要无就要面临重抄!曾经有一次腹痛查因的要我写了9个鉴别诊断呢);诊断明确的,要严格对照相关指南,我规范治疗了吗,综合治疗了吗?不能指针对一个因素或疾病治疗!验单上每个结果都看了吗,不要一目十行哦,和预期的是否一致,不一致的问了为什么了吗?而这些都是必须在病程记录上反映出来,一个都不能漏。简单的一句话,让病程记录体现出你的正确而严密的临床思维,把你的思维活动记录下来,让上级医生或自己通过书面记录发现自己的不足,如此地反复完善而提供自己的临床水平。

至于怎么去写,相信大家对查房记录的八股文式结构都很清楚了吧。在这里就不累赘了。但是强调一条,如果你还是住院医师的话,奉劝你不厌其烦的严格按照这个格式去写,过了三、五年之后回头看看,会有感叹的,所获甚多!至少这是我的感觉,感激我的老师们!

强调是必须把症状诊断学、鉴别诊断学还有体格检查部分做到“炉火纯青”,这是基础,必须重视,要不你行医的风险会很大的,然后就是专科知识的学习,一步一步地搞好,自然就能写好病程记录了。

现在医院一般要求是在1周内必须有2次以上的主治医师查房,1次以上的副高职称以上查房记录,第一次的(副)主任医师查房和主治医师查房必须详细,一般应该具备以下内容:

1.病人目前神志、体位、生命体征是否平稳,呼吸机和升压药是否应用,有无不适主诉,大小便情况。(这部分是每天病程记录必备内容,而且都是在病程开篇必记)。

2.病人基本情况(年龄、性别、工作),主诉,现病史简单回顾,主要相关慢性疾病史,危重抢救经过,会诊及转科原因,入科后基本生命体征,主要阳性体征及重要辅检结果。

3.目前生命体征及主要阳性体征:这部分是客观资料,主任查房时如果有提及哪些重要、特殊或新发现的体制一定要重点描述,这部分的特点是客观、准确、精简。如果上级医师和自己的查体有比较大的差别一定要重复并重点突出地再次床旁体检证实,结果一般以上级医师为准。

4.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一般把上面2和3的内容作为客观内容描述,而上级医师查房的病情分析作为主观部分,一般格式为:

今日随(科主任)XXX(副)主任医师查房,仔细查阅病历及各种辅检结果,床旁查视病人后分析:老年男性,简要的主诉、病史、主要阳性体征、阳性辅检结果,根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辅检结果,目前

A--主要诊断为:1.2.3.4.

B--诊断依据:1.年龄、性别、主诉;2.病史中主要症状变化过程(诱因、发生、发展、用药、加重或减轻);3.目前(本次)查体主要相关阳性体征(可以有相关分析记载在这里);

4.主要辅检结果(可以有相关检查结果意义分析)。

C--鉴别诊断:1.XXXXXXX该患目前支持点不多,可以基本排除2.XXXXXXXXX患者辅检结果不支持,可排除3.XXXXXXX患者本次发病无以上特征,不支持该诊断。

D--诊疗计划:完善相关检查及早完善诊断,必要时可请相关专科会诊,加强呼吸道管理,必要时及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应用呼吸机支持,维持内环境稳定,维持出入量平衡,加强观察生命体征,及时对症处理,(专科问题处理原则),必要时请(XX)外科手术处理。 E--治疗原则:保持呼吸通畅、化痰吸氧、抑酸、抗感染XXXXXX(专科处理措施)。 F--目前病情危重评估和预后判断,(根据病情做出明确或模糊的判断)。

G--相关注意事项的记录:加强病情观察,如有变化及时对症处理,必要时可请专科会诊处理,注意加强医患沟通。很多余很模板化,但是你要有。

5.执行情况记录;已遵嘱执行。这个肯定不能少的,虽然就这几个字。

到此结束,双签名啦。

注意;如果是下级医师用了高档抗生素,呵呵,最好记载在这里,免得到时候因为抗生素越权使用被罚款啊。

病情评估和预后一定要是上级医师的意见,这牵涉到医患沟通时的统一口径。如果一个科室对同一个病人的病情和预后有一个统一的声音,那就可以减少很多隐患。

关于字数:没有注意,但是一般要写够20--30行,也就是一页到一页半病程记录纸。字大的同学可以偷偷懒啦。

形式和项目一般式这么多,具体内容可以让上级医师过目修改

作为下级医生包括实习医生,如何做好自己本份很重要,有些上级医生很怕事,很抠门,要一字不差按照他的意思来写,否则就要重抄,碰到这种胆小如鼠的上级就算你倒霉,慢慢一个字一个字地磨吧

我说的是上级对病程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如何对自己要求高一些,把写病程当做一种提高自己能力和掌握每个病人病情的手段

首先,少说废话,换言之就是语言要简洁凝练,无懈可击。病人查房的时候主诉是什么,是原来有症状好转还是大便几天不通还是畏寒抽搐,还是什么,这个必须放在最前面,但是不需要罗列一大堆阴性症状还有护理记录的数据,然后是写一般情况,比如胃纳睡眠二便这些。 查体部分。现在很多医生喜欢写心肺听诊无特殊,最好不要这么写,尤其是初学者,应该养成好习惯,无啰音就是无啰音,无杂音就是无杂音。听到什么写什么。摸到什么写什么,你没写的体查部分默认是没有问题的,这个要注意

然后到辅助检查,切忌罗列数据,除非你上级要求你全部写上去,个别上级很喜欢那样,查啥啥啥每个多少mmol/L,写个检查写半张纸,最反感罗列数据,大家都会看化验单。有必要抄进去一遍吗?应当适当总结一下加以分析,比如查血脂明显升高,以LDL升高为主,今日加用降脂药啥啥他汀。比如查CT排除脑出血,考虑脑梗塞,必要时复查MRI。

然后到上级医生的总结分析部分,这部分,最好还是看一下医嘱,不要把床边的或者办公室讨论的话全部搬进去病例里面。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去写,分析比较特殊的化验单,诊断方面

有没有什么问题,病情有没有好转啊,治疗上有什么改动啊,如果医嘱上面没有体现,最好不要随便写,因为确实没有处理。大家讨论的东西不要写,比如你胸片考虑结核,但是临床上又没报卡又没有上结核药,这个就不要写得太激进,要委婉,最好可以提出暂时不按照结核处理的原因,比如查阅胸片,考虑纤维增值型为主,患者亦无咳嗽及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这样上级看了也很爽,一目了然,知道你和他想得差不多。

最后谈一下目前的治疗以及宣教沟通预后这些。

下面总结了我半年累写上级医师查房的经验和我院要求的格式,忘各位学姐、师兄不吝指教。

1.不适主诉(可带部分有意义的阴性症状),饮食、睡眠及大小便情况(不需太麻烦论述护理记录)。部分危重病人要记录出入量。

2.目前查体,可以稍详细些,但重点突出,包括生命体征及专科查体。当自己查体与上级医师查体不符时,以上级医师查体为主;当上级医师查体时发现新的体征时着重论述一下。

3.今日XXX主任医师床旁查看病人,询问病情,查阅病历及各种辅检结果后分析此病例有以下特点:病例特点1病人性别、年龄,有意义的病史,如老年男性,既往糖尿病病史;2主诉;3病史中主要症状变化过程(诱因、发生、发展、用药、加重或减轻)4主要阳性体征(可简略,如不特别指出则为阴性体征)5阳性辅助检查结果(可罗列数据)。

4.根据上述病例特点,目前诊断:1、2、3、4。

5.诊断依据:1病人性别、年龄,有意义的病史;2主诉;3病史中主要症状变化过程(诱因、发生、发展、用药、加重或减轻)4主要阳性体征(可适当分析)5阳性辅助检查结果(不可罗列数据,主要分析辅检结果意义)。

6.鉴别诊断(可比首程简略,只需罗列出关键点):本病应注意与XXX、XXX和XXX等疾病相鉴别,1.XXX病该患目前支持点不多,可以基本排除2.XXX病患者辅检结果不支持,可排除或做什么检查后可以鉴别...3.XXX病患者本次发病无以上特征,不支持该诊断等等。

7.诊疗计划(详细的写):针对目前的诊断,已给予XXX治疗,还需完善XX检查,加用XX治疗,择日手术(化疗),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

8.目前病情危重评估和预后判断:病情评估和预后一定要是上级医师的意见,也可根据新版课本相关诊断的预后适当摘抄。总之,科里意见要统一,书写时可适当模糊些。

9.相关注意事项的记录:加强病情观察,如有变化及时对症处理,必要时可请专科会诊处理,注意加强医患沟通(我觉得上面某位师兄总结很好)。

10.执行情况记录;已遵嘱执行。

篇三:病情评估表及持续改进

患者病情评估表及持续改进

入院患者病情评估表

患者病情评估持续改进

医务科通过每季度对各病房抽取相应病例数,检查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定期考核,持续改进评估质量。检查中大部分科室病情评估制度执行较好。个别科室,个别病例中患者病情评估表存在缺陷。

各科室做的好的地方:

1、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均由有资质的医师、护士及相关人员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2、对新入院患者、手术患者、危重患者等均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对患者的评估。

3、定期参与考核,及时纠正评估缺陷,持续改进评估质量。 持续改进措施:

1、在规定的时限内做好患者入院病情评估,手术患者做好术前手术风险评估,并详细填写各项目。

2、患者病情危重,病情变化时应随时评估,记入病程记录中。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