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中西神话对比专题

神话故事2018-10-21 10:50书业网

我们知道,当人们追踪民族精神、民族心理、文化传统、自然观念、历史、民俗、文学、宗教、哲学等文化内涵文化因子的源头时,无一例外地要上溯到神话这块“文化圣地”。神话是古老的记忆,神话是人类童年的历史,神话是民族文化因子的储存,是民族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作为传统文化长子的神话不仅对其他文化因子有源头作用,而且抚育滋养着其他传统文化的兄弟姐妹。神话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内涵与文化精神,制约着民族的思维习惯、行为方式,影响着民族的精神性格、生存方式与文化走向及社会发展。中国上古神话孕育了中国文化,而西方文明的两大源头,是(学生回答),因此,对中西神话进行对比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中西文化的差异。我们在之前的课中,学习了关于神话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并对中国上古神话、古希腊神话、希伯莱神话进行了介绍,对它们有了一个形象的认识,比如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共工怒触不周山;奥林匹斯神系、十二主神的故事、创世纪、亚当与夏娃、挪亚方舟等。接下来,我们对他们进行抽象的概括,假如要你写一篇关于中西神话对比的论文,你会怎么写(提问并点评)

好,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把几个同学归纳的进行总结,接下来看看我的归纳:

首先,相同点,体现在

1、产生原因:

大家还记得神话的定义吗: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并表现出对自然的畏惧心理和征服愿望。中国神话中关于后弈的故事与希腊神话中赫拉克里斯的故事就有许多相同之处:后弈发明“弓矢”,战胜灾异,为民除害,“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凤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断修蛇于洞庭,擒封于桑林。”而赫拉克里斯勇斗海神派来的大水怪“跳进他的嘴里,,走入他的肚中,在那里连砍带劈了三天三夜, 直至砍出一条出路来”,救出了特洛亚公主。在后弈和赫拉克里斯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人民的勇敢、智慧和力量。

2、主题上的相似

1关于天地的起源,中国古书记载:“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胜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古希腊神话按旧神谱的记载,宇宙初时混沌一片,天地不分,只有一个神叫混沌大神,混沌大神最先生出了大地———地母该亚,接着在大地的底层出现了黑暗和黑夜,两者接合生出了光明和白昼,地母该亚又生出了天空。关于人类的起源,中国神话有女娲“搏黄土为人”的故事,希腊神话中人是由普罗米修斯用水和泥,依照神的模样创造出来的。古希腊神话中,造天地和造人的都是上帝。

2.对自然现象的神化的解释

如有名的洪水神话,中国是大禹治水、古希腊是丢卡利翁和皮拉、希伯来是诺亚方舟,还有比如,打雷了,古人无法科学地认识和解释这种现象,便认为是天上的神仙在发脾气了。古希腊神话中掌管雷电的是天王宙斯,中国的古代神话中也有雷公。人们没有力量同大自然搏斗,把大自然当作神来顶礼膜拜,并演绎生成种种神奇、浪漫的神话。例如,希腊神话中有太阳神阿 波罗、月亮女神阿耳忒弥斯、海神波塞冬,等等;中国的神话也有诸如水神共工,火神祝融,太阳神炎帝,等等。

3.对古人原始生活的记述

神话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反映古人征服自然的愿望和壮举,记述部族起源、发展,以及部族战争的英雄神话与传说。比如,中国的古代神话“夸父追日”,反映了原始先民追求光明的精神。“精卫填海”中炎帝的女儿“游于东海,溺而不返”,她化作精卫鸟,衔石填海,这是古人颂扬锲而不舍精神的神话故事。《山海经:大荒北经》里记载了黄帝与蚩尤战争的一个片段:“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

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这其实是原始部族战争的反映。古希腊神话中关于特洛伊战争的众多故事实质上是历史附会神话的产物。古希腊神话也有众多的英雄传说,比如:大力神赫拉克里斯立了十二大功,被高尔基称为“人类最早的劳动模范”;伊阿宋为了个人荣誉,率领众英雄历尽千难万险,终于夺取了金羊毛;奥得修斯设计了木马计,帮助希腊联军在特洛伊战争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希伯莱中的《出埃及记》等等。

3、相同性的原因:是因为原始人都处在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氏族社会时期,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都十分的有限。宇宙间万事万物都不可思议,而人类的好奇心促使人类去探索,但原始的生产力水平又限制了他们的思想,使他们不可能对各种自然现象作出科学的回答。他们认为,世间万物都受一种超自然力量——神的驱使和支配,神们力大无比,能力非凡,创造了世间万物和人类,神们造人用泥土应该是人类把他们用泥土烧制各种器皿用具的技艺加到了神的身上。洪水淹人是因为人类无法解释洪水的真正原因,只好归于神的意志。相同的原始社会形态,决定了不同民族的人民在社会生活、意识形态等方面具有某些一致性。而神话作为这种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的曲折的、幻想的反映,也就必然有共同性和规律性,这就是中国和希腊古代神化相似的根本原因。

二、不同点,中西神话有相似之处,也有许多明显的不同。

1、内容上

(一) 在对神的塑造上各有特点:中国神话中的神是半人半兽型,而古希腊神话中的神是

神人同形同性的。希伯来神话中的神是神人同形不同性

中国神话中的神多半是非人形的或半人半兽形的。有人统计,《山海经》中所出现的四百五十多个神中,人形神与非人形神约为一与四之比。这些神虽然爱人类、爱劳动,具有英雄美,但在外貌上并不美,形状千奇百怪、五花八门。例如龙头蛇身的盘古、烛龙,蛇身人面的伏羲、女娲,人身牛首的炎帝、神农,人面豕喙麟身的颛顼,豹尾虎齿的西王母??

而古希腊人却完全是按自己的形象创造了神:众神有同人一样的形体,同人一样的性格,同人一样的七情六欲,同人一样的喜怒哀乐与悲欢离合,同人一样有勇敢、残忍、嫉妒等品行,同样会犯错误,甚至不免于循私护短、挟嫌报复。如神话中的许多神很任性,爱享乐,虚荣心、嫉妒心和复仇心都很强,还不时地溜下山来和人间的美貌男女偷情,以宙斯为代表的大多数神还喜欢捉弄人类,甚至三番五次地打算毁掉人类。古希腊人认为神是人最完美的体现,因此他们按照人的形象创造了神。神与人的差别仅在于人食粗茶淡饭,神享受仙家美肴和琼浆玉液;人衣粗制亚麻布,神着绫罗绸缎;人总归要死去而神却长生不死,而且神比人更聪明、更有力、更高大。但神却没有主宰人类命运的力量(这从柏拉图的“会饮篇”中可以看出),在一些时候,人可以跟神对抗、打仗甚至战胜神。而且希腊诸神都是一些相貌俊美、体魄健壮、智慧超凡的血肉之躯宙斯、波赛东、普鲁同三兄弟的威严、太阳神阿波罗的俊美、战神阿瑞斯剽悍、天后赫拉的美丽、智慧女神雅典娜的睿智、美神佛洛狄忒的娇艳、先知普罗米修斯的机智等等都成为古希腊人所羡慕和讴歌的对象,“客观地美丽的个性”使得希腊诸神与中国古代神话中形态怪异、面目狰狞、具有人兽杂糅的体形特征相比显得更真实、可爱。

希伯莱神话中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样子创造的,上帝是世界的主宰,是完全高于人类的存在,是完美的,神性的。

之所以有这种差异是因为他们产生的时代不同。中国神话产生的时代比希腊神话要早得多,受图腾崇拜的影响也大得多,野兽被视为神圣的宝物受到尊敬,于是崇拜神和崇拜兽统一起来,出现了神话中人兽合一的现象。相对来说,希腊的历史比较短。根据恩格斯分析:希腊人,在他们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时候,已经站在文明时代的门槛上了??母权制已经让位给父权制,这个时期也叫荷马时代(前12-8世纪),希腊离开远古的图腾崇拜时代已经很遥远,人们的机智才能愈来愈发挥出来,对兽的崇拜便逐渐趋于消失,所以希腊神话中除个

别神身上还有图腾制的影响外——雅典城邦的保护神雅典娜,其原始形态有着猫头鹰的遗形,鹰被看作宙斯的象征(圣鸟)——大多数神的形象都是优美、动人、机智、能干的神人同形同性的文明人了。希腊神话从社会生活中真实的人的欲望、爱憎出发去想象,并借这些想象来解释自然,因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也更加的活泼动人。希伯来人的聚居地巴勒斯坦,曾是巴比伦、亚述、埃及等亚非强权争霸之地。处在夹缝中的希伯来民族,其命运中有两大转折点:一是“出埃及”,一是“巴比伦之囚”。这两个事件直接促成了希伯来民族的“独一神”信仰的形成。

(二) 由于历史演进的时序不同,中国神话注重对女神的赞颂,西方神话中则是男性受到

特别的尊崇。

在人类起源上,中国的神话中说,女神女娲造人,不仅独立创造了人类,而且把男人和女人同时创造出来,不分先后,不分优劣,不分贵贱,这在世界神话中是绝无仅有的。之后在天漏的时候,又是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又一次拯救了人类。除恶龙,逐猛兽,填塞洪水,使民众重新安居乐业。更难能可贵的是她从不表彰自己的功劳,也不炫耀自己的声誉,因而被尊为“功劳上达九天,下及黄泉”的慈爱、谦逊、伟大的人类母亲,像这样把一个女神当作人类的创造者、造福者来描写,在整个世界神话中极为罕见。此外,“精卫添海”的神话中,炎帝之女女娃被水淹死,化做一只精卫鸟,衔西山树枝、石子以填东海,表达了中国女子 改造自然的渴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希腊神话则把创造人类的功劳归于男神普罗米修斯,所造之人也仅仅是男人,没有女人。而第一个女人潘多拉却是宙斯为惩罚男人由众神拼凑出来的。她的出现给人类带来了灾难、贫穷、饥饿、瘟疫、疾病、战争和死亡。希腊神话中明显的反映的是扬男抑女的思想。

之所以中国神话中突出女神的智慧和忘我精神,而希腊神话则崇男鄙女,显然是由于中国神话是氏族社会母权制时代的产物。在母权制时期,妇女不仅在生产上起重要作用,而且成为原始部落中胞族的中心;杂婚制度使人们不能确认生父,只能确认生母,因而出现女性生殖崇拜。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神话自然把女娲这样一个女神当作哺育人类的母亲来歌颂。而希腊神话产生之时代,已经是父权制社会,父亲的血统在古希腊神话中至关重要,因此希腊神话以男性神为中心,是原始社会父权制的产物,是那时代人们思想的反映。

(三)由于历史进程的不同,中国和西方关于诸神诞生的神话有巨大的差异。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和英雄大多是因感生受孕而出生,如关于颛顼的出生是“瑶光之星如蜺,惯月正白,感女枢幽房之宫,生黑帝颛顼”;关于少昊出生据记载是“黄帝时,大星如虹,下流华渚,女节梦接,意感而生白帝朱宣”;女狄吞水中月精而生夏禹,姜嫄感巨人足印而生周人始祖后稷,庆都感赤龙而生尧。西方神话中却绝少此类似的感生神话。古希腊神话中的神和英雄多是神与神、神与人交媾衍生出来的。赫西俄德的《神谱》中的以宙斯为主神的奥林匹斯神统中诸神皆为宙斯的血亲。宙斯是名副其实的“万神之父”。

造成这种不同主要是因为时代的不同和观念意识的差别。中国古代神话起于母权制氏族社会,当时“男女杂游,不媒不聘”,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加之图腾意识的产生,使人们认为人与动、植物及自然现象间有某种联系,因而感生神话产生。古希腊神话产生于父系氏族社会,一反母权制社会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状态,以父亲的血亲为主要脉系繁衍后代,因而有奥林匹斯神统的神话。

二、审美情趣和思想的迥异

神话是民族的底蕴。在地理环境、经济形式、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神话反映了迥异的审美情趣和思想理念。

(一)庄严悲壮与活泼欢快

中华民族发源于黄河流域,古代这里土地贫瘠、沼泽林立,有时洪水泛滥,有时大旱连年,还要忍受酷暑严寒,时时防范猛兽的袭击。人们熟知的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

等神话,也鲜明地透视出远古生存环境的恶劣、艰苦。灾难与痛苦使中国先民成为“早熟的儿童”,他们在险恶的自然环境中历经了大悲大痛后,经过世代的遗传,以集体无意识的形式积淀在神话世界中,用幻想的方式记载了创世英雄们为生存与自然拼死搏斗的悲壮场面,使得中国神话天生具有悲剧色彩,庄严沉郁,令人压抑。古希腊人是“正常的儿童”,天然的港口,富足的生活,使他们乐观向上、朝气蓬勃。其神话也处处呈现出儿童的天真活泼,神们都过着无拘无束、安居乐业的神仙日子,因而古希腊神话活泼明朗,很少有中国古代神话中沉重、悲壮的气氛。

(二)人本与神本

从文化背景看,华夏文明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五千到三千年间,就从黄河中游发展到了黄河下游和长江下游。文明总是源江河而起,地处内陆的中国人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了相对封闭、稳定、单一的文化传统。由于交通不便,加之大自然的恩赐不丰,以收耕为主的中国人生活十分辛苦,所以养成了重视实际,轻玄想的思想。他们希望能够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帮助他们解决大旱,解决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洪水泛滥,解决大自然中人的力量所不能战胜的灾害,因此,他们心中的神总是要办点实事的。这样就使得中国神话一开始便带有理性和道德的成分。于是,在中国神话中,人类的意志与精神力量是处于主导地位的,世上的万物皆为人而存在,连神都是为人而服务的。盘古为人类开了天地,在其间支撑了一万八千年,等大地构成以后才颓然倒下,躯体化作人间万物;女娲造人,又补天排洪,斩除恶龙猛兽,是人间变成无忧无虑的乐园;伏羲为人类发明了记事符号八卦;炎帝教人播种五谷,辨别草药;黄帝教人盖房取暖??人类的种种困难,神灵们都考虑到了,也都替人类作了。他们修身养性,立己立人,既不好色,也不好战,不是万能的,也不是万劫不死得。炎帝在给百姓疗伤时,尝断肠草而死;颛王页死后身体变成鱼形??所以,在中国神话中,神不是摆布、统治人类、凌驾于人类之上的,而是与人和谐相处,且为人类造福的。而处于地中海沿岸的希腊是一种海洋文明,文化呈开放且多元化。而希腊的城邦民主制度又为其神话的独立存在提供了生存的空间。希腊城邦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主权在民”和“轮番执政”,即使是城邦制度的基础是公民的平等原则。希腊城邦的发展进程是与民主政治的发展相吻合的。在这种民主的进程中,氏族制的残余和氏族贵族的特权一步一步地受到削弱,公民大会与公民特权一步一步地得到了加强,逐渐形成了公民公社与国家的统一。希腊神话在其发展中,保持了充满个性的完整的清晰的神界故事幻想图。在希腊神话中,神是整个庞大思想体系的中心,一切都围绕神

(三)“天人合一”与“天人对立”

在生产力低下的原始社会,人类祖先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人类自身的生存问题。中华民族的祖先自古生活在黄河中游。远古时代,这里土地肥沃,四季分明,人们只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种,夏锄,秋收,冬藏,不违农时,顺天行事,就可以得到生存的基本保障。和谐有序的农业文明,循环封闭的生存环境,使原始初民把大自然当作他们衣食住行的主宰和与他们息息相关的朋友。“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天人合一”的观念使得他们认为,大自然与大自然幻化的诸神,不是某种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而是可以和人类和睦相处的道德力量。于是,中国上古神话多写人对天的顺应和神对人的赐福,神常替民除害,也教人技术,神是救民于水火的英雄,是人类的教师。在大自然(幻化中的神,观念中的天)与人类的关系上,古希腊神话多写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和人对神的抗争,希腊诸神常捉弄甚至三番五次地想毁掉人类。古希腊神话孕育了驾役自然、征服自然的“天人对立”的思想。这是因为希腊最早是一个游牧民族,这种生活有利于“孤独的幽思和奔放的梦想”。古希腊人在爱琴海沿岸建立了许多独立的城邦,狭促的国土,瘠薄的土地以及濒临海洋的地理位置,促进了古希腊航海事业的发展,长期的海上冒险和漂泊不定的生涯,使古希腊人感受到大海的神秘和力量的巨大,惧怕大自然的威力,又不甘屈服于大自然的淫威,遂使古希腊人逐渐形成了人神对立的观念。

(四)集体主义与个性原则

中国固定封闭的自然农业经济,对技术革新的要求不高,但对水利工程进行了修治则势在必行,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生产力水平极低的原始社会,只有通过集体的共同努力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来完成。因此,神话中受到讴歌赞扬的英雄也是牺牲个人利益、克己奉公的典范。盘古开天辟地,死后眼睛变为日月,手足、身躯变为大地、四极和五岳,血液变成江河,头发变成了星星,他把自己的一切完全彻底地奉献给人类;大禹新婚四天就离家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古希腊神话恰恰相反,它大力提倡的是个体化原则,张扬个性,放纵原欲,尽情地享受现实世界生活,实现个人价值。宙斯虽是高高在上的天帝,却时常到人间寻欢作乐,美狄亚为爱情而背叛祖国,赫拉出于嫉妒而报复伊娥,帕里斯为女人而把金苹果判给阿佛洛狄特??这些在古希腊人眼中都是正常的,值得称赞或是可以原谅的。这是因为古希腊人的海上生活刺激了独立不羁和追求自由的精神个性的形成,他们意识到独立、自由的价值,关心的只是如何发展自己以应付来自大海的挑战,因而推崇自我为中心的个性主义与原则。

(五)“本善”与“原罪”

《三字经》开篇曰:“人之初,性本善”,意谓人的本源是“善”的,这种自我认识,在中国的原始神话中有较为充分的表现。古希腊人的观念则相反,认为人是“罪恶”的载体,每个人都是带着罪恶的烙印降落人世。这种自我认识,在希腊神话中更有强烈的表露。“本善”观与“原罪”观贯穿在于个民族的心理进程中,影响着各自对神话的编织。神话中的中国人是“善”人,那些作为人类祖先,且占据神话中心的正统神祇更是“善”神。其具体表现为守志,重伦理。 在“守志”方面,大禹是个楷模,他继承父志,日夜奔走江河间,开山劈岭,结婚七日就出门,三年未归,三过家门而不入,可谓志之坚毅。这种“守志”是中民族之精神的脊梁,支撑着中华民族度过一道道难关。在“重伦理”方面,舜帝的系统神话最具特色。舜年轻时处境极差———“父顽,母嚣,象傲”。因母亲是继母,常唆使其瞎子老爹痛打他,他一味忍受———“大杖避,小杖受”,一家人几次害他:要他修谷仓,等他爬上屋,便在底下燃起烈火;要他浚洗水井,等他攀下井,便投井下石;请他喝酒,则在酒中投毒。然而舜始终对父母恭敬如仪。舜的形象可说是中国伦理观的核心———“孝悌”的具体化身。因此,中国神话不无骄傲地向世人昭示着:从中华民族的祖先那里开始,就有着优良的品质,就有着“善”的本性,只要守身慎独,便自然而然到达完善的境界。

希腊神话又是怎样的呢?从神话中可看到:人类是有天生的罪恶的,罪恶感时时困扰着人类,而且,人间的灾难皆因天帝震怒于人类的罪恶而降下的。《荷马史诗》中俄狄浦斯的故事揭示了“人出生就带着罪恶的动机”这种意识———他刚出生,就预言他将弑父娶母,他企图逃避这种罪恶,拼命寻找新的出路,尽管建立了不朽的业绩,最终逃避不了出生就带着的罪恶;另一个英雄赫拉克勒斯,也是带着赎罪的愿望去建十二奇功的,他希望不断创功立业以洗刷自己先天的罪恶。至于占据神话中心的那些希腊神,似乎也没有中国神那么好的德性,乌诺拉斯怕儿子会像他一样夺走父亲万神之尊的位置,生下一个便吃掉一个,宙斯要不是被母亲用石头换掉的话,差一点也裹了父亲的肚腹;宙斯与巨人族本是“同根生”,却不断残杀;他们缺乏理智,动辄向人类宣泄他们的怒气,他们嫉妒人类的成功,总是找岔子报复,海神波塞冬,因奥德赛未经他批准私自航海回家而大为震怒,于是兴风作浪,把即将到岸的奥德赛刮到茫茫大海上去漂泊颠簸。七宗罪。

三、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希腊神话是西方文学的重要源头之一,深深影响着西方文学的发展。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希腊神话在欧洲引起广泛的注意,诗人作家纷纷以神话故事为创作素材。莎士比亚曾写了长诗《维纳斯与阿都尼斯》,浪漫主义时期雪莱的《阿波罗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济慈的《致普绪喀》至今仍是脍炙人口的诗歌。到了20世纪,工业文明的不良后果日趋明显,

人们痛感文明的堕落,理想的崩溃,“神话通过唤醒对往昔、(下转第32页) (上接第29页)文化传统或古代英雄超人力量的感情来赋予生活中的危机以意义。”艾略特的《荒原》利用大量的神话传说,把一战后的欧洲比拟成一片荒原,充分表现了欧美知识分子忧郁绝望的情绪。詹姆斯·乔伊斯的代表作《尤利西斯》借用荷马史诗《奥得赛》的故事,把小说主人公布卢姆在都柏林一夜的游荡与奥得赛十年的海上漂泊相比拟,揭示出西方现代社会的腐朽没落和现代人的孤独与绝望。其他英美作家,如叶芝、奥尼尔等也都曾运用神话题材进行创作,以古喻今。

与之相比,中国古代神话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影响没有那么深远。我国古代没有系统地记载神话传说的专书,只有封建社会初期的一些典籍,如《山海经》、《庄子》,《楚辞》、《淮南子》等书中保存了一些神话传说的片段。即便如此,神话仍是浪漫主义的源头。后来一些积极的浪漫主义诗人都从古代神话传说里得到许多启发,如屈原和李白的诗歌都很明显。我国的小说也是源于神话传说,战国时期的《穆天子传》就是利用神话传说的素材写出来的。魏晋的志怪小说是一些神话式的故事。直到明清,在一些神话小说如《封神演义》、《西游记》中,还能看到古代神话的影子。但终究我们古典文学中真正高超的是《诗经》、《楚辞》中的那些抒情诗,而不是我们的远古神话。究其原因,这与当时不同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不无系。古希腊的经济比古代东方各国都要发达得多,政治的城邦制保证了人民能够享有充分的自由和民主,这些为古希腊文艺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而古代中国很早就走了奴隶制中央集权的道路,伦理文化的过早成熟,使中国个早熟的儿童,过早地度过了幻想期,迎来了诗歌繁荣的年期。希腊则是个正常的儿童,在他的幼年时期充满了异的幻想。总之,无论是早熟的儿童,还是正常的儿童,年时代的幻想总是美好而难忘的,古代神话所带给我们也总是甜美和温馨的享受。 由此造成了文化上的差异,主要有:

(一) 崇实与求知

从现存的一些神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神祇大都具有一种务实的精神,神话中所歌颂的具有威望的神,或是英雄,几乎无一不与劳动有关,象开天辟地的盘古,炼石补天的女娲,发现药草的神农,教民稼穑的后稷,等等。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其实干精神何其感人。而在希腊神话中,除了普罗米修斯因盗火被罚外,似乎再没有哪个神祇比中国神祇更愿躬亲民事、做扎实工作了。他们是“力”的象征,是以“力”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的。神话中以很大篇幅夸张着“神的力量”。宙斯对巨人族的镇压;伊阿宋取金羊毛;奥德赛海上历险;特洛亚战争??无不是渲染“力”的扩张。由于热衷探讨如何使自己变得强大有力,便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而种种的海上冒险活动又进一步刺激了求知欲。“求知”构成了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构成了希腊的民族精神。由于崇实和求知的不同倾向,导致文化发展的不同方向。

(1)崇实的封闭性与求知的开放性。中国地理是一种封闭性结构,在尚无能力克服地理障碍的原始社会,中华民族最大的出路是脚踏实地。尽管黄河一次次作乱,中国人仍然毫不懈怠地在这里经营。外求无指望,那就只有“内求”了,长时期的“内求”则形成了人的封闭性的内倾性格。希腊民族是在海洋上形成的,出路不确定,可由海洋向四方伸展。伸展的结果是接受沿海岸线各个民族的挑战,受多种文化的冲击,却也为其增加了不尽的活力。故其民族精神呈现出海洋的开放性,对外族文化的宽容性。表现在神话中,便是《荷马史诗》中众多的探险活动和军事冒险活动。

(2)崇实的稳定性和求知的多变性。由于崇实,不求扩张,讲求“人定”,即人的稳定,这样可以把一块地盘经营得很好,并形成一种不容易变化的心理定势。《愚公移山》的神话寓言很能说明问题。宁肯一年一年地让无穷匮的子孙去“挖山不止”,也不曾想到搬迁或转弯路。万里长城能亘古屹立并不断修筑,孔孟之道能历传不衰,自给自足的经济能延续不绝,无一不是崇实精神为之奠定了稳定的基础。由于求知,使希腊民族变得很不安分,总要追求新鲜刺激,所以有长达十年之久的特洛亚战争;由于求知,而使其文化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地向四周辐射,其

文化中心也会不断转移。由于求知而扩张,也会消耗内在的力量,所以,城墙不能成为民族的屏障———城墙是排外的,但对内是保障,也是限制。公元前400年雅典的城墙被拆毁,入主希腊的民族也是频繁变换的,其社会分工也是迅速完成,用西方历史学家们的话说,拆毁了城墙的希腊文明不再是城邦文明,已经变成民族的和国际的。

2. 崇力与尚德

在不同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的作用下,希腊和中国神话分别体现出崇力与尚德两种特点。希腊神话和民族精神的形成,得力于经济的、力量的、技术的聚合力。希腊是城邦制国家,其城邦起源的典型是:先出现一个军事要塞,然后围绕要塞,渐渐出现并形成市场,最后二者合并为一个完整的城市。这个城市即是军事重镇,又是经济中心,其目标在于追求物质力量,这种城邦文化强调从自身的经济技术实力战胜其他城邦,得以生存和繁荣。因而在整个希腊神话中,崇尚的是透露着强烈的非伦理倾向的奥林匹斯众神们强大、神奇、分工细致的力量,所赞美的是叱咤风云、扭转乾坤的有“力”者。这种注重力量、个性的精神,在希腊完整清晰的神界故事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自由表现。而中国神话与民族精神的形成,得力于礼仪和伦理道德的聚合力。这种民族精神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当周人取代商人统治中原地区后,面临一个如何解释以周代商的合理性与正统性的问题。为解决这一困难,周人对殷商旧有的宗教进行了改革,强调以德配天,将血统继承让位于道德继承。这样,在中国古代社会意识里,值得崇拜的不是力,而是力所体现的道德含义。因而在中国古代神话里,提倡的是“三皇五帝”式救苦救难,推崇的是严于律己的“道德神圣者”。这种注重和谐,伦理至上的精神,在中国神话中得到了最为充分而自然的体现。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