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试论小学语文教材中神话的价值取向与教学策略

神话故事2018-10-21 10:35书业网

试论小学语文教材中神话的价值取向与教学策略

翻开小学语文教材,笔者发现在各种文学样式中,神话类题材占有不小的比例。以人教版国标本为例统计如下:

这些神话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绝不是选编者的心血来潮,而是有意为之。那么,神话教材价值取向是什么?与其他文体区别在哪里,有哪些独特魅力呢?本文试从神话的特点及意义剖析入手,探讨小学教材中神话的价值取向与教学策略。

一、古人与今人的精神相遇

——神话的价值取向

神话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可以说“每一个神话,其实都曾经是一次伟大的创造,都算得上是人类的一个小小奇迹”。对人类文明影响深远的神话,是一扇直接通向古代文明的后窗。透过它,使今人与古人的精神相遇,从而闪现“碰撞的火花”。

1.追寻文明源头

神话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同时,神话也是幻想的产物,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人类文学的童年对于人类文学这条光辉灿烂的大河的作用是巨大的。中国文学的童年是《诗经》,它自然如天籁,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的生活中,是中国文学现实主义的源头。西方文学的童年就是这部《希腊神话故事》,它早已成为整个西方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不断影响着西方的社会文化及文学艺术的发展。

2.领悟神话精义

神话阅读,不仅仅是表面意义上的阅读,而在于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一篇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是一叶精致的小舟。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划楫撑篙,驾着这一叶时空之舟,驶入神话的河流,溯流而上,去追寻文明的源头,去领悟神话的最深邃、最广博的精义,这也是神话带给我们的“无限延伸”吧!

3.激活想象世界

阅读神话,就是把人类中美好品质播撒到学生的心中。同时,神话更以无可替代的形式孕育着想象力这一重要的科学品质。儿童对神话有一种天然的渴望。儿童天生具有细致的观察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敏锐的感受能力。可以说,神话给了儿童一片梦想的天空。每一个孩子心灵的天空,都飞翔着幻想的。

二、还童年一个美丽的“桃花源”

——神话的教学策略

从文体上说,神话故事属于民间故事的文学样式。有一个神奇的人物,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有一些神秘的色彩,字里行间充满了想象的张力,是这类文体的共同特征。从文字来说,神话故事语言大都准确,形象生动,将节奏感、形象感体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在教学神话故事,就要充分关注神话的特点。

1.让神话与儿童原初精神相契合

神话是属于儿童的,神话类教材的语文课堂,就应该顺应童心,让儿童享受神话,寻找神话与儿童的原初精神的契合点。如《盘古开天地》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范读课文:“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伴随着东西炸裂的响声)然后请学生“抡”起大斧头!请大家做一个抡的动作。(学生做抡的动作)引发孩子的好奇探求之心。根据儿童发展心理特点,他们生活中的现实和幻想往往是很难截然分清的,他们靠幻想去填补客观事物认识的空白,也靠幻想去拉近自己和客观事物的距离。而神话凭借幻想的翅膀,穿越时空,使常见的和罕见的、熟悉的和陌生的各种人物与现象,发出奇异的光彩,或者把人们的理想编织成绚丽的画面,因而神话与儿童的生命形态达成了天然的契合。故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孩子从内心出发,激活儿童的原初精神,发展儿童的语文素养。

2.让儿童充分感受神话的神奇

神话是神奇的,神奇的人物,神奇的力量,神奇的器具,还有心中的神奇感觉。对这神奇的一切,儿童都有好奇心。神话的神奇正迎合了儿童的这种心理。那么,教师在执教过程中,顺应童心,十分注意和儿童一起经历神奇,获取一种神奇的神话体验,表露自己对万事万物的好奇,和儿童一起分享神话的“桃花源”。神话是属于梦想的,如《盘古开天地》中,关于创造天地的想象、《牛郎织女》中老牛的神奇和对广袤的银河的想象都带有梦想的色彩。梦想给了儿童诗意,也给了他们自由。有什么自由能够比得上梦想的自由呢?梦想是主体的梦想,儿童以神话为主体材料进入他们自由的想象王国了。因而,在《盘古开天地》的教学中,不妨引导孩子在想象上面下点工夫。以下是一位老师的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的神奇画面难道仅仅只是课文里所写的吗?仔细看,你还会看到更多更多的画面,大家想想盘古的牙齿、鼻子、耳朵、头发、眉毛、手指头、脚指头、骨骼、经脉……会变成什么?

(出示投影)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

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

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

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

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

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他的( ),变成了( )的( )。

……

孩子们在想像言说时的语气、神态与言说“结晶”,说明他们感受到了神话故事的神奇魅力,感受到了神话故事的这种叙述方式的独特魅力,请看——

生1:他的五指,变成了壮观的五指山。

生2:他的胡须,变成了绿油油的藤条。

生3:他的鼻子变成了(迟疑地)大大的山洞。

师:鼻子变成了一个又一个神奇的山洞!好奇特的想象啊!

生4:他的头发,变成了一棵棵小草。

生5:他的五个指头,变成了珍贵的民族饰品。

师:变成了饰品是吧,你的想象够独特的。

生6:他的胡须,变成了金灿灿的丝线。

师:哦,连金灿灿的丝线也变出来了!

生7:他的牙齿变成了美丽的星座。

……

神话为孩子们提供了灿烂的梦想天地。从学生的精彩发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已经初步感受到了神话故事的神奇魅力,而且对神话这一特殊文学样式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让儿童相信神话是“真实的”

神话世界常常可以反映孩子不同心理成长阶段的心理冲突,并以神话独有的形式,帮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习得解决问题的办法,顺利度过心理成长的不同阶段。而我们的学校教育十分重视学生理性世界的发展,于是无意间打碎了孩子心中的神话。我们来看另一位教师执教《盘古开天地》的片断:

课将结束,老师问:孩子们,你们知道宇宙的真正起源吗?《盘古开天地》是神话,只是人们在科学落后,无法解释神话时的想象。宇宙究竟怎样起源的呢?请同学们课后查阅资料。

神话之所以吸引学生,就是因为它的神秘色彩,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神话这“梦幻之园”中徜徉,想象就会如汩汩的流水源源不断。若是教师将神话来源一五一十地告诉学生,得出的结论是“因古人的知识水平低下,无法对自然现象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则打破了学生梦想中的神奇色彩,同时也削弱了孩子们对神话的想象。实际上是在“科学”地告诉他们,神话是不存在的。要知道,神话最大的魅力在于引发了学生好奇心,使学生开辟畅想“桃花源”的新境界。

4.让儿童与神话主人公“心灵相遇”

在儿童的世界里,这个世界的万物也都和他一样,具有生命的。神话,对于孩子来说,是真正存在的。我们经常看着儿童对着自己布娃娃自言自语。孩子在这样自言自语的过程中扮演着心中故事的各种角色,所以,在执教如《普罗米修斯》一课,普罗米修斯被锁在高加索山上,笔者有意创设体验情境,让孩子们与神话主人公“心灵相遇”。 师:请大家想象一下——

出示投影:“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带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

师:据说,他不仅是被死死地锁住了双手和双脚,胸前还被钉了一颗大钉,请看图。(在这样的情况下,普罗米修斯会遭受哪些痛苦。)

(生想象,师再出示文字投影。)

在炎炎夏日里,烈日当头,他既不能……,也不能……,日夜遭受着……

在寒冬腊月里,风雪皑皑,他既不能……,也不能……,日夜遭受着……

在漫漫长夜里,一片黑暗,他既不能……,也不能……,日夜遭受着……

普罗米修斯因为“盗了”火种,宙斯派潘多拉借魔盒把人类的苦难全部都降临到大地上,人类一边享受着有火的幸福生活,一边遭受着灾难的惩罚。作为一个有着深刻怜悯感的普罗米修斯,他决不会用一己的幸福去换取众生的苦难。因此,他拒绝了救赎,接受了苦难。通过想象普罗米修斯所受的 “惩罚”,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普罗米修斯“不屈”的灵魂,这是何等高贵的人格啊!

“狠心的宙斯又派了一只凶恶的鹫鹰,每天站在普罗米修斯的双膝上,用它尖利的嘴巴,啄食他的肝脏。白天,他的肝脏被吃光了,可是一到晚上,肝脏又重新长了起来。”

师:(指图)这只是酷刑的开始,他还要忍受更大的痛苦。

(生自由读,师指名学生读。)

师:让你最痛苦的是什么?

生:让我痛苦的是宙斯每天派鹫鹰啄食我的肝脏。

生:我痛苦的是,白天,我的肝脏被吃光了,可是晚上又重新长起来。这样的痛苦没有尽头。

(教师播放鹫鹰啄食的场面的课件。)

师:这是怎样的鹫鹰?(指名说,略)

师:现在,这凶残的、巨大的、残忍的鹫鹰,它啄的可是一个血肉之躯啊!

师:来,我们一起帮普罗米修斯把这种痛苦读出来。

这个片断,仿佛把我们带到了这个“可怕”的悬崖上。普罗米修斯遭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折磨。这其实是一种比肉体的摧残更可怕的精神上的折磨。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惩罚”让普罗米修斯如此美丽,宙斯在惩罚着普罗米修斯,也在成就着普罗米修斯光辉的形象,铺就着对英雄的礼赞。在学生言语习得过程中,在无意识层面,也让他们深刻地习得智慧与美德,对扬善惩恶人性的向往。

5.让儿童感受语言的“诗意”魅力

话题材的课文因富于神奇的想象而充满着魅力。而这魅力,一方面有赖于想象,另一方面,更有赖于语言的“诗性”。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往往着力引导学生感悟故事本身的神奇,而忽视了语言表达的“诗意”。因此,教学中要透过对语言的品析,引导学生关注神话人物是如何被刻画的。如《普罗米修斯》一课,课文中普罗米修斯个性鲜明,主要是从他的语言和行动表现出来的,所以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来表现人物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语感。

如一位老师执教《盘古开天地》一课,有这样一句话“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渐渐下降,变成了地”。该教师在文本细读时,发现了课文中“渐渐”“缓缓”“慢慢”“逐渐”,都表示速度慢,时间长。这些词语具有丰富的内涵——天地形成时间之漫长,盘古开天辟地之艰辛,都蕴含其中。该教师是这样处理的——

师:这些意思相反的词语放在上下半句里,读起来特别的有味道。来,我们有滋有味地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其实,这句话中,还有一组意思相近的词语,大家发现了吗?

生:“缓缓”和“慢慢”。

师:这两个词语什么意思?

生:都是速度很慢的意思。

师:“缓缓”和“慢慢”既然都是速度很慢的意思,那么能不能将句子这样改: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缓缓下降,变成了地。

你觉得这样改好吗?

生:不好!感觉读起来重复了!

师:是啊,重复了,读起来感觉就不好了。其实啊,在这篇课文里,表示慢的词语还有,请大家到课文里找找。

(生默读找词语。)

生:在第二段里有“天和地?渐渐?分开了!”这里有个“渐渐”。

生:“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才?逐渐?成形。”这里有个“逐渐”也表示速度慢、时间长。 师:大家找得很好,我们一起看屏幕(教师把带有表示“慢慢”意思的全部语句子打在屏幕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读着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作者写文章很注意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同一个意思。

生:我还感觉到天地分开真的很不容易。盘古很艰辛!

生:我感觉到天地形成的时间太漫长了。

教学中,教师巧妙地将内容的理解、语言的揣摩、情感的体验,都融合在了一起,达到了“到课文中走个来回”的效果。

正如潘新和教授说的“语文教学是一种言语感觉和言语智慧的传递,是用教师的言语感悟和言语睿智,唤醒鸿蒙未启的学生的言语灵性和悟性。一个缺乏言语感悟力和感染力的教师,是无法敲开学生的言语心智法门的。”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学校)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