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妈祖寓意

寓言寓意2018-10-24 22:50书业网

篇一:各地妈祖

宋雍熙四年(987年),妈祖升天后,人们崇奉海神,在湄洲岛建庙祭祀,此庙宇即最早的妈祖祖庙。湄洲妈祖祖庙是世界所有妈祖庙之祖,世上所有的妈祖庙都是从湄洲“分灵”出去的。有华人即有妈祖庙。据《世界妈祖庙大全》提供的最新数字,目前,全世界已有妈祖庙近5000座,遍布20多个国家与地区,信奉者近2亿人。

莆田地区是妈祖信仰的发源地,妈祖庙数以百计;福建、广东、浙江、海南以及东北部的上海、江苏、北京、河北、山东、河南、湖南、贵州、辽宁、吉林等地也建有妈祖庙。台湾三分之二人口信仰妈祖,岛上妈祖庙宇500多座。港澳地区也有妈祖庙50多座。国外妈祖庙宇较密集的地区是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其它分布于美国、印尼、菲律宾、泰国、越南、缅甸、朝鲜、挪威、丹麦、加拿大、墨西哥、巴西、新西兰及非洲等地。

妈祖庙宇各地名称不一,或称天妃宫、天后宫、妈祖庙,或称天后寺、圣母坛、文元堂、朝天宫、天后祠、安澜厅、双慈亭、纷阳殿等

等,在这些妈祖庙宇中,福建湄洲妈祖庙(987年)、天津天后宫(1326年)、台湾北港朝天宫(1694年)(以上被成为世界三大妈祖庙)、福建泉州天后宫(1196年)、湖南芷江天后宫(1748年)、台湾澎湖天后宫(1592年)、蓬莱阁天后宫(1122年)、长岛庙岛显应宫(1122年)、宁波天后宫即庆安会馆(1853年)、澳门天后宫(2003年)新加坡天福宫等在年代、规模、地位及影响方面均极富特色,为妈祖庙宇建筑中的佼佼者。

1、福建地区:莆田是妈祖信仰的发源地,妈祖庙数以百计,湄洲岛上有近20座;福建沿海地区有妈祖庙60多座;山区地区有妈祖庙30多座。大陆其他地区:广东和海南有近40座,江浙地区30多座;威海、营口、秦皇岛、青岛、长岛、烟台、蓬莱、北京、湖南、贵州、辽宁、丹东、锦州等地都有妈祖庙。

2、港澳台地区:台湾有妈祖庙500多座;香港的妈祖庙有50多座;澳门地区有2座,其中妈祖阁建于明弘元年(公元1488年)。

3、世界各地:日本神户、长崎及很多岛上都建有妈祖庙,有数十座,并成立了信仰组织“妈祖会”。新加坡、马来西亚有30多座,其中马六甲的青云亭创建于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最为著名。北韩、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挪威、丹麦、法国巴黎、加拿大、美国檀香山、旧金山、墨西哥、巴西、纽西兰、非洲等地都有妈祖庙宇或祀奉场所.

1.通贤灵女庙即今天的湄洲妈祖祖庙,是世界上第一座祭祀妈祖林默的庙宇,其建设年代为世界之最。建造于999年的还保存完好的莆田平海天后宫,是世界上第一座祭祀妈祖的分灵宫庙。建造年代较久远的妈祖宫庙还有建于1086年的莆田圣墩天后宫、北宋元符初

(1098-1100年)的仙游枫亭天后宫,以及蓬莱阁天后宫(1122年)、长岛庙岛显应宫(1122年)、莆田白湖天后宫(1157年)、泉州天后宫(1196年)等。

2.安平开台天后宫,位于台南市安平港,为台湾岛上历史较为悠久的妈祖庙之一。建于清康熙七年 (1668年),并于1962年重建。1990年宫内曾发生大火,但三尊妈祖像却安然无恙,以后再次重建,于1994年完工。现有的建筑主体具有现代建筑的架构,正殿装修华丽,雕梁画栋。正中央供奉大妈、二妈及三妈三座软身雕像,每尊高约四尺,如同真人一般。

3.澳门妈祖阁,2003年10月4日刚刚落成,历时2年半,耗资2亿澳门元。它坐落在澳门路环岛的叠石塘山上,占地近7000平方米,是澳门迄今规模最大的庙宇。整个建筑按照闽南古

建筑风格设计建造,并参照福建、台湾等地妈祖庙的传统规制布局,宫前有长达60余米的阶梯,厚实华丽的牌坊式山门、汉白玉围起的祭坛和由回廊连为一体的大殿、梳妆楼、钟楼和鼓楼等。主殿坐西朝东,气势恢弘,楼台宇顶雕龙飞檐,金色琉璃熠熠生辉。宫内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高达3米的妈祖塑像凤冠霞帔,慈眉善目,仪态端庄。

4.深圳赤湾天后宫,位于深圳南山区赤湾六路,南邻赤湾港。建于宋代末年,鼎盛时有数十处建筑,一百二十余间房屋,占地九百余亩,殿宇巍峨恢宏,庙貌气象万千,是我国沿海地区最大的拥有99道门的天后宫。走进天后博物馆,左边是诗刻碑廊,右边有座观音殿。天后宫大门正前方,是一堵天后圣母照壁,塑有天后像,照壁上题刻“中华海神,天后圣母”。照壁前前左右建有日月池,月池旁还有一眼神泉井,天然纯净,味道甘美,相传常饮此水乌发养颜,永葆青春。 天后圣母照壁对面,是钟鼓楼和天后古庙(天后宫前殿)。前殿殿面宽二十四米,高十余米,正面有龙柱四根,每根高四米二,用整块青石精镂而成,鬼斧神工,栩栩如生。跨过前殿,抬眼是一座巍峨的大殿,这就是天后宫正殿。相传,正殿始建于宋代,自明至清多次修葺。近年则按“官式做法、闽粤风格、海神特点”三原则重新修复。正殿面宽二十四米,高十六米,重檐高台,颇具王者风范,是祭祀天后的重要场所,为赤湾天后宫最负盛名的殿宇。殿前设阅台,两层台阶分别为九级、五级,以应天后神格“九五之尊”的天数。

5.庙岛(长岛)显应宫,中国北方建造最早、影响最大的妈祖庙,建于北宋徽宗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经元、明、清几朝皇帝册封,一度被称为“天下第一娘娘庙”而名扬于世,庙岛也因此在长山列岛中独领风骚,成为南北岛屿之间文化交流的中心,历时800多年之久,故长山列岛现亦称庙岛群岛。

6.平海天后宫,(国家级文保)创建于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是全世界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宫殿式原构妈祖行宫,是世界第一座妈祖分灵庙。平海天后宫用108根大杉木柱、支、顶、承、拉、纯土木结构的古建筑,俗称“百柱宫”。“工字型”布局,“霸王拳”构造,更体现出她的独特和原构造型,经中国高级古建专家鉴定,为国家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康熙二十二年,施琅回朝奏请清政府,重修平海天后宫,重塑妈祖金身,撰写传颂妈祖显灵赐水的《师泉井记》(石碑保存完好),并亲笔写下大楷书“师泉”石碑立于井边(保存完好),这一古老石刻,是清政府收复台湾,统一祖国的历史见证。

7.台湾北港妈祖庙,在台湾省西部云林县北港镇,是现在台湾妈祖庙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它创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发生地震时,朝天宫大殿破损,亭台倒塌,后经民众募得巨资,于光绪三十四年重修,该宫为中国宫殿式建筑群,四近。

8.天津天后宫,俗称“娘娘宫”,始建于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后来又经过数十次重建和重修,是世界三大天后宫(福建湄州祖庙、天津天后宫、台湾北港朝天宫)之一。它位于天津旧城东门外海河三岔河口西岸、古文化街正中,坐西朝东,占地5352平方米,建筑面积1734平方米,从东至西由戏楼、幡杆、山门、牌坊、前殿、正殿、凤尾殿、藏经阁、启圣祠以及钟鼓楼、张仙阁和4座配殿组成,是天津市现存最早的一处古建筑群体,也是天津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摇篮,因此曾有“先有娘娘宫,后有天津卫”的说法.

9.山东蓬莱天后宫,是蓬莱阁建筑群有三座宫观:龙王宫、天后宫和供奉八仙的蓬莱阁大殿中的一座。

10.芷江天后宫,是中国内陆地区最大的妈祖庙,位于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县城舞水河西岸,建于清朝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属于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妈祖庙融古代建筑、

浮雕艺术于一身,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文物保护价值,坐西朝东,南北建有耳室,中间三进:戏台、正殿、观音堂,左为财神殿,右为武圣殿和五通神殿,其前坊后宫的石坊上刻有50幅浮雕,栩栩如生,雕刻技艺精湛,有“江南第一坊”之称。1986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1.浙东临山妈祖庙,座落在临山城东北麓的天后宫,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嘉靖三十五年(1556)又修缮之,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敕文重建,光绪三十一年(1905)里人集资重建。六百余年屡毁屡建,现存建筑系临山佛教居士林发起,从1993年始陆续建造而成的。临山后天宫就是福建妈祖庙的分支。在神象左边,辟有天后娘娘的半间寝室,室内有眠床、梳妆台。

12.漳浦旧镇乌石妈祖庙,在漳州香港路跨街并排有两座石牌坊,都是以青白石相同构筑成三间五楼十二柱的“华表”,坊上遍布浮雕、镂雕的龙凤、花卉、鸟兽、人物等装饰,形象生动,巧夺天工。其中一座是褒奖明代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高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林士章的。

13.连江妈祖庙,始建于元延佑四年(1314年),旧址在县城龙津坊,康熙38年(1699年)移建崇云铺,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又募建于资寿铺之资寿院左。乾隆五十二年、五十六年屡有重修。1989年夏重修。随后重建前座戏台,重塑神像金身,庙宇金碧辉煌,立于敖江滨。1989年重修时,在东廊发现砌于照墙中的四块碑勒,均为清乾隆二十六年至五十九年间(176l一”94年)三次重修妈祖庙时立。碑高2.5米至2.7米,宽 0.8米至0.9米,碑额篆体,碑文楷体,历经200多年风风雨雨,依然气势雄浑,笔力苍劲。

14.泉州(温陵)天后宫,是中国首个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妈祖庙,始建于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它位于泉州市区天后路,占地面积约13亩,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庙内除了保存较完整的大殿、后殿等古建筑外,近年来又陆续修复了山门、戏台、钟鼓楼、东西长廊、梳妆楼等多处建筑,是现存妈祖庙中规模较大、年代较久远的一座,建置于宫内的闽台关系史博物馆收藏有大量的珍贵历史文物和民俗文物。

15.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妈祖庙,位于角美镇埔尾村,明代始建,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开发台湾的林平侯重建。整座庙及庙前50公尺内均为市级文物保护范围,属清代古建筑。庙坐北朝南,由前后殿两部分组成,中有小天井。面阔五间,前殿进深二间,砖木结构,悬山顶。前殿石质蟠龙檐柱上左镌“道光戊戌仲科冬”,右镌“广西柳州府正堂林平侯敬奉”。后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前轩四檩卷棚顶,全用八角石柱,柱础为八角鼓镜式。

广西涠洲岛妈祖庙,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南方北部湾海域,始建于乾隆时期3年,后背山体运动导致的塌方损坏,在近年新建了三婆庙,是妈祖庙的象征。

16.香港妈祖庙分布:港岛原6座,拆掉1座,尚有5座。九龙原8座,拆掉1座,尚有7座。新界(不包括外岛)原有23座,仅迁建1座,其余全部就地保存。西贡3座:分布在坑口、北港、龙鼓滩。荃湾2座:一在市中心绿杨新屯;一在青龙头。屯门2座:一在扫管笏,一在口角。元朗7座。粉岭北区3座。大埔3座。外岛有22座。大屿山岛4座。长洲岛4座。南丫岛3座。

17.广州南沙天后宫,是参照福建莆田湄洲妈祖庙建成的,占地278亩,建筑特点是集北京故宫的风格和南京中山陵的气势于一体,其规模是现今世界同类建筑之最,被誉为“天下天后第一宫”。

18.永定西坡天后宫,永定高陂镇西陂溪汇集虎岗百流千泾而纵贯全村,为永定河的上游。

有联为证:圣泽显湄洲万代褒封隆庙宇,母功扬海表千秋史册存馨香。说明天后娘娘是湄洲妈祖,妈祖文化与客家文化同根同源,同属中华文化。 西陂天后宫坐东南面西北,由门坪、宫门、戏台、大天井,大宝殿、塔前小天井、宝塔、塔后登云馆组成。宝塔有七层,是主体建筑,土、砖、木结构,是土楼建筑中罕见的精品。据说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塔式天后宫,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高40余米;塔基由巨大的天然石块砌成;底层为主殿,中间由四根大圆木柱支撑,直达塔顶,是全塔的轴线所在。一、二、三层为土木结构,四、五层为砖木结构,六、七层为纯木结构,顶部用彩色的琉璃瓦由铁丝拴联而成;塔底两边的偏厅厢房对称分布,呈三堂两落,是标准的客家五凤楼民居建筑。西陂天后宫有十分丰富的客家文化内涵,宫塔之内有许多壁画、木雕、石刻,内容多为山水风光、花卉鸟兽、神话故事,无不栩栩如生,是年代久远,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二层关帝阁,供奉关帝圣君,寓意要存忠尚义;三层文昌阁,供奉文曲星君,寓意要崇文重教;四层魁星阁,供奉魁星,寓意要出类拔萃,追求卓越;五层仓颉阁,供奉仓颉,仓颉造字,寓意要不断创新。这些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展现了客家人的性格和精神。

19.天后宫(含关帝庙),位于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同益街道福明居委升平路4至6号,据说都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待考),清光绪五年(1879年)重建。坐东朝西,天后宫通面阔7.7米,通进深17.1米,占地面积140.9平方米。光帝庙通面阔6.6米,通进深17.1米,占地面积120.8平方米。2座宫庙同为前后二歇山造型连结一座硬山顶的穿斗抬梁式结构,同为二进一天井一拜亭格局。正堂各竖一对用整石雕刻的盘龙柱,艺出福建莆田和晋江石匠之手,剔透玲珑、生动传神,屋顶嵌瓷花鸟人物及双龙夺宝,楹梁木雕,通体金漆,工艺精湛,门斗,石壁及屋顶嵌瓷都具有潮汕精致建筑艺术特色。据《潮汕古迹——天后宫与关帝庙》所记,汕头天后宫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时为商贩云集的交易场所,称为“小意商”。由于岁月推移,宫庙损毁。光绪五年(1879年)重建。文革期间损毁严重,并被挪作他用,1992年再次大规模修复。1988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它是汕头市从无到有的历史发展见证,是汕头开埠以来现存最早的建筑物之一。对研究汕头开埠史和汕头建筑艺术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20.长汀妈祖庙(汀州天后宫),位于长汀县城东大街,朝天门外。始建于南宋绍定年间,原名“三圣纪宫”。天后宫正面是高大恢宏的石牌楼,中门两边分别镶嵌着“龙凤呈祥”等四块大型壁雕。门联为:天纪神力海不扬波温渡慈航登彼岸,圣母恩德民皆乐生传遍显绩降人尸,门楣:后德配天,上方石斗拱托起的盾额刻着“天后宫”三个金色大字。左右边门楣分别镜刻“河清”、“海宴”。

21.莆田西潮妈祖庙,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大济镇木兰溪南岸西南村西潮境内,迄今800多年。

22.平海天后宫,俗称“娘妈宫”,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涉台重点文保单位,位于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平海镇海滨路。因宫有108根木柱,又称“百柱宫”,始建于北宋咸平二年(999年),迄今已有1011年历史,是全世界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宫殿式原构妈祖行宫,也是世界第一座妈祖分灵宫庙。开台首尊妈祖金身(现供于台南大天后宫)就是来自于平海天后宫。主祀神妈祖,北宋咸平二年由朝廷褒封,建宫所立,主要配祀神有:临水夫人、五帝爷、郑成功、施琅。

23.澎湖天后宫,全台湾最古老的澎湖开台天后宫,相传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庙内雕梁画栋,刻工精细,古香古色,美不胜收。

24.湛江妈祖庙,位于广东湛江市赤坎区前进路。原庙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963年拆除,1999年由赤坎(区)文章湾村民集资重建。新修的妈祖庙仍继承中国庙宇建筑的传统风格,雕梁画栋,造工精致。尤其是大门两根蟠龙廊柱,采用全石通雕的工艺,颇有气势;屋脊和飞檐上装饰着各种石雕鸟兽,富有民族特色。

25.新加坡天福宫,坐落在市区直落亚逸街(华人称源顺街)的牛车水(即唐人街)内,由新加坡华人所建,是新加坡最古老的庙宇之一,目前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39年开始迁到直落亚逸街重建,1842年建成。宫内的花岗石柱和木祭台等都是从中国福建运去的,神像也是于1840年从中国运去的。正殿最高处挂有光绪皇帝1907年赐的九龙匾,上书“波靖南溟”,字框四周是龙的浮雕。另一块题为“显彻幽明”的匾额是清政府派驻新加坡第三任领事左秉隆奉献的。宫的后殿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的塑像。其对面是孔子的坐像。

26.日本横滨妈祖庙,位于横滨中华街南门朱雀门内的丝绸之路上,坐西朝东,占地980平方米。

27.日本长崎市内的有三大唐寺——南京寺、漳州寺和福州寺。日本长崎的妈祖堂的最大特点是由商人“商会”先建妈祖堂,然后把它拓建为佛祖和妈祖合祀的寺庙,把妈祖奉祀在寺庙中。而其目的在于祈求生意兴隆、海上平安。同时,利用神祈的节日活动加强与日本团结,对日本的民俗起着深远的影响。后来日本商船上也安放了中国妈祖的神龛,作为海上航行的护船神。

28.泰国曼谷七圣妈庙,位于曼谷石龙军路1638号,供奉的主神七圣妈即是妈祖,左侧配祀慈悲娘娘,右侧配祀龙尾圣爷。段立生教授考证:“关于本庙的建筑年代,虽无明确的证据,但根据现存的一口铜钟上镌铭文:光绪五年三月,故知此庙当建于1879年之前。另外,在‘慈云普施’的木匾上镌有一行小字云:天后圣母庙于甲子年元月竣。查光绪五年之前的甲子年当为同治三年(1864),因此考订此庙初建于清同治三年。

29.印尼慈安宫,建于1450年,

30.菲律宾妈祖庙,菲律宾华侨于1572年在描东牙示省(现描东岸省,又称八打雁省)达亚社建造起第一座妈祖庙。马尼拉马拉本福海宫所供奉的天上圣母,即由描东岸省达亚社的妈祖分灵。1975年,描东岸市建造了一座宏伟壮观的中国式庙宇,称为“妈祖天后宫”。 广东揭阳石马天后圣母宫,位于石马山头,凭山头而俯榕江。东侧临崖处,有二株参天古榕,高达二、三丈,其树根紧抱一巨石。几经沧桑,任凭狂风猛雨,榕石永不分开,真是一处“木石奇缘”景观。宫庙座向琅山朝北斗,门临潮水倚南星。该宫始建于宋端宗景炎二年(公元l277年),初时仅建一周,後朝屡古修建。据碑记载:“溯马头天后圣母宫,建了宋代年间……,面临榕江上游,前有洲田若游鱼,景致清幽;江有马齿,水流湍急,常有舟楫沉没。自建此宫后,海小扬波,舟楫安全,此乃妈祖功德。正是:天后威灵平四海,圣母恩德佑万民。香火旺盛。但士绅善士芳名事久年甄,无从考究……”。1915年曾重修,是时留下匾额“天后圣母”,其字迹依稀可辨。惜乎于“文革”期间被毁。1994年山林静琴、许练明等人倡起,由信众募集善款33.8万元,于三月二十三建成天后圣母金像陛殿,重建后的天后宫整座全釆

篇二:湄洲妈祖祖庙

湄洲妈祖祖庙位于被称为“海上明珠”形如秀眉的湄洲岛的北端,初建于宋代雍熙四年(公元987年)是为纪念妈祖而设立的。这世界上最早的妈祖庙,故有“祖庙”之尊,意即所有妈祖庙之“祖”。

朝代更迭,岁月沧桑,庙宇几经兴废,一九七八年祖庙复兴重建,先后建起了寝殿、正殿、钟鼓楼、仪门、山门、大牌坊及梳妆楼、朝天阁、升天楼等,形成了错落有致、宏伟壮观的古建筑群,恢复了历史原貌,重塑了祖庙风采。

妈祖,原名林默娘(公元960-987年),湄洲岛人,一生虽短暂,却留下无数救难济世的动人事迹,死后被尊为海神,形成一种民间信仰。历代朝廷还尊她为“天妃”、“天后”、“天上圣母”等封号,妈祖的信仰远播海内外,分灵庙宇也遍布世界各地。

祖庙自宋代至今,一千多年来,善男信女,纷至沓来,香火之盛,冠于寰宇,被誉为“东方麦加”。近些年来海峡两岸更是掀起了一股妈祖热潮,湄洲岛妈祖庙以其厚重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每年都吸引着上百万人次的海内外妈祖信众前来寻根谒祖、共享平安。今天,妈祖祖庙作为世界名庙,既展现了圣地的壮丽辉煌,也不失其厚重的历史积淀,现代文明与历史文化浑然一体,交相辉映。祖庙以其瑰丽的风姿,无愧于全球两亿妈祖信众的朝圣中心和八方游客的旅游胜地。

祖庙大牌坊和长廊

祖庙正面第一景——大牌坊。“三开重檐”,气势不凡,由著名书法家书题《弘仁普济》。两旁长廊,雕梁画栋,依山逶迤,与大牌坊连成一体,构成祖庙的第一道风景线。驻足坊前,仰眺沿轴线递叠而上的建筑群,错落有致,布局精巧,祖庙风 采一览无余。

山门

祖庙山门呈皇家城阙状,这是因为妈祖被民间尊为天上圣母,是至高无上的女神。山门内仍按传统供祀两尊妈祖陪神——千里眼、顺风耳,传说他俩原是海上妖怪,被妈祖收伏后,自愿永远效命妈祖驾前。

仪门

出山门后再登上石级,仰望凌空而建的仪门牌坊仪门牌坊,俗称“圣旨门”。

“圣旨门”凌空而建,巍峨壮观。正中悬挂“圣旨”竖匾,象征妈祖曾受历代帝王褒封,因为它的“神圣”和威严,古代官员经过此门时,文官下轿,武官下马。

钟鼓楼

仪门与广场相连,往上有钟鼓楼东西对峙,每逢节庆,钟鼓齐鸣,声震海滨。

钟鼓楼是所有妈祖庙的必配建筑,东西对峙。平时,晨钟暮鼓,昭示风调雨顺,物阜民丰。而每逢祭祀节庆活动,以呜鼓三通开始以敲钟表示礼终。其时,钟鼓和鸣,声震海陬,庄严肃穆,蔚为壮观。

正殿

钟鼓楼的中间正面对着位于妈祖祖庙中轴线的正殿,又称“太子殿”。

正殿又称为“太子殿”,这是因为清康熙朝福建总督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姚启圣,把座落于此的原朝天阁改为正殿,并进行重修,所以后人便称其为“太子殿”。

升天古迹

与“太子殿”毗邻的“升天古迹”,是妈祖升天之处。相传公元987年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日),林默娘(即后称“妈祖)同诸姐登高于湄峰之巅,默娘迎着仙班古乐,跨上祥云,翱翔于天际间。忽然彩云布合,不可复见。默娘升天后,乡人感其美德,就在此处建庙奉祀。明代祖庙住持僧照乘在崖上题刻“升天古迹”四字。

寝殿

这里是世界妈祖信众心目中最神圣的殿堂——祖庙天后宫的寝殿。本殿原为正殿。姚启圣把正殿移到现有位置后,就改为寝殿,但民间积习难改,特别是这里紧挨着“升天古迹”,又是宋代最初的妈祖庙,所以信众认定妈祖的正身应在本殿,不应随便移动,于是就一直把此殿称为“正殿”。殿内供奉金身妈祖及陪神,千年氤氲,长盛不衰。

正梁悬挂清雍正皇帝御笔《神昭海表》匾额

寝殿牌匾——天后宫

寝殿前石柱上的奇特对联,上联由十个“齐”和一个“戒”字组成,下

联是十个“朝”和一个“音”字,这副对联的念法是齐斋齐斋齐齐斋齐齐斋戒,朝潮朝潮朝朝潮朝朝潮音。上联的意思是朝拜妈祖的同时,也要学习妈祖慈爱博大、乐于助人的精神,一起来“斋戒”掉不良的行为及私心杂念。下联所蕴含的是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的“湄屿潮音”,意为朝拜妈祖的同时,学习妈祖精神,也要像连绵不断的海水,潮起潮落,持之以恒。

寝殿左右两边各有一副壁画

右边这副壁画是记述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故事,郑和1405—1433年七下西洋,且每艘船上都供有妈祖香火,他每次下西洋之前都要到妈祖庙上香,特别是三次到湄洲妈祖祖庙朝拜妈祖。郑和能这么成功地七下西洋,完成中国航海史上的一大壮举,可以说,军功章里有郑和的一半,同时也有妈祖的一半。

左边壁画记述的是清朝施琅将军收复台湾时,军队在莆田平海遇到干旱,后得到妈祖的庇佑,使他从枯井里挖到水源,解决了出师大军用水一大难题,终于顺利收复了台湾,后施琅为了纪念妈祖护国庇民这一历史功绩,就在那口井的旁边立了个碑,上面写着“师井”二字。

朝天阁

寝殿往上,有石道四通八达,图为道旁的朝天阁

清代康熙间,姚启圣把朝天阁改为正殿,靖海侯施琅即在正殿之后重建了朝天阁。现有朝天阁为1989年7月所建,阁内所悬挂的妈祖影像是台湾鹿港天后宫的黑脸妈祖。该宫每数年即组团来湄洲谒祖,至今还保存乾隆丁未(1787年)湄洲进香正炉等文物。

阁内所悬挂的妈祖影像是台湾鹿港天后宫的黑脸妈祖朝天阁后的观音殿、佛殿,五帝庙、中军殿,爱乡亭、龙凤亭等建筑物,都各具特色,各展雄姿,供游人观览。

观音殿

民间传说,妈祖的诞生是由于她的父母向观音菩萨祈求子嗣得来的,且妈祖的慈悲济世精神,亦与观音一脉相承所以清代以前的妈祖庙建筑群中总有观音殿作为主要配殿,殿中供奉观音菩萨。

五帝庙

本庙“五帝”是指五位瘟神。相传随文帝曾见五位分别身着青、赤、白、黑、黄袍服的力士凌空而降,后封五位为将军,立祠奉祀,并定每年五月初五祭之。后来民间又称这五位为五方使者,五显灵官,五方大帝等,并赋予姓名为东方青帝张元伯、南方赤帝刘元达、西方白帝赵公明、北方黑帝钟士秀、中央黄帝史文达。本殿没有正门,即不让瘟神出殿的意思。圣父母祠

圣父母祠为祖庙重要配殿之一。祠内供奉妈祖及其父母神像,象征妈祖永远侍奉父母膝下,寓意妈祖在庇佑四海万民的同时,时刻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圣父母祠是清代建筑物,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中军殿

中军殿为祖庙的重要配殿之一。相传明代泉州卫指挥周坐,在大兴土木扩建妈祖庙的工程竣工后,用剩余建材建了一座中军庙,并塑了神像。故后人即将本殿中军作为周坐之化身,烧香奉祀,并认定中军为妈祖保驾护庙,神庥庙区安宁。

梳妆楼

据《敕封天后志》考证,梳妆楼为清康熙间靖海侯施琅所创建,为妈祖之起居处所。以后历经重修,至“文革”间被毁,1988年重建。梳妆楼内供奉便装妈祖,发梳“妈祖头”,

身着“妈祖服”。“妈祖头”是船帆式的发髻,寓意妈祖保佑四海万民一帆风顺。“妈祖服”为蓝色上衣及红黑两截裤,“蓝色”比喻大海,“红黑”分别象征吉祥与思念。

佛殿

据《天妃显圣录》记载,妈祖自幼“喜净几焚香,诵经礼佛”。清康熙间,靖海侯施琅遂在倡建朝天阁、梳妆楼的同时,亦建一座佛殿。此殿亦毁于“文革”,1989年,由祖庙董事会募缘重建。佛殿为祖庙重要配殿之一,殿内供奉释加牟尼佛像及文殊、普贤菩萨等陪神。

祖庙山顶高高地伫立着巨型妈祖石雕像,是由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李维祀和蒋志强教授设计,于1987年九月初九妈祖羽化千年

纪念日奠基,历时三年,雕砌成功。石雕像高14.5米,寓意全湄洲岛面积14.35平方公里之意;用365块花岗石雕砌,象征着妈祖保佑一年365天天天平安幸福。

巨型妈祖神像,面向海峡东岸,对着宝岛台湾,为海峡两岸同胞共同瞻仰。而在彼岸的台湾北港朝天宫内,也有一尊由大陆雕刻艺术家建造的与湄洲岛上一模一样的妈祖石雕神像,两尊神像隔海相望,凝聚着千千万万台湾同胞对妈祖文化的敬仰和对祖国的认同。湄洲祖庙的独特之处,在于朝圣与观光游览的结合,让人们在浓重的妈祖文化氛围中得到精神的升华,得到思想的启迪,在峰回路转,登山观海中感受风景的迷人情趣。清晨,雾气飘忽升腾,祖庙建筑忽隐忽现,恍若天上宫阙

传统、古典、庄严,是祖庙建筑的主体风格

海陆交通:

湄洲岛海陆交通十分便捷。游客可从福厦高速公路经莆田黄石出口往新文一级公路抵 达文甲码头(厦门至文甲约2.5小时,福州至文甲约2小时),也可以从莆田市区乘坐旅游区快运班车抵达文甲码头(8分钟一班,全程约50分钟),再从文甲码头乘坐轮船或快艇抵达湄

篇三:浅谈妈祖文化给莆田带来的益处

浅谈妈祖文化给莆田带来的益处

姓名:黄丽萍

【摘要】

妈祖是福建莆田湄洲岛上的一位海边姑娘,因为洞晓海上天气,熟知水性,懂得海上暗礁,所以海里遇难船只得到他的帮助都能化险为夷。因为她的出生和去世都带有传奇色彩,在世时期乐善好施,积德行善,是海上工作者的保护神。因此,人们将她神化了,颂扬他的功德,进行褒封,被称作“海上和平女神”。妈祖信仰遍布世界各地受到亿万民众的尊崇。有相关的历史记载自宋至清,妈祖就受到历代的褒扬诰封。妈祖信仰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也正是由于妈祖传说因此给莆田带来了文化上,经济和政治的益处,对莆田的发展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 关键字: 妈祖传说乐善好施 文化发展 经济繁荣 两岸关系

【引言】

发源于莆田的妈祖传说有着不同其他信仰的特质,具有很大的流传性。因此有着一批批坚定不移的妈祖信徒,也正因如此落户于莆田的妈祖祖庙对这些信徒有着特殊的情结。妈祖积极行善的行径让人由衷佩服,因此朝拜祖庙的行为是妈祖信仰的最高理想,也因此带动了莆田的发展。

【概论】

一、 妈祖生平

妈祖是莆田望族九牧林氏后裔,其父希望再诞一麟儿,因此早晚祈求。他的行为感动了观世音菩萨,因此托梦给他说“你家行善积德,今赐你一丸,服下当得慈济之赐。”北宋建隆元年三月二十三日傍晚,王氏分娩时,西北处一道红光射入室内,并且伴有隆鸣之声,妈祖降世。因为妈祖生的奇异因此家人对她疼爱有加,但是妈祖自出生后一个月不曾啼哭,也不苟言笑,因此其父将其命名为林默,人们又称她林默娘或者默娘。默娘天资聪慧,读书可以过目不忘,自己通晓其义,而且好善乐施,而且她精读医书,经常为人们治病消灾。她为人顺和,热心,只要能为他人排忧解难她都乐意去做,因此她的善行被人广为称颂。

生长在大海之滨的妈祖熟谙水性,也深知海峡边的礁石,因为经常观察天象,因此还懂得天文气象。每当人们要出海捕鱼,贸易都要询问她是否天气允许出航,因为她的未卜先知,所以人们称她为“龙女”“神女”。为了专心于她的慈善公益

事业,妈祖决定终身未嫁,因此人们对她更为尊敬。

然而在987年重阳节的前一天,妈祖对家人说“我好清静,不愿居于凡尘世界。重阳要去登高。”家人们以为她要去登高远眺,不知她将要成仙。次日妈祖便早起诵经为祷告,告别家人。然后前往湄峰最高处,此时这里浓云重重,妈祖化作了一道白光冲入天空,乘风而去。这就是著名的湄屿飞升的传说1。虽然对于妈祖升天还有一个说法是妈祖是在济世救难是不幸牺牲的,但是此后妈祖经常显灵,护国佑民的事迹却比比皆是。因此人们给她建起了祠庙,虔诚供奉。

二、 妈祖传说带来的文化

妈祖不仅是海上人们的守护神,她的事迹被人们广为传颂,因此,在人们的对她的赞扬和美誉中出现了种种的文化迹象,如楹联文化,祭祀文化,封号文化比比皆是,这些在不知不觉中丰富了中国的文化。

(一) 各地的楹联文化

由于妈祖受到亿万民众的信仰与尊崇,因此妈祖庙宇遍布了世界各地,而妈祖庙的楹联却是妈祖庙中的点睛之作,妈祖庙的楹联涉及得内容多,数量多,品位高,艺术成就突出,堪称是楹联文化中的一枝奇葩。 楹联又称对联,一般是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自宋至清,妈祖历代受到褒扬,由“夫人”“妃”“天妃”“天后”其地位由人及神,妈祖的神格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妈祖庙的楹联显示了妈祖的显赫崇高的人文地位,是人们表达对妈祖的敬意之情。以下就列举一些例子:

1. 妈祖祖庙即莆田湄洲祖庙楹联是:顺风天意涉川利,济险神功护国灵。宋宣

和五年(公元1123年),徽宗皇帝赐“顺济庙”额,故此联冠顶“顺济”二字。这是赞扬妈祖济世救人,护国护民的美好品德。

2. 台北松山区慈佑宫楹联是:圣母普慈衷,海邦一体;斯人皆赤子,锡口咸宁。

这里赞扬了妈祖遍施慈爱,天下同体,因为妈祖内心纯洁广降福宁。

3. 泉州天后宫的楹联是:浯浦汇流,门迎德济,神名昭海甸; 湄洲降世,庙

立温陵,灵誉播闽台。这是指妈祖的乐善好施,因此香火不断,圣名远传。

4. 北京莆阳会馆天后神殿的楹联是:神力云帆济沧海,帝京香火似湄洲。 这

是指妈祖的在海上保驾护航,保护海上航行人员的平安。对于妈祖海上救世

济人还有一个传说就是挂席泛槎,相传妈祖在世时,有一天,海上起风浪,妈祖想要渡海,海边船只没有桨没有船篷,船手不敢开船,妈祖叫人将草席做船帆。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船只乘风破浪,飞驰而去。因此在我们莆田现在还有人称妈祖会乘席救人2。

5. 莆田平海天后宫的楹联是:一勺甘泉,实济云屯万旅;半袍浪湿,克清日孽

全台。这是赞扬妈祖的显灵即甘泉济师,据记载康熙二十一年十月,清军水师提督施琅奉旨率领三万水兵驻扎平海,等待乘风东渡台湾。当时正遇干旱,军中缺水。平海天后宫旁有一被填废井,施琅命令挖掘,并向妈祖祈祷,没想到一股甘泉涌出,官兵百姓解决了饮水问题,这井水从此常涌不竭。施琅认为这是神赐甘泉并且亲自书写“师泉”二字3。

6. 广东省樟林天后宫楹联:海不扬波,稳渡星槎道迩;民皆乐业,遍歌母德恩

深。这里是赞扬妈祖法力无边,使得四海风平浪静,百姓安居乐业,颂歌妈祖深恩厚德。

7. 山东烟台天后楹联是:地近蓬莱,海市仙山瀛刻话;神来湄渚,绿榕丹荔故

乡心。两句言简意赅的描写了庙宇所在的奇丽景象,行宫是海市蜃楼,琼玉仙山,祖庙是蓬莱仙境。

妈祖楹联反映了妈祖的恩德浩荡,普施人间,造福百姓的杰出功绩,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是护国庇民之神,受四海民众的爱戴。同时反映了因为妈祖法力无边,因此人们祈求妈祖赐福。各地庙宇的楹联各有特色,文字精湛,言简意赅,寓意无穷,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在楹联的世界中,妈祖庙宇楹联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妈祖文化的一大特色。

(二) 妈祖的祭祀文化

在我们莆田妈祖的节日庆典,妈祖的诞辰日,妈祖升天大典以及元宵节等都有对妈祖进行供奉朝拜,祭祀妈祖,以此来表示对妈祖的感激尊敬和祈求安康。

一般祭祀的时候,信徒们便从四面八方涌来莆田湄洲妈祖祖庙,参加仪式的时候,要求沐浴更衣后才可以,女的例假期是不允许出现在圣驾周围,甚至要躲开。祭祀妈祖的祭器与仪仗是十分讲究的。民间供奉妈妈祖的主要群体是渔民和船工。因此人们用日常的海产品祭祀如用一些罕见的大蛤壳、海螺壳,大龙虾壳等,作为贡品陈列在案。大小节日庆典,另外人们还用面粉捏成各种形状的祭

品,然后染上颜色,摆在供桌上在许多宫庙中还藏着为数众多的船模,这是航海者和船工们奉献给妈祖的供品。祈求其航船能受到妈祖的护佑顺风顺水。妈祖庙中的神龛,供桌及烛台、香炉、钟磬、鼓号和其他祭器,都是要求是漆金木刻工艺品。供桌的制作,不仅雕工精细,构思奇巧,且金光闪烁,令人世间炫目。至于供奉妈祖的各种祭器,如盘龙烛台,果盒、馔盒等也都是漆金木刻的珍品。在这些宫庙中,妈祖神像的装饰也极为华丽,有精镂细雕的银冠、铜冠、绚丽多彩的龙袍、霞帔、珠靴及朝珠、玉圭等。 如果遇上周年的庆典,妈祖出游,这时场面更为壮观。此时祖庙内秘须演奏五锣鼓,放铳炮,演木偶戏,奏八乐鼓吹,演莆仙戏。演戏时规定必须先跳加官、演八仙、状元游街,以后才正式开演节目。祖庙内还清经师、和尚各九人做道场法事,而经师和尚还得配备自己的吹鼓手演奏。 庙内供品有:五牲、五汤、十锦。五牲,即全猪、全羊、鸡、鹅、海味。五汤,是用桂元干、芡实、莲子、红枣、柿饼五种果实做面汤点。十锦,是用白豆着色,排出十种花样及文字,分别放在十个小碗内,是干品。此外,还有烧金、“表礼”。庙外的人们身穿特定的服装佩戴饰物,其中有刺绣人物、花卉、龙虎图案的清道旗;还凉伞、凤辇;漆金木刻的香亭、銮驾、鼓亭、伙食担、香火担;龙眼木雕的硝桶、黄杨木雕硝角、起马牌;斩怪刀、驱妖牌、龙头牌、龙头仗及“天上圣母”衔牌,“肃静”“回避”牌等;铜号、铜镜、雪花槌、大刀、钺及鲤戟、犀角画戟、凤凰牧牡丹烛屏等铜器。此外,还有大小灯笼、火铳及其他器物。每当妈祖出巡或谒祖进香,所有这些仪仗器物由著装打扮的侍神、中军、文曹、武判、随人等各色人物或执肩或抬,按一定的顺序相间排列,前呼后拥,无异是妈祖民俗文物大展示。然后抬着妈祖神像开始走街串巷,每到一处都是鞭炮连声不断,在屋旁点起旺火,意思是迎接圣驾。人们手拿着点燃的朝拜了妈祖后,去交换香炉里面的香,寓意是互相传递平安,迎祥接福。当游完了街头巷尾后,意为妈祖恩泽广布,施恩布泽,平安吉祥,然后妈祖的神像又会被抬回祖庙,人们便在祖庙上进行朝拜,往往朝拜的人来自五湖四海,人们怀着虔诚的心,行五体投地大礼。礼毕了人们把已经包好的红包,或者打造好的金锁银锁挂在妈祖的脖子上,表示对妈祖的孝敬和对祖庙的修缮贡献一份力量。

这就是很有民间气息的妈祖祭祀活动,反映了信众们对妈祖的坚定信念,是人们对妈祖这种海神(实际上是对妈祖其人)的敬仰、尊崇,或寄托某种愿望。妈祖的圣名远近闻名,朝拜的人们蜂拥而至来到有着“海上布达拉宫”之称的莆田祖庙,由于信仰人众之多,朝拜景象之盛,因此又有“东方麦加”之称。随着社会心理的需要,信仰的内涵得到逐步发展和扩大,妈祖信仰属于民间信仰范畴,它兼有儒、佛、道、巫各方面的色彩,是自然神崇拜一类。妈祖信仰最精华最有生命力在民俗方面。很多民俗活动都来自仿效古人的习惯,或纪念古人的礼俗,或根据神话传说而产生,久经盛传后,就赋予这些民俗以强烈的民族气息,丰富优美的文化内容。

三、妈祖传说拉动莆田经济发展

妈祖的祖庙位于福建莆田湄洲岛上,由于历代船工、海员、商人、旅客和渔民都把她奉为共同的神祗,把安全的希望寄托于神灵的保佑,因此妈祖信仰由来已久 。借助妈祖的传说带动了湄洲的经济发展。朝拜时期众多人来到祖庙,人们的衣食住行,使得当地的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发展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局面。

(一)妈祖传说拉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妈祖文化信仰热”带动了莆田旅游业发展。在有利政策下实现了三通,使得台湾妈祖信众渡过海峡前往莆田进行妈祖朝拜。因此这个有利政策使得湄洲不但是个朝拜圣地也是个旅游胜地,人们慕名来到“南国蓬莱”之乡。其中湄屿潮音、黄金沙滩、鹅尾神石园、升天古迹等等,都是美丽的景区。据有关数据统计2000年7月,台湾2000多人赴湄洲岛举行“千禧祈福”大典;2002年,金门县天后宫及乌丘岛信众搭乘恭迎湄洲妈祖圣驾的“太武”轮首航湄洲谒祖省亲,2005年4月,金门县各界代表380多人直航湄洲岛朝拜妈祖,迎请祖庙董事会赠送的妈祖石雕;2005年3月,彰化市南瑶宫主委、彰化市长温国铭率先领1079人进香团来湄洲岛朝圣,在台湾岛内掀起了到湄洲岛朝拜妈祖的新热潮;同年5月,湄洲岛举办妈祖诞辰1045周年纪念系列活动,吸引了1000多名台胞信众还有随性的150名记者; 9月9日,台湾苏澳南天宫330名信众直航湄洲岛朝圣,实现马祖与湄洲岛的首次通航;此外,先后还有台“中华郑和学会”及农渔民交流访问团、“立法院”经济及能源委员会考察团、台“中华青年交流协会”、企业家等各界人士来岛参观,考察、朝圣,据统计,2005年湄洲岛全年共接待台胞团

篇四:中式元素寓意

翡翠图案寓意之“长寿多福”

2012-11-03 08:39 来源:微电影之家 weidianying123 我要评论 分

享:

在玉佩图案中主要用寿星、寿桃、代表长寿的龟、松、鹤等来表示。表达人们对健康长寿的期望与祝愿。佩带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

{三星高照}三星是传说中的福星、寿星、禄星。他们专管人间祸福、官禄、寿命。在图案中往往由手持蟠桃的寿星、鹿和蝙蝠组成。象征幸福、富有、长寿。

{鹤鹿同春}桐树、鹿、鹤。桐树即梧桐树,“桐”与“同”同音。同春,象春天一样充满生机。鹤、鹿都是瑞兽、隐喻禄、寿。即是祝颂长寿、永葆青春之词。

{龟鹤齐龄}龟、鹤、吉云。相传龟、鹤皆有千年寿,寓意高寿。类似图案如松鹤延年。

{福 禄 寿}葫芦和上面的一只松鼠或其它动物。“葫芦”意为“福”和“禄”;动物为兽,意指“寿”。表示福、禄、寿全之意。另外,福禄寿也可以用蝙蝠、梅花鹿和松鼠等兽类动物来表示。

{福寿双全}一只蝙蝠、两个寿桃、几枚古钱。蝙蝠衔住古钱上,伴着祥云飞来。图案以谐音和象征的手法表示幸福、长寿都将来临,即福从天降。

{福在眼前}一个古钱的前面有一只或两只蝙蝠。蝙蝠意“遍福”;古钱中间都有眼,“钱”与“前”同意,“有眼的钱”意为“眼前”,加上蝙蝠,表示福运即将到来。

{五福捧寿}五只蝙蝠围住中间一个寿字或一个寿桃。五福之意;一日寿、二日福、三日康宁、四日攸好德、五日考终命。也就是一求长命百岁,二求荣华富贵,三求吉祥平安,四求行善积德,五求人老善终。五福是人们对“福”字的最全面理解,一旦拥有了“五福”,自然是“寿比幸福了”!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寓意

2012-11-03 08:29 来源:微电影之家 weidianying123 我要评论 分享:

玉 佛

佛是和阗玉摆件、把件、挂件常用的传统题材,选取大肚弥勒佛的造型,其实是从一个叫契比的和尚形象塑造出来的。佛,意译觉者、知者,觉悟真理之意。亦具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成就正觉之大圣者,乃佛教修行之最高果位。 弥勒佛在佛教中被称为未来世佛,有着最慈悲的胸怀,最无边的法力,帮助世人渡过苦难。弥勒佛以大肚、大笑为形象,有“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天下可笑之人”之说,代表了人们向往宽容、和善、幸福的愿望!

钟 馗:

钟馗为捉鬼第一大神。据说,钟馗生得丑恶怕人,但才华出众,秉性耿直忠诚。进京应试,被点为状元。唐德宗以貌取人,偏听谗言,将钟馗赶出龙廷,钟馗当场自刎而死,德宗悔恨,追封钟馗为“驱魔大神”,遍行天下,以斩妖降魔。和阗玉传统作品常以他的画像作为辟邪驱妖的题材。

如 意:

如意是一种象征吉祥的器物,头呈灵芝或云形,柄微曲,供赏玩。表示做什么事情或要什么东西都能够如愿以偿。童子或仕女手持如意,表示“吉祥如意”。一根如意插在瓶子上,表示“平安如意”。

蟾 蜍:

蟾蜍寿命很长,可以活到三千年。得金蟾者,无不大富。古代神话传说,月中有蟾蜍,而这只蟾蜍是嫦娥所变。原来,嫦娥的丈夫+后羿是一个射日英雄,他从西王母请回不死药,准备夫妇同吃,嫦娥却偷偷地把药吃掉,奔月而去,谁知她一到月宫就变成了蟾蜍,所以,直到现在还有人称月为蟾、蟾宫等。

佛 手

佛手原是一种形状奇特的柑橘果实,果实有裂纹如拳,或张开如手指,通称为“佛手”。“佛”与“福”谐音,佛手就是福手。一般,佛手与桃子、石榴一起被称为“福寿子三多”,即多福多寿多子。

马上封猴

马上寓意即刻,侯为古代高官爵位,有马上即将得到提升的美好愿望

貔貅

据说貔貅是龙王的九太子,它的主食竟然是金银珠宝,自然浑身宝气,跟其它也是吉祥兽的三脚蟾蜍等比起来称头多了,因此深得玉皇大帝与龙王的宠爱,不过,吃多了总会拉肚子,所以有一天可能因为忍不住而随地便溺,惹玉皇大帝生气了,一巴掌打下去,结果打到屁股,屁屁眼就被封了起来,从此,金银珠宝只能进不能出,这个典故传开来之后,貔貅就被视为招财进宝的祥兽了。

玉鹅

取其谐音:鹅外如意。同样是吉祥如意的意思。

中国明间-图案寓意

2012-11-03 08:24 来源:微电影之家 weidianying123 我要评论 分享:

【竹】

临霜不凋,四季常绿。以其拔节向上,虚心有节,而被誉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古俗点燃爆竹陈旧迎新,因而又被赋以竹报平安的象征。《竹谱》:“植物之中,有物曰竹,不刚不柔,非草非木,或茂沙水,或挺岩陆。”《埠雅》:“竹,物之有筋节者也。”《尔雅》:“东南之美者,都会稍之竹箭焉”。

【杂神崇拜】

明清时期,民间杂神众多,且多归入道教,也有在佛寺中被供奉者甚至还有关于和尚祀道教神行道家之辟谷、黄白的记载。明代社会中,佛教、道教有着相同的处境,不存在根本的分歧和冲突,而在民间影响最深的可能还要数道教。道教除自己造神外,还不断地从民间神信仰中吸收新神,编入其神仙系谱,从而更扩大了道教在民间信仰中的影响。图十八关帝、玄帝、文昌帝君、吕祖、天妃、城隍神、王灵官等较新的神,在民间最受崇祀,庙宇遍于城镇。道士们所尊敬的至高无上的元始天尊或三清,对一般人来说太生疏,难以受到人们的重视,对玄天上帝、太上老君也不十分亲近文昌帝君是考科举的人所尊敬的守护神,与一般人无多大关系,但是因为有不许随意糟踏字纸的信仰习俗,而随道敬惜字纸习俗的扩大,人们似乎对文昌帝君有一种间接的信仰。关帝在宋代被佛教奉为护法神,宋元道教雷法中列为雷部将帅之一,称「朗灵上将」,被赋予斩邪诛妖的神力。明万历三十二年(公元一六○五年)加封关羽为「关圣帝君」,由此关帝信仰日盛。至清初,在西藏和内蒙也都有了关帝庙,「关帝」还被藏传佛教奉为「八部神」之一。门神也不再是仅有「神荼、郁叠」,并开始由人来担当,最初由李世民选出了唐代开国元勋秦叔宝、尉迟敬德二位将军,后来温峤、岳飞、赵云、赵公明、孙膑、庞涓、青龙白虎神以及钟馗等等也加入了门神的行列。玄帝(真武帝)自明成祖崇祀以来。在民间被奉为镇邪斩妖之神,也极受崇仰。天妃(妈祖)作为海上保护神,在南方沿海的福建、*、广东一带香火最盛,至今不衰。吕祖作为炼养成仙的典型,随全真道的盛行而深入民间。至于龙王、火神、山神、土地神、泰山神、送子娘娘等神庙,更是星罗棋布,遍于中国的穷乡僻壤,其数量之多远远超过正规的寺观。人们把自身无力解决的现实问题,寄希望于神灵的佐助,从祈雨求晴治病除瘟、消灾免祸,到生儿育女、发财致富、功名寿数等,无不祈祷于神灵。至清末,如义和团、三元里之抵御外侮,亦求祈神之佐助。这种多神崇拜的状况,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鸳鸯纹】

传统寓意纹样。驾鸯,鸟名。体小于鸭。雄(鸳)羽色绚丽;雌(鸯)略小,背苍褐色。雌雄偶居不离,故以之比喻夫妇。《诗?小雅?鸳鸯》:“鸳鸯于飞,毕之罗之”《传》“驾鸯,匹鸟。”

鸳鸯纹早在唐代就出现,宋代定窑、景德镇窑、耀州窑、磁州窑的碗、盘、枕等器物上普遍采用鸳鸯纹。定窑白釉盘上所印鸳鸯纹,有一对鸳鸯于塘边小憩,另一只在天空孤飞,此种画面极为少见。元代青花瓷器上,鸳鸯纹颇多,有作主题纹饰的,也有作辅助纹饰的。明、清两代青花瓷、斗彩瓷、五彩瓷上常见鸳鸯纹饰,典型器物有西藏萨迦寺藏明宣德青花五彩鸳鸯莲花纹碗、台湾故宫博物院藏明成化斗彩鸳鸯莲花纹盘、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万历五彩鸳鸯莲池纹瓶等,均为传世之作。

【鱼纹】

中国古代青铜器纹饰之一。图案表现为鱼的形态,脊鳍与腹鳍各一个或两个。鱼纹常饰于盘内,反映器物装饰和器物的造型是密切结合的。鱼纹也常施于铜洗和铜镜上。商代的鱼纹,脊鳍和腹鳍各有两个,鱼的形象较为呆板。春秋战国时期的鱼纹,常见有一个脊鳍,鱼口多张开,形象生动。鱼纹多施于盘内。故宫博物院藏一件龟鱼蟠螭纹方盘,盘内鱼纹显示出鱼在水波中游动的状态。鱼纹也常见于汉代的铜洗和宋、元的铜镜上。

传统寓意纹样。《史记?周本纪》上说周有鸟、鱼之瑞。又《太平御览》卷九百三十五引《风俗通》曰:“伯鱼之生,适用q孔子鱼者,嘉以为瑞,故名鲤,字伯鱼。”说明鱼在古人的心目中,也是一种瑞。汉代画像石中,鱼纹大多为鲤鱼,并常常与龙、凤同处一画。同时,鱼具有生殖繁盛、多子多孙的祝福含义。

【婴戏图】:百子图

婴戏图,又称婴戏纹,是以儿童游戏为题材,描绘孩童嬉戏、玩耍的画面,大多活泼有趣、逗人喜爱,充满了的情景,大量使用在古代绘画、瓷器、玉雕、木刻、刺绣等作装饰图案。这些婴戏图体现了人们自古至今对孩童的无限关爱与期望,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无限憧憬和祝愿。

婴戏装饰图纹,反映了一种强烈的民俗心理,形成于民俗日常生活的基础上,它于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是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就有祈求人寿年丰、多子多福的民俗情结,这与早期人类对大自然认识迷信,新生儿易于夭折等因素有关,而且传统的封建社会把 “君臣父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男权思想发展到了极致。家中生育男丁则烧香祭祖,叩拜送子观音,筹请左邻右舍,使得儿孙满堂、传宗接代的旧观念深入人心,因而寓意连生贵子、五子登科、五婴抢冠、麒麟送子、多子多福的图案成为古代常见的装饰图纹,这些吉祥的图案寓意都寄托了古人望子成龙的美好愿望,也印证了古人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无论从衣着服饰,还是神情形态,还从未发现有女婴参予婴戏的装饰图纹。我们无法界定婴戏图纹的最早起源,较为普遍的认为婴戏图案不晚于唐代。《宣和画谱》中说唐代画家张萱“于贵公子与闺房之秀最工??又能写婴儿,此尤为难。”张萱能很好地把握住儿童的人体比例和风格,克服了唐以前儿童图案“貌小体壮”的不足之处。据考证,运用在瓷绘装饰工艺上起源于唐代青瓷,如长沙窑瓷器上釉下褐绿彩婴戏莲纹。

宋以来,绘画发展史上出现了一批擅长绘画儿童题材的画家。宋代儿童题材画家更是名家辈出,如北宋著名写实画家苏汉臣,曾任宋徽宗赵佶的宣和画院待诏,他画中婴儿 “天真烂漫”、“深得其貌而更尽神情”。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的一批宋代的婴戏图,我们可一睹其风貌,如苏汉臣的《秋庭戏婴图》、《婴儿群舞图》、《萱草婴儿图》,李嵩的《市担婴戏图》,苏焯的《端阳婴戏图》等。

宋代瓷器上,通过刻花、印花、绘画等工艺技法,将婴戏花、婴戏球、婴戏海水、荡船、钓鱼、放爆竹、蹴鞠等儿童嬉戏玩耍之生活画面表现出来。其中以磁州窑釉下彩绘婴戏图最富表现力,将儿童的娇憨之态发挥得惟妙惟肖,传神之至。

明代至清早期的婴戏图动作较为夸张,动感强烈,整幅画面俏皮淘气,举手投足无不似胡人跳舞,从画中能鉴赏出契丹人或匈奴人能歌善舞的场面,有极强的美感和浪漫主义气息。常见题材有放风筝、捉迷藏、对弈、蹴鞠、习武、攀枝娃娃、莲生贵子、喜报多子、庭院婴戏、郊外婴戏、傀儡戏、婴孩读书、十六子、百子、五子登科等。清中期以后,画面趋于写真务实,动态平和,动作呆板,虽五官清晰,却无孩童特有的顽皮机灵。

婴戏图纹在明清得到了鼎盛发展,其创新的题材如永乐首创的十六子及嘉靖开始的百子图,从简单的一两个幼童形象发展到百多个幼童,场面热闹,幼童神态各异,所隐藏的寓意也不尽相同。百子图,也叫百子迎福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它的一种特定含义,由于它含有大或者无穷的意思,因此把祝福、恭贺的良好愿望发挥到了极致。百子图自出现以后代代因袭而成传统的图案,一直流传到晚清民国,得到上至帝王下至平民百姓的普遍青睐。

在明清的宫廷之中还有这样的传说:有一幅很灵验的百子图,哪个妃嫔能得到它,在房中挂上一百天,每天对着那一百个小儿祈祷上一百遍,就会感动其中的一个,投胎过来做子嗣呢。这也给百子图笼罩上很多神奇的色彩。

在中式传统家具上,常以婴戏图或百子图装饰屏风和箱柜一类家具,又往往使用百宝镶嵌的造法

【仙鹤纹】

有黄鹤、白鹤等多个品种,以丹顶最招人喜爱。传说仙人驾鹤升天,至今艺术留有黄鹤楼成为千古美谈。又有传说鹤寿可至千年,于是古人把鹤视为鸟类中长寿吉祥的化身。在装饰图案中或配古松,名之为松鹤长春,或ヌ易樱晌滔路沧J.

【五福捧寿】

《书?洪范》有解:“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纹命”。“攸好德”是“所好者德也”的意思,“考纹命”是有善终。所以画五只蝙蝠围着寿字或围着桃子,寓意多福多寿。蝙蝠之蝠与福字同音,故以五蝠代表五福。五蝠常常围一寿字,习俗称“五福捧寿”。是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传统吉祥图案。

【图案:狮子、绣球】

狮,哺乳纲猫科动物。雄狮壮硕雄健,颈有鬣。我国古代工艺中的狮纹样,是历代民间艺人加工,提炼并加以图案化的结果,较真狮英武而活泼。绣球是用丝织品仿绣球花制作的圆球。古代视绣球的为吉祥喜庆之品。据《汉书?礼乐志》,汉代民间流行「狮舞」,两人合扮一狮,一人持彩球逗之,上下翻腾跳跃,活泼有趣。「狮子滚绣球」图案,来源于此。舞狮子为民俗喜庆活动,且寓意祛灾祈福。由绣球组成的图案又叫「绣球锦」、「绣球纹」等。

【狮纹】

传统吉祥纹样。在唐宋时甚流行相传狮为百兽之王,是权力与威严的象征。佛教经典,对狮子非常推崇。《玉芝堂谈荟》:“释者以师(狮)子勇猛精进,为文殊菩萨骑者”。《潜研堂类书》称师子为兽中之王,可镇百兽。故古代常用石狮、石刻狮纹,以“锁门”、“镇墓”和“护佛”,用作辟邪。《汉书?西域传》:“乌戈山离国有桃枝、师子、犀牛”。注引孟康曰:“师子似虎正黄,有颇D,尾端茸毛大如斗。”《本草纲目》:“陶九成言:其食诸禽兽,以气吹之,羽毛纷落。熊太古言:其乳入牛羊马乳中,皆化成水。虽死后,虎豹不敢食其肉,蝇不敢集其尾。”《坤舆图》说:狮“为百兽王,诸兽见皆匿影。性最傲,遇者亟俯伏,虽饿亦不噬。??又最有情,受人德必报。??掷以球,则腾跳转弄不息。”纹饰一般皆以雄狮构成,气势威猛,亦有构成狮子戏球的,民间称“狮子滚绣球”或“狮子戏球”。

【清式扶手椅――盛世风度?雍容华贵】

清代扶手椅是传世的明清家具中,最具有典型清式工艺风格,且数量最多的一个品种。令人惊奇的是,存世数量众多的清代扶手椅中,竟少见有式样、装饰完全相同者,也就是说,每对椅子都体现出制作者对美的理解及品味的异同,使得每对椅子也各具个性,而从整体看却又全方位地体现出当时的时代、民俗以及工艺美术思想等特征,具有研究和收藏的价值。

它是一种式样、结构与前期的明式的家具风格大不相同的扶手椅,它追求的是威严、庄重的气势,富有礼仪性,社会功能胜于使用功能。以现代美学的观点,人们会认为清式扶手椅的造型、装饰、使用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的缺陷,但是这种椅子却是中国历史使用地域最为广阔的一个家具品种为当时社会各阶层所接受。

很多人习惯对清式扶手椅叫作“太师椅”,就此名称,业内专家曾在《文物》等杂志上专文研讨,提出:“‘太师椅’是扶手椅的俗称,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所指不同。在宋代,太师椅是指带有荷叶托脑的交椅;明代又是指当时的圈椅;到了清代,就成为对清式扶手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